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6388U - 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966388U CN214966388U CN202120455361.0U CN202120455361U CN214966388U CN 214966388 U CN214966388 U CN 214966388U CN 202120455361 U CN202120455361 U CN 202120455361U CN 214966388 U CN214966388 U CN 2149663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endoscope
- transition
- suction
- visu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313—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for introducing through surgical openings, e.g. laparoscop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包括支撑体、内窥镜组件及外套管,支撑体的内部具有吸引腔体,外套管后端与支撑体前端固定相连。内窥镜组件包括内窥镜、杆体,杆体可穿过支撑体的后部,并经由吸引腔体伸至外套管内,内窥镜的镜头设在杆体前端,并伸至外套管的前端口。支撑体的侧壁上设有吸管,吸管一端通过吸引腔体与外套管相通,另一端用于可拆卸连接抽吸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结合了内窥镜技术,可以做到0物距成像,将原来盲操作的穿刺置管、抽吸血肿等变为可视化操作,同时可抽吸脑组织内的血水,避免其影响镜头成像效果,可视状态下提高了操作安全性,也提高了血肿清除准确率和手术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
背景技术
脑出血后需要将血肿清除排出颅脑外部,目前临床使用硬通道和软通道技术将血肿从一根管内吸出,此技术因管径较小,创伤小、手术方式简单等优点。但其弊端在于管道插入时位置不能准确获知,置入通道后在抽吸时无法获知吸入口吸到的是否是血肿,仅靠医生手感盲操作抽吸极易损伤脑组织,导致神经损伤和术中出血,大大影响了手术清除率,难以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随着技术的发展,已经出现了0物距成像的内窥镜,如专利号为CN201821422091.8、CN201821421203.8的专利文件中所述的内窥镜,为血肿的可视清除提供了新的可能。另外,颅脑内部血肿及脑组织周围通常存在一定量的血水,血水会贴在镜头的外壁,对镜头成像造成较大的干扰,甚至是无法成像。因此,现有技术亟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解决血肿清除排出过程中,仅靠医生手感盲操作抽吸血肿,极易损伤脑组织,导致神经损伤和术中出血,大大影响了手术清除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包括支撑体、内窥镜组件及外套管,支撑体的内部具有吸引腔体,外套管后端与支撑体前端固定相连。
内窥镜组件包括内窥镜、杆体,杆体可穿过支撑体的后部,并经由吸引腔体伸至外套管内,内窥镜的镜头设在杆体前端,并伸至外套管的前端口。
支撑体的侧壁上设有吸管,吸管一端通过吸引腔体与外套管相通,另一端用于可拆卸连接抽吸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体是由从前往后依次布置的前套筒、第一过渡套筒及内窥镜基座首尾依次可拆卸固定密封配合组成。
杆体的后端穿出内窥镜基座的后侧,其外壁与内窥镜基座固定密封配合。
外套管的后端与前套筒的第一腔室前端插接,其外壁与前套筒固定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前套筒的内部具有第一腔室,内窥镜基座的内部具有第二腔室,第一过渡套筒的内部为第三腔室,第一、第二、第三腔室配合形成所述吸引腔体。
进一步地,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配置有第二过渡套筒及内套管,第二过渡套筒内部为第四腔室,内套管的后端与第二过渡套筒的前端固定密封插接,其内部与第四腔室相通。
所述第二过渡套筒替代第一过渡套筒,与内窥镜基座、前套筒可拆卸固定密封配合组成所述支撑体,第四腔室与第一、第二腔室配合同样可形成所述吸引腔体。
进一步地,第二过渡套筒与内窥镜基座、前套筒装配后,杆体、内套管和外套管由内到外依次套设,内套管的前端穿出外套管,杆体的前端穿出内套管。
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配合形成第一环形腔,内套管和杆体之间配合形成第二环形腔。
进一步地,所述前套筒、第一过渡套筒、第二过渡套筒和内窥镜基座均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过渡套筒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过渡套筒的轴向长度。
内窥镜基座的前端具有第一卡凸部,第一过渡套筒的后端具有第一凹陷部,内窥镜基座的第一卡凸部可插入第一凹陷部内,与第一过渡套筒的后端螺纹配合。
