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7015U - 手柄及个人护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手柄及个人护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67015U
CN214967015U CN202120564441.XU CN202120564441U CN214967015U CN 214967015 U CN214967015 U CN 214967015U CN 202120564441 U CN202120564441 U CN 202120564441U CN 214967015 U CN214967015 U CN 214967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driving unit
handle
clamping
vibration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6444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鹏
张远平
孟凡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Soocare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Su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Shenzhen Su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Shenzhen Su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6444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67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67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670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手柄及个人护理设备,涉及个人护理技术领域。该手柄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驱动单元和第一电路板。该驱动单元设置于第一区域,即驱动单元设置于个人护理设备的动态部分,第一电路板设置于第二区域,即第一电路板设置于个人护理设备的静态部分。第一电路板与驱动单元间隔,避免了驱动单元产生的非必要振动经第一电路板传递至个人护理设备的静态部分增加静态部分的振感,从而提高了用户握持舒适度并降低振动产生的噪音。

Description

手柄及个人护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个人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柄及个人护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个人护理设备的机芯中驱动单元部分传出的共振一般会通过电路板将个人护理设备前端的动态部分共振传递到个人护理设备后端的静态部分,该共振增大了麻手感和噪音,影响握持舒适度和用户的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手柄及个人护理设备,旨在解决现有个人护理设备中电路板将个人护理设备前端的动态部分共振传递到个人护理设备后端的静态部分引起的麻手感和噪音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
一种手柄,所述手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手柄还包括驱动单元和第一电路板,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并与所述驱动单元间隔。
在所述手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柄还包括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设于所述驱动单元且与所述第一电路板间隔。
在所述手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柄还包括减振组件,所述第二电路板通过所述减振组件固定于所述驱动单元。
在所述手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分别套设于所述驱动单元相对设置的两端。
在所述手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有按键,所述第一减振件与所述第二减振件间隔设置,形成用于所述按键穿过的间隙。
在所述手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振件上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减振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部相对设置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电路板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
在所述手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第一夹持面和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驱动单元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能够经所述第一导向部导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并通过所述第一夹持面夹持在所述驱动单元上;和/或
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第二夹持面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夹持面与所述驱动单元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另一端能够经所述第二导向部导入所述第二安装槽并通过所述第二夹持面夹持在所述驱动单元上。
在所述手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相对所述第二插接部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一夹持部,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间隔设置将所述第二电路板夹持,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向所述第一安装槽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夹持面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或
所述第二插接部相对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二夹持部,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间隔设置将所述第二电路板夹持,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向所述第二安装槽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夹持面围设形成所述第二安装槽。
在所述手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设有密封件和夹持件,所述夹持件能够将所述第一减振件夹持在所述驱动单元,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夹持件并用于密封所述夹持件与所述输出端之间的间隙。
