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56463U - 具有锁定功能的电子设备支架 - Google Patents

具有锁定功能的电子设备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56463U
CN214756463U CN202120673722.9U CN202120673722U CN214756463U CN 214756463 U CN214756463 U CN 214756463U CN 202120673722 U CN202120673722 U CN 202120673722U CN 214756463 U CN214756463 U CN 214756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arm
magnetic
connecting portion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737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miaoxingqiu Culture Creativi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miaoxingqiu Culture Creativi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miaoxingqiu Culture Creativi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miaoxingqiu Culture Creativi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737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564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56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564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锁定功能的电子设备支架,包括外壳、夹持组件以及转盘,夹持组件活动安装于外壳并用于夹持电子设备,夹持组件包括张开状态和夹持状态,夹持组件能够在电子设备的重力作用下由张开状态转变成夹持状态;转盘转动安装于外壳的内部,夹持组件上设有第一磁性组件,转盘上对应设有第二磁性组件,当夹持组件处于夹持状态时,第一磁性组件和第二磁性组件相互吸引,使得夹持组件保持夹持状态。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支架,第二磁性组件通过第一磁性组件对夹持组件产生吸力,使夹持组件保持夹持状态,实现锁定效果,降低电子设备从电子设备支架上滑脱的风险,同时也能避免各部件相互碰撞而产生异响的问题。

Description

具有锁定功能的电子设备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锁定功能的电子设备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手机在汽车中的使用也越来越多,例如,用手机导航等,此时,为了行车安全就需要一个手机支架,对手机进行夹持固定。随着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支架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在手机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夹紧手机的电子设备支架因使用方便,广受用户喜爱。
但现有的电子设备支架,不具备锁定效果或者锁定效果不佳,因此,当汽车发生颠簸时,就可能使电子设备支架对手机的夹持力度变小,从而导致手机从电子设备支架上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锁定功能的电子设备支架。
一种具有锁定功能的电子设备支架,包括:
外壳;
夹持组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外壳并用于夹持电子设备,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张开状态和夹持状态,所述夹持组件能够在所述电子设备的重力作用下由所述张开状态转变成所述夹持状态;
转盘,转动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夹持组件上设有第一磁性组件,所述转盘上对应设有第二磁性组件,当所述夹持组件处于夹持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和所述第二磁性组件相互吸引,使得所述夹持组件保持所述夹持状态以防止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夹持组件上滑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以及托臂,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和所述托臂的一端均可滑动地插入所述外壳内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相对设置并都与所述托臂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托臂运动时可驱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相向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一磁性件和安装于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转盘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三磁性件,当所述夹持组件处于所述夹持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分别朝向相应的所述第三磁性件并相互吸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