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38208U - 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38208U CN214738208U CN202120687458.4U CN202120687458U CN214738208U CN 214738208 U CN214738208 U CN 214738208U CN 202120687458 U CN202120687458 U CN 202120687458U CN 214738208 U CN214738208 U CN 2147382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ke
- unit
- recess
- pile
- unit stak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岩土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设置在岩土交界的场地上,场地包括上方的土层以及土层下方的基岩层,包括设置在土层上端的基础本体,还包括竖直插入土层内的支撑桩,支撑桩包括尖刺端与基岩层接触的尖刺部、设置在尖刺部远离基岩层一端的多个单元桩以及多个用于连接相邻两单元桩的焊条,每个单元桩外侧面相对两端均沿周向开设有凹槽,每个凹槽靠近端部一侧壁均贯穿对应单元桩,相邻两个单元桩的凹槽之间相互连通,每个焊条均设置在相邻两个单元桩凹槽。本申请能够方便调节支撑桩高度,实现支撑桩两端与基岩上端、基础本体下端相抵,从而达到对基础本体更好的支撑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岩土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基岩是陆壳表层风化层下面完整的新矿物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使得原来高温高压下形成的矿物被破坏,在常温常压下形成的一种较稳定的新矿物,是陆地表层中的坚硬岩层,一般多被土层覆盖,埋藏深度不一,在修筑构造物时,由于基岩面与地表距离不同,导致基岩对地表修筑的构造物所形成的天然承载力不同。
通过检索,中国专利公告号CN212077998U公开了一种复合基础结构。该复合基础结构包括:基础本体,设置在所述场地上,所述基础本体的一端朝向所述场地的基岩裸露段延伸,所述基础本体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场地的基岩浅埋段延伸;支撑桩,用于支撑位于所述基岩浅埋段内的所述基础本体,所述支撑桩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基岩浅埋段内,所述支撑桩的另一端与所述基础本体连接;其中,所述支撑桩插入的一端至少位于所述基岩浅埋段内的岩土交界面。在本复合基础结构中,在基岩浅埋段内设置支撑桩来对基础本体进行支撑,降低基岩浅埋段内的基础本体和位于基岩裸露段的基础本体之间承载力差异。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
上述复合基础结构内,在基岩浅埋段内设置支撑桩来对基础本体进行支撑,但是基岩浅埋段内基岩面与基础本体之间的距离不同,支撑桩的高度不同,在实际施工时,需要事先预制好不同高度的支撑桩,但是预制后的支撑桩高度易存在误差,导致支撑桩支撑效果不够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方便调节支撑桩高度,实现支撑桩两端与基岩上端、基础本体下端相抵,从而达到对基础本体更好的支撑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设置在岩土交界的场地上,场地包括上方的土层以及土层下方的基岩层,包括设置在土层上端的基础本体,还包括竖直插入土层内的支撑桩,所述支撑桩包括尖刺端与基岩层接触的尖刺部、设置在尖刺部远离基岩层一端的多个单元桩以及多个用于连接相邻两单元桩的焊条,每个所述单元桩外侧面相对两端均沿周向开设有凹槽,每个所述凹槽靠近端部一侧壁均贯穿对应单元桩,相邻所述两个单元桩的凹槽之间相互连通,每个所述焊条均设置在相邻两个单元桩凹槽内,每个所述单元桩内壁上均开设有若干贯穿单元桩侧壁的通孔,最上端所述单元桩远离尖刺端一端设置有调节小于一个单元桩高度的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不同基岩浅埋段内设置支撑桩时,首先依据不同位置基础本体与基岩面之间距离来决定焊接单元桩的数量,连接时,将相邻两个单元桩的凹槽对准,将焊条放置在凹槽内进行焊接,当焊接完成后,通过调节组件来调节支撑桩上端与基础本体相贴合,有效实现支撑桩的尖刺部与基岩面抵紧,支撑桩上端与基础本体贴合,从而有效保证了支撑桩对基础本体的支撑,且在现场操作方便又简单。
优选的,每个所述单元桩下端均设置有插接板,每个所述单元桩相对插接板处均设置有插接槽,每个所述单元桩的插接板均插接于相邻单元桩插接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元桩的下端设置有插接板,在焊接前连接两个单元桩时,首先将插接板插接于相邻单元桩的插接槽内,进行定位,便于相邻两个单元桩的连接,方便将凹槽对准。
优选的,每块所述插接板远离对应单元桩一端均设置为圆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插接板远离对应单元桩一端设置为圆角,方便插接板插接于插接槽内,降低插接板端部与插接槽端部内壁卡住的可能。
