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00698U - 火盖组件及包含其的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火盖组件及包含其的燃烧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700698U CN214700698U CN202120571758.6U CN202120571758U CN214700698U CN 214700698 U CN214700698 U CN 214700698U CN 202120571758 U CN202120571758 U CN 202120571758U CN 214700698 U CN214700698 U CN 2147006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re
- holes
- hole
- fire holes
-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火盖组件及包含其的燃烧器。火盖组件包括:火盖,火盖的壁面上沿周向方向设置有孔径不完全相同且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也不完全相同的多个第一火孔;阻挡件,与火盖同轴设置,阻挡件的壁面上沿周向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二火孔,阻挡件相对于火盖可转动并作用于所述火盖,以使火盖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当多个第一火孔均不与多个第二火孔相连通时,处于关闭状态;当至少一个第一火孔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火孔相连通时,处于打开状态。阻挡件相对于火盖可转动,能够调节第二火孔与第一火孔的连通状态,当不同规格的第一火孔与第二火孔连通时,能够产生不同的连通状态,从而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燃烧工况,适应性较好。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申请日为2021年1月6日,发明名称为“火盖组件及包含其的燃烧器”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2110014206X的优先权。本申请引用上述中国专利申请的全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火盖组件及包含其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火盖,又称作分火器,是燃烧器中比较重要的结构件之一。目前市场上的火盖比较固定,火孔直径、火孔倾斜角度、火孔高度等都是固定的,不能根据用户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比如高楼层的用户因为随着管道加长及弯头阀门变径等产生压损,导致高楼层的压力减小,还有在天然气的用气高峰期,天然气消耗比较大导致供需不平衡,管道内气压会比较低,部分区域用户家存在气压偏低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火盖的孔径保持不变,可能会导致燃烧不完全,甚至出现自动熄火等现象;再比如用户家使用平底锅和尖锅时等不同类型的锅具时,如果火孔的倾斜角度不变,就会使燃烧器的效率达不到标准值,白白浪费了大量燃气能源。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火盖不能较为可靠地适应多种燃烧工况,适应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火盖组件及包含其的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火盖组件,用于燃烧器,所述火盖组件包括:
火盖,所述火盖的壁面上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火孔,多个所述第一火孔的孔径不完全相同,且多个所述第一火孔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也不完全相同;
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与所述火盖同轴设置,且所述阻挡件的壁面上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火孔,所述阻挡件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火盖可转动并作用于所述火盖,以使所述火盖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当多个所述第一火孔均不与多个所述第二火孔相连通时,所述火盖处于所述关闭状态;
当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火孔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火孔相连通时,所述火盖处于所述打开状态。
在本方案中,采用外力作用于阻挡件,使得阻挡件相对于火盖转动,以调节第二火孔与第一火孔的连通状态,当火盖的多个第一火孔均被阻挡件阻挡(即任意一个第二火孔均不与第一火孔连通)时,火盖处于关闭状态。当至少一个第一火孔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火孔连通时,火盖便处于打开状态。而多个第一火孔的孔径和倾斜角度均不完全相同,因此当不同规格(包括孔径和倾斜角度)的第一火孔与第二火孔连通时,能够产生不同的连通状态,从而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燃烧工况,适应性较好。
