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75789U - 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75789U
CN214875789U CN202023332628.1U CN202023332628U CN214875789U CN 214875789 U CN214875789 U CN 214875789U CN 202023332628 U CN202023332628 U CN 202023332628U CN 214875789 U CN214875789 U CN 214875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feeding
connecting rod
tensioning
withdra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326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邦毅
姜水波
张彩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ongchuang Machinery Co ltd
Hangzhou Youngsu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ongchuang Machinery Co ltd
Hangzhou Youngsu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ongchuang Machinery Co ltd, Hangzhou Youngsun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ongchua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326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757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75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757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包括处于下方的可转动基础连杆和送退带拉紧带总控制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基础连杆对应,并沿其周向设置送带凸轮面、退带凸轮面和拉紧带凸轮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同一个凸轮,通过相反的偏心设置,控制送退带和拉紧带工作,使在退带的时候,拉紧轮组不干涉退带动作,当拉紧轮组工作的时候,送退带轮组不干涉拉紧的动作,能够更好地应用同个动力驱动退带机构和拉紧机构,动作连贯同步性强且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包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
背景技术
打包机是用打包带捆扎物品的设备,整个打包过程要经过送带、退带、拉紧带、烫粘等步骤。送带和退带通过同一对主动轮和从动轮实现,拉紧带通过另一对主动轮和从动轮实现,其中,各从动轮连接在偏心轴上而被驱动靠近和远离其主动轮。以往打包机的送退带拉紧机构,送退带和拉紧带连杆机构都是由两个凸轮两套连杆分别控制,结构复杂,结构布局繁杂,容易产生干涉,对凸轮的配合精度要求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能够用同一个凸轮来控制送退带和拉紧带连杆机构。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包括送退带主动轮和送退带从动轮、拉紧带主动轮和拉紧带从动轮,所述送退带从动轮和第一偏心轴连接,所述拉紧带从动轮和第二偏心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退带拉紧带机构包括:
处于下方的可转动基础连杆和送退带拉紧带总控制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基础连杆对应,并沿其周向设置送带凸轮面、退带凸轮面和拉紧带凸轮面;
送退带连杆组件,所述送退带连杆组件一端和第一偏心轴连接,另一端和基础连杆连接;
拉紧带连杆组件,所述拉紧带连杆组件一端和第二偏心轴连接,另一端和基础连杆连接;
