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84751U - 一种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84751U
CN214884751U CN202121015286.2U CN202121015286U CN214884751U CN 214884751 U CN214884751 U CN 214884751U CN 202121015286 U CN202121015286 U CN 202121015286U CN 214884751 U CN214884751 U CN 214884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bar
plate
clamping column
bar truss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152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刚
陶红斌
张赞
王保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owei Un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uowei Un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owei Un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uowei Un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152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84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84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84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连接组件,包括:金属连接件,金属连接件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且具有贯穿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安装孔;锁固组件,锁固组件包括卡接柱及定位垫片;其中,卡接柱的周向外周设有卡接块,卡接柱部分穿设于安装孔内,卡接块与第一面抵接;卡接柱穿过安装孔的一端沿轴向方向设置连接孔;定位垫片套接于卡接柱上,并与第二面抵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组件可实现楼承板板体与钢筋桁架的连接,通过锁固组件提高金属连接件的高度,使得混凝土更易进入金属连接件的底部,同时通过锁固组件将紧固件包裹住,避免紧固件被混凝土包裹住,降低紧固件的拆卸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可拆卸式的钢筋桁架楼承板逐渐被应用在各种建筑物中,如居住类建筑物中。可拆卸式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施工用临时支撑,可实现快速安装,模板重复利用。
现有技术中,可拆卸式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的钢筋桁架与底模通过连接件连接,连接件与底模之间通过螺钉连接。但是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1)钢筋桁架与连接件采用扣接,在楼承板施工阶段,钢筋桁架与连接件之间可以滑动,而这种滑动会加大底模底部的变形量,使得成型后的楼板底部的平整度可能会不能满足验收标准;2)在拆除底模后,连接件直接暴漏在外侧,直接与空气接触,导致金属连接件发生锈蚀,从而影响楼板底部的外观效果;3)现有的螺钉与连接件连接后,螺钉通常会暴露出一部分,在底模上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会包裹住螺钉,增加拆卸底模的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包括:
金属连接件,所述金属连接件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且具有贯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的安装孔;
锁固组件,所述锁固组件包括卡接柱及定位垫片;其中,
所述卡接柱的周向外周设有卡接块,所述卡接柱部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卡接块与所述第一面抵接;所述卡接柱穿过所述安装孔的一端沿轴向方向设置连接孔;
所述定位垫片套接于所述卡接柱上,并与所述第二面抵接。
可选地,从朝向所述第二面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第二面的一端,所述定位垫片的直径逐渐变小。
可选地,所述定位垫片的外壁上设有连接凸块;或者
所述定位垫片的外壁上设有凸凹结构。
可选地,所述定位垫片与所述卡接柱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或者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卡接块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接块沿所述卡接柱的周向间隔布置;或者
所述卡接块为环形结构,沿所述卡接柱的周向环设于所述卡接柱上;或者
所述卡接块为圆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卡接柱远离所述第一面的端面上。
可选地,所述卡接块远离所述卡接柱的一端设有避让斜面。
可选地,所述卡接块与所述卡接柱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安装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金属连接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至少一部分所述安装孔上设有锁固组件。
