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92600U - 一种送纱装置及膨纱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送纱装置及膨纱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92600U
CN214692600U CN202120326479.3U CN202120326479U CN214692600U CN 214692600 U CN214692600 U CN 214692600U CN 202120326479 U CN202120326479 U CN 202120326479U CN 214692600 U CN214692600 U CN 214692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driving wheel
driven wheel
groove
feed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2647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茂圣
曲俐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32647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92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92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92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送纱装置及膨纱系统,包括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配合旋转输送夹持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纱线;主动轮组件和/或从动轮组件包括弹性部件,主动轮和/或从动轮可随弹性部件的伸缩远离或朝向夹持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纱线移动。本实用新型在输送的纱线直径不均时,弹性部件会随着纱线直径的变化发生伸缩,从而使主动轮和/或从动轮远离或朝向夹持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纱线移动,使主动轮从动轮能够始终夹持住纱线,在纱线直径变大时无需增加动力,在纱线直径变小时能夹持住纱线,可有效控制纱线的输送速度,既可以输送直径均匀的纱线,也可以输送直径不均的纱线。

Description

一种送纱装置及膨纱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纱线输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送纱装置及膨纱系统。
背景技术
在膨纱等过程中,纱线输送作为后续纱线处理的递纱步骤尤为重要。目前输送纱线的方式包括借助两轮夹持纱线,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两轮配合旋转输送纱线,同时达到对纱线输送速度的控制。然而,纱线的直径往往是不均匀的,在纱线输送过程中当纱线直径变小时,两轮无法夹持纱线,纱线的掉落速度由纱线本身进入两轮之前的状态决定,两轮无法控制纱线输送速度;当纱线直径变大时,需要较大的动力才能驱动两轮配合旋转输送纱线,如果不能及时增大动力,则纱线输送速度变慢,甚至无法输送纱线,即使能及时增大动力也会引起能耗高、成本高的问题,且对动力的监控需要额外的设备支持及成本支持。因此,在控制能耗的同时可输送直径不均匀的纱线,有效控制纱线输送速度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纱装置及膨纱系统。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送纱装置,所述送纱装置包括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所述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配合旋转输送夹持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纱线;其中,所述主动轮组件和/或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弹性部件,所述主动轮和/或所述从动轮可随弹性部件的伸缩远离或朝向夹持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纱线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输送的纱线直径不均时,弹性部件会随着纱线直径的变化发生伸缩,从而使主动轮和/或从动轮远离或朝向夹持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纱线移动,使主动轮从动轮能够始终夹持住纱线,即在纱线直径变小时,弹性部件伸长,主动轮和/或从动轮朝向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纱线移动,夹持住纱线;在纱线直径变大时,弹性部件回缩,主动轮和/或从动轮朝向远离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纱线的方向移动,弹性部件发挥弹性避让的作用,在不增加动力的同时使主动轮从动轮夹持住直径变大的纱线,在主动轮从动轮夹持纱线的状态下实现对纱线的输送以及输送速度的控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送纱装置在控制能耗的同时既可以输送直径均匀的纱线,也可以输送直径不均的纱线,并且可有效控制纱线输送速度,能耗低、成本低,无需额外的设备对实时需要的动力输出进行监控、减少额外设备带来的成本。