第一偏心轴相对于所述送退带从动轮的偏心方向与第二偏心轴相对于所述拉紧带从动轮的偏心方向相反,使得送退带从动轮靠近送退带主动轮时,第一偏心轴按第一方向转动,拉紧带从动轮靠近拉紧带主动轮时,第二偏心轴按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为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其中一种和其中另一种。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或对这些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组合使用:
所述送退带拉紧带机构设置驱动送退带连杆组件的弹性部件,所述驱动送退带连杆组件的弹性部件的工作方向为通过送退带连杆组件使第一偏心轴有按第一方向转动,在从拉紧带工作状态进入送带工作状态以及从送带工作状态进入退带工作状态时,送退带连杆组件由驱动送退带连杆组件的弹性部件驱动而带动第一偏心轴按第一方向转动;在进入拉紧带工作状态时,由所述凸轮驱动所述基础连杆通过拉紧带连杆组件带动第二偏心轴按第二方向转动。
所述基础连杆与送退带连杆组件连接的部位以及与拉紧带连杆组件的连接部位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凸轮的第一侧,所述基础连杆的转轴设置在相对于凸轮的第二侧;所述基础连杆连接弹性部件,所述与基础连杆连接的弹性部件的工作方向为使基础连杆的第一侧向下转动;在进入拉紧带工作状态时,拉紧带凸轮面驱动所述基础连杆的第一侧向上转动。
所述送退带连杆组件由第一杆和第二部分杆构成,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和第一偏心轴连接,第二端处在所述基础连杆的上方;所述送退带拉紧带机构设置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与第一杆连接,第一弹性部件的工作方向为在进入送带工作状态时,使第一杆带动第一偏心轴按第一方向转动,通过第一偏心轴对从送退带主动轮和送退带从动轮之间穿过的打包带提供送带压力;所述第二部分杆的上端和第一杆活动连接,下端和基础连杆活动连接;所述基础连杆连接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工作方向为使基础连杆的第一侧向下转动,使得在从送带进入退带工作状态时,驱动基础连杆的第一侧向下转动,在退带工作状态时,通过基础连杆、送退带连杆组件和第一偏心轴对从送退带主动轮和送退带从动轮之间穿过的打包带提供退带压力;拉紧带连杆组件包括与第二偏心轴连接的第三杆和与基础连杆活动连接的第四杆,所述第三杆和基础连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弹性部件,进入拉紧带工作状态时,由所述凸轮驱动所述基础连杆第一侧向上转动,基础连杆通过第三弹性部件带动所述拉紧带连杆组件运动,由拉紧带连杆组件带动第二偏心轴按第二方向转动,对从拉紧带主动轮和拉紧带从动轮之间穿过的打包带提供拉紧带压力。
所述第二部分杆为设置弹性部件的杆,包括第二上杆和第二下杆,第二下杆和基础连杆转动连接,第二上杆和第二下杆之间连接第四弹性部件,第二上杆和第二下杆之间设置限位连接结构,在基础连杆的第一侧向上转动进入拉紧带工作状态时,由所述限位连接结构的配合,带动送退带连杆组件运动,使第一偏心轴按第二方向转动,使送退带主动轮和送退带从动轮退出退带工作状态时的配合。
所述第三杆为向下弯曲的连杆并在其下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第四杆的上部和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基础连杆与第四杆的下部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杆螺纹连接调节螺母,所述第三弹性部件套在第四杆外并处于基础连杆和所述连接件之间。
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下端与固定在机芯架上的调节部件连接。
所述第四弹性部件的上端和固定在第二上杆上的调节部件连接。
所述第一偏心轴与所述送退带连杆组件连接的部位设置扁轴段,所述送退带连杆组件的端部设置长孔,所述扁轴段插入所述长孔并形成限位配合;所述第二偏心轴与所述拉紧带连杆组件连接的部位设置扁轴段,所述拉紧带连杆组件的端部设置长孔,所述扁轴段插入所述长孔并形成限位配合。
所述第二上杆的上端设置连接孔,第一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二上杆通过连接孔与所述第一杆连接;所述第一杆在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
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同一个凸轮,通过相反的偏心设置,控制送退带和拉紧带工作,使在退带的时候,拉紧轮组不干涉退带动作,当拉紧轮组工作的时候,送退带轮组不干涉拉紧的动作,能够更好地应用同个动力驱动退带机构和拉紧机构,动作连贯同步性强且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打包机机芯示意图。