可选地,所述金属连接件包括底板及连接在所述底板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板,所述底板与两个所述侧板形成U型槽结构;
所述底板位于所述U型槽结构内的一面为第一面,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可选地,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之间的夹角可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
可选地,两个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均设有折边。
可选地,所述侧板与所述折边之间的夹角可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
可选地,所述侧板与所述折边之间的连接处为圆滑的弧形结构。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
楼承板板体;
多排连接组件组,每排所述连接组件组中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金属连接件及锁固组件;
所述金属连接件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且具有贯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的安装孔;
所述锁固组件包括卡接柱及定位垫片;其中,所述卡接柱的周向外周设有卡接块,所述卡接柱部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卡接块与所述第一面抵接;所述卡接柱穿过所述安装孔的一端沿轴向方向设置连接孔,紧固件的一端可穿过所述楼承板板体与所述连接孔连接;所述定位垫片套接于所述卡接柱上,并与所述第二面抵接;
多个钢筋桁架,位于同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组内的多个所述金属连接件至少与一个所述钢筋桁架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楼承板板体为镀锌板、镀锌合金板、花纹钢板、竹胶板、木模板、木塑板、注塑板、铝合金模板、压型钢板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楼承板板体为压型钢板时,所述压型钢板上具有间隔设置的凸肋及凹肋;
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凸肋上。
可选地,所述钢筋桁架与所述金属连接件之间为焊接固定。
可选地,位于不同所述连接组件组内的所述金属连接件,相互之间可相对设置,或交错设置。
另外,可选地,位于不同所述连接组件组内的所述金属连接件,至少一部分所述金属连接件之间相对设置,至少一部分所述金属连接件之间交错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钢筋桁架与金属连接件可采用焊接连接方式,增加了应用该连接组件的楼承板在施工阶段的刚度,从而减少了楼承板板体在施工阶段的变形,使该楼承板具有更好地板底平整度的效果。同时,连接组件可用于将钢筋桁架连接在楼承板板体上,连接组件可通过紧固件与楼承板板体连接,通过锁固组件可提高金属连接件的高度,使得混凝土更易进入金属连接件的底部,使得混凝土更易包裹连接组件,避免金属连接件直接外露导致生锈。同时,通过锁固组件将紧固件包裹住,防止混凝土与紧固件的接触,避免紧固件被混凝土包裹住,降低紧固件的拆卸难度,提高拆卸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连接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锁固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锁固组件底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连接组件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连接组件的仰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连接组件的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连接组件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及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不同实现方式的连接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及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不同实现方式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至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组件的不同布置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省去了钢筋桁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发明人在实践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发现,在现有技术中,可拆卸式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在使用时,在拆卸时非常困难。同时,可拆卸式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在使用时,在浇筑混凝土时的重力荷载与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桁架与底模板之间容易发生相对滑动,由此增加了底模板的变形量,影响了楼板底部的平整度。
