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88938U - 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88938U
CN214688938U CN202120545742.8U CN202120545742U CN214688938U CN 214688938 U CN214688938 U CN 214688938U CN 202120545742 U CN202120545742 U CN 202120545742U CN 214688938 U CN214688938 U CN 214688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ind
vehicle
adjusting mechanism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457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巴叶红
王志凯
白兵洋
李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4574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88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88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88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风道;风量调节机构,所述风量调节机构设于所述壳体,用于调节所述风道的出风风量;风向调节机构,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设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风量调节机构传动连接,用于调节所述风道的出风方向。电动驱动器,所述电动驱动器与所述风向调节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电动驱动器为所述风向调节机构提供风向调节驱动力且通过所述风向调节机构为所述风量调节机构提供风量调节驱动力。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具有体积小、制造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车辆,通常具有空调出风总成,用于将空调风按设定的风量和角度吹送到车内。其中,出风风量通常通过调节风门的翻转进行控制,而出风角度通常通过手动翻转格栅扇叶进行控制。采用手动调节出风风量和出风角度的方式,自动化程度较低,用户调节不够方便,体验较差,如采用电动方式调节风量和风向,需要设置多个电机,会导致体积较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空调出风结构,该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具有体积小、制造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车辆空调出风结构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风道;风量调节机构,所述风量调节机构设于所述壳体,用于调节所述风道的出风风量;风向调节机构,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设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风量调节机构传动连接,用于调节所述风道的出风方向。电动驱动器,所述电动驱动器与所述风向调节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电动驱动器为所述风向调节机构提供风向调节驱动力且通过所述风向调节机构为所述风量调节机构提供风量调节驱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具有体积小、制造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风向调节机构包括:出风罩,所述风道具有出风端,所述出风罩设于所述出风端;导风摆件,所述导风摆件与所述出风罩相连;导风转件,所述导风摆件可摆动地安装于所述导风转件,所述导风转件与所述风量调节机构传动连接;其中,所述电动驱动器分别与所述导风摆件和所述导风转件传动连接,所述电动驱动器驱动所述导风摆件和所述出风罩绕摆动轴线摆动且驱动所述导风转件、所述导风摆件和所述出风罩绕转动轴线转动,所述摆动轴线垂直于所述出风罩的轴向,所述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出风罩的轴向,所述电动驱动器通过所述导风转件驱动所述风量调节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驱动器为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与其同步转动的凸块和主动锥形齿轮;所述导风摆件设有装配孔,所述凸块配合于所述装配孔且两者的横截面为相互适配的非圆形;所述导风转件设有第一传动锥形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锥形齿轮与所述主动锥形齿轮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转件构造有间隔设置的第一传动臂和第二传动臂,所述第一传动臂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二传动臂设有第二轴孔;所述导风摆件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所述导风摆件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臂和所述第二传动臂之间,所述第一连接轴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连接轴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二轴孔;所述第一传动锥形齿轮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臂和所述第二传动臂之间,所述主动锥形齿轮伸入至所述第一传动臂和所述第二传动臂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传动锥形齿轮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导风转件设有限位块,所述壳体构造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限位块被止挡在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之间以限定所述导风转件的最大转动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出风罩构造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导风摆件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耳和第二固定耳,所述第一固定耳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耳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包括:风量调节件,所述风量调节件可翻转地设于所述风道内且与所述导风转件传动连接,所述电动驱动器通过所述导风转件驱动所述风量调节件翻转以调节所述风量调节件的开度。