另外,在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同时包括弹性部件时,可更灵活的控制主动轮从动轮对不同直径纱线的夹持,进而实现对纱线输送速度的有效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动轮组件包括与动力装置动力连接的主动轴和套设于主动轴上的主动轮;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推拉机构、自所述推拉机构中伸出的固定杆、与所述固定杆连接的连接轴和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轴上的从动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主动轮组件连接动力装置,动力装置驱动主动轴上的主动轮转动,推拉机构可将固定杆自推拉机构中向外顶出,进而使连接轴以及连接轴上的从动轮向主动轮靠近,当从动轮与主动轮夹持住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纱线时,主动轮带动从动轮旋转,进而将夹持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纱线进行输送,实现送纱装置对纱线的动力输送,同时实现对纱线输送速度的控制。另外,送纱装置的主动轮与从动轮依靠从动轮组件的推拉机构对固定杆的推动实现主动轮从动轮对纱线的夹持,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依靠推拉机构缩回固定杆,进而分离主动轮从动轮,切断对纱线的动力输送,实现紧急停机,即在无需停止发动机的情况下即可切断对纱线的动力输送,不影响动力装置对其他机构的动力输出,操作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件设于从动轮组件,所述连接轴设有径向通孔,径向通孔靠近主动轮部分的宽度小于远离主动轮部分的宽度;所述固定杆通过径向通孔套设连接轴,固定杆未套设连接轴部分的宽度小于径向通孔远离主动轮部分的宽度且大于径向通孔靠近主动轮部分的宽度,固定杆套设连接轴部分的宽度与径向通孔靠近主动轮部分的宽度匹配;所述弹性部件位于径向通孔远离主动轮的部分且连接固定杆与连接轴。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径向通孔一端宽一端窄,固定杆套设连接轴部分的宽度与径向通孔窄的部分匹配,未套设连接轴部分的宽度大于径向通孔窄的部分小于径向通孔宽的部分,使得连接轴能套接在固定杆上且防止连接轴脱离固定杆,另外使得连接轴套接在固定杆上后,径向通孔宽的部分与固定杆还存在沿固定杆的径向的空隙,弹性部件设置在空隙中,连接固定杆与连接轴,当纱线直径发生变化时,弹性部件发生相应的伸缩,使得套接在固定杆上的连接轴相对于固定杆发生相对移动,进而使主动轮从动轮始终夹持纱线,进而输送纱线,控制纱线输送速度;由于径向通孔宽的部分的宽度大于固定杆未套设连接轴部分的宽度,可保证连接轴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连接轴碰撞固定杆未套设连接轴的部分导致限制连接轴的移动问题的产生。此外,由于弹性部件始终保持对连接轴的支撑,在纱线直径不变时连接轴不会移动,只有在纱线直径变化时,受力的影响,弹性部件发生相应的伸缩,连接轴才会相应的做出适应性移动,能够始终保持主动轮从动轮对纱线的夹持。另外,弹性部件位于靠近从动轮的位置,在纱线直径变化时,连接轴相对于固定杆的相对移动较容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件设于从动轮组件,所述固定杆包括自推拉机构中伸出的第一固定杆、连接第一固定杆和连接轴的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连接第二固定杆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杆连接第一固定杆的一侧设置相互配合的凸台或凹槽,凸台的一部分嵌入凹槽且凹槽内留有容置空间;所述弹性部件位于容置空间内且连接凹槽底部与凸台顶部,或位于凹槽外且连接凸台底部与凹槽顶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固定杆连接第二固定杆的一侧设置凹槽,第二固定杆连接第一固定杆的一侧设置凸台,或者第一固定杆连接第二固定杆的一侧设置凸台,第二固定杆连接第一固定杆的一侧设置凹槽,凸台与凹槽相互配合,凸台的一部分嵌入凹槽且凹槽内留有容置空间,弹性部件位于容置空间内时,随着弹性部件的伸缩,第二固定杆与第一固定杆发生相对位移,凸台嵌入凹槽中的体积发生变化,进而使主动轮从动轮始终夹持纱线,输送纱线,控制纱线输送速度;弹性部件位于凹槽外且连接凸台底部与凹槽顶部时,同样能达到上述效果,此时容置空间的作用为用于容纳凸台嵌入凹槽中的部分。此外,由于弹性部件始终保持对第二固定杆的支撑,在纱线直径不变时第二固定杆不会移动,只有在纱线直径变化时,受力的影响,弹性部件发生相应的伸缩,第二固定杆才会相应的做出适应性移动,进而带动从动轮的移动,能够始终保持主动轮从动轮对纱线的夹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部件设于主动轮组件,所述动力装置与主动轴之间设有传动轴,传动轴两端、主动轴和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锥齿轮,传动轴两端的锥齿轮分别与动力装置输出轴上的锥齿轮、主动轴上的锥齿轮啮合;所述传动轴包括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左传动轴一端设置锥齿轮,右传动轴一端设置锥齿轮,左传动轴的另一端与右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凹槽或第一凸台,第一凸台的一部分嵌入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内留有容置空间;所述弹性部件位于容置空间内且连接第一凹槽底部与第一凸台顶部,或位于第一凹槽外且连接第一凹槽顶部与第一凸台底部。