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01826U - 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01826U
CN214801826U CN202120953122.8U CN202120953122U CN214801826U CN 214801826 U CN214801826 U CN 214801826U CN 202120953122 U CN202120953122 U CN 202120953122U CN 214801826 U CN214801826 U CN 214801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le cap
insect
bottle
upper cover
improv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5312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游亮强
吴宝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South America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South America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South America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South America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5312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01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01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018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其结构包括瓶体、连接瓶体的瓶盖以及罩盖在瓶盖上方的上盖,所述瓶盖与所述瓶体螺纹连接,所述瓶盖顶端开设有多个入虫口,所述瓶盖顶部内壁中心位置设有诱芯插槽,所述入虫口围绕所述诱芯插槽四周分布,所述瓶盖侧壁内开设有容水腔,所述容水腔内盛有水,所述上盖顶端设有挂扣,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可快速组装,使用方便,能有效防止捕获后害虫的逃逸,提升了诱捕效率和捕杀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属于害虫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农作物如瓜果蔬菜、果树的种植过程中,虫害是引起农作物减产的重要因素,为了防治虫害,维护生态环境。目前已大量采用昆虫性信息素配合昆虫诱捕器捕杀害虫,其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治理方式。
因此市面上已出现各种昆虫诱捕器。如2020年01月14日就公开一项专利号为ZL201920792900.2、名称为“昆虫诱捕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包括桶体、以及盖设在所述桶体一侧的顶盖;所述桶体两端分别开设有用于连接收集昆虫瓶体的连接口和安装顶盖的安装口,在所述桶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连接口和安装口分隔,所述桶体在隔板靠近安装口的一侧形成诱捕腔室,所述桶体在隔板靠近连接口的一侧形成收集腔室,在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连接诱捕腔室和收集腔室的收集口;所述桶体侧壁上开设有与诱捕腔室连通的诱捕入口。这种昆虫诱捕器由于诱捕入口直接设置在桶体的侧壁上,光线容易进入诱捕通道,害虫诱捕后较容易从诱捕入口返回逃逸,降低了诱捕效率和捕杀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以解决现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其结构包括瓶体、连接瓶体的瓶盖以及罩盖在瓶盖上方的上盖,所述瓶盖与所述瓶体螺纹连接,所述瓶盖顶端开设有多个入虫口,所述瓶盖顶部内壁中心位置设有诱芯插槽,所述入虫口围绕所述诱芯插槽四周分布,所述瓶盖侧壁内开设有容水腔,所述容水腔内盛有水,所述上盖顶端设有挂扣。
进一步地,所述入虫口下端外周沿呈圆台状,其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入虫口中部开设有多个对流口。
进一步地,所述瓶盖底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所述瓶盖底部和下部内壁均刻画有螺纹线。
进一步地,所述入虫口的数量为四个。
进一步地,所述挂扣为半环形结构,所述上盖和所述瓶盖连接处设有十字挡板将各个所述入虫口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瓶盖和上盖采用不透光材质制成,所述瓶体透光。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直径大于所述瓶盖顶端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可快速组装,使用方便,能有效防止捕获后害虫的逃逸,提升了诱捕效率和捕杀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的瓶盖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的瓶盖仰视图。
