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91520U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91520U
CN214791520U CN202121027351.3U CN202121027351U CN214791520U CN 214791520 U CN214791520 U CN 214791520U CN 202121027351 U CN202121027351 U CN 202121027351U CN 214791520 U CN214791520 U CN 214791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inlet
water
water storage
indo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273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建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2735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91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91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91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加湿机构、开关机构和风机组件。具体地,壳体限定出容纳腔,壳体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间隔开设置;加湿机构设在容纳腔内,且加湿机构与第一进风口正对设置;开关机构设在壳体上,开关机构用于打开第二进风口,或者遮挡第二进风口的至少部分;风机组件设在容纳腔内,风机组件用于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进入容纳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无需设置单独用于水气蒸发加湿的驱动装置,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行业的发展,为满足用户更多的使用需求,空调需要具备除制冷和制热外的更多的功能,如可实现出风加湿功能的空调,但是在现有的带有加湿功能的空调中,通常采用单独的电机驱动水蒸发从而实现加湿调节,因此,额外电机的使用使得空调的生产升本随之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具有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间隔开设置;加湿机构,所述加湿机构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加湿机构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正对设置;开关机构,所述开关机构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开关机构用于打开所述第二进风口,或者遮挡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至少部分;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风机组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进入所述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风机组件既可以驱动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容纳腔内,并在进入空气与蒸发器换热后将其排入室内空间,以实现空调室内机普通的制冷或者制热功能。并且,当风机组件驱动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容纳腔时,又可以通过加湿机构实现进入气流的加湿调节,以使得最终排出空调室内机的加湿气流可以同时提升室内空间的空气湿度。由此,空调室内机无需设置单独用于水分蒸发加湿的驱动装置,生产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第一方向上,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进风口设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进风口包括第一子进风口,所述第一子进风口设在所述第二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的第二方向上,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二进风口还包括第二子进风口,所述第二子进风口设在所述第三侧壁和/或所述第四侧壁上,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进风口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子进风口分别设在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关机构包括:开关门,所述开关门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开关门适于在打开所述第一子进风口的第一位置和关闭所述第一子进风口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子进风口处,所述导风板适于在打开所述第二子进风口的第三位置和关闭所述第二子进风口的第四位置之间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机构包括:储水箱,所述储水箱限定出第一储水腔;加湿水箱,所述加湿水箱位于所述储水箱的上侧,且所述加湿水箱与所述储水箱间隔开,所述加湿水箱限定出第二储水腔,所述第二储水腔的底壁上设有出水孔;水泵组件,所述水泵组件设在所述储水箱上,且所述水泵组件的进水端位于所述第一储水腔内,所述水泵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储水腔连通;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设在所述储水箱和所述加湿水箱之间,且所述加湿模块的迎风面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正对,且所述加湿模块的上端面位于所述出水孔的正