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14736U - 一种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14736U
CN214914736U CN202121334763.1U CN202121334763U CN214914736U CN 214914736 U CN214914736 U CN 214914736U CN 202121334763 U CN202121334763 U CN 202121334763U CN 214914736 U CN214914736 U CN 214914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unit
unit
communicated
slow
flu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347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静
傅月梅
黄丽娜
何慕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lea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lea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lea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lea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347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14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14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147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净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脱硝区、过渡区和脱硫区;所述脱硝区包括第一焦层单元、第一脱硝气室和第二脱硝气室,所述第一焦层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快床单元和第一慢床单元,所述第一快床单元的流动速度大于所述第一慢床单元的流动速度;所述脱硫区包括第二焦层单元、第一脱硫气室和第二脱硫气室,所述第二焦层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二快床单元和第二慢床单元,所述第二快床单元的流动速度大于所述第二慢床单元的流动速度;所述过渡区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焦层单元和所述第二焦层单元的下料通道。本实用新型的净化塔提高了活性焦的利用率,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污染物净化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
背景技术
活性焦烟气脱硫技术采用活性焦作为脱除烟气中SO2、NOx、粉尘的可复原再生的吸附剂和无害化催化剂,依靠活性焦广谱的吸附性能和催化特性,实现烟气脱硫净化。部分吸附的SO2,通过解析转换成高浓度SO2气体,作为化工生产原料,方便地用于生产硫酸、硫磺、硫酸铵和液体SO2等多种有市场前景且具有高附加值的含硫化工产品,实现资源化脱硫。同时也可以净化烟气中的氮氧化物、重金属和二噁英等其他有害成分,从而实现工业废气的集成净化。
现有双级错流床活性焦技术中塔内活性焦床层为一整体,活性焦利用重力均匀下移。顺着烟气的流动方向,首先与烟气接触的活性焦吸附了烟气中更多污染物,与后面活性焦一起排出,会导致后面活性焦未吸附饱和就排出塔内或者前面活性焦吸附饱和了仍在塔内未起到烟气净化效果;并且,现有运行工程活性焦损耗大,造成运行成本提高,给活性焦干法净化技术推广造成一定难度,用户也想通过工艺、设备等改造降本。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以提高活性焦的利用率,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污染物净化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提高了活性焦的利用率,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污染物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包括净化塔主体,所述净化塔主体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脱硝区、过渡区和脱硫区;
所述脱硝区包括第一焦层单元、第一脱硝气室和第二脱硝气室,所述第一脱硝气室和所述第二脱硝气室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焦层单元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一焦层单元导通,所述第一焦层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快床单元和第一慢床单元,所述第一快床单元的流动速度大于所述第一慢床单元的流动速度;
所述脱硫区包括第二焦层单元、第一脱硫气室和第二脱硫气室,所述第一脱硫气室和所述第二脱硫气室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焦层单元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焦层单元导通,所述第二焦层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二快床单元和第二慢床单元,所述第二快床单元的流动速度大于所述第二慢床单元的流动速度;
