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56854U - 一种诊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诊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56854U
CN214856854U CN202120584216.2U CN202120584216U CN214856854U CN 214856854 U CN214856854 U CN 214856854U CN 202120584216 U CN202120584216 U CN 202120584216U CN 214856854 U CN214856854 U CN 2148568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dy
rotating shaft
sound guide
gear
specul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842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己娣
陈炳初
柳金峰
卢敦陆
周继彦
李广
卜新华
陈浩新
徐文龙
张海
龙思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568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568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诊察器,包括:听诊管和耳罩,耳罩包括第一罩体部以及与之柔性连接的第二罩体部,第一罩体部与第二罩体部可相互合拢或相互张开成预设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传动组件,壳体设有收容空间、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传动组件收容于收容空间,其中,导音管的另一端从第一开口伸入收容空间并卷绕于传动组件,随后从第二开口伸出后与听诊管连接;把手,与传动组件连接,转动把手,传动组件转动收拢或释放部分导音管。由此,诊察器具有较好地防噪效果,而且可调节导音管的长度,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诊察器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12月2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
2020232302453,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诊察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用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诊查器。
背景技术
诊察器是医生经常使用的辅助器具,常用于收集并放大从心脏、肺部、动脉、静脉或其他内脏器官处发出的声音,以便医生通过听取声音而获知患者的身体情况,例如患者是否心慌。目前,现有的诊察器,通常由耳件、弹簧管、导音管以及探头组成,用户在使用时是将耳件塞到耳部内,随后通过探头贴近到要听诊的部位,从而进行听诊。目前,现有的听诊器防噪效果较差,导音管长度无法调节,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的诊察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诊察器,包括:
探头;
导音管,其一端与所述探头连接;
听诊管;
耳件,安装于所述听诊管远离所述导音管的一端;
耳罩,安装于所述听诊管,并且与所述耳件相邻设置,所述耳罩包括第一罩体部以及第二罩体部,所述第一罩体部与所述第二罩体部柔性连接,所述第一罩体部与所述第二罩体部可相互合拢或相互张开成预设角度;
调节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传动组件,所述壳体设有收容空间、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所述传动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其中,所述导音管的另一端从第一开口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并卷绕于所述传动组件,随后从所述第二开口伸出后与所述听诊管连接;
把手,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转动所述把手,所述传动组件转动收拢或释放部分所述导音管。
可选地,所述耳罩包括吸音模块、软骨架以及纺织套,所述软骨架收容于所述纺织套,所述吸音模块安装于所述纺织套,其中,所述吸音模块由棉花层、粘贴层以及泡棉层组成,所述粘贴层用于粘结所述棉花层以及泡棉层。
可选地,所述第一罩体部设有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二罩体部设有第二收容槽,当所述第一罩体部与所述第二罩体部相互合拢时,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共同收容所述耳件。
可选地,所述诊察器还包括棉绳圈,所述棉绳圈紧固连接所述第一罩体部,所述第二罩体部设有凸起,当所述第一罩体部以及所述第二罩体部相互合拢时,所述棉绳圈可拉伸并挂设于所述凸起,以使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罩体保持合拢状态。
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把手伸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所述导音管部分卷绕于所述第一转动轴,当转动所述把手时,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从而所述第一转动轴释放或收拢所述导音管。