究其原因在于,螺钉与金属连接件连接后,螺钉通常会暴露出一部分,在底模上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会包裹住螺钉,增加拆卸底模的难度。钢筋桁架与塑料连接件之间只能采用非焊接的连接方式,比如扣接,因此钢筋桁架与底模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是难以避免的。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可有效避免由于螺钉被混凝土包裹导致的拆卸困难的情况发生,同时减少钢筋桁架与底模板之间发生相对滑动。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或名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连接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组件100,包括:金属连接件10及锁固组件。
其中,金属连接件1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且具有贯穿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安装孔11。以图2中的方位为例,第一面即为朝上的一面,第二面即为朝下的一面。
结合图1及图2,参见图3及图4,锁固组件包括卡接柱20及定位垫片30。其中,卡接柱20的周向外周设有卡接块21,卡接柱20部分穿设于安装孔11内,卡接块21与第一面抵接。卡接柱20穿过安装孔11的一端沿轴向方向设置连接孔22。定位垫片30套接于卡接柱20上,并与第二面抵接。
结合图1及图2,参见图5及图6,锁固组件与金属连接件10连接后,卡接块21限位于第一面上,定位垫片30限位于第二面上,从而使得锁固组件与金属连接件10之间位置固定。卡接柱20可通过连接孔22与紧固件进行连接,从而包裹住紧固件,避免紧固件外露。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参见图7及图8,连接组件100可用于将钢筋桁架300连接在楼承板板体200上,连接组件100可通过紧固件与楼承板板体200连接,紧固件可穿过楼承板板体200与锁固组件中的卡接柱20连接。通过锁固组件中的定位垫片30可提高金属连接件10的高度,使得金属连接件10与楼承板板体200之间具有间隙,混凝土更易进入金属连接件10的底部,使得混凝土更易包裹连接组件100,避免金属连接件10外露导致的生锈。同时,通过锁固组件将紧固件包裹住,防止混凝土与紧固件的接触,避免紧固件被混凝土包裹住,降低紧固件的拆卸难度,提高拆卸效率。
同时,钢筋桁架300与金属连接件10可采用焊接连接方式,增加了应用该连接组件100的楼承板在施工阶段的刚度,从而减少了楼承板板体200在施工阶段的变形,使该楼承板具有更好地板底平整度的效果。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连接件10包括但不限于为不锈钢、镀锌板、镀锌合金板等金属材料制成。锁固组件包括但不限于为塑料材料、橡胶材料制成,并通过注塑工艺成型。为了增强卡接块21与卡接柱20之间连接稳定性,卡接块21与卡接柱20为一体成型结构,避免卡接块21与卡接柱20之间存在二次连接,减少断裂的情况发生。参见图1及图4,卡接柱20可从安装孔11穿入,卡接柱20的一端穿出第二面,卡接块21限位于第一面上,定位垫片30套接于卡接柱20穿出第二面的部分上,并与第二面抵接,从而使得锁固组件与金属连接件10形成一个整体,即连接组件100。
参见图7及图8,连接组件100可通过紧固件连接在楼承板板体200上(图中未显示紧固件),紧固件从楼承板板体200所在一侧穿过楼承板板体200,并与卡接柱20上的连接孔22连接,以便将连接组件100固定于楼承板板体200上。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为螺钉、自攻钉等,螺钉包括但不限于为全螺纹、半螺纹。螺钉及自攻钉的制作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为铁材料及不锈钢材料。螺钉包括但不限于为内六方螺钉、外六方螺钉、十字螺钉及一字螺钉等。进一步地,为方便安装,可预先在楼承板板体200的预设位置设置通孔,通孔与连接孔22的孔口对应,螺钉可穿过通孔与连接孔22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紧固件与连接孔22的连接方式包括多种,一种可实现方式是,连接孔22为与紧固件配合的螺纹孔,紧固件可为螺钉,螺钉的螺杆可直接旋拧入连接孔22内,实现连接。进一步地,为提高紧固件与卡接柱20之间的连接强度,连接孔22的深度大于螺钉旋入连接孔22的长度,通过螺钉与卡接柱20连接时,螺钉的螺杆穿过楼承板板体200后,伸入连接孔22内,与连接孔22连接。若螺杆伸入连接孔22的深度不足,导致螺钉用于连接的长度不够,使得连接强度不足。或者,为方便螺钉的使用,螺钉的头部通常相比螺杆的杆体部分要细一些,若通过螺钉的头部与连接孔22进行连接,螺钉的头部提供的连接强度较小,若连接孔22的深度大于螺钉旋入连接孔22的长度,即螺杆伸入连接孔22后,螺钉的螺杆完全伸入连接孔22,连接孔22超过螺钉的部分为螺钉的头部提供容置空间,使得螺钉通过螺杆的杆体部分与连接孔22连接,从而提高连接强度。
紧固件与连接孔22的另一种连接方式是,连接孔22的径向尺寸稍小于紧固件的径向尺寸,紧固件与连接孔22之间可为过盈配合连接。如,紧固件可为自攻螺钉,自攻螺钉旋拧入连接孔22内时,对连接孔22形成挤压,连接孔22包裹自攻螺钉,从而实现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锁固组件可使得金属连接件10的第二面所在平面高于楼承板板体200所在平面,当连接组件100固定在楼承板板体200上时,金属连接件10与连接板板体不接触,可使得混凝土更容易进入金属连接件10的底部,即更容易包裹住金属连接件10,以减少金属连接件10的露出。同时,通过锁固组件可将紧固件包裹住,这样可防止用于连接的紧固件与混凝土接触,防止被混凝土裹住,在拆卸紧固件的时候更加容易,从而提高拆卸效率。混凝土凝固后,去除楼承板板体200的楼承板上,只有锁固组件的底部暴露在外,塑料材料或橡胶材料制成的锁固组件便于与密封填泥进行连接。
继续参见图7及图8,通过连接组件100可将钢筋桁架300连接在楼承板板体200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钢筋桁架300的实现方式是,钢筋桁架300包括上弦钢筋301、位于上弦钢筋301下方两侧的两下弦钢筋302以及两端分别与上弦钢筋301和下弦钢筋302固定连接的腹杆钢筋303。钢筋桁架300通过两个下弦钢筋302分别与金属连接件10连接固定,下弦钢筋302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金属连接件10连接,使得钢筋桁架300与连接件10之间不会发生滑动,使得钢筋桁架300与楼承板板体200形成一个整体,减少钢筋桁架300与楼承板板体200之间在施工阶段容易发生相对滑动情况,增加了楼承板在楼板施工阶段的刚度,减少底模板的变形量,更好地保障楼板底部的平整度。
