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27626U - 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27626U
CN214727626U CN202120533539.9U CN202120533539U CN214727626U CN 214727626 U CN214727626 U CN 214727626U CN 202120533539 U CN202120533539 U CN 202120533539U CN 214727626 U CN214727626 U CN 214727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haped
plug
insertion groove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3353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红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ngxin Education Cultur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ngxin Education Cultur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ngxin Education Cultur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ngxin Education Cultur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3353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27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27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276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t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包括底板(1)、上V零件组合和下V零件组合,所述上V零件组合包括上V主体零件(2)和上V其他零件,其中上V主体零件(2)底部左右两端插接并粘结于底板(1)上侧中心线两侧对称位置,其中上V其他零件与上V主体零件(2)连接,上V其他零件底部插接并粘结于底板(1)中心线一侧,所述下V零件组合包括下V主体零件(3)和下V其他零件,其中下V主体零件(3)底部左右两端插接并粘结于底板(1)下侧中心线两侧对称位置,其中下V其他零件与下V主体零件(3)连接,下V其他零件底部插接并粘结于底板(1)中心线一侧,上V其他零件与下V其他零件设置于底板(1)不同侧。

Description

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文化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
背景技术
书籍是知识的载体,其发明对知识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自蔡伦发明造纸以来,纸型书就在知识的传播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纸型书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过多种类型,但是书的基本结构和形状没有大的变化,均是以纸页的二维形式为单位,形式比较单一,仅仅起到载体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子书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但是阅读电子书不能带给人感官上的享受,无法感受纸张翻动给人带来的满足感,因此纸型书仍有广大的市场空间。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对纸型书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纸型书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官享受是纸型书的改进方向。
现有立体书在多为单V结构,互动较单薄,并且呈现的立体结构不够形象,影响感官享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解决了现有立体书存在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包括底板、上V零件组合和下V零件组合,所述上V零件组合包括上V主体零件和上V其他零件,其中上V主体零件底部左右两端插接并粘结于底板上侧中心线两侧对称位置,其中上V其他零件与上V主体零件连接,上V其他零件底部插接并粘结于底板中心线一侧,所述下V零件组合包括下V主体零件和下V其他零件,其中下V主体零件底部左右两端插接并粘结于底板下侧中心线两侧对称位置,其中下V其他零件与下V主体零件连接,下V其他零件底部插接并粘结于底板中心线一侧,上V其他零件与下V其他零件设置于底板不同侧。
