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02816U - 一种拉链的拉头结构和拉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链的拉头结构和拉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02816U
CN214802816U CN202120365810.2U CN202120365810U CN214802816U CN 214802816 U CN214802816 U CN 214802816U CN 202120365810 U CN202120365810 U CN 202120365810U CN 214802816 U CN214802816 U CN 2148028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track
zipper
guide plate
sli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658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浩伟
吕濠
张祐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uashengda Zipp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uashengda Zipp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uashengda Zipp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uashengda Zipp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658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028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028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028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拉链的拉头结构和拉链,拉链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布带以及设置在布带上的链牙。拉链的拉头结构包括拉头本体以及拉片:拉头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导板和下导板,上导板与下导板之间形成两个左右分布以使拉链开合的导腔,其中一侧的导腔可供对应侧的链牙穿插进出;拉片与上导板活动连接,拉片包括辅助穿插件,辅助穿插件上形成有两端贯通的轨道腔;辅助穿插件可相对拉头本体向上翻转,以使轨道腔和对应侧的导腔连通,对应侧的链牙的插销经轨道腔进入拉头本体内部。本申请提供的拉链的拉头结构通过在拉片上设置辅助穿插件,并通过相对拉头主体翻转使用,从而起到方便拉链穿插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拉链的拉头结构和拉链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拉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拉链的拉头结构和拉链。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为正确使用拉链,需要将拉链链牙底端的插销准确插入拉头中。该拉链穿插的动作对于一般人而言并不困难,但是,对于某些人,例如孩童、老人以及手部行动不便的障碍人士等,在使用拉链时就存在很难准确穿插的问题。针对该问题,业内有提出一些改进方案,例如在拉链的拉头处添加较宽的拉头罩等额外的辅助穿插部件,但这种设计一方面需要另外组装且成本高昂,另一方面,该设计还会增加拉头体积,使其庞大复杂冗赘。因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且穿插便利的拉链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的拉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拉链不易穿插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拉链的拉头结构,拉链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布带以及设置在布带上的链牙,拉链的拉头结构包括:
拉头本体,拉头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导板和下导板,上导板与下导板之间形成两个左右分布以使拉链开合的导腔,其中一侧的导腔可供对应侧的链牙穿插进出;以及,
拉片,拉片与上导板活动连接,拉片包括辅助穿插件,辅助穿插件上形成有两端贯通的轨道腔;辅助穿插件可相对拉头本体向上翻转,以使轨道腔和对应侧的导腔连通,对应侧的链牙的插销经轨道腔进入拉头本体内部。
可选的,辅助穿插件包括与上导板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连接的轨道部;辅助穿插件具有连接部一并带动轨道部相对上导板向上翻转后形成的使用状态;
链牙包括可自由穿插进出的第一链牙,导腔包括可供第一链牙穿插的第一导腔;轨道部设于第一导腔的同侧,轨道部上形成有轨道腔,轨道腔具有背离第一导腔的轨道导入口以及朝向第一导腔的轨道导出口;
在沿拉头本体的宽度方向上,轨道腔呈向外敞口设置。
可选的,在使用状态,以从上导板至下导板的方向为从上到下的方向,轨道部的截面呈L型,轨道部包括第一轨道板和第二轨道板,第一轨道板自连接部向下延伸形成,第二轨道板自第一轨道板的下端边缘沿拉头本体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一轨道板和第二轨道板的内侧面围成轨道腔。