图2为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打包机机芯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杆和基础连杆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凸轮控制基础连杆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偏心轴与连杆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送退带拉紧带机构,包括送退带主动轮101和送退带从动轮102、拉紧带主动轮201和拉紧带从动轮202,所述送退带从动轮102和第一偏心轴110连接,所述拉紧带从动轮202和第二偏心轴210连接。
所述送退带拉紧带机构还包括基础连杆1和送退带拉紧带总控制凸轮2,所述基础连杆1被可转动地安装在打包机机芯的机芯架300上,附图标号10为其转动轴。在高度方向上,所述基础连杆1设置在送退带从动轮102和拉紧带从动轮202的下方,所述送退带拉紧带总控制凸轮2设置在基础连杆1的下方,安装在机芯主轴400上,由主轴电机401驱动旋转。所述凸轮2与所述基础连杆1对应,与基础连杆1上的滚子11接触,所述凸轮2沿其周向设置送带凸轮面21、退带凸轮面22和拉紧带凸轮面23。其中拉紧带凸轮面23为凸点,退带凸轮面22为凹区,送带凸轮面21的直径介于凸点23和凹区22之间。
所述送退带拉紧带机构中的送退带连杆组件包括第一杆31和第二部分杆,第一杆31的第一端和第一偏心轴110连接,第二部分杆的上端和第一杆活动连接,第二部分杆的下端和基础连杆1活动连接。送退带连杆组件包括第三杆41和第四杆42,第三杆41的第一端和第二偏心轴210连接,第四杆42的下端和基础连杆1活动连接。
所述送退带从动轮102与第一偏心轴110之间的偏心连接与所述拉紧带从动轮210与第二偏心轴210之间的偏心连接为相反方向,使得在由送带进入退带工作状态时,通过第一偏心轴110按第一方向转动,送退带从动轮102靠近送退带主动轮101,在由退带进入拉紧带工作状态时,通过第二偏心轴210按第二方向转动,拉紧带从动轮202靠近拉紧带主动轮201。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为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其中一种和其中另一种。
所述送退带拉紧带机构设置驱动送退带连杆组件的弹性部件,包括第一弹性部件51和第二弹性部件52。
所述基础连杆1与送退带连杆组件连接的部位以及与拉紧带连杆组件的连接部位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凸轮2的第一侧,所述基础连杆1的转轴10设置在相对于凸轮2的第二侧;所述基础连杆连接第二弹性部件52,所述第二弹性部件52的工作方向为使基础连杆1的第一侧有向下转动,第二弹性部件52为拉簧,其上端和基础连杆1连接,下端和机芯架300连接。在进入拉紧带工作状态时,由拉紧带凸轮面23驱动所述基础连杆1的第一侧向上转动。
在送退带连杆组件中,所述第一杆31的第一端和第一偏心轴110连接,第二端处在所述基础连杆的上方;所述送退带拉紧带机构设置第一弹性部件51,所述第一弹性部件51连接在第一杆31和机芯架300之间,第一弹性部件51向下拉第一杆31的第二端,在从拉紧带工作状态进入下一个循环的送带工作状态时,凸轮由拉紧带凸轮面23转动至送带凸轮面21与滚子11接触,基础连杆1在弹性部件的带动下,其第一侧向下转动一定角度,第一弹性部件51使第一杆31带动第一偏心轴110按第一方向转动,使得送退带从动轮102靠近送退带主动轮101,对从送退带主动轮101和送退带从动轮102之间穿过的打包带提供送带压力,依靠第一弹性部件51的拉力,来控制送带时送退带轮轻轻压在送退带主动轮的状态,完成送带(凸轮原位)。
所述第二部分杆的上端和第一杆活动连接,下端和基础连杆活动连接;所述基础连杆1连接第二弹性部件52,所述第二弹性部件52的工作方向为使基础连杆的第一侧向下转动,使得在从送带进入退带工作状态时,驱动基础连杆的第一侧向下转动,在退带工作状态时,通过基础连杆、送退带连杆组件和第一偏心轴对从送退带主动轮和送退带从动轮之间穿过的打包带提供退带压力。
所述第二部分杆为设置弹性部件的杆,包括第二上杆321和第二下杆322,第二下杆322通过轴12和基础连杆1转动连接,第二上杆321和第二下杆322之间连接第四弹性部件54,第二上杆321和第二下杆322之间设置限位连接结构,在基础连杆1的第一侧向上转动进入拉紧带工作状态时,由所述限位连接结构的配合,带动送退带连杆组件运动,使第一偏心轴110按第二方向转动,使送退带主动轮101和送退带从动轮102退出退带工作状态时的配合。
具体在本实施例,第四弹性部件54上端和第二上杆321连接,下端和第二下杆322连接。在从送带进入退带工作状态时,凸轮2由送带凸轮面21转动至退带凸轮面22与滚子11接触,在第二弹性部件52的带动下,基础连杆1的第一侧向下转动一定角度,第二下杆322通过拉伸第四弹性部件54而带动第二上杆321,再通过第二上杆321和第一杆31的连接结构带动第一杆31,并带动第一偏心轴110按第一方向转动,使得送退带从动轮102进一步靠近送退带主动轮101,增加对从送退带主动轮101和送退带从动轮102之间穿过的打包带的压力,使退带摩擦力大于送带摩擦力。