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弹性部件设于主动轮组件,具体位于动力传输的传动轴上,传动轴包括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弹性部件位于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的连接处,左传动轴连接右传动轴的一侧设置第一凹槽,右传动轴连接左传动轴的一侧设置第一凸台,或左传动轴连接右传动轴的一侧设置第一凸台,右传动轴连接左传动轴的一侧设置第一凹槽,第一凸台与第一凹槽相互配合,第一凸台的一部分嵌入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内留有容置空间,弹性部件位于容置空间内时,随着弹性部件的伸缩,左传动轴与右传动轴发生相对位移,第一凸台嵌入第一凹槽中的体积发生变化,进而通过主动轴带动主动轮移动,主动轮从动轮始终夹持纱线,输送纱线,控制纱线输送速度;弹性部件位于第一凹槽外且连接第一凸台底部与第一凹槽顶部时,同样能达到上述效果,此时容置空间的作用为用于容纳第一凸台嵌入第一凹槽中的部分。此外,由于弹性部件始终保持对左传动轴的支撑,在纱线直径不变时左传动轴不会移动,只有在纱线直径变化时,受力的影响,弹性部件发生相应的伸缩,左传动轴才会相应的做出适应性移动,进而通过主动轴带动主动轮移动,能够始终保持主动轮从动轮对纱线的夹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随弹性部件的伸缩发生相对移动的部分设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使相对位移只发生在垂直于连接轴的方向。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滑动件辅助随弹性部件的伸缩发生相对移动的部分的相对移动,在纱线直径变大时,即使作用在弹性部件上的力很小也能保证相对移动发生,在纱线直径变小时,即使弹性部件伸长的力很小也能保证相对移动的发生,从而确保主动轮从动轮始终夹持纱线。另外,滑动件使相对位移只发生在垂直于连接轴的方向,防止相对位移发生在非垂直于连接轴的方向时引起主动轮从动轮的偏转导致主动轮从动轮无法夹持纱线问题的产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连接处套设联轴器。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联轴器保证左传动轴与右传动轴的同轴度,防止左传动轴与右传动轴在两者的连接处脱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杆包括一端与推拉机构连接的前固定杆,一端连接连接轴、另一端与前固定杆套接的后固定杆,后固定杆可相对于前固定杆轴向移动以调节主动轮、从动轮之间的距离。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后固定杆与前固定杆的相对轴向移动可调节主动轮从动轮之间的距离,实现从动轮主动轮位置的精确定位,在送纱装置启动之前使从动轮主动轮刚好能够夹持纱线,进而输送纱线,即,固定杆起到微调作用,在推拉机构调整主动轮从动轮之间的距离后,可进一步调整主动轮从动轮间距位置,实现在推拉机构距离调整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微调,提升送纱装置启动之前主动轮从动轮夹持纱线的精度,保证输送纱线的正常进行,加之弹性部件的伸缩可保证整个送纱过程中主动轮从动轮始终夹持纱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杆数量为两个,所述推拉机构为气压缸或液压缸。
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固定杆数量为两个,作为连接推拉机构和连接轴的桥梁,稳定性高;采用气压缸或液压缸推动固定杆的移动实现对从动轮主动轮间距位置的初步调整,成本低、能耗少。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膨纱系统,其包括储纱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送纱装置和膨化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储纱部提供纱线,自储纱部引出的纱线引出至送纱装置,之后经送纱装置动力输送至膨化部进行膨化。由于送纱装置适用于直径不均或直径均匀的纱线,保证主动轮从动轮始终夹持纱线,通过送纱装置可控制纱线的输送速度,作为膨化部的基础,可按照膨化部要求的送线速度输送纱线,进而保证纱线膨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送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送纱装置的固定杆、连接轴、从动轮、主动轮的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送纱装置的从动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图3的从动轮组件的固定杆的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可替代图3实施例的送纱装置的从动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送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可替代图6实施例的送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送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具体实施例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实质内容构成任何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送纱装置。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送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送纱装置的固定杆、连接轴、从动轮和主动轮拆分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送纱装置包括主动轮组件1和从动轮组件2。