优选的,每个所述凹槽槽口处均设置为广口式,且每个所述凹槽相邻内壁连接处均设置为圆角状,每个所述焊条均与对应凹槽内壁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且凹槽内壁连接处设置为圆角,便于将凹槽内壁清理干净,将凹槽槽口设置为广口式,便于人工现场进行焊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单元桩内部均设置有多根支撑杆,每根所述支撑杆两端分别与对应单元桩内壁径向两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每个单元桩内部设置支撑杆,支撑杆可有效起到支撑单元桩内部结构的作用,有效加强支撑桩结构强度,对基础本体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板以及密封层,所述单元桩远离尖刺部一端端面上沿单元桩周向开设有调节槽,所述密封层设置在调节槽内,所述调节板一端插入调节槽内,所述调节板另一端端面与基础本体靠近尖刺部一端端面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远离尖刺部一个单元桩端面上开设调节槽,调节槽内填充有密封层,调节板一端插接于调节槽内,调节板另一端端面与基础本体相抵,当支撑桩与基础本体之间间隙小于单个单元桩高度时,更改调节槽内密封层高度,从而改变调节板插入调节槽内的高度,进而改变调节板突出调节槽高度,有效实现支撑桩的高度调节,保证了支撑桩对基础本体的支撑效果。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一端穿过单元桩内壁与调节板抵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单元桩内设置调节螺栓,调节螺栓一端穿过单元桩内壁与调节板抵紧,有效实现对调节板的固定,使得整个支撑桩结构稳固,降低调节板与调节槽内壁之间存在细小间隙而晃动的可能。
优选的,每个所述单元桩外侧壁均为光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每个单元桩外侧面均设置为光滑面,将支撑桩插入土层内时,光滑面与土层之间摩擦小,更加便于将支撑桩插入土层内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在不同深度土层处深埋不同高度支撑桩来支撑基础本体,首先依据基础本体与基岩层表面距离来确定需要连接的单元桩数量,然后将插接板插设于相邻单元桩的插接槽内,实现相邻单元桩拼装,使得相邻单元桩之间凹槽连通,然后将焊条放置在凹槽内,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相邻单元桩固定,单元桩数量可调节,使得支撑桩的高度可调节来适应不同深度的土层,有效保证了支撑桩对基础本体的支撑,且单元桩之间连接方便,便于现场操作;
2.当支撑桩与基础本体之间间距小于一个单元桩高度时,在调节槽内铺设粗砂石形成密封层,再将调节板插入调节槽内与密封层上端抵紧,调节密封层的高度来调节调节板突出调节槽的高度,当调节板上端与基础本体下端相抵时,采用调剂螺栓将调节板位置固定,进一步实现了对支撑桩的高度调节,增加了支撑桩上端与基础本体相抵、下端与基岩层相抵的可能,提高了支撑桩的支撑效果;
3.将凹槽槽口设置为广口式,更加方便工人现场焊接,且凹槽内相邻侧壁处设置为圆角,方便在焊接前对凹槽内部杂物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断面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场地;11、土层;12、基岩层;2、基础本体;21、横梁;22、纵梁;3、支撑桩;31、尖刺部;32、单元桩;321、凹槽;322、通孔;323、插接槽;324、调节槽;33、焊条;4、调节组件;41、调节板;42、密封层;43、调节螺栓;5、插接板;6、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如图1、2所示,深埋在岩土交界的场地1上,场地1包括上方的土层11以及土层11下方的基岩层12,在场地1上方安装有基础本体2,基础本体2包括多根横梁21与纵梁22,多根横梁21与纵梁22垂直连接形成建筑基础,用于承载建筑物,如图2、3所示,还包括竖直插入土层11内的多根支撑桩3,每根支撑桩3均包括尖刺端与基岩层12接触的尖刺部31、安装在尖刺部31远离基岩层12一端的多个单元桩32以及多个用于连接相邻两单元桩32的焊条33,每根支撑桩3尖刺部31一端均与基岩层12上端面抵紧,每根支撑桩3的上端面与基础本体2下端面抵紧,支撑桩3内壁空腔灌注水泥砂浆。
如图4、5所示,每个单元桩32均为圆柱体,每个单元桩32两端外侧面均沿单元桩32周向开设有凹槽321,且每个凹槽321靠近端部一侧均贯穿对应单元桩32,上下相邻两个单元桩32凹槽321之间连通,且相互远离一侧内壁倾斜设置,使得连通的两个凹槽321槽口呈广口式,且相邻凹槽321内壁之间缝隙处为圆角,焊条33安装在凹槽321内,与凹槽321内壁贴合后,采用焊接的方式将两个单元桩32固定连接。
在不同深度土层11处深埋不同高度支撑桩3来支撑基础本体2,首先依据基础本体2与基岩层12表面距离来确定需要连接的单元桩32数量,然后将相邻单元桩32拼装,使得相邻单元桩32之间凹槽321连通,然后将焊条33放置在凹槽321内,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相邻单元桩32固定,单元桩32数量可调节,使得支撑桩3的高度可调节来适应不同深度的土层11,有效保证了支撑桩3对基础本体2的支撑,且单元桩32之间连接方便,便于现场操作。