在基础连杆1的第一侧向下转动时,通过所述基础连杆和拉紧带连杆组件的连接,使得拉紧带连杆组件向下转动,带动第二偏心轴110按第一方向转动,拉紧带从动轮202离开拉紧带主动轮201,脱离拉紧带工作状态。
在从退带工作状态进入拉紧带工作状态时,由所述凸轮2驱动所述基础连杆1的第一侧向上转动,通过拉紧带连杆组件而带动第二偏心轴210按第二方向转动。在所述第三杆41和基础连杆1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弹性部件53,所述基础连杆1通过第三弹性部件53带动所述拉紧带连杆组件运动,由第三杆41带动第二偏心轴210按第二方向转动,使得拉紧带从动轮202靠近拉紧带主动轮201,对从拉紧带主动轮201和拉紧带从动轮202之间穿过的打包带施加强大的用于拉紧带的压力。
所述第三杆41为向下弯曲的连杆并在其下部连接有连接件43,所述第四杆42的上部和所述连接件43连接,所述基础连杆1与第四杆42的下部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杆42(可以采用螺栓)的下方螺纹连接调节螺母44,所述第三弹性部件53套在第四杆42外并处于基础连杆1和所述连接件43之间。也可以是第四杆42的所述螺纹段设置在上端,并在上方连接调节螺母44,基础连杆1通过与第四杆的螺栓头配合而下拉第四杆42,并通过螺母44下拉连接件43。
在该过程时,通过所述基础连杆1和第二下杆322的活动连接,使送退带连杆组件运动,带动第一偏心轴110按第二方向转动。所述限位连接结构可采用第二下杆设置的限位台阶38,基础连杆1的第一侧向上转动进入拉紧带工作状态时,由所述限位台阶38推动第二上杆321的下端,而带动送退带连杆组件运动使第一偏心轴110按第二方向转动,退出退带工作状态。
在第二上杆321和第二下杆322之间还可设置运动导向结构,所述第二上杆321的下端设置连接长孔33而所述第二下杆322上设置穿过所述连接长孔33的销37。在需要时,通过设定合适的长度或端部位置,所述导向结构的连接长孔33和销37的配合也可起到上述限位连接结构的作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各弹性部件的弹力是可调的。通过调节螺母44,可以调节第三弹性部件53的力值。所述第一弹性部件51的下端与固定在机芯架300上的调节部件61连接,所述调节部件61可以是竖向设置的调节螺杆,其固定在机芯架300中的调节支架301上,由螺母调节其高低,以调节第一弹性部件51的力值,调节送带摩擦力;所述第四弹性部件54的上端和固定在第二上杆321上的调节部件62连接,第二上杆321上沿高度方向设置若干个连接孔34,以供调节部件62选择连接。
所述第一偏心轴110与所述第一杆第一端连接的部位设置扁轴段111,扁轴段111设置在所述第一偏心轴110的靠近尾端,所述第一杆第一端的端部设置长孔35,所述第一偏心轴110通过所述扁轴段111和长孔35与所述第一杆31连接。这样,通过利用偏心轴和连杆的位置特点,为送退带机构的偏心连接控制提供简单和易于安装的结构,偏心轴和连杆之间的连接不会松动,使得送退带机构能够为退带提供更加稳定的送退带力。
所述第一偏心轴110的尾端在紧接所述扁轴段设置螺杆112,所述螺杆112穿过所述长孔35而与螺母71连接。所述扁轴段111设有平行的上平面和下平面,所述长孔35的孔壁设置与上平面和下平面配合的平行直孔壁,形成更加稳定的限位配合,传力效率更加稳定。
所述第二上杆321的上端设置连接孔36,所述第一杆31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连接孔36,所述连接孔36优选为长形孔。所述第二上杆321通过连接孔36与所述第一杆31连接;所述第一杆31在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51。通过这种连接结构,能够耐受频繁重复的动作及振动,保持退带动作始终准确可靠。
所述第二偏心轴210与所述第三杆第一端连接的部位设置扁轴段211,扁轴段211设置在所述第二偏心轴210的靠近尾端,所述第三杆第一端的端部设置长孔45,所述第二偏心轴210通过所述扁轴段211和长孔45与所述第三杆41连接。这样,通过利用偏心轴和连杆的位置特点,为拉紧带机构的偏心连接控制提供简单和易于安装的结构,偏心轴和连杆之间的连接不会松动,使得拉紧带机构能够为拉紧带提供更加有效的拉紧带力。
