CN214970234U - 输液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70234U
CN214970234U CN202022985319.8U CN202022985319U CN214970234U CN 214970234 U CN214970234 U CN 214970234U CN 202022985319 U CN202022985319 U CN 202022985319U CN 214970234 U CN214970234 U CN 2149702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usion
outlet
liquid
liquid inlet
sub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853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文勇
朱红毅
徐铭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po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Apo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Apo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Apo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853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702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702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702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的输液装置包括输液袋、输液管、蠕动组件和防自流组件,输液管的一端与输液袋相连通,输液管的另一端与患者相配合,蠕动组件位于靠近输液袋的一端并与输液管相配合,蠕动组件能够输送输液袋的药液进入到患者的体内,防自流组件位于远离输液袋的一端并与输液管相配合,防自流组件为常闭状态,当防自流组件与蠕动组件之间的压力超过限值时,防自流组件为单向开启状态,进而使得药液进入到患者的体内。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输液装置,采用了独立于蠕动组件之外的防自流组件,减少了输液装置因为蠕动组件失效时引起的重力自流和回血的现象,提升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输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蠕动式输液泵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输液装置。该装置一端直接接输液药袋,通过蠕动机构挤压输液管路控制药液进入患者体内。该装置主要靠蠕动装置的挤压阀片物理隔离输液管路中的药液。但当挤压阀片磨损或者输液管路由于装配不合适,或者回弹不足时挤压阀片不能完全实现止液,从而造成重力直流,短期内向患者体内输入大量药液,危及患者安全。另外在泵置放位置低于患者时,由于外周静脉血压,会出现患者血管内的血液流向输液管路或者输液泵(回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的输液装置会由于蠕动组件失效而引起的重力自流和回血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输液装置,包括:
输液袋;
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与所述输液袋相连通,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与患者相配合;
蠕动组件,所述蠕动组件位于靠近所述输液袋的一端并与所述输液管相配合,所述蠕动组件能够输送所述输液袋的药液进入到所述患者的体内;
防自流组件,所述防自流组件位于远离所述输液袋的一端并与所述输液管相配合,所述防自流组件为常闭状态,当所述防自流组件与所述蠕动组件之间的压力超过限值时,所述防自流组件为单向开启状态,进而使得所述药液进入到所述患者的体内。
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输液装置,采用了独立于蠕动组件之外的防自流组件,防自流组件正常情况下为关闭状态,当防自流组件与蠕动组件之间的压力超过一定限值时,防自流组件变为单向开启状态,进而使得药液进入到患者的体内,在当蠕动组件失效或患者自身高度发生变化时,由于防自流组件为常闭状态,能够避免输液装置重力自流和回血的现象的发生,提升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自流组件包括进液接头、泄流盖、弹性体和出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输液管的进液段相适配,所述出液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输液管的出液段相适配,所述进液接头与所述出液接头间相对设置并形成包容空间,所述泄流盖和所述弹性体设于所述包容空间内,所述泄流盖的端面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的泄流孔,所述弹性体能够在所述药液的压力作用下开启或者封堵所述泄流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液接头包括进液部、凸起部和进液本体部,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进液本体部的内部,所述进液部位于所述进液本体部的外部并与所述凸起部相对应,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泄流盖相适配,所述进液接头内还设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贯穿所述进液部和所述凸起部并与所述泄流孔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液接头包括出液本体部和出液部,所述出液部位于所述出液本体部的顶端,所述出液本体部与所述进液本体部相适配,所述出液接头还包括出液孔,所述出液孔贯穿所述出液部和所述出液本体部并与所述泄流孔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流盖包括第一本体部、第一泄流部和固定部,所述第一泄流部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泄流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凸起