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05709U - 一种带可扩张臂的夹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可扩张臂的夹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05709U
CN214805709U CN202022194917.3U CN202022194917U CN214805709U CN 214805709 U CN214805709 U CN 214805709U CN 202022194917 U CN202022194917 U CN 202022194917U CN 214805709 U CN214805709 U CN 2148057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clamping
plate
upper clamp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949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宇峰
潘炳跃
王智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any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any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any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any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EP2185695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4018968A4/en
Priority to US17/597,570 priority patent/US11617587B2/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89767 priority patent/WO2022068188A1/zh
Priority to JP2023515226A priority patent/JP7432796B2/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057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057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可扩张臂的夹合器,包括上夹组件、下夹组件、底座、锁定机构、连杆臂和扩张臂;上夹组件和下夹组件数量相等且开合匹配形成夹合部;扩张臂可拆卸的或一体的设置在所述下夹组件上扩张臂扩张外缘处于相邻或相对的两个下夹组件之间对夹合部两侧的瓣膜进行夹合,进一步增加夹合范围。同时,可扩张臂具有变形性,在输送状态可以压缩变小,使得夹合器能整体压缩进更小输送系统,减少手术时损伤。上夹组件易于单独控制捕获瓣叶,降低捕获过程对于瓣叶伤害。当上夹组件与下夹组件夹合时周边扩张臂对夹合部两侧的瓣膜进行夹合,增加了夹合范围,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减少多个夹子使用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带可扩张臂的夹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可扩张臂的夹合器。
背景技术
二尖瓣即左房室瓣,又称“僧帽瓣”,附于左纤维房室环上。正常的二尖瓣由瓣环、瓣叶、腱索、乳头肌组成,二尖瓣功能的完整性要求二尖瓣瓣环大小合适,瓣叶结构完整,乳头肌收缩牵拉腱索发挥瓣叶的支撑作用,左心室肌肉收缩产生关闭力量适当,心室形态及功能正常。这些因素共同决定着二尖瓣的完整性,任何一个因素出现异常都会导致二尖瓣反流。所以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简称MR)是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外器械厂家研制出一批用于治疗二尖瓣反流的介入器械。相应的治疗或修复技术主要有缘对缘修复技术、瓣环环缩技术、瓣环成形术、腱索置入技术等。其中缘对缘修复技术历史悠久,安全性更好,现阶段领跑于修复的其他技术,其中雅培MitraClip和爱德华PASCAL为典型的代表。MitraClip的介入器械由于输送鞘管限制,夹合范围太小,故需要多个夹子(两个以上),使得临床使用时经常使用多个夹子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导致操作复杂,这给增加了手术难度并提高了手术风险,也增加医疗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降低二尖瓣手术难度和风险的新型辅助器械,具体提供一种带可扩张臂的夹合器,其能解决传统夹合器结构复杂且存在两侧反流泄露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带可扩张臂的夹合器,所述夹合器包括上夹组件、下夹组件、底座、锁定机构和扩张臂;所述上夹组件和下夹组件数量相等且开合匹配形成夹合部;所述底座包括底座体和底座支杆,所述底座支杆垂直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体的上表面;所述锁定机构活动的套接所述底座支杆上并且底部抵接支撑至所述底座体的上表面;所述上夹组件下部固定设置在所述锁定机构的一个侧面上,所述下夹组件活动连接至所述锁定机构且位于所述上夹组件的下方;所述扩张臂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下夹组件上部,向下夹组件的夹合底板两侧方向延伸;当上夹组件与下夹组件呈工作夹合状态时,所述扩张臂扩张外缘处于相邻或相对的两个下夹组件之间对夹合部两侧的瓣膜进行夹合,以增加夹合范围;所述扩张臂具有变形性,在输送时呈压缩状态,使得夹合器整体压缩进输送系统,减少手术时的损伤。