可选地,所述诊察器还包括止转组件,所述止转组件收容于所述壳体,所述传动组件用于锁止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以固定所述导音管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止转组件包括棘轮与棘爪,所述棘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动轴,所述棘爪固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当所述把手沿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轴向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不啮合,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卡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转动轴设有第一凸起,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二凸起,当所述把手处于预设位置时,转动所述把手,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抵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设有托承块,所述托承块设有凹口,所述第二转动轴远离所述把手的一端与所述凹口抵接,所述第二转动轴远离所述把手的一端设有第三凸起,当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托承块抵接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可选地,所述诊察器还包括胶圈,所述胶圈套设于所述探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诊察器,包括:探头;听诊管;导音管,其一端与探头连接;耳件,安装于听诊管远离导音管的一端;耳罩,安装于听诊管,并且与耳件相邻设置,耳罩包括第一罩体部以及第二罩体部,第一罩体部与第二罩体部柔性连接,第一罩体部与第二罩体部可相互合拢或相互张开成预设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传动组件,壳体设有收容空间、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传动组件收容于收容空间,其中,导音管的另一端从第一开口伸入收容空间并卷绕于传动组件,随后从第二开口伸出后与听诊管连接;把手,与传动组件连接,转动把手,传动组件转动收拢或释放部分导音管。通过上述结构,可以有效提高诊察器使用时的防噪效果,同时也能调节导音管的长度,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诊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耳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第一罩体部与第二罩体部闭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调节装置与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处于啮合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另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的吸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泄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诊察器100,包括探头110、导音管120、听诊管130、耳件140、耳罩150、调节装置160以及把手170,所述导音管120的一端与所述探头110连接,所述导音管120的另一端部分卷绕于所述调节装置160后于所述听诊管130连接,所述耳件140安装于所述听诊管130远离所述导音管120的一端,所述把手170与所述调节装置160连接。所述耳罩150用于罩设于用户的耳部,以减弱甚至隔除外界的噪音。当转动所述把手170,所述调节装置160可调节所述导音管120的长度。
应当理解的是,所述探头110用于探测诊察对象的部位,其将与诊察对象要诊察的部位直接接触,用于探测诊察部位发出的声音。所述导音管120用于传导所述探头110所听取到声音,例如心脏跳动的声音及频率。所述听诊管130用于将所述导音管120传导的声音传递至所述耳件140,所述耳件140与用户的耳朵接触。这里要说明的是,所述探头110、所述导音管120、所述听诊管130以及所述耳件140均采用现有的结构,此处不详细展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听诊管130包括连接部131以及两个耳管部132,两个所述耳管部132均与所述转接部131连接,所述转接部131与所述导音管120连接。其中,两个耳管部132上均连接有所述耳件140。
如图2-4所示,对于所述耳罩150,其安装于所述听诊管130,并且与所述耳件140相邻设置。其中,所述耳罩150包括第一罩体部151以及第二罩体部152,所述第一罩体部151与所述第二罩体部152柔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罩体部151与及所述第二罩体部152可相互合拢或相互张开成预设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罩150包括吸音模块(图未示)、软骨架(图未示)以及纺织套(图未),所述纺织套设有收容通道(图未示),所述软骨架自所述收容通道的一端伸入,并从所述收容通道的另一端伸出,以使所述软骨架撑起所述纺织套。所述吸音模块安装于所述纺织套。其中,所述吸音模块由多层吸音材料组成,所述纺织套由纺织布纺织而成,所述软骨架可以是有弹性塑料制成,并且所述软骨架可弯折成圆拱状。可理解的,所述吸音模块可以是直接缝接于所述纺织套,也可以是粘接于所述纺织套,还可以是收容于所述纺织套。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音模块包括棉花层(图未示)、粘贴层(图未示)以及泡棉层(图未示),所述棉花层、粘贴层以及泡棉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粘贴层用于粘结所述棉花层以及所述泡棉层。
可理解的,当所述第一罩体部151与所述第二罩体部152相互张开成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罩体部151与所述第二罩体部152相互配合并罩设至用户的耳部,从而减少外界噪音传入至用户的耳朵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罩体部151以及所述第二罩体部152均设置成近似圆形的形状,以便于用户佩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罩体部151设置有第一收容槽1511,所述第二罩体部152设置有第二收容槽1521。当所述第一罩体部151与所述第二罩体部152相互合拢时,所述第一收容槽1511与所述第二收容槽1521共同收容所述耳件140。如此,当将所述第一罩体部151以及所述第二罩体部152相互合拢,可以避免所述耳件140直接裸露于外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外界对耳件140造成污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诊察器还包括棉绳圈153,所述棉绳圈153紧固连接所述第一罩体部151,所述第二罩体部152设有凸起1522,当所述第一罩体部151以及所述第二罩体部152相互合拢时,所述棉绳圈153可拉伸并挂设于所述凸起1522,以使所述第一罩体部151与所述第二罩体部152保持合拢状态。
