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95891U - 触控板机构 - Google Patents

触控板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95891U
CN214795891U CN202120502692.5U CN202120502692U CN214795891U CN 214795891 U CN214795891 U CN 214795891U CN 202120502692 U CN202120502692 U CN 202120502692U CN 214795891 U CN214795891 U CN 214795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module
touch
accommodating space
elongated member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0269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彦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Ac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r Inc filed Critical Acer Inc
Priority to CN20212050269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95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95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958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板机构,包括一触控模块、一矩形的支撑件以及一外框。前述支撑件固定于前述触控模块上。前述外框具有一穿孔以及一导引结构,其中前述导引结构凸出于前述穿孔的一边缘,且前述触控模块以及前述支撑件设置于前述外框内。前述支撑件的一勾状部穿过前述穿孔并接触前述导引结构,以限制前述触控模块以及前述支撑件于前述外框中。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机构能够提升使用者在操作时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触控板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板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包括有支撑件,且在该支撑件上形成有勾状部的触控板机构。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的触控板是控制鼠标或对电脑下达指令的输入装置之一,因此各家笔记本电脑制造商都希望其所设计的触控板能够定位精准,且在执行点击(click)动作或按压触控板时可以让每个位置所需的力量皆相等,以避免触控板上不同位置处所需按压力道相差过大而导致按压回馈模糊,从而难以对电脑下达正确的指令。
此外,在传统的触控板机构中常需要设置簧片等弹性机构,然而当使用者按压触控板后,不同元件之间往往会因为弹性机构的弹力作用而产生令人不适的碰撞及噪音,从而影响到操作时的舒适性。
有鉴于前述公知问题点,如何改良传统的触控板机构,以提升使用者在操作时的舒适性,始成为此技术领域研发人员的一重要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公知问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板机构,包括一触控模块、一矩形的支撑件以及一外框。前述支撑件固定于前述触控模块的一底侧,并且具有一勾状部。前述外框具有一容纳空间、一穿孔以及一导引结构,其中前述容纳空间与前述穿孔相连通,前述导引结构凸出于前述穿孔的一边缘,且前述触控模块以及前述支撑件设置于前述容纳空间内。前述勾状部穿过前述穿孔并接触前述导引结构,以限制前述触控模块以及前述支撑件于前述容纳空间中。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勾状部具有一弯曲结构,且前述导引结构具有一圆弧面,其中当前述触控模块受一外力按压时,前述勾状部于前述圆弧面上滑动。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触控板机构还包括一开关元件以及一长条形构件,且前述外框还具有两个凸块,其中前述开关元件设置于前述触控模块的前述底侧,前述长条形构件活动地连接前述支撑件,且前述两个凸块位于前述容纳空间的一底部,其中当前述触控模块受一外力按压时,前述长条形构件受到前述两个凸块压迫而相对于前述支撑件旋转并触发前述开关元件。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支撑件还具有一凹陷部,且前述长条形构件容置于前述凹陷部内,其中前述长条形构件与前述勾状部位于前述支撑件的相反侧。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长条形构件具有一卡槽,且前述支撑件还具有一限位块,其中前述限位块位于前述凹陷部的一中央位置并且结合于前述卡槽内。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长条形构件具有两个凹孔,且前述支撑件还具有两个凸出部,其中前述两个凸出部位于前述凹陷部的两端,并且分别容置于前述两个凹孔内。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支撑件还具有一悬臂结构,且前述外框还具有一开孔,其中前述悬臂结构穿过前述开孔。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悬臂结构和前述长条形构件位于前述支撑件的同一侧。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开关元件于前述长条形构件的一长轴方向上的座标位置介于前述两个凸块之间。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触控板机构还包括两个磁性元件,且前述外框以及前述支撑件更分别具有一凹槽,用以容纳前述两个磁性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触控板机构能够提升使用者在操作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板机构的立体图。
