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82974U - 一种建筑垃圾填筑路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垃圾填筑路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82974U CN214782974U CN202022924809.7U CN202022924809U CN214782974U CN 214782974 U CN214782974 U CN 214782974U CN 202022924809 U CN202022924809 U CN 202022924809U CN 214782974 U CN214782974 U CN 2147829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mbankment
- roadbed
- side slope
- slope
- isolation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填筑路基,包括路堤、路基边坡、路堤边沟、隔离层、路面、以及路床;所述路堤为建筑垃圾再生填料,所述路基边坡设置在所述路堤的两侧,所述隔离层设置在所述路堤的下方,所述路堤边沟设置在所述隔离层的两侧,所述路面设置在所述路堤的上方,所述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所述路床设置在所述路面与所述路堤之间。本申请能够防止和减少地基对路堤的影响,保证路堤的强度稳定性,减少路面病害的发生,设置路基边坡能够对路堤进行防护,使路堤不因地表水流和气候变化而失稳,从而避免了公路存在路堤沉陷或边坡滑塌的问题,进而保证了公路的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填筑路基。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世界建筑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伴随着危旧房改造、废旧建筑物的拆除、损坏的道路、桥梁及过时水利设施的拆除等,不可避免产生过量的建筑垃圾。传统的建筑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是运往郊外堆放或填埋,不仅要大量耗资征用土地,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造成资源的浪费。合理处理和应用建筑垃圾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同时也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护环境的必然要求。
目前有将建筑垃圾作为路基进行使用,但是以建筑垃圾填筑的路基的公路在路基边坡、隔离层和路堤设置不当时,公路会存在路堤沉陷或边坡滑塌的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填筑路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路基边坡、隔离层和路堤设置不当,而导致公路存在路堤沉陷或边坡滑塌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填筑路基,包括路堤、路基边坡、路堤边沟、隔离层、路面、以及路床;
所述路堤为建筑垃圾再生填料,所述路基边坡设置在所述路堤的两侧,所述隔离层设置在所述路堤的下方,所述路堤边沟设置在所述隔离层的两侧,所述路面设置在所述路堤的上方,所述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所述路床设置在所述路面与所述路堤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路基边坡的高度小于20m时,所述路基边坡包括边坡平台、上部边坡和下部边坡;
所述边坡平台位于所述上部边坡和所述下部边坡之间,所述边坡平台的宽度大于2m;
所述路基边坡的高度大于20m时,所述路基边坡采用阶梯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路堤位于排水良好的地基上时,所述隔离层为透水性隔离层;
所述透水性隔离层的厚度为15cm~40cm;所述透水性隔离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铺设有石屑或针刺无纺布;
所述透水性隔离层高出地面10cm以上,所述透水性隔离层的两侧设有横坡。
进一步地,所述路堤位于排水较差的地基上时,所述隔离层为不透水隔离层;
所述不透水隔离层采用复合土工膜,以隔断毛细水和横向渗水。
进一步地,所述路基边坡的高度小于3m时,所述路基边坡的坡面采用植物防护;
所述路基边坡的高度大于3m时,所述路基边坡的坡面采用砌片石骨架护坡,所述石骨架内设有培土并采用植物防护。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包括植草或者植草和灌木相结合;
采用所述植草防护时,所述路基边坡的坡面最小土层厚度在0.3m以上;
采用所述植草和灌木相结合防护时,所述路基边坡的坡面最小土层厚度在0.45m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路基边坡的坡面上设置导水槽,所述导水槽通向所述路堤边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垃圾填筑路基,通过设置隔离层,能够防止和减少地基对路堤的影响,保证路堤的强度稳定性,减少路面病害的发生,设置路基边坡能够对路堤进行防护,使路堤不因地表水流和气候变化而失稳,从而避免了公路存在路堤沉陷或边坡滑塌的问题,进而保证了公路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垃圾填筑路基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路堤;2-路基边坡;3-路堤边沟;4-隔离层;5-路面;6-路床;7-地基;8-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垃圾填筑路基,包括路堤1、路基边坡2、路堤边沟3、隔离层4、路面5、以及路床6;
所述路堤1为建筑垃圾再生填料,所述路基边坡2设置在所述路堤1的两侧,所述隔离层4设置在所述路堤1的下方,所述路堤边沟3设置在所述隔离层4的两侧,所述路面5设置在所述路堤1的上方,所述路面5为沥青混凝土路面5,所述路床6设置在所述路面5与所述路堤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建筑垃圾再生填料的空隙较大,水较容易侵湿路基,若地基7范围内存在地下水,地基土含水量大,用建筑垃圾再生料填筑的路基,建筑垃圾成分复杂,毛细水份上升速度快,易使水份集聚,路基强度急剧降低,加上路面重载车辆的反复作用,路面容易发生裂缝、车辙、鼓包,甚至翻浆病害。为防止和减少地基对路基的影响,保证路基的强度稳定性,减少路面病害的发生,根据地基情况采取基底的防水措施,因此设置隔离层。
