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9916U - 介入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介入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69916U
CN214969916U CN202120133474.9U CN202120133474U CN214969916U CN 214969916 U CN214969916 U CN 214969916U CN 202120133474 U CN202120133474 U CN 202120133474U CN 214969916 U CN214969916 U CN 2149699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branch
artery
intubate
interventional
cann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3347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安东
王平
邱剑滔
李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eapro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eapr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eapro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eapro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3347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699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699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699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介入辅助装置,用于体外膜肺氧合设备辅助下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包括连接插管以及动脉插管,介入辅助装置包括管路接头以及安装于管路接头上的第一侧支,管路接头具有用于插接于连接插管的连接插管头以及用于插接于动脉插管的动脉插管头。管路接头安装在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连接插管与动脉插管上以替代常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手术导管鞘,有效的解决了目前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需要另外在手臂外周动脉进行置鞘操作的问题,从而手术风险降低,避免了外周血管的并发症,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穿刺负担。

Description

介入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提供一种介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用于急性心梗合并心原性休克及高危复杂病变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机械辅助装置,通常采用VA-ECMO模式(动脉-静脉循环支持ECMO模式),手术操作不可避免的要占用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一般会采用桡动脉或股动脉作为入路,利用置入的鞘管作为通路,将导管、导丝、球囊及支架等器械送入体内。在很多临床情况下,急性心梗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及高危复杂冠脉病变患者需在ECMO辅助下进行PCI手术,由于股动脉已被占用,就需另在手臂外周动脉进行置鞘操作,建立PCI通路。而另外在手臂外周动脉进行置鞘操作增加了ECMO下PCI手术的穿刺率,使得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概率增大,同时增加了患者经济和穿刺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旨在解决目前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需要另外在手臂外周动脉进行置鞘操作而导致的手术风险大、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介入辅助装置,用于体外膜肺氧合设备辅助下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包括连接插管以及动脉插管,介入辅助装置包括管路接头以及安装于管路接头上的第一侧支,管路接头具有用于插接于连接插管的连接插管头以及用于插接于动脉插管的动脉插管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介入辅助装置,在利用体外膜肺氧合设备辅助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时,将管路接头的连接插管头插接于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连接插管,并将管路接头的动脉插管头插接于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动脉插管,从而管路接头安装在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连接插管与动脉插管上以替代常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手术导管鞘,同时,利用接入辅助装置的第一侧支通入导丝、指引导管、球囊导管等至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动脉插管并进入血管以进行手术,有效的解决了目前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需要另外在手臂外周动脉进行置鞘操作的问题,从而手术风险降低,避免了外周血管的并发症,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穿刺负担,进而增加了体外膜肺氧合设备辅助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手术成功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支与连接插管头之间的夹角小于90°。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将第一侧支与连接插管头之间的夹角设为小于90°,以避免第一侧支垂直设于管路接头上,在伸入导丝、指引导管、球囊导管等通过第一侧支与管路接头的拐角时因拐角太大导致张力增加而无法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第一侧支与连接插管头之间的夹角小于90°,即第一侧支与动脉插管头之间的夹角大于90°,在通过第一侧支通入导丝、指引导管、球囊导管等并朝向于动脉插管头一侧伸入管路接头更加通畅,导丝在不增加额外张力的前提下顺利伸入,使得导丝及后续球囊支架等进入股动脉,从而顺利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支上安装有单向阀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侧支上安装的单向阀组件,各种手术工具、导丝、球囊、支架等可以顺利通过单向阀组件进入第一侧支和管路接头以进行手术,同时避免了血液从第一侧支流出而导致的漏血及额外血液丢失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单向阀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一侧支远离于管路接头一端的止血阀盖。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利用止血阀盖固定于第一侧支远离于管路接头的一端,各种手术工具、导丝、球囊、支架等通过止血阀盖进入第一侧支中,且止血阀盖能够阻止血液从第一侧支中流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单向阀组件还包括密封片,密封片固设于止血阀盖与第一侧支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止血阀盖与第一侧支之间固设有密封片,以提升止血阀盖的密封性能,有效的避免了血液的漏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介入辅助装置还包括固设于第一侧支上的侧支管,侧支管连通于第一侧支。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侧支上固设有侧支管,在使用介入辅助装置前,可通过侧支管对整个介入辅助装置进行冲洗。