所述过渡区设有下料通道,所述第一焦层单元通过所述下料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焦层单元。
本技术方案中,在脱硫区和脱硝区中分别将焦层单元设置为快床单元和慢床单元,快床单元的流动速度大于慢床单元的移动速度,并且烟气在流动的过程中先进入快床单元初步过滤后,再进入慢床单元再次过滤;首先与烟气接触的快床单元中的活性焦吸附了烟气中更多污染物,通过加快速度尽快排出,避免了活性焦吸附饱和后仍在塔内而未起到烟气净化效果;后面与烟气接触的慢床单元中的活性焦吸附了烟气中较少的污染物,通过降低速度延长其吸附时间,以使其吸附饱和再排出塔内,提高了活性焦的利用率。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下料通道包括第一下料通道和第二下料通道,所述第一下料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快床单元和所述第二快床单元,所述第二下料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慢床单元和所述第二慢床单元。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快床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慢床单元的上方,所述第一慢床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快床单元的上方;
所述第一下料通道包括若干组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下料斗、第一管道和第一进料斗,所述第一下料斗与所述第一快床单元连通,所述第一进料斗与所述第二快床单元连通;
所述第二下料通道包括若干组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二下料斗、第二管道和第二进料斗,所述第二下料斗与所述第一慢床单元连通,所述第二进料斗与所述第二慢床单元连通;
若干个所述第一管道与若干个所述第二管道依次交叉设置;
所述第一脱硝气室与所述第一脱硫气室导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45°-75°;
和/或,所述第二管道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45°-75°。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快床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快床单元的上方,所述第一慢床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慢床单元的上方;
所述第一下料通道包括若干组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下料斗、第一管道和第一进料斗,所述第一下料斗与所述第一快床单元连通,所述第一进料斗与所述第二快床单元连通;
所述第二下料通道包括若干组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二下料斗、第二管道和第二进料斗,所述第二下料斗与所述第一慢床单元连通,所述第二进料斗与所述第二慢床单元连通;
若干个所述第一管道与若干个所述第二管道并排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下料通道与所述第二下料通道之间具有烟气流通的烟气通道,所述第一脱硫气室与所述烟气通道导通,所述第二脱硫气室与所述第一脱硝气室导通。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焦层单元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焦层单元连通,所述进料口设置有3-6个;
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焦层单元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焦层单元连通,所述出料口设置有1-12个。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下料斗设置有4-12个,所述第一进料斗的数量与所述第一下料斗的数量一致;
所述第二下料斗设置有4-12个,所述第二进料斗的数量与所述第二下料斗的数量一致。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
所述烟气进口与所述第一脱硫气室或所述第二脱硫气室连通;
所述烟气出口与所述第一脱硝气室或所述第二脱硝气室连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快床单元的焦层厚度为400mm-1000mm,所述第二快床单元的焦层厚度为400mm-1000mm;
和/或,所述第一慢床单元的焦层厚度为1000mm-1600mm,所述第二慢床单元的焦层厚度为1000mm-1600m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脱硝气室通过百叶窗格栅或多孔板与所述第一焦层单元导通,所述第二脱硝气室通过百叶窗格栅或多孔板与所述第一焦层单元导通,所述第一快床单元通过多孔板与所述第一慢床单元导通;