路基边坡2用于路堤1的防护,使路堤1不致因地表水流和气候变化而失稳的必要工程措施。防护设计应根据当地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及筑路材料分布情况,采取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措施,防治路堤1病害,保证路堤1稳定,并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
本实施例中,所述路基边坡2的高度小于20m时,所述路基边坡2包括边坡平台、上部边坡和下部边坡;
所述边坡平台位于所述上部边坡和所述下部边坡之间,所述边坡平台的宽度大于2m;
所述路基边坡2的高度大于20m时,所述路基边坡2采用阶梯型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当地质条件较好且路基边坡2的高度小于20m时,其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1的规定值。
表1路基边坡坡率
路基边坡2的高度大于20m时,边坡坡率需根据具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填料性质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确定,按高路堤进行工点设计。
当地质为特殊性岩土时,首先采取综合地质勘察,查明特殊地质体的性质、类型、规模等,并对特殊路基处治后,再进行建筑垃圾再生填料路堤的填筑。
本实施例中,所述路堤1位于排水良好的地基7上时,所述隔离层4为透水性隔离层;
所述透水性隔离层包括碎石、砂砾、以及粗砂,所述透水性隔离层的厚度为15cm~40cm;所述透水性隔离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铺设有石屑或针刺无纺布;
所述透水性隔离层高出地面10cm以上,所述透水性隔离层的两侧设有横坡。
需要说明的是,石屑或针刺无纺布还可替换为其他适水性材料的防淤层。
本实施例中,所述路堤1位于排水较差的地基7上时,所述隔离层4为不透水隔离层;
所述不透水隔离层采用复合土工膜,以隔断毛细水和横向渗水。
需要说明的是,路堤1位于排水较差的地基7上,或者地下水位高的路段时,不透水隔离层采用复合土工膜,复合土工膜具备抗渗、耐腐蚀、抗老化和耐冻性能以及设定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路基边坡2的高度小于3m时,所述路基边坡2的坡面采用植物8防护;
所述路基边坡2的高度大于3m时,所述路基边坡2的坡面采用砌片石骨架护坡,所述石骨架内设有培土并采用植物8防护。
需要说明的是,路堤1采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填筑时,因建筑垃圾再生填料组成成分比较复杂,砖块含量相对较多,吸水率大,如果路基边坡2长期裸露在空气中,长期会受到自然因素的作用影响,建筑垃圾再生填料在不利的水文条件作用下,物理力学性质就会发生衰变,导致路堤1病害的产生。
因此路基边坡2坡面设置防护措施,可防止路基边坡2坡面遭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湿度变化对填料的影响。
路基边坡2的高度小于3m时,路基边坡2坡面冲刷轻微,坡面宜采用植物8防护;砌片石骨架护坡还可为拱形、人字形或方格型水泥混凝土。
当路堤1布设于河滩阶地时,应根据河流特性、水流性质、河道地貌等因素,结合路堤1位置,设置浆砌片石实体护坡或浸水挡土墙防护。
本实施例中,所述植物8包括植草或者植草和灌木相结合;
采用所述植草防护时,所述路基边坡2的坡面最小土层厚度在0.3m以上;
采用所述植草和灌木相结合防护时,所述路基边坡2的坡面最小土层厚度在0.45m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坡面绿化宜采用植草和灌木相结合,选用草籽应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通常以容易生长、根部发达、叶茎低矮、枝叶茂密的草种为宜,最好采用几种草种混合种植,使之成为一个良好的覆盖面,以提高植物防护坡面的抗冲刷能力和植物耐久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填料包括碎砖块、碎砂浆块、碎混凝土块、以及石块。
需要说明的是,建筑垃圾再生填料包括碎砖块、碎砂浆块、碎混凝土块、以及石块,因此路基地表水应采取防、排、截相结合的综合措施,迅速将水排出路基范围以外,防止地表水渗入路基,使路基处于一个干燥、坚固和稳定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路基边坡2的坡面上设置导水槽,所述导水槽通向所述路堤边沟3。
需要说明的是,导水槽可将地面水及时排入路堤边沟3。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建筑垃圾填筑路基,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堤(1)、路基边坡(2)、路堤边沟(3)、隔离层(4)、路面(5)、以及路床(6);
所述路堤(1)为建筑垃圾再生填料,所述路基边坡(2)设置在所述路堤(1)的两侧,所述隔离层(4)设置在所述路堤(1)的下方,所述路堤边沟(3)设置在所述隔离层(4)的两侧,所述路面(5)设置在所述路堤(1)的上方,所述路面(5)为沥青混凝土路面(5),所述路床(6)设置在所述路面(5)与所述路堤(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填筑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边坡(2)的高度小于20m时,所述路基边坡(2)包括边坡平台、上部边坡和下部边坡;
所述边坡平台位于所述上部边坡和所述下部边坡之间,所述边坡平台的宽度大于2m;
所述路基边坡(2)的高度大于20m时,所述路基边坡(2)采用阶梯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填筑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堤(1)位于排水良好的地基(7)上时,所述隔离层(4)为透水性隔离层;
所述透水性隔离层的厚度为15cm~40cm;所述透水性隔离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铺设有石屑或针刺无纺布;
