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87120U - 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87120U
CN214687120U CN202121025202.3U CN202121025202U CN214687120U CN 214687120 U CN214687120 U CN 214687120U CN 202121025202 U CN202121025202 U CN 202121025202U CN 214687120 U CN214687120 U CN 214687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ld
flat
plate
box culvert
templat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252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华
胡俐敏
代磊
吕维前
李玉耀
陆新焱
高树勋
刘柳
胡冉
赵战涛
周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Anluo Expressway Co ltd
CCCC SHB Fourth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Anluo Expressway Co ltd
CCCC SHB Fourth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Anluo Expressway Co ltd, CCCC SHB Fourth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Anluo Expressw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2520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87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87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87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属于预制混凝土构件模具技术领域。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包括底模、外模和内模,所述外模设置在所述底模的四周,所述内模设置在所述底模的上部,所述外模由平板模和弧形模组成,所述平板模设置在四面位置,所述弧形模设置在四角位置,所述平板模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推车,所述内模由内模底座、主梁、横移油缸、旋转油缸和内模板面组成,所述内模板面由平板内模板面和折板内模板面组成。本实用新型外模由平板模和弧形模组成,在使用时可选择搭配不同弧度、造型等规格的弧形模,以匹配实际需求,实现一模多用、多规格产出,内模板面由平板内模板面和折板内模板面组成。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混凝土构件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
背景技术
预制箱涵,为在工厂或加工站内,预先生产出特定规格、型号的箱涵体,在施工环境中,直接进行装配的产品,可实现快速、规模化生产,广泛应用于多种工程施工中。
在具体的施工环境中,对箱涵的规格要求往往存在不同点,且一般在一个项目中,也会需要有多种型号的箱涵。常规的预制箱涵模具因为其自身的特征,只能生产某一固定的箱涵;使得在项目中需要设置多种箱涵模具,增加项目成本;且各模具之间没有复用性和通用性,造成大量的生产材料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可快速连接安装,结构可调整,匹配多规格箱涵进行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箱涵模具成本高、造成大量浪费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包括底模、外模和内模,所述外模设置在所述底模的四周,所述内模设置在所述底模的上部,所述外模由平板模和弧形模组成,所述平板模设置在四面位置,所述弧形模设置在四角位置,所述平板模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推车,所述内模由内模底座、主梁、横移油缸、旋转油缸和内模板面组成,所述内模板面由平板内模板面和折板内模板面组成,所述内模板面的其中对称两面由平板内模板面组成,所述内模板面的另外两面由折板内模板面组成,所述内模底座设置在所述底模的上表面,所述主梁垂直设置在所述内模底座的上表面,所述横移油缸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主梁的外表面,所述横移油缸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模板面的内表面相连接,所述旋转油缸的两端分别与相邻平板内模板面和折板内模板面的内表面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模的外表面设置有夹持板,所述平板模的外表面设置有旋转螺杆,所述旋转螺杆旋入所述夹持板内,通过螺母进行锁定。