优选的,所述上夹组件包括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弹性上夹板,在所述弹性上夹板的板体上开设至少一个穿线孔,在所述弹性上夹板的面向所述下夹组件的一面上设有粗糙结构,所述粗糙结构包括齿状结构、倒刺结构或凸起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夹组件还包括上夹连接底板,在所述上夹连接底板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弹性上夹板,所述上夹连接底板和两端的弹性上夹板一体的设置呈凹型结构,且在所述上夹连接底板的中间开设上夹贯通孔,在两个所述弹性上夹板的下部贯通的开设上夹导向限位孔,上夹导向限位孔在上夹热处理成型工艺过程中起应力释放作用;所述上夹连接底板的上表面与所述锁定机构的底面贴合设置,两个所述弹性上夹板的下部内侧面与所述锁定机构的外侧面贴合设置。
优选的,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弹性上夹板具有预设扩张角α,且α=30~135°。
优选的,所述下夹组件包括下夹底板和位于下夹底板两侧垂直设置的下夹侧板,由所述下夹底板和下夹侧板形成与上夹组件配合的容纳槽腔;
所述下夹侧板的下部连接外扩板和铰接板,通过外扩后的铰接板活动的连接至所述锁定机构上。
优选的,在所述铰接板上贯通的开设铰接孔用于下夹组件与锁定机构的连接;在所述外扩板上开设联动孔。
优选的,在所述下夹底板和下夹侧板的上边沿内侧做圆角处理或向外圆弧延伸的翻边。
优选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锁定座,所述锁定座的下部开设中空的锁定容纳腔,在所述锁定容纳腔的一个侧壁上向腔内突出设置斜面凸台,所述斜面凸台用于嵌合所述底座支杆以使得锁定机构定位在所述底座上。
优选的,所述扩张臂包括条状或管状的扩张外框,所述扩张臂形式采用半圆环形、两半环连接的ω形、两对接的梯形、或U形中的一种。
优选的,在所述扩张臂的扩张外框的内凹处设置封堵编网。
优选的,所述扩张臂的封堵编网的孔隙小于反流体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上夹组件包括两个弹性上夹板并相对的设置在所述锁定机构两侧,相应的设置两个下夹组件。
优选的,所述扩张臂与所述下夹组件连接,连接方式为插接、铆接、焊接、或螺纹连接;其中,所述扩张臂是由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合金或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造。
优选的,所述粗糙结构为从所述弹性上夹板板体的两个侧边斜向形成的锯齿排或倒刺排,或者是两侧连续为一整条的锯齿排结构。
优选的,夹合器还包括连杆臂,所述连杆臂包括连杆底板和垂直于连杆底板侧边设置的连杆侧板,所述连杆侧板的下部活动的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底座体上,所述连杆侧板的上部活动的连接在所述下夹组件的联动孔处,以此形成四连杆联动机构,且由连杆底板和连杆侧板形成的容纳凹槽与所述下夹组件的下部外轮廓容纳匹配。
优选的,在所述上夹组件、下夹组件、底座、锁定机构和扩张臂的外表面涂覆生物相容性PET覆膜。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夹合器带有结构简单的扩张臂,扩张臂与夹合器可拆装也可一体的设置。同时,可扩张臂具有变形性,在输送状态可以压缩变小,使得夹合器能整体压缩进更小输送系统,减少手术时损伤。上夹组件易于单独控制捕获瓣叶,降低捕获过程对于瓣叶伤害。当上夹组件与下夹组件夹合时周边扩张臂对夹合部两侧的瓣膜进行夹合,增加了夹合范围,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减少多个夹子使用的概率。该器械可以通过经股静脉穿房间隔入路,用于治疗二尖瓣反流或三尖瓣反流,具有微创介入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扩张臂的夹合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夹合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带半圆环形扩张臂的夹合器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底座仰视图;
图6为上夹组件打开接近90°状态示意图;
图7为两半环连接的ω形的扩张臂示意图;
图8为两对接的梯形扩张臂示意图;
图9为两非规则曲形对接半环形的扩张臂示意图;
图10为半圆环形扩张臂内设封堵编网的示意图;
图11为带扩张臂的夹合器原始状态俯视示意图;
图12为带扩张臂的夹合器呈压缩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13为可扩张臂增加捕获面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带可扩张臂的夹合器,参见图1-图13,夹合器包括上夹组件1、下夹组件2、底座3、锁定机构4、扩张臂5和连杆臂6,其用于治疗二尖瓣反流或三尖瓣反流。
其中,下夹组件2、底座3、锁定机构4、和连杆臂6构成四连杆机构,使得瓣膜夹合器的开合更易操作。
其中,所述上夹组件1和下夹组件2数量相等且开合匹配形成夹合部;优选的,上夹组件1和下夹组件2分别设置两组,且对称的活动连接在锁定机构4 的两侧。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多个。
其中,所述底座3包括底座体31和底座支杆32,所述底座支杆32垂直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体31的上表面,底座体31的侧面设置两个底座连接孔33,在底座31的底面设置底座螺纹孔34。
所述锁定机构4套接所述底座支杆32并且底部支撑在所述底座体31的上表面上;所述上夹组件1下部固定设置在所述锁定机构4的一个侧面上,所述下夹组件2活动连接至所述锁定机构4且位于所述上夹组件1的下方。
其中,底座支杆32为螺纹杆或盘串式杆(图4)等不同实施例。