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水孔在所述加湿水箱的长度方向间隔开,且多个所述出水孔均与所述加湿模块正对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和后背板,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背板连接以限定出所述容纳腔,所述储水箱的邻近所述前面板的一侧设有加水口,所述加水口与所述第一储水腔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机构还包括:水位检测模块,所述水位检测模块设在所述第一储水腔内,所述水位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储水腔内的水位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风机组件既可以驱动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容纳腔内,并在进入空气与蒸发器换热后将其排入室内空间,以实现空调室内机普通的制冷或者制热功能。并且,当风机组件驱动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容纳腔时,又可以通过加湿机构实现进入气流的加湿调节,以使得最终排出空调室内机的加湿气流可以同时提升室内空间的空气湿度。由此,空调室内机无需设置单独用于水分蒸发加湿的驱动装置,生产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图,其中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一工作模式;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其中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二工作模式;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其中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三工作模式;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拆卸下面板时的主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加湿机构的俯视图;
图9是图8中沿B-B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加湿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室内机100;
壳体1;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第四侧壁14;容纳腔15;第一进风口16;第二进风口17;
第一子进风口171;第二子进风口172;前面板181;后背板182;出风口19;
加湿机构2;储水箱21;第一储水腔211;加水口212;加湿水箱22;第二储水腔221;水泵组件23;水泵231;输水管路232;水泵安装座233;加湿模块24;
开关机构3;开关门31;导风板32;
风机组件4;蒸发器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
如图1和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加湿机构2、开关机构3和风机组件4。
其中,壳体1限定出容纳腔15。由此,通过设置容纳腔15可以较好地放置如蒸发器5等其他空调室内机100的内部组件,此外,壳体1不仅可以较好地保护容纳腔15内部的组件免受外界的干扰,还可以较好地避免内部组件外露,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00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壳体1具有与容纳腔15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7。也就是说,空调室内机100外界的空气可以较好地分别通过第一进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内部。由此,增加了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位置,同时,增加了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面积,减小了外界空气从室内空间进入容纳腔15的阻力,降低了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能耗,有利于提升空调室内机100的工作效率。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容纳腔15内设有蒸发器5,空气在容纳腔15内经过与蒸发器5的换热后,通过出风口19排入室内空间。
如图1和4所示,第一进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7间隔开设置。也就是说,外界的空气可以从空调室内机100的两个不同位置进入容纳腔15内。由此,可以较好地避免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7进入时互相干扰,从而保证外界的空气可以顺畅流入容纳腔15内。
参考图5,风机组件4设在容纳腔15内,风机组件4用于驱动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7中的至少一个进入容纳腔15。也就是说,风机组件4可以较好地提供空气流动的动力,使得风机组件4可以驱动气流仅从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还可以驱动空气仅从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当然,还可以驱动气流同时从第一进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
例如,在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冷或者制热工况时,通过风机组件4可以持续地驱动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空间内,便于蒸发器5等组件与进入容纳腔的空气进行换热,并将调节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19排入室内空间,从而逐步完成对整个室内空间的空气调节。
此外,通过控制风机组件4的驱动力,还可以较好地控制外界空气流入的速度。在一个具体示例中,风机组件4包括风轮,因此,通过控制风轮的转速可以较好地控制外界空气的流入速度,如加快风轮的转速便可以提升外界空气流入容纳腔15的速度,而减慢风轮的转速便可以减缓外界空气流入容纳腔15的速度。