图2表示图1中的触控模块的爆炸图。
图3表示图1中的触控模块的另一视角爆炸图。
图4表示外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表示图1中的触控板机构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6表示图1中的触控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图7表示图2和3中的支撑件与长条形构件的爆炸图。
图8表示图7中的支撑件与长条形构件结合后的立体图。
图9表示图7中的支撑件与长条形构件结合后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10表示图2和3中的触控模块、支撑件与长条形构件结合时的立体图。
图11表示图10中的触控模块、支撑件与长条形构件于结合后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触控板机构
10:触控模块
20:支撑件
21:勾状部
22:凹槽
23:凹槽
24:限位块
25:凸出部
30:长条形构件
31:卡槽
32:凹孔
40:外框
41:穿孔
42:凹槽
43:凹槽
401:容纳空间
G:导引结构
M:开关元件
N:凸块
R:开孔
P:悬臂结构
U: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板机构。然而,可轻易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新型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揭示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普通技术人员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这些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首先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5,其中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控板机构100的立体图,图2表示图1中的触控模块10的爆炸图,图3表示图1中的触控模块10的另一视角爆炸图,图4表示外框4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表示图1中的触控板机构10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板机构100可设置于一笔记本电脑上,且其主要包括有一触控模块10、一支撑件20、一长条形构件30以及一外框40。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外框40形成有一容纳空间401,用以容纳前述触控模块10、支撑件20以及长条形构件30。具体而言,前述支撑件20粘接固定于触控模块10的底侧,前述长条形构件13则是活动地枢接于支撑件20的一侧。
在组装前述触控板机构100时,可将触控模块10、支撑件20以及长条形构件30一起置入并结合于外框40中央的容纳空间401内,同时使长条形构件30和位于容纳空间401底部的两个凸块N相互抵接;如此一来,当使用者朝下按压触控模块10的顶面时,前述长条形构件30会受到凸块N的压迫而相对于支撑件20旋转,从而可触发固定在触控模块10底侧的一开关元件M(图3),意即使用者可透过按压触控模块10来执行点击(click)或输入指令等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开关元件可为一金属簧片开关(metal dome switch),且前述开关元件于长条形构件30的一长轴方向上的座标位置介于两个凸块N之间。如此一来,前述长条形构件30便能作为一活动的杠杆,并利用杠杆原理来触发触控模块10底侧的开关元件,从而让使用者在按压触控模块10以执行点击(click)动作时,于触控模块10上不同位置处所需施加的力量差异大幅减小,以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与舒适性。
另一方面,从图2至图5中可以看出,在外框40的容纳空间401的两个角落处分别形成有开孔R,而在支撑件20的两侧则分别形成有一悬臂结构P。应了解的是,前述支撑件20大致呈矩形,且前述悬臂结构P和长条形构件30皆位于支撑件20的同一侧边(长侧边),其中前述悬臂结构P在组装时分别穿过外框40上的开孔R,藉此可防止触控模块10、支撑件20以及长条形构件30自外框40的容纳空间401中脱落。
此外,在前述支撑件20的另一长侧边上形成有两个凸出的勾状部21,且在外框40上形成有与容纳空间401相连通的两个穿孔41;在组装前述触控板机构100时,可将支撑件20上的勾状部21分别穿过外框40上的穿孔41(图5),以防止触控模块10、支撑件20以及长条形构件30自外框40的容纳空间401中脱落。