部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体包括第二本体部和第二泄流部,所述第二泄流部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底端设置,所述第二泄流部能够与所述第一泄流部相贴合并封堵所述泄流孔,第二本体部与所述固定部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本体部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部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泄流部包括固定段和泄流段,所述泄流段位于所述固定段的外侧,所述泄流段与所述泄流孔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泄流段的厚度尺寸小于所述固定段的厚度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泄流部朝向所述出液接头的端面的厚度沿径向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泄流部的周向边缘位置与所述泄流孔相对应。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输液装置的作业流程示意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输液装置的防自流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输液装置的防自流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输液装置的防自流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输液装置的泄流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8中输液装置的另一种泄流盖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8中输液装置的泄流盖和弹性体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8中输液装置的弹性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8中输液装置的另一种弹性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8中输液装置的另一种弹性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0:输液袋;
20:输液管、21:进液段、22:出液段;
30:蠕动组件、31:进液止液阀、32:挤压止液阀、33:出液止液阀;
40:防自流组件、41:进液接头、411:进液部、412:凸起部、413:进液本体部、42:泄流盖、421:第一本体部、422:第一泄流部、4222:泄流孔、423:固定部、43:弹性体、431:第二本体部、4311:固定孔、432:第二泄流部、4321:固定段、4322:泄流段、44:出液接头、441:出液本体部、442:出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输液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输液装置包括输液袋10、输液管20、蠕动组件30和防自流组件40,输液管20的一端与输液袋10相连通,输液管20的另一端与患者相配合,蠕动组件30位于靠近输液袋10的一端并与输液管20相配合,蠕动组件30能够输送输液袋10的药液进入到患者的体内,防自流组件40位于远离输液袋10的一端并与输液管20相配合,防自流组件40为常闭状态,当防自流组件40与蠕动组件30之间的压力超过限值时,防自流组件40为单向开启状态,进而使得药液进入到患者的体内。
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输液装置,采用了独立于蠕动组件30之外的防自流组件40,防自流组件40正常情况下为关闭状态,当防自流组件40与蠕动组件30之间的压力超过一定限值时,防自流组件40变为单向开启状态,进而使得药液进入到患者的体内,在当蠕动组件30失效或患者自身高度发生变化时,由于防自流组件40为常闭状态,能够避免输液装置重力自流和回血的现象的发生,提升了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蠕动组件30沿输液管20内药液的流动方向依次包括进液止液阀31、挤压止液阀32和出液止液阀33,进液止液阀31用于导入药液,出液止液阀33用于导出药液,挤压止液阀32用于推进药液。本实用新型中的蠕动组件30为蠕动泵或者注药泵的部分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8、9和10所示,防自流组件40包括进液接头41、泄流盖42、弹性体43和出液接头44,进液接头41的一端与输液管20的进液段21相适配,用于导入输液管20内的药液。出液接头44的一端与输液管20的出液段22相适配,用于导出防自流组件40内的药液。进液接头41与出液接头44间相对设置并形成包容空间,泄流盖42和弹性体43设于包容空间内,这样能够为泄流盖42和弹性体43的装配提供一定的装配空间。泄流盖42的端面上设有用于连通进液接头41和出液接头44的泄流孔4222,弹性体43能够在药液的压力作用下开启或者封堵泄流孔4222,进而实现输液装置输液状态下的单向导通和蠕动组件30故障情况下的反向截流的目的。
具体地,泄流盖42的泄流孔4222可以是圆孔或弧形口,分布在同一圆周上,数量和开口大小与弹性体43在该区域泄流所需要的弹性变形有关,从而保证只有液压达到一定时才会打开泄流孔4222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进液接头41包括进液部411、凸起部412和进液本体部413,凸起部412位于进液本体部413的内部,进液部411位于进液本体部413的外部并与凸起部412相对应,凸起部412与泄流盖42相适配。进液部411用于与输液管20的进液段21相配合,从而导入输液管20内的药液。凸起部412用于与泄流盖42相配合,从而使得药液能够到达泄流盖42并根据液压的大小进行开启或者关闭的状态。其中,本实用新型中凸起部412和进液本体部413之间设有间隙,间隙对泄流盖42与凸起部412提供一定的装配空间。进液接头41内还设有进液孔,进液孔贯穿进液部411和凸起部412并与泄流孔4222相连通,进液孔用于药液的引入并最终引导至泄流盖42的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出液接头44包括出液本体部441和出液部442,出液部442位于出液本体部441的顶端,出液部442用于与输液管20的出液段22相连接,从而导出药液与患者相配合。出液本体部441与进液本体部413相适配,能够对防自流组件40的内部进行密封,从而防止药液的泄漏。