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64529U - 一种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64529U
CN214764529U CN202120684214.0U CN202120684214U CN214764529U CN 214764529 U CN214764529 U CN 214764529U CN 202120684214 U CN202120684214 U CN 202120684214U CN 214764529 U CN214764529 U CN 214764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tail gas
section
drain pipe
chimn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8421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红丽
马科伟
华立锋
周裕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Engineering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Engineering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Engineering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8421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64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64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645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属于工业炉尾气净化治理领域。本实用新型中的净化塔内设置有反应浆池段、传质吸收段和高效除雾段,膨胀节包括一号膨胀节、二号膨胀节和三号膨胀节,疏水管包括一号疏水管、二号疏水管和三号疏水管,还原炉与汇总烟道通过分支烟道连接,引风机安装在分支烟道上,汇总烟道与净化塔通过一号膨胀节连接,一号膨胀节与一号疏水管的一端连接,一号疏水管的另一端与反应浆池段连接,净化塔与出口烟道通过二号膨胀节连接,二号膨胀节与二号疏水管的一端连接,二号疏水管的另一端与高效除雾段连接,出口烟道与烟囱排放系统通过三号膨胀节连接,三号膨胀节与三号疏水管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属于工业炉尾气净化治理领域。
背景技术
2018年,全球每年金属原镁产量大约 100 万吨,中国的原镁产量达到全球的 85%以上,年产量接近 90 万吨。国内金属原镁产量主要集中在5个省区,分别是山西、宁夏、河南、吉林、陕西,其中山西和陕西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例超过80%,为全球金属原镁产量最主要的区域。
我国金属原镁生产工艺主要为皮江法工艺,原料主要为白云石、硅铁等,燃料主要为兰炭厂产的荒煤气。皮江法炼镁工艺包括:煅烧工段、配料工段、还原工段、精炼工段,其中污染物来源主要为还原工段和精炼工段。
还原炉是皮江法还原工段的核心设备,目前多采用蓄热式还原炉煤气燃烧技术,从还原炉出来的尾气温度在150-200℃左右,工况负荷有波动,集中收集后由于管网众多、散热严重,尾气温度会降到100℃以下,造成输送管道末端腐蚀性较严重;精炼炉是皮江法精炼工段的核心设备,多采用煤气加热,污染物性质与还原炉尾气类似。此外,随着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推进,部分金属原镁冶炼企业还面临着因环保改造问题停产的危机。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经济适用、配置合理的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用以升级和改造现有落后的装置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经济适用、配置合理的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包括尾气收集输送系统、净化塔系统和烟囱排放系统,其结构特点在于:所述尾气收集输送系统包括还原炉、引风机、分支烟道和汇总烟道,所述净化塔系统包括净化塔、出口烟道、膨胀节和疏水管,所述净化塔内设置有反应浆池段、传质吸收段和高效除雾段,所述膨胀节包括一号膨胀节、二号膨胀节和三号膨胀节,所述疏水管包括一号疏水管、二号疏水管和三号疏水管,所述还原炉与汇总烟道通过分支烟道连接,所述引风机安装在分支烟道上,所述汇总烟道与净化塔通过一号膨胀节连接,所述一号膨胀节与一号疏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一号疏水管的另一端与反应浆池段连接,所述净化塔与出口烟道通过二号膨胀节连接,所述二号膨胀节与二号疏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二号疏水管的另一端与高效除雾段连接,所述出口烟道与烟囱排放系统通过三号膨胀节连接,所述三号膨胀节与三号疏水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烟囱排放系统包括烟囱、烟囱进口段、隔板和疏水口,所述烟囱进口段和疏水口均设置在烟囱上,所述出口烟道与烟囱进口段三号膨胀节连接,所述疏水口与三号疏水管连接,所述隔板设置在烟囱内。
进一步地,所述净化塔系统还包括钢架,所述出口烟道设置在钢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烟囱排放系统还包括一号检修人孔、二号检修人孔和CEMS检测平台,所述一号检修人孔和CEMS检测平台均设置在烟囱上,所述二号检修人孔设置在烟囱进口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浆池段、传质吸收段和高效除雾段由下至上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三号膨胀节和疏水口均与三号疏水管的一端连接,所述三号疏水管的另一端与地沟连接。