在所述手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或所述第二减振件面向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沉槽。
在所述手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发光件及覆盖所述发光件的遮光件,所述遮光件上设有透射结构,所述发光件的光能够透过所述透射结构。
在所述手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柄还包括支架和电源,所述电源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的配合固定于所述支架。
在所述手柄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的数量均为多个;和/或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定位孔;或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定位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二为:
一种个人护理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手柄。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的手柄应用装备于个人护理设备中,除了使个人护理设备具备极佳的口腔清洁效能之外,其自身还能够避免个人护理设备前端的动态部分共振传递到个人护理设备后端的静态部分,提高用户握持舒适度,降低噪音,进而达到提升用户体验感的效果。具体而言,该手柄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驱动单元和第一电路板。该驱动单元设置于第一区域,即驱动单元设置于个人护理设备的动态部分,第一电路板设置于第二区域,即第一电路板设置于个人护理设备的静态部分。第一电路板与驱动单元间隔,避免了驱动单元产生的非必要振动经第一电路板传递至个人护理设备的静态部分增加静态部分的振感,从而提高了用户握持舒适度并降低振动产生的噪音;尤其当驱动单元与第一电路板沿手柄轴向前后设置时,上述方案的手柄能够有效避免个人护理设备前端的动态部分共振传递到个人护理设备后端的静态部分,保证个人护理设备的握持部,即静态部分具有较小的振感,提升握持舒适度和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手柄的空间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手柄中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向剖视图;
图5为图4中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个人护理设备,其实质上为一种电动牙刷,为一种口腔清洁设备。该个人护理设备包括手柄及位于手柄一端的刷头(未示出)。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个人护理设备还可以为冲牙器或洁牙仪。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该手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手柄还包括驱动单元20和第一电路板40,驱动单元20设置于第一区域,第一电路板40设置于第二区域并与驱动单元20间隔。
综上,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手柄应用装备于个人护理设备中,除了使个人护理设备具备极佳的口腔清洁效能之外,其自身还能够避免个人护理设备前端的动态部分共振传递到个人护理设备后端的静态部分,提高用户握持舒适度,降低噪音,进而达到提升用户体验感的效果。具体而言,该手柄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驱动单元20和第一电路板40。该驱动单元20设置于第一区域,即驱动单元20设置于个人护理设备的动态部分,第一电路板40设置于第二区域,即第一电路板40设置于个人护理设备的静态部分。第一电路板40与驱动单元20间隔,避免了驱动单元20产生的非必要振动经第一电路板40传递至个人护理设备的静态部分增加静态部分的振感,从而提高了用户握持舒适度并降低振动产生的噪音;尤其当驱动单元20与第一电路板40沿手柄轴向前后设置时,上述方案的手柄能够有效避免个人护理设备前端的动态部分共振传递到个人护理设备后端的静态部分,保证个人护理设备的握持部,即静态部分具有较小的振感,提升握持舒适度和用户的体验感。
进一步地,该手柄还包括外壳10及减振组件30。该外壳10设有收容空间。驱动单元20收容于收容空间,驱动单元20与安装在手柄上的刷头连接,用于驱动刷头动作。刷头动作可为振动,即驱动单元20通过驱动刷头振动进而使得刷头中的清洁件振动,以清洁口腔,对应的驱动单元20可为声波电机等振动电机。此外,刷头动作还可以为旋转,即驱动单元20可驱动刷头中的清洁件旋转,以清洁口腔,对应的驱动单元20为旋转电机。可以理解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0的数量为多个,包括驱动清洁件振动的振动电机,又包括驱动清洁件旋转的旋转电机。
上述各种类的驱动单元20均能够产生非必要振动影响用户的握持感和产生噪音。对此,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0通过减振组件30与外壳10连接,从而避免驱动单元20产生的非必要振动过度传递至外壳10,从而减轻外壳10振感。进一步地,第一电路板40收容于收容空间且与驱动单元20间隔设置,驱动单元20与第一电路板40电连接。如此能够避免驱动单元20产生的非必要振动经第一电路板40传递至外壳10增加外壳10振感,从而提高了用户握持舒适度并降低振动产生的噪音。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驱动单元20与第一电路板40沿手柄轴向前后设置,上述方案的手柄能够有效避免个人护理设备前端的动态部分共振传递到个人护理设备后端的静态部分,保证个人护理设备的握持部,即静态部分具有较小的振感,提升握持舒适度和用户的体验感。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0与第一电路板40还可以沿手柄的径向分布,保证驱动单元20与第一电路板40之间间隔设置即可,避免驱动单元20的非必要振动经第一电路板40传递至外壳10。
进一步地,第一电路板40上可设有至少一个开关件,用于触发第一电路板40使其发出如以若干个工作模式中的某一个工作模式作为目标工作模式的指令,或者从当前的工作模式切换为目标工作模式的指令;根据该指令,驱动单元20响应第一电路板40的指令,驱动刷头使其按照设定的控制参数和/或参数群完成与目标工作模式相适应的系列动作(如振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手柄还包括第二电路板50,驱动单元20通过第二电路板50与第一电路板40电连接,如导线60连接。第二电路板50设于驱动单元20且与第一电路板40间隔设置,第二电路板50通过减振组件30固定于驱动单元20。具体地,减振组件30能够将第二电路板50夹持在驱动单元20,第二电路板50上设有按键51,按键51能够穿过减振组件30并露设于外壳10。该按键51为前文提到的开关件,可为机械式按键或触摸式按键。按键51通过第二电路板50控制第一电路板40,以实现第一电路板40的功能。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50可作为第一电路板40的延伸段,两者仅导线60连接,避免了驱动单元20的非必要振动经第二电路板50传递至第一电路板40。同时,第二电路板50离手持部的距离较远,方便手指触碰按键51,实现对驱动单元20的控制,符合人体工程学。另外,减振组件30能够将第二电路板50夹持在驱动单元20,如此使得第二电路板50与外壳10之间存在减振组件30,避免驱动单元20的非必要振动经第二电路板50传递至外壳10,同时,减振组件30对第二电路板50起到保护,避免直接与外壳10接触在随驱动单元20振动时直接触碰外壳10而受损。如图1所示,外壳10上开设有口部并设有按压件11,按压件11能够经口部按压按键51。