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1297U - 一种除湿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除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41297U
CN214841297U CN202121170304.4U CN202121170304U CN214841297U CN 214841297 U CN214841297 U CN 214841297U CN 202121170304 U CN202121170304 U CN 202121170304U CN 214841297 U CN214841297 U CN 2148412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condenser
evaporator
exchange tube
dehumidif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7030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美霞
刘丹华
谭裕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Guangdong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7030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412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412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412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ing Of Ga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除湿机,包括:箱体;蒸发器,其设于箱体内;以及冷凝器,其设于箱体内,冷凝器与蒸发器沿第一方向呈间隔设置;冷凝器包括:冷凝器主体,其包括主换热管及若干翅片,翅片竖直布置,且若干翅片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叠设,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主换热管依次穿过各翅片;两个端板,其分别连接于冷凝器主体沿第二方向的两侧,且端板向靠近蒸发器的一侧延伸凸出;以及辅助换热管,其依次穿设于两个端板,且辅助换热管与主换热管相连共同限定形成冷媒流动通道。本申请通过在冷凝器上设置无翅片的辅助换热管,能够增加冷凝器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其换热能力,并能够提高蒸发器与冷凝器的间隙处的换热系数,提升整机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除湿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除湿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家用除湿机中,蒸发器2和冷凝器3的安装位置如图1、2所示,蒸发器2和冷凝器3均为翅片管式换热器,蒸发器2与冷凝器3相对间隔设置,蒸发器2与冷凝器3之间存在间隙,冷凝器3上与蒸发器2相背离的一侧与风道4连通,构成风道4密封空间的一部分;在风扇的强制对流作用下,空气通过回风口先流经蒸发器2被降温降湿后,又经冷凝器3被等湿加热后,通过出风口吹出,完成一个除湿循环。
考虑到温度较高的冷凝器3周围的热空气对温度较低的蒸发器2的影响,应该预留较大间隙,但当间隙太大时,可能产生串风影响,室内空气可能直接通过该间隙后,经冷凝器3被风道4吸收,而不经过蒸发器3,成为无效空气,且考虑到内部结构及箱体1容积等因素,也不宜将间隙设置较大,因此该间隙值存在一个较优值。现有技术中,蒸发器2与冷凝器3之间的间隙并不能被充分利用,由此会导致以下2个问题:
(1)阻碍提升现有除湿机箱体的最大除湿量和能效;当要求的标称除湿量和能量较高时,使用的蒸发器2和冷凝器3的尺寸均增大,由于单排翅片的宽度一般大于该间隙,因此该间隙无法增加“一排翅片与U形换热管”的组合,造成空间浪费,使得冷凝器3的换热面积无法进一步增大,导致换热效率无法进一步提高,从而使得整机能效提升受限。
(2)对流换热最强的中部区域未能有效利用;目前除湿机中,风道正对冷凝器3中部,此处空气扰流校枪,换热系数较大,因此换热效果较好,而由于间隙的预留导致无法更有效利用该区域进行扰流换热。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机,其能够在不改变箱体结构的前提下有效提升最大除湿量和能效,并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除湿机,其包括:
箱体;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箱体内;以及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沿第一方向呈间隔设置;所述冷凝器包括:
冷凝器主体,所述冷凝器主体包括主换热管及若干翅片,所述翅片竖直布置,且所述若干翅片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叠设,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主换热管依次穿过各所述翅片;
两个端板,所述两个端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冷凝器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且所述端板向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一侧延伸凸出;以及
辅助换热管,所述辅助换热管依次穿设于两个所述端板,且所述辅助换热管与所述主换热管相连共同限定形成冷媒流动通道。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板包括:
第一板体,部分所述第一板体贴合于所述冷凝器主体位于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的所述翅片的外壁面,部分所述第一板体向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一侧延伸凸出形成连接部;以及
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边贴合于所述冷凝器主体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侧面,所述第二板体贴合于所述连接部的内壁面设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连接部之间采用螺钉相连。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换热管包括:
至少一排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换热管组,每排所述换热管组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U形管体,各所述第一U形管体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开口方向一致,各所述第一U形管体均依次穿过各所述翅片。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换热管包括:
若干第二U形管体,所述若干第二U性管体沿竖直方向间隔且呈排设置,各所述第二U形管体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开口方向一致,所述第二U形管体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U形管体的开口方向相反,各所述第二U形管体均依次穿过各所述端板;以及
若干连接弯管,所述若干连接弯管一一对应连接于各所述第二U形管体的两端,所述连接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U形管连接,所述连接弯管的另一端连接于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U形管的一端。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排所述换热管组中,各所述第一U形管体在竖直方向呈错开布置;
各所述第二U形管体与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一排所述换热管组中的各所述第一U形管体,在竖直方向呈错开布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换热管的外径与所述辅助换热管的外径相同。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板为热镀锌板。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主体与所述蒸发器之间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为6㎜~13㎜。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除湿机还包括:
风道,所述风道连通至所述冷凝器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所述蒸发器的一侧。
本申请的除湿机,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间隙处通过端板附加无翅片的辅助换热管,从而能够提高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利用率,增加冷凝器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其换热能力,整机换热效率得以提升,适合在现有箱体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高能力、高能效的除湿机;同时,在风扇的强制对流作用下,空气流经无翅片的辅助换热管时,其周围产生的扰流有利于提高该处换热系数,对整机换热效率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本申请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是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除湿机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除湿机沿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除湿机隐藏了蒸发器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A部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除湿机隐藏了蒸发器后的机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蒸发器;3、冷凝器;31、冷凝器主体;311、主换热管;3111、换热管组;3111a、第一U形管体;312、翅片;32、端板;321、第一板体;3211、连接部;3211a、连接孔;322、第二板体;33、辅助换热管;331、第二U形管体;332、连接弯管;4、风道;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定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提到的顶部、底部、朝上、朝下等方位是相对于各个附图中的方向来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并且因此能够根据其所处于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的实用状态而改变。所以,不应将这些或其他方位用于理解为限制性用语。
应注意,术语“包括”并不排除其他要素或步骤,并且“一”或“一个”并不排除复数。
此外,还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文的实施例中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在附图中示出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能够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
另外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应当注意的是,在不同的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或大致相同的组件。
实施例一
如图3-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除湿机,其包括:箱体1、蒸发器2及冷凝器3;蒸发器2及冷凝器3均设于箱体1内,冷凝器3与蒸发器2沿第一方向(附图中所指示的X向)呈间隔设置,冷凝器3包括:冷凝器主体31、两个端板32及辅助换热管33,冷凝器主体31包括主换热管311及若干翅片312,翅片312竖直布置,且若干翅片312沿第二方向(附图中所指示的Y向)依次间隔叠设,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主换热管311依次穿过各翅片312,两个端板32分别连接于冷凝器主体31沿第二方向的两侧,且端板32向靠近蒸发器2的一侧延伸凸出,辅助换热管33依次穿设于两个端板32,且辅助换热管33与主换热管311相连共同限定形成冷媒流动通道。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端板32附加辅助换热管33,即在冷凝器3与蒸发器2之间的间隙处附加无翅片312的辅助换热管33,从而能够提高蒸发器2和冷凝器3的利用率,增加冷凝器3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其换热能力,整机换热效率得以提升,适合在现有箱体1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高能力、高能效的除湿机;同时,在风扇的强制对流作用下,空气流经无翅片312的辅助换热管33时,其周围产生的扰流有利于提高该处换热系数,对整机换热效率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
