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41682U - 型钢混凝土梁拉筋结构 - Google Patents

型钢混凝土梁拉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41682U
CN214941682U CN202120893600.0U CN202120893600U CN214941682U CN 214941682 U CN214941682 U CN 214941682U CN 202120893600 U CN202120893600 U CN 202120893600U CN 214941682 U CN214941682 U CN 214941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cing wire
gear
stirrup
backup pad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936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诸慧璠
朱剑
吴凯
陈德超
葛靖
孙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No8 Construction &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No8 Construction &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No8 Construction &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No8 Construction &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936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41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41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41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公开了一种型钢混凝土梁拉筋结构,其包括设于型钢的腹板上的支撑板、设于支撑板与箍筋之间的拉筋以及设于拉筋与箍筋之间的安装组件,拉筋的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另一端通过安装组件与箍筋连接,安装组件包括与拉筋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连接的弧形板以及与箍筋固定连接的安装条,弧形板通过螺栓与安装条连接,且弧形板与箍筋贴合。本申请的弧形板能够增大箍筋与拉筋接触的面积,减少箍筋与拉筋的连接处发生应力集中的可能,从而增大箍筋的承载能力,提高型钢混凝土梁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型钢混凝土梁拉筋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型钢混凝土梁拉筋结构。
背景技术
型钢混凝土梁是指在内部埋设有型钢的混凝土梁,由于加入了型钢,型钢混凝土梁与普通混凝土梁相比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延性,在各种工程中被广泛使用。在安装型钢混凝土梁是,为了加强对型钢的固定效果,通常需要通过拉筋结构连接型钢与钢筋。
公告号为CN20815239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型钢混凝土梁拉筋装置,包括型钢梁、钢板、主筋、箍筋和拉筋,钢板与型钢梁长度相同,并焊接在型钢梁腹板的一侧,主筋和箍筋安装在型钢梁周围。钢板上开设有圆孔,拉筋的一端设为L型弯钩,另一端设为135°弯钩,L型弯钩穿设过圆孔,135°弯钩钩在箍筋上,型钢梁通过拉筋与箍筋连接。施工时,操作者分别将钢筋废料的两端弯曲为L型弯钩和135°弯钩,再通过弯钩对型钢梁和箍筋进行连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拉筋与箍筋的接触面积有限,当箍筋受到外力时,拉筋与箍筋的接触点处容易发生应力集中,导致箍筋变形,对型钢混凝土梁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相关技术中,拉筋与箍筋的接触点处容易发生应力集中,对型钢混凝土梁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型钢混凝土梁拉筋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型钢混凝土梁拉筋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得出:
一种型钢混凝土梁拉筋结构,包括设于型钢的腹板上的支撑板、设于支撑板与箍筋之间的拉筋以及设于拉筋与箍筋之间的安装组件,所述拉筋的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安装组件与箍筋连接,所述安装组件包括与拉筋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连接的弧形板以及与箍筋固定连接的安装条,所述弧形板通过螺栓与安装条连接,且所述弧形板与箍筋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箍筋受到外力的作用时,箍筋通过弧形板向拉筋传递作用力。弧形板增大了箍筋与拉筋接触的面积,从而分散了拉筋对箍筋的反作用力,减少了拉筋与箍筋的连接处发生应力集中的可能,增大了箍筋的承载能力,提高了型钢混凝土梁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拉筋靠近支撑板的一端设有螺纹,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上的调节座,所述拉筋穿设过调节座,并与所述调节座螺纹连接,所述拉筋与第一弧形板转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拉筋时,操作者转动螺杆,使螺杆与支撑板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并带动弧形板朝向箍筋所在的方向移动,直到弧形板与箍筋抵触,再通过螺栓将弧形板连接在安装条上,即可完成对拉筋的安装。通过在拉筋一端设置螺纹,操作者能够根据支撑板与箍筋之间的距离调整拉筋的位置,从而提高了拉筋与箍筋之间的适配度。
