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35592U - 一种随动转向升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随动转向升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35592U
CN214935592U CN202023206391.2U CN202023206391U CN214935592U CN 214935592 U CN214935592 U CN 214935592U CN 202023206391 U CN202023206391 U CN 202023206391U CN 214935592 U CN214935592 U CN 214935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pulley
guide mechanism
connecting rod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0639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晨
张振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Kezhuo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Kezhuo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Kezhuo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Kezhuo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0639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35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35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35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随动转向升降器,包括支架、第一线缆、第一安装轴、及用于对第一线缆导向的第一导向机构;在支架上设置有电机、蜗轮蜗杆减速机和连接杆;第一导向机构铰接在连接杆上;电机的输出轴与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入轴相连接;第一安装轴固定设置在蜗轮蜗杆减速机的涡轮内;在第一安装轴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卷筒;第一线缆缠绕在第一卷筒上,且第一线缆的自由端穿过第一导向机构。效果:第一线缆从第一卷筒伸出后经过第一导向机构,由于第一导向机构铰接在连接杆上,则第一导向机构会随着第一线缆变动方向,减少处于第一卷筒上的线缆之间互相磨损的情况,以及避免第一卷筒上的第一线缆缠绕较乱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随动转向升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线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随动转向升降器。
背景技术
卷线器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例如电缆、光缆、网线等。制造完成的线缆卷绕在相同大小的大卷筒上,通过动力机构收卷线缆,使在使用时可以拉出线缆,而在不需要使用时可以重新缠绕会卷筒上,以便于收纳。但现时的卷线器在使用时,线缆常常会遇到第一卷筒上的线缆缠绕较乱的问题,这是由于线缆自重或线缆所吊挂的物品过重的原因,导致线缆与第一卷筒之间的摩擦力太大,使线缆不会顺延第一卷筒一圈一圈并列缠绕。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动转向升降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随动转向升降器,包括支架、第一线缆、第一安装轴、及用于对所述第一线缆导向的第一导向机构;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电机、蜗轮蜗杆减速机和连接杆;所述第一导向机构铰接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入轴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轴固定设置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蜗轮内;在所述第一安装轴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卷筒;所述第一线缆缠绕在所述第一卷筒上,且所述第一线缆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一导向机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一滑轮组件;在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滑轮组件与所述第一轴承连接。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卷筒上开设有用于纳置第一线缆的第一螺纹槽。
可选的,所述第一滑轮组件包括第一滑轮座、第一转轴、第一滑轮;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滑轮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轮座上设置有第一滑轮销;所述第一滑轮套设在所述第一滑轮销的外侧;所述第一线缆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一滑轮。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线缆、第二安装轴、及用于对所述第二线缆导向的第二导向机构;所述第二安装轴固定设置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蜗轮内;在所述第二安装轴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卷筒;所述第二导向机构铰接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第二线缆缠绕在所述第二卷筒上,且所述第二线缆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二导向机构。
可选的,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包括第二轴承和第二滑轮组件;在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滑轮组件与所述第二轴承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滑轮组件包括第二滑轮座、第二转轴、第二滑轮;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滑轮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滑轮座上设置有第二滑轮销;所述第二滑轮套设在所述第二滑轮销的外侧;所述第二线缆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二滑轮。
可选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安装轴呈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安装轴呈平行设置。