如图5-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160包括壳体161以及传动组件162,所述壳体161设有收容空间(未标示)、第一开口(未标示)以及第二开口(未标示),所述传动组件16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导音管120的另一端从第一开口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并卷绕于所述传动组件162,随后从所述第二开口伸出后与所述听诊管130连接。其中,所述壳体161由上壳1611体以及下壳体1612组成,所述上壳体1611与下壳体1612共同组成所述壳体。所述把手170与所述传动组件162连接,转动把手170,所述传动组件162转动,以收拢或释放部分所述导音管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162包括第一转动轴1621、第二转动轴1622、第一齿轮1623以及第二齿轮1624,所述第一转动轴1621的两端与所述壳体161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1622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一齿轮1623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动轴1621,所述第二齿轮1624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转动轴1622,所述第一齿轮1623与所述第二齿轮1623啮合,所述把手170伸入所述壳体161内并与所述第二转动轴1622连接,所述导音管120部分卷绕于所述第一转动轴1621,当转动所述把手170时,所述第二齿轮1624带动所述第一齿轮1623转动,从而所述第一转动轴1621释放或收拢所述导音管120。可理解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避让孔(未标示),把手170通过所述避让孔与第二转动轴1624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160还包括止转组件163,所述止转组件163收容于所述壳体161内,所述止转组件163包括棘轮1631与棘爪1632,所述棘轮163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动轴1621,所述棘爪1632固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1622,当所述把手170沿所述第二转动轴1622的轴向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齿轮1623与所述第二齿轮1624不啮合,所述棘爪1632与所述棘轮1631卡合。可理解的,所述把手170沿所述第二转动轴1622的轴向移动,此时即是将所述把手170朝远离所述壳体161的方向抽出,以使所述第二转动轴1622沿轴向移动一段距离,从而第一齿轮1623与所述第二齿轮1624脱离啮合状态,所述棘爪1632卡合于所述棘轮163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轴1622设有第一凸起16221,所述壳体161的内壁设有第二凸起1611,当所述把手170处于预设位置时,转动所述把手170,所述第一凸起16221与所述第二凸起1611抵接。如此,可以避免转无意中碰到动把手170而导致所述第一转动轴1621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61的内壁部分凸出,以形成托承块1613,所述托承块1613设有凹口(图未示),所述第二转动轴1622远离所述把手170的一端与所述凹口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凹口的形状呈半圆状,当然所述凹口的形状也可以是别的形状,例如V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转动轴1622远离所述把手170的一端设有第三凸起16222,当所述第三凸起16222与所述托承块1613抵接时,所述第一齿轮1623与所述第二齿轮1624啮合。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把手170向着所述壳体161内伸入时,所述第二转动轴1622对应移动,直至所述第三凸起16222与所述托承块1613抵接时,所述第二齿轮1624恰好移动至与所述第一齿轮1623啮合的位置,所述第二凸起1611与所述第一凸起16221恰好错开,所述棘爪1632与所述棘轮1631错开,从而转动把手170时所述第一转轴1621恰好可释放或收拢导音管120。
在一些场景中,诊察器需要长时间一直按压,操作起来比较累,同时手部产生杂音干扰诊断,使用起来较为不方便。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能够自然吸附的诊察器。为此,本实用新型发明人发明了一种诊察器100,其除了具有上述的结构之外,还包括以下结构:
请结合图1与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诊察器100还包括吸附组件180,所述吸附组件180包括固定架181以及至少两个吸附件182,所述固定架套设且固定于所述探头110,所述至少两个吸附件182与所述固定架18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182为吸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181包括套圈部1811以及至少两个凸起部1812,所述套圈部1811套设安装于所述探头110,所述套圈部1811与所述至少两个凸起部1812连接,一所述凸起部1812对应安装一所述吸附件18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181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吸附件182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所述凸起部1812对称设置于所述探头110的周缘。如此,当需要将所述探头110固定时,仅需通过两个所述吸附件182吸附于患者要诊察的部位即可,无需用户手部一直持续按压。
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诊察器100还包括泄压组件190,所述泄压组件190安装于所述凸起部1812,所述泄压组件190用于当所述吸附件182吸附后将所述吸附件182泄压。可理解的,由于所述吸附件182吸附于患者待诊察的部位后,需要使用较大的作用力拉扯后吸附件182才会脱离患者的皮肤,如此,将会使患者感觉不适。而在所述泄压组件190的作用下,可以消除所述吸附件182与外界的气压差,从而吸附件182可自然的脱离患者的皮肤。
