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56391U - 多风道集尘系统及扫地机器人基站 - Google Patents

多风道集尘系统及扫地机器人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56391U
CN214856391U CN202120539493.1U CN202120539493U CN214856391U CN 214856391 U CN214856391 U CN 214856391U CN 202120539493 U CN202120539493 U CN 202120539493U CN 214856391 U CN214856391 U CN 214856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ct
adapter
branch
air duct
dust coll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394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勇
宫海涛
廖佰军
梁智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3irobotix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394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56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56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563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多风道集尘系统及扫地机器人基站,多风道集尘系统包括风机、至少两个支路风道、转接头以及挡片,转接头的一端与主风道连通,转接头的另一端分别与各支路风道连通;挡片设于转接头与各支路风道连接处并阻隔转接头与各支路风道连通,挡片上开设有通风孔,挡片被配置为能够在转接头与各支路风道连接处移动。本申请中的多风道集尘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使各支路风道分别单独工作并且避免风力被其它风道分担,保证风道内的吸力充足。

Description

多风道集尘系统及扫地机器人基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风道集尘系统及扫地机器人基站。
背景技术
当前,扫地机器人已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它能够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面清扫工作,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当扫地机器人完成地面清扫作业后,可以利用集尘系统对扫地机器人进行清洗。由于集尘系统一般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因此,其一般包括多个风道,各风道之间互相连通,存在的问题是当某个风道单独工作时,风力会被其它风道分担导致吸力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集尘系统内风力被分担导致吸力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多风道集尘系统及扫地机器人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风道集尘系统,包括:风机,包括主风道;至少两个支路风道;转接头,转接头的一端与主风道连通,转接头的另一端分别与各支路风道连通;以及挡片,设于转接头与各支路风道连接处并阻隔转接头与各支路风道连通,挡片上开设有通风孔,挡片被配置为能够在转接头与各支路风道连接处移动,以使各支路风道分别通过通风孔与主风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支路风道沿转接头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转接头连通,挡片被配置为能够沿转接头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接头上在与各支路风道连接的一端沿转接头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容纳槽,挡片收容于容纳槽并能够在容纳槽内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齿轮及齿条,齿轮套设于电机的输出轴,齿条沿转接头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挡片上并与齿轮啮合,以使电机能够带动挡片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包括微动开关,微动开关设置于容纳槽的内壁上,微动开关与电机电连接,微动开关被配置为在与挡片接触后能够令电机断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微动开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微动开关分别沿转接头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容纳槽两端的内壁上,两个微动开关分别与电机电连接,两个微动开关均被配置为在与挡片接触后能够令电机断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风孔的数量为一个,挡片被配置为能够在转接头与各支路风道连接处移动,以使通风孔分别与各支路风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路风道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通风孔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挡片上在通风孔外周设置有密封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扫地机器人基站,包括:如上述的多风道集尘系统以及主机,各支路风道分别与主机连接。