第一过渡套筒的前端具有第二卡凸部,前套筒的后端具有第二凹陷部,第一过渡套筒的第二卡凸部可插入第二凹陷部内,与前套筒的后端螺纹配合。
第二过渡套筒的前端具有第三卡凸部,其后端具有第三凹陷部。
第二过渡套筒与内窥镜基座、前套筒装配时,内窥镜基座的第一卡凸部可插入第三凹陷部内,与第二过渡套筒的后端螺纹配合,第二过渡套筒的第三卡凸部可插入第二凹陷部内,与前套筒的后端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卡凸部的侧壁对称布置有两个第一导滑块,第一凹陷部的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导滑块间隙配合的第一螺旋槽,第一螺旋槽的前侧配置有第一密封圈。
第二卡凸部的侧壁对称布置有两个第二导滑块,第二凹陷部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导滑块相配合的第二螺旋槽,第二螺旋槽的前侧配置有第二密封圈。
第三卡凸部的侧壁对称布置有与第二螺旋槽相配合的两个第三导滑块,第三凹陷部的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导滑块相配合的第三螺旋槽,第三螺旋槽的前侧配置有第三密封圈。
进一步地,杆体为圆形横截面的刚性直杆,内窥镜的镜头固定于杆体的前端,杆体与内窥镜基座同轴布置,其外壁与内窥镜基座固定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为金属的等截面直圆管,且与内套管及杆体同轴相对布置。
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管的前端面均齐平,内套管和外套管的前端外边缘均采用倒角结构,内窥镜的镜头表面与内套管和外套管的前端面配合形成平滑的圆钝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渡套筒上开设有吸气通道,所述吸气通道位于内套管的外侧,第一环形腔通过吸气通道与吸引腔体相通。
进一步地,前套筒、第一过渡套筒、第二过渡套筒和内窥镜基座的外壁上,均设有沿其轴向的指示标识。
进一步地,外套管的表面沿其轴向设置有刻度线。
进一步地,支撑体的外壁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吸管的一端插入安装孔并与其内壁固定密封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结合了内窥镜技术,可以做到0物距成像,实现在颅脑组织内部可视,将原来盲操作的穿刺置管、抽吸血肿等变为可视化操作,同时可抽吸脑组织内的血水,避免其影响镜头成像效果,可视状态下提高了操作安全性,也提高了血肿清除准确率和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第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第一种实现方式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第二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第二种实现方式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第二种实现方式的结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第三种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第三种实现方式的结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第三种实现方式的结构分解图。
图9是图6中示出的第二过渡套筒的前侧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6中示出的第二过渡套筒的后侧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结合图1和图2,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包括支撑体1、内窥镜组件及外套管2,支撑体1的内部具有吸引腔体,外套管2后端与支撑体1前端固定相连。所述外套管2为钢制的等截面直圆管,外套管2的前端面齐平。外套管2的表面沿其轴向设置有刻度线,通过刻度线可以标识置入颅脑内的深度。
内窥镜组件包括内窥镜3、杆体4,杆体4可穿过支撑体1的后部,并经由吸引腔体伸至外套管2内,内窥镜3的镜头设在杆体4前端,并伸至外套管2的前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4为圆形横截面的刚性直杆,杆体4的外壁与支撑体1的后部固定密封相连。所述外套管2的内径大于杆体4的外径,外套管2与杆体4装配完成后,两者之间形成可吸除血肿的环形腔体,所述环形腔体与吸引腔体相通。
支撑体1的侧壁上设有吸管5,吸管5一端通过吸引腔体与外套管2相通,另一端用于可拆卸连接抽吸器6。优选地,支撑体1的后部外壁上开设有与吸引腔体相通的安装孔,所述吸管5的一端插入安装孔并与支撑体1的后部固定密封相连。
实施例1中所述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将外套管2的管口置于颅脑的血肿中,通过抽吸器6进行负压吸引,将血块吸入外套管2与杆体4之间的环形腔体并向后流动进入吸引腔体内,再通过吸管5进入抽吸器6的内部,完成颅脑内部血肿的清除。上述操作过程中,通过内窥镜3观察确保被吸取的组织仅是血块,避免外套管2伤及或者吸取脑组织,保证上述手术操作的安全性。
