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91536U - 一体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体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91536U CN214791536U CN202120739548.3U CN202120739548U CN214791536U CN 214791536 U CN214791536 U CN 214791536U CN 202120739548 U CN202120739548 U CN 202120739548U CN 214791536 U CN214791536 U CN 2147915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air
- air conditioner
- duct
- heat exch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空调器,包括:机壳、第一换热器、第一风机、第二换热器、第二风机和杀菌装置。机壳上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机壳内设有与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导通的第一换热风道,机壳内还设有与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导通的第二换热风道。第一换热器和第一风机分别设在第一换热风道内。第二换热器和第二风机分别设在第二换热风道内。杀菌装置设在机壳内,杀菌装置具有主机和输送管,输送管与主机相连以输送杀菌物质,输送管的出口朝向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输送杀菌物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从进风口进入的气流携带杀菌物质流向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杀菌消毒、净味,一体式空调器的使用寿命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一体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在仅需实现局部温度调节或对较小的室内空间进行温度调节时,通常使用移动式空调或便携式空调,该类型空调的体积相对较小,移动较为方便。
当上述空调用于厨房中,由于厨房中常常产生油烟,在对厨房内的气体进行制冷或制热的过程中,油烟容易通过进风口进入到内部的换热器、风机等部件上,久而久之使得换热器、风机等部件具有刺鼻的味道。而带有普通过滤网的空调,会使得油渍吸附在过滤网上,提升了滤网清洗的难度、增加了滤网清洗的频次,并且存在过滤网清洗不净而易于残留油渍、导致细菌滋生的问题。
相关技术中,有的在换热器的表面或在风道内增设特殊涂层而减少油烟的残留量,但成本高,还会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也有的将过滤网设置为油烟截留能力较强的耗材,但需要经常更换,且成本较高,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体式空调器,所述一体式空调器可通过杀菌装置将内部换热风道中的部件进行杀菌净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使用过程中产生异味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一体式空调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机壳内设有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导通的第一换热风道,所述机壳内还设有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导通的第二换热风道;第一换热器和第一风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一风机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内;第二换热器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二风机分别设在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杀菌装置,所述杀菌装置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杀菌装置具有主机和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与所述主机相连以输送杀菌物质,所述输送管的出口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输送所述杀菌物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通过设置进风口和两个出风口,可使得从进风口进入的气流,携带从输送管输出的杀菌物质一起流向第一换热风道和/或第二换热风道中,从而使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第一风机和/或第二风机被杀菌物质杀菌、消毒、净味,与此同时,经过第一换热器换热的气流快速从第一出风口排出,经过第二换热器换热的气流快速从第二出风口排出,提升了室内风换热效率,并延长了一体式空调器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所述输送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为多个,所述输送管为多个,多个所述输送管分别与所述主机相连,多个所述输送管的出口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器一一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所述出口为设在所述输送管的管壁上的通孔。
可选地,所述输送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杀菌装置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分别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
可选地,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走线槽,所述输送管位于所述走线槽内。