和/或,所述第一脱硫气室通过百叶窗格栅或多孔板与所述第二焦层单元导通,所述第二脱硫气室通过百叶窗格栅或多孔板与所述第二焦层单元导通,所述第二快床单元通过多孔板与所述第二慢床单元导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在脱硫区和脱硝区中分别将焦层单元设置为快床单元和慢床单元,快床单元的流动速度大于慢床单元的移动速度,并且烟气在流动的过程中先进入快床单元初步过滤后,再进入慢床单元再次过滤;首先与烟气接触的快床单元中的活性焦吸附了烟气中更多污染物,通过加快速度尽快排出,避免了活性焦吸附饱和后仍在塔内而未起到烟气净化效果;后面与烟气接触的慢床单元中的活性焦吸附了烟气中较少的污染物,通过降低速度延长其吸附时间,以使其吸附饱和再排出塔内,提高了活性焦的利用率;另外,慢床单元的活性焦流动速度慢,减少活性焦磨损,降低损耗,可以节省工程运行成本,在烟气出口设置慢床,活性焦磨损减少,烟气出口颗粒物浓度降低,且慢床可以截留烟气中的部分颗粒物,保证系统粉尘排放指标;同时在烟气成分变化时,可以通过调整快、慢床单元的移动速度,保证系统的脱除效率,系统对烟气工况的适用性更灵活。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的烟气走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的烟气走向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例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的烟气走向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脱硝区,11.第一焦层单元,111.第一快床单元,112.第一慢床单元,12.第一脱硝气室,13.第二脱硝气室,2.过渡区,21.第一下料通道,211.第一下料斗,212.第一管道,213.第一进料斗,22.第二下料通道,221.第二下料斗,222.第二管道,223.第二进料斗,3.脱硫区,31.第二焦层单元,311.第二快床单元,312.第二慢床单元,32.第一脱硫气室,33.第二脱硫气室,4.进料口,5.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述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包括净化塔主体。净化塔主体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脱硝区1、过渡区2和脱硫区3。其中,脱硝区1包括第一焦层单元11、第一脱硝气室12和第二脱硝气室13,第一脱硝气室12和第二脱硝气室13分别设置在第一焦层单元11的两侧并与第一焦层单元11导通。第一焦层单元11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快床单元111和第一慢床单元112,第一快床单元111物料的流动速度大于第一慢床单元112物料的流动速度。
脱硫区3包括第二焦层单元31、第一脱硫气室32和第二脱硫气室33,第一脱硫气室32和第二脱硫气室33分别设置在第二焦层单元31的两侧并与第二焦层单元31导通。第二焦层单元31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二快床单元311和第二慢床单元312,第二快床单元311物料的流动速度大于第二慢床单元312物料的流动速度。
过渡区2包括第一下料通道21和第二下料通道22,第一下料通道21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快床单元111和第二快床单元311,第二下料通道22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慢床单元112和第二慢床单元312。
具体地,脱硝区1用于精脱硫和脱硝,脱硫区3用于粗脱硫,第一焦层单元11和第二焦层单元31均指一层能够流动的预设厚度的活性焦层。其中,第一快床单元111和第二快床单元311的焦层厚度为400mm-1000mm,例如:500mm、700mm、800mm等,优选为600mm-900mm。第一慢床单元112和第二慢床单元312的焦层厚度为1000mm-1600mm,例如:1200mm、1300mm、1500mm等,优选为1100mm-1400mm。
进一步地,第一脱硝气室12通过百叶窗格栅或多孔板与第一焦层单元11导通,第二脱硝气室13通过百叶窗格栅或多孔板与第一焦层单元11导通,第一快床单元111通过多孔板与第一慢床单元112导通。第一脱硫气室32通过百叶窗格栅或多孔板与第二焦层单元31导通,第二脱硫气室33通过百叶窗格栅或多孔板与第二焦层单元31导通,第二快床单元311通过多孔板与第二慢床单元312导通。
本实施例中,在脱硝区1和脱硫区3中分别将焦层单元设置为快床单元和慢床单元,快床单元物料的流动速度大于慢床单元物料的移动速度,并且烟气在流动的过程中先进入快床单元初步过滤后,再进入慢床单元再次过滤;首先与烟气接触的快床单元中的活性焦吸附了烟气中更多污染物,通过加快速度尽快排出,避免了活性焦吸附饱和后仍在塔内而未起到烟气净化效果;后面与烟气接触的慢床单元中的活性焦吸附了烟气中较少的污染物,通过降低速度延长其吸附时间,以使其吸附饱和再排出塔内,提高了活性焦的利用率。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净化塔主体,其截面为矩形截面。净化塔主体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脱硝区1、过渡区2和脱硫区3。脱硝区1包括第一焦层单元11、第一脱硝气室12和第二脱硝气室13,第一脱硝气室12和第二脱硝气室13分别设置在第一焦层单元11的两侧并与第一焦层单元11导通。第一焦层单元11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快床单元111和第一慢床单元112,第一快床单元111的物料流动速度大于第一慢床单元112的物料流动速度。第一快床单元111与第一脱硝气室12连通,第一慢床单元112与第二脱硝气室13连通。