实施例2,结合图3至图5,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包括支撑体1、内窥镜组件及外套管2,支撑体1的内部具有吸引腔体,外套管2后端与支撑体1前端固定相连。所述支撑体1是由从前往后依次布置的前套筒11、第一过渡套筒12及内窥镜基座13首尾依次可拆卸固定密封配合组成。
内窥镜组件包括内窥镜3、杆体4,杆体4可穿过支撑体1的后部,并经由吸引腔体伸至外套管2内,内窥镜3的镜头设在杆体4前端,并伸至外套管2的前端口。吸管5的一端与内窥镜基座13的侧壁固定插接,吸管5一端通过吸引腔体与外套管2相通,另一端用于可拆卸连接抽吸器6。
所述前套筒11、第一过渡套筒12和内窥镜基座13均为圆柱体结构,前套筒11的内部具有第一腔室,内窥镜基座13的内部具有第二腔室,第一过渡套筒12的内部为前后贯通的第三腔室,第一、第二、第三腔室配合形成所述吸引腔体。
杆体4的后端穿出内窥镜基座13的后侧,其外壁与内窥镜基座13固定密封配合。外套管2的后端与前套筒11的第一腔室前端插接,其外壁与前套筒11固定密封配合。
所述内窥镜基座13的前端具有第一卡凸部131,第一过渡套筒12的后端具有第一凹陷部,内窥镜基座13的第一卡凸部131可插入第一凹陷部内,与第一过渡套筒12的后端螺纹配合。第一过渡套筒12的前端具有第二卡凸部121,前套筒11的后端具有第二凹陷部,第一过渡套筒12的第二卡凸部121可插入第二凹陷部内,与前套筒11的后端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卡凸部131的侧壁对称布置有两个第一导滑块132,第一凹陷部的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导滑块132相配合的第一螺旋槽,第一导滑块132与第一过渡套筒12后端的第一螺旋槽间隙配合,第一螺旋槽的前侧配置有第一密封圈123。第二卡凸部121的侧壁对称布置有两个第二导滑块122,第二凹陷部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导滑块122相配合的第二螺旋槽,第二螺旋槽的前侧配置有第二密封圈111。
所述杆体4为圆形横截面的刚性直杆,内窥镜3的镜头固定于杆体4的前端,杆体4与内窥镜基座13同轴布置,其外壁与内窥镜基座13固定密封配合。
所述外套管2为钢制的等截面直圆管,外套管2的前端面齐平。外套管2为薄壁结构,其表面沿其轴向设置有刻度线,通过刻度线可以标识置入颅脑内的深度。所述外套管2与杆体4同轴相对布置,所述外套管2的内径大于杆体4的外径,外套管2与杆体4装配完成后,两者之间形成可吸除血肿的环形腔体,所述环形腔体与吸引腔体相通。
实施例2中所述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的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的工作过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3,结合图3至图10,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包括支撑体1、内窥镜组件及外套管2,支撑体1的内部具有吸引腔体,外套管2后端与支撑体1前端固定相连。所述支撑体1是由从前往后依次布置的前套筒11、第一过渡套筒12及内窥镜基座13首尾依次可拆卸固定密封配合组成。
前套筒11的内部具有第一腔室,内窥镜基座13的内部具有第二腔室,第一过渡套筒12的内部为第三腔室,第一、第二、第三腔室配合形成所述吸引腔体。内窥镜基座13的外壁开设有与吸引腔体相通的安装孔,所述吸管5的一端插入安装孔并与其内壁固定密封相连。
杆体4的后端穿出内窥镜基座13的后侧,其外壁与内窥镜基座13固定密封配合。外套管2的后端与前套筒11的第一腔室前端插接,其外壁与前套筒11固定密封配合。
内窥镜组件包括内窥镜3、杆体4,杆体4可穿过支撑体1的后部,并经由吸引腔体伸至外套管2内,内窥镜3的镜头设在杆体4前端,并伸至外套管2的前端口。内窥镜基座13的侧壁上设有吸管5,吸管5一端通过吸引腔体与外套管2相通,另一端用于可拆卸连接抽吸器6。
所述前套筒11、第一过渡套筒12和内窥镜基座13均为圆柱体结构,内窥镜基座13的前端具有第一卡凸部131,第一过渡套筒12的后端具有第一凹陷部,内窥镜基座13的第一卡凸部131可插入第一凹陷部内,与第一过渡套筒12的后端螺纹配合。
第一过渡套筒12的前端具有第二卡凸部121,前套筒11的后端具有第二凹陷部,第一过渡套筒12的第二卡凸部121可插入第二凹陷部内,与前套筒11的后端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第一卡凸部131的侧壁对称布置有两个第一导滑块132,第一凹陷部的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导滑块132相配合的第一螺旋槽,第一螺旋槽的前侧配置有第一密封圈123。第二卡凸部121的侧壁对称布置有两个第二导滑块122,第二凹陷部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导滑块122相配合的第二螺旋槽,第二螺旋槽的前侧配置有第二密封圈111。
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配置有第二过渡套筒7及内套管8,第二过渡套筒7内部为第四腔室,内套管8的后端与第二过渡套筒7的前端固定密封插接,其内部与第四腔室相通。
