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33093U - 智慧节能建筑 - Google Patents

智慧节能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33093U
CN214833093U CN202121650787.8U CN202121650787U CN214833093U CN 214833093 U CN214833093 U CN 214833093U CN 202121650787 U CN202121650787 U CN 202121650787U CN 214833093 U CN214833093 U CN 2148330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tank
building
intelligent energ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507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俊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ngh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h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h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h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507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330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330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330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智慧节能建筑,包括房体、水泵、出水管、储水箱和集水管,所述房体外壁的两侧皆安装有储水箱,所述水泵的顶端连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的一端与储水箱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储水箱的顶端连接有集水管。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排气板、水泵、出水管、储水箱、吸气管、鼓风机以及吸气仓,通过控制启动房体内部上方的鼓风机,使得吸气管将屋内较高的气体排入至吸气仓的内部,再由吸气仓将气体排出,使得房体内部的温度可以快速排出,通过启动水泵使得可以将储水箱内部的水排入至排气板的内部,并通过排气板内部的风扇使得水流可以通过风的形式对屋内进行降温,从而可以在炎热的天气也保持房体内部温度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智慧节能建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智慧节能建筑。
背景技术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而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现今市场上的此类节能建筑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有的此类节能建筑不便于进行雨水的收集,降低了自然资源再次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慧节能建筑,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节能建筑不便于进行雨水的收集,降低了自然资源再次利用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智慧节能建筑,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智慧节能建筑,包括房体、水泵、出水管、储水箱和集水管,所述房体外壁的两侧皆安装有储水箱,所述水泵的顶端连接有出水管,且出水管的一端与储水箱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储水箱的顶端连接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的一端连接有引流板,且引流板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引流槽。
可选的,所述房体的顶端设置有防水层,且防水层的顶端安装有横梁,所述横梁顶端的两端皆安装有屋面板,且屋面板内壁的两侧皆安装有支撑杆。
可选的,所述房体内壁的两侧皆安装有排气板,且排气板内部的顶端和底端皆安装有风扇,所述房体内部顶端的两侧皆安装有鼓风机,鼓风机的出口端设置有吸气仓,且吸气仓的底端连接有吸气管。
可选的,所述储水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储水箱相对房体的中心线呈对称结构。
可选的,所述屋面板的底端安装有密封板,且密封板的底端与集水管的顶端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屋面板表面的一侧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屋面板顶端的两端皆连接有安装块,且安装块的内部贯穿卡接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小型风涡轮。
可选的,所述屋面板表面远离太阳能板的一侧安装有底座,且底座顶端的两端皆连接有立柱,所述底座顶端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蓄电池和光伏控制器,所述立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雨板。
可选的,所述挡雨板沿着远离立柱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有排气板、水泵、出水管、储水箱、吸气管、鼓风机以及吸气仓,通过控制启动房体内部上方的鼓风机,使得吸气管将屋内较高的气体排入至吸气仓的内部,再由吸气仓将气体排出,使得房体内部的温度可以快速排出,通过启动水泵使得可以将储水箱内部的水排入至排气板的内部,并通过排气板内部的风扇使得水流可以通过风的形式对屋内进行降温,从而可以在炎热的天气也保持房体内部温度的舒适性。