可选的,在所述第二卷筒上开设有用于纳置第二线缆的第二螺纹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设置第一导向机构,第一线缆从第一卷筒伸出后经过第一导向机构,由于第一导向机构铰接在连接杆上,则第一导向机构会随着第一线缆变动方向,减少处于第一卷筒上的线缆之间互相磨损的情况,以及避免第一卷筒上的第一线缆缠绕较乱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支架;3、第一安装轴;4、第二卷筒;41、第二螺纹槽;5、电机;6、蜗轮蜗杆减速机;7、连接杆;71、第一安装孔;72、第二安装孔;8、第一卷筒;81、第一螺纹槽;9、第一导向机构;91、第一轴承;92、第一滑轮组件;921、第一滑轮座;922、第一转轴;923、第一滑轮;10、第二导向机构;101、第二轴承;102、第二滑轮组件;1021、第二滑轮座;1022、第二转轴;1023、第二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随动转向升降器,其包括支架1、第一线缆、第一安装轴3、及用于对所述第一线缆导向的第一导向机构9。在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电机5、蜗轮蜗杆减速机6和连接杆7。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与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6的输入轴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轴3固定设置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6的蜗轮内,在所述第一安装轴3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卷筒8,电机5可驱动蜗轮蜗杆减速机6输出旋转力矩,使第一安装轴3转动,以带动安装在第一安装轴3上的第一卷筒8转动,并且通过电机5的正反转以实现卷筒的正反转。所述第一导向机构9铰接在所述连接杆7上,所述第一线缆缠绕在所述第一卷筒8上,且所述第一线缆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一导向机构9。在以往中常常会遇到第一卷筒8上的线缆缠绕较乱的问题,这是由于线缆自重或线缆所吊挂的物品过重的原因,导致线缆与第一卷筒8之间的摩擦力太大,使线缆不会顺延第一卷筒8一圈一圈并列缠绕,而在正常的情况下线缆会顺延第一卷筒8一圈一圈并列缠绕,而本申请设置第一导向机构9,第一线缆从第一卷筒8伸出后经过第一导向机构9,由于第一导向机构9铰接在连接杆7上,则第一导向机构9会随着第一线缆变动方向,使即使第一线缆与第一卷筒8之间的摩擦力太大,第一导向机构9也会起到一定的沿着第一卷轴轴向方向的导向作用,以避免第一卷筒8上的第一线缆缠绕较乱的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安装轴3和连接杆7呈平行设置。
其中,蜗轮蜗杆减速机6采用的是RV110蜗轮蜗杆减速机6,以提供足够的旋转力矩。
为了让线缆顺延第一卷筒8一圈一圈并列缠绕,本申请在所述第一卷筒8 上开设有用于纳置第一线缆的第一螺纹槽81,第一螺纹槽81起到对线缆导向的作用。
在一可选的第一导向机构9的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机构9包括第一轴承91 和第一滑轮组件92。在所述连接杆7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71,所述第一轴承 91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71内,所述第一滑轮组件92与所述第一轴承91连接。其中,还会在第一卷筒8的两侧分别设置挡板,以防止线第一缆卷出到第一卷筒8外,起到收纳第一线缆的作用。
在一可选的第一滑轮组件92的实施例中,第一滑轮组件92包括第一滑轮座921、第一转轴922、第一滑轮923。所述第一轴承91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 922的外侧。所述第一转轴922与所述第一滑轮座92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轮座921上设置有第一滑轮923销;所述第一滑轮923套设在所述第一滑轮 923销的外侧;所述第一线缆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一滑轮923,第一滑轮923 上会有环形槽,第一线缆从第一滑轮923的上端进入,从第一滑轮923的下端延伸。其中,会存在由于第一线缆与第一卷筒8之间的摩擦力太大导致第一线缆缠绕乱的情况,而本申请中第一滑轮923会随着第一线缆变动方向,使即使第一线缆与第一卷筒8之间的摩擦力太大,第一导向机构9也会起到一定的沿着第一卷轴轴向方向的导向作用,使第一线缆缠绕时顺着第一螺纹槽81 缠绕,第一滑轮923会随着第一线缆缠绕在第一卷筒8上的位置变动而变动,以协助第一线缆可以一直顺延第一螺纹槽81缠绕,有效抵消第一线缆与第一卷筒8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一线缆更容易会顺延第一卷筒8一圈一圈并列缠绕,以避免第一卷筒8上的第一线缆缠绕较乱的情况。相比于现有技术,第一滑轮923还可以避免钢丝磨损,而且在拉出第一线缆或收回第一线缆的过程中,第一线缆与第一滚轮相切的方式,第一线缆不存在磨损的现象,又能达到顺滑拉出第一线缆或收回第一线缆的效果。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本申请还包括第二线缆、第二安装轴、及用于对所述第二线缆导向的第二导向机构10;所述第二安装轴固定设置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6的蜗轮内;在所述第二安装轴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卷筒4;所述第二导向机构10铰接在所述连接杆7上;所述第二线缆缠绕在所述第二卷筒4 上,且所述第二线缆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二导向机构10。本申请设置第二导向机构10,第二线缆从第二卷筒4伸出后经过第二导向机构10,由于第二导向机构10铰接在连接杆7上,则第二导向机构10会随着第二线缆变动方向,使即使第二线缆与第而卷筒之间的摩擦力太大,第而导向机构也会起到一定的沿着第二卷轴轴向方向的导向作用,以避免第二卷筒4上的第二线缆缠绕较乱的情况。
具体地,第一导向机构9与第二导向机构10的结构一致,第一卷筒8与第二卷筒4的结构一致,使本申请具有两个收卷结构。
在一可选的第二导向机构10的实施例中,第二导向机构10包括第二轴承 101和第二滑轮组件102;在所述连接杆7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72;所述第二轴承101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72内;所述第二滑轮组件102与所述第二轴承 101连接。其中,还会在第一卷筒8的两侧分别设置挡板,以防止线第一缆卷出到第一卷筒8外,起到收纳第一线缆的作用。
在一可选的第二滑轮组件102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轮组件102包括第二滑轮座1021、第二转轴1022、第二滑轮1023;所述第二轴承101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1022的外侧;所述第二转轴1022与所述第二滑轮座102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滑轮座1021上设置有第二滑轮1023销;所述第二滑轮1023套设在所述第二滑轮1023销的外侧;所述第二线缆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二滑轮 1023。第二滑轮1023上会有环形槽,第二线缆从第二滑轮1023的上端进入,从第二滑轮1023的下端延伸。第二滑轮1023会随着第二线缆变动方向,使即使第二线缆与第二卷筒4之间的摩擦力太大,第二导向机构10也会起到一定的沿着第二卷轴轴向方向的导向作用,以抵消第二线缆与第二卷筒4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二线缆更容易会顺延第二卷筒4一圈一圈并列缠绕,以避免第二卷筒4上的第二线缆缠绕较乱的情况。