所述透水性隔离层高出地面10cm以上,所述透水性隔离层的两侧设有横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填筑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堤(1)位于排水较差的地基(7)上时,所述隔离层(4)为不透水隔离层;
所述不透水隔离层采用复合土工膜,以隔断毛细水和横向渗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填筑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边坡(2)的高度小于3m时,所述路基边坡(2)的坡面采用植物(8)防护;
所述路基边坡(2)的高度大于3m时,所述路基边坡(2)的坡面采用砌片石骨架护坡,所述石骨架内设有培土并采用植物(8)防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垃圾填筑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8)包括植草或者植草和灌木相结合;
采用所述植草防护时,所述路基边坡(2)的坡面最小土层厚度在0.3m以上;
采用所述植草和灌木相结合防护时,所述路基边坡(2)的坡面最小土层厚度在0.45m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垃圾填筑路基,其特征在于:
所述路基边坡(2)的坡面上设置导水槽,所述导水槽通向所述路堤边沟(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24809.7U CN214782974U (zh) | 2020-12-09 | 2020-12-09 | 一种建筑垃圾填筑路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924809.7U CN214782974U (zh) | 2020-12-09 | 2020-12-09 | 一种建筑垃圾填筑路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82974U true CN214782974U (zh) | 2021-11-19 |
Family
ID=78710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924809.7U Active CN214782974U (zh) | 2020-12-09 | 2020-12-09 | 一种建筑垃圾填筑路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82974U (zh) |
-
2020
- 2020-12-09 CN CN202022924809.7U patent/CN21478297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59104B (zh) | 生态型护坡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03188065U (zh) | 无砟轨道铁路膨胀土路堑基床及边坡防护结构 | |
CN202926388U (zh) | 一种公路隧道路面冒水排泄设施 | |
CN207259888U (zh) |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下沉绿化带 | |
CN106368227A (zh) | 一种稀土迹地边坡生态防水力侵蚀系统及方法 | |
CN101914882B (zh) | 高地下水位粉质土地区低路堤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08532406A (zh) | 可快速施工的高承载力透水地面以及铺设方法 | |
RU170257U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гидроизоляции разделительной полосы дорожной одежды автомобильной дороги на просадочных грунтах | |
CN108166520A (zh) | 电力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方法 | |
CN114032874A (zh) | 一种黄土高原治沟造地的沟道土地整治结构及方法 | |
CN106759778A (zh) | 用于公路中央分隔带的散集结合型防排水系统 | |
CN104818734B (zh) | 防治全风化花岗岩边坡水毁破坏防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4782974U (zh) | 一种建筑垃圾填筑路基 | |
CN215562318U (zh) | 生态护岸 | |
CN212052138U (zh) | 一种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山区的城市道路结构 | |
CN211472454U (zh) | 一种土地裂缝治理结构 | |
CN211420758U (zh) | 一种排水性能高的道路排水结构 | |
CN215329941U (zh) | 一种透水网格生态护坡 | |
Zhu et al. | Treatment of collapsible loess foundation | |
CN106065655B (zh) | 分洪设备及应用分洪设备解决城市内涝的方法 | |
CN217419193U (zh) | 一种防堵塞的生态边沟 | |
CN214005295U (zh) | 一种盐碱地景观中沥青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 | |
CN220352850U (zh) | 一种边坡支护结构 | |
CN214005294U (zh) | 一种盐碱地景观中面包砖透水铺装与泛盐碱防护一体结构 | |
CN221480847U (zh) | 全风化花岗岩类土质边坡支护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No.37, Keji 6th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Shaanxi 710000 Patentee after: Shaanxi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7, Keji 6th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Shaanxi 710000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Traffic Plann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