有利地,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卡线部,所述卡线部与所述输送管配合以将所述输送管定位在所述走线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卡扣部,所述主机上设有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所述第二卡扣部卡扣配合。
可选地,所述一体式空调器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之间,所述接水盘上设有第一插孔,所述输送管穿过所述第一插孔并通出至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接水盘包括用于接水的接水部和连接在所述接水部上的侧部支架,所述侧部支架上设有第二插孔,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朝向所述侧部支架伸出的插扣,所述插扣插入所述第二插孔中。
可选地,所述一体式空调器还包括蜗壳组件,所述蜗壳组件内形成所述第一换热风道,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一换热器设在所述蜗壳组件中,所述蜗壳组件与所述接水部和所述安装板相连。
有利地,所述接水部上朝向所述蜗壳组件的一侧隆起形成凸起,所述凸起支撑所述蜗壳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内部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的机壳内部各部件装配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区域I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区域Ⅱ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区域Ⅲ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板与杀菌装置、第二风机、防倾倒开关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板与机壳内其他各部件装配前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板与杀菌装置装配前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区域Ⅳ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杀菌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防护板与机壳内其他各部件装配前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接水盘和蜗壳组件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一体式空调器1000、
机壳100、
进风口110、第一进风口111、第二进风口112、
第一出风口120、第二出风口130、
杀菌装置210、
主机211、第二卡扣部2111、第二连接板2112、
输送管212、出口2121、
安装板220、
走线槽221、卡线部222、第一卡扣部223、
插扣224、第一连接板225、第二安装孔226、
第三安装孔227、第四安装孔228、第六安装孔229、
第一换热器300、第一换热器支架310、
第二换热器400、第二换热器支架410、
第一风机500、第一风轮510、第一电机520、
第二风机600、第二风轮610、风机支架620、第三配合孔621、
蜗壳组件700、
第一蜗壳710、
第一蜗壳部711、第一配合孔7111、第四配合孔7112、
第一安装部712、
第二蜗壳720、
第二蜗壳部721、第二配合孔7211、第五配合孔7212、
第二安装部722、
接水盘810、
侧部支架811、第一插孔812、第二插孔813、第一安装孔814、
接水部815、凸起816、第五安装孔817、第七安装孔818、
底座820、
压缩机830、
防倾倒开关840、
防护板850、第六配合孔851、围板852、第二通出孔853、
进风过滤组件9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1000。可选地,该一体式空调器1000可以放置在室内的地面上、台面上等使用,实现整个室内空间或局部快速降温或升温;该一体式空调器1000也可以携带至室外使用,实现局部快速降温或升温。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一体式空调器1000,包括:如图1所示的机壳100、如图3所示的第一换热器300、第一风机500、第二换热器400、第二风机600和杀菌装置210。
其中,如图1所示,机壳100上设有进风口110、第一出风口120和第二出风口130(第二出风口130可参见图3),机壳100内设有与进风口110和第一出风口120导通的第一换热风道,机壳100内还设有与进风口110和第二出风口130导通的第二换热风道。外部气流可以从进风口110进入机壳100,从第一出风口120和第二出风口130离开机壳100。
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一风机500分别设在第一换热风道内。第一风机500驱动气流从进风口110进入第一换热风道内,同时气流与第一换热器300进行换热,再经过第一出风口120排出。
第二换热器400和第二风机600分别设在第二换热风道内。第二风机600驱动气流从进风口120进入第二换热风道内,同时气流与第二换热器400进行换热后,再经过第二出风口130排出。
结合图1和图3所示,杀菌装置210设在机壳100内。如图3所示,杀菌装置210具有主机211和输送管212,输送管212与主机211相连以输送杀菌物质,输送管212的出口2121朝向第一换热器300和/或第二换热器400输送杀菌物质。也就是说,输送管212的出口2121可设置为仅朝向第一换热器300,输送管212的出口2121也可设置为仅朝向第二换热器400,输送管212的出口2121也可以设置为同时朝向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1000,通过设置进风口110和两个出风口,使得从进风口110进入的气流,可携带从出口2121输出的杀菌物质朝向第一换热器300和/或第二换热器400输送。
