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92053U - 冰箱 - Google Patents

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92053U
CN214892053U CN202120011794.7U CN202120011794U CN214892053U CN 214892053 U CN214892053 U CN 214892053U CN 202120011794 U CN202120011794 U CN 202120011794U CN 214892053 U CN214892053 U CN 214892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ce making
chamber
pipe
refrigerator
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1179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峰
刘山山
刘建如
戚斐斐
曹东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1179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92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92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920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限定有制冷间室;门体,活动连接于箱体并且用于打开和关闭制冷间室;制冰室,设置于制冷间室或门体,制冰室内设有制冰机,门体上设有可选择连通制冰室的分配器,经制冰机制得的冰块能够从分配器排出;第一制冷系统,用于给制冷间室提供冷量,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包括设置于箱体底部的第一压缩机;第二制冷系统,用于给制冰室提供冷量,第二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压缩机、冷凝器及制冰蒸发器,制冰蒸发器设置于制冰室内,第二压缩机设置于箱体顶部。通过设置独立的制冷系统单独给制冰室供冷,制冰室与制冷间室之间不会有冷气循环,制冰室内所制得的冰块晶莹度高且不会串味。

Description

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制冰机的冰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能够实现制冰的冰箱,因制冰需要在0度以下进行,需要将制冰机放置在冷冻室内,这样用户取用冰的时候需要打开冷冻室的门才能将冰块取出。
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很多冰箱会在冰箱的冷藏室门体上设置制冰机,并在冷藏门体的外部设置分配器,通过分配器进行取冰。一般都是利用冷藏蒸发器或冷冻蒸发器或冷冻室内的冷气,然后通过风机送风的方式,为制冰机供冷,以使制冰机将水制作成冰块。由于制冰机通常放置在冷藏门上部,需使用较长的导风管将冷风从冷冻蒸发器仓引入制冰室,因传输路径长会导致冷量大量损耗,同时导风管需放置在冷藏侧壁减薄的冷藏保温层,易出现凝露问题;其次制冰间室受冷冻间室影响,无法独立控温,制冰制冷时也会导致冷冻间室冷量不足,温度上升快。另外,因冷气的循环,制冰难免会出现串味的现象,并且不方便对制冰进行独立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冰箱,其能够实现制冰的独立控制并且制得的冰块不会有串味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冰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限定有制冷间室;
门体,活动连接于箱体并且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制冷间室;
制冰室,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或门体,所述制冰室内设有制冰机,所述门体上设有可选择连通所述制冰室的分配器,经制冰机制得的冰块能够从所述分配器排出;
第一制冷系统,用于给所述制冷间室提供冷量,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底部的第一压缩机;
第二制冷系统,用于给所述制冰室提供冷量,所述第二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压缩机、冷凝器及制冰蒸发器,所述制冰蒸发器设置于制冰室内,所述第二压缩机设置于箱体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冰室设置于所述门体,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制冰蒸发器之间通过制冷剂管组件连接,所述制冰蒸发器和所述第二压缩机之间通过制冰回气管组件连接,所述制冷剂管组件和所述制冰回气管组件均连接于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埋设于所述门体的发泡层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冰室由制冰室的冰室内胆限定,所述发泡层设置于门体外壳与所述冰室内胆之间,所述冰室内胆包括相对的顶面和底面,所述板式换热器埋设于所述顶面和所述门体外壳之间并且与所述顶面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制冰室由制冰室的冰室内胆限定,所述发泡层设置于门体外壳与所述冰室内胆之间,所述冰室内胆包括相对的两个侧面,所述板式换热器埋设于其中一个侧面和所述门体外壳之间并且与所述其中一个侧面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箱体包括限定所述制冷间室的间室内胆、设置于间室内胆外部的外壳以及填充在内胆和外壳之间的保温材料,所述外壳上设有陷入保温材料的凹槽,所述制冷剂管组件包括连