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85740U - 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85740U
CN214785740U CN202120348610.6U CN202120348610U CN214785740U CN 214785740 U CN214785740 U CN 214785740U CN 202120348610 U CN202120348610 U CN 202120348610U CN 214785740 U CN214785740 U CN 2147857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frame body
driving
rod
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486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爱勇
赵长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ku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esheng Jiu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esheng Jiu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esheng Jiu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486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857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857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857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包括架体、设置于架体顶部的平台、设置于架体底部的轮子以及设置于架体上且自地面延伸至平台的爬梯;还包括设置于架体底部的抬高组件;抬高组件包括四侧均与架体固定连接的壳体、设置于壳体内部且可自壳体底部伸出、与地面抵接的支撑部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且驱动支撑部自壳体底部伸出的驱动部;驱动部与壳体固定连接。本申请利用支撑部对架体进行支撑,支撑部能够与地面密切接触,而且不会发生滑动,能够有效提高操作平台的稳定性,从而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作业施工的正常进行。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操作平台是服务于各个行业空中作业、设备安装、检修等可移动性作业的产品,凡在高地面2米及以上的地点进行的工作,应视作高处作业。相关技术中的操作平台包括移动式操作平台和悬挑式操作平台。
移动式操作平台具有独立的结构,可以搬移,常用于构建施工、装修工程等作业。移动式操作平台包括架体、设置于架体顶部的平台板、设置于架体侧部的爬梯以及设置于架体底部的轮子。由于架体底部设置有轮子,便于对操作平台的搬运,将操作平台搬运至施工位置后,工作人员便可沿爬梯至平台上进行相应的作业施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工作人员在平台上进行相应的作业施工时,对操作平台的稳定性有较高要求;而架体底部仅通过轮子对整个架体和工作人员进行支撑,轮子容易滑动,故操作平台的稳定性也较差,因此,不能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和作业施工的正常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操作平台的稳定性,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作业施工的正常进行,本申请提供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包括架体、设置于架体顶部的平台、设置于架体底部的轮子以及设置于架体上且自地面延伸至平台的爬梯;还包括设置于架体底部的抬高组件;抬高组件包括四侧均与架体固定连接的壳体,设置于壳体内部且可自壳体底部伸出、与地面抵接的支撑部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且驱动支撑部自壳体底部伸出的驱动部;驱动部与壳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关技术中操作平台的基础上,在架体底部设置抬高组件,将操作平台搬运至施工位置后,利用驱动部驱动支撑部从壳体伸出,并与地面抵接,甚至将架体抬高,使得轮子远离地面;工作人员在平台上进行相应的作业施工时,依靠支撑部对操作平台进行支撑。相比与相关技术中利用轮子对架体进行支撑,本申请利用支撑部对架体进行支撑,支撑部能够与地面密切接触,而且不会发生滑动,能够有效提高操作平台的稳定性,从而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作业施工的正常进行。
优选的,支撑部包括竖直设置且靠近轮子的支撑杆、两端分别与相邻支撑杆远离地面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杆、两端分别与连接杆侧面固定连接的连接板以及与连接板靠近地面的一侧固定连接的驱动板,驱动部驱动驱动板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个连接杆和一个连接板将设置于靠近架体底部四个角的支撑杆连接,并在连接板上设置驱动板,从而利用一个驱动部同时驱动位于架体底部四个角的支撑杆沿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控制支撑部对架体的支撑以及将支撑部收回壳体内,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支撑杆靠近轮子设置,利用驱动部间接驱动支撑杆与地面抵接时,利用支撑杆支撑原来轮子的支撑点,同时将架体抬高,甚至控制轮子远离地面,从而有效提高操作平台的稳定性。
优选的,驱动部包括两端均与壳体转动连接且一端自壳体伸出的驱动杆以及套设于驱动杆且靠近驱动板的若干齿轮;驱动板靠近齿轮的一侧开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齿轮与驱动板侧面啮合,利用驱动杆驱动齿轮转动的同时,齿轮带动驱动板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驱动板的运动带动连接板、连接杆以及支撑杆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利用驱动部对支撑部的驱动。
优选的,爬梯位于架体内部且设置为若干节,相邻爬梯首尾相连且延伸方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爬梯分成若干节,且相邻爬梯延伸方向相反,相比相关技术中直接沿架体侧面竖直固定在架体上的爬梯相比,本申请的爬梯的延伸方向更加平缓,且爬梯位于架体内部,提高了爬梯的安全性,进一步保障了工作人员的安全。
优选的,支撑杆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表面与支撑杆端部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表面的表面积大于支撑杆端面的表面积,利用支撑板表面与地面接触,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撑部对操作平台支撑的稳定性,