也就是说,气流可携带从输送管212输出的杀菌物质一起流向第一换热风道和/或第二换热风道中,从而使第一换热器300和/或第二换热器400、第一风机500和/或第二风机600被杀菌物质杀菌消毒,有效防止细菌滋生,从而使得内部各个部件实现净味,有效防止油渍和污渍残留在机壳100内的部件中,使内部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稳定,延长了一体式空调器1000的使用寿命。
与此同时,经过第一换热器300换热的气流快速从第一出风口120排出,经过第二换热器400换热的气流快速从第二出风口130排出,由于杀菌物质已经将内部的污染物氧化分解,因此从第一出风口120和从第二出风口130排出的气流不会夹杂菜味或异味,提升了室内风换热效率的同时有效保障了室内循环流动的空气的质量,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这里的杀菌物质可以为臭氧,也可以为其他离子型气体,只要能进行杀菌,去除油渍污渍则可,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强油烟截留性能的一次性过滤网,本申请的过滤网可以采用普通可清洗式滤网,滤网可重复使用,降低了成本,即使机壳100内部的各个部件上残留有油渍等污物,也可以通过杀菌物质将细菌消杀从而实现净味,杀菌物质也可使部分油渍污渍被分解,保障了换热风道中各个部件可靠工作。
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置特殊涂层的换热器和换热风道内壁,本申请杀菌装置210可对换热器、风道内壁做杀菌净化处理,可仅采用普通的换热器、普通的换热风道内壁,无需做特殊处理,保障了换热器较高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如图1所示,进风口110包括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其中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设置在机壳100的同一侧面上,第一进风口111连通第一换热风道,第二进风口112连通第二换热风道。使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拥有各自的进风口,可减小进风口的布设截面大小,并使得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的进风互不影响,可保障第一风机120从第一进风口111吸入气流的抽吸力或第二风机130从第二进风口112吸入气流的抽吸力,提升了第一风机120或第二风机130的运行效率。
可选地,一体式空调器1000包括进风过滤组件900,如图1所示,进风过滤组件900可同时盖设在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二进风口112上,节约进风过滤组件900的布设数量,且方便快速装配。
可选地,第一进风口11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进风口112也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出风口120和第二出风口130分别设置在机壳100的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壁上;两个第一进风口111则分别设置在机壳100的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壁上,两个第二进风口112也分别设置在机壳100的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壁上,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不同。多个第一进风口111和多个第二进风口112提升了整机进风的效率和进风量,可使室内的空气经过进风过滤组件200过滤后快速送入至第一换热风道与第一换热器300进行换热,或快速送入至第二换热风道中与第二换热器400进行换热。此外,第一出风口120在机壳100的周向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一进风口111之间,可以实现两侧进风和单侧出风,气流的流动更为合理,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20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小。第二出风口130在机壳100的周向方向上位于两个第二进风口112之间,也可以实现两侧进风和单侧出风,气流的流动更为合理,第二进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30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小,有利于提升整机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第一换热器3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每个第一换热器300分别靠近一个第一进风口111设置。第二换热器40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每个第二换热器400分别靠近一个第二进风口112设置。两个第一换热器300相对且间隔开设置,两个第二换热器400相对且间隔开设置,可以显著地降低风阻,提高出风量,降低能耗,也可以提高换热效率。最终,本申请一体式空调器1000方便移动和携带。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例如第一方向为机壳100的前后方向,而第二方向为第二方向的左右方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均为水平方向,而这些示例中的第一出风口120和第二出风口130相离较远,第一出风口120的出风和第二出风口130的出风影响较小。