进一步地,所述风量调节件包括:第一风量调节板和第二风量调节板,所述第一风量调节板和所述第二风量调节板分别可翻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导风转件与所述第一风量调节板和所述第二风量调节板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风量调节板和所述第二风量调节板翻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量调节板构造有第一从动锥形齿,所述第二风量调节板构造有第二从动锥形齿,所述导风转件设有第二传动锥形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锥形齿和所述第二从动锥形齿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壳体沿其轴向包括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可拆卸安装且共同限定出所述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子壳内构造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设有沿所述第二子壳的轴向贯通的安装孔,所述风向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二子壳内构造有支撑台,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关闭所述风道时支撑于所述支撑台的背向所述风向调节机构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所述车辆空调出风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具有体积小、制造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的电动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的导风转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图5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的风向调节机构、风量调节机构和电动驱动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的第二子壳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的风量调节件打开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辆空调出风结构1、
壳体100、第一子壳101、第二子壳102、安装台103、安装孔104、支撑台105、
风量调节机构200、风量调节件210、第一风量调节板211、第二风量调节板212、第一从动锥形齿213、
第二从动锥形齿214、
风向调节机构300、出风罩310、导风摆件320、第一固定耳321、装配孔322、
导风转件330、第一传动锥形齿轮331、第一传动臂332、第二传动臂333、
第一轴孔334、第二轴孔335、第一连接轴336、第二连接轴337、限位块338、
第二传动锥形齿轮339、
电动驱动器400、凸块410、主动锥形齿轮4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1。
如图1-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1包括壳体100、风量调节机构200、风向调节机构300和电动驱动器400。
壳体100内限定有风道,风量调节机构200设于壳体100,用于调节风道的出风风量。风向调节机构300设于壳体100且与风量调节机构200传动连接,用于调节风道的出风方向。
电动驱动器400与风向调节机构300传动连接,电动驱动器400为风向调节机构300提供风向调节驱动力且通过风向调节机构300为风量调节机构200提供风量调节驱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1,通过设置电动驱动器400,可以利用电动驱动器400调节风道的出风风量和出风方向,无需手动调整出风风量和出风方向。由此,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1的风量调节和风向调节均由电动控制,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给用户带来更加方便的体验感。采用电动的方式来控制风道的出风风量和出风方向的调节,例如,可以通过车内相应的实体按键或车机上的虚拟触控按键进行调节控制,相比手动操作,风量调节机构和风向调节机构的调节力度较恒定,车辆空调出风口总成1发生损坏的概率更低,耐用性更好,调节更加准确。
并且,电动驱动器400与风向调节机构300传动连接,风向调节机构300与风量调节机构200传动连接,电动驱动器400可以为风向调节机构300提供风向调节驱动力,且电动驱动器400可以通过风向调节机构300为风量调节机构200提供风量调节驱动力,即风向调节机构300和风量调节机构200均由电动驱动器400,如此仅设置一个电动驱动器400即可实现风向和风量的调节,无需设置多个驱动器,从而可以缩小车辆空调出风结构1的体积,并有效降低成本。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1,具有体积小、制造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1,壳体100的横截面可以为圆环形,从而车辆空调出风结构1形成车辆圆形出风总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风向调节机构300包括出风罩310、导风摆件320和导风转件330。
风道具有出风端,出风罩310设于出风端。导风摆件320与出风罩310相连。导风摆件320可摆动地安装于导风转件330,导风转件330与风量调节机构200传动连接。
