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91554U - 一种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91554U
CN214791554U CN202121183161.0U CN202121183161U CN214791554U CN 214791554 U CN214791554 U CN 214791554U CN 202121183161 U CN202121183161 U CN 202121183161U CN 214791554 U CN214791554 U CN 214791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mounting
vertical plate
control box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831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豪
熊华祥
徐啟华
计运卓
罗会斌
汪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8316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91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91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915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空调器包括外机,外机包括壳体、隔风立板、电控盒和固定件。隔风立板竖直安装在壳体内,且隔风立板上形成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竖直设置。电控盒上设置有滑槽,第一安装部与滑槽滑动配合,且使电控盒竖直设置。电控盒通过固定件与隔风立板可拆卸地连接,以使电控盒相对隔风立板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电控盒维护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分体式空调器的外机中,电控盒的设置方式通常采用PCB面平行外机的顶盖且排布于压缩机正上方。由于电控盒必须横跨压缩机腔体,散热器外露在风机腔内,造成电控盒长度尺寸冗余。并且由于PCB面朝向外机壳体的下方,因此,在对电控盒进行售后维护时,需要拆卸面板,并且从电控盒底部拔线才能从顶部拆出主板。由此对于电控盒的维护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增大了维护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改善现有技术中电控盒维护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外机,所述外机包括壳体、隔风立板、电控盒和固定件。
所述隔风立板竖直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隔风立板上形成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竖直设置。
所述电控盒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且使所述电控盒竖直设置。
所述电控盒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隔风立板可拆卸地连接,以使所述电控盒相对所述隔风立板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在该空调器的外机中,电控盒可以通过滑槽与安装部的配合,使得电控盒相对第一安装部滑动至指定位置,从而使得电控盒竖直安装在隔风立板上,另外通过固定件将电控盒可拆卸地安装在隔风立板上。在需要拆下电控盒的情况下,只需拆下固定件,然后沿第一安装部抽出电控盒,便能快速高效地完成电控盒的拆卸。由此,可以降低电控盒的装配难度,提高电控盒的装配效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在需要对电控盒进行维护的情况下,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电控盒的拆卸,从而降低维护难度,达到改善现有技术中电控盒维护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可选地,所述电控盒包括散热组件和安装主体。所述散热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主体上。
所述滑槽形成于所述安装主体上,且位于所述散热组件的至少一侧。
所述安装主体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隔风立板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主体上开设有安装腔,所述散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
所述安装腔的至少一侧凸设有第一承载块。所述第一承载块上远离所述安装腔的一侧凸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安装主体相间隔以形成所述滑槽。
可选地,所述隔风立板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
为了提高隔风立板和电控盒的装配准确性,可选地,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形成第二安装部。所述安装主体上还凸设有第二承载块,所述第二承载块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卡槽相配合。当然,在卡槽与第二安装部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第二安装部向第二承载块提供定位作用和限位作用,从而提高电控盒的装配准确性以及安装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安装主体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并行设置。