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多风道集尘系统及扫地机器人基站,通过转接头将主风道与各支路风道连通,并在转接头与各所述支路风道连接处设置挡片,挡片上开设有通风孔,这样,通过调节挡片的位置就可以令其中一个支路风道通过通风孔与主风道连通,其它的支路风道被挡片遮挡而不与主风道连通,此时,风机中的风力仅在主风道以及与其连通的支路风道中流动,风力集中不会出现吸力不足的情况。当需要进行风道的切换时,调节挡片的位置就可以令所需要的支路风道通过通风孔与主风道连通,使该支路风道处在工作状态下。本多风道集尘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使各支路风道分别单独工作并且避免风力被其它风道分担,保证风道内的吸力充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基站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基站在一个角度下的结构透视图,其中,主风道与其中一个支路风道连通;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基站在一个角度下的结构透视图,其中,主风道与其中另一个支路风道连通;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挡片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挡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 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基站10示意图,请参阅图1。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扫地机器人基站10,该扫地机器人基站10包括多风道集尘系统100以及主机200,多风道集尘系统100中的各支路风道120分别与主机200连接。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多风道集尘系统100,该多风道集尘系统100包括风机110、至少两个支路风道120、转接头130以及挡片140。
在多风道集尘系统100中,风机110包括主风道111。风机110是一种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流体机械。由于在集尘系统100中是依靠风机110提供的吸力来吸取灰尘和垃圾以达到清洁的目的,因此,此处的风机110为起抽风作用的负压风机110。主风道111直接与风机110的动力源连通以在主风道111内产生负压并形成吸力,可以理解的是,风机110的动力源连接有一个主管道,主管道内即为主风道111。类似的,支路风道120也分别与支路管道一一对应,各独立的支路管道内即为各支路风道120。支路管道可以与待清洁的部件或区域连通,在主风道111内的吸力作用下,待清洁的部件或区域处的灰尘、垃圾等就会被吸取沿支路风道120进入到主风道111内,实现清洁效果。支路风道12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整,此处不作限定。
为了便于实现风道的切换,可以采用转接头130将主风道111与各支路风道120连接起来。即转接头130的一端与主风道111连通,转接头130的另一端分别与各支路风道120连通。根据支路风道120数量的不同,转接头130可以采用三通管、四通管等。
而为了使各支路风道120能够单独进行工作,需要采用挡片140来阻隔其它支路风道120与主风道111的连通。挡片140设于转接头130与各支路风道 120连接处并阻隔转接头130与各支路风道120连通。挡片140上开设有通风孔 141,挡片140被配置为能够在转接头130与各支路风道120连接处移动,以使各支路风道120分别通过通风孔141与主风道111连通。挡片140的形状、尺寸、材质等均不作限定,只需要挡片140上的通风孔141的形状及尺寸与各支路风道120对应能够满足支路风道120与主风道111连通即可。由于挡片140 被配置为能够在转接头130与各支路风道120连接处移动,通过调节挡片140 的位置就可以令其中一个支路风道120通过通风孔141与主风道111连通,其它的支路风道120被挡片140遮挡而不与主风道111连通,此时,风机110中的风力仅在主风道111以及与其连通的支路风道120中流动,风力集中不会出现吸力不足的情况。当需要进行风道的切换时,调节挡片140的位置就可以令所需要的支路风道120通过通风孔141与主风道111连通,使该支路风道120 处在工作状态下。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多风道集尘系统100及扫地机器人基站10,通过转接头 130将主风道111与各支路风道120连通,并在转接头130与各所述支路风道 120连接处设置挡片140,挡片140上开设有通风孔141,这样,通过调节挡片 140的位置就可以令其中一个支路风道120通过通风孔141与主风道111连通,其它的支路风道120被挡片140遮挡而不与主风道111连通,此时,风机110 中的风力仅在主风道111以及与其连通的支路风道120中流动,风力集中不会出现吸力不足的情况。当需要进行风道的切换时,调节挡片140的位置就可以令所需要的支路风道120通过通风孔141与主风道111连通,使该支路风道120 处在工作状态下。本多风道集尘系统100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使各支路风道120分别单独工作并且避免风力被其它风道分担,保证风道内的吸力充足。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基站10在一个角度下的结构透视图,其中,主风道111与其中一个支路风道120连通,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扫地机器人基站10在一个角度下的结构透视图,其中,主风道111与其中另一个支路风道120连通,图5 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请结合图1并一并参阅图2至图4。