进一步地,位于汇总烟道两侧的分支烟道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朝向疏水口倾斜向下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汇总烟道与净化塔的连接处位于反应浆池段和传质吸收段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一号检修人孔位于隔板的下方。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多台引风机代替增压风机,提高了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和连续性。
(2)采用独立的下引式排放烟囱,规避了CEMS检测平台电梯的设置。
(3)净化塔入口汇总烟道预留臭氧脱硝空间,为后期污染物排放升级提前布局。
(4)高效的污染物净化去除率。
(5)配置合理、布置紧凑、投资建设成本低、运行经济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还原炉10、引风机11、分支烟道12、汇总烟道13、
一号膨胀节20、二号膨胀节21、三号膨胀节22、一号疏水管23、二号疏水管24、三号疏水管25、
净化塔30、反应浆池段31、传质吸收段32、高效除雾段33、
出口烟道40、钢架41、
烟囱50、烟囱进口段51、隔板52、疏水口53、一号检修人孔54、二号检修人孔55、CEMS检测平台5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有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例中的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包括尾气收集输送系统、净化塔系统和烟囱排放系统。
本实施例中的尾气收集输送系统包括还原炉10、引风机11、分支烟道12和汇总烟道13,净化塔系统包括净化塔30、出口烟道40和钢架41、膨胀节和疏水管,净化塔30内设置有反应浆池段31、传质吸收段32和高效除雾段33,反应浆池段31、传质吸收段32和高效除雾段33由下至上依次设置,膨胀节包括一号膨胀节20、二号膨胀节21和三号膨胀节22,疏水管包括一号疏水管23、二号疏水管24和三号疏水管25,烟囱排放系统包括烟囱50、烟囱进口段51、隔板52、疏水口53、一号检修人孔54、二号检修人孔55和CEMS检测平台56。
本实施例中的还原炉10与汇总烟道13通过分支烟道12连接,位于汇总烟道13两侧的分支烟道12交错设置,汇总烟道13与净化塔30的连接处位于反应浆池段31和传质吸收段32之间,引风机11安装在分支烟道12上。
本实施例中的汇总烟道13与净化塔30通过一号膨胀节20连接,一号膨胀节20与一号疏水管23的一端连接,一号疏水管23的另一端与反应浆池段31连接,净化塔30与出口烟道40通过二号膨胀节21连接,二号膨胀节21与二号疏水管24的一端连接,二号疏水管24的另一端与高效除雾段33连接,出口烟道40与烟囱排放系统通过三号膨胀节22连接,三号膨胀节22与三号疏水管25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烟囱进口段51和疏水口53均设置在烟囱50上,出口烟道40与烟囱进口段51三号膨胀节22连接,三号膨胀节22和疏水口53均与三号疏水管25的一端连接,三号疏水管25的另一端与地沟连接,疏水口53与三号疏水管25连接,隔板52设置在烟囱50内,出口烟道40设置在钢架41上,一号检修人孔54和CEMS检测平台56均设置在烟囱50上,二号检修人孔55设置在烟囱进口段51上,隔板52朝向疏水口53倾斜向下设置,一号检修人孔54位于隔板52的下方。
具体的说,还原炉10尾气通过引风机11收集至分支烟道12,分支烟道12与汇总烟道13相连,分支烟道12与汇总烟道13接口处采用斜45度插入结构,汇总烟道13两侧的分支烟道12错位接入;引风机11流量和压头为宽范围取值,通过出口调节门调节,以适应变动的负荷和远距离输送要求;分支烟道12、汇总烟道13内气速选择15m/s;分支烟道12利用金属膨胀节抵消伸缩位移,汇总烟道13采用高温玻璃鳞片防腐。
汇总烟道13与净化塔30连接处设置一号膨胀节20,一号膨胀节20通过一号疏水管23疏水至反应浆池段31;净化塔30与出口烟道40连接处设置二号膨胀节21,二号膨胀节21通过二号疏水管24疏水至高效除雾段33;出口烟道40与烟囱进口段51连接处设置三号膨胀节22,三号膨胀节22通过三号疏水管25疏水至地沟;一号膨胀节20、二号膨胀节21、三号膨胀节22均采用非金属防腐材质;一号疏水管道23和二号疏水管24采用保温,三号疏水管25采用伴热+保温的形式。
净化塔30包含三个功能区,自下而上分别是反应浆池段31、传质吸收段32、高效除雾段33,净化塔30内气速选择3-4m/s;净化塔30入口设置紧急降温系统,连接两路水源,分别是工艺水和消防水;净化塔30塔顶出口采用斜切角形式;传质吸收段32每层覆盖率300%,中心分布喷嘴采用空心锥,周边分布喷嘴采用实心锥;反应浆池段31和传质吸收段32建立连锁循环,吸收剂采用石灰浆液,吸收剂供给泵选择连续运行,根据pH值的需求采用断续进浆的方式补给;高效除雾段33采用粗细过滤,一层管式+三层屋脊式高效除雾器;装置副产物通过气动隔膜泵+厢式压滤机的组合方式分离脱除。
出口烟道40采用独立的钢架41支撑,烟囱50上的CEMS检测平台56与净化塔30检修平台通过钢架41相连。
出口烟道40、烟囱50内气速选择15m/s;二号检修人孔55位于烟囱进口段51,烟囱进口段51选择窄高形结构;烟囱50内设置有隔板52,将烟囱50一分为二,隔板52上方与尾气接触侧采用玻璃鳞片防腐,隔板52下方涂刷防锈漆防腐;隔板52上方设置有疏水口53,与三号疏水管25相连,隔板52下方底部设置有一号检修人孔54;烟囱50上设置有CEMS检测平台56。