其中,电动驱动器400分别与导风摆件320和导风转件330传动连接,电动驱动器400驱动导风摆件320和出风罩310绕摆动轴线L摆动且驱动导风转件330、导风摆件320和出风罩310绕转动轴线N转动,摆动轴线L垂直于出风罩310的轴向,转动轴线N平行于出风罩310的轴向,电动驱动器400通过导风转件330驱动风量调节机构200。
其中,出风罩310对壳体100内部结构提供一定的保护,同时对出风端的气流起到扩散和导向的作用,降低车辆空调出风结构1的噪声,并且用户更容易感受到出风端的气流,用户体验更好。
通过电动驱动器400分别与导风摆件320和导风转件330传动连接,导风摆件320由电动驱动器400驱动,使导风摆件320可以进行带动出风罩310摆动,并且,摆动轴线L垂直于出风罩310的轴向,转动轴线N平行于出风罩310的轴向,由此,摆动轴线L垂直于转动轴线N,出风罩310可以由导风转件330带动而绕转动轴线N转动,从而出风罩310可以由电动驱动器400驱动转动和摆动,提高了出风罩310在出风方向的可调节范围。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6所示,电动驱动器400为电机,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与其同步转动的凸块410和主动锥形齿轮420。
导风摆件320设有装配孔322,凸块410配合于装配孔322且两者的横截面为相互适配的非圆形。导风转件330设有第一传动锥形齿轮331,第一传动锥形齿轮331与主动锥形齿轮420啮合。
导风摆件320通过装配孔322与装配孔322凸块410配合,使电机与导风摆件320保持安装,并且电机驱动导风摆件320绕摆动轴线L转动,可以实现出风罩310的摆动调节。并且主动锥形齿轮420与第一传动锥形齿轮331啮合,电动驱动器400可以驱动导风转件330,并带动导风摆件320和出风罩310绕转动轴线N转动从而出风罩310的转动和摆动。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导风转件330构造有间隔设置的第一传动臂332和第二传动臂333,第一传动臂332设有第一轴孔334,第二传动臂333设有第二轴孔335。
导风摆件320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轴336和第二连接轴337,导风摆件320设于第一传动臂332和第二传动臂333之间,第一连接轴336可转动地配合于第一轴孔334,第二连接轴337可转动地配合于第二轴孔335。
第一传动锥形齿轮331位于第一传动臂332和第二传动臂333之间,主动锥形齿轮420伸入至第一传动臂332和第二传动臂333之间且与第一传动锥形齿轮331啮合。
第一传动臂332和第二传动臂333通过第一轴孔334和第二轴孔335与导风摆件320连接,由此,导风摆件320可摆动地安装于导风转件330。一方面满足导风转件330可以通过导风摆件320驱动出风罩310绕转动轴线N转动,另一方面满足导风摆件320驱动出风罩310绕摆动轴线L摆动。并且,导风摆件320的安装可靠、运动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导风转件330设有限位块338,壳体100构造有第一挡块(图中未示意)和第二挡块(图中未示意),限位块338被止挡在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之间以限定导风转件330的最大转动角度。
具体而言,限位块338位于第一传动臂332和第二传动臂333之间并垂直于导风转件330的传动杆延伸,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在导风转件的周向上间隔设置,从而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在导风转件的两个的转动方向均限定导风转件的转动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出风罩310构造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图中未示意)。
如图7所示,导风摆件320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耳321和第二固定耳(图中未示意),第一固定耳321安装于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耳安装于第二固定孔。
通过第一固定耳321安装于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耳安装于第二固定孔中,导风摆件320的相对两侧均与出风罩310固定,从而出风罩310与导风摆件320保持固定,导风摆件320在转动和摆动的过程中,能够同步带动出风罩310进行稳定的转动和摆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风量调节机构200包括风量调节件210。
风量调节件210可翻转地设于风道内且与导风转件330传动连接,电动驱动器400通过导风转件330驱动风量调节件210翻转以调节风量调节件210的开度。
举例而言,风量调节件210与风道的横截面的形状相适配,风量调节件210未打开时,风量调节件210完全将风道封盖,阻挡风道的出风。风量调节机构200带动风量调节件210翻转一定角度,使风量调节件210打开,风道具有一定的出风风量,通过电动驱动器400控制风量调节件210开度,对风道的出风风量进行调节,风量调节件210的开度越大,风道的出风风量越大。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10所示,风量调节件210包括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分别可翻转地安装于壳体100,导风转件330与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翻转。
举例而言,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沿壳体100的径向布置,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可以通过同一翻转轴安装于壳体100。翻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于壳体100,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均安装于翻转轴,从而实现支撑和可翻转。第一风量调节板211的翻转轴线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的翻转轴线重合。风量调节件210未打开时,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之间的夹角最大,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完全将风道封盖。当需要增大风量时,通过导风转件330与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传动,使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的翻转一定角度,