所述散热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且所述滑槽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
所述第二主体上远离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凸设有连接部,所述固定件贯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隔风立板可拆卸的配合。
为了提高电控盒和隔风立板之间的安装稳定性。可选地,所述第一主体还配置成沿第一预设方向拆离所述隔风立板。
所述第二主体上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挂扣,所述挂扣可拆卸地挂持在所述隔风立板上。通过挂扣挂持在隔风立板上,可以通过挂扣向电控盒提供部分稳固作用,从而提高电控盒安装在隔风立板上的稳定性。
和/或,所述第二主体上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可拆卸地夹持于所述隔风立板。通过卡扣夹持在隔风立板上,可以向电控盒提供一定的稳固作用,从而提高电控盒安装在隔风立板上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第二主体上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承载块,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挂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承载块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隔风立板上开设有配合孔。所述卡扣穿过所述配合孔且夹持于所述隔风立板。
可选地,所述散热组件自所述安装主体的散热面凸出。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冷凝器,所述隔风立板相对所述冷凝器倾斜设置,以使所述散热面与所述冷凝器之间形成锐角。
其中,外机可以从冷凝器处进风。由于散热面与冷凝器之间形成锐角,由此可以使得从散热面凸出的散热组件朝向冷凝器的面积提高,使得散热组件的受风面增大,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的外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控盒和隔风立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控盒和隔风立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安装主体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安装主体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安装主体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隔风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外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安装主体与隔风立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调器;11-壳体;12-冷凝器;100-隔风立板;101-安装槽;110-第一安装部;120-第二安装部;130-配合孔;200-电控盒;210-安装主体;211-第一主体;2111-安装腔;212-第二主体;213-第一承载块;2131-滑动部;2132-滑槽;214-第二承载块;2141-第一卡持块;2142-第二卡持块;2143-卡槽;2144-卡持筋条;215-连接部;216-挂扣;217-卡扣;218-第三承载块;220-散热组件;221-承载体;222-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该空调器10配置成对指定区域进行空气调节作用,从而提高指定区域的舒适性,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空气调节作用包括但不限于温度调节作用、湿度调节作用、新风作用以及循环风流速调节作用等。
空调器10包括内机和外机,内机与外机相互连接,且能使得冷媒在内机和外机之间循环流动。内机配置成安装在指定区域以向指定区域提供空气调节作用;外机配置成安装在指定区域以外的外部环境,且外机配置成向冷媒提供热交换场所,换言之,在冷媒循环过程中,冷媒在流经外机的情况下与外环境进行热交换。
其中,请参阅图1和图2,外机包括壳体11、隔风立板100、电控盒200、压缩机以及冷凝器12。隔风立板100安装在壳体11的内部,且隔风立板100将壳体11的内部空间分为两个空腔,压缩机和冷凝器12分别安装在壳体11的两个空腔中。电控盒200与压缩机电连接且配置成控制压缩机运行。在现有技术中,电控盒200中的PCB板面大致平行于壳体11的顶盖设置,从而使得电控盒200大致与壳体11的顶盖平行设置,在该情况下,由于电控盒200必须横跨压缩机所在的安装腔2111,同时电控盒200中的散热器必须外露在冷凝器12所在的安装腔2111内,从而造成电控盒200长度尺寸冗长;并且,由于通常为了保护PCB板将PCB板的正面朝下,维护时需要对壳体11进行拆卸,并从电控盒200底部拔线才能从顶部将PCB板拆出,增大了维护难度;另外,在进行外机堆放的情况下,上方的外机容易对下方外机的PCB板造成损坏;还会造成电控盒200顶部易结霜,需要增设电控盒200盖保护电气安全,提升成本。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电控盒200维护成本高的问题,还可以改善现有技术中电控盒200易损坏的问题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隔风立板100竖直安装在壳体11内部。其中,在外机正常安装的情况下,将隔风立板100看作是板状结构,隔风立板100竖直安装表示隔风立板100大致垂直于水平面;由此可以通过隔风立板100将壳体11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两个空腔。