本实施例该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通过DCS集中控制。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包括尾气收集输送系统、净化塔系统和烟囱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收集输送系统包括还原炉(10)、引风机(11)、分支烟道(12)和汇总烟道(13),所述净化塔系统包括净化塔(30)、出口烟道(40)、膨胀节和疏水管,所述净化塔(30)内设置有反应浆池段(31)、传质吸收段(32)和高效除雾段(33),所述膨胀节包括一号膨胀节(20)、二号膨胀节(21)和三号膨胀节(22),所述疏水管包括一号疏水管(23)、二号疏水管(24)和三号疏水管(25),所述还原炉(10)与汇总烟道(13)通过分支烟道(12)连接,所述引风机(11)安装在分支烟道(12)上,所述汇总烟道(13)与净化塔(30)通过一号膨胀节(20)连接,所述一号膨胀节(20)与一号疏水管(23)的一端连接,所述一号疏水管(23)的另一端与反应浆池段(31)连接,所述净化塔(30)与出口烟道(40)通过二号膨胀节(21)连接,所述二号膨胀节(21)与二号疏水管(24)的一端连接,所述二号疏水管(24)的另一端与高效除雾段(33)连接,所述出口烟道(40)与烟囱排放系统通过三号膨胀节(22)连接,所述三号膨胀节(22)与三号疏水管(2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排放系统包括烟囱(50)、烟囱进口段(51)、隔板(52)和疏水口(53),所述烟囱进口段(51)和疏水口(53)均设置在烟囱(50)上,所述出口烟道(40)与烟囱进口段(51)三号膨胀节(22)连接,所述疏水口(53)与三号疏水管(25)连接,所述隔板(52)设置在烟囱(5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塔系统还包括钢架(41),所述出口烟道(40)设置在钢架(4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排放系统还包括一号检修人孔(54)、二号检修人孔(55)和CEMS检测平台(56),所述一号检修人孔(54)和CEMS检测平台(56)均设置在烟囱(50)上,所述二号检修人孔(55)设置在烟囱进口段(5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浆池段(31)、传质吸收段(32)和高效除雾段(33)由下至上依次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号膨胀节(22)和疏水口(53)均与三号疏水管(2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号疏水管(25)的另一端与地沟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汇总烟道(13)两侧的分支烟道(12)交错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2)朝向疏水口(53)倾斜向下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总烟道(13)与净化塔(30)的连接处位于反应浆池段(31)和传质吸收段(32)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检修人孔(54)位于隔板(52)的下方。
CN202120684214.0U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 Active CN214764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84214.0U CN214764529U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84214.0U CN214764529U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64529U true CN214764529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69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84214.0U Active CN214764529U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645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2577B (zh) 用煤气湿式氧化脱硫工艺生成的硫磺及废液制取硫酸的工艺及其设备
CN102407070B (zh)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与除尘净化复合型设备
CN206109292U (zh) 一种循环气体脱硫的干熄焦装置
CN201852476U (zh) 卡尔多炉湿法除尘装置
CN201871300U (zh) 自热炉湿法除尘装置
CN107890734A (zh) 一种废气脱白净化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214764529U (zh) 一种分散式工业炉群尾气输送集中处理装置
CN103028315A (zh) 一种催化裂化再生烟气冷凝脱硫设备及工艺方法
CN110145945B (zh) 一种基于余热供暖的高炉冲渣蒸汽消白系统及方法
CN101033060A (zh) 用煤气湿式氧化脱硫工艺生成的硫磺及废液制取硫酸的设备
CN207828182U (zh) 一种生活垃圾废水废气处理系统
CN102678195A (zh) 黄磷尾气多气源燃烧发电系统
CN1745875A (zh) 一种双级湿法除尘脱硫装置的组合装置
CN203258666U (zh) 悬挂式烟囱的液滴回收装置
CN213113232U (zh) 一种煤气洗净装置及煤气系统
CN211050964U (zh) 一种具有初级除雾功能的吸收塔除雾器冲洗水收集装置
CN107974261A (zh) 一种生活垃圾废水废气处理系统
CN204412053U (zh) 一种黄磷回收装置的烟气收集系统
CN110093465B (zh) 一种高炉冲渣水蒸气消白系统及方法
CN203479061U (zh) 高温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102679751A (zh) 有机热载体余热炉及余热炉系统
CN202630705U (zh) 有机热载体余热炉及余热炉系统
CN218380528U (zh) 一种水泥生产线窑头余热再利用系统
CN201382701Y (zh) 转炉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103991869B (zh) 一种磷酸活性炭活化炉余热利用及尾气吸收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