参考图1,加湿机构2设在容纳腔15内,加湿机构2与第一进风口16正对设置。这里的正对设置指的是,第一进风口16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的正投影位于加湿机构2的外边缘的范围内;或者第一进风口16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的正投影与加湿机构2的外边缘重合。加湿机构2设于第一进风口16的出风侧,使得外界空气在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后首先流经加湿机构2,加湿机构2可以较好地对进入的外界空气进行加湿调节。因此,在风机组件的驱动下,加湿后的气流在通过出风口19排入室内空间后,可以较好地改善室内空间干燥的空气环境。
换言之,风机组件4既可以驱动外界的空气进入容纳腔15内换热后并排入室内空间,以实现普通的制冷或者制热功能,并且,当风机组件4驱动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时,又可以通过加湿机构2实现进入气流的加湿调节,以使得排出空调室内机100的加湿气流可以提升室内空间的空气湿度。由此,空调室内机100无需设置单独用于水分蒸发加湿的驱动装置,生产成本低。
进一步地,开关机构3设在壳体1上,开关机构3用于打开第二进风口17或者遮挡在第二进风口17的至少部分。这里遮挡第二进风口17可以是开关机构3完全遮挡住第二进风口17,使得外界气流无法从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内,也可以是开关机构3仅遮挡第二进风口17的部分,从而使得外界空气可以通过未被遮挡部分的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内。由此,通过开关机构3可以较好控制通过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的阻力。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的气流需要先通过加湿机构2处理,气流在流经加湿机构2时存在一定的流动阻力。而通过第二进风口17的气流可在风机组件4的驱动下直接流动至容纳腔15,使得风机组件4驱动外界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的流动阻力较小。也就是说,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流向容纳腔15时所受的阻力大于通过第二进风口17流向容纳腔15的阻力。
参考图4(图中平行的箭头指的是空气的流动方向),当开关机构3打开第二进风口17时,外界的气体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但由于加湿机构2对通过第一进风口16流入的气体的流动阻力较大,使得此时风机组件4驱动外界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的阻力小于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的阻力,使得外界的空气均通过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进一步地,进入容纳腔的气体通过蒸发器5的换热后通过出风口19排入室内空间,已逐步进行室内空间的空气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有极少量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并经过加湿机构2加湿调节,但加湿后的气体也较少。并且,在加湿空气经过如蒸发器5的换热以及在容纳腔15内流动的过程中,湿度进一步降低,使得最终排入室空间内的加湿气体的湿度较低。因此,此时的空调室内机100对室内空间的加湿效果可以忽略不计。
而当开关机构3遮挡第二进风口17的部分时,参考图5(图中平行的箭头指的是空气的流动方向),使得第二进风口17的进风面积缩小,从而使得风机组件4驱动外界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的流动阻力增加。并且,由于加湿机构2对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气流的阻力基本不变,因此,可以使得当开关机构3遮挡在第二进风口17的部分时,外界空气在风机组件4的驱动下,通过第一进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的流动阻力大致相同。也就是说,当开关机构3遮挡在第二进风口17的部分时,在风机组件4的驱动下,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
同时,使得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的空气增多。其中可以理解的是,随着第一进风口16进风量的增加,使得有更多的加湿空气可以通过出风口19排入室内空间,从而提升空调室内机100对室内空间的加湿效果。
此外,当开关机构3完全遮挡第二进风口17时,参考图6(图中平行的箭头指的是空气的流动方向),外界的空气仅从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内,并在经过加湿机构2加湿调节后,可以直接通过出风口19排入室内空间以逐步进行对室内空间的加湿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风机组件4既可以驱动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内,并在进入空气与蒸发器5换热后将其排入室内空间,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00普通的制冷或者制热功能。并且,当风机组件4驱动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时,又可以通过加湿机构2实现进入气流的加湿调节,以使得最终排出空调室内机100的加湿气流可以同时提升室内空间的空气湿度。由此,空调室内机100无需设置单独用于水分蒸发加湿的驱动装置,生产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在壳体1的第一方向上,壳体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第一进风口16设在第一侧壁11上,第二进风口17包括第一子进风口171,第一子进风口171设在第二侧壁12上。也就是说,第一进风口16和第一子进风口171相对设置,使得外界空气可以从空调室内机100相对的两侧进入容纳腔15内,可以较好地避免空气进入的互相干扰。