在一个实施例中,侧支管远离于第一侧支的一端安装有阀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侧支管上安装阀门组件,利用阀门组件来对整个介入辅助装置进行冲洗。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支上设有第二侧支,侧支管套接于第二侧支。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利用第一侧支上设置的第二侧支,并将侧支管连通于第二侧支以连通第一侧支,通过第二侧支来连接安装侧支管便于拆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侧支的外侧面上具有密封凸部。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侧支的外侧面上设置密封凸部,侧支管连接于第二侧支时,密封凸部能够增加第二侧支与侧支管连接的密封性,从而提高介入辅助装置的使用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插管头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插管,动脉插管头可拆卸连接于动脉插管。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分别将管路接头的连接插管头和动脉插管头对应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插管和动脉插管上,当术后患者短期内无法撤机时,可将介入辅助装置从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连接插管和动脉插管上拆下,并更换普通的接头,以避免第一侧支与单向阀组件内局部涡流及血栓的形成,保障患者术后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介入辅助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介入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介入辅助装置的管路接头与第一侧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介入辅助装置100,连接插管10,动脉插管20,管路接头30,连接插管头31,动脉插管头32,第一侧支40,第二侧支41,密封凸部42,单向阀组件50,止血阀盖51,密封片52,侧支管60,阀门组件70,指引导管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一般会采用桡动脉或股动脉作为入路,利用置入的鞘管作为通路,将导管、导丝、球囊及支架等器械送入体内。在很多临床情况下,急性心梗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及高危复杂冠脉病变患者需在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辅助下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由于股动脉已被占用,就需另在手臂外周动脉进行穿刺和置鞘操作,来建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通路。而额外的穿刺会使得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概率增大,同时增加了患者经济和穿刺负担。
请参考图1和图2,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介入辅助装置100,用于体外膜肺氧合设备辅助下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包括连接插管10以及动脉插管20,介入辅助装置100包括管路接头30以及安装于管路接头30上的第一侧支40,管路接头30具有用于插接于连接插管10的连接插管头31以及用于插接于动脉插管20的动脉插管头32。通过将介入辅助装置100的管路接头30连接于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连接插管10和动脉插管20上,以替代常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的导管鞘,从而避免另外在手臂外周动脉进行置鞘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介入辅助装置100,在利用体外膜肺氧合设备辅助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时,将管路接头30的连接插管头31插接于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连接插管10,并将管路接头30的动脉插管头32插接于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动脉插管20,从而管路接头30安装在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连接插管10与动脉插管20上以替代常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手术导管鞘,同时,利用接入辅助装置的第一侧支40通入导丝、指引导管80、球囊导管等至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动脉插管20并进入血管以进行手术,有效的解决了目前体外膜肺氧合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需要另外在手臂外周动脉进行置鞘操作的问题,从而手术风险降低,避免了外周血管的并发症,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穿刺负担,进而增加了体外膜肺氧合设备辅助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的手术成功率。
请参考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支40与连接插管头31之间的夹角小于90°。将第一侧支40与连接插管头31之间的夹角设为小于90°,以避免第一侧支40垂直设于管路接头30上,在伸入导丝、指引导管80、球囊导管等通过第一侧支40与管路接头30的拐角时因拐角太大导致张力增加而无法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第一侧支40与连接插管头31之间的夹角小于90°,即第一侧支40与动脉插管头32之间的夹角大于90°,在通过第一侧支40通入导丝、指引导管80、球囊导管等并朝向于动脉插管头32一侧伸入管路接头30更加通畅,导丝在不增加额外张力的前提下顺利伸入,使得导丝及后续球囊支架等进入股动脉,从而顺利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请参考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支40上安装有单向阀组件50。通过第一侧支40上安装的单向阀组件50,各种手术工具、导丝、球囊、支架等可以顺利通过单向阀组件50进入第一侧支40和管路接头30以进行手术,同时避免了血液从第一侧支40流出而导致的漏血及额外血液丢失的问题。
请参考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单向阀组件50包括固定于第一侧支40远离于管路接头30一端的止血阀盖51。利用止血阀盖51固定于第一侧支40远离于管路接头30的一端,各种手术工具、导丝、球囊、支架等通过止血阀盖51进入第一侧支40中,且止血阀盖51能够阻止血液从第一侧支40中流出。可以理解地,止血阀盖51具有单向导通的作用,各种手术工具、导丝、球囊、支架等可从外部朝向第一侧支40的方向通过止血阀盖51,而相反的,血液无法从第一侧支40朝向外部的方向从止血阀盖51处流出,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漏血及额外血液丢失。