可选的,在使用状态,以从上导板至下导板的方向为从上到下的方向,轨道部呈一体式并向下内凹的弧形板设置,弧形板的内侧面为平滑弧面,弧形板的内侧面围成轨道腔。
可选的,连接部上设有与轨道腔连通的缺口。
可选的,缺口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链牙的插销的长度。
可选的,在使用状态,以从拉头本体至辅助穿插件的方向为从前往后方向,缺口具有远离拉头本体的缺口后边缘,轨道部具有远离拉头本体的轨道后边缘;
在沿拉头本体的宽度方向上,缺口后边缘呈向后倾斜设置、轨道后边缘呈向前倾斜设置。
可选的,辅助穿插件还包括握持部,握持部设于连接部和轨道部的远离拉头本体的一端。
可选的,在使用状态,以从拉头本体至辅助穿插件的方向为从前往后方向,以从上导板至下导板的方向为从上到下的方向,握持部呈在沿向后的方向上向上倾斜设置。
可选的,握持部上设有防滑凸筋。
可选的,拉片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上导板枢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辅助穿插件固定连接;或者,
连接件与辅助穿插件一体设置,连接件朝向拉头本体的一端与上导板枢接。
可选的,辅助穿插件由软质弹性材料制成。
可选的,轨道腔在沿背离拉头本体的方向上,呈逐渐扩大的扩口状设置。
可选的,在沿布带的长度方向上,轨道腔的长度大于拉头本体的长度;在沿布带的宽度方向上,轨道腔的宽度大于对应侧的导腔的宽度。
可选的,轨道腔的高度大于拉头本体的高度。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拉链,该拉链包括如前所述的拉链的拉头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拉链的拉头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拉片上设置有辅助穿插件,故使用者就能通过以下几个简单的步骤而实现拉链的准确便利穿插:第一步,将拉片相对拉头主体向上翻转至另一面;第二步、将链牙底端的插销从辅助穿插件的轨道腔的一端插入到轨道腔中;第三步,由于轨道腔与拉头主体对应侧的导腔相通,故在轨道腔的导向作用下,链牙的插销就能顺势进入拉头主体内,进而完成准确的拉链穿插操作。由以上使用过程可知,相较于业内已有的辅助穿插设计,本申请的设计将拉链的穿插操作分解为简单的翻起后形成穿插轨道,然后快速便利准确的插入拉头主体内部这三个简单步骤,不但能达到让老人、小孩、手部功能障碍人士乃至一般大众都能更方便准确的穿插拉链的目的;而且,本申请是利用拉链的拉片本身的设计,而无需在拉头主体上添加任何部件,因此,本申请的设计具有结构更加简单安全且更符合使用逻辑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拉链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的拉头结构的处于非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的拉头结构的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的拉头结构的处于使用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的拉头结构的处于使用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的拉头结构的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的拉头结构的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的拉头结构的处于非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的拉头结构的处于非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的拉头结构的处于非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拉链的拉头结构的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941695010000041
Figure BDA000294169501000005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左、右、上和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拉链的拉头结构。
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拉链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布带100以及设置在布带100上的链牙110。拉链的拉头结构包括拉头本体200以及拉片300。具体来说,拉头本体200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导板210和下导板220,上导板210与下导板220之间形成两个左右分布以使拉链开合的导腔230,其中一侧的导腔230可供对应侧的链牙110穿插进出;拉片300与上导板210活动连接,拉片300包括辅助穿插件310,辅助穿插件310上形成有两端贯通的轨道腔311;辅助穿插件310可相对拉头本体200向上翻转,以使轨道腔311和对应侧的导腔230连通,对应侧的链牙110的插销120经轨道腔311进入拉头本体200内部。