优选的:所述拉筋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拉筋长度相等,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滑移设置在支撑板上的安装座、转动设置在安装座上的调节杆、与调节杆同轴连接的多个第一锥齿轮以及与拉筋同轴连接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一一对应并互相啮合,所述拉筋远离箍筋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牵引块,所述牵引块与安装座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多个拉筋的位置时,操作者转动调节杆,调节杆通过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拉筋转动,使拉筋发生移动。拉筋移动时通过牵引块带动安装座滑动,因此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始终保持啮合,从而同时对多个拉筋的位置进行了调节,提高了操作的便捷度。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与第一锥齿轮同轴设置的第一齿轮以及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均转动设置在安装座一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调节拉筋的位置时,操作者先通转动第二齿轮,第二齿轮通过第一齿轮带动调节杆转动,使拉筋朝向箍筋移动,直到拉筋将弧形板带动到箍筋附近,在此过程中,由于第二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的直径,因此第二齿轮每次转动一圈,第一齿轮随第二齿轮转动的圈数都大于一圈。然后,操作者再直接转动第一齿轮,此时,与操作者直接转动第二齿轮时相比,调节杆的转动速度减缓,因此实现了对弧形板位置的微调,从而提高了设置弧形板时的精确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手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操作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时,操作者转动手柄,通过手柄带动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转动,即可在不接触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条件下操作第一齿轮或第二齿轮,减少了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将操作者夹伤的可能,提高了操作的安全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板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弧形板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垫块,沿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弧形板上的橡胶垫块互相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板的长度小于箍筋的高度时,操作者在型钢的腹板上设置多个带有拉筋的支撑板,多个拉筋上的弧形板同时与箍筋连接,从而增大了弧形板对箍筋的覆盖面积;橡胶垫块将相邻两个弧形板之间的缝隙封堵住,从而起到了减震效果,提高了性钢混凝土梁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型钢的翼板上设有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一端与型钢固定连接的支架以及与支架固定连接的托板,所述托板用于支撑拉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拉筋时,托板对拉筋进行支撑吗,从而减少了拉筋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因自身重量过大而向下弯曲的可能,提高了拉筋的稳定度。
优选的:所述托板上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轮,所述滚轮的外周缘与拉筋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拉筋时,滚轮将拉筋如托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滚动摩擦力,从而减小了托板对拉筋的阻力,提高了安装拉筋时的效率,并且减少了拉筋发生磨损的可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型钢混凝土梁承受外力时,箍筋受到的力经过弧形板传递给拉筋,由于弧形板增大了拉筋与箍筋接触的面积,因此分散了拉筋对箍筋的反作用力,使箍筋与拉筋处不容易发生应力集中,增大了箍筋承受外力的能力,提高了型钢混凝土梁的稳定度;
2.调节拉筋的位置时,操作者只需转动调节杆即可同时带动多个拉筋转动,使多个拉筋的位置同时改变,从而能够同时对多个拉筋的位置进行调节,提高了操作的便捷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型钢混凝土梁拉筋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用于展示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支撑板;2、拉筋;3、安装组件;31、弧形板;32、安装条;4、调节组件;41、调节座;42、安装座;43、调节杆;44、第一锥齿轮;45、第二锥齿轮;46、第一齿轮;47、第二齿轮;5、加固组件;6、型钢;7、箍筋;8、橡胶垫块;9、滑槽;10、滑块;11、手柄;12、牵引座;13、操作架;51、支架;52、托板;53、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型钢6混凝土梁拉筋2结构。参照图1和图2,型钢6混凝土梁拉筋2结构包括支撑板1、拉筋2以及安装组件3。支撑板1焊接在型钢6的腹板上,且型钢6的腹板两侧各设置三个支撑板1,位于型钢6腹板同一侧的三个支撑板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一个支撑板1上设有三个拉筋2,三个拉筋2长度相等,且沿支撑板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拉筋2的一端与支撑板1连接,另一端通过安装组件3与箍筋7连接。当箍筋7承受外力时,箍筋7通过拉筋2将一部分力传递给型钢6,从而提升了型钢6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