通过设置有储水箱、引流槽、引流板、密封板以及集水管,通过引流板将雨水导流至引流槽的内部,并通过集水管将水流最终引流至储水箱的内部,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并且在对雨水进行导流的时候,通过密封板对房体的外部进行防水,从而提高了建筑内部的防水性能。
通过设置有连接杆、太阳能板、挡雨板、安装块、小型风涡轮、立柱、蓄电池、光伏控制器以及底座,将太阳能板与蓄电池通过光伏控制器电连接,太阳能板产生电能储蓄在蓄电池的内部,可以便于对建筑内部的照明灯进行供电,能够节省大量的电量,节约了有效资源,并且也方便了对建筑内部的照明灯进行及时供电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挡雨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房体;2、排气板;201、风扇;3、水泵;4、出水管;5、储水箱;6、引流槽;7、引流板;8、屋面板;9、横梁;10、支撑杆;11、防水层;12、密封板;13、集水管;14、连接杆;15、太阳能板;16、挡雨板;17、安装块;18、小型风涡轮;19、立柱;20、蓄电池;21、光伏控制器;22、底座;23、吸气管;24、鼓风机;25、吸气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智慧节能建筑。请参阅图1,包括房体1、水泵3、出水管4、储水箱5和集水管13,房体1外壁的两侧皆安装有储水箱5,储水箱5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储水箱5相对房体1的中心线呈对称结构,通过设置的两个储水箱5可以加速对雨水的收集效率,提高了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再次利用;
请参阅图1和图2,储水箱5的顶端连接有集水管13,集水管13的一端连接有引流板7,且引流板7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引流槽6,雨水通过引流板7导流至引流槽6的内部,再由引流槽6将雨水导入至集水管13的内部,接着雨水被引流至储水箱5的内部进行收集,实现了自然资源的再次利用,房体1的顶端设置有防水层11,且防水层11的顶端安装有横梁9,横梁9顶端的两端皆安装有屋面板8,屋面板8内壁的两侧皆安装有支撑杆10,通过防水层11的设置可以对房体1的内部进行防水,提高建筑房体1的防水性能,通过屋面板8可以实现对雨水的导流效果,通过支撑杆10可以加固对屋面板8与横梁9安装之间的稳定性,屋面板8表面的一侧安装有太阳能板15,便于收集太阳能能量,屋面板8顶端的两端皆连接有安装块17,且安装块17的内部贯穿卡接连接有连接杆14,且连接杆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小型风涡轮18,通过将连接杆14安装在安装块17的内部,并将小型风涡轮18与连接杆14的顶端固定连接,便于收集风能;
请参阅图2和图3,屋面板8表面远离太阳能板15的一侧安装有底座22,且底座22顶端的两端皆连接有立柱19,底座22顶端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蓄电池20和光伏控制器21,立柱1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雨板16,通过立柱19将底座22和挡雨板16进行连接,并通过光伏控制器21将蓄电池20和太阳能板15之间进行连接,将蓄电池20和小型风涡轮18之间进行连接,便于通过蓄电池20进行电能储存,挡雨板16沿着远离立柱19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设置,通过挡雨板16的倾斜设置可以实现对蓄电池20和光伏控制器21的雨水遮挡;
请参阅图1和图4,屋面板8的底端安装有密封板12,且密封板12的底端与集水管13的顶端相连接,通过将密封板1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屋面板8的底端和集水管13的顶端相连接,从而对加固对房体1的防水作用,房体1内壁的两侧皆安装有排气板2,且排气板2内部的顶端和底端皆安装有风扇201,水泵3的顶端连接有出水管4,且出水管4的一端与储水箱5的一侧相连接,水泵3和储水箱5的底端与地面接触,并通过控制启动水泵3可以将储水箱5内部的水流排入至排气板2的内部,通过控制启动风扇201将冷气吹动至房体1的内部,便于对室内进行通风,房体1内部顶端的两侧皆安装有鼓风机24,鼓风机24的出口端设置有吸气仓25,且吸气仓25的底端连接有吸气管23,通过控制启动鼓风机24使得吸气管23将房体1内部的温度进行收集排出,降低房体1内部的高温。
本实用新型的智慧节能建筑的实施原理为:
首先当遇上下雨天的时候,雨水通过屋面板8进行向下引流,雨水顺着引流板7流进至引流槽6的内部,再由引流槽6流入至集水管13的内部,接着由集水管13将水流引入至储水箱5的内部,进行收集起来,并且在对雨水进行引流的过程中,通过密封板12对雨水进行阻挡。
其次在天气晴朗的时候,通过光伏控制器21将太阳能板15和蓄电池20连接,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储藏在蓄电池20的内部,在刮风天气,可以通过小型风涡轮18收集风能,从而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储藏在蓄电池20的内部,便于可以对于屋内一些楼梯或者仓库的照明灯提供电能。
最后在天气较炎热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启动房体1内部顶端的鼓风机24,使得吸气管23将屋内的高温抽送排出,并且通过控制启动水泵3工作,使得储水箱5内部的水源排入至排气板2的内部,接着通过控制启动排气板2内部的风扇201,使得风扇201对房体1内部进行通风降温,改善室内的通风效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8)