基于此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拉片300上设置有辅助穿插件310,故使用者就能通过以下几个简单的步骤而实现拉链的准确便利穿插:第一步,将拉片300相对拉头主体向上翻转至另一面;第二步、将链牙110底端的插销120从辅助穿插件310的轨道腔311的一端插入到轨道腔311中;第三步,由于轨道腔311与拉头主体对应侧的导腔230相通,故在轨道腔311的导向作用下,链牙110的插销120就能顺势进入拉头主体内,进而完成准确的拉链穿插操作。由以上使用过程可知,相较于业内已有的辅助穿插设计,本申请的设计将拉链的穿插操作分解为简单的翻起后形成穿插轨道,然后快速便利准确的插入拉头主体内部这三个简单步骤,不但能达到让老人、小孩、手部功能障碍人士乃至一般大众都能更方便准确的穿插拉链的目的;而且,本申请是利用拉链的拉片300本身的设计,而无需在拉头本体200上添加任何部件,而且本申请的拉片300的设计也不会像在拉头本体200上直接添加部件那样有脱落风险,因此,本申请的设计具有结构更加简单安全且更符合使用逻辑的优点。
请参阅图1至图3,具体在一实施例中,拉片300还包括连接件320,连接件320的一端与上导板210枢接,连接件320的另一端与辅助穿插件310固定连接,其中,拉头主体和连接件320可选择常用的金属或塑胶等材质制成,其结构为常规设计,而辅助穿插件310为塑胶等相同或不相同的材质制成,然后,两者再通过各种方式连接在一起。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320还可以与辅助穿插件310一体设置,即使用同一材料一体化制作而成,然后连接件320朝向拉头本体200的一端与上导板210枢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辅助穿插件310包括与上导板210连接的连接部312以及与连接部312连接的轨道部313。连接部312主要起到呈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具体可通过连接件320而与上导板210实现枢接,而起穿插导向作用的为形成有轨道腔311的轨道部313。在实际使用时,辅助穿插件310具有连接部312一并带动轨道部313相对上导板210向上翻转后形成的如图1和图3所示的使用状态;当然,在不需要进行拉链穿插操作时,辅助穿插片和连接件320就可以如常规的拉链拉片300设计一样,处于如图2所示的拉片300朝下的非使用状态。在此需说明的是,对于辅助穿插件310的造型,并不仅限于图1至图3的样式,在满足其辅助穿插功能的情况下,其造型颜色等可根据实际需求而设置,例如在如图6至图11所示的多个实施例中,辅助穿插件310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贝壳、飞机、海星、爱心等等,在此不做限制。此外,根据客户需求,还可以在辅助穿插件310的外侧面上订制客戶LOGO(LOGOtype,徽标或者商标)。
还需说明的是,为获得更好的使用手感,在一实施例中,辅助穿插件310由优选由软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但不限于可使用硅胶等制成。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辅助穿插件310也可以由硬质材料制成。
具体来说,在拉链的结构中,链牙110包括可自由穿插进出的第一链牙110,导腔230包括可供第一链牙110穿插的第一导腔230。轨道部313设于第一导腔230的同侧,轨道部313上形成有轨道腔311,轨道腔311具有背离第一导腔230的轨道导入口317以及朝向第一导腔230的轨道导出口315,在沿拉头本体200的宽度方向上,轨道腔311呈向外敞口设置,如此,可有效增加轨道导入口317的开口面积,使得插销120能从更多角度插入轨道腔311,进而进入第一导腔230中,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拉链穿插便利性的目的。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3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轨道腔311在沿背离拉头本体200的方向上,呈逐渐扩大的扩口状设置。换言之,在轨道腔311中,在沿辅助穿插件310朝向拉头主体的方向上,轨道腔311通过逐渐缩小而实现其向第一导腔230导入的导向功能,轨道导入口317应是大于轨道导出口315的,而同时轨道导出口315应大于或等于第一导腔230的导入口,这样,才能使得插销120能更加准确顺畅的插入拉头主体内部。此外,为方便拉片300的翻转,在使用状态时,轨道导出口315与第一导腔230的导入口之间应具有一定的间距。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在沿布带100的长度方向上,轨道腔311的长度L1大于拉头本体200的长度L2;在沿布带100的宽度方向上,轨道腔311的宽度大于对应侧的导腔230的宽度,可以理解,在加宽加长轨道腔311后,则更有利于提高拉链穿插的便利性。同理,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轨道腔311的高度H1优选大于拉头本体200的高度H2,如此,才能使得拉链穿插更加便捷,而且确保轨道腔311的在沿从辅助穿插件310朝向拉头主体的方向上的渐缩导向作用。
具体请参阅图1、图3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在使用状态时,以从上导板210至下导板220的方向为从上到下的方向,轨道部313的截面呈L型,第一轨道板313a自连接部312向下延伸形成,第二轨道板313b自第一轨道板313a的下端边缘沿拉头本体200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形成,第一轨道板313a和第二轨道板313b的内侧面围成轨道腔311。如此,插销120就能通过该轨道腔311的导向而便捷进入拉头主体内部。然本设计不限于此,请参阅图6,在另一实施例中,同样在使用状态时,以从上导板210至下导板220的方向为从上到下的方向,轨道部313呈一体式并向下内凹的弧形板设置,弧形板的内侧面为平滑弧面,弧形板的内侧面围成轨道腔311,即以第一导腔230的中心线为轴,并向后呈放射状扩大。如此,插销120也能通过该轨道腔311的导向而进入拉头主体内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312上设有与轨道腔311连通的缺口316。具体地,缺口316的长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链牙110的插销120的长度。