请参考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单向阀组件50还包括密封片52,密封片52固设于止血阀盖51与第一侧支40之间。在止血阀盖51与第一侧支40之间固设有密封片52,以提升止血阀盖51与第一侧支40之间连接处的密封性能,有效的避免了血液的漏出。具体的,密封片52可以采用硅胶片、橡胶片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实施例中采用硅胶片作为密封片52使用。可以理解地,硅胶片上还具有可供各种手术工具、导丝、球囊、支架等通过的通孔。
请参考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介入辅助装置100还包括固设于第一侧支40上的侧支管60,侧支管60连通于第一侧支40。通过在第一侧支40上固设有侧支管60,在使用介入辅助装置100前,可通过侧支管60对整个介入辅助装置100进行冲洗。具体的,侧支管60远离于第一侧支40的一端安装有阀门组件70。通过在侧支管60上安装阀门组件70,利用阀门组件70来对整个介入辅助装置100进行冲洗。其中,阀门组件70可以采用三通阀,通过利用三通阀以及侧支管60,在使用介入辅助装置100前即对其进行冲洗,使得清洗工作更加方便。
请参考图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支40上设有第二侧支41,侧支管60套接于第二侧支41。利用第一侧支40上设置的第二侧支41,并将侧支管60连通于第二侧支41以连通第一侧支40,通过第二侧支41来连接安装侧支管60便于拆装。
请参考1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侧支41的外侧面上具有密封凸部42。通过在第二侧支41的外侧面上设置密封凸部42,侧支管60连接于第二侧支41时,密封凸部42能够增加第二侧支41与侧支管60连接的密封性,从而提高介入辅助装置100的使用效果。
请参考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插管头31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插管10,动脉插管头32可拆卸连接于动脉插管20。分别将管路接头30的连接插管头31和动脉插管头32对应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插管10和动脉插管20上,当术后患者短期内无法撤机时,可将介入辅助装置100从体外膜肺氧合设备的连接插管10和动脉插管20上拆下,并更换普通的接头,以避免第一侧支40与单向阀组件50内局部涡流及血栓的形成,保障患者术后的安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介入辅助装置,用于体外膜肺氧合设备辅助下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体外膜肺氧合设备包括连接插管以及动脉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辅助装置包括管路接头以及安装于所述管路接头上的第一侧支,所述管路接头具有用于插接于连接插管的连接插管头以及用于插接于动脉插管的动脉插管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支与所述连接插管头之间的夹角小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支上安装有单向阀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支远离于所述管路接头一端的止血阀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组件还包括密封片,所述密封片固设于所述止血阀盖与所述第一侧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辅助装置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一侧支上的侧支管,所述侧支管连通于所述第一侧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支管远离于所述第一侧支的一端安装有阀门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支上设有第二侧支,所述侧支管套接于所述第二侧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支的外侧面上具有密封凸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介入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插管头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插管,所述动脉插管头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动脉插管。
CN202120133474.9U 2021-01-18 2021-01-18 介入辅助装置 Active CN2149699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33474.9U CN214969916U (zh) 2021-01-18 2021-01-18 介入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33474.9U CN214969916U (zh) 2021-01-18 2021-01-18 介入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69916U true CN214969916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40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33474.9U Active CN214969916U (zh) 2021-01-18 2021-01-18 介入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699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075507A1 (en) Devices for endovascular access through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circuits
US8221388B2 (en) Biased clamping assemblies
CN214969916U (zh) 介入辅助装置
CN112755285A (zh) 介入辅助装置
CN217612488U (zh) 冠心病介入手术用y形连接器
CN216603007U (zh) 一种心血管介入治疗器
CN205658896U (zh) 一种带左心房测压功能的深静脉导管系统
CN210992144U (zh) 一种血液透析用外周血管导管组件
CN108144176B (zh) 床旁门体分流装置
CN114748728A (zh) 持续正压静脉留置针
CN112494780A (zh) 一种指引延长导管
CN215741227U (zh) 一种导管鞘及具有其的导管鞘组
CN219629703U (zh) 一种近端吻合止血装置
CN218943998U (zh) 血流方向判断器
CN217391366U (zh) 一种导管鞘
CN215024780U (zh) 一种指引延长导管
CN218793320U (zh) 一种用于ecmo介入治疗的连接装置
CN215608138U (zh) 一种可预防下肢缺血的ecmo股动脉插管
CN217162736U (zh) 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
CN209630392U (zh) X线检查专用picc导管
CN214911607U (zh) 防弯折输液接头
CN114984418B (zh) Ecmo双腔肺动脉右房插管
CN213192039U (zh) 肾血管疾病介入手术专用血管鞘
CN217697625U (zh) 一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CN209332894U (zh) 封闭式静脉留置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