优选的,所述底板开设有上V第一插接槽、上V第二插接槽、上V第三插接槽、上V第四插接槽、上V第五插接槽、下V第一插接槽、下V第二插接槽、下V第三插接槽、下V第四插接槽、下V第五插接槽、下V第六插接槽和下V第七插接槽,其中上V第一插接槽和上V第二插接槽开设于底板上侧中心线两侧对称位置,其中上V第一插接槽与上V第二插接槽形成的V型开口向上,V型开口的度数为90~160°,所述上V第三插接槽、上V第四插接槽和上V第五插接槽与上V第一插接槽同侧,并且上V第三插接槽、上V第四插接槽和上V第五插接槽开设于上V第一插接槽下侧;所述下V第一插接槽和下V第二插接槽开设于底板下侧中心线两侧对称位置,下V第三插接槽和下V第四插接槽开设于底板下侧中心线两侧对称位置,其中下V第一插接槽与下V第三插接槽平行,下V第二插接槽与下V第四插接槽平行,其中下V第一插接槽与下V第二插接槽形成的V型开口向下,下V第三插接槽与下V第四插接槽形成的V型开口向下,V型开口的度数均为90~160°,所述下V第五插接槽、下V第六插接槽和下V第七插接槽与下V第二插接槽同侧,并且下V第五插接槽、下V第六插接槽和下V第七插接槽开设于下V第二插接槽上侧。
优选的,所述上V主体零件底部呈开口朝上V型结构,其中V型结构的角度大于上V第一插接槽与上V第二插接槽形成的V型开口角度,其中上V主体零件底部左侧插接并粘结于上V第一插接槽内,上V主体零件底部右侧插接并粘结于上V第二插接槽内,所述上V主体零件左侧开设有上V第一连接槽和上V第二连接槽,其中上V第一连接槽和上V第二连接槽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上V其他零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V其他零件包括上V前侧插接件、上V中间插接件和上V后侧插接件,其中上V前侧插接件底部插接并粘结于上V第五插接槽内,上V前侧插接件后侧与上V中间插接件前侧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上V中间插接件底部插接并粘结于上V第四插接槽内,其上V中间插接件后侧通过第一连接件与上V第一连接槽连接,所述上V后侧插接件底部插接并粘结于上V第三插接槽内,并且上V后侧插接件后侧通过第二连接件与上V第二连接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V中间插接件与上V主体零件的上V第一连接槽连接的第一连接件上插接有其他附加零件。
优选的,所述下V主体零件底部左侧插接并粘结于下V第一插接槽内,下V主体零件底部右侧插接并粘结于下V第二插接槽,下V主体零件右侧开设有下V第一连接槽,下V第一连接槽通过连接件与下V其他零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V其他零件包括下V前侧插接件、下V中间插接件和下V后侧插接件,其中下V前侧插接件底部两侧分别侧插接并粘结于下V第三插接槽和下V第四插接槽内,并且下V前侧插接件上侧端部绕过下V主体零件与下V中间插接件前侧连接,下V中间插接件底部插接并粘结于下V第五插接槽和下V第六插接槽内,下V第五插接槽和下V第六插接槽处于同一直线上,下V中间插接件前侧还通过第三连接件与下V第一连接槽连接,下V中间插接件后侧通过第三连接件与下V后侧插接件前侧连接,并且下V后侧插接件底部插接并粘结于下V第七插接槽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技术,底板上侧布置一个上V主体零件并插接于底板的V型开口内,V型开口向上,上V主体零件为底部开口朝上V型结构,当打开书时上V主体零件向后挺立,上V主体零件链接若干上V其他零件一层一层一起向后挺立;底板下侧布置一个下V主体零件并插接于底板的V型开口内,V型开口向下,打开书时下V主体零件向前挺立,下V主体零件链接若干下V其他零件一层一层一起向前挺立,上V零件组合与下V零件互不打架,互不影响,乐趣无限;
(2)本实用新型当折叠书全部打开时,上V零件组合与下V零件组合层层叠叠,相互辉映,气势壮观;当合住折叠书时,上V零件组合一起向前倒折叠进书里,下V零件组合一起向后倒折叠进书里,实现了双V前后对折,使场景更加有气势,互动较为丰富;
(3)本实用新型通过纸型结构的粘接和折叠,大大增加了纸型书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官享受,提高画面活力及场景表达,页面内前后层次丰富,并且结构巧妙、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的拆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的上V主体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的下V主体零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的上V前侧插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的上V中间插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的上V后侧插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的下V前侧插