进一步的,所述底模的上表面设置有内模限位座,所述内模限位座与所述内模底座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主梁的顶端设置有顶部面板,所述顶部面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顶部面板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模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内模板面的上表面设置有加固杆,所述加固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内模板面,所述内模板面的上表面开设有插孔,所述加固杆的外表面开设有插孔,所述加固杆的插孔与所述内模板面的插孔相对应后插入平头销轴。
进一步的,所述底模的上表面设置有承口模,所述承口模为“口”字形结构,所述承口模的各边拼接组合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底模的上表面设置有插口模,所述插口模为“口”字形结构,所述插口模的各边拼接组合安装。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平板模由若干个侧模平板组成,其中两端的两个所述侧模平板的外表面与所述支撑推车相连接,两端两个所述侧模平板的外表面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内插接有横杆,中间位置的所述侧模平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字形挂钩,所述“”字形挂钩与所述横杆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推车的侧面设置有开孔板,所述开孔板转动连接有拉紧杆,所述拉紧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两面支撑推车的开孔板。
进一步的,所述平板内模板面与所述横移油缸之间设置有滑板,所述滑板的内侧与所述横移油缸相连接,所述滑板的外侧与所述平板内模板面相连接;所述平板内模板面从中心位置均分为两块,所述平板内模板面的内侧面设置有滑动轴,所述滑板开设有条形滑孔,所述滑动轴插接在所述条形滑孔内滑动连接,所述滑动轴伸出所述滑板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和螺母,一面的所述平板内模板面滑动分开后插接有第二平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外模由平板模和弧形模组成,在使用时可选择搭配不同弧度、造型等规格的弧形模,以匹配实际需求,实现一模多用、多规格产出;内模板面由平板内模板面和折板内模板面组成,搭配横移油缸和旋转油缸,可实现折叠,快速脱模;横移油缸环绕设置若干层,根据预制箱涵的体积进行设置,以保证在顶压或收缩过程中,提供足够的输出力,并使得内模各支撑面的受力均衡。
2、本实用新型,弧形模和平板模分离组合,采用夹持板搭配旋转螺杆,可实现快速连接,且,螺母紧固方式简便操作,可调整拉紧的程度;拉紧杆从顶部提供对两侧面的拉力,进一步保证模板的稳定性;伸缩杆连接至平板内模板面,进一步保证横移油缸伸缩时,平板内模板面的平衡;加固杆连接相邻的平板内模板面和折板内模板面,进一步保证内模展开后的稳固性和精准程度。
3、本实用新型,底模的上表面设置内模限位座,内模底座插入其中,即可完成位置的限定,且可直接锁定中心点,无需复杂的内模位置调整;支撑推车对平板模提供移动以及支撑作用,无需设置轨道,拥有更大的灵活性;顶部面板提高良好的受力连接吊装点。
4、本实用新型,底模的上表面设置有承口模或插口模,各边拼接组合安装,在需要加工承口或插口箱涵时,直接在底模拼接安装,无需改动其他部件,即可完成匹配改造;平板模由若干个侧模平板拼接式安装,根据需求自由调整平板模的构成面积,匹配多种不同规格的箱涵使用,无需常规的固定尺寸下,每种规格都需要独立的模具,提高模板的复用性和使用范围;平板内模板面从中心位置均分为两块滑动分离,分离后在间隙内置入第二平板,达到延长面的作用,且第二平板根据具体需求匹配选择,进一步扩大内模的可适用范围。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外模由平板模和弧形模组成,在使用时,可选择搭配不同弧度、造型等规格的弧形模,以匹配实际需求,实现一模多用、多规格产出;弧形模和平板模分离组合采用夹持板搭配旋转螺杆,可实现快速连接,且,螺母紧固方式简便操作,可调整拉紧的程度;支撑推车对平板模提供移动以及支撑作用,无需设置轨道,拥有更大的灵活性;拉紧杆从顶部提供对两侧面的拉力,进一步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内模板面由平板内模板面和折板内模板面组成,搭配横移油缸和旋转油缸,可实现折叠,快速脱模;横移油缸环绕设置若干层,根据预制箱涵的体积进行设置,以保证在顶压或收缩过程中,提供足够的输出力,并使得内模各支撑面的受力均衡;底模的上表面设置内模限位座,内模底座插入其中,即可完成位置的限定,且可直接锁定中心点,无需复杂的内模位置调整;顶部面板提高良好的受力连接吊装点;伸缩杆连接至平板内模板面,进一步保证横移油缸伸缩时,平板内模板面的平衡;加固杆连接相邻的平板内模板面和折板内模板面,进一步保证内模展开后的稳固性和精准程度;底模的上表面设置有承口模或插口模,各边拼接组合安装,在需要加工承口或插口箱涵时,直接在底模拼接安装,无需改动其他部件,即可完成匹配改造;平板模由若干个侧模平板拼接式安装