磁性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转盘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四磁性件,所述第三磁性件和所述第四磁性件交错分布,当所述夹持组件处于所述张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分别朝向相应的所述第四磁性件并相互排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盘上安装有弹性顶柱,所述托臂朝向所述转盘的一侧对应设有供所述弹性顶柱插入的定位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呈腰形,以使所述弹性顶柱跟随所述托臂运动时可与所述托臂产生相对运动,所述定位孔的内壁设有用于使所述弹性顶柱从所述定位孔内退出的斜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支架还包括复位按键,所述复位按键的一端可活动地插入所述外壳内并与转盘连接,所述复位按键用于驱动所述转盘转动以使所述夹持组件由所述夹持状态转变成所述张开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盘设有凸柱,所述复位按键对应设有供所述凸柱插入的腰形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盘背离所述夹持组件的一侧设有供所述复位按键插入的缺口,所述凸柱设于所述缺口的内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臂靠近所述托臂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夹臂靠近所述托臂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托臂对应设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以及所述第四连接部都为L形,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相互扣合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相互扣合并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通过在夹持组件上设置第一磁性组件,转盘上设置第二磁性组件,将电子设备放置在电子设备支架上时,夹持组件在电子设备的重力作用下变成夹持状态而自动夹持电子设备,此时,第一磁性组件和第二磁性组件相互吸引,从而对夹持组件产生吸力,使夹持组件保持夹持状态,实现锁定效果,增强电子设备在夹持状态下的稳定性,降低电子设备从电子设备支架上滑脱的风险,同时也能避免各部件相互碰撞而产生异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处于张开状态下的电子设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处于夹持状态下的电子设备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所示电子设备支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所示第一夹臂与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所示第二夹臂与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所示托臂与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所示托臂与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所示后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3中所示转盘、弹性顶柱以及第二磁性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1为图3中所示转盘与复位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子设备支架;10、外壳;20、夹持组件;30、转盘;40、第一磁性组件;50、第二磁性组件;21、第一夹臂;22、第二夹臂;23、托臂;24、第一连接部;25、第二连接部;26、第三连接部;27、第四连接部;241、第一连接板;242、第一滑块;243、第一滑槽;261、第二连接板;262、第二滑块;263、第二滑槽;211、第一基板;212、第一夹板;221、第二基板;222、第二夹板;231、第三基板;232、支撑板;213、第一挡板;223、第二挡板;233、第三挡板;11、前壳;12、后壳;101、第一开口;102、第二开口;103、第三开口;13、固定部;14、限位板;141、第一限位槽;142、第二限位槽;143、第三限位槽;121、凸轴;301、轴孔;41、第一磁性件;42、第二磁性件;51、第三磁性件;52、第四磁性件;214、第一安装部;215、第一容置腔;122、第一避让槽;224、第二安装部;225、第二容置腔;123、第二避让槽;302、第三容置腔;303、安装孔;60、弹性顶柱;61、弹簧;62、定位柱;234、定位孔;235、斜面;70、复位按键;71、腰形孔;15、凸柱;304、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顶部、底部……)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该元件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请参阅图1至图1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锁定功能的电子设备支架1,包括外壳10、夹持组件20、转盘30、第一磁性组件40以及第二磁性组件50,夹持组件20活动安装于外壳10,且夹持组件20部分位于外壳10的内部,其余部分则位于外壳10的外部,并用于夹持电子设备例如手机,转盘30转动安装在外壳10的内部,第一磁性组件40安装于夹持组件20,第二磁性组件50安装于转盘30,第二磁性组件50可选择性地与第一磁性组件40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
