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89006U -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89006U
CN214689006U CN202023037620.2U CN202023037620U CN214689006U CN 214689006 U CN214689006 U CN 214689006U CN 202023037620 U CN202023037620 U CN 202023037620U CN 214689006 U CN214689006 U CN 214689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motor
engine
drive system
r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3762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国祥
杨胜麟
柯政廷
范汝翔
朱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3762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89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89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890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动力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离合器、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及差速器,所述离合器连接在第一齿轮组与第二齿轮组之间;所述第二电机同轴地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机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子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组与差速器连接。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轴向尺寸大大缩短,便于车辆搭载和布置。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动力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改进车辆燃料经济性。例如,发动机可以在怠速、减速或制动期间关闭,采用纯电驱动模式行驶,以消除由于发动机阻力导致的效率损失。另外,通过再生制动产生或由电机在发动机运行期间发电存储在动力电池中的能量,可在纯电驱动模式下被利用,或在混合驱动模式下补充发动机的转矩或功率。
现有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通常采用发动机及双电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两个电机同轴布置,便于电机的扁平化,结构紧凑,能够改善车辆燃油经济性并增强了车辆动力性能。
为了达到电机同轴,现有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中的发动机与发电机之间使用大中心距的发电机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相啮合以实现发电机轴所在空间位置能够与驱动电机轴同轴(轴向同轴)。
但是,这样会导致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轴向尺寸偏大,轴向尺寸优化空间有限,影响车辆的搭载和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轴向尺寸偏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离合器、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及差速器,所述离合器连接在第一齿轮组与第二齿轮组之间;
所述第二电机同轴地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机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子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组与差速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机为内转子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为外转子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定子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机的定子的径向外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轴向长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轴向两端平齐。
可选地,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第一电机输出轴及发动机输出轴,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远离所述发动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在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靠近所述发动机的一端。
可选地,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连接轴及中间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离合器连接在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与连接轴之间,所述第三齿轮固定在所述连接轴的远离所述发动机的一端,所述第四齿轮及第五齿轮固定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第六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
所述差速器上设置有差速器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差速器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三齿轮及第六齿轮啮合。
可选地,所述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及第五齿轮的直径依次减小。
可选地,所述第六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齿轮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第五齿轮与差速器齿轮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齿轮与第六齿轮之间。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所述第二电机同轴地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机的径向外侧(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径向同轴),第一电机整体位于所述第二电机的内部。相对于发电机轴所在空间位置与驱动电机轴同轴(轴向同轴)的现有方案,相当于压缩了一个电机的轴向空间,使得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轴向尺寸大大缩短,便于车辆搭载和布置。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结构简单、紧凑,装配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结构简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发动机;2、第一电机;201、转子;202、定子;3、第二电机;301、转子;302、定子;4、离合器;5、发动机输出轴;6、差速器;7、第一电机输出轴;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第三齿轮;11、第四齿轮;12、第五齿轮;13、第六齿轮;14、中间轴;15、差速器齿轮;16、旋转架;17、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接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包括发动机1、第一电机2(图1中的MG1)、第二电机3(图1中的MG2)、离合器4、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及差速器6,所述离合器4连接在第一齿轮组与第二齿轮组之间。
所述第二电机3同轴地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机1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一电机2的转子201(图1中的MG1转子)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发动机1连接,所述第二电机3的转子301(图1中的MG2转子)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组与差速器6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电机2为内转子电机(即转子201位于定子202的径向内侧,定子202套在转子201上),所述第二电机3为外转子电机(即转子301位于定子302的径向外侧,转子301套在定子302上),所述第二电机3的定子302(图1中的MG2定子)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机2的定子202(图1中的MG1定子)的径向外侧。
