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83665U - 一种景观生态驳岸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景观生态驳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83665U
CN214783665U CN202120593307.2U CN202120593307U CN214783665U CN 214783665 U CN214783665 U CN 214783665U CN 202120593307 U CN202120593307 U CN 202120593307U CN 214783665 U CN214783665 U CN 214783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tment
guide rail
module
layer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9330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曲正
李进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59330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83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83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83665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景观生态驳岸,所述驳岸由多个结构相同的驳岸模块组成,所述驳岸模块贴近层层堆叠排列,并相对于水体逐层后退,且上层的驳岸模块与下层的驳岸单元相交错,所述驳岸模块包括矩形截面的基础底座和前挡板,所述前挡板设置在基础底座前方,下端与基础底座连接,所述基础底座截面包括矩形,上方设置有导轨槽,下方两侧各设置有一条向内弯曲的导轨,内部铺设有土壤,所述导轨能够插入导轨槽中,将该所述驳岸模块固定在另一驳岸模块上方,所述导轨槽能够同时容纳两个驳岸模块相邻侧的各一条导轨插入固定。所述生态驳岸由众多驳岸模块堆叠连接而成,相邻的驳岸模块之间通过导轨连接在一起,结构紧实耐用,空间利用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景观生态驳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建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景观生态驳岸。
背景技术
驳岸,是指建于水体边缘和陆地交界处,用工程措施加工岸而使其稳固,以免遭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保护风景园林中水体的设施。其具有为水边的植物的生长提供场所,供水边动物筑巢栖息生存,固定冲刷到两岸的杂质,净化水体,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作用。
而驳岸依据断面形状可分为整形式和自然式两类。自然式驳岸采用自然石料堆砌中间通过混凝土粘结而成,其上覆盖少量泥土并种植植被,其外观相对美观一些但结构较为较弱,如遇大风大雨可能会摧毁该驳岸。整形式驳岸采用用石料、砖或混凝土等砌筑而成,其结构强度很高,但十分不利于水体周围生态系统的构建。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景观生态驳岸,该生态驳岸由多个结构相同的驳岸模块组成,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能够自由组合成适合其地形的形状,该驳岸模块组合好后结构结实紧凑,不惧大风大雨冲刷,且每个驳岸模块都提供了一处可供水边动物栖息藏身的洞穴以及一处可供临水植物生长的湿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景观生态驳岸,所述驳岸由多个结构相同的驳岸模块组成,所述驳岸模块贴近层层堆叠排列,并相对于水体逐层后退,且上层的驳岸模块与下层的驳岸单元相交错,所述驳岸模块包括矩形截面的基础底座和前挡板,所述前挡板设置在基础底座前方,下端与基础底座连接,所述基础底座截面包括矩形,上方设置有导轨槽,下方两侧各设置有一条向内弯曲的导轨,内部铺设有土壤,所述导轨能够插入导轨槽中,将该所述驳岸模块固定在另一驳岸模块斜上方,所述导轨槽中能同时插入两个驳岸模块相邻侧的各一条导轨,一个所述驳岸模块上方可以平行安装设置另外两个驳岸模块。所述生态驳岸由众多驳岸模块堆叠连接而成,相邻的驳岸模块之间通过导轨连接在一起,结构紧实耐用,空间利用率高。
如上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驳岸,所述基础底座包括底板、侧板和导轨,所述侧板包括倒L型设置在底板两侧,两侧所述侧板顶部的尺寸加起来小于底板,其缺口形成导轨槽。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从外到内依次包括伸出基础底座与前挡板底端连接的连接部、内侧向下倾斜的倾斜部和其上设置有竖直贯穿排水孔的排水部。所述连接部上铺设有土壤,其上能够种植临水植物,美化该驳岸外观,并遮挡基础底座的入口,使居住在内的动物更有安全感。所述排水部设计的排水孔,能够将基础底座中多出的水排入土壤中,防止所述基础底座储存的水过多不利于动物生存。
进一步的,所述倾斜部的倾斜角度为0-10度。所述倾斜部的倾斜设计能够使落在驳岸模块上的水缓慢流入基础底座的土壤中并储存起来,使基础底座内部时刻保持潮湿,便于水边动物居住。
如上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驳岸,所述导轨的开口的尺寸等于或大于侧板顶部的厚度,所述导轨的长度等于倾斜部加排水部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槽的开口尺寸等于或大于导轨厚度的2倍。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的内侧尽头设置有导轨挡板,阻止导轨滑到尽头时继续向前滑动。所述导轨和导轨槽的尺寸设计,使所述驳岸模块之间能够充分配合不留空隙,结构致密紧实,不易被风雨冲刷损坏,且充分利用水体两岸的空间。
