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4437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64437U
CN214964437U CN202022945659.8U CN202022945659U CN214964437U CN 214964437 U CN214964437 U CN 214964437U CN 202022945659 U CN202022945659 U CN 202022945659U CN 214964437 U CN214964437 U CN 214964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cooking appliance
base
present
connecting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456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垚
罗志晓
邵俊
陈显怀
陈伟
罗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456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64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64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64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本体;提手,相对于本体分体设置,并与本体连接;本体包括:底座;壳罩,与底座连接;其中,提手设于底座和壳罩之间。本实用新型将烹饪器具的提手与烹饪器具的本体设置为分体结构。相对于本体,本实用新型的提手构成了相对独立的部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提手具有更好的适配性能,其能够与多种结构的本体相匹配,满足用户差异化的产品需求。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烹饪器具的提手大部分和外壳罩合并为一体,这一设计使得提手的结构受外壳罩结构的限制,提手的形状单一。满足不了差异化的产品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本体;提手,提手相对于本体分体设置,并与本体连接。
本技术方案将提手和本体设置为分体结构,将二者分别加工制造后相互装配连接。由此,本实施例只要在本体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预留相应的安装位即可。在提手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提手的体积较小,制造者可在合理控制开模成本的基础上对提手的结构形状进行灵活设计,甚至可为同一规格型号的烹饪器具本适配不同结构形状的提手,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此外,本技术方案的上述分体式设计降低了烹饪器具本的加工制造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提手与本体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可便于提手与本体之间的安装装配,以便于用户对提手进行拆卸清洁和维修更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提手与本体通过以下方式的至少之一连接:卡扣连接、螺纹连接、铰链连接、销轴连接。
包括卡扣连接、螺纹连接、铰链连接、销轴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便于提手与本体之间的安装装配,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提手在安装固定后的连接可靠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本体包括:底座,壳罩,壳罩与底座连接,其中,提手设于底座和壳罩之间。
本技术方案将提手的位置设置在底座和壳罩之间,以便在对壳罩与底座进行安装装配时完成提手的安装。此外,壳罩与底座分别对提手进行限位固定,以保证提手安装固定的可靠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底座和壳罩中的任一者设有螺钉,另一者设有与螺钉配合的螺柱。
相互配合的螺钉和螺柱能够保证本体的安装装配精度。尤其,当提手设置在底座和壳罩之间时,通过螺钉和螺柱被准确定位的底座和壳罩能够共同合围形成用于容纳提手的容纳部,并保证容纳部的形状与提手的边缘更加契合,以保证和提高烹饪器具的加工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本体设有容纳部,提手的至少部分嵌入容纳部。
通过将提手的至少部分嵌入容纳部,可使得提手被稳定而牢固地安装于本体之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底座设有第一开口,壳罩设有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对设置,并合围出容纳部。
上述结构既能够使得提手被稳定的安装固定,由便于在底座和壳罩的安装工序中同步完成提手的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提手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扣,至少一个卡扣与底座和/或壳罩连接。
至少一个卡扣可将提手与底座和/或壳罩相互卡接,以便提手的快速安装,并保证提手在拆卸更换时的便捷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卡扣包括:第一卡扣,底座设有第一配合部,第一卡扣的至少部分嵌入第一配合部。
通过上述结构,可将提手便捷而快速地与底座连接,并可在烹饪器具的使用过程中避免提手松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卡扣包括:连接臂,连接臂与提手连接;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滑槽,连接臂贯穿第一滑槽。