将凹槽321内壁之间连接缝处设为圆角,方便在焊接前对凹槽321内进行清理,将凹槽321开设为广口式,便于工人现场进行焊接。
每个单元桩32下端面上均安装有一块插接板5,每个单元桩32上端端面上对应插接板5处开设有插接槽323,每块插接板5远离对应单元桩32一端均为圆角,每块插接板5均插设于对应插接槽323内,在远离尖刺部31的一个单元桩32远离尖刺部31一端安装有调节组件4,每组调节组件4均包括调节板41、密封层42以及两根调节螺栓43,在每个单元桩32最上端单元桩32的上端面上沿单元桩32周向开设有调节槽324,密封层42为粗砂石铺设而成,密封层42铺设在调节槽324内,可依据调节粗砂石的量来调节密封层42填充调节槽324的高度,调节板41为圆环板,调节板41一端插设于调节槽324内,与密封层42抵紧,另一端端面与基础本体2下端面抵紧,每组调节组件4内的两根调节螺栓43沿单元桩32径向安装在单元桩32内,一端均穿过单元桩32内壁与对应调节板41抵紧。
在每个单元桩32下端均安装一块插接板5,在焊接前拼装两个单元桩32时,首先将插接板5插接于对应插接槽323内,实现两个单元桩32的拼装,插接板5起到限位的效果,方便两个单元桩32的拼装,且将插接板5插接一端设为圆角,方便插入插接槽323内。
如图4、6所示,在基础本体2与支撑桩3之间安装调节组件4,当支撑桩3尖刺部31与对应位置基岩层12上表面抵紧后,支撑桩3与基础本体2之间间距小于一个单元桩32高度时,在调节槽324内铺设粗砂石形成密封层42,再将调节板41插入调节槽324内与密封层42上端抵紧,调节密封层42的高度来调节调节板41突出调节槽324的高度,当调节板41上端与基础本体2下端相抵时,采用调剂螺栓将调节板41位置固定,进一步实现了对支撑桩3的高度调节,增加了支撑桩3上端与基础本体2相抵、下端与基岩层12相抵的可能,提高了支撑桩3的支撑效果。
每个单元桩32侧壁均开设有多个贯穿单元桩32侧壁的通孔322,当支撑桩3高度调节完毕,插入土层11内部后,往支撑桩3内进行灌浆,部分水泥砂浆从通孔322处流至土层11内,凝固后起到锚固作用,增加了支撑桩3与土层11的连接强度。
每个单元桩32内均沿单元桩32长度方向间隔安装有两根支撑杆6,每根支撑杆6两端分别与单元桩32径向两端连接,支撑杆6可有效起到增强单元桩32内部结构强度的效果,从而使得支撑桩3对基础本体2起到更好的支撑效果。
支撑桩3的外侧面为光滑面,当将支撑桩3插入土层11内部时,光滑面与土层11之间摩擦小,更加便于将至支撑桩3插入土层11内。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在不同深度土层11处深埋不同高度支撑桩3来支撑基础本体2,首先依据基础本体2与基岩层12表面距离来确定需要连接的单元桩32数量,然后将相邻单元桩32拼装,拼装时实现将插接板5插接于相邻单元桩32的插接槽323内,使得相邻单元桩32之间凹槽321连通,然后将焊条33放置在凹槽321内,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相邻单元桩32固定,支撑桩3与基础本体2之间距离小于一个单元桩32高度时,在调节槽324内铺设粗砂石形成密封层42,再将调节板41插入调节槽324内与密封层42上端抵紧,调节密封层42的高度来调节调节板41突出调节槽324的高度,当调节板41上端与基础本体2下端相抵时,采用调剂螺栓将调节板41位置固定,然后将支撑桩3插入土层11内,对支撑桩3内部灌浆,使得支撑桩3下端尖刺部31与基岩层12相抵,上端与基础本体2下端相抵。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设置在岩土交界的场地(1)上,场地(1)包括上方的土层(11)以及土层(11)下方的基岩层(12),包括设置在土层(11)上端的基础本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直插入土层(11)内的支撑桩(3),所述支撑桩(3)包括尖刺端与基岩层(12)接触的尖刺部(31)、设置在尖刺部(31)远离基岩层(12)一端的多个单元桩(32)以及多个用于连接相邻两单元桩(32)的焊条(33),每个所述单元桩(32)外侧面相对两端均沿周向开设有凹槽(321),每个所述凹槽(321)靠近端部一侧壁均贯穿对应单元桩(32),相邻所述两个单元桩(32)的凹槽(321)之间相互连通,每个所述焊条(33)均设置在相邻两个单元桩(32)凹槽(321)内,每个所述单元桩(32)内壁上均开设有若干贯穿单元桩(32)侧壁的通孔(322),最上端所述单元桩(32)远离尖刺端一端设置有调节小于一个单元桩(32)高度的调节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单元桩(32)下端均设置有插接板(5),每个所述单元桩(32)相对插接板(5)处均设置有插接槽(323),每个所述单元桩(32)的插接板(5)均插接于相邻单元桩(32)插接槽(32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每块所述插接板(5)远离对应单元桩(32)一端均设置为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321)槽口处均设置为广口式,且每个所述凹槽(321)相邻内壁连接处均设置为圆角状,每个所述焊条(33)均与对应凹槽(321)内壁