进一步地,根据不同的需求,可选用不同规格的钢筋桁架300,不同规格的钢筋桁架300的上弦钢筋301、下弦钢筋302及腹杆钢筋303的规格也可不同,例如,下弦钢筋302的直径的范围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用范围在6-14mm之间不同的尺寸。不同规格的钢筋桁架300的上弦钢筋301、下弦钢筋302及腹杆钢筋303的种类也可不同,同一个钢筋桁架300的上弦钢筋301、下弦钢筋302及腹杆钢筋303的种类也可不同。例如,钢筋可为光圆钢筋、带肋钢筋等。
钢筋桁架300与楼承板板体200之间通过连接组件100连接,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可包裹住连接组件100,金属连接件10的底部所在平面高于楼承板板体200所在平面,即金属连接件10的底部所在平面与楼承板板体200所在平面之间具有间隙,可使得混凝土更容易进入金属连接件10的底部,使得混凝土更容易包裹住金属连接件10,当混凝土凝固成楼承板,从楼承板上拆卸下楼承板板体200时,以减少楼承板上金属连接件10的露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楼承板板体200包括但不限于为镀锌板、镀锌合金板、花纹钢板、竹胶板、木模板、木塑板、注塑板、铝合金模板、压型钢板中的一种。参见图8,楼承板板体200为压型钢板时,压型钢板上具有间隔设置的凸肋201及凹肋,连接组件100连接于凸肋201上。混凝土在压型钢板上凝固后,去除楼承板板体200的楼承板上,连接金属连接件10的位置为向上凹陷的结构,可在凹陷的结构处填充密封填泥,从而通过密封填泥将锁固组件的底部覆盖,避免锁固组件露出。
举例来说,楼承板板体200为压型钢板时,包括但不限于采用镀锌板、冷轧板等薄板压制成型。相邻的两个压型钢板可通过位于边缘处的多个凸肋201及多个凹肋相互嵌合搭接,相互嵌合在一起的凸肋201及凹肋可使得两个压型板搭接可靠,且可有效避免漏浆。多个楼承板板体200搭接后形成一整体结构,从而可提高连续的支撑力。金属连接件与压型钢板连接,金属连接件与钢筋桁架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因此压型钢板在施工阶段能参与受力,减少楼承板在施工阶段的变形,改善楼承板底部的平整度效果。楼承板上向上凹陷的部分,可填充弹性粘结砂浆或墙泥材料、或类似性能的封堵材料。
为进一步地提高压型钢板的刚度,压型钢板上还设有横向压筋,以便能增强压型钢板的刚度,减少变形量,改善楼承板的平整度效果。
采用楼承板板体200为压型钢板时,压型钢板作为可拆底模,一次性使用,可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压型钢板拆除后仍有原材料成本40%左右的残值,相对于竹胶板可拆底模或铝合金可拆底模,压型钢板在经济上具有市场竞争力。而且,压型钢板不需返回工厂做大量的清理、检测与二次加工等工作,大大减轻了生产人员的投入,减少了生产工序,加快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采用压型钢板作为底模,底模不存在横向搭接,压型钢板为通长布置,钢筋桁架300与连接组件100采用焊接方式连接,因此压型钢板在施工阶段能参与受力,在施工阶段相比其它类型可拆桁架板具有更好的刚度,有更强的抵御施工荷载变形的能力,能够大大改善楼承板底部的平整度效果。
结合图4,参见图9及图10,为了增强锁固组件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实现的是,从朝向第二面的一端到远离第二面的一端,定位垫片30的直径逐渐变小。定位垫片30的形状大致呈上宽下窄的圆台结构,在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可沿着定位侧壁包裹住定位垫片30,基于定位垫片30的结构,从而使得混凝土可牢牢将定位垫片30包覆住,锁固组件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同时,由于定位垫片30的形状呈上宽下窄,在使用时,定位垫片30通过窄端与楼承板板体200抵接,从而可有效减小定位垫片30与楼承板板体200之间的接触面积,在浇筑混凝土时,减少定位垫片30的露出部分。混凝土凝固后,去除楼承板板体200的楼承板上,只有定位垫片30的窄端暴露在外,从而减少对楼承板的外观的影响。
进一步地,为了增强锁固组件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定位垫片30的外壁上设有连接凸块。连接凸块沿着定位垫片30的径向方向延伸,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可包覆连接凸块,从而进一步提高锁固组件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或者,定位垫片30的外壁上设有凸凹结构。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可渗入凸凹结构,从而增加混凝土包覆定位垫片30的面积,从而进一步提高锁固组件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见图9,定位垫片30与卡接柱20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或者螺纹连接。卡接柱20包括但不限于为圆柱形、多边形结构,定位垫片30为环形结构,内环的形状与卡接柱20的周向形状相匹配。卡接柱20的径向尺寸可稍大于定位垫片30内环的径向尺寸,定位柱可挤入定位垫片30的内环,从而实现过盈配合连接。或者,卡接柱20的外壁上具有外螺纹,定位垫片30的内环具有配合使用的内螺纹,从而可使得定位垫片30与卡接柱20可螺纹连接。当然,过盈配合连接与螺纹连接也可组合在一起使用,从而使得定位垫片30与卡接柱2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接块21的实现方式包括多种,参见图1至图3,及图5,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卡接块21为多个,多个卡接块21沿卡接柱20的周向间隔布置。卡接块21沿着卡接柱20的径向方向延伸,通过卡接块21增加了卡接柱20的径向尺寸,从而在卡接柱20穿入安装孔11的时候,可限位于第一面上,并配合定位垫片30将卡接柱20夹持于金属连接件10上。