优选的,支撑板远离支撑杆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橡胶垫设置于支撑板与地面接触的一侧,利用橡胶垫缓冲部分压力,从而再进一步提高支撑部对操作平台支撑的稳定性。
优选的,架体顶部还设置有防护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防护栏进一步保护在平台上作业施工的工作人员,从而再进一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优选的,驱动杆伸出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转动杆,从而实现对驱动杆的转动,便于工作人员调节支撑部伸出壳体至与地面抵接或将支撑部调节至壳体内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在架体底部设置抬高组件,利用驱动部驱动支撑部至壳体伸出,并与地面抵接,甚至将架体抬高,使得轮子远离地面;利用支撑部对架体进行支撑,支撑部能够与地面密切接触,而且不会发生滑动,能够有效提高操作平台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和作业施工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可移动操作平台的主视图。
图2是本申请的可移动操作平台的侧视图。
图3是展示本申请中抬高组件位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抬高组件中支撑部和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支撑部与地面抵接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图。
图7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图。
图8是图3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图。
图9是图5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架体;11、横梁;12、纵梁;13、立柱;14、斜撑杆;2、平台;3、轮子;4、爬梯;5、抬高组件;51、壳体;511、限位孔;52、支撑部;521、支撑杆;5211、支撑板;5212、橡胶垫;522、连接杆;523、连接板;524、驱动板;5241、齿牙;53、驱动部;531、驱动杆;5311、转动杆;532、齿轮;6、护栏;7、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参照图1和图2,该操作平台包括架体1。架体1包括纵梁12,横梁11和立柱13,立柱13上均匀间隔设置有盘扣,纵梁12和横梁11的两端分别通过盘扣固定连接在相邻立柱13的侧面,形成水平矩形,架体1侧面形成竖直矩形。架体1还包括斜撑杆14,斜撑杆14位于架体1相对两侧,进一步提高架体1的稳定性。具体的,斜撑杆14的两端分别与竖直矩形对角处的立柱13通过盘扣固定连接。其中,纵梁12和横梁11可以是Ф48管,立柱13可以是Ф60管,斜撑杆14可以是Ф42管。
参考图1和图2,架体1底部还设置有轮子3。具体的,轮子3固定连接于立柱13底端,方便操作平台的移动。架体1顶部还设置有平台2,供工作人员站在平台2上进行相应的作业施工。平台2水平设置,并与立柱13固定连接。架体1顶端四周还固定连接有防护栏6,从而保障在平台2上作业施工的工作人员的安全。
继续参考图1和图2,为了方便工作人员自地面登上平台2,保障工作人员登上平台2过程中的安全,在架体1内部还设置有若干节爬梯4,相邻爬梯4的首、尾均各自位于横梁11和纵梁12组成的水平矩形处,且相邻爬梯4延伸方向相反;相邻爬梯4连接处还水平设置有缓冲板,供工作人员在登上平台2的过程中更换爬梯4,同时,还可供工作人员在登平台2的过程中临时休息。
参考图3,在上述基础上,本申请还包括抬高组件5,抬高组件5设置于架体1底部。参考图3和图4,抬高组件5包括壳体51、支撑部52和驱动部53,参考图7,支撑部52和驱动部53均位于壳体51内部。
参考图4,支撑部52包括支撑杆521、连接杆522、连接板523和驱动板524。连接杆522的两端分别与相邻支撑杆521远离地面的端部固定连接;连接板52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杆522的侧面固定连接;驱动板524与连接板523靠近地面一侧固定连接。参考图5和图6,支撑杆521靠近轮子3且竖直设置。
参考图3和图4,驱动部53包括驱动杆531和齿轮532,驱动杆531两端均与壳体51转动连接,且其中一端自壳体51伸出;驱动杆531上靠近驱动板524的位置套设有若干齿轮532,本实施例中,驱动杆531上设置有3个齿轮532。同时,驱动板524靠近齿轮532的一侧开设有齿牙5241,该齿牙5241与齿轮532啮合,从而通过驱动齿轮532转动,带动驱动板524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并间接驱动支撑杆521沿竖直方向运动,支撑杆521伸出壳体51并与地面抵接,甚至随着支撑杆521对架体1的支撑,架体1上的轮子3远离地面。驱动杆531与壳体51的转动连接可以是任意形式的,凡是能够实现驱动杆531的转动,同时能够使得壳体51为驱动杆531提供支撑力的形式均可,例如,驱动杆531可通过轴承与壳体51转动连接。
参考图3,壳体51外部四侧均与架体1的立柱13固定连接,壳体51底部开设有供支撑杆521自壳体51内部伸出壳体51的让位口。进一步地,参考图4,驱动杆531伸出壳体5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5311,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杆5311对驱动杆531进行转动,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驱动杆531的操作。再进一步地,参考图3和图8,在驱动杆531伸出壳体51的位置的四周均匀间隔设置有限位孔511,参考图5和图9,本申请还包括限位件7,限位件7与限位孔511配合,将限位件7插入限位孔511中,限制转动杆5311以及驱动杆531的转动。
进一步地,参考图6,支撑杆521远离地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211,支撑板5211一表面与支撑杆521端部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支撑板5211相对于支撑杆521的表面与地面接触,从而提高支撑部52支撑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支撑板5211靠近地面的一侧还固定连接有橡胶垫5212,从而进一步提高支撑部52支撑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的实施原理为:将操作平台搬运至施工处,支撑部52位于壳体51内;工作人员握着转动杆5311转动,带动驱动杆531转动,进而带动齿轮532转动,齿轮532的转动带动驱动板524竖直向下运动,间接带动支撑板5211自壳体51伸出,至与地面抵接,立柱13上的轮子3远离地面,将限位件7插入限位孔511中,限制转动杆5311以及驱动杆531的转动,从而利用支撑部52代替轮子3对架体1起到支撑作用;工作人员沿爬梯4登至平台2,进行相应的作业施工,施工完成后,工作人员沿爬梯4到达地面;工作人员握着转动杆5311反向转动,带动驱动杆531转动,进而带动齿轮532转动,齿轮532的转动带动驱动板524竖直向上运动,间接带动支撑板5211逐渐伸入壳体51,立柱13上的轮子3与地面接触,并进行操作平台的转移。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包括架体(1)、设置于架体(1)顶部的平台(2)、设置于架体(1)底部的轮子(3)以及设置于架体(1)上且自地面延伸至平台(2)的爬梯(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架体(1)底部的抬高组件(5);抬高组件(5)包括四侧均与架体(1)固定连接的壳体(51),设置于壳体(51)内部且可自壳体(51)底部伸出、与地面抵接的支撑部(52)以及设置于壳体(51)内部且驱动支撑部(52)自壳体(51)底部伸出的驱动部(53);驱动部(53)与壳体(51)固定连接;