具体的,此处以支路风道120的数量为两个进行解释。如图所示,支路风道120包括第一风道121以及第二风道122,第一风道121与第二风道122间隔设置,并分别通过转接头130与主风道111连通。而转接头130与各支路风道 120连接处设置有挡片140,挡片140上开设有一个通风孔141。如图2及图3 所示,调节挡片140的位置令通风口处于主风道111与第一风道121之间,此时,第一风道121通过通风孔141与主风道111连通,第二风道122被挡片140 遮挡而不与主风道111连通,此时,风机110中的风力仅在主风道111与第一风道121中流动,风力集中不会出现吸力不足的情况。将第一风道121的管道另一端与主机200中的清洗器连接,就可以令集尘系统100处于第一工作模式,如基站清洗模式,可以对扫地机器人基站10自身进行清洁。当需要进行风道的切换时,如图4及图5所示,调节挡片140的位置令通风口处于主风道111与第二风道122之间,此时,第二风道122通过通风孔141与主风道111连通,第一风道121被挡片140遮挡而不与主风道111连通,此时,风机110中的风力仅在主风道111与第二风道122中流动,同样的,风力集中不会出现吸力不足的情况。将第二风道122的管道另一端与主机200中的固定座连接,就可以令集尘系统100处于第二工作模式,如主机200模式,此时将扫地机器人装设在固定座上,可以对扫地机器人进行清洁。支路风道120的数量为三个、四个等的情况与之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风道的切换以及便于挡片140的位置调整,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支路风道120沿转接头13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转接头130连通,挡片140被配置为能够沿转接头130的长度方向移动。即各支路风道120与转接头130的连通口位于一条直线上,该直线的延伸方向即为转接头130的长度方向。因此,当需要进行风道的切换时,令挡片140在这个方向上移动即可实现各支路风道120分别通过通风孔141与主风道111连通。使用更加简单方便。
由于只需要令挡片140在转接头130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头130上在与各支路风道120连接的一端沿转接头130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容纳槽131,挡片140收容于容纳槽131并能够在容纳槽131内移动。容纳槽131可以对挡片140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容纳槽13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转接头130的长度方向,挡片140收容于容纳槽131中并可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并且,容纳槽131在宽度方向上与各支路风道120均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容纳槽131在长度方向上需预留额外的空间供挡片140移动,以使挡片140 上的通风孔141能够分别与各支路风道120连通。
挡片140在容纳槽131中的移动可以采用手动驱动,也可以采用动力装置来驱动。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多风道集尘系统100还包括驱动装置150,该驱动装置150包括电机151、齿轮152及齿条153,齿轮152套设于电机151的输出轴,齿条153沿转接头13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挡片140上并与齿轮152啮合,以使电机151能够带动挡片140移动。电机151开启后,输出轴转动带动齿轮152转动,同时,齿轮152转动就带动齿条153沿一个方向移动,由于齿条153沿转接头13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挡片140上,齿条153在移动时就能够带动挡片140沿转接头130的长度方向移动。改变电机151输出轴的转动方向,就可以令挡片140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而调节电机151的转速,就可以调节挡片140移动的速度。齿条153既可以采用粘接、螺接等方式与挡片140连接,齿条153也可以直接成型于挡片140上,此处不作限定。
当挡片140移动至容纳槽131内一侧的极限位置时,为了及时关停电机151 避免其继续驱动挡片140移动而造成损坏,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50还包括微动开关154,微动开关154设置于容纳槽131的内壁上,微动开关154与电机151电连接,微动开关154被配置为在与挡片140接触后能够令电机151 断电。微动开关154是具有微小接点间隔和快动机构,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力进行开关动作的接点机构,顾名思义,使用很微小的力度就可以对微动开关 154进行开或关。通过在容纳槽131的内壁上设置微动开关154,当挡片140移动至容纳槽131内一侧的极限位置时,就会触碰到微动开关154,微动开关154 与电机151电连接,就可以控制电机151断电而不再驱动挡片140移动,使挡片140停留在当前位置处。
由于挡片140需要在容纳槽131的两端之间往复移动,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微动开关15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微动开关154分别沿转接头130的长度方向设置于容纳槽131两端的内壁上,两个微动开关154分别与电机151电连接,两个微动开关154均被配置为在与挡片140接触后能够令电机151断电。如上所述,当挡片140移动至容纳槽131内两侧的极限位置时,都会触碰到微动开关154,微动开关154与电机151电连接,就可以控制电机151断电而不再驱动挡片140移动,使挡片140停留在当前位置处。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挡片140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挡片140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1、图2、图4并同时参阅图6 和图7。