卡接块21的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卡接块21为环形结构,沿卡接柱20的周向环设于卡接柱20上。环形的卡接块21增加了卡接柱20的径向尺寸,从而在卡接柱20穿入安装孔11的时候,可限位于第一面上,并配合定位垫片30将卡接柱20夹持于金属连接件10上。
卡接块21的再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卡接块21为圆形结构,设置在卡接柱20远离第一面的端面上。此种设置方式,使得卡接块21与卡接柱20形成类似于钉子的结构,通过卡接块21配合定位垫片30将卡接柱20夹持于金属连接件10上。
进一步地,参见图1及图2,卡接块21远离卡接柱20的一端设有避让斜面23。通过避让斜面23可使得混凝土更容易包覆在卡接柱20及卡接块21上,从而使得卡接柱20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结合图1、图5及图6,参见图11及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多种不同的设置方式,安装孔11为多个,多个安装孔11沿金属连接件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至少一部分安装孔11上设有锁固组件。通过设置多个安装孔11,可根据需求将锁固组件设置在不同的位置,例如,需要的连接强度较高时,可在金属连接件10上多设置锁固组件,当需要的连接强度较低时,可在金属连接件10上少设置锁固组件,设置方式灵活多样,可满足不同的工况需求。
进一步地,当有一部分安装孔11上没有连接锁固组件时,可通过没有设置锁固组件的安装孔11作为漏浆孔使用,连接组件100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可穿过金属连接件10上的漏浆孔(即安装孔11)进入金属连接件10的底部,混凝土凝固后,金属连接件10上下两侧的混凝土通过漏浆孔形成一体,提高混凝土与金属连接件10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同时,可有效减少了混凝土中气泡的产生,提高了浇筑的效果。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金属连接件10的一种可实现方式是,金属连接件10包括底板12及连接在底板12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板13,底板12与两个侧板13形成U型槽结构。底板12位于U型槽结构内的一面为第一面,安装孔11设置在底板12上。金属连接件10可通过侧板13远离底板12的一端与钢筋桁架300连接,如金属连接件10可通过侧板13远离底板12的一端与钢筋桁架300焊接。两个侧板13可对钢筋桁架300形成多点支撑,防止钢筋桁架300位置发生偏移,提高钢筋桁架300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底板12与侧板13之间的夹角可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以图10中右侧的侧板13为例,从底板12到侧板13的顺时针方向,底板12与侧板13之间的夹角可为45度,90度,100度等。当然,根据不同的需求,底板12与侧板13之间的夹角也可设置为其他度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底板12与侧板13之间的夹角范围不做具体限定,任意角度均可满足需求。
通过设置底板12与侧板13之间的夹角角度,可提高侧板13与钢筋桁架30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如可将底板12与侧板13之间的夹角的角度设置为稍大于90度,这样两个侧板13与钢筋桁架300之间接触点的距离会变大,从而使得两个侧板13支撑钢筋桁架300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为提高侧板13的支撑强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个侧板13远离底板12的一端均设有折边14。折边14可向U型槽结构的槽外弯折,也可以向U型槽结构的槽内弯折。通过折边14可提高侧板13的支撑强度,防止侧板13在钢筋桁架300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同时,金属连接件10与钢筋桁架300连接时,折边14可进一步加大金属连接件10与钢筋桁架3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连接强度及稳定性。
折边14的弯折程度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相应地调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板13与折边14之间的夹角可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例如,折边14与侧板13之间的夹角可为30度、45度、60度、135度等。当然,根据不同的需求,侧板13与折边14之间的夹角也可设置为其他度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于侧板13与折边14之间的夹角范围不做具体限定,任意角度均可满足需求。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折边14的强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侧板13与折边14之间的连接处为圆滑的弧形结构。折边14在相对侧板13弯折时,可进行圆滑的弯折,这样可增加折边14与钢筋桁架300之间连接位置处的长度,从而可提高折边14与钢筋桁架300之间的连接面积,在进行焊接操作时,可避免折边14被穿透,提高焊点的连接稳定性。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100如何使用进行介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00的使用过程,包括但不限于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S101:先在金属连接件10上安装多个安装锁固组件,以形成连接组件100;