脱硫区3包括第二焦层单元31、第一脱硫气室32和第二脱硫气室33,第一脱硫气室32和第二脱硫气室33分别设置在第二焦层单元31的两侧并与第二焦层单元31导通。第二焦层单元31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二快床单元311和第二慢床单元312,第二快床单元311的物料流动速度大于第二慢床单元312的物料流动速度。第二慢床单元312与第一脱硫气室32连通,第二快床单元311与第二脱硫气室33连通。第一快床单元111设置在第二慢床单元312的上方,第一慢床单元112设置在第二快床单元311的上方。
净化塔主体设置有两个,两个净化塔主体并排相对设置,且其中一个净化塔主体的第二脱硝气室13与另一个净化塔主体的第二脱硝气室13连为一体,其中一个净化塔主体的第二脱硫气室33与另一个净化塔主体的第二脱硫气室33连为一体。第一焦层单元11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4,进料口4分别与第一快床单元111和第一慢床单元112连通,进料口4设置有3-6个,优选为4-5个。第二焦层单元31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5,出料口5分别与第二快床单元311和第二慢床单元312连通,出料口5设置有1-12个,优选为8-10个。
过渡区2包括第一下料通道21和第二下料通道22,第一下料通道21包括若干组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下料斗211、第一管道212和第一进料斗213,第一下料斗211与第一快床单元111连通,第一进料斗213与第二快床单元311连通。第二下料通道22包括若干组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二下料斗221、第二管道222和第二进料斗223,第二下料斗221与第一慢床单元112连通,第二进料斗223与第二慢床单元312连通。若干个第一管道212与若干个第二管道222依次交叉设置。第一下料斗211设置有4-12个,优选为6-10个,第一进料斗213的数量与第一下料斗211的数量一致。第二下料斗221设置有4-12个,优选为6-10个,第二进料斗213的数量与第二下料斗221的数量一致。第一管道212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45°-75°,优选为55°-65°;第二管道222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45°-75°,优选为55°-65°。
第一快床单元111设置在第二慢床单元312的上方,第一慢床单元112设置在第二快床单元311的上方,若干个第一管道与212若干个第二管道222依次交叉设置,第一脱硝气室12与第一脱硫气室32导通。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烟气和活性焦的流通过程如下:
烟气从烟气进口进入第二脱硫气室33,此时第二脱硫气室33与过渡区2隔断,使烟气向两侧流动,并依次经过第二快床单元311、第二慢床单元312后进入第一脱硫气室32;此时第一脱硫气室32与过渡区2隔断,第一脱硫气室32与第一脱硝气室12导通,烟气进入第一脱硝气室12,随后依次经过第一快床单元111、第一慢床单元112后进入第二脱硝气室13,最后由烟气出口排出。
活性焦从进料口4进入第一快床单元111和第一慢床单元112后,分别经过交错设置的第一下料管道21和第二下料管道22进入下方的第二快床单元311、第二慢床单元312中,最后由出料口5排出后回收循环利用。
值得说明的是,烟气必须先通过快床单元再进入慢床单元,快慢床的位置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快慢床调换位置,烟气从脱硫区3的第一脱硫气室32进气,第一脱硫气室32与第一脱硝气室12隔断,烟气经第二快床单元311、第二慢床单元312进入第二脱硫气室33,第二脱硫气室33与第二脱硝气室13导通,烟气经第一快床单元111、第一慢床单元112后进入第一脱硝气室12。如果是两侧并排设置的,那就是两侧的第一脱硝气室12净化后烟气汇合后经出气烟道进入烟囱排放。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净化塔主体,其截面为矩形截面。净化塔主体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脱硝区1、过渡区2和脱硫区3。脱硝区1包括第一焦层单元11、第一脱硝气室12和第二脱硝气室13,第一脱硝气室12和第二脱硝气室13分别设置在第一焦层单元11的两侧并与第一焦层单元11导通。第一焦层单元11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快床单元111和第一慢床单元112,第一快床单元111物料的流动速度大于第一慢床单元112物料的流动速度。第一快床单元111与第一脱硝气室12连通,第一慢床单元112与第二脱硝气室13连通。
脱硫区3包括第二焦层单元31、第一脱硫气室32和第二脱硫气室33,第一脱硫气室32和第二脱硫气室33分别设置在第二焦层单元31的两侧并与第二焦层单元31导通。第二焦层单元31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二快床单元311和第二慢床单元312,第二快床单元311物料的流动速度大于第二慢床单元312物料的流动速度。第二慢床单元312与第二脱硫气室33连通,第二快床单元311与第一脱硫气室32连通。第一快床单元111设置在第二快床单元311的上方,第一慢床单元112设置在第二慢床单元312的上方。
净化塔主体设置有两个,两个净化塔主体并排相对设置,且其中一个净化塔主体的第二脱硝气室13与另一个净化塔主体的第二脱硝气室13连为一体,其中一个净化塔主体的第二脱硫气室33与另一个净化塔主体的第二脱硫气室33连为一体。第一焦层单元11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4,进料口4分别与第一快床单元111和第一慢床单元112连通,进料口4设置有3-6个,优选为4-5个。第二焦层单元31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5,出料口5分别与第二快床单元311和第二慢床单元312连通,出料口5设置有1-12个,优选为8-10个。