所述扩张臂5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下夹组件2上,当上夹组件1与下夹组件2呈工作夹合状态时,所述扩张臂5扩张外缘处于相邻或相对的两个下夹组件2之间对夹合部两侧的瓣膜进行夹合,进一步增加夹合范围。
可替换的,扩张臂5也可以一体的设置在下夹组件2上。
所述上夹组件1包括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弹性上夹板11,在所述弹性上夹板11的板体上开设至少一个穿线孔12,在所述弹性上夹板11的面向所述下夹组件2的一面上设有粗糙结构14,所述粗糙结构包括齿状结构、倒刺结构或凸起结构。优选的案例中,粗糙结构14为间隔的多个从弹性上夹板11背面垂直向外凸出的平板状齿,如粗糙结构也可如图4所示的,从弹性上夹板11外侧面向外凸起形成并排的矩形片或矩形齿。等间隔设置,也可以从一端到另一端间隔逐渐变小或变大的设置。
其中,穿线孔12用于穿拉线(此处不再介绍),在术中进行微调等。
一个实施例中,粗糙结构14为从所述弹性上夹板11板体的两个侧边斜向形成的锯齿排或倒刺排。粗糙结构14用于提高夹合时对目标组织的夹合力,增强手术中的捕获瓣叶稳定性。
粗糙结构14的凸起可以自下而上依次边长、变短、不变等,也可设置间隔的一长一短设置。
所述上夹组件1还包括上夹连接底板13,在所述上夹连接底板13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弹性上夹板11,所述上夹连接底板13和两端的弹性上夹板11 一体的设置呈凹型结构,且在所述上夹连接底板13的中间开设上夹贯通孔15,在两个所述弹性上夹板11的下部贯通的开设上夹导向限位孔16,所述上夹连接底板13的上表面与所述锁定机构4的底面贴合设置,两个所述弹性上夹板11 的下部内侧面与所述锁定机构4的外侧面贴合设置。
进一步的,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弹性上夹板11具有预设扩张角α。上夹组件1在由收缩状态向外向下压缩接近下夹组件2时,使得预设扩张角α逐渐变小,一般的预设扩张角α为30-135°,优选为90°角。
在工作应用时,弹性上夹板11通过两根分别独立的操控线,达到扩张角α,依次单独控制捕获瓣叶。
其中,所述下夹组件2包括下夹底板21和位于下夹底板21两侧垂直设置的下夹侧板22,由所述下夹底板21和下夹侧板22形成与上夹组件1配合的容纳槽腔;所述下夹侧板22的下部连接外扩板23和铰接板24,通过外扩后的铰接板24活动的连接至所述锁定机构4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下夹底板21和下夹侧板22的上边沿内侧做圆角处理或向外圆弧延伸的翻边,以此降低板边或端部对组织的损伤。
在所述铰接板24上贯通的开设铰接孔25用于下夹组件2与锁定机构4的连接;在所述外扩板23上开设联动孔26。
在容纳槽腔中可以设置不限于条状的凸起,以使得夹合更稳定。
夹合器还包括连杆臂6,所述连杆臂6包括连杆底板61和垂直于连杆底板 61侧边设置的连杆侧板62,所述连杆侧板62的下部活动的连接在所述底座3 的底座体31上,所述连杆侧板62的上部活动的连接在所述下夹组件2的联动孔26处,以此形成四连杆联动机构,且由连杆底板61和连杆侧板62形成的容纳凹槽与所述下夹组件2的下部外轮廓容纳匹配。
所述连杆臂6还包括在连杆侧板62下部开设的连杆铰接孔63,在连杆侧板 62上部开设的连杆联动孔64。
两个所述连杆侧板62下部通过连杆铰接孔63与所述底座3的两个底座连接孔33活动连接,如铰接、枢接等。
同样的,连杆臂6的连杆底板61和连杆侧板62的上边沿内侧做圆角处理或向外圆弧延伸的翻边,以此降低板边或端部对组织的损伤。
锁定机构4包括锁定座41,所述锁定座41的下部开设中空的锁定容纳腔,在所述锁定容纳腔的一个侧壁上向腔内突出设置斜面凸台42,所述斜面凸台42 用于。
进一步的,在所述锁定座41上竖直的贯通开设耦合通道,底座3的底座支杆32通过在锁定座41的底部的底板孔411插入所述耦合通道内。
底座3的底座体31形状可以为半球体、球冠、弹头形、对称扁尖头等结构。
进一步的,在所述锁定座41的与安装上夹组件1侧面的相邻侧面上开设锁定铰接孔412,以用于下夹组件2的铰接板24活动连接至锁定座41的对应侧面上。
在采用如图4所示的盘串式杆的底座支杆32时,锁定座41下端锁定容纳腔中相对平齐的设置两个斜面凸台42,也可以为平面凸台,用于嵌合底座支杆 32上的盘串匹配定位,以使得锁定机构(4)定位在所述底座(3)上。
上述活动连接包括铰接、枢接等方式。
其中,扩张臂5包括条状或管状的扩张外框51,所述扩张臂形式采用包括但不限于半圆环形、两半环连接的ω形、两对接的梯形(图7-10)、或U形(图未示)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在所述扩张臂5的扩张外框51的内凹处设置封堵编网52。扩张外框的两个端部用于与下夹组件2、所述连杆臂6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扩张臂5的封堵编网52的孔隙小于反流体的外径。
扩张臂5与所述下夹组件2连接,连接方式包括插接、铆接、焊接、或螺纹连接。
扩张臂材料:扩张臂5是由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合金或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造。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夹组件1包括两个弹性上夹板11并相对的设置在所述锁定机构4两侧,相应的设置两个下夹组件2。所述扩张臂5设置下夹组件2 的上臂两侧。
进一步的,在所述上夹组件1、下夹组件2、底座3、和锁定机构4的外表面涂覆生物相容性PET覆膜。
另一实施例中,上夹组件1、下夹组件2、底座3、和锁定机构4、扩张臂5、连杆臂6至少部分的自身采用聚酯、硅树脂、不锈钢、钴合金、镍钛、钴铬合金或钛合金等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优选为不锈钢或钴铬合金。