,根据需求自由调整平板模的构成面积,匹配多种不同规格的箱涵使用,无需常规的固定尺寸下,每种规格都需要独立的模具,提高模板的复用性和使用范围;平板内模板面从中心位置均分为两块滑动分离,分离后在间隙内置入第二平板,达到延长面的作用,且第二平板根据具体需求匹配选择,进一步扩大内模的可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去除内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外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底模和承口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底模和承口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主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内模张开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内模张开状态去除加固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内模收缩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插口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平板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三中内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内模设置第二平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模;2、外模;201、平板模;2011、侧模平板;202、弧形模;3、内模;301、内模底座;302、主梁;303、横移油缸;304、旋转油缸;305、内模板面;3051、平板内模板面;3052、折板内模板面;4、支撑推车;5、夹持板;6、旋转螺杆;7、内模限位座;8、顶部面板;9、伸缩杆;10、加固杆;11、承口模;12、插口模;13、开孔板;14、拉紧杆;15、滑套;16、横杆;17、“7”字形挂钩;18、滑板;19、滑动轴;20、条形滑孔;21、第二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12,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包括底模1、外模2和内模3,外模2设置在底模1的四周,提供外围围挡,内模3设置在底模1的上部,提供内部定型支撑。
外模2由平板模201和弧形模202组成。具体的,平板模201的数量为四个,设置在四面位置;弧形模202的数量为四个,设置在四角位置;平板模20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弧形模202,弧形模202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平板模201,共同构成外模2的垂直四面结构。设置弧形模202和平板模201结构,在使用时,可选择搭配不同弧度、造型等规格的弧形模202,以匹配实际需求,实现一模多用、多规格产出。
弧形模202和平板模201为分离组合形式。具体的,弧形模202的外表面设置有夹持板5,平板模201的外表面设置有旋转螺杆6。夹持板5由两块平行设置的金属板构成,金属板固定连接在弧形模202的外表面,可直接采用焊接形式,两块金属板相对的内侧构成夹持空间;旋转螺杆6的一端设置有套环,平板模201的外表面设置有孔板,孔板内插入转轴,转轴穿透套环,通过套环将旋转螺杆6与平板模201转动连接。旋转螺杆6与夹持板5的位置相对应设置,每个夹持板5和旋转螺杆6为一组;设置有若干组,至少在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设置有两组,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和整体连接的平衡。旋转螺杆6在水平面方向进行旋转;在旋入夹持板5内后,旋转螺杆6的顶端伸出至夹持板5的一侧,通过螺母进行锁定,将弧形模202与平板模201拉紧、连接。设置夹持板5搭配旋转螺杆6,可实现快速连接;且,采用螺母锁紧设置,紧固方式简便操作,同时可调整拉紧的程度。
平板模201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推车4,对平板模201提供移动以及支撑作用;每个侧面设置有两个支撑推车4,分别设置在靠近两端的位置。设置支撑推车4提供移动功能,无需设置轨道,且拥有更大的灵活性。
支撑推车4的侧面设置有开孔板13,开孔板13内插接销轴,转动连接有拉紧杆14;拉紧杆14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两面支撑推车4的开孔板13;其中,开孔板13的高度差异设置,使拉紧杆14位于不同的平面,避免出现交叉阻挡。提供对两侧面的拉力,进一步保证模板的稳定性。
内模3由内模底座301、主梁302、横移油缸303、旋转油缸304和内模板面305组成;泵站设置在底模1的上部,连接横移油缸303和旋转油缸304。
其中,内模板面305由平板内模板面3051和折板内模板面3052组成;内模板面305的其中对称两面由平板内模板面3051组成;内模板面305的另外两面由折板内模板面3052组成;相邻的平板内模板面3051和折板内模板面3052转动连接。