在使用状态时,以从上导板210至下导板220的方向为从上到下的方向,一方面,在穿插时,可通过该缺口316而获知插销120的穿插状态,另一方面,该缺口316的设置突破了轨道部313在向上方向上的限制,进而有效扩大了进入轨道腔311的实际入口区域,从而达到了进一步方便拉链穿插的目的。当然,为确保轨道腔311的从辅助穿插件310朝向拉头主体的方向上的渐缩导向作用,在缺口316的前方还设置有一块导向挡板,该导向挡板的下边缘与第二轨道板313b的前边缘即形成轨道导出口315。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在使用状态,以从拉头本体200至辅助穿插件310的方向为从前往后方向,缺口316具有远离拉头本体200的缺口后边缘316a,轨道部313具有远离拉头本体200的轨道后边缘313c;在沿拉头本体200的宽度方向上,缺口后边缘316a呈向后倾斜设置、轨道后边缘313c呈向前倾斜设置。换言之,在缺口后边缘316a与轨道后边缘313c之间呈夹角设置,如此,有利于扩大轨道导入口317的实际区域,进而方便拉链穿插。此外,辅助穿插件310的各个边缘之间均为圆角设计,以避免尖锐边角对手指的划伤。
为方便拉动拉片300,辅助穿插件310还包括握持部314,握持部314设于连接部312和轨道部313的远离拉头本体200的一端,并优选与辅助穿插件310一体设置。在此,握持部314可以设计为多种形状,例如可以是如图2至图5所示的板状,也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的球形,该球形的握持部314有利于手指的完整稳固握持。
具体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在使用状态,以从拉头本体200至辅助穿插件310的方向为从前往后方向,以从上导板210至下导板220的方向为从上到下的方向,握持部314呈在沿向后的方向上向上倾斜设置。换言之,握持部314呈向后上方翘起的形状,且翘起的角度优选0-90度,这样,通过握持部314的翘起设置,就更方便了拉片300的拉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握持部314上设有防滑凸筋314a。该防滑凸筋314a主要起到手指捏住握持部314时,防止手指打滑的作用,可以是如图3所示的多个弯折的防滑凸筋314a在握持部314的上下表面均间隔排布,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拉链,该拉链包括拉链的拉头结构,该拉链的拉头结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拉链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拉链的拉头结构,拉链包括左右相对设置的布带以及设置在所述布带上的链牙,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的拉头结构包括:
拉头本体,所述拉头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导板和下导板,所述上导板与所述下导板之间形成两个左右分布以使所述拉链开合的导腔,其中一侧的所述导腔可供对应侧的所述链牙穿插进出;以及,
拉片,所述拉片与所述上导板活动连接,所述拉片包括辅助穿插件,所述辅助穿插件上形成有两端贯通的轨道腔;所述辅助穿插件可相对所述拉头本体向上翻转,以使所述轨道腔和对应侧的所述导腔连通,对应侧的所述链牙的插销经所述轨道腔进入所述拉头本体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穿插件包括与所述上导板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的轨道部;所述辅助穿插件具有所述连接部一并带动所述轨道部相对所述上导板向上翻转后形成的使用状态;
所述链牙包括可自由穿插进出的第一链牙,所述导腔包括可供所述第一链牙穿插的第一导腔;所述轨道部设于所述第一导腔的同侧,所述轨道部上形成有所述轨道腔,所述轨道腔具有背离所述第一导腔的轨道导入口以及朝向所述第一导腔的轨道导出口;
在沿所述拉头本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轨道腔呈向外敞口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使用状态,以从所述上导板至所述下导板的方向为从上到下的方向,所述轨道部的截面呈L型,所述轨道部包括第一轨道板和第二轨道板,所述第一轨道板自所述连接部向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轨道板自所述第一轨道板的下端边缘沿所述拉头本体的宽度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轨道板和所述第二轨道板的内侧面围成所述轨道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使用状态,以从所述上导板至所述下导板的方向为从上到下的方向,所述轨道部呈一体式并向下内凹的弧形板设置,所述弧形板的内侧面为平滑弧面,所述弧形板的内侧面围成所述轨道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所述轨道腔连通的缺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链牙的插销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拉链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使用状态,以从所述拉头本体至所述辅助穿插件的方向为从前往后方向,所述缺口具有远离所述拉头本体的缺口后边缘,所述轨道部具有远离所述拉头本体的轨道后边缘;