参照图2和图3,安装组件3包括弧形板31和安装条32,弧形板31与拉筋2远离支撑板1的一端转动连接,且弧形板31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弧,弧形板31内侧的直径与箍筋7的直径相等,且弧形板31的内侧壁与箍筋7的外侧壁贴合。箍筋7上在与每个弧形板31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两个安装条32,两个安装条32沿箍筋7的径向相对设置,两个安装条32均通过螺栓与弧形板31连接。弧形板31的两个端面上均粘接有橡胶垫块8,沿竖直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弧形板31上的橡胶垫块8相互贴合。
参照图2和图3,当需要安装拉筋2时,操作者先将支撑板1焊接在型钢6的腹板上,然后将弧形板31的内侧壁与箍筋7的外侧壁贴合,再通过螺栓将弧形板31安装在安装条32上,即可完成对拉筋2的安装。当箍筋7受到外力作用时,箍筋7通过弧形板31将力传递给拉筋2,拉筋2再将力传递给支撑板1,从而实现了对箍筋7的支撑。由于弧形板31和橡胶垫块8均与箍筋7的外侧壁贴合,因此增大了拉筋2与箍筋7之间接触的面积。弧形板31和橡胶垫块8共同将拉筋2对箍筋7的反作用力分散,使得拉筋2与箍筋7的连接处不容易发生应力集中,同时,橡胶垫块8还起缓冲作用,因此橡胶垫块8与弧形板31共同增大了箍筋7对外力的抵抗能力,提高了型钢6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参照图2和图3,支撑板1上设有调节组件4,调节组件4包括调节座41、安装座42、调节杆43、第一锥齿轮44、第二锥齿轮45、第一齿轮46以及第二齿轮47。调节座41与支撑板1固定连接,拉筋2远离弧形板31的一端设有螺纹,拉筋2设有螺纹的一端穿设过调节座41,并与调节座41螺纹连接,且调节座41与拉筋2一一对应。支撑板1上沿宽度方向开设有滑槽9,安装座42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块10,滑块10与滑槽9滑移配合。调节杆43沿安装座42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安装座42转动连接。第一齿轮46和第二齿轮47均设于安装座42的一侧,安装座42上固定连接有牵引座12,拉筋2穿设过牵引座12,并与牵引座12转动连接,同时拉筋2通过第一锥齿轮44和第二锥齿轮45与调节杆43连接。
参照图2和图3,第一锥齿轮44与调节杆43同轴设置并固定连接,第二锥齿轮45与拉筋2同轴设置并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44和第二锥齿轮45均设于拉筋2穿设过调节座41的一端,且第一锥齿轮44和第二锥齿轮45相互啮合。当操作者转动调节杆43时,调节杆43通过第一锥齿轮44带动第二锥齿轮45转动,第二锥齿轮45带动拉筋2转动。在安装过程中,操作者通过转动调节杆43即可同时调节三个拉筋2的位置,提高了操作的便捷度。
参照图2和图4,安装座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架13,第一齿轮46与第二齿轮47均设于操作架13上方。第一齿轮46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47的直径,第一齿轮46与调节杆43同轴设置并固定连接,第二齿轮47与第一齿轮46啮合,第二齿轮47与操作架13转动连接,第一齿轮46与第二齿轮47的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手柄11。当需要转动调节杆43时,操作者先转动第二齿轮47,由于第二齿轮47的直径大于第一齿轮46的直径,因此能使拉筋2以较快的速度移动,实现了对拉筋2位置的粗调,提高了操作效率。当拉筋2末端的弧形板31移动到箍筋7附近时,操作者停止转动第二齿轮47,改为转动第一齿轮46,由于第一齿轮46的直径与第二齿轮47相比较小,因此此时拉筋2的移动速度较慢,从而实现了对拉筋2位置的细调,提高了操作的精准度。此外,通过手柄11的设置,操作者无需接触第一齿轮46和第二齿轮47即可带动第一齿轮46和第二齿轮47转动,从而减少了第一齿轮46和第二齿轮47将操作者的手夹伤的可能。
参照图3和图4,当需要调节拉筋2的位置时,操作者依次通过第一齿轮46和第二齿轮47带动调节杆43转动,调节杆43通过第一锥齿轮44和第二锥齿轮45带动拉筋2转动,并使拉筋2带动弧形板31朝向箍筋7移动,直到弧形板31与箍筋7贴合,从而实现了对箍筋7位置的调节。通过在拉筋2一端设置螺纹,螺纹使得操作者能够在螺纹的设置范围内对拉筋2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能够根据不同情况下支撑板1与箍筋7之间的距离调整拉筋2的位置,提高了拉筋2与箍筋7之间的适配度。
参照图2和图3,型钢6的翼板上设有加固组件5,加固组件5包括支架51、托板52以及滚轮53,支架51共设有六个,六个支架51均与型钢6的翼板固定连接;六个支架51上均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三个托板52,一个托板52上转动连接有两个滚轮53,滚轮53的外周缘与拉筋2抵触。
参照图2和图3,在操作者调节拉筋2位置的过程中,托板52通过滚轮53对拉筋2进行支撑,使得拉筋2远离支撑板1的一端不容易在悬空状态下发生弯曲,提高了设置拉筋2时的精准度。通过滚轮53的设置,与直接通过托板52承载拉筋2相比,由于滚轮53和拉筋2之间的摩擦类型为滚动摩擦,托板52与拉筋2之间的摩擦类型为滑动摩擦,因此滚轮53减小了拉筋2所受的摩擦力,使得拉筋2移动时不容易受到摩擦力的阻碍,并且减少了拉筋2发生磨损的可能。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型钢6混凝土梁拉筋2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拉筋2时,操作者先将支撑板1焊接在型钢6的腹板上,再通过调节组件4调节拉筋2的位置,直到弧形板31与箍筋7抵触。然后,操作者通过螺栓将弧形板31连接在安装条32上,即可完成对拉筋2的安装。当箍筋7受到外力作用时,箍筋7所受的力经过弧形板31传递到拉筋2上,再通过拉筋2传递给型钢6,型钢6间接对箍筋7进行支撑。此时,由于弧形板31增大了拉筋2与箍筋7接触的面积,因此分散了拉筋2对箍筋7的反作用力,从而减少了箍筋7发生弯曲的可能,提高了性钢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8)

