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87754U -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87754U
CN214787754U CN202120156041.5U CN202120156041U CN214787754U CN 214787754 U CN214787754 U CN 214787754U CN 202120156041 U CN202120156041 U CN 202120156041U CN 214787754 U CN214787754 U CN 2147877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cooler
pipe
gas
refrigerant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560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欢
刘辑
秦玉兰
张文光
曾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Jian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 College filed Critical Jian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1201560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877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877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877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包括过滤单元、增压单元、冷却单元、控制单元和进气歧管,所述过滤单元通过管道与所述增压单元连通,所述增压单元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单元连通,所述冷却单元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气歧管连通,所述冷却单元包括第一中冷器、第一输气管、第二中冷器、第二输气管和第三中冷器,所述第一中冷器为空空中冷器,所述第二中冷器为水冷中冷器,所述第三中冷器通过制冷剂管道组件与汽车空调系统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进气装置,通过设置第一中冷器、第二中冷器和第三中冷器,这三个中冷器的配合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发动机进气温度处于合适范围内,避免因进气温度高出现的油耗增加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世界各国对汽车排量和排放的日益严格限制,发动机降低排量是流行趋势。在发动机排量一定的情况下,若想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提供燃料燃烧。然而,向气缸内多提供燃料容易做到,但要提供足够量的空气以支持燃料完全燃烧。涡轮增压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发动机进气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让车子更有劲。一台发动机装上涡轮增压器后,其最大功率与未装增压器的时候相比可以增加40%甚至更高。这样也就意味着同样一台的发动机在经过增压之后能够产生更大的功率。经过增压后,发动机在工作是的压力和温度都大大升高,因此发动机寿命会比同样排量没有经过增压的发动机要短。为了降低增压后的进气温度,现有技术中多单独采用“空—空中冷器”对增压后的空气进行降温,当“空—空中冷器”使用一段时间后,“空—空中冷器”的散热片易被空气中的杂物、尘埃附着,使中冷器散热受阻,会出现因中冷器冷却不良导致发动机动力不足、油耗增加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通过设置第一中冷器、第二中冷器和第三中冷器,这三个中冷器的配合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发动机进气温度处于合适范围内,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能,避免因进气温度高出现的油耗增加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包括过滤单元、增压单元、冷却单元、控制单元和进气歧管,所述过滤单元通过管道与所述增压单元连通,所述增压单元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单元连通,所述冷却单元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气歧管连通,所述进气歧管与发动机连通。所述冷却单元包括第一中冷器、第一输气管、第二中冷器、第二输气管和第三中冷器,所述第一中冷器为空空中冷器,所述第二中冷器为水冷中冷器,所述第一输气管和第二中冷器的进气口均与所述第一中冷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中冷器的出气口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输气管的进气口设有第一进气阀,所述第二中冷器的进气口设有第二进气阀,所述第二中冷器的出气口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中冷器通过制冷剂管道组件与汽车空调系统连接,所述第一输气管和第二中冷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三中冷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支管上设有第三进气阀,所述第一输气管和第二中冷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二输气管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支管上设有第四进气阀,所述第二输气管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三中冷器的出气口均与所述进气歧管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进气阀、第二进气阀、第三进气阀和第四进气阀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制冷剂管道组件包括制冷剂输入管和制冷剂输出管,所述制冷剂输入管上设有制冷剂控制阀,汽车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制冷剂输入管的入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连接,所述制冷剂输入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三中冷器的制冷剂入口连接,所述制冷剂输出管的入口与所述第三中冷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所述制冷剂输出管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
所述第三中冷器内设有翅片换热器,所述翅片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翅片。