接冷凝器的第一进管段、连接板式换热器的第二进管段以及连接在第一进管段和第二进管段之间的第一柔性管,所述制冰回气管组件包括连接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管段、连接第二压缩机的第二出管段以及连接在第一出管段和第二出管段之间的第二柔性管,所述第一进管段和所述第二出管段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进管段和第一出管段埋设于所述门体的发泡层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体通过铰链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箱体,所述制冷间室顶部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铰链的上铰链盒;所述第一柔性管和所述第二柔性管均设置于所述上铰链盒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与所述第二进管段连接的第一制冷剂进入口、分别与制冰蒸发器的进出口连接的第二制冷剂进入口和第一制冷剂返回口,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出管段的第二制冷剂返回口,所述第一制冷剂进入口与第二制冷剂返回口分别与第二制冷剂进入口和第一制冷剂返回口相对于板式换热器的中心平面对称设置,并且均设置于所述板式换热器长度方向的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制冷剂进入口与所述制冰蒸发器之间连接制冰毛细管,所述第一制冷剂返回口和制冰蒸发器之间连接有储液包。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门体通过铰链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箱体,所述第一压缩机设置于箱体底部的压机仓内,所述压机仓内设有蒸发皿,所述制冰蒸发器的底部设有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和所述蒸发皿之间连通有排水管,所述制冷间室底部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铰链的下铰链盒;所述排水管从所述下铰链盒中穿过。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压缩机择一启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冰箱,通过设置独立的制冷系统单独给制冰室供冷,制冰室与制冷间室之间不会有冷气循环,制冰室内所制得的冰块晶莹度高且不会串味。独立的制冷系统,不会受到制冷间室所需冷量的影响,能够对制冰室的冷量需求进行独立的控制,制冰制冷时不会导致制冷间室的冷量不足,以至于温度上升快从而影响食物的储存。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冰箱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冰箱的制冷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3为图1中冰箱的板式换热器的设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冰箱的板式换热器的设置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冰箱的板式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外”、“内”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如图1和图2所示,冰箱包括箱体10、活动连接于箱体的门体20以及制冷系统,箱体10限定有制冷间室,门体20用于打开和关闭制冷间室,制冷间室或门体20设置有制冰室21,制冰室21内设有制冰机(图未示),门体20上设有可选择连通制冰室21的分配器(图未示),经制冰机制得的冰块能够从分配器排出。
其中,制冷系统包括第一制冷系统30和第二制冷系统40,第一制冷系统 30用于给制冷间室提供冷量,第一制冷系统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压缩机31、第一冷凝器32及第一蒸发器,第一压缩机31设置于箱体10的底部,第一蒸发器33可设置于制冷间室的后部。第二制冷系统40用于给制冰室21提供冷量,第二制冷系统4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压缩机41、第二冷凝器42及制冰蒸发器 43,制冰蒸发器43设置于制冰室21内,第二压缩机41设置于箱体10顶部。
通过设置独立的制冷系统单独给制冰室21供冷,制冰室21与制冷间室之间不会有冷气循环,制冰室21内所制得的冰块晶莹度高且不会串味。独立的制冷系统,不会受到制冷间室所需冷量的影响,能够对制冰室21的冷量需求进行独立的控制,制冰制冷时不会导致制冷间室的冷量不足,以至于温度上升快从而影响食物的储存。
本实施例中,制冷间室包括冷藏室11和冷冻室12,冷藏室11和冷冻室12 自上而下设置,第一蒸发器可以设置在冷冻室12的后部,用于给冷藏室11和冷冻室12提供冷量。也可以设置两个蒸发器,即冷冻蒸发器33和冷藏蒸发器 34,分别设置在冷冻室11后部和冷藏室12后部,两个蒸发器可以沿着制冷回路串联设置,也可以并联设置。具体的,冷藏毛细管35与冷藏蒸发器34串联后与冷冻毛细管36并联,然后连接至冷冻蒸发器33,第一冷凝器32的一端连接第一压缩机31,另一端连接电磁阀37,通过电磁阀37控制制冷剂到冷藏毛细管35和冷冻毛细管36的流量,从而可以根据冷冻室12和冷藏室11的冷量需求控制制冷剂经过冷冻蒸发器33和冷藏蒸发器34的量。也就是说制冷剂经电磁阀37可选择的进入冷藏毛细管35和冷冻毛细管36,制冷剂经冷藏毛细管 36到达冷藏蒸发器34后进入冷冻蒸发器33,制冷剂经冷冻毛细管36也到达冷冻蒸发器33,然后从冷冻蒸发器33回到第一压缩机31。从而,冷藏室11、冷冻室12的制冷进程可独立控制。
本实施例中,冷藏室和冷冻室自上而下排列的方向定义为冰箱的高度方向,用户开启冰箱面对冰箱门和背对冰箱门的方向定义为冰箱的前后方向,垂直于高度方向和前后方向的定义为冰箱的宽度方向。