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隔风立板100上形成第一安装部110,且第一安装部110竖直设置。其中,第一安装部110竖直设置表示:在外机正常安装放置的情况下,第一安装部110大致垂直于水平面。电控盒200上设置滑槽2132,该滑槽2132与第一安装部110相适配;第一安装部110与滑槽2132滑动配合,且使电控盒200竖直设置。需要说明的是,电控盒200竖直设置可以使得PCB板大致与水平面垂直,且不需要使电控盒200横跨设置压缩机的空腔,通过第一安装部110和滑槽2132的配合便能完成对于电控盒200的安装。另外,为了提高电控盒200和隔风立板100的安装稳定性,外机还包括固定件,电控盒200通过固定件与隔风立板100可拆卸地连接,以使电控盒200相对隔风立板100固定;换言之,在电控盒200沿第一安装部110滑动至预设位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固定件实现电控盒200和隔风立板100的相对固定,由此实现电控盒200稳定地安装在隔风立板100上的目的。
以上所述,由于电控盒200竖直安装在隔风立板100上,可以不必横跨安装压缩机的空腔,因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控盒200长度冗长的技术问题。在需要对电控盒200进行维护的情况下,解除固定件对电控盒200和隔风立板100的固定,电控盒200便能沿第一安装部110滑动至拆卸电控盒200,从而在拆卸一个固定件的情况下便能快速高效地完成对电控盒200的拆卸,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电控盒200维护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并且,由于电控盒200竖直安装,可以防止外机堆叠的情况下,对下方外机中电控盒200造成受力损坏。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控盒200包括安装主体210和散热组件220,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散热组件220沿虚线与安装主体210实现装配。安装主体210配置成安装PCB板和电气零件,散热组件220安装在安装主体210上,由此可以通过散热组件220向安装主体210提供散热作用。其中,滑槽2132形成在安装主体210上,由此安装主体210可以通过滑槽2132与第一安装部110滑动配合。并且,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滑槽2132位于散热组件220的至少一侧。换言之,滑槽2132可以仅形成在散热组件220的其中一侧,或者,滑槽2132可以形成在散热组件220的两侧,由此可以通过散热组件220两侧的滑槽2132与至少两个第一安装部110滑动配合,可以确保安装主体210与隔风立板100之间的配合稳定性,也可以方便安装主体210稳定地相对隔风立板100的滑动,防止安装主体210在相对隔风立板100滑动的过程中脱离隔风立板100。另外,安装主体210通过固定件与隔风立板100可拆卸地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以电控盒200配置成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实现拆离隔风立板100,如图3,图中a方向可以表示第一预设方向。另外,以与第一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第二预设方向;换言之,电控盒200在隔风立板100上沿第二预设方向滑动,从而实现电控盒200装入隔风立板100的目的,如图3,图中b方向可以表示第二预设方向。另外,以垂直于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的方向为第三预设方向,当然,第三预设方向大致与隔风立板100平行,如图3,图中c方向可以表示第三预设方向。其中,散热组件220的两侧表示散热组件220在第三预设方向上的两侧。
为了方便散热组件220安装在安装主体210上,安装主体210上开设有安装腔2111,如图5,散热组件220安装于安装腔2111内。其中,散热组件220包括承载体221和多个散热片222,多个散热片222间隔设置在承载体221上,在散热组件220安装于安装主体210上的情况下,多个散热片222穿过安装腔2111,且承载体221与安装主体210连接,从而实现散热组件220与安装主体210的安装。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安装腔2111的设置,使得承载体221上远离散热片222的一侧没有遮挡,方便承载体221进行散热,从而可以提高散热组件220的散热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6和图7,安装腔2111的至少一侧凸设有第一承载块213,第一承载块213上远离安装腔2111的一侧凸设有滑动部2131,该滑动部2131与安装主体210相间隔以形成滑槽2132。需要说明的是,安装腔2111的至少一侧,表示在安装腔2111沿第三预设方向上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换言之,可以在安装腔2111沿第三预设方向上的其中一侧上设置第一承载块213;或者,可以在安装腔2111沿第三预设方向上的两侧均设置第一承载块213。以下,以安装腔211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承载块213的设置方式为例进行说明。相对应的,在隔风立板100上至少形成两个第一安装部110,且其中两个第一安装部110分别与两个滑槽2132相配合。