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参考图5,第一方向为空调室内机100的前后方向,第一侧壁11为空调室内机100的前侧壁,即第一进风口16位于空调室内机100的前侧,加湿机构2设设在容纳腔15内且与第一进风口16正对,使得外界空气在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时可以经过加湿机构2进行加湿处理。第二侧壁12为空调室内机100的后侧壁,第一子进风口171位于空调室内机100的后侧,即第一子进风口171位于空调室内机100的背侧,便于隐蔽第一子进风口171,使用户无法从前侧直接看到,提升了空调室内机100的美观性。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将第一进风口16设于空调室内机100的后侧,将第一子进风口171设于空调室内机100的前侧,这里仅是对其中一个具体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进一步地,在壳体1的第二方向上,参考图1和图3,壳体1具有相对的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第二进风口17还包括第二子进风口172,第二子进风口172设在第三侧壁13和/或第四侧壁14上,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子进风口172可以仅设在第三侧壁13上;或者第二子进风口172可以仅设在第四侧壁14上;或者,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上均设置有第二子进风口172。
第一子进风口171、第二子进风口172以及第一进风口16间隔设置于空调室内机100的不同侧面上,进一步增加了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位置,可以较好地避免空气进入的互相干扰。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参考图3,第二方向为空调室内机100的左右方向,第三侧壁13为空调室内机100的右侧壁,第四侧壁14为空调室内机100的左侧壁,第二子进风口172设于第三侧壁13的前端,使得通过第二子进风口172进入容纳腔15的空气位于风机组件4的前端。而通过第一子进风口171进入容纳腔15的空气位于风机组件4的后端,由此,可以较好地避免空调室内机100前侧和后侧的空气进入容纳腔15互相干扰。
此外,风机组件4为沿第一方向横置于容纳腔15底部的离心风轮,离心风轮可以较好地驱动离心风轮前后两侧的空气向上流动,从而使得通过第一进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7进入的空气流动至蒸发器5位置进行换热,并驱动调节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19排入室内空间。
因此,参考图3和图4,当第一子进风口171和第二子进风口172均处于完全打开状态,风机组件4驱动外界空气流入容纳腔15时,风机组件4可以较好地驱动外界气流通过第一子进风口171和第二子进风口172进入容纳腔15。具体地,第一子进风口171使得外界空气可以较好流动至风机组件4的后端,并通过风机组件4向上流动至蒸发器5位置,第二子进风口172使得外界空气可以较好地流动至风机组件4的前侧,保证风机组件4的前后两侧均形成完成的空气流动通道。换言之,第一子进风口171和第二子进风口172可以较好地满足风机组件4对前后方向上进风量的需求。
此外,由于加湿机构2对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的气流具有一定的阻力,使得此时通过第一进风口16的进风量较少,因此仅有较少的空气被加湿机构2加湿调节。并且,在加湿空气经过如蒸发器5的换热以及在容纳腔15内流动的过程中,湿度进一步降低,使得最终排入室空间内的加湿空气的湿度较低。因此,此时的空调室内机100对室内空间的加湿效果可以忽略不计。
可选地,第二子进风口172为两个,两个第二子进风口172分别设在第三侧壁13和第四侧壁14上。因此,当两个第二子进风口172处于打开状态时,使得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同时从第三侧壁13一侧和第四侧壁14一侧吸入外界空气,进一步地增加了空调室内机100的进风位置,可以较好的缓解单独第二子进风口172进风压力,利于提升空气处理的效率。
此外,在一个具体示例中,两个第二子进风口172对称地设于空调室内机100的左右两侧,因此在风机组件4的驱动下,外界空气可以分别从左右两个第二子进风口172同时进入容纳腔15,从而提升外界空气流入的稳定性。
可选地,参考图2和图4,开关机构3包括:开关门31和导风板32。
其中,开关门31可移动地设在第二侧壁12上,开关门31适于在打开第一子进风口171的第一位置和关闭第一子进风口171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可以理解的是,位于第一位置的开关门31对第一子进风口171无遮挡(如图4所示),处于第二位置的开关门31则完全遮挡住第一子进风口171(如图6所示)。当然,开关门31还可以处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任何一个位置,使得开关门31可以仅遮挡住部分的第一子进风口171,从而通过控制第一子进风口171的打开面积以控制进风量。由此,通过开关门31可以较好地控制通过第一子进风口171进入容纳腔15的风量,结构简单,维护难度低。
进一步地,导风板32可转动地设在第二子进风口172处,导风板32适于在打开第二子进风口172的第三位置和关闭第二子进风口172的第四位置之间转动。可以理解的是,处于第三位置的导风板32对第二子进风口172无遮挡,处于第四位置的导风板32则完全遮挡住第二子进风口172。当然,导风板32还可以处于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的任何一个位置,使得导风板32可以仅遮挡住部分的第二子进风口172,从而通过控制第二子进风口172的打开面积以控制进风量。由此,通过导风板32可以较好地控制通过第二子进风口172进入容纳腔15的风量,且较为美观。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参考图4和图6,开关门31可上下滑动地设于第二侧壁12上,开关门31通过使用第一步进电机驱动上下滑动,导风板32通过第二步进电机驱动转动。例如,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关闭状态时,开关门31位于第二位置,导风板32处于第四位置,在空调室内机100需要进行制冷或者制热时,第一步进电机驱动开关门31向上滑动,以逐渐打开第一子进风口171,第二步进电机驱动导风板32逆时针转动,以逐渐打开第二子进风口172,从而使得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打开的第一子进风口171和第二子进风口172进入容纳腔内进行空调调节。