步骤S102:再将多个连接组件100安装预定位置,间隔设置在楼承板板体200上,形成连接组件100组,每个楼承板板体200上可设置至少一排连接组件100组;
步骤S103:通过紧固件完成连接组件100与楼承板板体200的连接,紧固件包括但不限于为螺钉,螺钉穿过楼承板板体200,伸入卡接柱20的连接孔22内,以将连接组件100连接在楼承板板体200上;
步骤S104:将钢筋桁架300放置在对应的连接组件100组上,通过焊接方式,将钢筋桁架300的下弦钢筋302焊接固定在金属连接件10上,避免钢筋桁架300与金属连接件10之间发生滑动;
步骤S105:重复上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4,完成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制作;
制成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楼承板后,使用可拆卸式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方式如下:
步骤S201:将多个钢筋桁架楼承板安装在预定位置,在楼承板板体200上浇筑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包裹钢筋桁架300及连接组件100;
步骤S202: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楼承板,从楼承板板体200的底部将用于固定的紧固件拆卸下来,由于连接组件100上通过卡接柱20将紧固件包裹,紧固件与混凝不接触,拆除紧固件时非常方便;
步骤S203:从楼承板上拆卸下楼承板板体200,楼承板的底部只有锁固组件的底部露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00可用于将钢筋桁架300连接在楼承板板体200上,连接组件100可通过紧固件与楼承板板体200连接,紧固件可穿过楼承板板体200与锁固组件中的卡接柱20连接。通过锁固组件中的定位垫片30可提高金属连接件10的高度,使得金属连接件10与楼承板板体200之间具有间隙,混凝土更易进入金属连接件10的底部,使得混凝土更易包裹连接组件100,避免金属连接件10外露导致的生锈。同时,通过锁固组件将紧固件包裹住,防止混凝土与紧固件的接触,避免紧固件被混凝土包裹住,降低紧固件的拆卸难度,提高拆卸效率。
同时,钢筋桁架300与金属连接件10可采用焊接连接方式,增加了应用该连接组件100的楼承板在施工阶段的刚度,从而减少了楼承板板体200在施工阶段的变形,使该楼承板具有更好地板底平整度的效果。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结合图7及图8,参见图13及图14,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包括:楼承板板体200、多排连接组件100组及钢筋桁架300。
其中,每排连接组件100组中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组件100。连接组件100可通过实施例1中所述的连接组件100实现。
具体地,参见图1至6,连接组件100包括:金属连接件10及锁固组件。
金属连接件1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且具有贯穿第一面及第二面的安装孔11。锁固组件包括卡接柱20及定位垫片30。其中,卡接柱20的周向外周设有卡接块21,卡接柱20部分穿设于安装孔11内,卡接块21与第一面抵接;卡接柱20穿过安装孔11的一端沿轴向方向设置连接孔22,紧固件的一端可穿过楼承板板体200与连接孔22连接;定位垫片30套接于卡接柱20上,并与第二面抵接。
位于同一个连接组件100组内的多个金属连接件10至少与一个钢筋桁架300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锁固组件中的定位垫片30可提高金属连接件10的高度,使得金属连接件10与楼承板板体200之间具有间隙,混凝土更易进入金属连接件10的底部,使得混凝土更易包裹连接组件100,提高连接强度。同时,通过锁固组件将紧固件包裹住,防止混凝土与紧固件的接触,降低紧固件的拆卸难度,提高拆卸效率。
同时,钢筋桁架300与金属连接件10可采用焊接连接方式,增加了应用该连接组件100的楼承板在施工阶段的刚度,从而减少了楼承板板体200在施工阶段的变形,使该楼承板具有更好地板底平整度的效果。
在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00的一种布置方式是,参见图15至图18,金属连接件10的长度方向与楼承板板体200的宽度方向相同,金属连接件10的宽度方向与楼承板板体200的长度方向相同,同一个金属连接件10组内的多个金属连接件10沿着楼承板板体2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根据不同的设置需求,位于同一个连接组件100组内的多个金属连接件10可与一个钢筋桁架300固定连接,也可同时与多个钢筋桁架300进行连接。如参见图7及图8,图7及图8中沿垂直于直面的方向为钢筋桁架300的长度延伸方向。
图7及图8中,每个钢筋桁架300对应连接在一个连接组件100组上,每个连接组件100组沿钢筋桁架300的长度延伸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连接组件100,即位于同一个连接组件100组内的多个连接组件100与一个钢筋桁架300固定连接。
图13中,可以三个或者多个钢筋桁架300对应连接在一个连接组件100组上,即位于同一个连接组件100组内的多个连接组件100与多个钢筋桁架300共同固定连接。当然,也可结合同一个连接组件100组与一个钢筋桁架300固定连接的方式,及结合同一个连接组件100组与两个钢筋桁架300固定连接的方式,进行混合式的设置。
