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97636U - 一种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97636U
CN214897636U CN202121007216.2U CN202121007216U CN214897636U CN 214897636 U CN214897636 U CN 214897636U CN 202121007216 U CN202121007216 U CN 202121007216U CN 214897636 U CN214897636 U CN 214897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groove
centre gripping
hydraulic
typ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072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纪腾飞
张翔宇
王莎莎
唐特
刘坚
龚景海
邹建荣
邱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falford Space Structure (Shanghai) Co.,Ltd.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votex Membrane Structure Shanghai Co Ltd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votex Membrane Structure Shanghai Co Ltd,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votex Membrane Structur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072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97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97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97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30/00Energy generation of nuclear origin
    • Y02E30/30Nuclear fission reactor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反应堆支撑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包括:连接单元,其顶部设有用于容纳上部结构的上部容纳槽,所述上部结构与所述上部容纳槽底部固定连接;夹持单元,包括夹持座和夹持动力装置,所述夹持座的顶部与所述连接单元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座的顶部固定在所述连接单元底面上,所述夹持座的底部设有下部容纳槽,所述夹持动力装置的工作端水平抵接在所述下部容纳槽内的下部结构上,以产生静摩擦力,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够满足临时顶盖抵抗较大的风吸力且不伤害核反应堆安全壳,并且具备同步安装功能,具有操作方便,安全高效的特点,保障了临时顶盖与核反应堆安全壳连接性能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核反应堆支撑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
背景技术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经济的能源,正在被世界各国大力发展。目前我国的核电站大都修建在沿海地区,会面临各种恶劣的天气,如台风、龙卷风等,巨大的风荷载可能会破坏核电站结构,损坏核电设备,造成安全隐患,故需要保证选址在沿海地区核电站的抗风性能。
第三代核电依托项目在建安期间采用临时顶盖结构,当遇到极端气候时需要保证临时顶盖与核反应堆安全壳的连接性能。传统的支座利用螺栓将临时顶盖与核反应堆安全壳连接,根据风荷载的大小使用不同数量的螺栓。但这种方式需要人工将螺栓拧紧,有一定的操作空间要求,并且很难做到同步拧紧螺栓,费时费力。
因此,现有技术仍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操作不便,安装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包括:
连接单元,其顶部设有用于容纳上部结构的上部容纳槽,所述上部结构与所述上部容纳槽底部固定连接;
夹持单元,包括夹持座和夹持动力装置,所述夹持座的顶部与所述连接单元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座的顶部固定在所述连接单元底面上,所述夹持座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下部结构的下部容纳槽,所述夹持动力装置的底座与所述夹持座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动力装置的工作端水平抵接在所述下部容纳槽内的下部结构上,以产生静摩擦力。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座包括夹持水平板和4个垂直向下延伸的夹持竖板,4个所述夹持竖板与所述夹持水平板共同形成3个向下开口的夹持槽,其中居中的夹持槽为第一夹持槽,其余的两个夹持槽为第二夹持槽,所述下部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槽内,所述第一夹持槽和两个第二夹持槽之间的夹持竖板上设有夹持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动力装置包括两组水平设置的夹持驱动器,两个所述夹持驱动器的底座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夹持槽内,两个所述夹持驱动器的工作端相向设置,并各自穿过其对应的所述夹持通孔进入所述第一夹持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夹持槽内的下部结构的两侧抵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夹持驱动器分别包括泵站、两组液压千斤顶和两组输油管,两个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液压缸体并列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槽内,其活塞杆穿过所述夹持通孔后抵接在所述第一夹持槽内的下部结构上,所述泵站设置在所述夹持座的外侧,分别通过两组所述输油管与两个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液压缸体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二夹持槽内均设有两个腹板,所述腹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夹持水平板及所述夹持竖板均垂直,所述腹板、夹持竖板和夹持水平板共同在所述第二夹持槽内形成一个居中的第一安装腔和其余的两个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之间的腹板上设有输油孔,两个所述液压千斤顶一一对应的设置在两个第二安装腔内,所述输油管的一端和所述泵站连接,其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安装腔底部进入第一安装腔,经过相应所述腹板上的所述输油孔后与对应的所述液压千斤顶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活塞杆端部均固定有摩擦块。
进一步的,所述下部结构为安全壳。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还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液压千斤顶的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满足临时顶盖抵抗较大的风吸力且不伤害核反应堆安全壳,并且具备同步安装功能,具有操作方便,安全高效的特点,保障了临时顶盖与核反应堆安全壳连接性能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装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包括:
连接单元2,其顶部设有用于容纳上部结构1的上部容纳槽,所述上部结构1与所述上部容纳槽底部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单元2包括相互垂直的肋板21、底板22和支撑板23,所述底板水平放置,支撑板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板顶面中央,若干个相互平行的肋板与所述支撑板和底板正交布置。