另一实施例中,上夹组件1、下夹组件2、底座3、和锁定机构4、连杆臂6 采用金属材料或金属合金制成,金属材料或合金选自不锈钢、钴合金、钴铬合金、钛合金或镍钛合金等常用的植入用金属。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带可扩张臂的夹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合器包括上夹组件(1)、下夹组件(2)、底座(3)、锁定机构(4)和扩张臂(5);所述上夹组件(1)和下夹组件(2)数量相等且开合匹配形成夹合部;
所述底座(3)包括底座体(31)和底座支杆(32),所述底座支杆(32)垂直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体(31)的上表面;
所述锁定机构(4)活动的套接所述底座支杆(32)上并且底部抵接支撑至所述底座体(31)的上表面;
所述上夹组件(1)下部固定设置在所述锁定机构(4)的一个侧面上,所述下夹组件(2)活动连接至所述锁定机构(4)且位于所述上夹组件(1)的下方;
所述扩张臂(5)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下夹组件(2)上部,向下夹组件(2)的夹合底板两侧方向延伸;当上夹组件(1)与下夹组件(2)呈工作夹合状态时,所述扩张臂(5)扩张外缘处于相邻或相对的两个下夹组件(2)之间对夹合部两侧的瓣膜进行夹合,以增加夹合范围;
所述扩张臂(5)具有变形性,在输送时呈压缩状态,使得夹合器整体压缩进输送系统,减少手术时的损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组件(1)包括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弹性上夹板(11),在所述弹性上夹板(11)的板体上开设至少一个穿线孔(12),在所述弹性上夹板(11)的面向所述下夹组件(2)的一面上设有粗糙结构(14),所述粗糙结构包括齿状结构、倒刺结构或凸起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组件(1)还包括上夹连接底板(13),在所述上夹连接底板(13)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所述弹性上夹板(11),所述上夹连接底板(13)和两端的弹性上夹板(11)一体的设置呈凹型结构,且在所述上夹连接底板(13)的中间开设上夹贯通孔(15),在两个所述弹性上夹板(11)的下部贯通的开设上夹导向限位孔(16),上夹导向限位孔(16)在上夹热处理成型工艺过程中起应力释放作用;所述上夹连接底板(13)的上表面与所述锁定机构(4)的底面贴合设置,两个所述弹性上夹板(11)的下部内侧面与所述锁定机构(4)的外侧面贴合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夹合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弹性上夹板(11)具有预设扩张角α,且α=30~1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组件(2)包括下夹底板(21)和位于下夹底板(21)两侧垂直设置的下夹侧板(22),由所述下夹底板(21)和下夹侧板(22)形成与上夹组件(1)配合的容纳槽腔;
所述下夹侧板(22)的下部连接外扩板(23)和铰接板(24),通过外扩后的铰接板(24)活动的连接至所述锁定机构(4)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铰接板(24)上贯通的开设铰接孔(25)用于下夹组件(2)与锁定机构(4)的连接;在所述外扩板(23)上开设联动孔(2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夹底板(21)和下夹侧板(22)的上边沿内侧做圆角处理或向外圆弧延伸的翻边。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4)包括锁定座(41),所述锁定座(41)的下部开设中空的锁定容纳腔,在所述锁定容纳腔的一个侧壁上向腔内突出设置斜面凸台(42),所述斜面凸台(42)用于嵌合所述底座支杆(32)以使得锁定机构(4)定位在所述底座(3)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臂(5)包括条状或管状的扩张外框(51),所述扩张臂形式采用半圆环形、两半环连接的ω形、两对接的梯形、或U形中的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扩张臂(5)的扩张外框(51)的内凹处设置封堵编网(5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臂(5)的封堵编网(52)的孔隙小于反流体的外径。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组件(1)包括两个弹性上夹板(11)并相对的设置在所述锁定机构(4)两侧,相应的设置两个下夹组件(2)。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臂(5)与所述下夹组件(2)连接,连接方式为插接、铆接、焊接、或螺纹连接;其中,所述扩张臂(5)是由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合金或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造。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结构(14)为从所述弹性上夹板(11)板体的两个侧边斜向形成的锯齿排或倒刺排,或者是两侧连续为一整条的锯齿排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合器,其特征在于:夹合器还包括连杆臂(6),所述连杆臂(6)包括连杆底板(61)和垂直于连杆底板(61)侧边设置的连杆侧板(62),所述连杆侧板(62)的下部活动的连接在所述底座(3)的底座体(31)上,所述连杆侧板(62)的上部活动的连接在所述下夹组件(2)的联动孔(26)处,以此形成四连杆联动机构,且由连杆底板(61)和连杆侧板(62) 形成的容纳凹槽与所述下夹组件(2)的下部外轮廓容纳匹配。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夹组件(1)、下夹组件(2)、底座(3)、锁定机构(4)和扩张臂(5)的外表面涂覆生物相容性PET覆膜。