根据使用需求的不同,各支路风道120分别通过通风孔141与主风道111 连通的实现方式也可以不同。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挡片140上的通风孔141的数量为一个,挡片140被配置为能够在转接头130与各支路风道120 连接处移动,以使通风孔141分别与各支路风道120连通。即要想使某一个支路风道120与主风道111连通,就调节挡片140的位置令挡片140上的通风孔 141与该支路风道120连通即可,使用简单,调节方便。
而如图7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支路风道120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风道121与第二风道122,通风孔141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通孔1411与第二通孔1412,第一风道121与第二风道122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通孔1411与第二通孔1412之间的间距。则调节挡片140的位置令第一通孔1411 与第一风道121连通时,由于第一风道121与第二风道122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通孔1411与第二通孔1412之间的间距,此时,第二通孔1412与第二风道122 并不连通。同样的,调节挡片140的位置令第二通孔1412与第二风道122连通时,第一通孔1411与第一风道121也并不连通,确保了同一时间只有一个支路风道120与主风道111连通。本实施例中,对应每个支路风道120开设有单独的通风孔141,适用于各支路风道120的形状、尺寸不相同的情况。同时,挡片 140上在通风孔141外周设置有密封胶,可以确保通风孔141外周处的密封性能更好,避免风道中的风力泄漏。
请参阅图2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扫地机器人基站10,该扫地机器人基站10包括多风道集尘系统100以及主机200,多风道集尘系统100中的各支路风道120分别与主机200连接。如图所示,多风道集尘系统100中的支路风道120包括第一风道121以及第二风道122,第一风道121与第二风道 122间隔设置,并分别通过转接头130与主风道111连通。而转接头130与各支路风道120连接处设置有挡片140,挡片140上开设有一个通风孔141。如图2 及图3所示,调节挡片140的位置令通风口处于主风道111与第一风道121之间,此时,第一风道121通过通风孔141与主风道111连通,第二风道122被挡片140遮挡而不与主风道111连通,此时,风机110中的风力仅在主风道111 与第一风道121中流动,风力集中不会出现吸力不足的情况。将第一风道121 的管道另一端与主机200中的清洗器连接,就可以令集尘系统100处于第一工作模式,如基站清洗模式,可以对扫地机器人基站10自身进行清洁。当需要进行风道的切换时,如图4及图5所示,调节挡片140的位置令通风口处于主风道111与第二风道122之间,此时,第二风道122通过通风孔141与主风道111 连通,第一风道121被挡片140遮挡而不与主风道111连通,此时,风机110 中的风力仅在主风道111与第二风道122中流动,同样的,风力集中不会出现吸力不足的情况。将第二风道122的管道另一端与主机200中的固定座连接,就可以令集尘系统100处于第二工作模式,如主机200模式,此时将扫地机器人装设在固定座上,可以对扫地机器人进行清洁。
在调节挡片140的位置使集尘系统100进入第一工作模式的过程中,电机 151通电,通过齿轮152与齿条153带动挡片140在容纳槽131内向靠近第一风道121的方向移动,当触碰到容纳槽131内壁上的微动开关154时,电机151 断电,则集尘系统100进入第一工作模式进行集尘。类似的,在调节挡片140 的位置使集尘系统100进入第二工作模式的过程中,电机151通电,通过齿轮152与齿条153带动挡片140在容纳槽131内向靠近第二风道122的方向移动,当触碰到容纳槽131内壁上的微动开关154时,电机151断电,则集尘系统100 进入第二工作模式进行集尘。设定以上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可以是人工按键操作下执行,也可以在机器自动模式下执行,例如,机器自动模式,可设定扫地机器人进入基站10时,经机器识别进入第二工作模式,同步进行清理、清洗工作后进入第一工作模式集尘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风道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包括主风道;
至少两个支路风道;
转接头,所述转接头的一端与所述主风道连通,所述转接头的另一端分别与各所述支路风道连通;以及
挡片,设于所述转接头与各所述支路风道连接处并阻隔所述转接头与各所述支路风道连通,所述挡片上开设有通风孔,所述挡片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转接头与各所述支路风道连接处移动,以使各所述支路风道分别通过所述通风孔与所述主风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风道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路风道沿所述转接头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分别与所述转接头连通,所述挡片被配置为能够沿所述转接头的长度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风道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上在与各所述支路风道连接的一端沿所述转接头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容纳槽,所述挡片收容于所述容纳槽并能够在所述容纳槽内