所述第二过渡套筒7替代第一过渡套筒12,与内窥镜基座13、前套筒11可拆卸固定密封配合组成所述支撑体1,第四腔室与第一、第二腔室配合同样可形成所述吸引腔体。所述第二过渡套筒7也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二过渡套筒7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过渡套筒12的轴向长度。第一过渡套筒12和第二过渡套筒7的轴向长度有差别,在组装第二过渡套筒7时,杆体4的前端突出而利于穿刺;而组装第一过渡套筒12时,杆体4的前端更靠近外套管21开口端面以利于观察清除血肿。
内套管8的后端插入第二过渡套筒7的前端,并与其同轴固定相连,第二过渡套筒7的前端具有第三卡凸部71,其后端具有第三凹陷部。
前套筒11、第一过渡套筒12、第二过渡套筒7和内窥镜基座13的外壁上,均设有沿其轴向的指示标识14。在前套筒11、内窥镜基座13与第一过渡套筒12组装后,或者在前套筒11、内窥镜基座13与第二过渡套筒7组装后,各指示标识均处于同一直线上,用于指示正确组装和便于确定操作过程中内窥镜3的镜头的方向。
第二过渡套筒7与内窥镜基座13、前套筒11装配时,内窥镜基座13的第一卡凸部131可插入第三凹陷部内,与第二过渡套筒7的后端螺纹配合,第二过渡套筒7的第三卡凸部71可插入第二凹陷部内,与前套筒11的后端螺纹配合。
具体地,第三卡凸部71的侧壁对称布置有与第二螺旋槽相配合的两个第三导滑块72,第三凹陷部的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导滑块132相配合的第三螺旋槽75,第三螺旋槽75的前侧配置有第三密封圈73。
进一步地,第一导滑块132与第一过渡套筒12后端的第一螺旋槽间隙配合,用手向一侧扳动内窥镜基座13时,内窥镜基座13的第一卡凸部131前端不均匀挤压第一密封圈123,在有效确保密封的同时,装有内窥镜3的杆体4可以在外套管21中适当摆动,更利于内窥镜3进行全面观察,更利于抽吸血块的安全性和操作的便捷性。
杆体4为圆形横截面的刚性直杆,内窥镜3的镜头固定于杆体4的前端,杆体4与内窥镜基座13同轴布置,其外壁与内窥镜基座13固定密封配合。所述外套管2为钢制的等截面直圆管,且与内套管8及杆体4均同轴相对布置,使较细的杆体4和较粗的外套管2之间形成过渡。外套管2为薄壁结构,其表面沿其轴向设置有刻度线,通过刻度线可以标识置入颅脑内的深度。
第二过渡套筒7与内窥镜基座13、前套筒11装配后,杆体4、内套管8和外套管2由内到外依次套设,内套管8的前端穿出外套管2,杆体4的前端穿出内套管8。内套管8和外套管2之间配合形成第一环形腔81,内套管8和杆体4之间配合形成第二环形腔82。
所述内套管8和外套管2的前端面均齐平,内套管8和外套管2的前端外边缘均采用倒角结构,内窥镜3的镜头表面与内套管8和外套管2的前端面配合形成平滑的圆钝结构。当外套管2穿刺进入颅脑内部时,可有效避免插入颅脑内的外套管2的前端面刮伤脑组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渡套筒7上开设有吸气通道74,所述吸气通道74位于内套管8的外侧,第一环形腔通过吸气通道与吸引腔体相通。实际上,第一环形腔和第二环形腔是由内套管8插入杆体4和外套管2之间的环形腔体形成的,第一环形腔和第二环形腔的横截面均小于环形腔体的横截面,通过抽吸器6抽吸时,能吸除血水而吸不动血肿或脑组织,吸除血水,使镜头接触组织或血肿,保证内窥镜成像清晰。
实施例3中所述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使用前,组装前套筒11、第二过渡套筒7和内窥镜基座13,并将抽吸器6与吸管5的端部密封固定连接,形成的组装体的工作部分前端具有平滑的圆钝结构,将工作部分插入颅脑内,通过内窥镜成像观察插入脑组织及血肿的情况。在组装体的工作部分前端抵达血肿位置的过程中,如果遇有血水影响内窥镜成像,则通过抽吸器6向吸引腔体抽气,将血水经过吸引腔体抽入抽吸器6内。
组装体的工作部分前端抵达血肿理想位置后,外套管组件2保持不动,将过第二过渡套筒7和内套管8拆除后,替换成第一过渡套筒12,第一过渡套筒12和内窥镜基座13组装后插入前套筒11,并依次旋紧、密封,用手拨动内窥镜基座13并通过内窥镜进行观察血肿,抽吸器6向吸引腔体抽气,通过外套管2与杆体4之间的环形腔体将血肿抽入抽吸器6内。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包括支撑体、内窥镜组件及外套管,其特征在于,支撑体的内部具有吸引腔体,外套管后端与支撑体前端固定相连;
内窥镜组件包括内窥镜、杆体,杆体可穿过支撑体的后部,并经由吸引腔体伸至外套管内,内窥镜的镜头设在杆体前端,并伸至外套管的前端口;
支撑体的侧壁上设有吸管,吸管一端通过吸引腔体与外套管相通,另一端用于可拆卸连接抽吸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是由从前往后依次布置的前套筒、第一过渡套筒及内窥镜基座首尾依次可拆卸固定密封配合组成;
杆体的后端穿出内窥镜基座的后侧,其外壁与内窥镜基座固定密封配合;
外套管的后端与前套筒的第一腔室前端插接,其外壁与前套筒固定密封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套筒的内部具有第一腔室,内窥镜基座的内部具有第二腔室,第一过渡套筒的内部为第三腔室,第一、第二、第三腔室配合形成所述吸引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有第二过渡套筒及内套管,第二过渡套筒内部为第四腔室,内套管的后端与第二过渡套筒的前端固定密封插接,其内部与第四腔室相通;