在沿所述拉头本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缺口后边缘呈向后倾斜设置、所述轨道后边缘呈向前倾斜设置。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穿插件还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设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轨道部的远离所述拉头本体的一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链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使用状态,以从所述拉头本体至所述辅助穿插件的方向为从前往后方向,以从所述上导板至所述下导板的方向为从上到下的方向,所述握持部呈在沿向后的方向上向上倾斜设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链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部上设有防滑凸筋。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片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导板枢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穿插件固定连接;或者,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辅助穿插件一体设置,所述连接件朝向所述拉头本体的一端与所述上导板枢接。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穿插件由软质弹性材料制成。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腔在沿背离所述拉头本体的方向上,呈逐渐扩大的扩口状设置。
14.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布带的长度方向上,所述轨道腔的长度大于所述拉头本体的长度;在沿所述布带的宽度方向上,所述轨道腔的宽度大于对应侧的所述导腔的宽度。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拉链的拉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腔的高度大于所述拉头本体的高度。
16.一种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任意一项所述的拉链的拉头结构。
CN202120365810.2U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拉链的拉头结构和拉链 Active CN2148028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5810.2U CN214802816U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拉链的拉头结构和拉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5810.2U CN214802816U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拉链的拉头结构和拉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02816U true CN214802816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883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65810.2U Active CN214802816U (zh) 2021-02-09 2021-02-09 一种拉链的拉头结构和拉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028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065274U (zh) 一种拉链及其按压解锁式拉头
CN102551280B (zh) 拉头滑块及使用该拉头滑块的拉链头
US7293334B2 (en) Integral zipper slide and guard
CN214802816U (zh) 一种拉链的拉头结构和拉链
CN102740720B (zh) 拉链以及拉链被覆制品
TWI480007B (zh) Zipper with slider
CN113631060A (zh) 一种拉链的拉头结构和拉链
CN212912002U (zh) 一种拉链用的辅助操作件和拉片、拉链、物品
CN207519744U (zh) 一种船坞拉头
CN216932121U (zh) 一种用于隐形拉头的滑块
CN211092158U (zh) 带有拉头罩的拉头组合及其应用的拉链
CN216776302U (zh) 一种拉链头
CN212729030U (zh) 防爆牙拉头及其拉链
CN214854785U (zh) 一种拉头及其拉片
CN214103486U (zh) 一种象鼻拉头
JP3214476U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215603591U (zh) 一种拉头用拉片、拉头、拉链及衣服
CN215423144U (zh) 一种具有一体式拉片的拉头、拉链及物品
CN208129619U (zh) 拉头
CN219108858U (zh) 一种耐用的弹片自锁拉链头
CN213720293U (zh) 一种新型拉链头
CN219438238U (zh) 一种前开式的运动内衣
EP3556241B1 (en) Semi-circular zipper and sliders used cooperatively
CN219146927U (zh) 一种用于调节更换绳部件的辅助器具、拉片及拉链头
CN212520830U (zh) 一种防止忘记拉上拉链的裤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