第一滑槽对连接臂进行限位,以避免连接臂活动或松动,并由此提高提手的安装固定稳定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卡扣还包括:卡钩,卡钩设于连接臂上;第一配合部还包括覆盖第一滑槽的挡板,卡钩与挡板抵靠。
在安装装配时,设有卡钩的连接臂伸入第一滑槽之中,卡钩与第一滑槽之上的挡板抵靠接触,以进一步提高提手的安装固定稳定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一配合部还包括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设于第一滑槽中,并与连接臂接触。
第一凸出部的设置能够提高连接臂与第一滑槽之间的配合紧密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卡扣包括:第二卡扣;壳罩设有第二配合部,第二卡扣的至少部分嵌入第二配合部。
通过上述结构,可将提手便捷而快速地与壳罩连接,并可在烹饪器具的使用过程中避免提手松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二滑槽和设于第二滑槽中的第二凸出部,第二卡扣伸入第二滑槽,并与第二凸出部接触。
第二凸出部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二卡扣与第二滑槽之间的配合紧密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包括:提手设于本体的侧壁,并相对于侧壁凹陷。
提手的至少部分表面相对于侧壁凹陷,以使得用户将手伸入提手的凹陷部,从而便捷地移动烹饪器具。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提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壳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壳罩与底座的安装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提手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烹饪器具,110:本体,112:侧壁,114:底壁,116:底座,118:壳罩,120:提手,122:凹陷部,130:容纳部,132:第一开口,134:第二开口,142:螺钉,144:螺柱,150:至少一个卡扣,160:第一卡扣,162:连接臂,164:卡钩,170:第一配合部,172:第一滑槽,174:挡板,176:第一凸出部,180:第二卡扣,190:第二配合部,192:第二滑槽,194:第二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该烹饪器具100包括:本体110和提手120。提手120相对于本体110分体设置,并与本体110连接。
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具体可为电饭煲、压力锅、电炖锅、料理机、咖啡机等烹饪器具。本体110为烹饪器具100的主体部件,其用于容纳并烹饪食材。比如,本体110具体可为电饭煲的煲体,亦可为压力锅或电炖锅的锅体。
提手120安装装配于本体110之上,用户可通过提手120提拉、移动本体110。提手120可设于本体110的侧部位置,亦可设于本体110的顶部位置。提手1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亦可为对称设置的两个。
本实施例将提手120和本体110设置为分体结构,二者被分别地加工制造,并通过粘接或卡接等方式相互连接。本实施例能够提高提手120的适配性能,使得提手120能够与多种结构的本体110相匹配,以满足用户差异化的产品需求。
具体而言,对于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而言,其提手和本体通常为一体式的结构,二者通过例如注塑的方式加工成型。上述结构设计导致提手的结构设计受到限制,并且其适配性能不够理想。比如,为了降低注塑工艺中模具制造的难度、降低开模成本、保证脱模的成品率,相关技术难以在本体之上设计形状或结构较为复杂的提手。此外,考虑到开模成本,在烹饪器具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制造者难以对提手的结构设计进行灵活调整,并由此导致目前的相关技术难以满足用户差异化的产品需求。
为此,本实施例将提手120和本体110设置为分体结构,将二者分别加工制造后相互装配连接。由此,本实施例只需要在本体110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预留相应的安装位即可。
此外,在提手120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提手120本身的体积较小,其开模的难度和成本亦相对较低。因此制造者可在合理控制开模成本的基础上对提手120的结构形状进行灵活地设计和调整。制造者甚至可以为同一规格型号的烹饪器具本110适配不同结构形状的提手120,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此外,本实施例的上述分体式设计降低了烹饪器具本110的加工制造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提手120与本体110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将提手120与本体110设置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使得提手120成为一个相对的零部件,因此提手120的结构设计可以不受本体110结构的限制或影响。此外,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既可便于提手120与本体110之间的安装装配,以便于用户对提手120进行拆卸清洁和维修更换。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提手120与本体110通过以下方式的至少之一连接:卡扣连接、螺纹连接、铰链连接、销轴连接。
举例而言,提手120之上可设有一个或多个插片,本体110之上可设有一个或多个插槽,通过将插片插入插槽,可实现提手120与本体110的相互卡接。
再次举例而言,提手120之上可设有一个或多个螺钉,本体110之上可设有一个或多个螺柱,通过将螺钉旋转伸入螺柱,亦可实现提手120与本体110的螺纹连接。
此外,本实施例还可在提手120之上设置连接轴,并在本体110之上设置插销,通过将连接轴插入插销,实现提手120与本体110的相互连接。