可选地,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上下间隔设置,可以为第一换热风道在上第二换热风道在下,相应地,与第一换热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20设置在机壳100的上部,第一换热器300设置在上部;与第二换热风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30设置在机壳100的下部,第二换热器400设置在下部。也可以为第二换热风道在上第一换热风道在下,此时,与第一换热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11和第一出风口120设置在机壳100的下部,第一换热器300设置在下部;与第二换热风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30设置在机壳100的上部,第二换热器400设置在上部,使得两个换热风道换热过程中互不干扰,经过第一换热器300换热的风和经过第二换热器400换热的风可排向不同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的一个为蒸发器时另一个则形成为冷凝器。例如,第一换热器300为蒸发器,则第二换热器400为冷凝器,此时从第一进风口111经过进风过滤组件200过滤的风进入第一换热风道,第一换热风道内的风与蒸发器换热形成冷风而从第一出风口120排出至室内或进一步朝向用户吹风,从而实现局部制冷或对整个室内空间制冷;从第二进风口112经过进风过滤组件200过滤的风进入第二换热风道,第二换热风道内的风与冷凝器换热形成热风而从第二出风口130排出,这里的第二出风口130可以朝向室内,此时可以实现局部制冷,第二出风口130也可以通过排风管引导至室外,此时可以实现整个室内空间制冷。
反之,第一换热器300为冷凝器,则第二换热器400为蒸发器,此时从第一进风口111经过进风过滤组件200过滤的风进入第一换热风道,第一换热风道内的风与冷凝器换热形成热风而从第一出风口120排出至室内或进一步朝向用户吹风,从而实现局部制热或对整个室内空间制热;从第二进风口112经过进风过滤组件200过滤的风进入第二换热风道,第二换热风道内的风与蒸发器换热形成冷风而从第二出风口130排出,这里的第二出风口130可以朝向室内,此时可以实现局部制热,第二出风口130也可以通过排风管引导至室外,此时可以实现整个室内空间制热。
可选地,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均为直排换热器,有利于换热后的风快速从第一出风口120或第二出风口130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风机500包括第一风轮510、第一电机520,第一电机520的电机轴与第一风轮510相连以驱动第一风轮510转动。第一风机500用于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11经过进风过滤组件900过滤净化后进入第一换热风道内,进入第一换热风道内的气流与第一换热器300换热后可以从第一出风口120排出。
可选地,第一风轮510采用离心风轮,从而可以降低第一风轮510转动时产生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输送管212的出口2121位于第一换热器300的朝向进风口110的一侧。当出口2121位于进风口110和第一换热器300之间时,当第一风机500运转,将使气流快速从进风口110流向第一换热器300,从而使得杀菌装置210排出的杀菌物质更好地被气流携带至第一换热器300处,有利于杀菌物质在第一换热风道中扩散,使杀菌物质对第一换热器300进行有效杀菌净味处理。
在另一些示例中,输送管212的出口2121位于第二换热器400的朝向进风口110的一侧。此时,出口2121位于进风口110和第二换热器400之间,当第二风机600运转,将使气流快速从进风口110流向第二换热器400,从而使得杀菌装置210排出的杀菌物质更好地被气流携带至第二换热器400处,有利于杀菌物质在第二换热风道中扩散,使杀菌物质对第二换热器400进行有效杀菌净味处理。
在其他示例中,输送管212的出口2121位于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的朝向进风口110的一侧,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当然在其他示例中,出口2121也可以位于第一换热器300和/或第二换热器400的远离进风口110的一侧面,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可选地,杀菌装置210的主机211可以为臭氧发生器以产生臭氧,臭氧通过输送管212输出至第一换热器300和/或第二换热器400处;或者杀菌装置210的主机211为离子发生器以产生离子,富有离子的气流从输送管212输出至第一换热器300和/或第二换热器400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300为多个,输送管212为多个,多个输送管212分别与主机211相连,多个输送管212的出口2121分别与多个第一换热器300一一对应设置,也就是说,每个输送管212均可向一个第一换热器300输送杀菌物质,从而使得每个第一换热器300均能被有效杀菌净味。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换热器300为两个,输送管212为两个,如图4所示,每个输送管212分别朝向第一换热器300延伸且出口2121朝向第一换热器300。
可选地,出口2121为设在输送管212的管壁上的通孔,从而使得杀菌物质从通孔中向外输送并扩散。
有利地,输送管212靠近出口2121的位置形成为渐扩段,从而使得杀菌物质更快地从出口2121向外排出,并有利于杀菌物质快速扩散。
可选地,输送管212的管壁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出口2121,也就是说,输送管212上形成有多个出口2121以释放杀菌物质,使得杀菌物质沿着输送管212边输送边向外排出并扩散,提升了杀菌物质的扩散速度,有利于杀菌物质对第一换热器300进行可靠地杀菌净味。
相应地,第二换热器400为多个,输送管212为多个,多个输送管212的出口2121分别与多个第二换热器400一一对应设置,每个输送管212均可向一个第二换热器400输送杀菌物质,从而使得每个第二换热器400均能被有效杀菌净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一体式空调器1000还包括安装板220,杀菌装置210固定在安装板220上。再结合图1和图3所示,安装板220固定在机壳100内。也就是说,杀菌装置210通过固定在安装板220上从而实现相对于机壳100固定。
有利地,如图4所示,一体式空调器1000还包括接水盘810,接水盘810设置在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之间。这里的接水盘810可将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相隔开,有效防止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在换热过程中产生影响。还可在第一换热器300为蒸发器时,接纳第一换热器300上形成的冷凝水。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接水盘810上设有第一插孔812,输送管212穿过第一插孔812并通出至第一换热器300和/或第二换热器400的朝向进风口110的一侧。第一插孔812可对输送管212进行定位,使得输送管212相对于第一换热风道内的第一换热器300和/或第二换热风道内的第二换热器400位置固定,输送管212布线方便,杀菌物质便于扩散。