所述第二过渡套筒替代第一过渡套筒,与内窥镜基座、前套筒可拆卸固定密封配合组成所述支撑体,第四腔室与第一、第二腔室配合同样可形成所述吸引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过渡套筒与内窥镜基座、前套筒装配后,杆体、内套管和外套管由内到外依次套设,内套管的前端穿出外套管,杆体的前端穿出内套管;
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配合形成第一环形腔,内套管和杆体之间配合形成第二环形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套筒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过渡套筒的轴向长度;
内窥镜基座的前端具有第一卡凸部,第一过渡套筒的后端具有第一凹陷部,内窥镜基座的第一卡凸部可插入第一凹陷部内,与第一过渡套筒的后端螺纹配合;
第一过渡套筒的前端具有第二卡凸部,前套筒的后端具有第二凹陷部,第一过渡套筒的第二卡凸部可插入第二凹陷部内,与前套筒的后端螺纹配合;
第二过渡套筒的前端具有第三卡凸部,其后端具有第三凹陷部;
第二过渡套筒与内窥镜基座、前套筒装配时,内窥镜基座的第一卡凸部可插入第三凹陷部内,与第二过渡套筒的后端螺纹配合,第二过渡套筒的第三卡凸部可插入第二凹陷部内,与前套筒的后端螺纹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卡凸部的侧壁对称布置有两个第一导滑块,第一凹陷部的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导滑块间隙配合的第一螺旋槽,第一螺旋槽的前侧配置有第一密封圈;
第二卡凸部的侧壁对称布置有两个第二导滑块,第二凹陷部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二导滑块相配合的第二螺旋槽,第二螺旋槽的前侧配置有第二密封圈;
第三卡凸部的侧壁对称布置有与第二螺旋槽相配合的两个第三导滑块,第三凹陷部的内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导滑块相配合的第三螺旋槽,第三螺旋槽的前侧配置有第三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杆体为圆形横截面的刚性直杆,内窥镜的镜头固定于杆体的前端,杆体与内窥镜基座同轴布置,其外壁与内窥镜基座固定密封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为金属的等截面直圆管,且与内套管及杆体同轴相对布置;
所述内套管和外套管的前端面均齐平,内套管和外套管的前端外边缘均采用倒角结构,内窥镜的镜头表面与内套管和外套管的前端面配合形成平滑的圆钝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套筒上开设有吸气通道,所述吸气通道位于内套管的外侧,第一环形腔通过吸气通道与吸引腔体相通。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前套筒、第一过渡套筒、第二过渡套筒和内窥镜基座的外壁上,均设有沿其轴向的指示标识。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套管的表面沿其轴向设置有刻度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55361.0U CN214966388U (zh) | 2021-03-03 | 2021-03-03 | 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 |
PCT/CN2022/077344 WO2022183944A1 (zh) | 2021-03-03 | 2022-02-23 | 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55361.0U CN214966388U (zh) | 2021-03-03 | 2021-03-03 | 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966388U true CN214966388U (zh) | 2021-12-03 |
Family
ID=79158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55361.0U Active CN214966388U (zh) | 2021-03-03 | 2021-03-03 | 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966388U (zh) |
WO (1) | WO202218394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83944A1 (zh) * | 2021-03-03 | 2022-09-09 | 李广成 | 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090741A (ja) * | 2010-10-26 | 2012-05-17 | Fujifilm Corp | 内視鏡装置 |