夹持单元,包括夹持座4和夹持动力装置5,所述夹持座4的顶部与所述连接单元2底部通过螺栓3和螺母31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座4的顶部固定在所述连接单元2底面上,所述夹持座4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下部结构的下部容纳槽,所述夹持动力装置5的底座与所述夹持座4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动力装置5的工作端水平抵接在所述下部容纳槽内的下部结构上,以产生静摩擦力。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座包括夹持水平板41和4个垂直向下延伸的夹持竖板42,4个所述夹持竖板42与所述夹持水平板41共同形成3个向下开口的夹持槽,其中居中的夹持槽为第一夹持槽,其余的两个夹持槽为第二夹持槽,所述下部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槽内,所述第一夹持槽和两个第二夹持槽之间的夹持竖板42上设有夹持通孔48。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动力装置5包括两组水平设置的夹持驱动器,两个所述夹持驱动器的底座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夹持槽内,两个所述夹持驱动器的工作端相向设置,并各自穿过其对应的所述夹持通孔进入所述第一夹持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夹持槽内的下部结构的两侧抵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夹持驱动器分别包括泵站51、两组液压千斤顶52和两组输油管53,两个所述液压千斤顶52的液压缸体521并列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槽内,其活塞杆522穿过所述夹持通孔48后抵接在所述第一夹持槽内的下部结构上,所述泵站51设置在所述夹持座4的外侧,分别通过两组所述输油管53与两个所述液压千斤顶52的液压缸体521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二夹持槽内均设有两个腹板43,所述腹板4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夹持水平板41及所述夹持竖板42均垂直,所述腹板43、夹持竖板42和夹持水平板41共同在所述第二夹持槽内形成一个居中的第一安装腔45和其余的两个第二安装腔44,所述第一安装腔45和所述第二安装腔44之间的腹板43上设有输油孔49,两个所述液压千斤顶52一一对应的设置在两个第二安装腔44内,所述输油管53的一端和所述泵站51连接,其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安装腔45底部进入第一安装腔45,经过相应所述腹板43上的所述输油孔49后通过油管接口523与对应的所述液压千斤顶52连接。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活塞杆522端部设有凹陷524,摩擦块6通过所述凹陷524固定在所述活塞杆522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下部结构为安全壳7。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腔44内还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液压千斤顶52的限位槽47。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8)

1.一种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单元,其顶部设有用于容纳上部结构的上部容纳槽,所述上部结构与所述上部容纳槽底部固定连接;
夹持单元,包括夹持座和夹持动力装置,所述夹持座的顶部与所述连接单元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座的顶部固定在所述连接单元底面上,所述夹持座的底部设有用于容纳下部结构的下部容纳槽,所述夹持动力装置的底座与所述夹持座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动力装置的工作端水平抵接在所述下部容纳槽内的下部结构上,以产生静摩擦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座包括夹持水平板和4个垂直向下延伸的夹持竖板,4个所述夹持竖板与所述夹持水平板共同形成3个向下开口的夹持槽,其中居中的夹持槽为第一夹持槽,其余的两个夹持槽为第二夹持槽,所述下部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持槽内,所述第一夹持槽和两个第二夹持槽之间的夹持竖板上设有夹持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动力装置包括两组水平设置的夹持驱动器,两个所述夹持驱动器的底座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夹持槽内,两个所述夹持驱动器的工作端相向设置,并各自穿过其对应的所述夹持通孔进入所述第一夹持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夹持槽内的下部结构的两侧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夹持驱动器分别包括泵站、两组液压千斤顶和两组输油管,两个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液压缸体并列平行设置在所述第二夹持槽内,其活塞杆穿过所述夹持通孔后抵接在所述第一夹持槽内的下部结构上,所述泵站设置在所述夹持座的外侧,分别通过两组所述输油管与两个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液压缸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夹持槽内均设有两个腹板,所述腹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夹持水平板及所述夹持竖板均垂直,所述腹板、夹持竖板和夹持水平板共同在所述第二夹持槽内形成一个居中的第一安装腔和其余的两个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之间的腹板上设有输油孔,两个所述液压千斤顶一一对应的设置在两个第二安装腔内,所述输油管的一端和所述泵站连接,其另一端从所述第一安装腔底部进入第一安装腔,经过相应所述腹板上的所述输油孔后与对应的所述液压千斤顶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液压千斤顶的活塞杆端部均固定有摩擦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结构为安全壳。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还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液压千斤顶的限位槽。
CN202121007216.2U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 Active CN214897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7216.2U CN214897636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07216.2U CN214897636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97636U true CN214897636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946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07216.2U Active CN214897636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976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6821B (zh) 一种液流电池电堆的端板压紧构件
CN214897636U (zh) 一种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
CN113257442A (zh) 一种基于同步液压装置的夹持型支座
CN209756151U (zh) 双工位液压机
CN218364613U (zh) 一种用于塔筒的立式固定支撑装置
CN215858248U (zh) 一种自复位的滚动隔震支座
CN214828579U (zh) 一种自升式塔吊自动调平支腿系统
CN213601760U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模组固定顶架
CN213958424U (zh)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用夜用警示牌
CN215760661U (zh) 一种传力顶帽装置
CN213937793U (zh) 一种太阳能板安装支架
CN218665251U (zh) 一种四气缸同步顶升装置
CN216109647U (zh) 一种建筑用顶托
CN210798451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铁塔
CN219807651U (zh) 风电钢-混凝土塔筒转接段的多功能吊运工装
CN216133720U (zh) 一种高低端双调谐滤波器避雷器
CN215747886U (zh) 一种钻孔用支架工装
CN214176568U (zh) 一种新型壁挂式配电箱
CN214007058U (zh) 一种具有安全防护风力发电设备检修用攀登架
CN216529190U (zh) 储能电池模块箱体
CN212315447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顶升装置
CN216740923U (zh) 一种输电铁塔的加固装置
CN209786213U (zh) 一种具有拼接功能的防雷接地用金属底座
CN218376724U (zh) 一种电力新能源风力发电抽水设备
CN218539026U (zh) 一种在有限空间下提升起升高度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9 Hong Cao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Patentee after: Pfalford Space Structure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29 Hong Cao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NUCLEAR ENGINEERING RESEARCH & DESIGN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Patentee before: Covotex membrane structure (Shanghai)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