所述第二偏心轴210的尾端在紧接所述扁轴段设置螺杆212,所述螺杆212穿过所述长孔45而与螺母72连接。所述扁轴段211设有平行的上平面和下平面,所述长孔45的孔壁设置与上平面和下平面配合的平行直孔壁,形成更加稳定的限位配合,传力效率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中,拉紧轮主动轮201和送退带主动轮101采用同一个电机500驱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能够使同个动力驱动退带机构和拉紧机构时动作连贯同步性强且更加稳定,从而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从总体上精简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内侧”、“水平”、“端部”、“长度”、“外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用语“第一”、“第二”也仅为说明时的简洁而采用,并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包括送退带主动轮和送退带从动轮、拉紧带主动轮和拉紧带从动轮,所述送退带从动轮和第一偏心轴连接,所述拉紧带从动轮和第二偏心轴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退带拉紧带机构包括:
处于下方的可转动基础连杆和送退带拉紧带总控制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基础连杆对应,并沿其周向设置送带凸轮面、退带凸轮面和拉紧带凸轮面;
送退带连杆组件,所述送退带连杆组件一端和第一偏心轴连接,另一端和基础连杆连接;
拉紧带连杆组件,所述拉紧带连杆组件一端和第二偏心轴连接,另一端和基础连杆连接;
第一偏心轴相对于所述送退带从动轮的偏心方向与第二偏心轴相对于所述拉紧带从动轮的偏心方向相反,使得送退带从动轮靠近送退带主动轮时,第一偏心轴按第一方向转动,拉紧带从动轮靠近拉紧带主动轮时,第二偏心轴按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分别为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其中一种和其中另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退带拉紧带机构设置驱动送退带连杆组件的弹性部件,所述驱动送退带连杆组件的弹性部件的工作方向为通过送退带连杆组件使第一偏心轴有按第一方向转动,在从拉紧带工作状态进入送带工作状态以及从送带工作状态进入退带工作状态时,送退带连杆组件由驱动送退带连杆组件的弹性部件驱动而带动第一偏心轴按第一方向转动;
在进入拉紧带工作状态时,由所述凸轮驱动所述基础连杆通过拉紧带连杆组件带动第二偏心轴按第二方向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连杆与送退带连杆组件连接的部位以及与拉紧带连杆组件的连接部位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凸轮的第一侧,所述基础连杆的转轴设置在相对于凸轮的第二侧;所述基础连杆连接弹性部件,所述与基础连杆连接的弹性部件的工作方向为使基础连杆的第一侧向下转动;在进入拉紧带工作状态时,拉紧带凸轮面驱动所述基础连杆的第一侧向上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退带连杆组件由第一杆和第二部分杆构成,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和第一偏心轴连接,第二端处在所述基础连杆的上方;所述送退带拉紧带机构设置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与第一杆连接,第一弹性部件的工作方向为在进入送带工作状态时,使第一杆带动第一偏心轴按第一方向转动,通过第一偏心轴对从送退带主动轮和送退带从动轮之间穿过的打包带提供送带压力;
所述第二部分杆的上端和第一杆活动连接,下端和基础连杆活动连接;所述基础连杆连接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的工作方向为使基础连杆的第一侧向下转动,使得在从送带进入退带工作状态时,驱动基础连杆的第一侧向下转动,在退带工作状态时,通过基础连杆、送退带连杆组件和第一偏心轴对从送退带主动轮和送退带从动轮之间穿过的打包带提供退带压力;
拉紧带连杆组件包括与第二偏心轴连接的第三杆和与基础连杆活动连接的第四杆,所述第三杆和基础连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弹性部件,进入拉紧带工作状态时,由所述凸轮驱动所述基础连杆第一侧向上转动,基础连杆通过第三弹性部件带动所述拉紧带连杆组件运动,由拉紧带连杆组件带动第二偏心轴按第二方向转动,对从拉紧带主动轮和拉紧带从动轮之间穿过的打包带提供拉紧带压力。