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的下V中间插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的下V后侧插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的第一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的第二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的第三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的其他附加零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2、上V主体零件,3、下V主体零件,4、上V前侧插接件,5、上V中间插接件,6、上V后侧插接件,7、第一连接件,8、第二连接件,9、下V前侧插接件,10、下V中间插接件,11、下V后侧插接件,12、第三连接件,13、其他附加零件;
1-1、上V第一插接槽,1-2、上V第二插接槽,1-3、上V第三插接槽,1-4上V第四插接槽,1-5、上V第五插接槽,1-6、下V第一插接槽,1-7、下V第二插接槽,1-8、下V第三插接槽,1-9、下V第四插接槽,1-10、下V第五插接槽,1-11、下V第六插接槽,1-12、下V第七插接槽;
2-1、上V第一连接槽,2-2、上V第二连接槽;
3-1、下V第一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中示意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包括底板1、上V零件组合和下V零件组合,所述上V零件组合包括上V主体零件2和上V其他零件,其中上V主体零件2底部左右两端插接并粘结于底板1上侧中心线两侧对称位置,其中上V其他零件与上V主体零件2连接,上V其他零件底部插接并粘结于底板1中心线一侧,所述下V零件组合包括下V主体零件3和下V其他零件,其中下V主体零件3底部左右两端插接并粘结于底板1下侧中心线两侧对称位置,其中下V其他零件与下V主体零件3连接,下V其他零件底部插接并粘结于底板1中心线一侧,上V其他零件与下V其他零件设置于底板1不同侧。
实施例2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底板1开设有上V第一插接槽1-1、上V第二插接槽1-2、上V第三插接槽1-3、上V第四插接槽1-4、上V第五插接槽1-5、下V第一插接槽1-6、下V第二插接槽1-7、下V第三插接槽1-8、下V第四插接槽1-9、下V第五插接槽1-10、下V第六插接槽1-11和下V第七插接槽1-12,其中上V第一插接槽1-1和上V第二插接槽1-2开设于底板1上侧中心线两侧对称位置,其中上V第一插接槽1-1与上V第二插接槽1-2形成的V型开口向上,V型开口的度数为90~160°,所述上V第三插接槽1-3、上V第四插接槽1-4和上V第五插接槽1-5与上V第一插接槽1-1同侧,并且上V第三插接槽1-3、上V第四插接槽1-4和上V第五插接槽1-5开设于上V第一插接槽1-1下侧;所述下V第一插接槽1-6和下V第二插接槽1-7开设于底板1下侧中心线两侧对称位置,下V第三插接槽1-8和下V第四插接槽1-9开设于底板1下侧中心线两侧对称位置,其中下V第一插接槽1-6与下V第三插接槽1-8平行,下V第二插接槽1-7与下V第四插接槽1-9平行,其中下V第一插接槽1-6与下V第二插接槽1-7形成的V型开口向下,下V第三插接槽1-8与下V第四插接槽1-9形成的V型开口向下,V型开口的度数均为90~160°,所述下V第五插接槽1-10、下V第六插接槽1-11和下V第七插接槽1-12与下V第二插接槽1-7同侧,并且下V第五插接槽1-10、下V第六插接槽1-11和下V第七插接槽1-12开设于下V第二插接槽1-7上侧。
实施例3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上V主体零件2底部呈开口朝上V型结构,其中V型结构的角度大于上V第一插接槽1-1与上V第二插接槽1-2形成的V型开口角度,其中上V主体零件2底部左侧插接并粘结于上V第一插接槽1-1内,上V主体零件2底部右侧插接并粘结于上V第二插接槽1-2内,所述上V主体零件2左侧开设有上V第一连接槽2-1和上V第二连接槽2-2,其中上V第一连接槽2-1和上V第二连接槽2-2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上V其他零件连接。
实施例4
优选的,如图5~7、11、12所示,所述上V其他零件包括上V前侧插接件4、上V中间插接件5和上V后侧插接件6,其中上V前侧插接件4底部插接并粘结于上V第五插接槽1-5内,上V前侧插接件4后侧与上V中间插接件5前侧通过第一连接件7连接,所述上V中间插接件5底部插接并粘结于上V第四插接槽1-4内,其上V中间插接件5后侧通过第一连接件7与上V第一连接槽2-1连接,所述上V后侧插接件6底部插接并粘结于上V第三插接槽1-3内,并且上V后侧插接件6后侧通过第二连接件8与上V第二连接槽2-2连接。
优选的,如图14所示,所述上V中间插接件5与上V主体零件2的上V第一连接槽2-1连接的第一连接件7上插接有其他附加零件13。
实施例5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下V主体零件3底部左侧插接并粘结于下V第一插接槽1-6内,下V主体零件3底部右侧插接并粘结于下V第二插接槽1-7,下V主体零件3右侧开设有下V第一连接槽3-1,下V第一连接槽3-1通过连接件与下V其他零件连接。