优选地,所述第二火孔的孔径不小于所述第一火孔的最大孔径。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更有利于实现对应的第一火孔与第二火孔的连通,使得该火盖组件能够适应需要第一火孔中的孔径大的第一火孔的处于打开状态(连通状态)的燃烧工况。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火孔沿所述火盖的轴向方向被划分为至少一排所述第一火孔,每一排所述第一火孔包括多组所述第一火孔,每组所述第一火孔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火孔、第二子火孔和第三子火孔;
其中,第一子火孔和所述第二子火孔的孔径相同、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不同,所述第一子火孔和所述第三子火孔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孔径不同。
在本方案中,当调节阻挡件,使得某一排的第一火孔中的第一子火孔、第二子火孔或第三子火孔处于打开状态时,能够得到不同的燃烧工况,这些燃烧工况主要体现在第一火孔的孔径和倾斜角度的不同。当调节阻挡件,使得轴向方向上不同排的第一火孔处于打开状态时,也能够得到不同的燃烧工况,这些燃烧工况主要体现在第一火孔的高度上的不同。因此,能够较为可靠、方便地实现火盖组件的调节,以适应多种不同的燃烧工况。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火孔被划分为包括上排第一火孔和下排第一火孔的两排所述第一火孔;
其中,当所述上排第一火孔中的多个第一火孔均不与多个所述第二火孔相连通时,所述上排第一火孔处于所述关闭状态;当所述上排第一火孔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火孔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火孔相连通时,所述上排第一火孔处于所述打开状态;
当所述下排第一火孔中的多个第一火孔均不与多个所述第二火孔相连通时,所述下排第一火孔处于所述关闭状态;当所述下排第一火孔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火孔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火孔相连通时,所述下排第一火孔处于所述打开状态。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调节阻挡件与上排第一火孔、下排第一火孔的对应关系,能够使得不同孔径、倾斜角度和高度的第一火孔处于打开状态,进而能够适应不同的燃烧工况。
优选地,所述阻挡件沿轴向方向包括第一阻挡部分和第二阻挡部分,多个所述第二火孔包括多个第一阻挡火孔和多个第二阻挡火孔;
其中,所述第一阻挡部分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阻挡火孔并相对于所述火盖中与所述上排第一火孔对应的部分可转动;
所述第二阻挡部分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阻挡火孔并相对于所述火盖中与所述下排第一火孔对应的部分可转动。
在本方案中,第一阻挡部分用于调节上排第一火孔的打开与关闭,第二阻挡部分用于调节下排第一火孔的打开与关闭,结构较为简单、可靠,从而能够较为方便、可靠地实现火盖的不同状态,已适应不同的燃烧工况。
优选地,所述第一阻挡部分压设于所述第二阻挡部分的顶部。
在本方案中,第一阻挡部分由第二阻挡部分支撑,无需在第一阻挡部分的下部单独设置用于对第一阻挡部分进行支撑或限位的结构,有利于简化火盖组件的整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火盖的顶部沿周向方向设有定位凸缘,所述第一阻挡部分夹设在所述定位凸缘和所述第二阻挡部分之间,所述第二阻挡部分中远离所述第一阻挡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火盖的底部对齐。
在本方案中,第一阻挡部分的顶部由定位凸缘进行限位,第一阻挡部分的底部由第二阻挡部分进行支撑,当燃烧器组装完毕时,火盖组件的下方对应设置有混气室,第二阻挡部分的底部由混气室支撑,因此,能够较为可靠地实现第一阻挡部分和第二阻挡部分的限位。
优选地,所述阻挡件与所述火盖相邻的壁面相贴合。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既有利于减少火盖组件整体占用的空间,又有利于防止阻挡件和火盖的壁面之间的间隙影响第一火孔的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的调节,有利于提高调节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火盖的外部。
在本方案中,阻挡件设置在火盖的外部,更便于对阻挡件施加外力,从而便于实现对火盖组件不同的状态的调节。
优选地,所述第一火孔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的所述倾斜角度的范围为30~90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火孔和所述第二火孔的数量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烧器,其包括上述火盖组件。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在该火盖组件中,采用外力作用于阻挡件,使得阻挡件相对于火盖转动,以调节第二火孔与第一火孔的连通状态,当火盖的多个第一火孔均被阻挡件阻挡(即任意一个第二火孔均不与第一火孔连通)时,火盖处于关闭状态。当至少一个第一火孔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火孔连通时,火盖便处于打开状态。而多个第一火孔的孔径和倾斜角度均不完全相同,因此当不同规格(包括孔径和倾斜角度)的第一火孔与第二火孔连通时,能够产生不同的连通状态,从而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燃烧工况,适应性较好。