包括卡扣连接、螺纹连接、铰链连接、销轴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便于提手120与本体110之间的安装装配,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提手120在安装固定后的连接可靠程度。
实施例4: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本体110包括:底座116和壳罩118,壳罩118与底座116连接。其中,提手120设于底座116和壳罩118之间。
壳罩118与底座116相互连接配合,共同构成本体110。提手120可设于底座116之上,亦可设于底壳罩118之上。其中,本实施例将提手120的位置设置在底座116和壳罩118之间,以便在对壳罩118与底座116进行安装装配时完成提手120的安装。此外,壳罩118与底座116分别对提手120进行限位固定,以保证提手120安装固定的可靠程度。
实施例5: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底座116和壳罩118中的任一者设有螺钉142,另一者设有与螺钉142配合的螺柱144。
举例而言,如图3所示,底座116之上设有螺柱144,壳罩118之上设有螺钉142,安装装配时,螺钉142嵌入螺柱144,以实现底座116和壳罩118之间的定位。相互配合的螺钉142和螺柱144能够保证本体110的安装装配精度。尤其,当提手120设置在底座116和壳罩118之间时,通过螺钉142和螺柱144被准确定位的底座116和壳罩118能够共同合围形成用于容纳提手120的容纳部130,并保证容纳部130的形状与提手120的边缘更加契合,以保证和提高烹饪器具100的加工精度。
实施例6: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本体110设有容纳部130,提手120的至少部分嵌入容纳部130。
容纳部130为设置在本体110之上的凹陷槽或贯通槽。容纳部130可设于本体110的底座116之上,亦可设于本体110的壳罩118之上。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亦可将本体110设计为通过底座116和壳罩118共同包围形成容纳部130。
容纳部130的作用在于容纳和固定提手120。容纳部130的形状和尺寸与提手120的形状和尺寸相互契合。比如,容纳部130和提手120均为圆形或类圆形的结构。再比如,容纳部130和提手120均为方形或长方形的结构。通过将提手120的至少部分嵌入容纳部130,可使得提手120被稳定而牢固地安装于本体110之上。
实施例7: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底座116设有第一开口132,壳罩118设有第二开口134,第一开口132和第二开口134相对设置,并合围出容纳部13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32和第二开口134的形状相同,设置位置相对,二者共同拼合形成容纳部130,以使得提手120能够被嵌入底座116和壳罩118之间。上述结构既能够使得提手120被稳定的安装固定,由便于在底座116和壳罩118的安装工序中同步完成提手120的装配。
实施例8: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提手120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扣150,至少一个卡扣150与底座116和/或壳罩118连接。
至少一个卡扣150可设于提手120任意位置。当至少一个卡扣150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至少一个卡扣150可在提手120之上间隔布置。比如,至少一个卡扣150的数量具体为四个,并沿提手120的相对两侧对称分布。至少一个卡扣150以一体成型的方式与提手120连接。
至少一个卡扣150的作用在于实现提手120与底座116和/或壳罩118的卡接固定。其中,提手120可通过至少一个卡扣150仅与底座116或壳罩118中的任一者连接,亦可通过至少一个卡扣150与底座116和壳罩118分别连接。
至少一个卡扣150可将提手120与底座116和/或壳罩118相互卡接,以便提手120的快速安装,并保证提手120在拆卸更换时的便捷程度。
实施例9: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至少一个卡扣150包括:第一卡扣160,底座116设有第一配合部170,第一卡扣160的至少部分嵌入第一配合部170。
第一卡扣160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其由提手120的边缘向外凸伸。第一配合部170具体为卡槽,其形状和尺寸与第一卡扣160相互契合。第一卡扣160的至少部分嵌入第一配合部170之中,以实现提手120与底座116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可将提手120便捷而快速地与底座116连接,并可在烹饪器具100的使用过程中避免提手120松动。
实施例10: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一卡扣160包括:连接臂162,连接臂162与提手120连接。第一配合部170包括第一滑槽172,连接臂162贯穿第一滑槽172。
如图5所示,连接臂162由提手120的表面向外伸出。第一滑槽172设于底壁114的内表面。第一滑槽172由相对设置的两条滑倒合围而成,连接臂162伸入两条滑倒之间。第一滑槽172对连接臂162进行限位,以避免连接臂162活动或松动,并由此提高提手120的安装固定稳定程度。
实施例11: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一卡扣160还包括:卡钩164,卡钩164设于连接臂162上。第一配合部170还包括覆盖第一滑槽172的挡板174,卡钩164与挡板174抵靠。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卡钩164由连接臂162的表面向外凸伸。挡板174覆盖在第一滑槽172的两侧滑道之间。在安装装配时,设有卡钩164的连接臂162伸入第一滑槽172之中,卡钩164与第一滑槽172之上的挡板174抵靠接触,以进一步提高提手120的安装固定稳定程度。
实施例1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一配合部170还包括第一凸出部176,第一凸出部176设于第一滑槽172中,并与连接臂162接触。