如上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驳岸,所述连接部的厚度等于或高于倾斜部最高处的高度。如此设计能够使流入连接部的水分流入倾斜部的土壤中储存起来,所述连接部暴露在阳光下不利于水分储存,所述倾斜部的土壤被遮挡起来,内部温度较低,有利于水分储存。
如上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驳岸,同一层所述驳岸模块的前挡板与连接部形成一条连续的水槽。所述水槽能够固定漂浮在水体两岸的杂质,净化水质,杂质固定起来之后既可以作为水槽中的养料使用,也方便清洁人员清洁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景观生态驳岸,所述生态驳岸功能性强,能够满足各种不同需求,且结构简单牢固,具有生产成本低,寿命长的特点。每个所述驳岸模块都能为植物和动物提供栖息地,充分利用水体两岸的空间,促进水体两岸生态多样性,丰富水体景观。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方案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的上下两层两个驳岸模块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驳岸模块中间截面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驳岸模块去除前挡板前视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驳岸模块俯视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驳岸模块(去除前挡板)组装正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生态驳岸施工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所代表的组件为:
1、基础底座,11、导轨,111、导轨挡板,12、底板,121、连接部,122、倾斜部,123、排水部,1231、排水孔,13、侧板,14、导轨槽,2、前挡板,21、水槽,3、驳岸模块,4、硬质边岸,5、水底覆土,6、混凝土,7、硬质土壤,8、软质土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需要说明,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
实施例
参见图1-图5,一种景观生态驳岸,所述驳岸由多个结构相同的驳岸模块3组成,所述驳岸模块3贴近层层堆叠排列,并相对于水体自下而上逐层后退,且上层的驳岸模块3与下层的驳岸单元相交错,所述驳岸模块3包括矩形截面的基础底座1和前挡板2,所述前挡板2设置在基础底座1前方,下端与基础底座1连接,所述基础底座1截面包括矩形,上方设置有导轨槽14,下方两侧各设置有一条向内弯曲的导轨11,内部铺设有土壤,所述导轨11能够插入导轨槽14中,将该所述驳岸模块3固定在另一驳岸模块3的斜上方,所述导轨槽14中能同时插入两个驳岸模块3相邻侧的各一条导轨11,一个所述驳岸模块3上方可以平行安装设置另外两个驳岸模块3。所述生态驳岸由众多驳岸模块3堆叠连接而成,相邻的驳岸模块3之间通过导轨11连接在一起,结构紧实耐用,空间利用率高。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底座1包括底板12、侧板13和导轨11,所述侧板13包括倒L型设置在底板12两侧,两侧所述侧板13顶部的尺寸加起来小于底板12,其缺口形成导轨槽14。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12从外到内依次包括伸出基础底座1与前挡板2底端连接的连接部121、内侧向下倾斜的倾斜部122和其上设置有竖直贯穿排水孔1231的排水部123。所述连接部121上铺设有土壤,其上能够种植临水植物,美化该驳岸外观,并遮挡基础底座1的入口,使居住在内的动物更有安全感。所述排水部123设计的排水孔1231,能够将基础底座1中多出的水排入土壤中,防止所述基础底座1储存的水过多不利于动物生存。
进一步的,该实施例所述倾斜部122的倾斜角度为3度。所述倾斜部122的倾斜设计能够使落在驳岸模块3上的水缓慢流入倾斜部122的土壤中并储存起来,使基础底座1内部时刻保持潮湿,便于水边动物居住。
进一步的,该实施例所述导轨11的开口的尺寸等于侧板13顶部的厚度,该实施例所述导轨11的长度等于倾斜部122加排水部123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槽14的开口尺寸等于或大于导轨11厚度的2倍。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11的内侧尽头设置有导轨挡板111,阻止导轨11滑到尽头时继续向前滑动。所述导轨11和导轨槽14的尺寸设计,使所述驳岸模块3之间能够充分配合不留空隙,结构致密紧实,不易被风雨冲刷损坏,且充分利用水体两岸的空间。
进一步的,该实施例所述连接部121的厚度等于倾斜部122最高处的高度。如此设计能够使流入连接部121的水分流入倾斜部122的土壤中储存起来,所述连接部121暴露在阳光下不利于水分储存,所述倾斜部122的土壤被遮挡起来,内部温度较低,有利于水分储存。
进一步的,同一层所述驳岸模块3的前挡板2与连接部121形成一条连续的水槽21。所述水槽21能够固定漂浮在水体两岸的杂质,净化水质,杂质固定起来之后既可以作为水槽21中的养料使用,也方便清洁人员清洁处理。
参见图6,该实施例所述生态驳岸的具体施工步骤:
1)在硬质边岸4和水底覆土5之间,浇筑混凝土6,使混凝土6的表面与硬质边岸4平齐。
2)在混凝土6之上覆盖一层硬质土壤7,铺设的高度刚好能没过所述驳岸模块3的导轨11为宜。
3)将处于最下层的驳岸模块3进行安装,所述前挡板2与混凝土6的最外面边缘对齐。
4)最下层的驳岸模块3固定完成后,在每个驳岸模块3基础底座1中填充软质土壤8,软质土壤8高度为基础底座1的一半为宜。
5)最下层驳岸模块3安装完毕后,在其后填充硬质土壤7,高度刚好没过最下层驳岸模块3,将第二层驳岸模块3的导轨11插入最下层驳岸模块3的导轨槽14中,依次交错完成安装。
6)在第二层驳岸模块3的基础底座1中填充硬质土壤7。