图中:瓶体-1、瓶盖-2、上盖-3、入虫口-4、诱芯插槽-5、容水腔-6、挂扣-7、对流口-8、十字挡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瓶体1、连接瓶体1的瓶盖2以及罩盖在瓶盖上方的上盖3,所述瓶盖2与所述瓶体1螺纹连接,所述瓶盖2顶端开设有多个入虫口4,所述瓶盖2顶部内壁中心位置设有诱芯插槽5,所述入虫口4围绕所述诱芯插槽5四周分布,所述瓶盖2侧壁内开设有容水腔6,所述容水腔6内盛有水,所述上盖3顶端设有挂扣7,所述入虫口4下端外周沿呈圆台状,其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入虫口4中部开设有多个对流口8,所述瓶盖2底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所述瓶盖2底部和下部内壁均刻画有螺纹线,所述入虫口4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挂扣7为半环形结构,所述上盖3和所述瓶盖2连接处设有十字挡板9将各个所述入虫口4隔开,所述瓶盖2和上盖3采用不透光材质制成,所述瓶体1透光,所述上盖3直径大于所述瓶盖2顶端直径。
例如,利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可乐瓶等塑料瓶作为瓶体1,将诱芯插入到诱芯插槽5内,然后旋入瓶体1,诱芯挥发的性信息素通过入虫口4散发到外界,然后引诱昆虫沿着散发的路径进入到瓶盖2内,由于入虫口4底部的倒圆台结构,导致昆虫不好原路逃脱,而瓶盖2上的容水腔6和不透光设计,导致瓶盖2内光线昏暗且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原因,瓶盖2内的温度会低于室温,所以昆虫受不了如此环境便会向下逃入到瓶体1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瓶体(1)、连接瓶体(1)的瓶盖(2)以及罩盖在瓶盖上方的上盖(3),所述瓶盖(2)与所述瓶体(1)螺纹连接,所述瓶盖(2)顶端开设有多个入虫口(4),所述瓶盖(2)顶部内壁中心位置设有诱芯插槽(5),所述入虫口(4)围绕所述诱芯插槽(5)四周分布,所述瓶盖(2)侧壁内开设有容水腔(6),所述容水腔(6)内盛有水,所述上盖(3)顶端设有挂扣(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虫口(4)下端外周沿呈圆台状,其外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入虫口(4)中部开设有多个对流口(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2)底部直径大于下部直径,所述瓶盖(2)底部和下部内壁均刻画有螺纹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虫口(4)的数量为四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扣(7)为半环形结构,所述上盖(3)和所述瓶盖(2)连接处设有十字挡板(9)将各个所述入虫口(4)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2)和上盖(3)采用不透光材质制成,所述瓶体(1)透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3)直径大于所述瓶盖(2)顶端直径。
CN202120953122.8U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 Active CN214801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53122.8U CN214801826U (zh)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53122.8U CN214801826U (zh)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01826U true CN214801826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72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53122.8U Active CN214801826U (zh) 2021-05-06 2021-05-06 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018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65576B1 (ko) 해충 포획기
CN204634825U (zh) 一种储粮仓害虫诱捕器
CN205233257U (zh) 粮仓用高效诱捕杀虫装置
CN204811602U (zh) 一种复合型太阳能频振杀虫灯
CN214801826U (zh) 一种改进型昆虫诱捕器
CN213369525U (zh) 一种植物保护灭虫灯
CN201718349U (zh) 一种实蝇诱捕器
CN212065419U (zh) 一种火龙果种植灭虫器
JP2005117970A (ja) 害虫捕獲器
CN202014528U (zh) 诱虫灭虫装置
CN211091527U (zh) 一体化土壤灭菌杀虫装置
CN213369499U (zh) 一种农业育苗用病虫害防治设备
CN212260195U (zh) 蜘蛛饲养装置
CN205180140U (zh) 一种应用于农业害虫诱捕的新型多功能诱捕器
CN211482579U (zh) 一种害虫防控装置
CN208908924U (zh) 一种昆虫诱捕器
CN209234734U (zh) 一种林业害虫防治诱捕装置
CN206078723U (zh) 一种胡蜂捕捉器
CN206433609U (zh) 多功能大棚用杀虫灯
CN217591855U (zh) 一种基于信息素和光源结合作用的捕虫装置
CN213463537U (zh) 一种组装式蟑螂诱食装置
CN211793878U (zh) 一种杨梅果蝇诱杀装置
CN213095648U (zh) 一种害虫防治的诱捕器
JP2004350609A (ja) 害虫捕獲器
CN213719519U (zh) 树挂式农业杀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