出液接头44还包括出液孔,出液孔贯穿出液部442和出液本体部441,出液孔用于药液的流出并最终进入至患者的体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11图、12和13所示,泄流盖42包括第一本体部421、第一泄流部422和固定部423,第一泄流部422位于第一本体部421和固定部423之间,固定部423位于第一泄流部422的中间位置,第一本体部421与凸起部412相适配。第一本体部421用于与凸起部412相配合,从而对泄流盖42提供一定的支持力,实现固定的操作。第一泄流部422用于与弹性体43相配合,实现对泄流盖42内的药液的通过或者阻隔。固定部423用于与弹性体43相配合,实现泄流盖42和弹性体43的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体43包括第二本体部431和第二泄流部432,第二泄流部432位于第二本体部431的底端设置,第二泄流部432能够与第一泄流部422相贴合并封堵泄流孔4222,进而实现在正常状态下防自流组件40的关闭操作。第二本体部431与固定部423相适配,能够实现泄流盖42和弹性体43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本体部431设有固定孔4311,固定孔4311与固定部423相适配,进而实现弹性体43的第二本体部431与泄流盖42的固定部423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5和16所示,第二泄流部432包括固定段4321和泄流段4322,泄流段4322位于固定段4321的外侧,泄流段4322与泄流孔4222相对应。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泄流部432为凸台结构,泄流段4322与泄流孔4222相对应设置,当泄流孔4222内的液压大于蠕动组件30和防自流组件40之间的设计值时,泄流段4322被冲开从而使得药液通过防自流组件40,最后到达患者内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泄流段4322的厚度尺寸小于固定段4321的厚度尺寸。由于泄流段4322的厚度小于固定段4321,同时加上泄流盖42内的药液的冲击作用,泄流段4322便会被冲开,使得药液通过泄流盖42,流出防自流组件40,最终与患者相配合。
具体地,当挤压阀磨损或者输液管20由于装配不合适或者回弹不足时,挤压阀不能完全实现止液,从而造成重力直流时,弹性体43的泄流段4322部便会完全与第一泄流部422相贴合,实现反向截止液体流动的目的,防止出现患者血管内的血液流向输液管20或者蠕动组件30(回血)的情况出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泄流部432朝向出液接头44的端面的厚度沿径向方向逐渐减小,第二泄流部432的周向边缘位置与泄流孔4222相对应。当蠕动组件30和防自流组件40之间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由于第二泄流部432的周向边缘位置厚度较小同时加上泄流盖42内的药液的冲击作用,第二泄流部432的周向边缘位置便会被冲开,从而使得药液通过泄流盖42,流出防自流组件40,最终与患者相配合。
具体地,当挤压阀磨损或者输液管20由于装配不合适,或者回弹不足时挤压阀不能完全实现止液,从而造成重力直流时,弹性体43的第二泄流部432便会完全与第一泄流部422相贴合,实现反向截止流动的目的,防止出现患者血管内的血液流向输液管20或者蠕动组件30(回血)的情况出现。
进一步地,弹性体43的结构不仅仅局限于上述两种结构,类似于本申请文件中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防自流组件40(即弹性体43)的导通压设定为输液袋10正常情况下悬挂的高度h毫米水柱(比如毫米水柱)。
本实用新型的输液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工作开始时,如图2所示,出液止液阀33闭合,进液止液阀31打开,药液从药袋进入输液管20。然后,如图3所示,进液止液阀31关闭,出液止液阀33打开,挤压止液阀32进行下压操作,实现将药液向前推进的作用,此时的防自流组件40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如图4所示,出液止液阀33和进液止液阀31都处于关闭状态,挤压止液阀32复原,药液位于出液止液阀33与防自流组件40之间,此时的蠕动组件30和防自流组件40之间的压力没有到达防自流组件40的开启压力。随着药液的逐渐积累,如图5所示,防自流组件40和蠕动组件30之间的压力达到防自流组件40的导通压时,防自流组件40导通,药液进入人体。
具体地,在输液管20或者蠕动组件30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进液止液阀31和/或出液止液阀33无法完全封闭时,即使挤压止液阀32不停的进行挤压操作,由于输液管20与输液袋10是导通的,因此无法增加输液管20的压力,防自流组件40不会导通,从而不会造成重力直流或回血的现象。
具体地,如图7所示,在某些时刻,如果患者的体位比蠕动组件30高,在蠕动组件30不能完全止液的条件下,防自流组件40也不会开启,从而不会出现血液回流至输液管20和输液袋10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液袋;
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一端与所述输液袋相连通,所述输液管的另一端与患者相配合;
蠕动组件,所述蠕动组件位于靠近所述输液袋的一端并与所述输液管相配合,所述蠕动组件能够输送所述输液袋的药液进入到所述患者的体内;
防自流组件,所述防自流组件位于远离所述输液袋的一端并与所述输液管相配合,所述防自流组件为常闭状态,当所述防自流组件与所述蠕动组件之间的压力超过限值时,所述防自流组件为单向开启状态,进而使得所述药液进入到所述患者的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自流组件包括进液接头、泄流盖、弹性体和出液接头,所述进液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输液管的进液段相适配,所述出液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输液管的出液段相适配,所述进液接头与所述出液接头间相对设置并形成包容空间,所述泄流盖和所述弹性体设于所述包容空间内,所述泄流盖的端面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进液接头和所述出液接头的泄流孔,所述弹性体能够在所述药液的压力作用下开启或者封堵所述泄流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接头包括进液部、凸起部和进液本体部,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进液本体部的内部,所述进液部位于所述进液本体部的外部并与所述凸起部相对应,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