主动轮组件1和从动轮组件2通过主动轮11和从动轮21的配合旋转输送夹持在主动轮11与从动轮21之间的纱线3;其中,从动轮组件2包括弹性部件4,从动轮21可随弹性部件4的伸缩远离或朝向夹持在主动轮11和从动轮21之间的纱线3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轮组件1包括与动力装置6动力连接的主动轴12和套设于主动轴12 上的主动轮11。在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6对主动轮11的驱动方式不受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需求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动力装置6的输出轴上设置传动轮,主动轮组件1的主动轴12上设置传动轮,动力装置6通过传动轮的齿轮或链条传动7实现对主动轮11的驱动。从动轮组件2包括推拉机构22、自推拉机构22中伸出的固定杆23、与固定杆23 连接的连接轴24和转动连接于连接轴24上的从动轮2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弹性部件4设于从动轮组件2上,连接轴24设有径向通孔 241(图2径向通孔241为截面,立体状态下只是在连接轴24上开设了孔,径向通孔241不会将连接轴24断开),径向通孔241靠近主动轮11部分的宽度小于远离主动轮11部分的宽度。固定杆23通过径向通孔241套设连接轴24,固定杆23未套设连接轴24部分的宽度小于径向通孔241远离主动轮11部分的宽度且大于径向通孔241靠近主动轮11部分的宽度,固定杆23 套设连接轴24部分的宽度与径向通孔241靠近主动轮11部分的宽度匹配。弹性部件4位于径向通孔241远离主动轮11的部分且连接固定杆23与连接轴24。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随弹性部件4的伸缩发生相对移动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为固定杆23套设连接轴24的部分)设有滑动件5,滑动件5使相对位移只发生在垂直于连接轴24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5的具体结构不受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需求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开设在固定杆23套设连接轴24的部分以及连接轴24套设在固定杆23的部分的沿固定杆23轴向的槽,以及位于槽与槽之间的球形结构,达到辅助滑行及限定滑行方向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杆23数量为两个,推拉机构22为气压缸或液压缸。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膨纱系统,包括储纱部、本实施例的送纱装置和膨化部。
本实施例的膨纱系统,工作过程如下:储纱部提供纱线,自储纱部引出的纱线引出至送纱装置,送纱装置的推拉机构通过推出固定杆将从动轮推向主动轮,动力装置提供动力使主动轮带动从动轮将夹持的纱线输送至膨化部进行膨化,当纱线直径发生变化时,弹性部件发生伸缩,相应的从动轮的位置发生变化,使从动轮主动轮始终夹持纱线,实现对纱线的输送以及输送速度的有效控制。在本实施例中,自储纱部引出的纱线数量不受限制,可以为单根或多根(但数量最好小于5根),即,使输送入膨化部的纱线数量为单根或多根,与以绞纱或筒子纱形式膨化相比,膨化效果更好,尤其是单根膨化时膨化效果更佳。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送纱装置以及膨纱系统。本实施例的送纱装置以及膨纱系统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从动轮组件部分,在此不再对相同部分进行赘述,仅对不同部分(从动轮组件)进行说明:
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送纱装置的从动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示出了图3的从动轮组件的固定杆的拆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可替代图3的送纱装置的从动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从动轮组件包括推拉机构22’、自推拉机构22’中伸出的固定杆 23’、与固定杆23’连接的连接轴24’和转动连接于连接轴24’上的从动轮。弹性部件4’设于从动轮组件上,固定杆23’包括自推拉机构22’中伸出的第一固定杆231’、连接第一固定杆231’和连接轴24’的第二固定杆232’。如图3-4所示,第一固定杆231’连接第二固定杆232’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杆232’连接第一固定杆231’的一侧设置相互配合的凸台2321’或凹槽2311’,凸台 2321’的一部分嵌入凹槽2311’且凹槽2311’内留有容置空间。弹性部件4’位于容置空间内且连接凹槽2311’底部与凸台2321’顶部。可选的,如图5所示,弹性部件4”位于凹槽外且连接凸台底部与凹槽顶部。另外,本实施例的凸台不限于设于第二固定杆232’,凹槽不限于设于第一固定杆231’,也可以是第一固定杆231’连接第二固定杆232’的一侧设置凸台,第二固定杆232’连接第一固定杆231’的一侧设置凹槽。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随弹性部件4’的伸缩发生相对移动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为凸台与凹槽部分)设有滑动件5’,滑动件5’使相对位移只发生在垂直于连接轴24’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5’的具体结构不受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需求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开设在凸台与凹槽部分的沿固定杆23’轴向的槽,以及位于槽与槽之间的球形结构,达到辅助滑行及限定滑行方向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杆23’数量为两个,推拉机构22’为气压缸或液压缸。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送纱装置。