图14中,可以两个钢筋桁架300对应连接在一个连接组件100组上,即位于同一个连接组件100组内的多个连接组件100与两个钢筋桁架300共同固定连接。当然,也可结合同一个连接组件100组与一个钢筋桁架300固定连接的方式,进行混合式的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述的连接组件100与钢筋桁架300的连接方式均可单独实现,也可混合实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楼承板板体200包括但不限于为镀锌板、镀锌合金板、花纹钢板、竹胶板、木模板、木塑板、注塑板、铝合金模板、压型钢板中的一种。参见图8、图13及图14中,楼承板板体200为压型钢板时,压型钢板上具有间隔设置的凸肋201及凹肋,连接组件100连接于凸肋201上。混凝土在压型钢板上凝固后,去除楼承板板体200的楼承板后,连接金属连接件10的位置为向上凹陷的结构,可在凹陷的结构处填充密封填泥,从而通过密封填泥将锁固组件的底部覆盖,避免锁固组件露出。当然,图13及图14中,也可将压型钢板替换成其他形式的楼承板板体200。
参见图15至图1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将连接组件100的位置进行相应的设置。如,参见图15,位于不同连接组件100组内的金属连接件10,相互之间可相对设置,或交错设置。位于不同连接组件100组内的金属连接件10,一部分的金属连接件10相互之间可相对设置,此种设置方式下,各金属连接件10的位置相对固定,便于标准化施工,可提高施工效率。位于不同金属连接件10组内的金属连接件10,相互之间可交错设置。此种设置方式下,沿楼承板板体200的宽度方向,减少了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金属连接件10的数量,从而减少了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紧固件的数量,从而减小了因在同一条直线上设置较多的紧固件,而发生楼承板板体200沿宽度方向断裂的几率,提高了安全性。
进一步地,位于不同连接组件100组内的金属连接件10,至少一部分金属连接件10之间相对设置,至少一部分金属连接件10之间交错设置。即对应位置设置及交错位置设置可混合式使用,从而满足不同的设置需求。
参见图15至图18,根据金属连接件10的不同实现方式,位于不同连接组件100组内的金属连接件10,也可相对设置及交错设置混合式使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组件100的布置还包括,沿钢筋桁架300的宽度方向,位于不同排内的多个连接组件100,全部或者其中一部分连接组件100的位置一一对应布置。例如,间隔一排的两个连接扣组中的多个连接组件100的位置一一对应布置,相邻的两排连接扣组中的多个连接组件100的交错布置。再例如,相邻的两排连接扣组中的一部分的连接组件100的交错布置,一部分的连接组件100的相对布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筋桁架300的数量包括但不限于为两个、三个及其他数量,楼承板板体200上设置钢筋桁架300的数量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2中的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中的技术特征可相互参考,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金属连接件,所述金属连接件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且具有贯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的安装孔;
锁固组件,所述锁固组件包括卡接柱及定位垫片;其中,
所述卡接柱的周向外周设有卡接块,所述卡接柱部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卡接块与所述第一面抵接;所述卡接柱穿过所述安装孔的一端沿轴向方向设置连接孔;
所述定位垫片套接于所述卡接柱上,并与所述第二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从朝向所述第二面的一端到远离所述第二面的一端,所述定位垫片的直径逐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垫片的外壁上设有连接凸块;或者
所述定位垫片的外壁上设有凸凹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垫片与所述卡接柱之间为过盈配合连接或者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接块沿所述卡接柱的周向间隔布置;或者
所述卡接块为环形结构,沿所述卡接柱的周向环设于所述卡接柱上;或者
所述卡接块为圆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卡接柱远离所述第一面的端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远离所述卡接柱的一端设有避让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与所述卡接柱为一体成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金属连接件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至少一部分所述安装孔上设有锁固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连接件包括底板及连接在所述底板相对两侧的两个侧板,所述底板与两个所述侧板形成U型槽结构;
所述底板位于所述U型槽结构内的一面为第一面,所述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侧板之间的夹角可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均设有折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与所述折边之间的夹角可为锐角、直角或者钝角。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与所述折边之间的连接处为圆滑的弧形结构。
14.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楼承板板体;
多排连接组件组,每排所述连接组件组中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金属连接件及锁固组件;
所述金属连接件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且具有贯穿所述第一面及所述第二面的安装孔;