夹持组件20具有张开状态和夹持状态,其中,张开状态为电子设备支架1未夹持电子设备时的状态,夹持状态即为电子设备支架1夹持电子设备时的状态。当将电子设备放置在电子设备支架1上时,夹持组件20可在电子设备本身的重力作用下,由张开状态转变成夹持状态,从而夹紧电子设备,此时,第一磁性组件40和第二磁性组件50相互吸引,从而对夹持组件20产生吸力,使得夹持组件20保持在夹持状态,实现锁定效果,增强电子设备在夹持状态下的稳定性,从而降低电子设备从电子设备支架1上脱落的风险,同时也能避免各部件相互碰撞而产生异响的问题。
所示实施例中,夹持组件20运动时会带动转盘30旋转,转盘30则带动第二磁性组件50运动,从而使第一磁性组件40和第二磁性组件50相互吸引,这样就能实现自锁效果,方便用户使用。
夹持组件20包括第一夹臂21、第二夹臂22以及托臂23,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底部、以及托臂23的顶部可滑动地插入外壳10的内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相对设置,托臂23的顶部与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底部传动连接,形成Y字形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托臂23与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也可以形成T字形或者个字形结构。
当夹持组件20处于夹持状态时,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夹持在电子设备的相对两侧,托臂23则支撑在电子设备的底部。在将电子设备安装至电子设备支架1时,用户只需要把电子设备放置在托臂23上,托臂23即可在电子设备本身的重力作用下往下运动,同时带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往下相向运动,从而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夹住电子设备,不需要用户进行其它操作,方便用户使用。
所示实施例中,托臂23的顶部与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底部滑动连接,第一夹臂21的内端(即位于外壳10内部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24,第二夹臂22的内端设有第二连接部25,托臂23的内端对应设有第三连接部26和第四连接部27,第一连接部24、第二连接部25、第三连接部26以及第四连接部27都为L形,且第一连接部24与第三连接部26相互扣合并滑动连接,第二连接部25与第四连接部27相互扣合并滑动连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24包括第一连接板241和第一滑块242,第一滑块242与第一夹臂21间隔相对,第一连接板241连接在第一滑块242与第一夹臂21之间,从而围合形成第一滑槽243。第三连接部26包括第二连接板261和第二滑块262,第二滑块262与支撑板232间隔相对,第二连接板261连接在第二滑块262与托臂23之间,从而围合形成第二滑槽263。第一滑块242的形状与第二滑槽263的形状相适配,第二滑块262的形状与第一滑槽243的形状相适配,在装配时,第一滑块242插入第二滑槽263,第二滑块262插入第一滑槽243,从而使第一连接部24和第三连接部26相互扣合。托臂23与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的连接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组装。第二连接部25和第四连接的扣合方式与第一连接部24和第三连接部26的扣合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地,第一夹臂21与第一连接部24、第二夹臂22与第二连接部25、以及托臂23与第三连接部26和第四连接部27可以是分体组装成型,也可以是一体成型。所示实施例中,均为一体成型,这样不仅能保证连接强度,同时还能避免后续组装工序。
所示实施例中,托臂23的内端的相对两侧由下至上相向延伸,从而使托臂23的内端呈三角形或者梯形,第三连接部26和第四连接部27分别连接至内端相对两侧,且第三连接部26和第四连接部27与内端围合形成的滑槽也由下至上相向延伸。当托臂23往下运动时,不仅能带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往下运动,同时带动二者相向运动,减小二者之间的间距,从而夹住电子设备。
在其它实施例中,托臂23与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之间还可以是通过齿轮或者连杆等传动结构进行连接。
第一夹臂21包括第一基板211和第一夹板212,第一基板211与外壳10滑动连接,且第一基板21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24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夹板212垂直连接。第二夹臂22包括第二基板221和第二夹板222,第二基板221与外壳10滑动连接,且第二基板221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25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板222垂直连接。托臂23包括第三基板231和支撑板232,第三基板231与外壳10滑动连接,且第三基板231的一端与支撑板232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部26和第一连接部24以及第四连接部27和第二连接部25的扣合分别与第一基板211和第二基板221滑动连接。第一夹板212与第二夹板222相互配合,以夹持电子设备,支撑板232则用于支撑电子设备。
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夹板212远离第一基板211的一端设有第一挡板213,第一挡板213、第一夹板212以及第一基板211围合形成第一卡槽。第二夹板222远离第二基板221的一端设有第二挡板223,第二挡板223、第二夹板222以及第二基板221围合形成第二卡槽。支撑板232远离第三基板231的一端设有第三挡板233,第三挡板233、支撑板232以及第三基板231围合形成第三卡槽。通过设置挡板围合形成卡槽,可进一步增强电子设备在电子设备支架1上的稳定性。