CN205964572U (zh) * | 2016-05-26 | 2017-02-22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经皮穿刺可视冲洗吸引系统 |
CN105963809B (zh) * | 2016-05-26 | 2018-11-13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一种经皮穿刺可视冲洗吸引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CN208756111U (zh) * | 2018-05-03 | 2019-04-19 | 广西富睿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腹腔手术用穿刺器 |
CN209253051U (zh) * | 2018-05-15 | 2019-08-16 | 桐庐前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视穿刺器 |
CN110974120A (zh) * | 2019-11-29 | 2020-04-10 | 苏州优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内窥镜及其使用方法 |
CN111134799B (zh) * | 2020-02-17 | 2024-07-02 | 北京万特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一种多通道颅内血肿穿刺针 |
CN112773479A (zh) * | 2021-03-03 | 2021-05-11 | 苏州梅德厚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 |
CN214966388U (zh) * | 2021-03-03 | 2021-12-03 | 李广成 | 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 |
-
2021
- 2021-03-03 CN CN202120455361.0U patent/CN214966388U/zh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2-23 WO PCT/CN2022/077344 patent/WO202218394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83944A1 (zh) * | 2021-03-03 | 2022-09-09 | 李广成 | 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183944A1 (zh) | 2022-09-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681123A (en) | Chorion biopsy instrument | |
US6840909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raductal cytology | |
CN112773479A (zh) | 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 | |
CN106922123A (zh) | 心包进入装置 | |
WO2017004861A1 (zh) | 经鞘内镜取石术用负压吸引调节装置 | |
US9848855B2 (en) | Filter for fine needle biopsy | |
CN214966388U (zh) | 一种可视清除血肿的装置 | |
CN111904480A (zh) | 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用活检取样装置 | |
JP2010005282A (ja) | 医療用ドレーンチューブ | |
US20090317760A1 (en) | Multi-lumen aspirator device | |
CN113413122A (zh) | 一种流体辅助微创手术可视装置 | |
JP2018175755A (ja) | 脳内血腫除去用デバイス | |
CN211834676U (zh) | 一种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 | |
JP4499488B2 (ja) | 内視鏡用穿刺針 | |
CN111329433A (zh) | 一种带自净功能的神经内镜 | |
CN113974723B (zh) | 可视脑深部手术穿刺引流牵开导引导管 | |
CN212650852U (zh) | 一种具有滑动扩张鞘的内窥镜 | |
CN210963481U (zh) | 一种可视可弯引流管及一种可视可定向控弯引流装置 | |
CN114949391A (zh) | 一种消化道内潴留物清除装置 | |
CN216535368U (zh) | 一种膀胱内组织的抽吸装置 | |
CN219397546U (zh) | 一种具有进液吸引功能的鞘管及神经内镜鞘 | |
CN213249320U (zh) | 四格过滤器 | |
CN221770183U (zh) | 一种分体式快速装卸手术器械 | |
CN211749778U (zh) | 内镜手术装置 | |
CN213465119U (zh) | 一种椎体病理活检取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