1.智慧节能建筑,包括房体(1)、水泵(3)、出水管(4)、储水箱(5)和集水管(13),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1)外壁的两侧皆安装有储水箱(5),所述水泵(3)的顶端连接有出水管(4),且出水管(4)的一端与储水箱(5)的一侧相连接,所述储水箱(5)的顶端连接有集水管(13),所述集水管(13)的一端连接有引流板(7),且引流板(7)内部的一侧设置有引流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1)的顶端设置有防水层(11),且防水层(11)的顶端安装有横梁(9),所述横梁(9)顶端的两端皆安装有屋面板(8),且屋面板(8)内壁的两侧皆安装有支撑杆(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慧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1)内壁的两侧皆安装有排气板(2),且排气板(2)内部的顶端和底端皆安装有风扇(201),所述房体(1)内部顶端的两侧皆安装有鼓风机(24),鼓风机(24)的出口端设置有吸气仓(25),且吸气仓(25)的底端连接有吸气管(2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慧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箱(5)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储水箱(5)相对房体(1)的中心线呈对称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慧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8)的底端安装有密封板(12),且密封板(12)的底端与集水管(13)的顶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慧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8)表面的一侧安装有太阳能板(15),所述屋面板(8)顶端的两端皆连接有安装块(17),且安装块(17)的内部贯穿卡接连接有连接杆(14),且连接杆(1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小型风涡轮(18)。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慧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板(8)表面远离太阳能板(15)的一侧安装有底座(22),且底座(22)顶端的两端皆连接有立柱(19),所述底座(22)顶端的中间位置分别设置有蓄电池(20)和光伏控制器(21),所述立柱(19)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挡雨板(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慧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雨板(16)沿着远离立柱(19)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设置。
CN202121650787.8U 2021-07-20 2021-07-20 智慧节能建筑 Active CN2148330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50787.8U CN214833093U (zh) 2021-07-20 2021-07-20 智慧节能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50787.8U CN214833093U (zh) 2021-07-20 2021-07-20 智慧节能建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33093U true CN214833093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833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50787.8U Active CN214833093U (zh) 2021-07-20 2021-07-20 智慧节能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330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7619B (zh) 利用太阳能驱动的被动式逆向换气系统
CN205137762U (zh) 一种低能耗建筑新风系统
US20120139249A1 (en) Air current generat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1463801A (zh) 气流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05649198A (zh) 一种建筑节能光伏系统
CN211774865U (zh) 一种节能光伏幕墙系统
CN110984625A (zh) 光伏百叶与太阳能烟囱双发电的楼体温室建筑
CN215254868U (zh) 一种绿色低碳节能建筑
CN214833093U (zh) 智慧节能建筑
CN108915296A (zh) 农宅南向附加多功能阳光间
CN203080985U (zh) 风光电互补型一体化通信塔
CN110905234A (zh) 一种基于光伏的绿色环保住宅
CN216690115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屋顶
CN214659096U (zh) 一种高层绿色建筑
CN215406276U (zh) 一种绿色建筑施工节能采光设备
CN101100890A (zh) 与尖顶建筑一体化结合的太阳能利用系统
CN102748230B (zh) 一种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楼房管道喷雾式发电方法
CN204114822U (zh) 利用空调器排风带动高效回转摩擦电发电机的节能装置
CN209523132U (zh) 一种基于高架桥全封闭声屏障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CN111862772A (zh) 一种基于近零能耗技术的建筑小屋模型及安装方法
CN1282842A (zh)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装置及方法
CN206090982U (zh) 一种节能型全玻璃幕墙
CN101100891A (zh) 与建筑屋顶结构一体化的太阳能利用集成系统
CN200964662Y (zh) 尖顶建筑一体式太阳能利用装置
CN212847389U (zh) 基于近零能耗技术的建筑小屋模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