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之间设有过渡管,所述过渡管上设有消音器。
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过渡管前端螺纹连接。
所述消音器包括波长器和谐振器。
所述第二中冷器通过水泵、进水管、出水管与汽车发动机水箱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中冷器、第二中冷器和第三中冷器,这三个中冷器的配合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发动机进气温度处于合适范围内,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能,避免因进气温度高出现的油耗增加现象;在过渡管上设有消音器,消音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进气噪音;第一过滤器过渡管前端螺纹连接,便于第一过滤器的拆卸;第二中冷器通过水泵、进水管、出水管与汽车发动机水箱连接,避免单独设置水箱带来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前”、“后”“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包括过滤单元、增压单元1、冷却单元、控制单元2和进气歧管3。所述过滤单元通过管道与所述增压单元1连通,所述增压单元1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单元连通,所述冷却单元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气歧管3连通,所述进气歧管3与发动机连通。所述冷却单元包括第一中冷器4、第一输气管5、第二中冷器6、第二输气管7和第三中冷器8,所述第一中冷器4为空空中冷器,所述第二中冷器6为水冷中冷器。所述第一输气管5和第二中冷器6的进气口均与所述第一中冷器4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中冷器4的出气口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9,所述第一输气管5的进气口设有第一进气阀10,所述第二中冷器6的进气口设有第二进气阀11,当需要有空气流经第一输气管5时,第一进气阀10处于打开状态,第二进气阀11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有空气流经第二中冷器6时,第一进气阀10处于关闭状态,第二进气阀11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中冷器6的出气口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2。所述第三中冷器8通过制冷剂管道组件与汽车空调系统连接,所述第一输气管5和第二中冷器6的出气口通过第一支管13与所述第三中冷器8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支管13上设有第三进气阀14,所述第一输气管5和第二中冷器6的出气口通过第二支管15与所述第二输气管7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支管15上设有第四进气阀16,当需要有空气流经第二输气管7时,第四进气阀16处于打开状态,第三进气阀14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有空气流经第三中冷器8时,第四进气阀16处于关闭状态,第三进气阀14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输气管7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三中冷器8的出气口均与所述进气歧管3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9、第二温度传感器12、第一进气阀10、第二进气阀11、第三进气阀14和第四进气阀16均与所述控制单元2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三个中冷器:第一中冷器4、第二中冷器6和第三中冷器8,可以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发动机进气温度处于合适范围内,保证发动机的动力性能,避免因进气温度高出现的油耗增加现象。
所述制冷剂管道组件包括制冷剂输入管17和制冷剂输出管18,所述制冷剂输入管17上设有制冷剂控制阀19,汽车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20、冷凝器21和蒸发器22,冷凝器21和蒸发器22之间有膨胀阀27,所述制冷剂输入管17的入口与所述蒸发器22的制冷剂入口连接,所述制冷剂输入管17的出口与所述第三中冷器8的制冷剂入口连接,所述制冷剂输出管18的入口与所述第三中冷器8的制冷剂出口连接,所述制冷剂输出管18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22的制冷剂出口连接。汽车空调系统制冷模式的工作原理为常规技术,第三中冷器8的工作原理类似于蒸发器22的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第三中冷器8内设有翅片换热器,翅片换热器换热效果好,且技术相对成熟,便于利用,所述翅片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翅片。本实用新型中第三中冷器8类似于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属于较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第一过滤器23和第二过滤器24,设置两个过滤器,可以保证其中一个不便于拆卸的过滤器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过滤器23和第二过滤器24之间设有过渡管25,所述过渡管25上设有消音器26,消音器26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进气噪音。
所述第一过滤器23与所述过渡管25前端螺纹连接,便于第一过滤器23的拆卸。
所述消音器26包括波长器和谐振器。
所述第二中冷器6通过水泵、进水管、出水管与汽车发动机水箱连接,避免单独设置水箱带来的不便,图1中未示出水泵、进水管、出水管、汽车发动机水箱。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正常使用状态下,第一中冷器4为主要冷却器,第二中冷器6、第三中冷器8均为备用冷却器,增压单元1增压后的空气进入第一中冷器4进行降温,然后通过第一输气管5、第二输气管7进入进气歧管3。当第一中冷器4因外界因素或自身因素出现冷却效果较差、或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时,启用第二中冷器6,增压单元1增压后的空气进入第一中冷器4进行第一次降温,接着进入第二中冷器6进行第二次降温,然后通过第二输气管7进入进气歧管3。当第一中冷器4和第二中冷器6均因外界因素或自身因素出现冷却效果较差或不能满足使用需求时,才启用第三中冷器8,增压单元1增压后的空气一次进入第一中冷器4、第二中冷器6和第三中冷器8进行三次降温。例如当第一中冷器4上附着杂物、尘埃较多时,或者外界温度较高时,第一中冷器4散热受阻,第一中冷器4出气口的温度较高,当第一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启用第二中冷器6。当汽车水箱温度较高或其他因素导致第二中冷器6散热效果较差时,当第二温度传感器12检测到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启用第三中冷器8。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7)