第一电机2的定子202及第二电机3的定子302固定在静止部件上,例如变速器箱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的轴向长度相同,且所述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的轴向两端平齐。这样,所述第一电机2与第二电机3在径向上完全重叠,进一步地压缩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轴向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第一电机输出轴7及发动机输出轴5,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7远离所述发动机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2的转子20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8及第二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8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9的直径,以实现增速传动。所述第一齿轮8固定在所述发动机输出轴5上,所述第二齿轮9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7的靠近所述发动机1的一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第三齿轮10、第四齿轮11、第五齿轮12、第六齿轮13、连接轴17及中间轴14,所述连接轴17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5同轴设置,所述离合器4连接在所述发动机输出轴5与连接轴17之间,以控制所述发动机输出轴5与连接轴17的结合与断开。所述第三齿轮10固定在所述连接轴17的远离所述发动机1的一端,所述第四齿轮11及第五齿轮12固定在所述中间轴14上,所述第六齿轮13空套在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7上且与所述第二电机3的转子301固定连接。所述差速器6上设置有差速器齿轮15,所述第五齿轮12与差速器齿轮15啮合,所述第四齿轮11同时与所述第三齿轮10及第六齿轮13啮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齿轮10、第四齿轮11及第五齿轮12的直径依次减小。所述第六齿轮13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齿轮11的直径。以实现减速传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六齿轮13与第二电机3的转子301通过一旋转架16固定连接。即,旋转架16的径向内侧与所述第六齿轮13的一侧端面固定连接,旋转架16的径向外侧与第二电机3的转子301的径向外侧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五齿轮12与差速器齿轮15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齿轮9与第六齿轮13之间。这样,使得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结构更加紧凑。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所述第二电机同轴地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机的径向外侧(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径向同轴),第一电机整体位于所述第二电机的内部。相对于发电机轴所在空间位置与驱动电机轴同轴(轴向同轴)的现有方案,相当于压缩了一个电机的轴向空间,使得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轴向尺寸大大缩短,便于车辆搭载和布置。该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结构简单、紧凑,装配工艺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离合器、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及差速器,所述离合器连接在第一齿轮组与第二齿轮组之间;
所述第二电机同轴地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机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通过所述第一齿轮组与所述发动机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子通过所述第二齿轮组与差速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为内转子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为外转子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定子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电机的定子的径向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轴向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的轴向两端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还包括第一电机输出轴及发动机输出轴,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远离所述发动机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齿轮的直径,所述第一齿轮固定在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上,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在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靠近所述发动机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连接轴及中间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发动机输出轴同轴设置,所述离合器连接在所述发动机输出轴与连接轴之间,所述第三齿轮固定在所述连接轴的远离所述发动机的一端,所述第四齿轮及第五齿轮固定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第六齿轮空套在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子固定连接;
所述差速器上设置有差速器齿轮,所述第五齿轮与差速器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同时与所述第三齿轮及第六齿轮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及第五齿轮的直径依次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齿轮的直径小于所述第四齿轮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齿轮与差速器齿轮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齿轮与第六齿轮之间。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CN202023037620.2U 2020-12-16 2020-12-16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4689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37620.2U CN214689006U (zh) 2020-12-16 2020-12-16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37620.2U CN214689006U (zh) 2020-12-16 2020-12-16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89006U true CN214689006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58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37620.2U Active CN214689006U (zh) 2020-12-16 2020-12-16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890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92591B (zh) 一种分体式涡轮增压减速器差速电驱动机
CN105667295A (zh) 集成式双转子电机的两挡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CN103723027A (zh) 磁齿轮电机传动的无级调速系统
CN110829707A (zh) 一种同轴电驱动总成传动系统
CN102522866A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变速器双转子电机
CN214689006U (zh) 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CN111409440A (zh) 一种双电机嵌套式电动无极变速机电一体化系统
CN201587316U (zh) 一种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驱动装置
CN110239334A (zh) 一种混合动力传动系统
CN215204408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同轴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12447094U (zh) 一种双电机嵌套式电动无级变速机电一体化系统
CN204077344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电机及汽车
CN109624681B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双电机动力传动系统
CN202475196U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变速器双转子电机
CN110962575A (zh) 发动机集成电机的混合动力系统
CN203739620U (zh) 一种汽车混合动力驱动桥的动力连接机构
CN111391646A (zh) 一种带行星减速器的双电机嵌套式行星混联机电一体化系统
CN216993863U (zh) 一种动力总成及车辆
CN215871066U (zh) 密炼机用高压永磁同步电机
CN100505481C (zh) 电机装置
CN214355508U (zh) 一种发动机混动系统及车辆
CN205371488U (zh)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双行星机构变速器
CN218536339U (zh) 一种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
CN216153555U (zh) 一种电磁差速耦合式混合动力系统
CN216761433U (zh) 一种电动车双动力耦合驱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