可选地,第一承载块213可以呈片状,且片状的第一承载块213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且使得第一承载块213大致与安装腔2111的侧边平行。在散热组件220安装在安装腔2111中的情况下,第一承载块213与承载体221相配合,由此还可以通过第一承载块213向散热组件220提供限位作用,从而提高散热组件220安装在安装主体210上的稳定性。当然,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承载块213也可以与安装腔2111的侧边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从而在散热组件220安装在安装腔2111的情况下,第一承载块213与承载体221之间形成间隔。应当理解,第一承载块213沿第二预设方向的延伸长度也可以小于安装腔2111的侧边,只需第一承载块213能满足滑动部2131的设置即可。
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安装腔2111沿第一预设方向的一侧以及在安装腔2111沿第二预设方向上的一侧均可以设置片状的第一承载块213,由此使得多个第一承载块213围绕安装腔2111设置,从而可以通过多个第一承载块213向散热组件220提供限位作用和定位作用。
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滑动部2131设置在第一承载块213沿第一预设方向上的一端,使得安装主体210可以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之后才能实现第一安装部110和滑槽2132的相互配合,由此可以缩短电控盒200相对第一安装部110的滑动距离,便能缩短电控盒200的装配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当然,在拆卸电控盒200的过程中,也可以使得电控盒200滑动较短的距离便能实现电控盒200的拆卸,缩短拆卸时间,从而降低电控盒200的拆卸难度,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当然,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滑动部2131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承载块213上沿第二预设方向的一端。
为了方便第一安装部110与滑槽2132的配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可选地,滑槽2132沿第二预设方向上的一端呈扩口状,换言之,在滑动部2131沿第二预设方向的端部设置有斜面,该斜面使得在沿第二预设方向上滑动部2131与安装主体210的距离逐渐增大,以方便第一安装部110卡入滑槽2132中,降低第一安装部110与滑槽2132的配合难度,由此提高电控盒200和隔风立板100的装配效率。
可选地,请参阅图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散热组件220伸入至安装冷凝器12的空腔中,隔风立板100上开设有安装槽101,且安装槽101的侧壁形成第一安装部110。其中,在安装槽101上沿第三预设方向上具有两个侧壁,在电控盒200装配于隔风立板100的情况下,电控盒200上的两个滑槽2132分别与安装槽101的两个侧壁相互配合,且沿两个侧壁滑动,以将电控盒200装入安装槽101中。在电控盒200装入安装槽101中的情况下,散热组件220穿过安装槽101伸入至安装冷凝器12的空腔中,在气流经过冷凝器12进入至该空腔中的情况下,该气流可以带走散热组件220上的热量,从而实现通过散热组件220对电控盒200进行散热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电控盒200安装在安装槽101中的情况下,电控盒200可以起到遮盖安装槽101的目的,由此将安装冷凝器12的空腔和安装压缩机的空腔相分隔开。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隔风立板100上也可以不设置安装槽101,例如,在隔风立板100的其中一个侧面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安装部110,该第一安装部110与滑槽2132滑动配合,从而实现电控盒200与隔风立板100的装配。当然,为了将散热组件220伸入至安装冷凝器12的空腔中,可以将电控盒200安装在隔风立板100上朝向冷凝器12一侧的侧面上。
在外机进风的情况下,请参阅图9,由壳体11靠近冷凝器12的一侧进风,且壳体11进风的风向大致垂直于冷凝器12,如图11中,d方向可以表示外机进风口的进风方向,另外,可以以S直线表示进风方向。在气流穿过冷凝器12进入至空腔中的情况下,气流流经散热组件220,以带走散热组件220散发的热量,从而使得散热组件220对电控盒200进行散热。其中,以散热组件220自安装主体210的散热面(图未标)凸出,在电控盒200安装于隔风立板100的情况下,散热面大致与隔风立板100相平行,其中,散热面与图11中的g直线相平行,因此可以由图中g直线表示散热面。为了提高散热组件220提供的散热效率,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隔风立板100相对冷凝器12倾斜设置,以使得散热面与冷凝器12之间形成锐角,其中,锐角可以由图11中的e夹角表示,换言之,散热面与冷凝器12之间形成锐角可以表示为g直线与S直线之间形成锐角e。由于散热面与冷凝器12之间形成锐角,使得散热组件220偏向冷凝器12一侧翻转一定的角度,从而增大散热组件220与冷凝器12正对的面积;换言之,提高了散热组件220正对于外机进风口的面积,从而提高散热组件220的受风面积,便能达到提高散热效率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隔风立板100偏转对外机中零件的影响,也可以将隔风立板100上的部分位置设置成相对隔风立板100倾斜的状态,只需使得电控盒200在安装于隔风立板100上的情况下,能使得散热组件220能偏向冷凝器12偏转一定的角度,以提高散热组件220正对外机进风口的面积即可。