并且,可以通过控制开关门31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控制第一子进风口171的打开面积,以调整第一子进风口171的进风量,还可以通过控制导风板32的转动角度控制第二子进风口172的打开面积,从而改变第二子进风口172的进风量,以满足空调室内机100对进风量的需求。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开关门31和导风板32还可以为其他可实现第一子进风口171和第二子进风口172开合的装置,这里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7和图10,加湿机构2包括:储水箱21、加湿水箱22、水泵组件23和加湿模块24。具体地,储水箱21限定出第一储水腔211。由此,可以将水注入第一储水腔211内便于保存,以保证在加湿机构2进行加湿调节时水量充足。
进一步地,加湿水箱22位于储水箱21的上侧,且加湿水箱22与储水箱21间隔开,加湿水箱22限定出第二储水箱21,第二储水箱21的底壁上设有出水孔,水泵组件23设在储水箱21上,且水泵组件23的进水端位于第一储水腔211内,水泵组件23的出水端与第二储水腔221连通,加湿模块24设在储水箱21和加湿水箱22之间,且加湿模块24的迎风面与第一进风口16正对,且加湿模块24的上端面位于出水孔的正下方。
其中,为保证在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加湿工况时的用水需求,通常先将水注入第一储水腔211内存储,使得当空调室内机100接收到加湿指令后,水泵组件23可以直接通过进水端抽取储水箱21内的水,并通过出水端排入加湿水箱22内,在重力的作用下,水通过出水孔向下流动进入加湿模块24,从而使得加湿模块24可以对通过加湿机构2的空气进行加湿调节。此外,可以通过控制水泵组件23的输水能力,以改变加湿模块24的含水量,当加湿模块24的含水量增加时,加湿模块24的加湿效果也有所增强。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参考图8和图9,水泵组件23由水泵231、输水管路232以及水泵安装座233组成,水泵231通过水泵安装座233固定于储水箱21上,水泵231的进水口位于第一储水腔211的底壁上,使得水泵231可以抽取第一储水腔211底部的水,水泵231的出水口与输水管路232的进水口连通,输水管路232从底侧插入加湿水箱22内,使得输水管路232的出水口位于第二储水腔221内。此外,加湿模块24为湿膜,湿膜的上端正对出水孔,便于水通过出水孔向下流动以浸湿湿膜。
因此,当外界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的外侧朝向容纳腔15流动时,由于湿膜设于第一进风口16的出风侧,使得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的空气会先穿过湿膜,由于湿膜已被浸湿,使得穿过湿膜的空气的湿度上升,从而实现对进风的加湿效果。加湿后的空气通过空调室内机100的驱动,经由出风口19排入室内空间,从而实现对室内空间的空气加湿调节。并且,通过提升水泵231的功率,可以较好地增加进入加湿水箱22的水量,从而增加湿膜的含水量,以增加湿膜对进风的加湿量,当然通过降低水泵231的功率,可以较好地减小湿膜对进风的加湿量。
可以理解的是,湿膜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等优点,加湿模块24还可以为其他可以加湿空气的装置,这里不做限制。
还有的示例中,第一储水腔211的顶壁形成有敞开口,加湿模块24的下端位于敞开口内,因此在重力的作用下,水在加湿模块24内继续向下流动,并通过敞开口进入第一储水腔211内,使得回流后的水可以继续通过水泵组件23驱动向上流动至加湿水箱22内,参考图7(图中平行的箭头指的是水的流动方向),从而实现循环用水。
其中,加湿模块24的下端可以伸入第一储水腔211内,加湿模块24的下端还可以与第一储水腔211的顶壁平齐,这里不做限制。
可选地,出水孔为多个,多个出水孔在加湿水箱22的长度方向间隔开,且多个出水孔均与加湿模块24正对设置。也就是说,加湿水箱22内的水可以通过多个出水孔向下流动。由此,可以较好地通过多个出水孔增加加湿水箱22的出水量,加快了加湿水体进入加湿模块24的速度,提升了加湿水箱22浸湿加湿模块24的速度,以快速提升加湿模块24的含水量。另一方面,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的气流将持续消耗加湿模块24上的水,并且,加湿模块24上的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因此,通过多个出水孔可以快速地补充加湿模块24上的水量损耗,从而保证加湿模块24的加湿功能。
可选地,参考图1和图2和图7,壳体1包括:前面板181和后背板182,前面板181和后背板182连接以限定出容纳腔15。由此,降低了壳体1的拆卸难度,便于通过拆卸前面板181或者后背板182以对容纳腔15内的组件进行维护。进一步地,储水箱21的邻近前面板181的一侧设有加水口212,加水口212与第一储水腔211连通。也就是说,加水口212与第一储水腔211之间形成水流通道,使得用户可以通过加水口212向第一储水腔211内加水或者将第一储水腔211内的水通过加水口212抽出。此外,通过拆卸下前面板181,便可以进行第一储水腔211的加水或换水操作,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难度也较低。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加湿机构2工作过程中将持续消耗第一储水腔211内的水,当第一储水腔211内的剩余水量不足时将影响加湿机构2的加湿效率,因此,当第一储水腔211内的水量较低时,通过将前面板181拆卸后,用户便可以直接通过加水口212将水注入第一储水腔211内,使得加湿机构2的加水过程无需将储水箱21取出,操作简单。此外,当第一储水腔211内的水体因存储时间较长变质,或是循环次数较多使得水中积攒杂质后,用户无需将储水箱21拿出,仅需将前面板181拆卸,便可以直接通过加水口212将第一储水腔211内的水抽出,并重新注入干净的水,以保证加湿机构2中的水体使用安全性,用户体验好。
可选地,加湿机构2还包括:水位检测模块,水位检测模块设在第一储水腔211内,水位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第一储水腔211内的水位高度。由此,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水位检测模块较为直观地了解第一储水腔211内的剩余水量,以便于用户可以根据第一储水腔211内的水位变化做出相应操作。