相应地,包含上述火盖组件的燃烧器也能够适应不同的燃烧工况,适应性也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火盖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火盖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火盖组件中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火盖组件中第一阻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火盖组件中第二阻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火盖
101 上排第一火孔
102 下排第一火孔
103 第一子火孔
104 第二子火孔
105 第三子火孔
106 定位凸缘
20 阻挡件
201 第二火孔
202 第一阻挡部分
203 第二阻挡部分
204 第一阻挡火孔
205 第二阻挡火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本实施例揭示一种火盖组件,该火盖组件用于燃烧器,如图1-5所示,火盖组件包括火盖10和阻挡件20。火盖10的壁面上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火孔,多个第一火孔的孔径不完全相同,且多个第一火孔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也不完全相同。阻挡件20与火盖10同轴设置,且阻挡件20的壁面上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火孔201,阻挡件20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火盖10可转动并作用于火盖10,以使火盖10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当多个第一火孔均不与多个第二火孔201相连通时,火盖10处于关闭状态。当至少一个第一火孔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火孔201相连通时,火盖10处于打开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外力作用于阻挡件20,使得阻挡件20相对于火盖10转动,以调节第二火孔201与第一火孔的连通状态,当火盖10的多个第一火孔均被阻挡件20阻挡(即任意一个第二火孔201均不与第一火孔连通)时,火盖10处于关闭状态。当至少一个第一火孔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火孔201连通时,火盖10便处于打开状态。而多个第一火孔的孔径和倾斜角度均不完全相同,因此当不同规格(包括孔径和倾斜角度)的第一火孔与第二火孔201连通时,能够产生不同的连通状态,从而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燃烧工况,适应性较好。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外力可以是用户手动施加的,如通过手指直接使得阻挡件20相对于火盖10旋转,或者借助于外部的调节工具。
参照图2予以理解,第二火孔201的孔径不小于第一火孔的最大孔径。如此设置,更有利于实现对应的第一火孔与第二火孔201的连通,使得该火盖组件能够适应需要第一火孔中的孔径大的第一火孔的处于打开状态(连通状态)的燃烧工况。
在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第一火孔沿火盖10的轴向方向被划分为至少一排第一火孔,每一排第一火孔包括多组第一火孔,每组第一火孔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火孔103、第二子火孔104和第三子火孔105;
其中,第一子火孔103和第二子火孔104的孔径相同、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不同,第一子火孔103和第三子火孔105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孔径不同。
其中,当调节阻挡件20,使得某一排的第一火孔中的第一子火孔103、第二子火孔104或第三子火孔105处于打开状态时,能够得到不同的燃烧工况,这些燃烧工况主要体现在第一火孔的孔径和倾斜角度的不同。当调节阻挡件20,使得轴向方向上不同排的第一火孔处于打开状态时,也能够得到不同的燃烧工况,这些燃烧工况主要体现在第一火孔的高度上的不同。因此,能够较为可靠、方便地实现火盖组件的调节,以适应多种不同的燃烧工况。
具体地,如图1-3所示,多个第一火孔被划分为包括上排第一火孔101和下排第一火孔102的两排第一火孔。其中,当上排第一火孔101中的多个第一火孔均不与多个第二火孔201相连通时,上排第一火孔101处于关闭状态;当上排第一火孔101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火孔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火孔201相连通时,上排第一火孔101处于打开状态。当下排第一火孔102中的多个第一火孔均不与多个第二火孔201相连通时,下排第一火孔102处于关闭状态;当下排第一火孔102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火孔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火孔201相连通时,下排第一火孔102处于打开状态。
其中,通过调节阻挡件20与上排第一火孔101、下排第一火孔102的对应关系,能够使得不同孔径、倾斜角度和高度的第一火孔处于打开状态,进而能够适应不同的燃烧工况。