过渡区2包括第一下料通道21和第二下料通道22,第一下料通道21包括若干组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下料斗211、第一管道212和第一进料斗213,第一下料斗211与第一快床单元111连通,第一进料斗213与第二快床单元311连通。第二下料通道22包括若干组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二下料斗221、第二管道222和第二进料斗223,第二下料斗221与第一慢床单元112连通,第二进料斗223与第二慢床单元312连通。若干个第一管道212与若干个第二管道222并排间隔设置。第一下料斗211设置有4-12个,优选为6-10个,第一进料斗213的数量与第一下料斗211的数量一致。第二下料斗221设置有4-12个,优选为6-10个,第二进料斗213的数量与第二下料斗221的数量一致。
第一快床单元111设置在第二快床单元311的上方,第一慢床单元112设置在第二慢床单元312的上方;若干个第一管道212与若干个第二管道222并排间隔设置;第一下料通道21与第二下料通道22之间具有烟气流通的烟气通道,第一脱硫气室32与烟气通道导通,第二脱硫气室33与第一脱硝气室12导通。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烟气和活性焦的流通过程如下:
烟气从两侧的烟气进口进入第一脱硫气室32,此时第一脱硫气室32与过渡区2隔断,使烟气向中部流动,并依次经过第二快床单元311、第二慢床单元312后进入第二脱硫气室33;此时第二脱硫气室33与过渡区2导通,过渡区2与第二脱硝气室13隔断,过渡区2与两侧的第一脱硝气室12导通,烟气进入过渡区2后再进入两侧的第一脱硝气室12,随后依次经过第一快床单元111、第一慢床单元112后进入第二脱硝气室13,最后由烟气出口排出。
活性焦从进料口4进入第一快床单元111和第一慢床单元112后,分别经过并排设置的第一下料管道21和第二下料管道22进入下方的第二快床单元311、第二慢床单元312中,最后由出料口5排出后回收循环利用。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快慢床的位置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快慢床调换位置,但是烟气必须先通过快床单元再进入慢床单元;其流通过程与上述流通方式类似,在此不多做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在现有结构基础上改变过渡段下料方式或改变烟气流动方式实现快慢床活性焦固体物料的各自流动,对本体结构改动较小,可结合烟气特性对快慢床的物料的流动灵活调节,系统对工况的适应性更强;双级设置活性焦慢床单元,较快床单元床层厚度增加,作为颗粒层过滤器,随着过滤层厚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除尘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包括长方体结构的净化塔主体,其截面为矩形截面。净化塔主体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脱硝区1、过渡区2和脱硫区3。脱硝区1包括第一焦层单元11、第一脱硝气室12和第二脱硝气室13,第一脱硝气室12和第二脱硝气室13分别设置在第一焦层单元11的两侧并与第一焦层单元11导通。第一焦层单元11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快床单元111和第一慢床单元112,第一快床单元111物料的流动速度大于第一慢床单元112物料的流动速度。第一快床单元111与第一脱硝气室12连通,第一慢床单元112与第二脱硝气室13连通。
脱硫区3包括第二焦层单元31、第一脱硫气室32和第二脱硫气室33,第一脱硫气室32和第二脱硫气室33分别设置在第二焦层单元31的两侧并与第二焦层单元31导通。第二焦层单元31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二快床单元311和第二慢床单元312,第二快床单元311物料的流动速度大于第二慢床单元312物料的流动速度。第二慢床单元312与第一脱硫气室32连通,第二快床单元311与第二脱硫气室33连通。第一快床单元111设置在第二慢床单元312的上方,第一慢床单元112设置在第二快床单元311的上方。
净化塔主体设置有两个,两个净化塔主体并排相对设置,且其中一个净化塔主体的第二脱硝气室13与另一个净化塔主体的第二脱硝气室13连为一体,其中一个净化塔主体的第二脱硫气室33与另一个净化塔主体的第二脱硫气室33连为一体。第一焦层单元11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口4,进料口4分别与第一快床单元111和第一慢床单元112连通。第二焦层单元31的下方设置有出料口5,出料口5分别与第二快床单元311和第二慢床单元312连通。
第一快床单元111设置在第二慢床单元312的上方,第一慢床单元112设置在第二快床单元311的上方,第一脱硝气室12与第一脱硫气室32导通。过渡区2包括第一下料通道21和第二下料通道22,第一下料通道21包括若干组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下料斗211、第一管道212和第一进料斗213,第一下料斗211与第一快床单元111连通,第一进料斗213与第二慢床单元312连通。第二下料通道22包括若干组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二下料斗221、第二管道222和第二进料斗223,第二下料斗221与第一慢床单元112连通,第二进料斗223与第二快床单元311连通。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烟气和活性焦的流通过程如下:
烟气从烟气进口进入第二脱硫气室33,此时第二脱硫气室33与过渡区2隔断,使烟气向两侧流动,并依次经过第二快床单元311、第二慢床单元312后进入第一脱硫气室32;此时第一脱硫气室32与过渡区2隔断,第一脱硫气室32与第一脱硝气室12导通,烟气进入第一脱硝气室12,随后依次经过第一快床单元111、第一慢床单元112后进入第二脱硝气室13,最后由烟气出口排出。
活性焦从进料口4进入第一快床单元111和第一慢床单元112后,第一快床单元111中的活性焦经第一下料管道21进入下方的第二慢床单元312中,第一慢床单元112中的活性焦经第二下料管道22进入下方的第二快床单元311中,最后由出料口5排出后回收循环利用。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快慢床的位置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快慢床调换位置,但是烟气必须先通过快床单元再进入慢床单元;其流通过程与上述流通方式类似,在此不多做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现有的床层隔离成快床单元和慢床单元,通过上下两集的流通截面不同实现物料的快慢流动,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效果,此方式可用于对老系统的改造,并且其改动结构少,改动成本低。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包括净化塔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塔主体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脱硝区、过渡区和脱硫区;
所述脱硝区包括第一焦层单元、第一脱硝气室和第二脱硝气室,所述第一脱硝气室和所述第二脱硝气室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焦层单元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一焦层单元导通,所述第一焦层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快床单元和第一慢床单元,所述第一快床单元的流动速度大于所述第一慢床单元的流动速度;
所述脱硫区包括第二焦层单元、第一脱硫气室和第二脱硫气室,所述第一脱硫气室和所述第二脱硫气室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焦层单元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二焦层单元导通,所述第二焦层单元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二快床单元和第二慢床单元,所述第二快床单元的流动速度大于所述第二慢床单元的流动速度;
所述过渡区设有下料通道,所述第一焦层单元通过所述下料通道连通所述第二焦层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料通道包括第一下料通道和第二下料通道,所述第一下料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快床单元和所述第二快床单元,所述第二下料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慢床单元和所述第二慢床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快床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慢床单元的上方,所述第一慢床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快床单元的上方;
所述第一下料通道包括若干组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下料斗、第一管道和第一进料斗,所述第一下料斗与所述第一快床单元连通,所述第一进料斗与所述第二快床单元连通;
所述第二下料通道包括若干组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二下料斗、第二管道和第二进料斗,所述第二下料斗与所述第一慢床单元连通,所述第二进料斗与所述第二慢床单元连通;
若干个所述第一管道与若干个所述第二管道依次交叉设置;
所述第一脱硝气室与所述第一脱硫气室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道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45°-75°;
和/或,所述第二管道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45°-7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快床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快床单元的上方,所述第一慢床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二慢床单元的上方;
所述第一下料通道包括若干组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下料斗、第一管道和第一进料斗,所述第一下料斗与所述第一快床单元连通,所述第一进料斗与所述第二快床单元连通;
所述第二下料通道包括若干组由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二下料斗、第二管道和第二进料斗,所述第二下料斗与所述第一慢床单元连通,所述第二进料斗与所述第二慢床单元连通;