实施例6
优选的,如图8~10、13所示,所述下V其他零件包括下V前侧插接件9、下V中间插接件10和下V后侧插接件11,其中下V前侧插接件9底部两侧分别侧插接并粘结于下V第三插接槽1-8和下V第四插接槽1-9内,并且下V前侧插接件9上侧端部绕过下V主体零件3与下V中间插接件10前侧连接,下V中间插接件10底部插接并粘结于下V第五插接槽1-10和下V第六插接槽1-11内,下V第五插接槽1-10和下V第六插接槽1-11处于同一直线上,下V中间插接件10前侧还通过第三连接件12与下V第一连接槽3-1连接,下V中间插接件10后侧通过第三连接件12与下V后侧插接件11前侧连接,并且下V后侧插接件11底部插接并粘结于下V第七插接槽1-12内。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技术,底板上侧布置一个上V主体零件2并插接于底板1的V型开口内,V型开口向上,V型开口的度数为90~160°,上V主体零件2为底部开口朝上V型结构,V型结构的角度大于上V第一插接槽1-1与上V第二插接槽1-2形成的V型开口角度,上V其他零件与上V主体零件2连接,当打开书时上V主体零件2向后挺立,上V主体零件2链接的若干上V其他零件一层一层一起向后挺立;底板下侧布置一个下V主体零件3并插接于底板1的V型开口内,V型开口向下,V型开口的度数为90~160°,下V其他零件与下V主体零件3连接,打开书时下V主体零件3向前挺立,下V主体零件3链接的若干下V其他零件一层一层一起向前挺立,由于上V主体零件2和下V主体零件3分别粘结于底板1上下两侧,并且上V其他零件与下V其他零件设置于底板1的左右两侧,因此上V零件组合与下V零件互不打架,互不影响,乐趣无限。
本实用新型折叠书结构细节的逐步变化如下:
1)当折叠书全部打开时,上V主体零件2向后挺立,上V主体零件2链接的若干上V其他零件一层一层一起向后挺立,下V主体零件3向前挺立,下V主体零件3链接的若干下V其他零件一层一层一起向前挺立,上V零件组合与下V零件组合层层叠叠,相互辉映,气势壮观;
2)当合住折叠书时,上V零件组合一起向前倒折叠进书里,下V零件组合一起向后倒折叠进书里,实现了双V前后对折,使场景更加有气势,互动较为丰富。
本实用新型通过纸型结构的粘接和折叠,大大增加了纸型书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官享受,提高画面活力及场景表达,页面内前后层次丰富,并且结构巧妙、生产成本低。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7)

1.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上V零件组合和下V零件组合,所述上V零件组合包括上V主体零件(2)和上V其他零件,其中上V主体零件(2)底部左右两端插接并粘结于底板(1)上侧中心线两侧对称位置,其中上V其他零件与上V主体零件(2)连接,上V其他零件底部插接并粘结于底板(1)中心线一侧,所述下V零件组合包括下V主体零件(3)和下V其他零件,其中下V主体零件(3)底部左右两端插接并粘结于底板(1)下侧中心线两侧对称位置,其中下V其他零件与下V主体零件(3)连接,下V其他零件底部插接并粘结于底板(1)中心线一侧,上V其他零件与下V其他零件设置于底板(1)不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开设有上V第一插接槽(1-1)、上V第二插接槽(1-2)、上V第三插接槽(1-3)、上V第四插接槽(1-4)、上V第五插接槽(1-5)、下V第一插接槽(1-6)、下V第二插接槽(1-7)、下V第三插接槽(1-8)、下V第四插接槽(1-9)、下V第五插接槽(1-10)、下V第六插接槽(1-11)和下V第七插接槽(1-12),其中上V第一插接槽(1-1)和上V第二插接槽(1-2)开设于底板(1)上侧中心线两侧对称位置,其中上V第一插接槽(1-1)与上V第二插接槽(1-2)形成的V型开口向上,V型开口的度数为90~160°,所述上V第三插接槽(1-3)、上V第四插接槽(1-4)和上V第五插接槽(1-5)与上V第一插接槽(1-1)同侧,并且上V第三插接槽(1-3)、上V第四插接槽(1-4)和上V第五插接槽(1-5)开设于上V第一插接槽(1-1)下侧;所述下V第一插接槽(1-6)和下V第二插接槽(1-7)开设于底板(1)下侧中心线两侧对称位置,下V第三插接槽(1-8)和下V第四插接槽(1-9)开设于底板(1)下侧中心线两侧对称位置,其中下V第一插接槽(1-6)与下V第三插接槽(1-8)平行,下V第二插接槽(1-7)与下V第四插接槽(1-9)平行,其中下V第一插接槽(1-6)与下V第二插接槽(1-7)形成的V型开口向下,下V第三插接槽(1-8)与下V第四插接槽(1-9)形成的V型开口向下,V型开口的度数均为90~160°,所述下V第五插接槽(1-10)、下V第六插接槽(1-11)和下V第七插接槽(1-12)与下V第二插接槽(1-7)同侧,并且下V第五插接槽(1-10)、下V第六插接槽(1-11)和下V第七插接槽(1-12)开设于下V第二插接槽(1-7)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V主体零件(2)底部呈开口朝上V型结构,其中V型结构的角度大于上V第一插接槽(1-1)与上V第二插接槽(1-2)形成的V型开口角度,其中上V主体零件(2)底部左侧插接并粘结于上V第一插接槽(1-1)内,上V主体零