另外,请结合参阅图8和图10,在安装槽101的侧壁形成第一安装部110的同时,安装槽101的底壁形成第二安装部120,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槽101的底壁指代的是安装槽101中沿第二预设方向上的周壁。为了提高电控盒200和隔风立板100之间装配的稳定性,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主体210上还凸设有第二承载块214,第二承载块214上开设有卡槽2143,第二安装部120与卡槽2143相配合。通过第二安装部120与卡槽2143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第二安装部120向电控盒200提供限位作用,由此提高电控盒200安装在隔风立板100上的稳定性。当然,第二安装部120和卡槽2143的相互配合还可以向电控盒200提供定位作用,以确保电控盒200精准地安装到指定的位置。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安装槽101的底壁上开设卡槽2143,且使得第二承载块214与卡槽2143相适配,从而通过第二承载块214与卡槽2143的配合提高电控盒200的安装稳定性。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隔风立板100的局部呈弧形设置,且使得安装槽101的底壁弯曲呈弧形。为了于弧形的安装槽101适配,第二承载块214上形成弧形的卡槽2143。可选地,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1,第二承载块214上凸起设置有第一卡持块2141和第二卡持块2142,第一卡持块2141和第二卡持块2142均呈弧形,且第一卡持块2141和第二卡持块2142相互间隔设置,由此在第一卡持块2141和第二卡持块2142之间形成弧形的卡槽2143,该卡槽2143与第二安装部120相匹配。当然,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卡槽2143的形成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例如,可以直接在第二承载块214上开设弧形的卡槽2143等。
另外,为了方便卡槽2143与第二安装部120相配合,且为了提高卡槽2143与第二安装部120的装配效率。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卡槽2143的开口处设置为扩口状,换言之,第一卡持块2141远离第二承载块214的一侧远离第二卡持块2142翻转形成翻边,由此,可以方便第二安装部120精准地卡入卡槽2143,提高第二安装部120和卡槽2143的装配效率。当然,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卡持块2141和第二卡持块2142上均形成翻边,从而使得卡槽2143的开口处呈扩口状。
当然,为了提高第二安装部120与卡槽2143的配合稳定性,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卡持块2142上设置有夹持筋条,夹持筋条凸设在第二卡持块2142靠近第一卡持块2141的一侧,在第二安装部120卡入至卡槽2143内部的情况下,由于卡持筋条2144的设置,可以通过卡持筋条2144和第一卡持块2141对第二安装部120提供夹持作用,从而提高第二安装部120和卡槽2143的配合稳定性,以提高电控盒200的安装稳定性。当然,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持块2141上也可以设置卡持筋条2144。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卡持块2142上设置有多个卡持筋条2144,且多个卡持筋条2144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安装主体210包括第一主体211和第二主体212,第一主体211和第二主体212并行设置。其中,上述“并行设置”指代的是,第一主体211的其中一个侧边与第二主体212的其中一个侧边相互连接,且第一主体211和第二主体212大致位于同一平面内,以使得安装主体210整体呈平板状。散热组件220安装在第一主体211上,换言之,在第一主体211上开设有安装腔2111,散热组件220安装在安装腔2111内;另外,第一承载块213和第二承载块214设置在第一主体211上,由此使得滑槽2132形成于第一主体211上。可选地,第二主体212上远离第一主体211的一侧凸设有连接部215,固定件贯穿连接部215与隔风立板100可拆卸地配合,由此实现安装主体210与隔风立板100的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固定件可以采用螺钉,在该情况下,连接部215上设置有与螺钉适配的通孔,且隔风立板100上设置有与螺钉适配的螺纹孔;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也可以采用铆钉、夹扣或者销钉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滑槽2132与第一安装部110相互配合,且第二安装部120与第二承载块214相互配合的情况下,通过连接部215与隔风立板100相互配合,由此能使得第一主体211和第二主体212均与隔风立板100稳定地连接,从而提高安装主体210与隔风立板100的安装稳定性,且能防止电控盒200产生较大幅度的振动,确保电控盒200的稳定性。
另外,为了提高电控盒200和隔风立板100的安装稳定性,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主体212上沿第一预设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挂扣216,挂扣216可拆卸地挂持在隔风立板100上。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主体211沿第二预设方向装入安装槽101的情况下,挂扣216跟随第二主体212沿第二预设方向移动,在第一主体211相对隔风立板100移动至预设位置的情况下,挂扣216挂持在隔风立板100上,从而可以通过挂扣216提高安装主体210与隔风立板100的安装稳定性。另外,还可以通过挂扣216是否挂持在隔风立板100上判断电控盒200是否准确地移动至预设位置;例如,在挂扣216与隔风立板100具有间隔的情况下,表示电控盒200还未移动至准确的安装位置,需要沿第二预设方向继续移动电控盒200;又例如,在挂扣216稳定地挂持在隔风立板100上的情况下,表示电控盒200移动到准确的安装位置。