具体地,为了能够方便安装且节约制造成本,端板32包括:第一板体321及第二板体322;部分第一板体321贴合于冷凝器主体31位于沿第二方向的两侧的翅片312的外壁面,部分第一板体321向靠近蒸发器2的一侧延伸凸出形成连接部3211,第二板体322的一侧边贴合于冷凝器主体31靠近蒸发器2的侧面,且第二板体322贴合搭接于连接部3211的内壁面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在连接部3211上开设有连接孔3211a,螺钉件穿过连接孔3211a及第二板体322后,将第一板体321与第二板体322紧固相连。
具体地,一些实施例中,主换热管311包括:至少一排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换热管组3111,每排换热管组3111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U形管体3111a,各第一U形管体3111a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开口方向一致,各第一U形管体3111a均依次穿过各翅片312;辅助换热管33包括:若干第二U形管体331及若干连接弯管332,若干第二U性管体沿竖直方向间隔且呈排设置,各第二U形管体331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开口方向一致,第二U形管体331的开口方向与第一U形管体3111a的开口方向相反,各第二U形管体331均依次穿过各端板32,若干连接弯管332一一对应连接于各第二U形管体331的两端,连接弯管332的一端与第二U形管连接,连接弯管332的另一端连接于与其相邻的第一U形管的一端。
示例性,附图中示出了主换热管311包括三排换热管组3111的具体实施方式,每排换热管组3111中,各第二U形管体331从下至上依次间隔布置,各第二U形管体331的一端均通过一连接弯管332与位于最左侧的一排换热管组3111中相邻的第一U形管体3111a的一端相连;另外,其它未与连接弯管332相连的各第一U形管体3111a的端部之间的连接形式在此不作任何限制,具体连接方式视具体需求确定,能够将各第一U形管体3111a和各第二U形管体331连通形成不同形式的冷媒流动通道。
另外,为了保证换热均匀,以实现较高的换热效率,各排换热管组3111中,各第一U形管体3111a从上至下均匀布置,即相邻的两个第一U形管体3111a的对称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保持相等,且一般为14.5㎜~20㎜。
进一步地,同样为了保证换热的均匀性,以提高换热效率,相邻两排换热管组3111中,各第一U形管体3111a在竖直方向呈错开布置;各第二U形管体331与靠近蒸发器2的一排换热管组3111中的各第一U形管体3111a,在竖直方向呈错开布置。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将主换热管311与辅助换热管33相连,主换热管311的外径与辅助换热管33的外径相同;示例性地,主换热管311及辅助换热管33的外径均为5㎜左右。
另外,为了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主换热管311与辅助换热管33的材质也通常保持一致,可为铜管或铝管。
另外,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端板32为热镀锌板,具有一定的防腐蚀性能;具体地,第一板体321及第二板体322均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热镀锌板。
另外,为了权衡各方面的性能,冷凝器主体31与蒸发器2之间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为6㎜~13㎜,即冷凝器主体31与蒸发器2之间的间隙宽度为6㎜~13㎜;通过增设无翅片312的辅助换热管33能够充分利用该空间,从而有效提高换热效率。
另外,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换热效率,如图5所示,辅助换热管33采用整体附加的形式,即冷凝器主体31的一侧从上至下整体均附加有辅助换热管33。
一些实施例中,除湿器还包括风道4,风道4连通至冷凝器3沿第一方向背离蒸发器2的一侧,在风扇的强制对流作用下,空气通过回风口先流经蒸发器2被降温降湿后,再经过冷凝器3被等湿加热,最后通过风道4的出风口吹出,完成一个除湿循环。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辅助换热管33的附加形式为局部附加,及附加范围仅限于冷凝器主体31的中部区域,而两端未附加辅助换热管33,端板32能够随之缩小;相对于实施例一来说,能够节约材料成本,优先考虑利用空隙的中部空间以增加换热面积,可针对性地利用风道4产生的扰流换热,性价比较高,达到成本的增加和换热效率的比值最小化。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的除湿机,在冷凝器3与蒸发器2之间的间隙处通过端板32附加无翅片312的辅助换热管33,从而能够提高蒸发器2和冷凝器3的利用率,增加冷凝器3的换热面积,进而提升其换热能力,整机换热效率得以提升,适合在现有箱体1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高能力、高能效的除湿机;同时,在风扇的强制对流作用下,空气流经无翅片312的辅助换热管33时,其周围产生的扰流有利于提高该处换热系数,对整机换热效率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
本说明书参考附图来公开本申请,并且还使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申请,包括制造和使用任何装置或系统、采用合适的材料以及使用任何结合的方法。本申请的范围由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限定,并且包括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想到的其他实例。只要此类其他实例包括并非不同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字面语言的结构元件,或此类其他实例包含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字面语言没有实质性区别的等价结构元件,则此类其他实例应当被认为处于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
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于所述箱体内;以及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冷凝器与所述蒸发器沿第一方向呈间隔设置;所述冷凝器包括:
冷凝器主体,所述冷凝器主体包括主换热管及若干翅片,所述翅片竖直布置,且所述若干翅片沿第二方向依次间隔叠设,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主换热管依次穿过各所述翅片;
两个端板,所述两个端板分别连接于所述冷凝器主体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且所述端板向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一侧延伸凸出;以及