具体的,所述泄压组件190包括弹簧191以及活动销192,所述弹簧191套设于所述活动销192,所述凸起部1812设有通孔(未标示),所述通孔与所述吸附件182连通,其中,所述活动销192的一端抵接所述弹簧191,所述活动销192的另一端堵住所述通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销192具有台肩部1921以及堵头部1922,所述台肩部1921与所述堵头部1922分别位于所述活动销192的两端,所述弹簧191的一端与所述台肩部1921抵接,所述弹簧191的另一端与所述凸起部1812抵接,所述堵头部1922用于堵塞所述通孔。如此,当拔动所述活动销192,并使所述堵头部1922脱离所述通孔,所述吸附件182与外界连通,从而消除所述吸附件182与外界的气压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的形状呈锥形状,所述堵头部的形状与所述通孔相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诊察器还包括拉环(未标示),所述拉环与所述堵头部1922连接。当需要泄压时,仅需拉动所述拉环,所述台肩部1921将挤压所述弹簧191,从而所述堵头部1922可远离所述通孔活动,以使外界气体进入所述吸附件182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诊察器100还包括夹子(图未示),所述夹子安装于所述导音管120,所述夹子可用于将所述诊察器100夹持在用户的衣物上,以避免诊察器100闲置时掉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诊察器100还包括消毒器(图未示),所述消毒器安装于所述导音管120靠近所述探头110处。所述消毒器可用于对所述探头110探测的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同时也可以对耳件140进行消毒。所述消毒器可以是体积较小、且装有酒精消毒液的喷雾罐,也可以是别的可消毒的器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诊察器100还包括胶圈(图未示),所述胶圈套设于所述探头110,并且包裹所述探头110用于探测患者的部分区域。可理解的,当所述探头110采用金属材质制成时,所述胶圈可以避免人体感觉到突然冰凉的接触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诊察器100还包括连接装置200,所述连接装置200安装于所述导音管120,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听诊管130,且每个所述听诊管130上均安装有耳件1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200位于所述连接部131以及所述调节装置160之间。具体的,所述连接装置200包括保护壳210、转接头220、两个软管230、两个连接头240、两个闸门(图未示)以及两个弹簧250,所述保护壳210内设有交叉设置的第一滑槽211以及第二滑槽212,以及,所述第二滑槽212的两端均设闸口(未标示),所述闸门安装于所述闸口,所述转接头220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211以及所述第二滑槽212交汇之处,所述转接头220具有四个连接部221,每一所述软管230的一端安装于一所述连接部221,每一所述软管230的另一端与所述一所述连接头240连接,每一所述软管230均套设有所述弹簧250,其中,当所述连接头240缩入所述保护壳210内并关闭所述闸门时,所述弹簧250处于压缩状态,打开所述闸门,所述弹簧250恢复形变,所述连接头240将伸出所述保护壳210。如此,当需要供多个医生同步听诊时,仅需打开所述连接装置200的所述闸门,所述连接头240即可弹出所述保护壳210之外,从而可将听诊管连接到连接头上,实现了多人同步听诊。当然,该装置也可以用于示教,即多个听诊管130可供教师及学生同时佩戴,进而可进一步地交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诊察器100,包括:探头110;听诊管130;导音管120,其一端与探头110连接;耳件140,安装于听诊管130远离导音管120的一端;耳罩150,安装于听诊管130,并且与耳件140相邻设置,耳罩150包括第一罩体部151以及第二罩体部152,第一罩体部151与第二罩体部152柔性连接,第一罩体部151与第二罩体部152可相互合拢或相互张开成预设角度;调节装置160,包括壳体161以及传动组件162,壳体161设有收容空间、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传动组件162收容于收容空间,其中,导音管120的另一端从第一开口伸入收容空间并卷绕于传动组件162,随后从第二开口伸出后与听诊管130连接;把手170,与传动组件162连接,转动把手170,传动组件162转动收拢或释放部分导音管120。通过上述结构,可以有效提高诊察器100使用时的防噪效果,同时也能调节导音管120的长度,而且还能将探头110吸附于患者皮肤表面,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诊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探头;
导音管,其一端与所述探头连接;
听诊管;
耳件,安装于所述听诊管远离所述导音管的一端;
耳罩,安装于所述听诊管,并且与所述耳件相邻设置,所述耳罩包括第一罩体部以及第二罩体部,所述第一罩体部与所述第二罩体部柔性连接,所述第一罩体部与所述第二罩体部可相互合拢或相互张开成预设角度;
调节装置,包括壳体以及传动组件,所述壳体设有收容空间、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所述传动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其中,所述导音管的另一端从第一开口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并卷绕于所述传动组件,随后从所述第二开口伸出后与所述听诊管连接;
把手,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转动所述把手,所述传动组件转动收拢或释放部分所述导音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诊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耳罩包括吸音模块、软骨架以及纺织套,所述软骨架收容于所述纺织套,所述吸音模块安装于所述纺织套,其中,所述吸音模块由棉花层、粘贴层以及泡棉层组成,所述粘贴层用于粘结所述棉花层以及泡棉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诊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体部设有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二罩体部设有第二收容槽,当所述第一罩体部与所述第二罩体部相互合拢时,所述第一收容槽与所述第二收容槽共同收容所述耳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诊