其中,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翻转相同的角度,减小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之间的夹角,使风道在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与壳体100之间的间隙具有一定的出风风量,通过控制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的翻转,对风道的出风风量进行调节,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形成的角度越小,风道在风量调节件210与壳体100之间的间隙越大,进而产生更大的出风风量。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一风量调节板211构造有第一从动锥形齿213,第二风量调节板212构造有第二从动锥形齿214,导风转件330设有第二传动锥形齿轮339,第二传动锥形齿轮339与第一从动锥形齿213和第二从动锥形齿214啮合。
其中,第二传动锥形齿轮339设于导风转件330的朝向风量调节件210的一端,第一从动锥形齿213和第二从动锥形齿214分别啮合于第二传动锥形齿轮339两侧的齿槽中,第一从动锥形齿213和第二从动锥形齿214的转动轴线N与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的翻转轴线重合,且第一从动锥形齿213和第二从动锥形齿214的转动轴线N与第二传动锥形齿轮339的转动轴线L垂直。第一从动锥形齿213和第二从动锥形齿214设置于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朝向出风罩310的一侧。第二传动锥形齿轮339转动过程中,第一从动锥形齿213和第二从动锥形齿214分别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翻转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起到风道出风风量调节的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壳体100沿其轴向包括第一子壳101和第二子壳102,第一子壳101和第二子壳102可拆卸安装且共同限定出风道。
通过第一子壳101和第二子壳102可拆装地沿轴向设置,风道中的气流从第二子壳102向第一子壳101流动,形成较顺畅的风道,并提高了拆装的便利性,方便壳体100内部零部件的装配和维修。并且,第一子壳101的内周壁能够限制出风罩310的摆动角度,保证出风罩310能够在更合理的范围摆动从而控制出风风向。此外,导风转件330由第一子壳101延伸至第二子壳102,并且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在第二子壳102的背向出风罩310的一侧翻转,使第一子壳101和第二子壳102轴向长度缩短,减少了第一子壳101和第二子壳102内的占用空间,实现了小型化。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第二子壳102内构造有安装台103,安装台103设有沿第二子壳102的轴向贯通的安装孔104,风向调节机构300安装于安装孔104。
导风转件330穿过安装孔104。通过设置安装孔104,使风向调节机构300保持稳定的装配,并使导风转件330可以穿过安装孔104而延伸至第二子壳10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8所示,第二子壳102内构造有支撑台105,风量调节机构200关闭风道时支撑于支撑台105的背向风向调节机构300的一侧。
如此,通过设置支撑台105,风量调节机构200关闭风道时可以支撑于支撑台105,从而保持风量调节机构200关闭风道时的位置稳定性,保证风道的完全封闭。并且,风量调节机构200关闭风道时支撑于支撑台105的背向风向调节机构300的一侧,由于无需额外设置驱动风量调节机构200的电机,风道的背向风向调节机构300的一侧具有足够大的空间,风量调节机构200打开风道时,第一风量调节板211和第二风量调节板212向远离风向调节机构300的一侧转动,如此,风向调节机构300和风量调节机构200之间在壳体100内无需为风量调节件210的转动预留很大的空间,从而可以减小壳体100的轴向尺寸,进而进一步减小车辆空调出风结构1的体积。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1,具有占用空间小、制造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1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风道;
风量调节机构,所述风量调节机构设于所述壳体,用于调节所述风道的出风风量;
风向调节机构,所述风向调节机构设于所述壳体且与所述风量调节机构传动连接,用于调节所述风道的出风方向;
电动驱动器,所述电动驱动器与所述风向调节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电动驱动器为所述风向调节机构提供风向调节驱动力且通过所述风向调节机构为所述风量调节机构提供风量调节驱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调节机构包括:
出风罩,所述风道具有出风端,所述出风罩设于所述出风端;
导风摆件,所述导风摆件与所述出风罩相连;
导风转件,所述导风摆件可摆动地安装于所述导风转件,所述导风转件与所述风量调节机构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电动驱动器分别与所述导风摆件和所述导风转件传动连接,所述电动驱动器驱动所述导风摆件和所述出风罩绕摆动轴线摆动且驱动所述导风转件、所述导风摆件和所述出风罩绕转动轴线转动,所述摆动轴线垂直于所述出风罩的轴向,所述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出风罩的轴向,所述电动驱动器通过所述导风转件驱动所述风量调节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驱动器为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连接有与其同步转动的凸块和主动锥形齿轮;
所述导风摆件设有装配孔,所述凸块配合于所述装配孔且两者的横截面为相互适配的非圆形;
所述导风转件设有第一传动锥形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锥形齿轮与所述主动锥形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转件构造有间隔设置的第一传动臂和第二传动臂,所述第一传动臂设有第一轴孔,所述第二传动臂设有第二轴孔;
所述导风摆件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所述导风摆件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臂和所述第二传动臂之间,所述第一连接轴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一轴孔,所述第二连接轴可转动地配合于所述第二轴孔;