CN202022194917.3U 2020-09-25 2020-09-29 一种带可扩张臂的夹合器 Active CN2148057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856955.6A EP4018968A4 (en) 2020-09-29 2021-04-26 CLAMPING DEVICE
US17/597,570 US11617587B2 (en) 2020-09-29 2021-04-26 Clamp
PCT/CN2021/089767 WO2022068188A1 (zh) 2020-09-29 2021-04-26 一种夹合器
JP2023515226A JP7432796B2 (ja) 2020-09-29 2021-04-26 挟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347624 2020-09-25
CN202022134762 2020-09-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05709U true CN214805709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56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94917.3U Active CN214805709U (zh) 2020-09-25 2020-09-29 一种带可扩张臂的夹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057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2709A (zh) * 2024-01-08 2024-02-20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经导管房室瓣夹合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62709A (zh) * 2024-01-08 2024-02-20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经导管房室瓣夹合装置
CN117562709B (zh) * 2024-01-08 2024-03-22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经导管房室瓣夹合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20831A (zh) 一种带可扩张臂的夹合器
CN111870399A (zh) 一种带有封堵功能的瓣膜夹合器
EP4018968A1 (en) Clamping device
EP3793483B1 (en) Devices for heart valve repair
US9060861B2 (en) Annuloplasty ring system
US8349002B2 (en) Adjustable annuloplasty rings
CN111938870A (zh) 带锁定机构的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CN215130898U (zh) 贴合充分的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夹合系统
EP2667822A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urgical and percutaneous replacement of a valve
EP3912595B1 (en) Implant for improving coaptation of an atrioventricular valve
CN214805709U (zh) 一种带可扩张臂的夹合器
CN111938869A (zh) 组织夹持件及瓣膜夹合装置
CN213098536U (zh) 一种瓣膜夹合器
US11191656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heart valve repair
CN112704580A (zh) 一种带可扩张臂和封堵编网的夹合器
CN216417421U (zh) 瓣膜修复装置
CN216136119U (zh) 一种带可扩张臂和封堵编网的夹合器
CN212996890U (zh) 组织夹持件及瓣膜夹合装置
US20210015607A1 (en) Wide clip with nondeformable wings
CN115517815A (zh) 房室瓣瓣膜夹合装置及房室瓣瓣膜夹合系统
CN114762635A (zh) 贴合充分的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夹合系统
CN214285309U (zh) 一种带有封堵功能的瓣膜夹合器
US20220346954A1 (en) Fixation Device Having a Flexure Portion
CN215130900U (zh) 自适应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夹合系统
CN111904664A (zh) 一种三尖瓣瓣膜假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X4, 3rd Floor, Building 1, No. 18, Chuncha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any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109 14th Block 1288 Chunchun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any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