如图1-2、图4-5所示,阻挡件20沿轴向方向包括第一阻挡部分202和第二阻挡部分203,多个第二火孔201包括多个第一阻挡火孔204和多个第二阻挡火孔205。其中,第一阻挡部分20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阻挡火孔204并相对于火盖10中与上排第一火孔101对应的部分可转动。第二阻挡部分203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阻挡火孔205并相对于火盖10中与下排第一火孔102对应的部分可转动。
其中,第一阻挡部分202用于调节上排第一火孔101的打开与关闭,第二阻挡部分203用于调节下排第一火孔102的打开与关闭,结构较为简单、可靠,从而能够较为方便、可靠地实现火盖10的不同状态,已适应不同的燃烧工况。
在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阻挡部分202压设于第二阻挡部分203的顶部。第一阻挡部分202由第二阻挡部分203支撑,无需在第一阻挡部分202的下部单独设置用于对第一阻挡部分202进行支撑或限位的结构,有利于简化火盖组件的整体结构。
在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火盖10的顶部沿周向方向设有定位凸缘106,第一阻挡部分202夹设在定位凸缘106和第二阻挡部分203之间,第二阻挡部分203中远离第一阻挡部分202的一端与火盖10的底部对齐。
其中,第一阻挡部分202的顶部由定位凸缘106进行限位,第一阻挡部分202的底部由第二阻挡部分203进行支撑,当燃烧器组装完毕时,火盖组件的下方对应设置有混气室,第二阻挡部分203的底部由混气室支撑,因此,能够较为可靠地实现第一阻挡部分202和第二阻挡部分203的限位。
在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阻挡件20与火盖10相邻的壁面相贴合。如此设置,既有利于减少火盖组件整体占用的空间,又有利于防止阻挡件20和火盖10的壁面之间的间隙影响第一火孔的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的调节,有利于提高调节的可靠性。
如图1-2所示,阻挡件20位于火盖10的外部。将阻挡件20设置在火盖10的外部,更便于对阻挡件20施加外力,从而便于实现对火盖组件不同的状态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阻挡件20设置在火盖10的内部。
关于第一火孔的倾斜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火孔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的范围可以设置为30~90度。
关于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20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201的数量设置为任意数值,且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201的数量可以设置为相同数量,也可以设置为不同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201的数量相同。具体地,对于第一火孔,上排第一火孔101的数量为90个,下排第一火孔102的数量为90个,也就是说,上排第一火孔101和下排第一火孔102均包括30个第一子火孔103、30个第二子火孔104和30个第三子火孔105。对于第二火孔201,第一阻挡火孔204和第二阻挡火孔205的数量均为30个。
下面简述下本示意性实施例中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201的相关参数。
(1)关于第一火孔
上排第一火孔101和下排第一火孔102的分布规律和第一火孔的规格或参数(包括孔径、倾斜角度等)基本相同。以上排第一火孔101为例,各第一子火孔103、第二子火孔104和第三子火孔105组成的多组第一火孔沿着火盖10的周向均匀排列,相邻的两组第一火孔之间是实体。其中,第一子火孔103的直径为2.2mm,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度;第二子火孔104的直径为2.2mm,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40度;第三子火孔105的直径为2.8mm,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30度。也就是说,第一子火孔103和第二子火孔104的孔径相同,但是倾斜角度不同;第一子火孔103和第三子火孔105的倾斜角度相同,但是孔径不同。
(2)关于第二火孔201
第一阻挡火孔204和第二阻挡火孔205的分布规律和规格或参数(包括孔径、倾斜角度等)基本相同。以第一阻挡火孔204为例,第一阻挡火孔204在第一阻挡部分202上均匀排列,第一阻挡火孔204的孔径大于第一子火孔103、第二子火孔104和第三子火孔105的孔径。
下面示意性地阐述三种不同燃烧工况下该火盖组件是如何调节的。
燃烧工况1——根据火大的大小需求
当用户希望火力大一些的时候,就可以转动第一阻挡部分202和第二阻挡部分203,使上排第一火孔101为开通(打开)状态,下排第一火孔102为关闭状态,此时火焰距离锅底较近,锅底温度较高,可以使大火更大,火力更猛。
当用户需要煲汤、炖肉时,需要使用小火,此时可以转动第一阻挡部分202和第二阻挡部分203,使下排第一火孔102为开通(打开)状态,上排第一火孔101为关闭状态,此时火焰距离锅底较远,锅底温度较低,可以使小火更小,火力更小,达到更好的煲汤、炖肉效果。
燃烧工况2——根据锅的类型的使用需求
当用户使用平底锅时,平底锅的底面积比较大,食物均匀地分散在平底锅上,此时需要使火焰均匀地对平底锅加热,而不是集中对一部分锅底加热。此时,可以转动第一阻挡部分202和第二阻挡部分203,使得上排第一火孔101中的第一子火孔103(倾斜角度较小的第一火孔)为打开状态,或者使下排第一火孔102中的第一子火孔103为打开状态,此时,火焰的倾斜角度较小,有效地扩大了火焰与平底锅的接触面积,可以均匀地对平底锅的锅底加热,使饭菜受热均匀,避免集中对中间部分加热,出现中间部分食物都糊了而外围的食物还未熟的现象。