第一电路板40和第二电路板50均为PCBA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减振组件30包括第一减振件31和第二减振件32,第一减振件31和第二减振件32分别套设于驱动单元20相对设置的两端,第一减振件31与第二减振件32间隔设置,形成用于按键51穿过的间隙。通过第一减振件31和第二减振件32分别将驱动单元20的两端与外壳10连接,提高驱动单元20与外壳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一减振件31与第二减振件32之间形成的间隙除了用于按键51穿过,还能够避免减振组件30将驱动单元20完全包裹,进而无法将驱动单元20产生的非必要振动释放,本实施例中,由于间隙的存在,使得处于间隙附近的第一减振件31部分和第二减振件32部分能够具有更大变形量,方便驱动单元20产生的非必要振动的释放,同时,间隙处驱动单元20与外壳10间隔设置,使得驱动单元20能够产生更大的振幅,有利于驱动单元20产生的非必要振动的释放。进一步地,第一减振件31和第二减振件32可通过橡胶、树脂等软性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5和图6所示,第一减振件31上设有第一插接部311,第二减振件32上设有与第一插接部311相对设置的第二插接部321,第二电路板50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插设于第一插接部311和第二插接部321。在装配时,第二电路板50可先与驱动单元20连接,连接方式可为超声波焊接、粘结或采用一体注塑等方式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50采用双面胶70与驱动单元20粘结。由于第二电路板50与驱动单元20实现连接并且第二电路板50外凸于驱动单元20,在装配第一减振件31和第二减振件32时,第二电路板50能够起到定位作用。而采用插接的方式,通过第一插接部311和第二插接部321能够充分利用第二电路板50外凸于驱动单元20的结构特点,实现快速安装。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图5和图6,第一插接部311包括第一夹持面3111和第一导向部3112,第一夹持面3111与驱动单元20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安装槽,第二电路板50的一端能够经第一导向部3112导入第一安装槽并通过第一夹持面3111夹持在驱动单元20上,第二插接部321包括第二夹持面3211和第二导向部3212,第二夹持面3211与驱动单元20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安装槽,第二电路板50的另一端能够经第二导向部3212导入第二安装槽并通过第二夹持面3211夹持在驱动单元20上。如此通过第一导向部3112和第二导向部3212能够进一步方便快速地实现第二电路板50与第二减振件32的装配,同时减少装配时第二电路板50对第二减振件32的冲击,避免受损影响减振效果和对第二电路板50的夹持效果,进一步方便后续第一插接部311与第二电路板50的装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图5和图6,第一插接部311相对第二插接部321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一夹持部312,两个第一夹持部312间隔设置将第二电路板50夹持。第一夹持部312除了可以在垂直于第二电路板50与第一插接部311插接方向上将第二电路板50夹持外,还起到导向作用方便第一插接部311与第二电路板50快速装配。两个第一夹持部312向第一安装槽延伸并与第一夹持面3111围设形成第一安装槽,使得第一夹持面3111和第一夹持部312能够将第二电路板50的一端包裹并夹持在驱动单元20上,提高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地,第二插接部321相对第一插接部311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二夹持部322,两个第二夹持部322间隔设置将第二电路板50夹持。第二夹持部322除了可以在垂直于第二电路板50与第二插接部321插接方向上将第二电路板50夹持外,还起到导向作用方便第二插接部321与第二电路板50快速装配。两个第二夹持部322向第二安装槽延伸并与第二夹持面3211围设形成第二安装槽,使得第二夹持面3211和第二夹持部322能够将第二电路板50的另一端包裹并夹持在驱动单元20上,提高连接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驱动单元20的输出端21设有密封件13和夹持件14。外壳10的一端设有通孔12,驱动单元20的输出端21经通孔12伸出,密封件13设于输出端21与通孔12之间,以提高输出端21与外壳10之间的密封性。第一减振件31靠近密封件13设置,夹持件14能够将第一减振件31夹持在驱动单元20,密封件13套设于夹持件14并用于密封夹持件14与输出端21之间的间隙。该夹持件14能够保证第一减振件31与驱动单元20一端的紧密连接。而为了增强第二减振件32与驱动单元20另一端的紧密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减振件32面向外壳10一侧设有凸起323。该凸起323能够增加第二减振件32的厚度,在第二减振件32在与外壳10装配时凸起323被压缩,能够增强第二减振件32作用于外壳10上的弹力,由于外壳10是套设于第二减振件32上,该弹力的增加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减振件32与外壳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其与夹持件14一同增加了驱动单元20与外壳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减振件31和/或第二减振件32面向外壳10的一侧均设有沉槽313。该沉槽313能够避免制备第一减振件31和第二减振件32料位较厚时造成的缩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第一电路板40上设有发光件41及覆盖发光件41的遮光件42,遮光件42上设有透射结构421,发光件41的光能够透过透射结构421。遮光件42除透射结构421外的其他结构能够对光进行遮挡,可以对发光件41的光进行遮挡并可靠地限制在透射结构421的范围内。本实施例中,遮光件42为遮光EVA,其上设有填充有透射结构421的孔,该孔的形状任意,例如,可为一些标记,如电量标记、驱动模式标记等。透射结构421可由透光材质制成。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遮光件42还可以为涂层、树脂或其他塑料材质的遮光结构。前文提到的按键51通过第二电路板50控制第一电路板40发出指令,相应的发光件41被点亮,对应的透光结构可视,向用户传达与该指令相关联的指示信息(如驱动模式标记、刷头的运动参数等)。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手柄还包括支架80和电源90,电源90安装于支架80。具体地。支架80和电源90均收容于收容空间。该电源90可为普通电池或可充电电池。第一电路板40设于支架80并与电源90电连接。如此通过支架80能够提高第一电路板40和电源90与外壳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支架80包括第一定位结构81,第一电路板40包括第二定位结构,第一电路板40通过第二定位结构与第一定位结构81的配合固定于支架80。具体地,第一定位结构81和第二定位结构的数量均为多个。第一定位结构81为定位柱,第二定位结构为定位孔;或者第一定位结构81为定位孔,第二定位结构为定位柱。本实施例中,支架80正对第二减振件32一侧设有沉孔,第二减振件32设有收容于沉孔内的连接部324,使得第二减振件32能够进一步通过之间提高与外壳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4)