进一步的,制冰室21设置于门体20,第二冷凝器42与制冰蒸发器43之间通过制冷剂管组件连接,制冰蒸发器43和第二压缩机41之间通过制冰回气管组件连接,制冷剂管组件和制冰回气管组件均连接于板式换热器44,板式换热器44埋设于门体20的发泡层内。通过将制冰室21设置在门体20,而制冰蒸发器43设置在制冰室21内,无需设置复杂的风道给制冰室21送风,避免了冷风输送产生的冷量损失,从而提高了制冷效率。另外,将制冷剂管组件和制冰回气管组件连接于板式换热器44,而板式换热器44埋设于门体的发泡层,制冷剂管组件和制冰回气管组件可以在门体内的板式换热器44内进行换热,提升二者的换热效果,这样,经过换热后的制冰回气管组件部分,即便暴露在环境中也不会产生凝露的风险。
继续参照图1和图3所示,制冰室21由制冰室的冰室内胆22限定,发泡层23设置于门体外壳24与制冰室的冰室内胆22之间,冰室内胆22包括相对的顶面221和底面222,板式换热器44埋设于顶面221和门体外壳24之间并且与顶面221平行。如此,能够充分利用制冰室21的顶面221和门体外壳24之间的空间,不会增加门体20本身的厚度,使得门体20的结构更加紧凑。如图4 所示,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冰室内胆22包括相对的两个侧面223,板式换热器44埋设于其中一个侧面223和门体外壳24之间并且与其中一个侧面223平行。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制冰室21侧面223和门体外壳24之间的空间,同样不会增加门体20本身的厚度,使得门体20的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优选的,门体20枢转连接于箱体10,板式换热器44可以设置于门体20临近其枢转轴的一侧。当然,板式换热器44也可以设置成与门体20的外表面平行的方式,且埋设于门体20的外表面与冰室内胆22之间的发泡层里,这样可以使制冰室21 在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最大化。
继续参照图1所示,箱体10包括限定制冷间室的间室内胆13、设置于间室内胆13外部的外壳14以及填充在间室内胆13和外壳14之间的保温材料15,外壳14上设有陷入保温材料15的凹槽141,制冷剂管组件包括连接第二冷凝器 42的第一进管段451、连接板式换热器44的第二进管段452以及连接在第一进管段451和第二进管段452之间的第一柔性管453,制冰回气管组件包括连接板式换热器44的第一出管段461、连接第二压缩机41的第二出管段462以及连接在第一出管段461和第二出管段462之间的第二柔性管463,第一进管段451和第二出管段462设置于保温材料15和外壳15之间,第二进管段452和第一出管段461埋设于门体20的发泡层内。通过将第一进管段451和第二出管段462 设置于凹槽141内,这样无需设置好管路再进行发泡,方便后续的组装,而将第二进管段452和第一出管段461埋设于门体20的发泡层内,方便与板式换热器44的连接,同时门体20的打开和关闭均不会受到影响,稳定性较好。
其中,门体20通过铰链可转动地连接于箱体10,制冷间室顶部设有用于容置铰链的上铰链盒61;第一柔性管453和第二柔性管463均设置于上铰链盒61 内。通过将第一柔性管453和第二柔性管463设置于上铰链盒61内,在开关门体的时候能够进行柔性变形,不会对整体的制冷剂输送产生影响,也就是说制冷剂管组件及制冰回气管组件的分布不会影响门体20的开关,也不会暴露在门体20和箱体10的外侧而影响美观。
参照图5所示,板式换热器44包括与第二进管段452连接的第一制冷剂进入口441、分别与制冰蒸发器43的进出口连接的第二制冷剂进入口442和第一制冷剂返回口443,以及连接第一出管段461的第二制冷剂返回口444,第一制冷剂进入口441与第二制冷剂返回口444分别与第二制冷剂进入口442和第一制冷剂返回口443相对于板式换热器的中心平面A对称设置,并且均设置于板式换热器44长度方向的一端。板式换热器44进出口的设置,方便制冷剂回路的连接,同时便于门体20的发泡。
进一步的,门体20通过铰链可转动地连接于箱体10,第一压缩机31设置于箱体底部的压机仓内,压机仓内设有蒸发皿(图未示),制冰蒸发器43的底部设有排水结构71,排水结构71和蒸发皿之间连通有排水管72,制冷间室底部设有用于容置铰链的下铰链盒62,排水管72从下铰链盒62中穿过。通过在制冰蒸发器43的底部设置排水结构71,方便制冰蒸发器43上的化霜水的排出,并且将化霜水直接引入压机仓的蒸发皿,可以与其它蒸发器的化霜水聚集在一起蒸发,从而简化冰箱的整体结构。
进一步的,第二制冷剂进入口442与制冰蒸发器43之间连接制冰毛细管48,第一制冷剂返回口444和制冰蒸发器43之间连接有储液包49。为了避免有液体制冷剂液击,不能直接进入第二压缩机41,需先进入储液包49,然后进入第二压缩机41。另外,还可以在制冰蒸发器43的上方设置风机91,使冷风在制冰室21内循环以加速制冰。
另外,为了避免两个压缩机同时启动时噪音过大或产生共振,可以控制第一压缩机31与第二压缩机41择一启动。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限定有制冷间室;
门体,活动连接于箱体并且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制冷间室;
制冰室,设置于所述制冷间室或门体,所述制冰室内设有制冰机,所述门体上设有可选择连通所述制冰室的分配器,经制冰机制得的冰块能够从所述分配器排出;
第一制冷系统,用于给所述制冷间室提供冷量,所述第一制冷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底部的第一压缩机;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制冷系统,用于给所述制冰室提供冷量,所述第二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压缩机、冷凝器及制冰蒸发器,所述制冰蒸发器设置于制冰室内,所述第二压缩机设置于箱体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室设置于所述门体,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制冰蒸发器之间通过制冷剂管组件连接,所述制冰蒸发器和所述第二压缩机之间通过制冰回气管组件连接,所述制冷剂管组件和所述制冰回气管组件均连接于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