泄流盖相适配,所述进液接头内还设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贯穿所述进液部和所述凸起部并与所述泄流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接头包括出液本体部和出液部,所述出液部位于所述出液本体部的顶端,所述出液本体部与所述进液本体部相适配,所述出液接头还包括出液孔,所述出液孔贯穿所述出液部和所述出液本体部并与所述泄流孔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流盖包括第一本体部、第一泄流部和固定部,所述第一泄流部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泄流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凸起部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包括第二本体部和第二泄流部,所述第二泄流部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底端设置,所述第二泄流部能够与所述第一泄流部相贴合并封堵所述泄流孔,第二本体部与所述固定部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部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所述固定部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泄流部包括固定段和泄流段,所述泄流段位于所述固定段的外侧,所述泄流段与所述泄流孔相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流段的厚度尺寸小于所述固定段的厚度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泄流部朝向所述出液接头的端面的厚度沿径向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泄流部的周向边缘位置与所述泄流孔相对应。
CN202022985319.8U 2020-12-11 2020-12-11 输液装置 Active CN2149702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85319.8U CN214970234U (zh) 2020-12-11 2020-12-11 输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85319.8U CN214970234U (zh) 2020-12-11 2020-12-11 输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70234U true CN214970234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083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85319.8U Active CN214970234U (zh) 2020-12-11 2020-12-11 输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702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5382A (zh) * 2020-12-11 2021-04-20 江苏爱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输液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5382A (zh) * 2020-12-11 2021-04-20 江苏爱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输液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01533B1 (en) Medical liquid injection device
CN214970234U (zh) 输液装置
US5549548A (en) Procedure and device for flushing a catheter
EP2073883B1 (en) Extravascular system in-line venting
US20100152680A1 (en) One-way valve, especially low pressure check valve for use in the medical technique
EP1980291A1 (en) Water passage control device and medical infusion circuit using the same
US20120232462A1 (en) Implantable hydrocephalus shunt system
US6270659B1 (en) Fuel filtering system for an engine
EP3010578B1 (en) Bidirectional valve with improved threshold pressure accuracy
CN112675382A (zh) 输液装置
AU2024200185A1 (en) Umbrella check valve
CN219517562U (zh) 单向阀及具有该单向阀的输注泵
JP2006509165A (ja) 逆流防止器
CN213451888U (zh) 一种防回流装置
CN113164732B (zh) 具有集成过滤器的止回阀
CN213334898U (zh) 单向节流结构、阻流装置及空调
CN208274794U (zh) 一种自排气滴斗
CN215763444U (zh) 一种具有止回功能的三通球阀
JP2007327249A (ja) 水抜栓
CN109771736A (zh) 一种防逆流输液港及其组装方法
CN213491124U (zh) 一种正压输液接头
CN112121257B (zh) 自动泄压输液组件及自动泄压方法
CN114099821B (zh) 一种肾脏内科用腹膜透析连接装置
CN218267403U (zh) 带限流功能的单向阀
CN219263264U (zh) 一种马桶及其控制阀的密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Fan Wenyong

Inventor after: Zhu Hongyi

Inventor after: Xu Mingjun

Inventor before: Fan Wenyong

Inventor before: Zhu Hongyi

Inventor before: Xu Ming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