外壳10包括后壳12和盖设于后壳12的前壳11,前壳11与后壳12可拆卸连接,且前壳11相比后壳12更靠近电子设备。后壳12上设有供第一夹臂21穿过的第一开口101、供第二夹臂22穿过的第二开口102以及供托臂23穿过的第三开口103。
后壳12背离前壳11的一侧设有固定部13,电子设备支架1可通过该固定部13固定至外部设备,例如汽车、自行车或者电动车等。可以理解地,固定部13与外部设备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定,可以是通过螺纹进行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卡扣结构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01、第二开口102以及第三开口103相对的两侧均设有两个限位板14,从而形成与第一开口101连通的第一限位槽141、与第二开口102连通的第二限位槽142、与第三开口103连通的第三限位槽143。第一夹臂21可滑动地穿过第一限位槽141,第二夹臂22可滑动地穿过第二限位槽142,托臂23可滑动地穿过第三限位槽143。夹持组件20在运动过程中,第一限位槽141可对第一夹臂21进行限位,第二限位槽142可对第二夹臂22进行限位,第三限位槽143可对托臂23进行限位,这样就能使三者沿预定的方向进行滑动,避免其晃动。
转盘30位于夹持组件20与后壳12之间,且转盘30的中心位置设有轴孔301,后壳12上对应设有凸轴121,凸轴121插入轴孔301内,从而将转盘30转动安装至后壳12。
第一磁性组件40包括安装于第一夹臂21的第一磁性件41和安装于第二夹臂22的第二磁性件42,第二磁性组件50包括设于转盘30上的第三磁性件51和第四磁性件52,第三磁性件51可与第一磁性件41和第二磁性件42相互吸引,第四磁性件52可与第一磁性件41和第二磁性件42相互排斥。转动转盘30,即可改变第三磁性件51和第四磁性件52的位置,从而使第三磁性件51与第一磁性件41和第二磁性件42相对,或者第四磁性件52与第一磁性件41和第二磁性件42相对。
所示实施例中,第三磁性件51和第四磁性件52都设有两个,且第三磁性件51和第四磁性件52交错设置,并沿转盘30的周向间隔分布,也即,第一磁性件41和第二磁性件42朝向转盘30的一侧的磁极相同。当夹持组件20处于夹持状态时,第一磁性件41和第二磁性件42分别朝向相应的第三磁性件51并相互吸引,从而对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产生向下的吸力,从而使夹持组件20保持在夹持状态,防止电子设备从电子设备支架1上滑脱,实现锁定效果。当夹持组件20处于张开状态时,第一磁性件41和第二磁性件42分别朝向相应的第四磁性件52并相互排斥,从而对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产生向上的斥力,这样就能避免夹持组件2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往下移动的问题。
第一基板211朝向后壳12的一侧凸设有第一安装部214,后壳12上设有供第一安装部214插入的第一避让槽122。第一安装部214设有第一容置腔215,第一磁性件41收容在第一容置腔215内。
第二基板221朝向后壳12的一侧凸设有第二安装部224,后壳12上设有供第二安装部224插入的第二避让槽123。第二安装部224设有第二容置腔225,第二磁性件42收容在第二容置腔225内。
转盘30上设有多个第三容置腔302,各第三磁性件51和第四磁性件52分别安装至第三容置腔302内。第三容置腔302靠近转盘30的边缘设置,从而缩短了第一磁性件41和第二磁性件42与第三磁性件51或者第四磁性件52之间的距离,以增强吸力或者斥力。可以理解地,第一容置腔215内第一磁性件4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第二容置腔225内第二磁性件4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第三容置腔302内第三磁性件51或第四磁性件5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盘30朝向托臂23的一侧设有安装孔303,安装孔303靠近转盘30的周边设置。安装孔303内安装有弹性顶柱60,弹性顶柱60包括弹簧61和定位柱62,定位柱62部分凸出于安装孔303外,按压定位柱62时,弹簧61被压缩,从而使定位柱62缩进安装孔303内。托臂23上对应设有定位孔234,夹持组件20处于张开状态时,定位柱62插入定位孔234内。
定位孔234呈腰形,且该定位孔234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即与托臂23的运动方向垂直或者接近垂直的方向),为定位柱62留出运动空间,使得定位柱62能够与托臂23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相对运动,以使得托臂23在往下运动的过程中可带动转盘30旋转。当夹持组件20在电子设备的重力作用下往下运动时,托臂23可通过定位柱62和定位孔234的配合驱使转盘30转动,从而调整转盘30上第三磁性件51和第四磁性件52的位置,最终使转盘30上的两个第三磁性件51分别朝向第一磁性件41和第二磁性件42,从而对夹持组件20产生吸力,以实现锁定效果。托臂23运动时会自动驱动转盘30旋转而实现锁定效果,不需要用户单独进行锁定操作,方便用户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孔234的一端的内壁设有斜面235,当定位柱62在定位孔234内运动至斜面235时,斜面235会挤压定位柱62,弹簧61被压缩,带动定位柱62往安装孔303内缩,随着定位柱62的继续运动,最终使得定位柱62完全缩回安装孔303内,定位柱62从定位孔234内退出而脱离连接,转盘30停止转动,托臂23则继续往下运动,此时,转盘30上的第三磁性件51分别朝向第一磁性件41和第二磁性件42。