例如,在空调室内机100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加湿模块24位于容纳腔15内,使得用户无法直观的观测到第一储水腔211内的水位变化,因此,通过水位检测模块检测第一储水腔211的内的水位,当第一储水腔211内的水位较低时,通过水位检测模块可以提醒用户向第一储水腔211内加水,以保证第一储水腔211内的水量充足。此外,可以设置第一储水腔211的水位上限数值,在用户向第一储水腔211内注水的过程中,当水位检测模块检测水位即将到达最大值时提醒用户停止加水,从而避免加水过多溢出进入空调室内机100的安全风险。
在一个具体示例中,加湿机构2还包括加水模块。加水模块与第一储水腔211相连,水位检测模块与加水管道电连接,可以设置水位下限数值和上限数值,当水位检测模块检测到第一储水腔211内的水位低于下限数值时,为保证水量充足,控制加水模块向第一储水腔211内注水。当水位检测模块检测到第一储水腔211内的水位到达上限数值,控制加水模块停止向第一储水腔211内注水,从而减少用户使用空调室内机100的过程中加水操作,用户体验好。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空调室内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风机组件4既可以驱动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内,并在进入空气与蒸发器5换热后将其排入室内空间,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00普通的制冷或者制热功能。并且,当风机组件4驱动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时,又可以通过加湿机构2实现进入气流的加湿调节,以使得最终排出空调室内机100的加湿气流可以同时提升室内空间的空气湿度。由此,空调室内机100无需设置单独用于水分蒸发加湿的驱动装置,生产成本低。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空调室内机100,空调室内机100具有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和第三工作模式,控制方法包括:在第一工作模式时,开关机构3打开第二进风口17,以使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这里的开关机构3打开第二进风口17指的是完全打开第二进风口17。由此,进入容纳腔15的空气在被空调室内机100处理后排入室内,可以较好地完成室内空间的空气调节。
参考图4,当第二进风口17处于打开状态时,风机组件4直接驱动外界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内,使得通过第二进风口17进入的空气所收到的阻力较小,而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的空气需要通过加湿机构2进行加湿调节,使得外界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的流动阻力较大。因此,当第二进风口17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风机组件4的驱动力使得外界空气大多从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第一进风口16不进风,或者进风量较少。并且,即使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少量的空气,加湿空气通过蒸发器5等组件的处理以及流动的过程中,湿度进一步降低,因此,此时的空调室内机100对室内空间的加湿效果可以忽略不计。
在第二工作模式时,参考图5,开关机构3遮挡第二进风口17的部分,以使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也就是说,当开关机构3遮挡在第二进风口17的部分时,使得第二进风口17的进风面积缩小,从而使得风机组件4驱动外界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的流动阻力增加。并且,由于加湿机构2对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气流的阻力基本不变,因此,可以使得当开关机构3遮挡在第二进风口17的部分时,外界空气在风机组件4的驱动下,通过第一进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的流动阻力大致相同。
也就是说,当开关机构3遮挡第二进风口17的部分时,在风机组件4的驱动下,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使得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的空气增多。
当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后,空气首先通过加湿模块24进行加湿调节,并在风机组件4的驱动下,与通过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内的空气混合,进而通过蒸发器5换热后,并最终通过出风口19排入室内空间。此时,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湿度较高,可以较好地完成对室内空间的加湿调节。换言之,处于第二工作状态的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在制热或者制冷工况的同时进行加湿调节。
进一步地,在第三工作模式时,参考图6,开关机构3关闭第二进风口17,以使外界的空气从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也就是说,处于第三工作模式的空调室内机100,外界的空气无法通过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因此在风机组件4的驱动下,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内后,通过加湿模块24进行进入空气的加湿调节,并在风机组件4的驱动下将加湿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19排入到室内,以进行对室内空间的加湿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处于第三工作模式的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同步进行制冷或者制热,当然也可以只进行加湿调节,这里不做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控制方法,风机组件4既可以驱动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和第二进风口17进入容纳腔15内,并在进入空气与蒸发器5换热后将其排入室内空间,以实现空调室内机100普通的制冷或者制热功能。