件(2)底部右侧插接并粘结于上V第二插接槽(1-2)内,所述上V主体零件(2)左侧开设有上V第一连接槽(2-1)和上V第二连接槽(2-2),其中上V第一连接槽(2-1)和上V第二连接槽(2-2)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上V其他零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V其他零件包括上V前侧插接件(4)、上V中间插接件(5)和上V后侧插接件(6),其中上V前侧插接件(4)底部插接并粘结于上V第五插接槽(1-5)内,上V前侧插接件(4)后侧与上V中间插接件(5)前侧通过第一连接件(7)连接,所述上V中间插接件(5)底部插接并粘结于上V第四插接槽(1-4)内,其上V中间插接件(5)后侧通过第一连接件(7)与上V第一连接槽(2-1)连接,所述上V后侧插接件(6)底部插接并粘结于上V第三插接槽(1-3)内,并且上V后侧插接件(6)后侧通过第二连接件(8)与上V第二连接槽(2-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V中间插接件(5)与上V主体零件(2)的上V第一连接槽(2-1)连接的第一连接件(7)上插接有其他附加零件(13)。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V主体零件(3)底部左侧插接并粘结于下V第一插接槽(1-6)内,下V主体零件(3)底部右侧插接并粘结于下V第二插接槽(1-7),下V主体零件(3)右侧开设有下V第一连接槽(3-1),下V第一连接槽(3-1)通过连接件与下V其他零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其特征在于:所述下V其他零件包括下V前侧插接件(9)、下V中间插接件(10)和下V后侧插接件(11),其中下V前侧插接件(9)底部两侧分别侧插接并粘结于下V第三插接槽(1-8)和下V第四插接槽(1-9)内,并且下V前侧插接件(9)上侧端部绕过下V主体零件(3)与下V中间插接件(10)前侧连接,下V中间插接件(10)底部插接并粘结于下V第五插接槽(1-10)和下V第六插接槽(1-11)内,下V第五插接槽(1-10)和下V第六插接槽(1-11)处于同一直线上,下V中间插接件(10)前侧还通过第三连接件(12)与下V第一连接槽(3-1)连接,下V中间插接件(10)后侧通过第三连接件(12)与下V后侧插接件(11)前侧连接,并且下V后侧插接件(11)底部插接并粘结于下V第七插接槽(1-12)内。
CN202120533539.9U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 Active CN214727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3539.9U CN214727626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3539.9U CN214727626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27626U true CN214727626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593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33539.9U Active CN214727626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276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27626U (zh) 一种双v前后对折折叠书
CN102406347A (zh) 抽屉
CN102442451B (zh) 小口方盒的折叠方法
CN2843567Y (zh) 玩具拼接式桌凳组件
CN214928407U (zh) 一种马车独立呈现立体书
CN202805993U (zh) 一种发声稳定书
CN214727628U (zh) 一种纵向多层折叠透视窗口立体书
CN214984350U (zh) 一种层景递高式立体书
CN214727629U (zh) 一种锁扣式人体腹腔立体书
CN205230389U (zh) 一种可折曲印刷电子薄膜的电子发声书
CN214688671U (zh) 一种双层延伸立体场景式立体书
CN218804854U (zh) 一种拉卡场景翻转立体书
CN211764398U (zh) 一种云雾式折叠立体书
CN208725317U (zh) 一种展架
CN202354867U (zh) 抽屉
CN214984354U (zh) 一种平摊大立体场景展示式立体书
CN218306099U (zh) 一种卡装式的拼图结构
CN213375150U (zh) 内置纸板纸件的玩具书及纸板纸件拼接成的机器人玩具
CN205509133U (zh) 一种模块式电钢琴
CN219236595U (zh) 一种新型立体书
CN207384805U (zh) 四肢动物型坐式卡接玩具
CN102785502A (zh) 一种发声稳定书
CN215348137U (zh) 一种组装式车展用展台
CN217436311U (zh) 一种玩具陈列包装盒
JP3126143U (ja) 折り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