若干个所述第一管道与若干个所述第二管道并排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下料通道与所述第二下料通道之间具有烟气流通的烟气通道,所述第一脱硫气室与所述烟气通道导通,所述第二脱硫气室与所述第一脱硝气室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料口和出料口;
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一焦层单元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焦层单元连通,所述进料口设置有3-6个;
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焦层单元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焦层单元连通,所述出料口设置有1-12个。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下料斗设置有4-12个,所述第一进料斗的数量与所述第一下料斗的数量一致;
所述第二下料斗设置有4-12个,所述第二进料斗的数量与所述第二下料斗的数量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
所述烟气进口与所述第一脱硫气室或所述第二脱硫气室连通;
所述烟气出口与所述第一脱硝气室或所述第二脱硝气室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快床单元的焦层厚度为400mm-1000mm,所述第二快床单元的焦层厚度为400mm-1000mm;
和/或,所述第一慢床单元的焦层厚度为1000mm-1600mm,所述第二慢床单元的焦层厚度为1000mm-160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脱硝气室通过百叶窗格栅或多孔板与所述第一焦层单元导通,所述第二脱硝气室通过百叶窗格栅或多孔板与所述第一焦层单元导通,所述第一快床单元通过多孔板与所述第一慢床单元导通;
和/或,所述第一脱硫气室通过百叶窗格栅或多孔板与所述第二焦层单元导通,所述第二脱硫气室通过百叶窗格栅或多孔板与所述第二焦层单元导通,所述第二快床单元通过多孔板与所述第二慢床单元导通。
CN202121334763.1U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 Active CN214914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4763.1U CN214914736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4763.1U CN214914736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14736U true CN214914736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51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34763.1U Active CN214914736U (zh) 2021-06-16 2021-06-16 一种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147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0318B (zh) 一种活性焦烟气脱硫脱硝系统与工艺方法
KR102122673B1 (ko) 연도 가스 탈황 및 탈질 방법 및 장치
RU2697688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чистки топочных газов активированным углем и способ очистки топочных газов
CN202289840U (zh) 一种活性焦烟气脱硫脱硝系统
CN103349892B (zh) 一种错流式双级移动床活性焦废气集成净化塔
CN104368217B (zh) 组合式气旋除雾除尘系统及其处理工艺
CN111773915B (zh) 一种烟气干法脱硫工艺
CN101108296A (zh) 一种混合有机废气净化与资源化处理方法
CN103007681A (zh) 活性炭烟气脱硫及再生装置和方法
CN107198935A (zh) 一种圆筒形烟气净化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1279186A (zh) 一种烟气干式同时脱硫脱硝方法
CN205796927U (zh) 逆流式一体化活性焦烟气净化装置
CN109806723A (zh) 一种横流式活性焦移动床烧结烟气净化塔
CN111659249A (zh) 低氨逃逸脱硫脱硝除尘装置
CN111298629A (zh) 一种协同重金属脱除的模块化脱硫除尘装置
CN105536515A (zh) 一种两段式烟气脱硫脱硝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02512901B (zh) 一种烟气增湿复合型除尘、协同脱硫脱硝装置
CN214914736U (zh) 一种移动床活性焦烟气净化塔
CN217662567U (zh) 两级双床层错流式活性焦脱硫脱硝装置
CN111991991A (zh) 一种活性焦湍动床脱硫塔、系统及方法
CN109482039B (zh) 一种逆流烟气净化装置
CN101301572B (zh) 干湿混合型除尘脱硫一体化装置
CN217662574U (zh) 低阻力活性焦烟气净化装置
US20080159922A1 (en) Flue-Gas Purification System
CN109482050A (zh) 一种移动床烟气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