当用户使用尖锅时,食材集中在锅底部分,此时尖锅的底面与火焰接触,此时可以转动第一阻挡部分202和第二阻挡部分203,使得上排第一火孔101中的第二子火孔104(倾斜角度较大的第一火孔)为打开状态,或者使得下排第一火孔102中的第二子火孔104为打开状态,此时,火焰的倾斜角度较大,可以集中火力对锅底加热,提高了燃烧效率,同时可以缩短烹饪时间。
燃烧工况3——根据对混合燃气速度的需求
当用户家的燃气压力较大时,混合燃气速度大于燃气燃烧速度,容易出现脱火现象,此时可转动第一阻挡部分202和第二阻挡部分203,使得上排第一火孔101中的第一子火孔103(孔径较小的第一火孔)为打开状态,或者使得下排第一火孔102中的第一子火孔103为打开状态,此时第一火孔的直径较小,增大了阻力,降低了混合燃气的出口速度,使得火焰不易脱火,提高了灶具燃烧器的稳定性。
当用户家的燃气压力较小时,火焰会出现无力,易熄火,此时可转动第一阻挡部分202和第二阻挡部分203,使得上排第一火孔101中的第三子火孔105(孔径较大的第一火孔)为打开状态,或者使得下排第一火孔102中的第三子火孔105为打开状态,此时第一火孔的直径较大,阻力较小,混合燃气的出口速度大,不容易出现回火现象,提高了灶具燃烧器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燃烧工况中,当上排第一火孔101中的某一子火孔处于打开状态时,则默认下排第一火孔102为关闭状态,反之亦然。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阻挡部分202和第二阻挡部分203主要是用于允许或限制火盖10上的第一火孔的打开,以调节不同的第一火孔的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第一阻挡部分202和第二阻挡部分203可以设置为壁厚较薄的结构件,且第一阻挡火孔204和第二阻挡火孔205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也没有特殊的限制,只要能够不影响各第一火孔的打开或关闭即可。
本实施例还揭示了一种燃烧器,该燃烧器包括上述火盖组件。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火盖组件,采用外力作用于阻挡件20,使得阻挡件20相对于火盖10转动,以调节第二火孔201与第一火孔的连通状态,当火盖10的多个第一火孔均被阻挡件20阻挡(即任意一个第二火孔201均不与第一火孔连通)时,火盖10处于关闭状态。当至少一个第一火孔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火孔201连通时,火盖10便处于打开状态。而多个第一火孔的孔径和倾斜角度均不完全相同,因此当不同规格(包括孔径和倾斜角度)的第一火孔与第二火孔201连通时,能够产生不同的连通状态,从而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燃烧工况,适应性较好。相应地,包含上述火盖组件的燃烧器也能够适应不同的燃烧工况,适应性也较好。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火盖组件,用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组件包括:
火盖,所述火盖的壁面上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火孔,多个所述第一火孔的孔径不完全相同,且多个所述第一火孔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也不完全相同;
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与所述火盖同轴设置,且所述阻挡件的壁面上沿周向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火孔,所述阻挡件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相对于所述火盖可转动并作用于所述火盖,以使所述火盖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当多个所述第一火孔均不与多个所述第二火孔相连通时,所述火盖处于所述关闭状态;
当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火孔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火孔相连通时,所述火盖处于所述打开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火孔的孔径不小于所述第一火孔的最大孔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火孔沿所述火盖的轴向方向被划分为至少一排所述第一火孔,每一排所述第一火孔包括多组所述第一火孔,每组所述第一火孔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子火孔、第二子火孔和第三子火孔;
其中,第一子火孔和所述第二子火孔的孔径相同、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不同,所述第一子火孔和所述第三子火孔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的倾斜角度相同、孔径不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火孔被划分为包括上排第一火孔和下排第一火孔的两排所述第一火孔;