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棉绳圈,所述棉绳圈紧固连接所述第一罩体部,所述第二罩体部设有凸起,当所述第一罩体部以及所述第二罩体部相互合拢时,所述棉绳圈可拉伸并挂设于所述凸起,以使所述第一罩体与所述第二罩体保持合拢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诊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安装于所述导音管,所述连接装置用于连接至少两个听诊管,且每个听诊管上均安装有耳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诊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保护壳、转接头、两个软管、两个连接头、两个闸门以及两个弹簧,所述保护壳内设有交叉设置的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以及,所述第二滑槽的两端均设闸口,所述闸门安装于所述闸口,所述转接头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以及所述第二滑槽交汇之处,所述转接头具有四个连接部,每一所述软管的一端安装于一所述连接部,每一所述软管的另一端与所述一所述连接头连接,每一所述软管均套设有所述弹簧,其中,当所述连接头缩入所述保护壳内并关闭所述闸门时,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打开所述闸门,所述弹簧恢复形变,所述连接头将伸出所述保护壳。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诊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两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把手伸入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所述导音管部分卷绕于所述第一转动轴,当转动所述把手时,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从而所述第一转动轴释放或收拢所述导音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诊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转组件,所述止转组件收容于所述壳体,所述传动组件用于锁止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以固定所述导音管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诊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组件包括棘轮与棘爪,所述棘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动轴,所述棘爪固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当所述把手沿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轴向移动至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不啮合,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卡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诊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轴设有第一凸起,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二凸起,当所述把手处于预设位置时,转动所述把手,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抵接。
CN202120584216.2U 2020-12-28 2021-03-22 一种诊察器 Active CN21485685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30245 2020-12-28
CN2020232302453 2020-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56854U true CN214856854U (zh) 2021-11-26

Family

ID=79037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84216.2U Active CN214856854U (zh) 2020-12-28 2021-03-22 一种诊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568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02784B1 (en) Stethoscope having a light source
US20110048841A1 (en) Integrated stethoscope and reflex hammer and a method for use
CN106725756A (zh) 一种防污镜腹腔手术用穿刺器
CN214856854U (zh) 一种诊察器
CN214856855U (zh) 一种心跳监听装置
WO2018124455A1 (ko) 신장조직검사에 따른 지혈장치
CN112515711B (zh) 一种具有充气时防漏气的高气密性手术通道
CN215078796U (zh) 一种心内科检测用具有隔音降噪功能的听诊器
TWM480986U (zh) 一種微創手術套管組
CN113229897A (zh) 一次性使用穿刺器的穿刺套管
CN211023926U (zh) 拔罐诊疗用吸盘结构
CN112890885A (zh) 一种具有固定机构的控流型手术通道
CN210383922U (zh) 一种可伸缩单听筒听诊器
CN213030687U (zh) 一种儿科用听诊器
CN216135908U (zh) 一种非入耳式一体化听诊器
CN217566506U (zh) 一种上身约束装置
CN209712960U (zh) 一种多功能听诊器
CN214907594U (zh) 一种心血管造影术后按压止血装置
LU505252B1 (en) A Combination Stethoscope
RU2076634C1 (ru) Полифон
CN214595884U (zh) 一种降噪护耳听诊器
CN216167524U (zh) 一种儿科急诊问诊用听诊器
CN214761159U (zh) 一种带有救生功能的听诊器
CN215534509U (zh) 一种用于心血管内科的听诊设备
CN215191683U (zh) Ct检查呼吸配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