所述第一传动锥形齿轮位于所述第一传动臂和所述第二传动臂之间,所述主动锥形齿轮伸入至所述第一传动臂和所述第二传动臂之间且与所述第一传动锥形齿轮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转件设有限位块,所述壳体构造有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限位块被止挡在所述第一挡块和所述第二挡块之间以限定所述导风转件的最大转动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罩构造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
所述导风摆件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耳和第二固定耳,所述第一固定耳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耳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包括:
风量调节件,所述风量调节件可翻转地设于所述风道内且与所述导风转件传动连接,所述电动驱动器通过所述导风转件驱动所述风量调节件翻转以调节所述风量调节件的开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件包括:
第一风量调节板和第二风量调节板,所述第一风量调节板和所述第二风量调节板分别可翻转地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导风转件与所述第一风量调节板和所述第二风量调节板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风量调节板和所述第二风量调节板翻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量调节板构造有第一从动锥形齿,所述第二风量调节板构造有第二从动锥形齿,所述导风转件设有第二传动锥形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锥形齿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锥形齿和所述第二从动锥形齿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沿其轴向包括第一子壳和第二子壳,所述第一子壳和所述第二子壳可拆卸安装且共同限定出所述风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壳内构造有安装台,所述安装台设有沿所述第二子壳的轴向贯通的安装孔,所述风向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安装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壳内构造有支撑台,所述风量调节机构关闭所述风道时支撑于所述支撑台的背向所述风向调节机构的一侧。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空调出风结构。
CN202120545742.8U 2021-03-16 2021-03-16 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4688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5742.8U CN214688938U (zh) 2021-03-16 2021-03-16 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5742.8U CN214688938U (zh) 2021-03-16 2021-03-16 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88938U true CN214688938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71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45742.8U Active CN214688938U (zh) 2021-03-16 2021-03-16 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889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54973B1 (en) Indoor air-conditioner provided with air deflector
CN112277576B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
CN112793395B (zh) 一种手动操控的圆形出风口
CN214688938U (zh) 车辆空调出风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0861360U (zh) 空调器
CN210118845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9955681B (zh) 空调出风气流调控机构
CN210688646U (zh) 导风部件和空调室内机
CN113883702A (zh) 导风机构、空调器及导风机构的控制方法
CN109955679B (zh) 空调出风气路调控机构
CN114454690A (zh) 车辆空调出风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EP4289646A1 (en) Air-conditioning vent,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vehicle
JPS5919605Y2 (ja) 自動車用ベンチレ−タ
CN210363296U (zh) 一种空调出风口风向控制装置
JP2019152159A (ja) 扇風機
CN218112303U (zh) 后出风总成、副仪表板肘枕总成及车辆
JP2019152135A (ja) 送風機
CN109955680B (zh) 空调出风气流调节机构
CN212124798U (zh) 一种出风口总成
CN214275942U (zh) 一种空调前面板的导轨式驱动装置
CN216069553U (zh) 一种导风结构及使用其的汽车空调出风口
CN109955685B (zh) 空调出风气流控制机构
CN211119934U (zh) 用于空气处理设备的导风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4891783U (zh) 导风板组件和空气调节设备
CN216346613U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