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单元桩(32)内部均设置有多根支撑杆(6),每根所述支撑杆(6)两端分别与对应单元桩(32)内壁径向两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调节板(41)以及密封层(42),所述单元桩(32)远离尖刺部(31)一端端面上沿单元桩(32)周向开设有调节槽(324),所述密封层(42)设置在调节槽(324)内,所述调节板(41)一端插入调节槽(324)内,所述调节板(41)另一端端面与基础本体(2)靠近尖刺部(31)一端端面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4)还包括调节螺栓(43),所述调节螺栓(43)一端穿过单元桩(32)内壁与调节板(41)抵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单元桩(32)外侧壁均为光滑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87458.4U CN214738208U (zh) | 2021-04-02 | 2021-04-02 | 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87458.4U CN214738208U (zh) | 2021-04-02 | 2021-04-02 | 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38208U true CN214738208U (zh) | 2021-11-16 |
Family
ID=78600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87458.4U Active CN214738208U (zh) | 2021-04-02 | 2021-04-02 | 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38208U (zh) |
-
2021
- 2021-04-02 CN CN202120687458.4U patent/CN21473820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24163B (zh) | 椅式自支撑挡土墙的施工方法 | |
US20130008108A1 (en) | Foundation system for bridges and other structures | |
US20140090191A1 (en) | Foundation system for bridges and other structures | |
CN205382507U (zh) | 一种双向锚定板挡土墙 | |
KR101674827B1 (ko) | 프리캐스트 벽 패널을 이용하는 수중 연속 구조물 및 이의 가설 공법 | |
CN110820771A (zh) | 一种山体边坡防护网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 |
US9695558B2 (en) | Foundation system for bridges and other structures | |
CN102966119A (zh) | 土工格栅加筋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820757B (zh) | 一种基坑结构及基坑施工方法 | |
CN105525627A (zh) | 一种双向锚定板挡土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749288B (zh) | 既有挡墙的减载加高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1200426U (zh) | 一种微型钢管桩挡墙抗滑支挡结构 | |
CN216688979U (zh) | 一种新型装配式栈桥结构 | |
CN116335757A (zh) | 一种负泊松比结构充填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2575736B (zh) | 一种水利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4738208U (zh) | 一种位于基岩层上的基础结构 | |
US20170247843A1 (en) | Foundation system for bridges and other structures | |
CN115262588B (zh) | 一种装配式自适应边坡坡面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36729C (zh) | 支护深基坑侧壁的方法 | |
CN114215093B (zh) | 一种承台基础施工方法 | |
CN214939439U (zh) | 一种新型排水涵洞 | |
CN112962576B (zh) | 深层地基的处理方法 | |
KR100393515B1 (ko) | 블록식 녹화 옹벽 | |
CN112726504A (zh) | 生态挡墙护岸 | |
CN220522567U (zh) | 一种用于深埋地下的建筑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