为了让第二线缆顺延第二卷筒4一圈一圈并列缠绕,本申请在所述第二卷筒4上开设有用于纳置第二线缆的第二螺纹槽41,第二螺纹槽41起到对线缆导向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随动转向升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第一线缆、第一安装轴、及用于对所述第一线缆导向的第一导向机构;在所述支架上设置有电机、蜗轮蜗杆减速机和连接杆;所述第一导向机构铰接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输入轴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轴固定设置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蜗轮内;在所述第一安装轴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卷筒;所述第一线缆缠绕在所述第一卷筒上,且所述第一线缆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一导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转向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一滑轮组件;在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滑轮组件与所述第一轴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动转向升降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卷筒上开设有用于纳置第一线缆的第一螺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动转向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组件包括第一滑轮座、第一转轴、第一滑轮;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滑轮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轮座上设置有第一滑轮销;所述第一滑轮套设在所述第一滑轮销的外侧;所述第一线缆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一滑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动转向升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线缆、第二安装轴、及用于对所述第二线缆导向的第二导向机构;所述第二安装轴固定设置在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的蜗轮内;在所述第二安装轴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卷筒;所述第二导向机构铰接在所述连接杆上;所述第二线缆缠绕在所述第二卷筒上,且所述第二线缆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二导向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动转向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包括第二轴承和第二滑轮组件;在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滑轮组件与所述第二轴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随动转向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轮组件包括第二滑轮座、第二转轴、第二滑轮;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滑轮座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滑轮座上设置有第二滑轮销;所述第二滑轮套设在所述第二滑轮销的外侧;所述第二线缆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第二滑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随动转向升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安装轴呈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二安装轴呈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动转向升降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卷筒上开设有用于纳置第二线缆的第二螺纹槽。
CN202023206391.2U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随动转向升降器 Active CN214935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6391.2U CN214935592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随动转向升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6391.2U CN214935592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随动转向升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35592U true CN214935592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1158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06391.2U Active CN214935592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随动转向升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355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11125B2 (en) Spring-driven reel
CN203529627U (zh) 电缆安全收放装置
CN103569805A (zh) 电缆安全收放装置
CN211918417U (zh) 一种充电桩充电枪线收线装置及充电桩
CN203095479U (zh) 一种电动晾衣架卷线机构
CN214935592U (zh) 一种随动转向升降器
CN111824996A (zh) 一种防跑车的钢丝绳绞车
CN112573411A (zh) 一种随动转向升降器
CN214399375U (zh) 一种钢渣车自动卷线装置
CN2389145Y (zh) 差径卷扬机
CN109119208B (zh) 一种小张力笼绞机线盘架
CN201447325U (zh) 千吨级起重卷扬机
CN211846677U (zh) 一种海缆输送导向架
CN100353628C (zh) 引导电缆进出电缆框的装置
CN210150522U (zh) 一种铁路车载电缆收放装置
CN209801837U (zh) 集热器追日驱动系统和包含该驱动系统的太阳能集热器
CN216335954U (zh) 一种新型电缆绞车
CN215854793U (zh) 一种直筒吊机
CN219859956U (zh) 一种规整排列收放线缆装置
CN219839312U (zh) 一种网线、电源线和钢缆线三合一电控卷线器
CN212694898U (zh) 一种监控电缆用退扭机旋转装置
CN216583595U (zh) 一种线缆收放装置
CN219636786U (zh) 一种卷扬排线机构
CN219971680U (zh) 一种钢制飞索防脱装置
CN216549386U (zh) 一种用于钢丝绳卷筒的防脱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