并且,当风机组件4驱动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时,又可以通过加湿机构2实现进入气流的加湿调节,以使得最终排出空调室内机100的加湿气流可以同时提升室内空间的空气湿度。由此,空调室内机100无需设置单独用于水分蒸发加湿的驱动装置,生产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6,控制方法包括:在第一工作模式时,开关门31移动至第一位置,导风板32转动至第三位置。其中,当开关门31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子进风口171处于完全打开状态,导风板32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二子进风口172处于完全打开状态。也就是说,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一工作模式时,风机组件4驱动外界空气通过第一子进风口171和第二子进风口172进入容纳腔15并与蒸发器5进行换热,并通过出风口19排出,以进行对室内空间的空气调节。
而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的空气需要通过加湿机构2进行加湿调节,使得外界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的流动阻力较大。因此,当第一子进风口171和第二子进风口172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时,风机组件4驱动外界空气通过第一子进风口171和第二子进风口172进入容纳腔15的阻力,小于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的阻力,使得外界的空气均通过第一子进风口171和第二子进风口172进入容纳腔。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有极少量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并经过加湿机构2加湿调节,但加湿后的气体也较少。并且,在加湿空气经过如蒸发器5的换热以及在容纳腔15内流动的过程中,湿度进一步降低,使得最终排入室空间内的加湿气体的湿度较低。因此,此时的空调室内机100对室内空间的加湿效果可以忽略不计。
在第二工作模式时,开关门31移动至第一位置,导风板32转动至第四位置。也就是说,此时的第一子进风口171处于打开状态,第二子进风口172处于关闭状态,外界空气不可通过第二自己封口172进入容纳腔,使得风机组件4驱动外界空气仅通过第一子进风口171进入容纳腔15时的流动阻力增加。并且,由于加湿机构2对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气流的阻力基本不变,因此,可以使得当第二子进风口172处于关闭状态下时,外界空气在风机组件4的驱动下,通过第一进风口16和第一子进风口171进入容纳腔的流动阻力大致相同。
也就是说,当开关门31移动至第一位置,导风板32转动至第四位置时,在风机组件4的驱动下,外界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进风口16和第一子进风口171进入容纳腔15,使得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的空气增多。
当外界的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15后,空气首先通过加湿模块24进行加湿调节,并在风机组件4的驱动下,与通过第二进风口17的进入容纳腔15内的空气混合,进而通过蒸发器5换热后,并最终通过出风口19排入室内空间。此时,空调室内机100的出风湿度较高,可以较好地调节对室内空间的湿度。换言之,使得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在制冷或者制热的同时,还可以较好地实现出风的加湿调节,便于增加室内空间的空气湿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二工作模式时,还可以将开关门31移动至第二位置,使得第一子进风口171处于关闭状态,将导风板32转动至第三位置,使得第二子进风口172处于打开状态,使得外界空气此时通过第二子进风口172和第一进风口16进入容纳腔的流动阻力基本相同。当然,还可以通过控制开关门31的打开面积和导风板32的打开面积,以控制第一子进风口171和第二子进风口172的进风面积,进而控制外界空气通过第一子进风口171和第二子进风口172进入容纳腔的流动阻力,这里不做限制。
在空调室内机处于第三工作模式时,开关门31移动至第二位置,导风板32转动至第四位置。也就是说,当空调室内机100处于第三工作模式时,第一子进风口171和第二子进风口172均处于关闭状态,使得外界的空气仅可通过第一进风口16进入空调室内机100内部。因此,外界的空气在通过第一进风口16的进入容纳腔15后,被加湿机构2加湿,并在风机组件4的驱动下通过出风口19排入室内空间,以进行对室内空间的加湿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处于第三工作模式的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同步进行制冷或者制热,当然也可以只进行加湿调节,这里不做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容纳腔,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间隔开设置;
加湿机构,所述加湿机构设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加湿机构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正对设置;
开关机构,所述开关机构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开关机构用于打开所述第二进风口,或者遮挡所述第二进风口的至少部分;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风机组件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二进风口中的至少一个进入所述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第一方向上,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进风口设在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进风口包括第一子进风口,所述第一子进风口设在所述第二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第二方向上,所述壳体具有相对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二进风口还包括第二子进风口,所述第二子进风口设在所述第三侧壁和/或所述第四侧壁上,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进风口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子进风口分别设在所述第三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包括:
开关门,所述开关门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开关门适于在打开所述第一子进风口的第一位置和关闭所述第一子进风口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可转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子进风口处,所述导风板适于在打开所述第二子进风口的第三位置和关闭所述第二子进风口的第四位置之间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机构包括:
储水箱,所述储水箱限定出第一储水腔;
加湿水箱,所述加湿水箱位于所述储水箱的上侧,且所述加湿水箱与所述储水箱间隔开,所述加湿水箱限定出第二储水腔,所述第二储水腔的底壁上设有出水孔;
水泵组件,所述水泵组件设在所述储水箱上,且所述水泵组件的进水端位于所述第一储水腔内,所述水泵组件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储水腔连通;
加湿模块,所述加湿模块设在所述储水箱和所述加湿水箱之间,且所述加湿模块的迎风面与所述第一进风口正对,且所述加湿模块的上端面位于所述出水孔的正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孔为多个,多个所述出水孔在所述加湿水箱的长度方向间隔开,且多个所述出水孔均与所述加湿模块正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和后背板,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背板连接以限定出所述容纳腔,所述储水箱的邻近所述前面板的一侧设有加水口,所述加水口与所述第一储水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机构还包括:水位检测模块,所述水位检测模块设在所述第一储水腔内,所述水位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储水腔内的水位高度。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121027351.3U 2021-05-13 2021-05-13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4791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27351.3U CN214791520U (zh) 2021-05-13 2021-05-13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27351.3U CN214791520U (zh) 2021-05-13 2021-05-13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91520U true CN214791520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93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27351.3U Active CN214791520U (zh) 2021-05-13 2021-05-13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915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9074B (zh) 空调器
CN203116174U (zh) 立式空调
CN206669886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KR20100061113A (ko) 가습기
CN205957422U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6693751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1140915A (zh) 空调器、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40922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0762627A (zh) 空调器
CN214791520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57526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624869U (zh) 机壳及空调器
CN21123309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345513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风道组件
CN115342443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控制方法
CN217031330U (zh) 电暖器
CN114413334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7796047B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211476096U (zh) 空调器
CN114263963A (zh) 电暖器及电暖器的控制方法
CN22003862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463237U (zh) 空调器
CN113915925B (zh) 冰箱
CN210861388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771377U (zh) 一种新风取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