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风道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齿轮及齿条,所述齿轮套设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所述齿条沿所述转接头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挡片上并与所述齿轮啮合,以使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所述挡片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风道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设置于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上,所述微动开关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微动开关被配置为在与所述挡片接触后能够令所述电机断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风道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动开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微动开关分别沿所述转接头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容纳槽两端的内壁上,两个所述微动开关分别与所述电机电连接,两个所述微动开关均被配置为在与所述挡片接触后能够令所述电机断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风道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挡片被配置为能够在所述转接头与各所述支路风道连接处移动,以使所述通风孔分别与各所述支路风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风道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风道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所述通风孔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的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风道集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上在所述通风孔外周设置有密封胶。
10.一种扫地机器人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多风道集尘系统;以及
主机,各所述支路风道分别与所述主机连接。
CN202120539493.1U 2021-03-16 2021-03-16 多风道集尘系统及扫地机器人基站 Active CN214856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9493.1U CN214856391U (zh) 2021-03-16 2021-03-16 多风道集尘系统及扫地机器人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9493.1U CN214856391U (zh) 2021-03-16 2021-03-16 多风道集尘系统及扫地机器人基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56391U true CN214856391U (zh) 2021-11-26

Family

ID=79036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39493.1U Active CN214856391U (zh) 2021-03-16 2021-03-16 多风道集尘系统及扫地机器人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563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94211A (zh) 机器人清洁系统
CN2916458Y (zh) 一种空调器过滤网的除尘装置
CN111387883A (zh) 一种尘盒、扫地机器人和扫地机器人的控制方法
CN214856391U (zh) 多风道集尘系统及扫地机器人基站
CN211965081U (zh) 一种空调内机用除尘装置
CN112842154A (zh) 多风道集尘系统及扫地机器人基站
CN202303795U (zh) 风管空调机组的风口部件及风管空调机组
CN103537459A (zh) 一种电力控制盘灰尘清除器
CN210842867U (zh) 一种复式清扫设备
CN203436283U (zh) 吸尘器
CN115251780A (zh) 桩体及清洁系统
CN210900190U (zh)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机房通风除尘设备
CN212132670U (zh) 一种风道清洁装置及空调器
CN214307350U (zh) 空气处理装置
CN210871297U (zh) 一种滚刷体可切换的吸尘器地刷
CN113974481A (zh) 电控柜清扫装置
KR200492897Y1 (ko) 천장형 냉난방기 청소장치
CN114343485A (zh) 一种扫地机器人
CN220842123U (zh) 气体流向切换装置及车辆
CN201795980U (zh) 一种测试粉尘用箱式试验装置
CN212792057U (zh) 一种槽孔除尘装置
CN2901141Y (zh) 一种空调过滤网自清洁装置的吸嘴机构
CN218915291U (zh) 一种用于新风系统的自动清洁装置
CN220192924U (zh) 清洁系统及清洁机器人
CN214595764U (zh) 扫地机器人基站和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