具体的,平板内模板面3051的数量为两个,长度略小于所处面的长度;折板内模板面3052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折板内模板面3052组合构成一面,以及位于平板内模板面3051所在面的两个弯折部。其中,构成一面的两个折板内模板面3052非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折板内模板面3052的长度大于所在面的二分之一,另外一个的长度小于所在面的二分之一。弯折段设置在折板内模板面3052位于四角的位置,其顶端朝向平板内模板面3051后,与平板内模板面3051相连接。具体的,弯折段的顶端设置有轴套,平板内模板面3051的顶端设置有轴套,轴套内插入转轴后,将平板内模板面3051和折板内模板面3052转动连接在一起。
内模底座301设置在底模1的上表面,内模底座301的中轴线与底模1的中轴线相重合,以使得内模3位于中心位置,保证内模3各面的精准程度。
主梁302垂直设置在内模底座301的上表面,构成内模3的主体支撑骨架。
横移油缸303环绕设置在主梁302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层;具体设置数量,根据预制箱涵的体积进行设置。若体积较小,设置一层横移油缸303即可;若体积较大,则设置多层横移油缸303,以保证在顶压或收缩过程中,提供足够的输出力,并使得内模3各支撑面的受力均衡。
每层横移油缸303的数量为四个,相邻两个横移油缸303的夹角为90度,四个横移油缸303均分环绕,各自连接内模3的一侧面。具体的,横移油缸303的一端设置在主梁302的外表面,横移油缸303的另一端与内模板面305的内表面相连接。其中,对称的两个横移油缸303分别连接至两个平板内模板面3051;另外两个横移油缸303分别连接至长度大的折板内模板面3052。在具体的连接设置中,可采用工字钢,工字钢的一面与内模板面305相连接,另一面设置旋转轴夹持座,与横移油缸303的顶端转动连接。
旋转油缸304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旋转油缸304分别设置在内模3同一水平面的四角位置。具体的,旋转油缸30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平板内模板面3051和折板内模板面3052的内表面相连接。在具体的连接设置中,可采用工字钢,工字钢的一面与平板内模板面3051相连接,另一面设置旋转轴夹持座,与旋转油缸304的一端转动连接;折板内模板面3052的内表面设置旋转轴夹持座,与旋转油缸30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通过旋转油缸304的伸缩,对折板内模板面3052展开或内折。
底模1的上表面设置有内模限位座7,内模限位座7设置在底模1的中心位置,内模限位座7与内模底座301相匹配,内模底座301设置在内模限位座7内;将内模限位座7设置一定的高度,直接将内模底座301插入其中,即可完成位置的限定;通过设置内模限位座7,可直接锁定中心点,无需复杂的内模3位置调整。
主梁302的顶端设置有顶部面板8;在安装内模3时,设置在中心位置的顶部面板8,提高良好的受力连接吊装点。顶部面板8的上表面设置有伸缩杆9,伸缩杆9的一端与顶部面板8转动连接,伸缩杆9的另一端与内模3转动连接;伸缩杆9的数量为四个,每两个伸缩杆9为一组,分别连接至一侧平板内模板面3051靠近两端的位置,进一步保证横移油缸303伸缩时,平板内模板面3051的平衡。
内模板面305的上表面设置有加固杆10,加固杆10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内模板面305。具体的,内模板面305的上表面开设有插孔,加固杆10的外表面开设有插孔,加固杆10的插孔与内模板面305的插孔相对应后,插入平头销轴,将其连接在一起;加固杆10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在内模板面305上部的四角位置,连接相邻的平板内模板面3051和折板内模板面3052;进一步保证内模3展开后的稳固性和精准程度。
底模1的上表面设置有承口模11,承口模11的形状与所需加工的承口形状相匹配,承口模11为“口”字形结构,承口模11的各边拼接组合安装。在需要加工承口箱涵时,直接在底模1的上部拼接安装承口模11,无需改动其他部件,即可完成匹配改造。
在使用时,首先将底模1进行位置确定安装,之后匹配设置平板模201的尺寸及规格后,通过支撑推车4将其移动至相应位置,搭配弧形模202进行连接;根据需求选择是否设置承口模11,将内模3吊装安装,放置编制好的钢筋笼,调整内模3张开,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固达到设定要求后,调整内模3收缩,依次去除弧形模202和平板模201,完成脱模。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3,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底模1的上表面设置有插口模12;插口模12的形状与所需加工的插口形状相匹配,插口模12为“口”字形结构,插口模12的各边拼接组合安装;在需要加工插口箱涵时,直接在底模1的上部拼接安装插口模12,无需改动其他部件,即可完成匹配改造。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4,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每个平板模201由若干个侧模平板2011组成;其中,两端的两个侧模平板2011的外表面与支撑推车4相连接,两端两个侧模平板2011的外表面设置有滑套15,滑套15内插接有横杆16,中间位置的侧模平板2011的外表面设置有“7”字形挂钩17,“7”字形挂钩与横杆16相匹配,“7”字形挂钩放置在横杆16的上表面。