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顶柱60的弹簧61也可以由弹片或者相互排斥的磁性件代替。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支架1还包括复位按键70,复位按键70的一端可滑动地插入外壳10的内部并与转盘30连接,另一端可伸出于外壳10的外侧,也可以是收容在外壳10的内部。用户可通过按压复位按键70,使转盘30往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以调整转盘30上第三磁性件51和第四磁性件52的位置,最终使第四磁性件52分别朝向第一磁性件41和第二磁性件42,从而对夹持组件20产生斥力,使夹持组件20由夹持状态转变成张开状态,以实现解锁的效果。
复位按键70插入外壳10内部的一端设有腰形孔71,转盘30朝向后壳12的一侧对应设有凸柱15,凸柱15插入该腰形孔71内。腰形孔71的长度方向为竖向(即与托臂23的运动方向平行或者接近平行的方向),从而为凸柱15在竖向上留出运动空间,使得凸柱15和复位按键70能够在竖向上产生相对运动。托臂23带动转盘30旋转时,转盘30可通过凸柱15推动复位按键70向外直线运动,而向内推动复位按键70时,复位按键70可通过凸柱15推动转盘30往相反的方向旋转。
在其它实施例中,凸起也可以是设置在复位按键70上,然后在转盘30上对应设置腰形孔71。
转盘30朝向后壳12的一侧设有缺口304,复位按键70的一端插入缺口304内,凸柱15设于缺口304朝向后壳12的内壁。通过在转盘30上设置供复位按键70插入的缺口304,可使电子设备支架1的内部结构更为紧凑。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当电子设备支架1上未安装电子设备时,夹持组件20处于张开状态,此时定位柱62插入定位孔234内,转盘30上的两个第四磁性件52分别朝向第一磁性件41和第二磁性件42并相互排斥,从而对夹持组件20产生向上斥力,避免夹持组件20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往下运动;将电子设备放置到托臂23上后,托臂23在电子设备的重力作用下往下运动,并带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往下相向运动,同时托臂23在往下运动的过程中,会通过定位柱62和定位孔234的配合自动带动转盘30旋转,转盘30则驱动复位按键70往外运动,托臂23往下运动一定距离后,定位柱62通过斜面235从定位孔234内退出,此时,转盘30和复位按键70停止运动,转盘30上的两个第三磁性件51分别朝向第一磁性件41和第二磁性件42并相互吸引,从而对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产生向下的吸力,而托臂23则在电子设备的重力下继续往下运动,最终使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夹住电子设备,夹持组件20停止运动;当需要将电子设备从电子设备支架1上取下来时,向内按压复位按键70,使转盘30往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复位按键70运动至初始位置后停止运动,转盘30也随即停止转动,此时,转盘30上的两个第四磁性件52分别朝向第一磁性件41和第二磁性件42并相互排斥,从而对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产生向上的斥力,实现解锁效果,然后取下电子设备,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2在斥力的作用下向上背向运动,从而带动托臂23往上运动,直到转盘30上的定位柱62插入托臂23上的定位孔234内,夹持组件20停止运动,使夹持组件20处于张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支架,通过在夹持组件上设置第一磁性组件,转盘上设置第二磁性组件,将电子设备放置在电子设备支架上时,夹持组件在电子设备的重力作用下变成夹持状态而自动夹持电子设备,此时,第一磁性组件和第二磁性组件相互吸引,从而对夹持组件产生吸力,使夹持组件保持夹持状态,实现锁定效果性,增强电子设备在夹持状态下的稳定性,降低电子设备从电子设备支架上滑脱的风险,同时也能避免各部件相互碰撞而产生异响的问题。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具有锁定功能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夹持组件,活动安装于所述外壳并用于夹持电子设备,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张开状态和夹持状态,所述夹持组件能够在所述电子设备的重力作用下由所述张开状态转变成所述夹持状态;
转盘,转动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夹持组件上设有第一磁性组件,所述转盘上对应设有第二磁性组件,当所述夹持组件处于夹持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和所述第二磁性组件相互吸引,使得所述夹持组件保持所述夹持状态以防止所述电子设备从所述夹持组件上滑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以及托臂,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和所述托臂的一端均可滑动地插入所述外壳内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相对设置并都与所述托臂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托臂运动时可驱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相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夹臂的第一磁性件和安装于所述第二夹臂的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二磁性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转盘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三磁性件,当所述夹持组件处于所述夹持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分别朝向相应的所述第三磁性件并相互吸引。