可选地,杀菌装置210为一个,且杀菌装置210同时对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输送杀菌物质时,杀菌装置210的输送管212可分别朝向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延伸,主机211可设置安装板220的中部,从而输送管212分别向上延伸至第一换热器300或向下延伸至第二换热器400;或者主机211设置在安装板220的下部,从而输送管212分别向上延伸至第一换热器300或第二换热器400处,节约杀菌装置210的数量和布设所需的空间。
可选地,杀菌装置210为多个,多个其中的部分杀菌装置210对应第一换热器300输送杀菌物质,另一部分杀菌装置210对应第二换热器400输送杀菌物质,从而使得杀菌装置210可分别控制并对相应的换热器进行杀菌净味。
有利地,主要将输送管212的靠近出口2121处的部分管段穿过第一插孔812,从而有效控制杀菌物质的去向,使得杀菌物质快速朝向换热器扩散。
可选地,结合图6和图14所示,接水盘810包括用于接水的接水部815和连接在接水部815上的侧部支架811,侧部支架811上设有第二插孔813,安装板220上设有朝向侧部支架811伸出的插扣224,插扣224插入第二插孔813中。在这些示例中,接水部815可用于收集冷凝水,并且接水部815可将第一换热风道和第二换热风道隔开。而侧部支架811与接水部815呈角度设置,侧部支架811可用于进一步固定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以及安装板210等部件,提升了机壳100内各个部件连接的稳定性。其中,当第一插口224和侧部支架811形成插接式连接时,可实现安装板220与接水盘810的预定位,进而使得安装板220上安装的各部件均能位于机壳100内的预设位置,便于进一步实现机壳100内各部件的合理布置。
可选地,如图6所示,侧部支架8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814,第一安装孔814与第一换热器300上设置的第一换热器支架310(第一换热器支架310的结构可参见图3)通过紧固件固定,使第一换热器300稳定地连接在接水盘810上。
相应地,侧部支架811上也可以设有安装孔并与第二换热器400的第二换热器支架410通过紧固件固定,这里不做赘述。
可选地,结合图7和图8所示,安装板220上设有朝向第二换热器400的一侧延伸的第一连接板225,第一连接板225上设有第二安装孔226,第二安装孔226与第二换热器400上设置的第二换热器支架410(第二换热器支架410的结构可参见图3)通过紧固件固定,使第二换热器400稳定地连接在安装板220上。
可选地,如图3所示,一体式空调器1000还包括蜗壳组件700,蜗壳组件700内形成第一换热风道,第一风机500和第一换热器300设在蜗壳组件700中,蜗壳组件700与接水部815和安装板220相连,从而使得蜗壳组件700、接水盘810、安装板220之间的相对位置稳定,整体结构紧凑。
具体地,蜗壳组件700的进风端朝向第一进风口111,蜗壳组件700的排风端朝向第一出风口120,蜗壳组件700相对于机壳100固定设置。蜗壳组件700不仅使得第一风机500和第一换热器300相对于机壳100位置稳定、进而能持续稳定工作;蜗壳组件700还限定出了气流的流道,使得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11进入第一换热风道内,第一换热风道内的气流携带杀菌物质扩散至第一换热器300处实现杀菌净味,同时气流快速换热后从第一出风口120排出。
可选地,如图3所示,蜗壳组件700可以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且相连的第一蜗壳710和第二蜗壳720,第一换热器300包括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的两个,两个第一换热器300中的一个与第一蜗壳710相连,两个第一换热器300中的另一个与第二蜗壳720相连。从而使得第一换热器300能过通过蜗壳组件700固定在机壳100内。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一进风口111形成为机壳100上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换热器300中的一个可以连接在第一蜗壳710的远离第二蜗壳720的一端,两个第一换热器300中的另一个可以连接在第二蜗壳720的远离第一蜗壳710的一端。与此同时,第一风机500则设置在第一蜗壳710和第二蜗壳720朝向彼此的一侧,从而当第一风机500工作时,两个第一进风口111的风均能携带杀菌物质被抽入到蜗壳组件700中的第一换热风道中,由此,使得第一换热风道中的各部件(如第一风机500、第一换热器300)的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并使得气流可从机壳100的相对两侧快速进风,且能使第一换热风道中的各部件均能实现有效地杀菌净味。
可选地,第一蜗壳710和第二蜗壳720均为独立成型件,第一蜗壳710和第二蜗壳720可拆卸地相连,例如第一蜗壳710和第二蜗壳720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相连,方便将第一换热器300、第一风机500装配至蜗壳组件700上,也方便将蜗壳组件700快速拆卸而对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一风机500进行维修和清理。又例如,第一蜗壳710和第二蜗壳720的一个上设有插扣另一个上设有插槽,两者实现插接连接,装配定位方便、快速。
可选地,如图3所示,第一蜗壳710包括在第一方向上排布且相连的第一蜗壳部711和第一安装部712,第二蜗壳720包括在第一方向上排布且相连的第二蜗壳部721和第二安装部722,第一蜗壳部711和第二蜗壳部721相邻且相连,第一蜗壳部711和第二蜗壳部721共同限定出风机腔,第一风机500设置在风机腔内;第一安装部712位于第一蜗壳部711的远离第二蜗壳720的一侧,第二安装部722位于第二蜗壳部721的远离第一蜗壳710的一侧,第一安装部712内限定出与风机腔连通的第一换热腔,第二安装部722内限定出与风机腔连通的第二换热腔,两个第一换热器300中的一个位于第一换热腔,两个第一换热器300中的另一个位于第二换热腔。由此,方便地实现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的安装固定,且使得第一换热风道结构简单,有利于整机的紧凑布局和小型化。在这些示例中,第一换热腔、风机腔和第二换热腔在第一方向上依次排布,并均构成为第一换热风道的一部分。