同理,为了提高电控盒200和隔风立板100的安装稳定性,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主体212上沿第一预设方向的另一侧还设置有卡扣217,卡扣217可拆卸地夹持于隔风立板100。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主体212上第一预设方向上的另一侧表示第二主体212上沿第二预设方向上的一侧,换言之,在第二主体212上设置了挂扣216的情况下,卡扣217和挂扣216分别位于第二主体212上相对设置的两侧;便能通过卡扣217和挂扣216在第二主体212上相对的两侧分别向第二主体212提供稳固作用,从而确保第二主体212能稳定地与隔风立板100配合,由此实现电控盒200稳定地与隔风立板100配合的目的。
当然,为了方便卡扣217与隔风立板100配合,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隔风立板100上开设有配合孔130,卡扣217穿过配合孔130以使得卡扣217能夹持在隔风立板100上。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隔风立板100上凸起设置与卡扣217配合的凸块,在电控盒200相对隔风立板100移动至预设位置进行安装的情况下,卡扣217夹持在凸块上,由此实现第二主体212与隔风立板100稳定的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第二主体212上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挂扣216和卡扣217,从而提高第二主体212与隔风立板100的配合稳定性。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取消挂扣216和卡扣217中的其中一个;例如,取消挂扣216的设置,在第二主体212与隔风立板100相互配合的情况下,卡扣217夹持在隔风立板100上,以使得第二主体212稳定地与隔风立板100配合;又例如,取消卡扣217的设置,在第二主体212与隔风立板100相互配合的情况下,挂扣216挂持在隔风立板100上,从而提高第二主体212和隔风立板100配合的稳定性。换言之,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二主体212上沿第一预设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挂扣216,和/或,第二主体212上沿第一预设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卡扣217。
另外,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主体212上沿第一预设方向上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承载块218,连接部215和挂扣216分别设置在第三承载块218的两端。其中,在固定件穿过连接部215与隔风立板100相互配合的情况下,由于第三承载块218将连接部215和挂扣216形成为一体,从而可以提高挂扣216的位置稳定性,从而确保挂扣216能稳定地挂持在隔风立板100上,以提高第二主体212与隔风立板100的配合稳定性。另外,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15呈片状,且设置在第二主体212上远离第一主体211的一侧,由此使得连接部215和挂扣216分别设置在第二主体212上相邻的两个侧边,在与隔风立板100配合的情况下,连接部215和挂扣216可以从第二主体212上两个方向上向第二主体212提供稳固作用,从而提升第二主体212与隔风立板100的配合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10中,电控盒200可以通过滑槽2132与安装部的配合,使得电控盒200相对第一安装部110滑动至指定位置,从而使得电控盒200竖直安装在隔风立板100上,另外通过固定件将电控盒200可拆卸地安装在隔风立板100上。在需要拆下电控盒200的情况下,只需拆下固定件,然后沿第一安装部110抽出电控盒200,便能快速高效地完成电控盒200的拆卸。由此,可以降低电控盒200的装配难度,提高电控盒200的装配效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在需要对电控盒200进行维护的情况下,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电控盒200的拆卸,从而降低维护难度,达到改善现有技术中电控盒200维护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并且,由于隔风立板100相对冷凝器12倾斜,使得散热面与冷凝器12之间形成锐角,以提高散热组件220正对于外机进风口的面积,从而提高散热组件220的受风面积,可以提高散热组件220向电控盒200提供的散热效率。另外,由于挂扣216和卡扣217的设置,可以提高电控盒200与隔风立板100配合的稳定性,提高安装强度。并且,该电控盒200的设置方式节省了大量的零件,降低了电控盒200的制作成本。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10)包括外机,所述外机包括壳体(11)、隔风立板(100)、电控盒(200)和固定件;
所述隔风立板(100)竖直安装在所述壳体(11)内,且所述隔风立板(100)上形成第一安装部(110),所述第一安装部(110)竖直设置;
所述电控盒(200)上设置有滑槽(2132),所述第一安装部(110)与所述滑槽(2132)滑动配合,且使所述电控盒(200)竖直设置;
所述电控盒(200)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隔风立板(100)可拆卸地连接,以使所述电控盒(200)相对所述隔风立板(100)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盒(200)包括散热组件(220)和安装主体(210);所述散热组件(220)安装在所述安装主体(210)上;
所述滑槽(2132)形成于所述安装主体(210)上,且位于所述散热组件(220)的至少一侧;
所述安装主体(210)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隔风立板(100)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主体(210)上开设有安装腔(2111),所述散热组件(220)安装于所述安装腔(2111)内;