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性组件还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转盘的周向间隔设置的第四磁性件,所述第三磁性件和所述第四磁性件交错分布,当所述夹持组件处于所述张开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分别朝向相应的所述第四磁性件并相互排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上安装有弹性顶柱,所述托臂朝向所述转盘的一侧对应设有供所述弹性顶柱插入的定位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呈腰形,以使所述弹性顶柱跟随所述托臂运动时可与所述托臂产生相对运动,所述定位孔的内壁设有用于使所述弹性顶柱从所述定位孔内退出的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支架还包括复位按键,所述复位按键的一端可活动地插入所述外壳内并与转盘连接,所述复位按键用于驱动所述转盘转动以使所述夹持组件由所述夹持状态转变成所述张开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设有凸柱,所述复位按键对应设有供所述凸柱插入的腰形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背离所述夹持组件的一侧设有供所述复位按键插入的缺口,所述凸柱设于所述缺口的内壁。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靠近所述托臂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夹臂靠近所述托臂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托臂对应设有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以及所述第四连接部都为L形,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相互扣合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相互扣合并滑动连接。
CN202120673722.9U 2021-03-31 2021-03-31 具有锁定功能的电子设备支架 Active CN2147564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3722.9U CN214756463U (zh) 2021-03-31 2021-03-31 具有锁定功能的电子设备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3722.9U CN214756463U (zh) 2021-03-31 2021-03-31 具有锁定功能的电子设备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56463U true CN214756463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599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73722.9U Active CN214756463U (zh) 2021-03-31 2021-03-31 具有锁定功能的电子设备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564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7906A (zh) * 2021-03-31 2021-06-25 深圳奇妙星球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具有锁定功能的电子设备支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7906A (zh) * 2021-03-31 2021-06-25 深圳奇妙星球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具有锁定功能的电子设备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61058B1 (en) Cradle
CN214756463U (zh) 具有锁定功能的电子设备支架
CN106714025B (zh) 一种无线耳机收纳盒、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设备
WO2013019870A1 (en) User interface mounting module and method to mount a user interface on a ups
CN113037906A (zh) 具有锁定功能的电子设备支架
CN213938018U (zh) 终端支架
CN212386418U (zh) 具有卡位功能的出风口夹持装置
CN210490491U (zh) 车载无线充电器
CN212365887U (zh) 一种接线端子和断路器
CN112532776A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12473314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111466692B (zh) 耳机盒和耳机组件
CN114165684A (zh) 支架组件、设备连接件以及设备保护壳
CN218594262U (zh) 防松式车载支架
CN218071657U (zh) 一种室分基站安装组件
CN214205614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19775220U (zh) 快拆底座结构和车辆
CN214396527U (zh) 车载杯位支架座及电子设备支架
CN217863774U (zh) 防盗充电桩
CN216770629U (zh) 一种定位设备
CN217927847U (zh) 移动终端夹持器
CN211702109U (zh) 一种车载支架
CN212324153U (zh) 一种支架
CN217522941U (zh) 耳机盒及耳机存储装置
CN216123079U (zh) 电子设备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