可选地,相连的第一蜗壳部711和第一安装部712为一体成型件,相连的第二蜗壳部721和第二安装部722为一体成型件,方便装配且结构稳定性高。
可选地,结合图8和图9所示,安装板220上设有第三安装孔227,第一蜗壳部711上朝向安装板220的一侧形成有第一配合孔7111,第一配合孔7111和第三安装孔227相对应并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二蜗壳部712上朝向安装板220的一侧形成有第二配合孔7211,第二配合孔7211和第三安装孔227相对应并通过紧固件连接。从而使得安装板220与蜗壳组件700之间形成稳定地限位,并进一步使得第一换热器300、第一风机500相对于安装板220的位置固定。
可选地,结合图9和图10所示,安装板220上设有多个第四安装孔228,第二风机600上的风机支架620上设有多个第三配合孔621,第四安装孔228和第三配合孔621相对应并可通过紧固件连接。从而使得安装板220与第二风机600之间相连接且位置固定,有利于提升机壳100内各部件的布局紧凑性和结构稳定性。
可选地,第二风机600还包括第二风轮610和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驱动第二风轮610转动,第二风轮610可转动地设在风机支架620中,从而使得进风口110(具体可以为第二进风口112)中的气流流入第二换热风道中。
可选地,第二风轮610为轴流风轮、斜流风轮、离心风轮或对旋风轮。在第二风轮610为一个风轮时,第二风轮610可以为轴流风轮、斜流风轮或离心风轮;在第二风轮610为两个风轮时,两个风轮构成对旋风轮,两个风轮均选用轴流风轮或斜流风轮。当第二风轮610采用不同类型的风轮,可使得整机的结构设置更加灵活、紧凑,并容易控制排风方向,使排风方式更加灵活。
有利地,安装板220上设有第一通出孔并连通第二出风口130,沿着第一通出孔的周向在安装板220上开设多个第四安装孔228,第二风轮610朝向第二出风口130排风。
可选地,结合图9和图14所示,接水部815上朝向进风口110的一侧形成有第五安装孔817,第一蜗壳部711上形成有第一安装耳,第一安装耳上设有第四配合孔7112,部分第五安装孔817与第四配合孔7112对应并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二蜗壳部721上形成有第二安装耳,第二安装耳上设有第五配合孔7212,部分第五安装孔817与第五配合孔7212对应并通过紧固件连接。
有利地,如图3和图14所示,接水部815上朝向蜗壳组件700的一侧隆起形成凸起816,凸起816支撑蜗壳组件700,从而使得蜗壳组件700稳定地固定在接水部815上,并相对于接水部815位置稳定,从而使得蜗壳组件700中的第一风机500稳定的转动,降低蜗壳组件700振动而带来的噪音。
有利地,凸起816的表面与蜗壳组件700的表面契合,从而使得蜗壳组件700与凸起816相贴合,蜗壳组件700被凸起816稳定地支撑。
可选地,一体式空调器1000还包括防倾倒开关840,结合图8和图9所示,安装板220上连接有防倾倒开关840,从而在整机倾倒时可进行报警或控制一体式空调器1000停止运行。防倾倒开关840可与安装板220通过卡接配合,也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连接。
至此,本申请的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第一风机500和第二风机600均可分别固定在安装板220上,机壳100内的各个部件结构稳定、布局紧凑。
进一步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安装板220上设有走线槽221,输送管212位于走线槽221内,从而使输送管212在安装板220上形成稳定的布管,并能在移动一体式空调器1000的过程中有效防止输送管212易位,确保输送管212的出口2121始终能朝向第一换热器300和/或第二换热器400。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主机211设在安装板220的中部,朝向两个第一换热器300或两个第二换热器400延伸的输送管212对应的走线槽221分别沿着第二方向(具体可以为左右方向)水平延伸后再沿着整机的高度方向延伸,使得输送管212沿着走线槽221的延伸方向稳定地延伸至第一换热器300或第二换热器400的高度。输送管212靠近出口2121的一段管路最后再沿着第一方向(具体可以为前后方向)水平延伸至第一换热器300或第二换热器400处。此管路走向布局极大地提升了输送管212输送杀菌物质的顺畅度,并方便布管,提升了整机结构的紧凑性,节约了放置空间。
可选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安装板220上设有卡线部222,卡线部222与输送管212配合以将输送管212定位在走线槽221内,通过设置卡线部222可使输送管212被稳定限位在走线槽221中,确保输送管212贴合走线槽221的槽壁布设,输送管212不易从走线槽221中脱出。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卡线部222设在卡线槽221上,卡线部222包括两个成对设置的限位凸起,限位凸起设在卡线槽221的槽口处,有效防止输送管212从槽口脱出。
有利地,限位凸起上设有导向面,以使输送管212快速导入至卡线槽221中,便于装配。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安装板220上朝向杀菌装置210设有第六安装孔229,如图12所示,主机211上设有第二连接板2112,第二连接板2112上设有过孔,第二连接板2112与安装板220通过紧固件连接。
可选地,如图10所示,安装板220上设有第一卡扣部223,主机211上设有第二卡扣部2111,第一卡扣部223和第二卡扣部2111卡扣配合,也就是说安装板220和主机211可形成卡接限位,从而使杀菌装置210快速装配至安装板220上。例如在具体示例中,第一卡扣部223形成为安装板220上的卡座,主机211的部分作为第二卡扣部2111卡接在卡座中,从而使得主机211的多个面均被卡座有效限位。
可选地,如图3所示,一体式空调器1000还包括防护板850,防护板850设在机壳100靠近第一出风口120(第一出风口120的结构可参见图1)的一侧,如图13所示,接水部815上设有第七安装孔818,防护板850上设有第六配合孔851,第六配合孔851与第七安装孔818对应设置并通过紧固件连接,从而使得防护板850固定在接水部815上,使得机壳100内的各部件布置更加紧凑、连接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防护板850上设有朝向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伸出的围板852,围板852围合在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的一端,围板852起到密封的作用,使得第一换热风道中的第一换热器300在换热过程中不易发生漏风、第二换热风道中的第二换热器400在换热过程中也不易发生漏风,进而提升了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的换热效率。