所述锁固组件包括卡接柱及定位垫片;其中,所述卡接柱的周向外周设有卡接块,所述卡接柱部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卡接块与所述第一面抵接;所述卡接柱穿过所述安装孔的一端沿轴向方向设置连接孔,紧固件的一端可穿过所述楼承板板体与所述连接孔连接;所述定位垫片套接于所述卡接柱上,并与所述第二面抵接;
多个钢筋桁架,位于同一个所述连接组件组内的多个所述金属连接件至少与一个所述钢筋桁架固定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承板板体为镀锌板、镀锌合金板、花纹钢板、竹胶板、木模板、木塑板、注塑板、铝合金模板、压型钢板中的一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承板板体为压型钢板时,所述压型钢板上具有间隔设置的凸肋及凹肋;
所述连接组件连接于所述凸肋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与所述金属连接件之间为焊接固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位于不同所述连接组件组内的所述金属连接件,相互之间可相对设置,或交错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钢筋桁架楼承板,其特征在于,位于不同所述连接组件组内的所述金属连接件,至少一部分所述金属连接件之间相对设置,至少一部分所述金属连接件之间交错设置。
CN202121015286.2U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Active CN214884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5286.2U CN214884751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15286.2U CN214884751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84751U true CN214884751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945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15286.2U Active CN214884751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847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03196B1 (ko) 건축물 지붕 및 외벽용 마감재
CN214884753U (zh) 一种钢筋桁架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CN113123508A (zh) 一种搭接式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CN214884751U (zh) 一种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JP5124773B2 (ja) スレート葺屋根の補修構造およびその補修工法
CN214884747U (zh) 一种搭接式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CN214884748U (zh) 一种注塑式的钢筋桁架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CN113123512A (zh) 一种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KR101510429B1 (ko) Pc강선을 이용한 물탱크의 내부보강장치
CN214833889U (zh) 一种卡接式的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CN113123510A (zh) 一种搭接注塑式的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CN113123513A (zh) 一种搭接式的包底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CN214884752U (zh) 一种搭接的卡接式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CN214833888U (zh) 一种注塑式的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KR102130526B1 (ko) 거푸집용 선시공 타입 볼트 어셈블리
CN218292490U (zh) 一种包覆式的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CN214884749U (zh) 一种搭接注塑式的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CN113123509A (zh) 一种卡接式的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CN214884745U (zh) 一种搭接式的包底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CN214884746U (zh) 一种卡接式的钢筋桁架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CN113123507A (zh) 一种搭接的卡接式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CN113123511A (zh) 一种注塑式的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CN214884750U (zh) 一种包底式的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CN209874197U (zh) 一种高强大跨度可拆模装配式钢筋桁架楼承板
CN216075813U (zh) 一种包底钢筋桁架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