如图5所示,第一凸出部176设于第一滑槽172的两侧滑道之间。第一凸出部176的结构具体可为凸包或筋板。第一凸出部17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一凸出部176的设置能够提高连接臂162与第一滑槽172之间的配合紧密程度。
实施例13: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至少一个卡扣150包括:第二卡扣180。壳罩118设有第二配合部190,第二卡扣180的至少部分嵌入第二配合部190。
第二卡扣180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其由提手120的边缘向外凸伸。第二配合部190具体为卡槽,其形状和尺寸与第二配合部190相互契合。第二配合部190的至少部分嵌入第二配合部190之中,以实现提手120与壳罩118之间的可拆卸连接。通过上述结构,可将提手120便捷而快速地与壳罩118连接,并可在烹饪器具100的使用过程中避免提手120松动。
实施例14: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二配合部190包括:第二滑槽192和设于第二滑槽192中的第二凸出部194,第二卡扣180伸入第二滑槽192,并与第二凸出部194接触。
第二凸出部194设于第二滑槽192的两侧滑道之间。第二凸出部194的结构具体可为凸包或筋板。第二凸出部19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二凸出部194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二卡扣180与第二滑槽192之间的配合紧密程度。
实施例15: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提手120设于本体110的侧壁112,并相对于侧壁112凹陷。本体110包括底壁114和侧壁112,侧壁112环绕底壁114并由底壁114的边缘向上延伸。提手120设置在侧壁112之上,以便于用户提拉。本实施例将提手120设置为其至少部分表面相对于侧壁112凹陷,以使得用户将手伸入提手120的凹陷部122,从而便捷地移动烹饪器具100。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手120和设有该提手120的烹饪器具100,除上述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提手120具有类圆形的结构,其表面设有凹陷部122。凹陷部122相对于提手120的表面凹陷,以形成可供用户手扣提拉的结构。
提手120的边缘设有至少一个卡扣150。至少一个卡扣具体包括设于提手120的一侧的数量为两个的第一卡扣160,还包括设于提手120另一侧的数量为两个的第二卡扣180。两个第一卡扣160的形状相同并且并列布置。两个第二卡扣180的形状相同并且并列布置。第一卡扣160和第二卡扣180的作用在于实现提手120与烹饪器具100的本体110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的烹饪器具100具体为电饭煲。烹饪器具100的本体110包括底座116和设于底座116之上的壳罩118。壳罩118和底座116共同包围形成的空间之内可容纳电饭煲的内胆。
底座116之上设有数量为两个并且对称布置的第一开口132,壳罩118之上设有数量为两个并且对称布置的第二开口134。第一开口132和第二开口134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一个第一开口132和与该第一开口132对应的第二开口134共同包围形成容纳部130,容纳部130的形状为圆角矩形。提手120嵌入容纳部130之中,并且提手120的边缘与容纳部130的边缘相互贴合。
底座116和壳罩118具有分体式的结构。底座116之上设有螺柱144,壳罩118之上设有螺钉142。螺钉142伸入螺柱144之中,以实现底座116和壳罩118的定位对准和相互连接。
提手120通过第一卡扣160与底座116连接,并通过第二卡扣180与壳罩118连接。第一卡扣160包括连接臂162和设于连接臂162之上的卡钩164。底座116的边缘设有两个第一配合部170。第一配合部170包括第一滑槽172和覆盖第一滑槽172的挡板174。在安装装配时,设有卡钩164的连接臂162伸入第一滑槽172之中,卡钩164与第一滑槽172之上的挡板174抵靠接触。第一滑槽172中设有一个三角形筋板结构的第一凸出部176,第一凸出部176与连接臂162接触。壳罩118的边缘设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二配合部190,各个第二配合部190分别包括:第二滑槽192和设于第二滑槽192中的第二凸出部194。第二凸出部194同样具有三角形筋板结构。第二卡扣180伸入第二滑槽192,并与第二凸出部194接触。通过上述结构,本实施例实现了提手120和烹饪器具本体110的分体布置和可拆卸连接。此外,本实施例使得提手120被稳定牢靠地固定在底座116和壳罩118之间,并保证容纳部130的形状与提手120的边缘更加契合,以保证和提高烹饪器具100的加工精度。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提手120和烹饪器具本体110设置为分体结构,将二者分别加工制造后相互装配连接。由此,本实施例只要在烹饪器具本体110的生产制造过程中预留相应的安装位即可。在提手120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提手120的体积较小,制造者可在合理控制开模成本的基础上对提手120的结构形状进行灵活设计,甚至可为同一规格型号的烹饪器具本110适配不同结构形状的提手120,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罩118与底座116分别对提手120进行限位固定,以保证提手120安装固定的可靠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提手,相对于所述本体分体设置,并与所述本体连接;
所述本体包括:
底座;
壳罩,与所述底座连接;
其中,所述提手设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壳罩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与所述本体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与所述本体通过以下方式的至少之一连接:
卡扣连接、螺纹连接、铰链连接、销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壳罩中的任一者设有螺钉,另一者设有与所述螺钉配合的螺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容纳部,所述提手的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容纳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壳罩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设置,并合围出所述容纳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上设有至少一个卡扣,所述至少一个卡扣与所述底座和/或所述壳罩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卡扣包括:
第一卡扣;
所述底座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卡扣的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一配合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包括:
连接臂,与所述提手连接;
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第一滑槽,所述连接臂贯穿所述第一滑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还包括:
卡钩,设于所述连接臂上;
所述第一配合部还包括覆盖所述第一滑槽的挡板,所述卡钩与所述挡板抵靠。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还包括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设于所述第一滑槽中,并与所述连接臂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卡扣包括:
第二卡扣;
所述壳罩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卡扣的至少部分嵌入所述第二配合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第二滑槽和设于所述第二滑槽中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卡扣伸入所述第二滑槽,并与所述第二凸出部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设于所述本体的侧壁,并相对于所述侧壁凹陷。
CN202022945659.8U 2020-12-10 2020-12-10 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964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5659.8U CN214964437U (zh) 2020-12-10 2020-12-10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5659.8U CN214964437U (zh) 2020-12-10 2020-12-10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64437U true CN214964437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083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45659.8U Active CN214964437U (zh) 2020-12-10 2020-12-10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644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964437U (zh) 烹饪器具
CN210961553U (zh) 具有炸锅功能的烹饪器具
CN110754925A (zh) 烹饪器具
CN212546721U (zh) 把手组件、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09966079U (zh) 烹饪器具
CN217185717U (zh) 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4128189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747176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9396935U (zh) 烹饪器具的烹饪主体及烹饪器具
CN210018926U (zh) 烹饪主体及设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582704U (zh) 烹饪器具
CN114158897B (zh) 三合一烹饪设备
CN211533874U (zh) 烹饪器具
CN211022224U (zh) 电水壶的手柄及电水壶
CN215838349U (zh) 烹饪器具
CN213248390U (zh) 烹饪器具
CN216628251U (zh) 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261165U (zh) 上盖安装结构及应用其的切菜机
CN218246856U (zh) 一种盖体和烹饪器具
CN218792153U (zh) 机头组件及洗碗机
CN214595458U (zh) 锅体组件以及锅具
CN216932741U (zh) 锅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7959742U (zh) 烹饪器具
CN216776722U (zh) 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8651447U (zh) 盖体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