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的送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7示出了可替代图6实施例的送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送纱装置包括主动轮组件101和从动轮组件102。主动轮组件 101和从动轮组件102通过主动轮1011和从动轮1021的配合旋转输送夹持在主动轮1011与从动轮1021之间的纱线103;其中,主动轮组件101包括弹性部件104,主动轮1011可随弹性部件104的伸缩远离或朝向夹持在主动轮1011和从动轮1021之间的纱线103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主动轮组件101包括与动力装置106动力连接的主动轴1012和套设于主动轴1012上的主动轮1011。从动轮组件102包括推拉机构1022、自推拉机构1022中伸出的固定杆1023、与固定杆1023连接的连接轴1024和转动连接于连接轴1024上的从动轮102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弹性部件104设于主动轮组件101上。动力装置106与主动轴1011之间设有传动轴107,传动轴107两端、主动轴1011和动力装置106的输出轴上设置锥齿轮,传动轴107两端的锥齿轮分别与动力装置106输出轴上的锥齿轮、主动轴1011上的锥齿轮啮合,通过齿轮啮合结构实现传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传动轴107包括左传动轴1071和右传动轴1072,左传动轴 1071一端设置锥齿轮,右传动轴1072一端设置锥齿轮,左传动轴1071的另一端与右传动轴 1072的另一端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凹槽10711或第一凸台10721,第一凸台10721的一部分嵌入第一凹槽10711且第一凹槽10711内留有容置空间。弹性部件104位于容置空间内且连接第一凹槽10711底部与第一凸台10721顶部。可选的,如图7所示,弹性部件104’位于第一凹槽外且连接第一凹槽顶部与第一凸台底部。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凸台不限于设于右传动轴 1072,第一凹槽不限于设于左传动轴1071,也可以是左传动轴1071设置第一凸台,右传动轴1072设置第一凹槽。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随弹性部件104的伸缩发生相对移动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为第一凸台与第一凹槽部分)设有滑动件105,滑动件105使相对位移只发生在垂直于连接轴1024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105的具体结构不受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需求进行选择,例如,可以为,开设在第一凸台与第一凹槽部分的沿垂直于主动轴1012轴向的槽,以及位于槽与槽之间的球形结构,达到辅助滑行及限定滑行方向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左传动轴1071和右传动轴1072连接处(第一凸台10721与第一凹槽10711 连接处)套设联轴器1073。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杆1023数量为两个,推拉机构1022为气压缸或液压缸。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膨纱系统,包括储纱部、本实施例的送纱装置和膨化部。
本实施例的膨纱系统,工作过程如下:储纱部提供纱线,自储纱部引出的纱线引出至送纱装置,送纱装置的推拉机构通过推出固定杆将从动轮推向主动轮,动力装置提供动力使主动轮带动从动轮将夹持的纱线输送至膨化部进行膨化,当纱线直径发生变化时,弹性部件发生伸缩,相应的主动轮的位置发生变化,使从动轮主动轮始终夹持纱线,实现对纱线的输送以及输送速度的有效控制。在本实施例中,自储纱部引出的纱线数量不受限制,可以为单根或多根(但数量最好小于5根),即,使输送入膨化部的纱线数量为单根或多根,与以绞纱或筒子纱形式膨化相比,膨化效果更好,尤其是单根膨化时膨化效果更佳。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送纱装置及膨纱系统。本实施例的送纱装置仅在从动轮组件上与实施例3存在不同,在此对相同部分不再赘述,仅对不同部分(从动轮组件)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送纱装置与实施例3的不同在于将实施例3的从动轮组件102替换为实施例 1的从动轮组件2或实施例2的从动轮组件。因此,本实施例的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均包括弹性部件,主动轮和从动轮可分别随主动轮组件的弹性部件、从动轮组件的弹性部件的伸缩远离或朝向夹持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纱线移动。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送纱装置及膨纱系统。本实施例的送纱装置仅在从动轮组件上与实施例3存在不同,在此对相同部分不再赘述,仅对不同部分(从动轮组件)进行说明:
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的送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从动轮组件102”包括推拉机构1022”、自推拉机构1022”中伸出的固定杆1023”、与固定杆1023”连接的连接轴1024”和转动连接于连接轴1024”上的从动轮1021”。固定杆1023”包括一端与推拉机构1022”连接的前固定杆10231”,一端连接连接轴1024”、另一端与前固定杆10231”套接的后固定杆10232”,后固定杆10232”可相对于前固定杆10231”轴向移动以调节主动轮、从动轮1021”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前固定杆10231”与后固定杆10232”套接处为螺纹连接102321”,连接轴1024”通过连接轴1024”上开设的径向通孔套设在后固定杆10232”上,后固定杆10232”可相对于连接轴1024”沿后固定杆10232”的径向转动。螺纹连接保证前固定杆10231”与后固定杆10232”受到大的外力不会发生相对滑动;通过转动后固定杆10232”即可实现前固定杆10231”与后固定杆10232”的相对位移,后固定杆10232”转动时可相对于连接轴1024”径向转动,连接轴1024”不会转动,从动轮主动轮始终在一个平面上,避免无法夹紧纱线问题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轴1024”的径向通孔的孔壁设置齿槽,后固定杆10232”上设置与径向通孔的孔壁上的齿槽配合的齿102322”,齿102322”和齿槽为垂直于后固定杆10232”轴向的齿和齿槽,以保证后固定杆10232”与连接轴1024”之间只能发生后固定杆10232”沿后固定杆10232”的径向转动,而不能发生连接轴1024”沿后固定杆10232”的轴向移动,从而避免连接轴1024”沿后固定杆10232”的轴向移动使从动轮主动轮间距无法保持的问题。另外,本实施例的齿槽不限于设于连接轴1024”的径向通孔的孔壁上,齿不限于设于后固定杆10232”上,也可以是齿设于连接轴1024”的径向通孔的孔壁上,齿槽设于后固定杆 10232”上。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后固定杆10232”远离推拉机构1022”和连接轴1024”的部分的宽度大于径向通孔以实现对连接轴1024”位置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杆1023”数量为两个。固定杆1023”还包括连接两个后固定杆10232”的连接件10233”,后固定杆10232”可相对于连接件10233”沿后固定杆10232”的径向转动。连接件10233”连接两个后固定杆10232”,保证两个后固定杆10232”相对于两个前固定杆10231”的相对轴向位移一致,防止不一致时连接轴1024”和从动轮1021”发生偏移无法夹持纱线;另外,后固定杆10232”可相对于连接件10233”沿后固定杆10232”的径向转动,可防止前固定杆10231”和后固定杆10232”发生相对轴向移动时的螺纹转动造成两个后固定杆10232”无法同时径向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推拉机构1022”为气压缸或液压缸。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膨纱系统,包括储纱部、本实施例的送纱装置和膨化部。
本实施例的膨纱系统,工作过程如下:储纱部提供纱线,自储纱部引出的纱线引出至送纱装置,送纱装置从动轮组件的推拉机构通过推出固定杆将从动轮推向主动轮,之后通过后固定杆与前固定杆的相对轴向移动实现对主动轮从动轮位置的微调使主动轮从动轮能够夹持纱线,动力装置提供动力使主动轮带动从动轮将夹持的纱线输送至膨化部进行膨化,当纱线直径发生变化时,主动轮组件的弹性部件发生伸缩,相应的主动轮的位置发生变化,使从动轮主动轮始终夹持纱线,实现对纱线的输送以及输送速度的有效控制。在本实施例中,自储纱部引出的纱线数量不受限制,可以为单根或多根(但数量最好小于5根),即,使输送入膨化部的纱线数量为单根或多根,与以绞纱或筒子纱形式膨化相比,膨化效果更好,尤其是单根膨化时膨化效果更佳。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变化或替换。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各种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纱装置包括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
所述主动轮组件和从动轮组件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的配合旋转输送夹持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纱线;
其中,所述主动轮组件和/或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弹性部件,所述主动轮和/或所述从动轮可随弹性部件的伸缩远离或朝向夹持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纱线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组件包括与动力装置动力连接的主动轴和套设于主动轴上的主动轮;
所述从动轮组件包括推拉机构、自所述推拉机构中伸出的固定杆、与所述固定杆连接的连接轴和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轴上的从动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设于从动轮组件,
所述连接轴设有径向通孔,径向通孔靠近主动轮部分的宽度小于远离主动轮部分的宽度;