1.一种型钢(6)混凝土梁拉筋(2)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型钢(6)的腹板上的支撑板(1)、设于支撑板(1)与箍筋(7)之间的拉筋(2)以及设于拉筋(2)与箍筋(7)之间的安装组件(3),所述拉筋(2)的一端与支撑板(1)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安装组件(3)与箍筋(7)连接,所述安装组件(3)包括与拉筋(2)远离支撑板(1)的一端连接的弧形板(31)以及与箍筋(7)固定连接的安装条(32),所述弧形板(31)通过螺栓与安装条(32)连接,且所述弧形板(31)与箍筋(7)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6)混凝土梁拉筋(2)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2)靠近支撑板(1)的一端设有螺纹,所述支撑板(1)上设有调节组件(4),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板(1)上的调节座(41),所述拉筋(2)穿设过调节座(41),并与所述调节座(41)螺纹连接,所述拉筋(2)与第一弧形板(3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6)混凝土梁拉筋(2)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筋(2)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拉筋(2)长度相等,所述调节组件(4)还包括滑移设置在支撑板(1)上的安装座(42)、转动设置在安装座(42)上的调节杆(43)、与调节杆(43)同轴连接的多个第一锥齿轮(44)以及与拉筋(2)同轴连接的第二锥齿轮(45),所述第一锥齿轮(44)与第二锥齿轮(45)一一对应并互相啮合,所述拉筋(2)远离箍筋(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牵引块,所述牵引块与安装座(4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型钢(6)混凝土梁拉筋(2)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还包括与第一锥齿轮(44)同轴设置的第一齿轮(46)以及与第一齿轮(46)啮合的第二齿轮(47),所述第一齿轮(46)的直径小于第二齿轮(47)的直径,所述第一齿轮(46)与第二齿轮(47)均转动设置在安装座(42)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型钢(6)混凝土梁拉筋(2)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46)与第二齿轮(47)的端面上均固定连接有手柄(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6)混凝土梁拉筋(2)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板(1)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弧形板(31)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垫块(8),沿竖直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弧形板(31)上的橡胶垫块(8)互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钢(6)混凝土梁拉筋(2)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6)的翼板上设有加固组件(5),所述加固组件(5)包括一端与型钢(6)固定连接的支架(51)以及与支架(51)固定连接的托板(52),所述托板(52)用于支撑拉筋(2)。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型钢(6)混凝土梁拉筋(2)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52)上转动连接有多个滚轮(53),所述滚轮(53)的外周缘与拉筋(2)触。
CN202120893600.0U 2021-04-27 2021-04-27 型钢混凝土梁拉筋结构 Active CN214941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93600.0U CN214941682U (zh) 2021-04-27 2021-04-27 型钢混凝土梁拉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93600.0U CN214941682U (zh) 2021-04-27 2021-04-27 型钢混凝土梁拉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41682U true CN214941682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64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93600.0U Active CN214941682U (zh) 2021-04-27 2021-04-27 型钢混凝土梁拉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41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647426A (zh) 一种桥梁钢结构加工用夹持打孔装置
CN214941682U (zh) 型钢混凝土梁拉筋结构
CN206747697U (zh) 具有初步校平装置的钢板切割机
CN112340532A (zh) 一种建筑施工收绳装置
CN103403256A (zh) 垂直力稳定器
CN218057235U (zh) 一种用于输送流水线的物料定位机构
CN113356072B (zh) 一种悬索桥主缆顶推装置
CN206794888U (zh) 热轧双层双金属复合卷材/板材开卷对中夹送切边机组
CN115958347A (zh) 一种具有辅助定位功能的钢结构焊接用输送设备
CN204799649U (zh) 一种光伏阵列清洁机器人的行走装置
CN213328630U (zh) 一种便于操作的钢箱梁
CN104724574A (zh) 一种用于施工升降机的浮动式驱动系统
CN107030331A (zh) 热轧双层双金属复合卷材/板材开卷对中夹送切边机组
CN115156339A (zh) 一种h型钢矫正装置
CN2150644Y (zh) 电缆输送机
CN211726951U (zh) 一种带钢甩尾定位控制装置
CN212977096U (zh) 一种滚焊机的钢筋笼承托装置
CN111550072A (zh) 一种张拉可控的碳纤维布张拉装置
CN113428744A (zh) 一种电缆自动收放装置
CN213140734U (zh) 一种皮带机皮带回收用卷带装置
CN2206169Y (zh) 行星式带肋钢筋矫直机
CN116639591B (zh) 一种用于氧化车间的起重机主梁
CN205348918U (zh) 夹轮回转装置及立体车库
CN112917056A (zh) 一种钢构房屋骨架焊接施工方法
CN105569410A (zh) 夹轮回转装置及立体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