支撑部(52)包括竖直设置且靠近轮子(3)的支撑杆(521)、两端分别与相邻支撑杆(521)远离地面端固定连接的连接杆(522)、两端分别与连接杆(522)侧面固定连接的连接板(523)以及与连接板(523)靠近地面的一侧固定连接的驱动板(524),驱动部(53)驱动驱动板(524)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驱动部(53)包括两端均与壳体(51)转动连接且一端自壳体(51)伸出的驱动杆(531)以及套设于驱动杆(531)且靠近驱动板(524)的若干齿轮(532);驱动板(524)靠近齿轮(532)的一侧开设有与齿轮(532)啮合的齿牙(52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爬梯(4)位于架体(1)内部且设置为若干节,相邻爬梯(4)首尾相连且延伸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支撑杆(521)靠近地面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板(5211),支撑板(5211)表面与支撑杆(521)端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支撑板(5211)远离支撑杆(521)的一侧设置有橡胶垫(52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架体(1)顶部还设置有防护栏(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驱动杆(531)伸出壳体(51)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杆(5311)。
CN202120348610.6U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 Active CN2147857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8610.6U CN214785740U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8610.6U CN214785740U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85740U true CN214785740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52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48610.6U Active CN214785740U (zh) 2021-02-07 2021-02-07 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857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85740U (zh) 一种可移动操作平台
CN112196246B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移动梯式脚手架
CN112343318B (zh) 建筑用防倾斜脚手架
CN211735442U (zh) 边坡防护施工工作平台
CN114735100B (zh) 一种用于电力检修的攀爬装置
CN212832677U (zh) 一种多桅式铝合金升降平台
CN214995777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建筑施工平台
CN114109010B (zh) 基于钢管脚手架用液压可调节升降结构
CN114278068A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防水防腐保温工程用施工架
CN211341672U (zh) 高速公路隧道内移动式机电安装平台
CN213234194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可升降支撑架
CN112320704A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升降装置
CN214701974U (zh) 一种烟囱爆破拆除用单向作用推倒装置
CN217756798U (zh) 一种电站锅炉平台支撑梁
CN220521912U (zh) 一种组装式定型化操作架
CN218643804U (zh) 一种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架
CN214192407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免爬器
CN219732686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
CN214696729U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施工架
CN216043735U (zh) 一种组合型隧道工程开挖施工台架
CN214293084U (zh) 一种战车装配平台
CN216837018U (zh) 一种方便公共空间装饰装修的升降装置
CN212507263U (zh) 一种多功能施工平台
CN220434160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施工平台
CN215717059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移动脚手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14

Address after: 101300 101, floor 1, building 9, courtyard 1, Huihai South Road,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uaku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1500 room 106-555, building 2, yard 8, Xingsheng South Road, Miyun District, Beijing (centralized office area of business center)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esheng Jiu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