需特别说明的是,在前述外框40上另形成有两个导引结构G,其中该两个导引结构G凸出于该两个穿孔41的边缘且形成有一圆弧面,藉此可用以接触并引导支撑件20的勾状部21穿过外框40上的穿孔41。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者朝下按压触控模块10的顶面时,触控模块10和支撑件20会朝容纳空间401的底部方向下沉,且支撑件20上的勾状部21会沿着导引结构G的圆弧面滑动以作为一枢轴使用,从而能够限制触控模块10和支撑件20于该容纳空间401内,并防止触控模块10和支撑件20脱离外框40。
接着一并参阅图1至图6,其中图6表示图1中的触控模块10的局部剖视图。如图6所示,当前述触控板机构100于组装后,触控模块10、支撑件20以及长条形构件30结合于外框40的容纳空间401内,其中支撑件20上的勾状部21会延伸经过外框40上的穿孔41,并且勾住外框40上的导引结构G。如前所述,由于导引结构G形成有一圆弧面,而前述勾状部21则形成有对应于前述圆弧面的一弯曲结构,所以当使用者按压触控模块10并使其朝容纳空间401的底部方向下沉时,支撑件20上的勾状部21可于导引结构G的圆弧面上滑动以作为枢轴使用,从而能确保触控模块10相对于外框40运动时的稳定性。
又,从图2至图5中也可以看出,在支撑件20的一长侧边上形成有两个凹槽22(图3),在支撑件20的两个短侧边上则分别形成有一凹槽23,其中前述凹槽22、23可用以容置磁铁、电磁铁或其他磁性元件,且前述凹槽22的位置邻近于前述勾状部21。
相对应地,在前述外框40上形成有两个凹槽42以及两个凹槽43(图3和图5),用以容置磁铁、电磁铁或其他磁性元件,其中前述凹槽42的位置邻近于支撑件20上的凹槽22,前述凹槽43的位置则邻近于支撑件20上的凹槽23。
需特别说明的是,通过前述磁性元件可在支撑件20和外框40之间产生适当的磁力,以使触控模块10能够悬浮于外框40的容纳空间401内且维持于一初始位置,从而降低元件之间碰撞的机会,且在触控模块10在受到外力按压后,也能够通过该磁力而迅速地使触控模块10相对于外框40上升回复到前述初始位置,而不必额外设置弹簧或弹片等弹性元件。
再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9,其中图7表示图2和3中的支撑件20与长条形构件30的爆炸图,图8表示图7中的支撑件20与长条形构件30结合后的立体图,图9表示图7中的支撑件20与长条形构件30结合后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如图7至图9所示,在前述支撑件20的一长侧边上形成有凹陷部U,且在前述凹陷部U的中央位置处形成有一限位块24,此外在凹陷部U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凸出部25;相对应地,在前述长条形构件30的中央位置处形成有一卡槽31,在前述长条形构件30的两端则分别形成有一凹孔32。
于实际组装时,可将前述长条形构件30的一部分容置于支撑件20的凹陷部U内,并使支撑件20上的限位块24对准并结合于长条形构件30的卡槽31内,藉以防止长条形构件30相对于支撑件20沿水平方向偏移;此外,位于凹陷部U两端的凸出部25分别容置于长条形构件30两端的凹孔32中,使得长条形构件30和支撑件20之间可形成相互枢接的状态。如前所述,当使用者按压触控模块10时,前述长条形构件30会受到外框40上的凸块N(图2)压迫而相对于支撑件20旋转,从而可触发位于触控模块10底侧的开关元件M(图3)。
接着请一并参阅图10和图11,其中图10表示图2和图3中的触控模块10、支撑件20与长条形构件30结合时的立体图,图11表示图10中的触控模块10、支撑件20与长条形构件30于结合后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如图10和图11所示,前述支撑件20粘接固定于触控模块10的底侧,且矩形支撑件20的宽度略小于触控模块10的宽度,而前述长条形构件13则是活动地枢接于支撑件20上。应了解的是,前述长条形构件30和勾状部21位于支撑件20的相反侧,而悬臂结构P和长条形构件30则是位于支撑件20的同一侧(长侧边)。
另一方面,从图11中可以看出,当触控模块10位于容纳空间401内的一初始位置时,长条形构件30相对于触控模块10呈倾斜,而当使用者朝下按压触控模块10的顶面时(如图11中箭头方向所示),前述长条形构件30会受到容纳空间401底部的凸块N压迫而相对于支撑件20旋转,从而可触发位于触控模块10底侧的开关元件M,以利于使用者执行点击(click)或输入指令等动作。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已公开如上,但应该了解的是,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更动、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从本实用新型揭示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在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皆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权利要求构成个别的实施例,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权利要求及实施例的组合。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于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触控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触控模块;
一矩形的支撑件,固定于该触控模块的一底侧,并且具有一勾状部;以及
一外框,具有一容纳空间、一穿孔以及一导引结构,其中该容纳空间与该穿孔相连通,该导引结构凸出于该穿孔的一边缘,且该触控模块以及该支撑件设置于该容纳空间内;