1.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包括过滤单元、增压单元、冷却单元、控制单元和进气歧管,所述过滤单元通过管道与所述增压单元连通,所述增压单元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单元连通,所述冷却单元通过管道与所述进气歧管连通,所述进气歧管与发动机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单元包括第一中冷器、第一输气管、第二中冷器、第二输气管和第三中冷器,所述第一中冷器为空空中冷器,所述第二中冷器为水冷中冷器,所述第一输气管和第二中冷器的进气口均与所述第一中冷器的出气口连接,所述第一中冷器的出气口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输气管的进气口设有第一进气阀,所述第二中冷器的进气口设有第二进气阀,所述第二中冷器的出气口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中冷器通过制冷剂管道组件与汽车空调系统连接,所述第一输气管和第二中冷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一支管与所述第三中冷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一支管上设有第三进气阀,所述第一输气管和第二中冷器的出气口通过第二支管与所述第二输气管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第二支管上设有第四进气阀,所述第二输气管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三中冷器的出气口均与所述进气歧管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进气阀、第二进气阀、第三进气阀和第四进气阀均与所述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管道组件包括制冷剂输入管和制冷剂输出管,所述制冷剂输入管上设有制冷剂控制阀,汽车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所述制冷剂输入管的入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入口连接,所述制冷剂输入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三中冷器的制冷剂入口连接,所述制冷剂输出管的入口与所述第三中冷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所述制冷剂输出管的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中冷器内设有翅片换热器,所述翅片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翅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之间设有过渡管,所述过渡管上设有消音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器与所述过渡管前端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包括波长器和谐振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冷器通过水泵、进水管、出水管与汽车发动机水箱连接。
CN202120156041.5U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7877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56041.5U CN214787754U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56041.5U CN214787754U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87754U true CN214787754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48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5604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787754U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877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6212B (zh) 一种车用双级中冷装置
CN210509353U (zh) 一种内燃机用新型冷却系统
CN105736125A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1133280Y (zh) 一种发动机中冷系统
CN203626949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管路冷却系统
CN210239843U (zh) 一种发动机高低温循环冷却系统
CN114135427A (zh) 一种集成中冷器与顶置空滤的发动机进气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119227B (zh) 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及控制单元和方法、汽车空调系统
CN202756083U (zh) 柴油机用顶置中冷器
JP2007077900A (ja) 二段過給システム
CN214787754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装置
CN108361098A (zh) 两级增压中冷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CN103365315A (zh) 一种进气温度调节装置
CN106930821A (zh) 一种内置式集成中冷器的发动机进气歧管
CN108691639A (zh) 一种两级涡轮增压系统
CN108716435A (zh) 一种集成余热回收的内燃机增压系统
CN212536845U (zh) 一种带有节流短管的电磁阀
EP4015789B1 (en) Cooling system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4003074U (zh) 集成式车用冷却器
CN210033618U (zh) 一种发动机的两级增压两级冷却系统
CN210660363U (zh) 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冷却系统以及发动机
CN207004624U (zh) 一种发动机用水冷中冷式进气冷却系统
CN206468428U (zh) 用于汽车增压发动机的中部进气式中冷器
CN106917668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中冷器及具有其的发动机进气系统
KR20050028106A (ko) 자동차의 인터쿨러 성능 향상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