所述固定杆通过径向通孔套设连接轴,固定杆未套设连接轴部分的宽度小于径向通孔远离主动轮部分的宽度且大于径向通孔靠近主动轮部分的宽度,固定杆套设连接轴部分的宽度与径向通孔靠近主动轮部分的宽度匹配;
所述弹性部件位于径向通孔远离主动轮的部分且连接固定杆与连接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设于从动轮组件,
所述固定杆包括自推拉机构中伸出的第一固定杆、连接第一固定杆和连接轴的第二固定杆;
所述第一固定杆连接第二固定杆的一侧与第二固定杆连接第一固定杆的一侧设置相互配合的凸台或凹槽,凸台的一部分嵌入凹槽且凹槽内留有容置空间;
所述弹性部件位于容置空间内且连接凹槽底部与凸台顶部,或位于凹槽外且连接凸台底部与凹槽顶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设于主动轮组件,
所述动力装置与主动轴之间设有传动轴,传动轴两端、主动轴和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设置锥齿轮,传动轴两端的锥齿轮分别与动力装置输出轴上的锥齿轮、主动轴上的锥齿轮啮合;
所述传动轴包括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左传动轴一端设置锥齿轮,右传动轴一端设置锥齿轮,左传动轴的另一端与右传动轴的另一端设置相互配合的第一凹槽或第一凸台,第一凸台的一部分嵌入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内留有容置空间;
所述弹性部件位于容置空间内且连接第一凹槽底部与第一凸台顶部,或位于第一凹槽外且连接第一凹槽顶部与第一凸台底部。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随弹性部件的伸缩发生相对移动的部分设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使相对位移只发生在垂直于连接轴的方向。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传动轴和右传动轴连接处套设联轴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包括一端与推拉机构连接的前固定杆,一端连接连接轴、另一端与前固定杆套接的后固定杆,后固定杆可相对于前固定杆轴向移动以调节主动轮、从动轮之间的距离。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数量为两个,所述推拉机构为气压缸或液压缸。
10.一种膨纱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储纱部、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送纱装置和膨化部。
CN202120326479.3U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送纱装置及膨纱系统 Active CN214692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26479.3U CN214692600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送纱装置及膨纱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26479.3U CN214692600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送纱装置及膨纱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92600U true CN214692600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66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26479.3U Active CN214692600U (zh) 2021-02-04 2021-02-04 一种送纱装置及膨纱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926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54049U (zh) 绕线结构
CN214692600U (zh) 一种送纱装置及膨纱系统
CN107364597B (zh) 一种三端输入/输出机构
BR112020019567A2 (pt) Aparelho e método para formação de tampões, uso de uma estação de transferência
CN105540341B (zh) 一种线缆生产中旋转式送盘和直线式送膜的装置
CN207872977U (zh) 一种弹簧机上料系统
CN104190974A (zh) 数控机床工件限位机构
CN112111844B (zh) 一种送丝机构
CN210021161U (zh) 一种能够切换充棉管的充棉机
CN211812746U (zh) 一种喇叭管打线机的横动箱平行滑动机构
CN114406366A (zh) 一种气动数控螺纹机
CN212711935U (zh) 一种塑料薄膜收卷机用自动收卷装置
CN212558819U (zh) 一种农用收卷机排管装置
CN111056378A (zh) 一种喇叭管打线机
CN209200539U (zh) 一种双电机穿线器
CN104944125A (zh) 一种针管自动分切机
CN207858575U (zh) 一种用于磨削加工的组合刀具
CN203124826U (zh) 轮切管机的主轴装置
CN207387191U (zh) 一种送料转动装置
CN107055106B (zh) 砖块码垛机
CN220787089U (zh) 一种刮板输送机拉紧机构
CN218527485U (zh) 一种能微调的肠衣套缩管双向挤压机
CN219426270U (zh) 一种具有上料结构的机床
CN207903648U (zh) 一种送丝架
CN217201312U (zh) 一种自动上料的光纤断料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