可选地,如图13所示,防护板850上设有第二通出孔853,第二通出孔853对准蜗壳组件700的第一蜗壳710和第二蜗壳720的排风端,从而使得第一换热风道中的风从排风端流入至第二通出孔853,在从第二通出孔853由第一出风口120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一体式空调器100包括底座820,机壳100包括底部敞口的箱体,箱体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11、第一出风口120、第二进风口112和第二出风口130,底座820可拆卸地连接在箱体的底端从而封闭底部敞口,从而方便在机壳100内装设前述的各个部件,如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第一风机500、第二风机600、蜗壳组件700等。在具体示例中,底座820与箱体可拆卸相连可以是通过螺钉和螺栓固定在一起,也可以是通过卡扣和卡槽卡接在一起。
可选地,第二换热器400上设有第二换热器支架410,底座820与第二换热器支架410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使底座820与第二换热器400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可选地,如图3所示,一体式空调器1000还包括压缩机830,压缩机830设在底座820上并位于机壳100内,压缩机830可将冷媒压缩,并将压缩后的冷媒输送至第一换热器300或第二换热器400中。
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压缩机830可设置于两个第二换热器400之间,提升整机布局的紧凑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机壳100可以呈长方体形,使得机壳100的结构简单,也使得整机的外形简单。该一体式空调器1000的整体体积较小,例如机壳100的高度范围可以为350~500mm,机壳100的长度范围可以为180~250mm,机壳100的宽度范围可以为180~250mm。其中,高度是指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宽度和长度是指在水平方向上的尺寸。
可选地,机壳100上靠近第一出风口120处设有可移动的风门,在一体式空调器1000关闭时风门关闭第一出风口120。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1000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一体式空调器1000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前述一体式空调器1000的杀菌装置210。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按动多个按键控制杀菌装置210开启,这里指多个按键同时被按动才能触发杀菌装置210开启。
按动多个按键中的至少一个控制杀菌装置210关闭。
由上述控制方法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1000的控制方法,当杀菌装置210处于关闭状态时,用户靠近一体式空调器1000并同时按下多个按键,可控制杀菌装置210开启并正常工作,释放杀菌物质。从而使得用户在需要开启杀菌装置210时需要触发较多的按键,有效防止用户误触发单个按键而使杀菌装置210被意外开启,进而保护了用户的身体健康,防止杀菌装置210误触发被开启而使用户吸入过多的杀菌物质。
当杀菌装置210处于开启状态时,用户按下一个或多个按键,将使得杀菌装置210停止工作。而当用户发现杀菌装置210开启时,可通过按下较少的按键便可以使杀菌装置210停止工作,方便操作,有效减少用户与工作中的杀菌装置210的接触时间,进一步保护了用户的身体健康。
可选地,多个按键设置在机壳100的外侧或设置在遥控器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3中显示了一个杀菌装置210和两个通出管212用于示例说明的目的,但是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上面的技术方案之后、显然可以理解将该方案应用到其他数量的杀菌装置210和其他数量的通出管212的技术方案中,这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体式空调器1000的第一换热器300、第二换热器400的换热原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4)
1.一种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机壳内设有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导通的第一换热风道,所述机壳内还设有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导通的第二换热风道;
第一换热器和第一风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一风机分别设在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内;
第二换热器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二风机分别设在所述第二换热风道内;