其中,当所述上排第一火孔中的多个第一火孔均不与多个所述第二火孔相连通时,所述上排第一火孔处于所述关闭状态;当所述上排第一火孔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火孔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火孔相连通时,所述上排第一火孔处于所述打开状态;
当所述下排第一火孔中的多个第一火孔均不与多个所述第二火孔相连通时,所述下排第一火孔处于所述关闭状态;当所述下排第一火孔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火孔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火孔相连通时,所述下排第一火孔处于所述打开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沿轴向方向包括第一阻挡部分和第二阻挡部分,多个所述第二火孔包括多个第一阻挡火孔和多个第二阻挡火孔;
其中,所述第一阻挡部分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一阻挡火孔并相对于所述火盖中与所述上排第一火孔对应的部分可转动;
所述第二阻挡部分上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阻挡火孔并相对于所述火盖中与所述下排第一火孔对应的部分可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挡部分压设于所述第二阻挡部分的顶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的顶部沿周向方向设有定位凸缘,所述第一阻挡部分夹设在所述定位凸缘和所述第二阻挡部分之间,所述第二阻挡部分中远离所述第一阻挡部分的一端与所述火盖的底部对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与所述火盖相邻的壁面相贴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火盖的外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火孔相对于所述水平面的所述倾斜角度的范围为30~90度。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火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火孔和所述第二火孔的数量相同。
12.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火盖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014206X | 2021-01-06 | ||
CN202110014206 | 2021-01-06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700698U true CN214700698U (zh) | 2021-11-12 |
Family
ID=78572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571758.6U Active CN214700698U (zh) | 2021-01-06 | 2021-03-19 | 火盖组件及包含其的燃烧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700698U (zh) |
-
2021
- 2021-03-19 CN CN202120571758.6U patent/CN21470069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322354B1 (en) | Stacked dual gas burner | |
CN109506235A (zh) | 锅支架内置的燃烧器 | |
CN214700698U (zh) | 火盖组件及包含其的燃烧器 | |
AU2560201A (en) | Gas heating appliance | |
CN112128749B (zh) |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 |
CN110260319B (zh) |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 |
CN109931612A (zh) | 火孔可切换的火盖及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 |
CN207316912U (zh) | 火力可调的火盖 | |
CN206320800U (zh) | 整体式低排节能燃气灶具 | |
CN214700689U (zh) | 一种在混合气体出口处调节风门的燃烧器 | |
CN211424384U (zh) | 高热负荷高热效率燃烧器 | |
CN210568604U (zh) | 一种外环火可关断的燃气灶旋塞阀 | |
CN110906330A (zh) | 一种燃气燃烧器、灶具及点火方法 | |
CN112944398A (zh) | 一种防干烧平板燃烧器及灶具 | |
CN110793028A (zh) | 一种高热负荷高热效率燃烧器 | |
CN211781069U (zh) | 一种燃气燃烧器及灶具 | |
CN212377969U (zh) | 一种灶具燃烧器及灶具 | |
CN212869876U (zh) | 燃气灶 | |
CN214856132U (zh) | 一种煮烤多用火锅炉 | |
CN212777480U (zh) | 一种平板式燃气灶 | |
CN207750990U (zh) | 火孔可切换的火盖及具有该火盖的燃烧器 | |
CN217737198U (zh) | 一种灶具双旋火燃烧器 | |
CN216769502U (zh) | 燃气灶保温炉膛 | |
CN217464431U (zh) | 用于燃烧器的火盖及燃气灶 | |
CN210688221U (zh) | 燃烧器和家用燃气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