埋设于所述门体的发泡层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室由制冰室的冰室内胆限定,所述发泡层设置于门体外壳与所述冰室内胆之间,所述冰室内胆包括相对的顶面和底面,所述板式换热器埋设于所述顶面和所述门体外壳之间并且与所述顶面平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冰室由制冰室的冰室内胆限定,所述发泡层设置于门体外壳与所述冰室内胆之间,所述冰室内胆包括相对的两个侧面,所述板式换热器埋设于其中一个侧面和所述门体外壳之间并且与所述其中一个侧面平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限定所述制冷间室的间室内胆、设置于间室内胆外部的外壳以及填充在内胆和外壳之间的保温材料,所述外壳上设有陷入保温材料的凹槽,所述制冷剂管组件包括连接冷凝器的第一进管段、连接板式换热器的第二进管段以及连接在第一进管段和第二进管段之间的第一柔性管,所述制冰回气管组件包括连接板式换热器的第一出管段、连接第二压缩机的第二出管段以及连接在第一出管段和第二出管段之间的第二柔性管,所述第一进管段和所述第二出管段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第二进管段和第一出管段埋设于所述门体的发泡层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通过铰链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箱体,所述制冷间室顶部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铰链的上铰链盒,所述第一柔性管和所述第二柔性管均设置于所述上铰链盒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与所述第二进管段连接的第一制冷剂进入口、分别与制冰蒸发器的进出口连接的第二制冷剂进入口和第一制冷剂返回口,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出管段的第二制冷剂返回口,所述第一制冷剂进入口与第二制冷剂返回口分别与第二制冷剂进入口和第一制冷剂返回口相对于板式换热器的中心平面对称设置,并且均设置于所述板式换热器长度方向的一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冷剂进入口与所述制冰蒸发器之间连接制冰毛细管,所述第一制冷剂返回口和制冰蒸发器之间连接有储液包。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通过铰链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箱体,所述第一压缩机设置于箱体底部的压机仓内,所述压机仓内设有蒸发皿,所述制冰蒸发器的底部设有排水结构,所述排水结构和所述蒸发皿之间连通有排水管,所述制冷间室底部设有用于容置所述铰链的下铰链盒,所述排水管从所述下铰链盒中穿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缩机与所述第一压缩机择一启动。
CN202120011794.7U 2021-01-04 2021-01-04 冰箱 Active CN214892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11794.7U CN214892053U (zh) 2021-01-04 2021-01-04 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11794.7U CN214892053U (zh) 2021-01-04 2021-01-04 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92053U true CN214892053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864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11794.7U Active CN214892053U (zh) 2021-01-04 2021-01-04 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920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90059B2 (ja) 冷蔵庫
US9604324B2 (en) Refrigera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090293508A1 (en) Refrigerator including high capacity ice maker
KR101560147B1 (ko) 냉장고
CN102378885A (zh) 具有制冰室的冰箱
KR20120011273A (ko) 냉장고
US10119740B2 (en) Refrigerator
CN106257212A (zh) 冰箱和冰箱的制冰机的组装方法
CN102317716B (zh) 冰箱
KR100584271B1 (ko) 냉장실 도어에서의 제빙 냉기 유로 구조
CN103339454A (zh) 冷藏库
CN214892053U (zh) 冰箱
WO2023088150A1 (zh) 冰箱
CN113970221B (zh) 冰箱
CN210625092U (zh) 门体及冰箱
CN1952544A (zh) 冰箱
CN218410365U (zh) 制冰组件的保温罩、制冰组件及制冷设备
CN111829257A (zh) 制冰机和冰箱
CN220355821U (zh) 冰箱
CN114719515B (zh) 冰箱的控制方法
WO2024002088A1 (zh) 冰箱
CN114719510B (zh)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215951878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14719511A (zh) 冰箱及其制冷系统
CN219531319U (zh) 冷藏冷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