杀菌装置,所述杀菌装置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杀菌装置具有主机和输送管,所述输送管与所述主机相连以输送杀菌物质,所述输送管的出口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输送所述杀菌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为多个,所述输送管为多个,多个所述输送管分别与所述主机相连,多个所述输送管的出口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换热器一一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为设在所述输送管的管壁上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出口。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机壳内,所述杀菌装置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风机分别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走线槽,所述输送管位于所述走线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卡线部,所述卡线部与所述输送管配合以将所述输送管定位在所述走线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卡扣部,所述主机上设有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和所述第二卡扣部卡扣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换热风道之间,所述接水盘上设有第一插孔,所述输送管穿过所述第一插孔并通出至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包括用于接水的接水部和连接在所述接水部上的侧部支架,所述侧部支架上设有第二插孔,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朝向所述侧部支架伸出的插扣,所述插扣插入所述第二插孔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蜗壳组件,所述蜗壳组件内形成所述第一换热风道,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一换热器设在所述蜗壳组件中,所述蜗壳组件与所述接水部和所述安装板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体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部上朝向所述蜗壳组件的一侧隆起形成凸起,所述凸起支撑所述蜗壳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39548.3U CN214791536U (zh) | 2021-04-10 | 2021-04-10 | 一体式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739548.3U CN214791536U (zh) | 2021-04-10 | 2021-04-10 | 一体式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91536U true CN214791536U (zh) | 2021-11-19 |
Family
ID=78670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739548.3U Active CN214791536U (zh) | 2021-04-10 | 2021-04-10 | 一体式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91536U (zh) |
-
2021
- 2021-04-10 CN CN202120739548.3U patent/CN21479153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007813A (zh) | 一体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0730716B1 (ko) | 환기유니트가 일체로 구비되는 공기조화 시스템 | |
CN114322091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4791536U (zh) | 一体式空调器 | |
KR101328901B1 (ko) | 이동식 공기조화기 | |
KR100951916B1 (ko) |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환기 유닛 | |
CN212390480U (zh) | 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 | |
CN213334689U (zh) | 一种室内空调器 | |
CN213272902U (zh) |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KR100977571B1 (ko) |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환기 유닛 | |
KR100529917B1 (ko) |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환기 유닛 | |
CN214009385U (zh) | 一体式空调器 | |
CN21768543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390499U (zh) | 用于空调器的杀菌装置及空调器 | |
CN217235812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3272904U (zh) |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KR102413580B1 (ko) | 공기 가열에 의한 멸균 기능을 갖는 에어컨 | |
CN114110744B (zh) | 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 | |
KR100977572B1 (ko) |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환기 유닛 | |
CN112728652A (zh) | 一体式空调器 | |
CN211695170U (zh) | 空调一体机 | |
KR0139374Y1 (ko) | 창문형 에어컨용 자외선살균장치의 설치구조 | |
CN114110796A (zh) | 用于空调器的杀菌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1603703A (zh) | 一种空调器 | |
KR100529916B1 (ko) |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의 환기 유닛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