1.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手柄还包括驱动单元和第一电路板,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并与所述驱动单元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还包括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路板设于所述驱动单元且与所述第一电路板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还包括减振组件,所述第二电路板通过所述减振组件固定于所述驱动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件和第二减振件分别套设于所述驱动单元相对设置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有按键,所述第一减振件与所述第二减振件间隔设置,形成用于所述按键穿过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上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减振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插接部相对设置的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电路板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包括第一夹持面和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驱动单元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电路板的一端能够经所述第一导向部导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并通过所述第一夹持面夹持在所述驱动单元上;和/或
所述第二插接部包括第二夹持面和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夹持面与所述驱动单元间隔设置,以形成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电路板的另一端能够经所述第二导向部导入所述第二安装槽并通过所述第二夹持面夹持在所述驱动单元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相对所述第二插接部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一夹持部,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间隔设置将所述第二电路板夹持,两个所述第一夹持部向所述第一安装槽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夹持面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或
所述第二插接部相对所述第一插接部的一侧设有两个第二夹持部,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间隔设置将所述第二电路板夹持,两个所述第二夹持部向所述第二安装槽延伸并与所述第二夹持面围设形成所述第二安装槽。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出端设有密封件和夹持件,所述夹持件能够将所述第一减振件夹持在所述驱动单元,所述密封件套设于所述夹持件并用于密封所述夹持件与所述输出端之间的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件和/或所述第二减振件面向所述外壳的一侧设有沉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发光件及覆盖所述发光件的遮光件,所述遮光件上设有透射结构,所述发光件的光能够透过所述透射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还包括支架和电源,所述电源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定位结构,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电路板通过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的配合固定于所述支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所述第二定位结构的数量均为多个;和/或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定位孔;或
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定位柱。
14.个人护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手柄。
CN202120564441.XU 2021-03-18 2021-03-18 手柄及个人护理设备 Active CN214967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4441.XU CN214967015U (zh) 2021-03-18 2021-03-18 手柄及个人护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64441.XU CN214967015U (zh) 2021-03-18 2021-03-18 手柄及个人护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67015U true CN214967015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57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64441.XU Active CN214967015U (zh) 2021-03-18 2021-03-18 手柄及个人护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670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70083B1 (ko) 전동 칫솔
WO2008026383A1 (en) Electric toothbrush
JP2005278015A (ja) イヤホン
CA2542393A1 (en) Toothbrush employing an acoustic waveguide
AU2003298138A1 (en) Electrical appliance housing
CA3177043A1 (en) Handle for an electrically operated personal care implement and electrically operated personal care implement
WO2012165059A1 (ja) 電動歯ブラシ
CN214967015U (zh) 手柄及个人护理设备
CN113730012A (zh) 一种无按键智能电动牙刷及其控制方法
JP2020080929A (ja) ブラシ及びヘッド部
JP2007061209A (ja) 超音波歯ブラシ
CN212281736U (zh) 一种新型压力感应成人电动牙刷
JP4529550B2 (ja) 携帯式動力工具
CN214908516U (zh) 手柄及个人护理设备
CN215080073U (zh) 机身组件及个人护理设备
CN210990867U (zh) 电动牙刷
CN214342756U (zh) 一种口腔清洁用电动牙刷
CN114038700A (zh) 电动牙刷
CN218247461U (zh) 手柄和口腔清洁设备
CN214908517U (zh) 手柄及个人护理设备
CN209996516U (zh) 负离子电动牙刷
CN216535623U (zh) 一种电动牙刷的功能模式切换开关
CN111870379A (zh) 一种骨传导音乐洁牙设备
CN214285251U (zh) 一种口腔清洁器具
CN219921256U (zh) 一种电动牙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