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杆为设置弹性部件的杆,包括第二上杆和第二下杆,第二下杆和基础连杆转动连接,第二上杆和第二下杆之间连接第四弹性部件,第二上杆和第二下杆之间设置限位连接结构,在基础连杆的第一侧向上转动进入拉紧带工作状态时,由所述限位连接结构的配合,带动送退带连杆组件运动,使第一偏心轴按第二方向转动,使送退带主动轮和送退带从动轮退出退带工作状态时的配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杆为向下弯曲的连杆并在其下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第四杆的上部和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基础连杆与第四杆的下部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杆螺纹连接调节螺母,所述第三弹性部件套在第四杆外并处于基础连杆和所述连接件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件的下端与固定在机芯架上的调节部件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弹性部件的上端和固定在第二上杆上的调节部件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心轴与所述送退带连杆组件连接的部位设置扁轴段,所述送退带连杆组件的端部设置长孔,所述扁轴段插入所述长孔并形成限位配合;
所述第二偏心轴与所述拉紧带连杆组件连接的部位设置扁轴段,所述拉紧带连杆组件的端部设置长孔,所述扁轴段插入所述长孔并形成限位配合。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杆的上端设置连接孔,第一杆的第二端穿过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二上杆通过连接孔与所述第一杆连接;所述第一杆在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部件。
CN202023332628.1U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 Active CN2148757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2628.1U CN214875789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2628.1U CN214875789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75789U true CN214875789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863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32628.1U Active CN214875789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757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79253C (en) Band type strapping machine
US4872548A (en) Intermittently-driven belt conveyor
WO2013007160A1 (en) Reverse tension mechanism for strapping machine
CN214875789U (zh) 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
CN107379807B (zh) 配页上胶一体机
US1826498A (en) Label strip feeding means for printing presses
EP2458053B1 (en) Feeding device of sewing machine
US5950531A (en) Electric press machine
CN114684401A (zh) 一种送退带拉紧带机构
US3018746A (en) Combined presser foot and feeder
CN106835514B (zh) 一种平缝机的拖布轮和牙齿同步调节系统
CN105645167B (zh) 码布效果好的码布机
CN108425186B (zh) 电脑高头车
US3405937A (en) Machine for processing sheets
JPS6040314B2 (ja) ミシン用加工片送り装置
CN209718968U (zh) 一种连续包装袋的色标打印装置
JPH028375U (zh)
CN214649204U (zh) 送退带机构
CN104264377B (zh) 一种缝纫机xy轴向自动进给机构
CN214824385U (zh) 一种送退带机构
CN206428437U (zh) 一种模板机的模板驱动机构
CN210676698U (zh) 一种滚筒上料机构
SE457804B (sv) Oevertransportanordning vid symaskiner
CN221091371U (zh) 一种收带力量调节结构及打包机
CN201612149U (zh) 电动烟叶链缝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