所述安装腔(2111)的至少一侧凸设有第一承载块(213);所述第一承载块(213)上远离所述安装腔(2111)的一侧凸设有滑动部(2131);所述滑动部(2131)与所述安装主体(210)相间隔以形成所述滑槽(21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风立板(100)上开设有安装槽(101),所述安装槽(101)的侧壁形成所述第一安装部(1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01)的底壁形成第二安装部(120);所述安装主体(210)上还凸设有第二承载块(214),所述第二承载块(214)上开设有卡槽(2143),所述第二安装部(120)与所述卡槽(2143)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主体(210)包括第一主体(211)和第二主体(212),所述第一主体(211)和所述第二主体(212)并行设置;
所述散热组件(220)安装于所述第一主体(211),且所述滑槽(2132)形成于所述第一主体(211);
所述第二主体(212)上远离所述第一主体(211)的一侧凸设有连接部(215),所述固定件贯穿所述连接部(215)与所述隔风立板(100)可拆卸的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211)还配置成沿第一预设方向拆离所述隔风立板(100);
所述第二主体(212)上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挂扣(216),所述挂扣(216)可拆卸地挂持在所述隔风立板(100)上;
和/或,所述第二主体(212)上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卡扣(217),所述卡扣(217)可拆卸地夹持于所述隔风立板(1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212)上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承载块(218),所述连接部(215)和所述挂扣(216)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承载块(218)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风立板(100)上开设有配合孔(130);所述卡扣(217)穿过所述配合孔(130)且夹持于所述隔风立板(100)。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220)自所述安装主体(210)的散热面凸出;
所述空调器(10)还包括冷凝器(12),所述隔风立板(100)相对所述冷凝器(12)倾斜设置,以使所述散热面与所述冷凝器(12)之间形成锐角。
CN202121183161.0U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空调器 Active CN214791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3161.0U CN214791554U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3161.0U CN214791554U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91554U true CN214791554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99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83161.0U Active CN214791554U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915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89027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US8379387B2 (en) Fan fixing apparatus
US20090137197A1 (en) Out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WO2016110091A1 (zh) 空调器及其电控盒组件、空调器室外机的装配方法
CN204063353U (zh) 空调机的室外机
CN210202260U (zh) 空调器的电控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4791554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5406009A (zh) 一种空调器
EP3346199A1 (en) Outdoor unit
CN215120184U (zh) 一种充电桩
CN212511702U (zh) 电控盒及天花机
CN110430701B (zh) 压缩机电机变频控制器
EP3302015B1 (en) Cas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18565574U (zh) 壁挂式空调内机
CN215412462U (zh) 风管机安装结构及风管机
CN218550496U (zh) 一种机箱壳体
CN217441832U (zh) 一种空调外机
CN216281709U (zh)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以及空调展示样机
CN220692553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系统集成电柜
CN216521160U (zh) 一种具有简易拆装散热装置的舞台灯
CN218103886U (zh) 壳体装置及逆变设备
CN219955457U (zh) 一种ptc发热件固定结构及其风暖浴霸设备
CN219980475U (zh) 储能电源装置
CN211698851U (zh) 风扇支架的安装结构和箱体
CN218410113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