其中,该勾状部穿过该穿孔并接触该导引结构,以限制该触控模块以及该支撑件于该容纳空间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勾状部具有一弯曲结构,且该导引结构具有一圆弧面,其中当该触控模块受一外力按压时,该勾状部于该圆弧面上滑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板机构还包括一开关元件以及一长条形构件,且该外框还具有两个凸块,其中该开关元件设置于该触控模块的该底侧,该长条形构件活动地连接该支撑件,且该两个凸块位于该容纳空间的一底部,其中当该触控模块受一外力按压时,该长条形构件受到该两个凸块压迫而相对于该支撑件旋转并触发该开关元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还具有一凹陷部,且该长条形构件容置于该凹陷部内,其中该长条形构件与该勾状部位于该支撑件的相反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板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长条形构件具有一卡槽,且该支撑件还具有一限位块,其中该限位块位于该凹陷部的一中央位置并且结合于该卡槽内。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板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长条形构件具有两个凹孔,且该支撑件还具有两个凸出部,其中该两个凸出部位于该凹陷部的两端,并且分别容置于该两个凹孔内。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还具有一悬臂结构,且该外框还具有一开孔,其中该悬臂结构穿过该开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板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悬臂结构和该长条形构件位于该支撑件的同一侧。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开关元件于该长条形构件的一长轴方向上的座标位置介于该两个凸块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机构,其特征在于,该触控板机构还包括两个磁性元件,且该外框以及该支撑件更分别具有一凹槽,用以容纳该两个磁性元件。
CN202120502692.5U 2021-03-09 2021-03-09 触控板机构 Active CN214795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2692.5U CN214795891U (zh) 2021-03-09 2021-03-09 触控板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2692.5U CN214795891U (zh) 2021-03-09 2021-03-09 触控板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95891U true CN214795891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56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02692.5U Active CN214795891U (zh) 2021-03-09 2021-03-09 触控板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958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08505B2 (en) Keyswitch structure
JPH0617057U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
EP2482296A2 (en) Key structure of keyboard device
USRE47957E1 (en) Keyswitch, keyboard and keyswitch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10073455A1 (en) Key structure and keyboard having such key structure
JP3749371B2 (ja) 押ボタンスイッチ
TW201740412A (zh) 按鍵
CN109767946B (zh) 按键及其键盘
JP2006202751A (ja) 入力装置、キー構造およびその弾性機構
CN201294173Y (zh) 按键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214795891U (zh) 触控板机构
TW202042265A (zh) 按鍵結構
TWM617205U (zh) 觸控板機構
CN109871130B (zh) 键盘设备及其触控板装置
TWI763340B (zh) 觸控板機構
WO2023138276A1 (zh) 微动开关及鼠标
CN110189949B (zh) 按键结构
CN210324028U (zh) 扣合件与包括其的电子装置
CN216748604U (zh) 电子装置
CN114168002A (zh) 触控笔
US9851754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US8212166B2 (en) Switch assembly
JP2002237229A (ja) キースイッチ装置の組立方法
JP4081091B2 (ja) 押ボタンスイッチの製造方法
TWI649774B (zh) 按鍵製造方法及其按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