7)重复步骤5和6的操作直至所有驳岸模块3安装完毕。由此构建的生态驳岸的上层驳岸模块3搭建在下层驳岸模块3之上,且上层与下层之间交错设置,每层驳岸模块3都相对于水体主机后退,越往上的驳岸模块3距离水体越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增减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景观生态驳岸,所述驳岸由多个结构相同的驳岸模块组成,所述驳岸模块贴近层层堆叠排列,并相对于水体自下而上逐层后退,且上层的驳岸模块与下层的驳岸单元相交错,其特征在于,所述驳岸模块包括矩形截面的基础底座和前挡板,所述前挡板设置在基础底座前方,下端与基础底座连接,所述基础底座中铺设有土壤,所述基础底座截面包括矩形,上方设置有导轨槽,下方两侧各设置有一条向内弯曲的导轨,内部铺设有土壤,所述导轨能够插入导轨槽中,将该所述驳岸模块固定在另一驳岸模块斜上方,所述导轨槽中能同时插入两个驳岸模块相邻侧的各一条导轨,一个所述驳岸模块上方可以平行安装设置另外两个驳岸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底座包括底板、侧板和导轨,所述侧板包括倒L型设置在底板两侧,两侧所述侧板顶部的尺寸加起来小于底板,其缺口形成导轨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从外到内依次包括伸出基础底座与前挡板底端连接的连接部、内侧向下倾斜的倾斜部和其上设置有竖直贯穿排水孔的排水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部的倾斜角度为0-1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开口的尺寸等于或大于侧板顶部的厚度,所述导轨的长度等于倾斜部加排水部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槽的开口尺寸等于或大于导轨厚度的2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内侧尽头设置有导轨挡板,阻止导轨滑到尽头时继续向前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厚度等于或高于倾斜部最高处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景观生态驳岸,其特征在于,同一层所述驳岸模块的前挡板与连接部形成一条连续的水槽。
CN202120593307.2U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景观生态驳岸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783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3307.2U CN214783665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景观生态驳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3307.2U CN214783665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景观生态驳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83665U true CN214783665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66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9330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783665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景观生态驳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836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3895A (zh) * 2022-09-22 2022-12-09 苏州大学 一种综合型景观驳岸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43895A (zh) * 2022-09-22 2022-12-09 苏州大学 一种综合型景观驳岸
CN115443895B (zh) * 2022-09-22 2024-01-09 苏州大学 一种综合型景观驳岸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32627Y (zh) 泥鳅高密度育苗暨成鳅养殖新型生态池
CN201794056U (zh) 生态型护坡砌块
CN103114560B (zh) 一种河道中人工生态岛的构筑方法
CN105502668A (zh) 一种出水可循环式生态塘净化系统
CN104164849B (zh) 用于湖泊水生植物带及岸滩保护的消浪装置和消浪方法
CN214783665U (zh) 一种景观生态驳岸
CN208792252U (zh) 具有植物生态修复功能的生态驳岸
CN201160436Y (zh) 一种庭院龟池
CN109279697A (zh) 一种水生植物修复河道水质的方法
CN204097966U (zh) 生态河道护坡蓄水槽
CN210459118U (zh) 一种阶梯式生态护坡堤
CN210340478U (zh) 硬质化基面生态沟渠和生态沟渠系统
CN107136003A (zh) 一种循环养鱼水池
CN201411701Y (zh) 一种生态砌块及生态墙
CN100516371C (zh) 一种植生型挡土块
CN107299618B (zh) 一种内河斜坡式生态护岸结构
CN213390178U (zh) 一种公路护坡结构
CN204930017U (zh) 潮汐珊瑚繁殖设施
CN211367146U (zh) 一种生态浮床
CN203238591U (zh)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净化的人工生态岛
CN113651428A (zh) 一种“边潭-心滩”河道生态恢复模式
KR20140056687A (ko) 해삼 양식용 인공어초
CN104818731A (zh) 一种组合式生态挡土墙砌块及其施工工艺
CN214363250U (zh) 一种三峡库区滨江消落带界面生态调控系统
CN213074057U (zh) 生态循环水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