辅助换热管,所述辅助换热管依次穿设于两个所述端板,且所述辅助换热管与所述主换热管相连共同限定形成冷媒流动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包括:
第一板体,部分所述第一板体贴合于所述冷凝器主体位于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的所述翅片的外壁面,部分所述第一板体向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一侧延伸凸出形成连接部;以及
第二板体,所述第二板体的一侧边贴合于所述冷凝器主体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侧面,所述第二板体贴合于所述连接部的内壁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连接部之间采用螺钉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换热管包括:
至少一排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换热管组,每排所述换热管组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U形管体,各所述第一U形管体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开口方向一致,各所述第一U形管体均依次穿过各所述翅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换热管包括:
若干第二U形管体,所述若干第二U性管体沿竖直方向间隔且呈排设置,各所述第二U形管体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开口方向一致,所述第二U形管体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U形管体的开口方向相反,各所述第二U形管体均依次穿过各所述端板;以及
若干连接弯管,所述若干连接弯管一一对应连接于各所述第二U形管体的两端,所述连接弯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U形管连接,所述连接弯管的另一端连接于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U形管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排所述换热管组中,各所述第一U形管体在竖直方向呈错开布置;
各所述第二U形管体与靠近所述蒸发器的一排所述换热管组中的各所述第一U形管体,在竖直方向呈错开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换热管的外径与所述辅助换热管的外径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为热镀锌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主体与所述蒸发器之间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为6㎜~13㎜。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风道,所述风道连通至所述冷凝器沿所述第一方向背离所述蒸发器的一侧。
CN202121170304.4U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除湿机 Active CN2148412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70304.4U CN214841297U (zh)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除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70304.4U CN214841297U (zh)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除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41297U true CN214841297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80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70304.4U Active CN214841297U (zh) 2021-05-27 2021-05-27 一种除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412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40341B1 (en) Heat exchanger
CN214581930U (zh) 微细管热交换器用铜管路结构及应用其的热交换器
CN102192674A (zh) 扁管换热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02192673A (zh) 扁管换热器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CN106895608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其扁管
CN105004210A (zh) 一种翅片及含有其的换热器和空调
CN104089517A (zh) 用于换热器的翅片和具有该翅片的换热器
CN214841297U (zh) 一种除湿机
JP2008215670A (ja) 伝熱フィン、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11855020U (zh) 换热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JP2009145010A (ja) 空気調和機用フィンレス熱交換器
CN207438860U (zh)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688818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390892U (zh) 翅片、换热器以及空调器
CN108344210B (zh) 提高换热效率的平行流换热系统
CN210688819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3964745U (zh) 用于换热器的翅片和具有该翅片的换热器
CN110094901B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N110595112A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JPH0123218B2 (zh)
CN2147503Y (zh) 椭圆多管串片式换热器
CN216694561U (zh) 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CN208765534U (zh) 翅片式换热器
CN106382770A (zh) 一种冷凝器
CN210602893U (zh) 一种板管换热器及蒸发式冷凝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