设置平板模201为拼接式安装,可根据需求自由调整平板模201的构成面积,匹配多种不同规格的箱涵使用;无需常规的固定尺寸下,每种规格都需要独立的模具,提高模板的复用性和使用范围。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15-17,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平板内模板面3051与横移油缸303之间设置有滑板18;滑板18的内侧与横移油缸303相连接,滑板18的外侧与平板内模板面3051相连接;平板内模板面3051从中心位置均分为两块,平板内模板面3051的内侧面设置有滑动轴19,滑板18开设有条形滑孔20,滑动轴19插接在条形滑孔20内滑动连接,滑动轴19伸出滑板18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和螺母,一面的平板内模板面3051滑动分开后插接有第二平板21。
在使用时,同实施例一的常规状态进行展开后,两个与折板内模板面3052相连接的横移油缸303继续伸出,将平板内模板面3051分开间隙,到达设定位置后,间隙内置入第二平板21,达到延长面的作用。第二平板21根据具体需求匹配选择,进一步扩大内模3的可适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外模2由平板模201和弧形模202组成,在使用时,可选择搭配不同弧度、造型等规格的弧形模202,以匹配实际需求,实现一模多用、多规格产出;弧形模202和平板模201分离组合采用夹持板5搭配旋转螺杆6,可实现快速连接,且,螺母紧固方式简便操作,可调整拉紧的程度;支撑推车4对平板模201提供移动以及支撑作用,无需设置轨道,拥有更大的灵活性;拉紧杆14从顶部提供对两侧面的拉力,进一步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内模板面305由平板内模板面3051和折板内模板面3052组成,搭配横移油缸303和旋转油缸,可实现折叠,快速脱模;横移油缸303环绕设置若干层,根据预制箱涵的体积进行设置,以保证在顶压或收缩过程中,提供足够的输出力,并使得内模3各支撑面的受力均衡;底模1的上表面设置内模限位座7,内模底座301插入其中,即可完成位置的限定,且可直接锁定中心点,无需复杂的内模3位置调整;顶部面板8提高良好的受力连接吊装点;伸缩杆9连接至平板内模板面3051,进一步保证横移油缸303伸缩时,平板内模板面3051的平衡;加固杆10连接相邻的平板内模板面3051和折板内模板面3052,进一步保证内模3展开后的稳固性和精准程度;底模1的上表面设置有承口模11或插口模12,各边拼接组合安装,在需要加工承口或插口箱涵时,直接在底模1拼接安装,无需改动其他部件,即可完成匹配改造;平板模201由若干个侧模平板2011拼接式安装,根据需求自由调整平板模201的构成面积,匹配多种不同规格的箱涵使用,无需常规的固定尺寸下,每种规格都需要独立的模具,提高模板的复用性和使用范围;平板内模板面3051从中心位置均分为两块滑动分离,分离后在间隙内置入第二平板21,达到延长面的作用,且第二平板21根据具体需求匹配选择,进一步扩大内模3的可适用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包括底模(1)、外模(2)和内模(3),所述外模(2)设置在所述底模(1)的四周,所述内模(3)设置在所述底模(1)的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模(2)由平板模(201)和弧形模(202)组成,所述平板模(201)设置在四面位置,所述弧形模(202)设置在四角位置,所述平板模(201)的外表面设置有支撑推车(4),所述内模(3)由内模底座(301)、主梁(302)、横移油缸(303)、旋转油缸(304)和内模板面(305)组成,所述内模板面(305)由平板内模板面(3051)和折板内模板面(3052)组成,所述内模板面(305)的其中对称两面由平板内模板面(3051)组成,所述内模板面(305)的另外两面由折板内模板面(3052)组成,所述内模底座(301)设置在所述底模(1)的上表面,所述主梁(302)垂直设置在所述内模底座(301)的上表面,所述横移油缸(303)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主梁(302)的外表面,所述横移油缸(303)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模板面(305)的内表面相连接,所述旋转油缸(30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平板内模板面(3051)和折板内模板面(3052)的内表面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模(202)的外表面设置有夹持板(5),所述平板模(201)的外表面设置有旋转螺杆(6),所述旋转螺杆(6)旋入所述夹持板(5)内,通过螺母进行锁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1)的上表面设置有内模限位座(7),所述内模限位座(7)与所述内模底座(301)相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302)的顶端设置有顶部面板(8),所述顶部面板(8)的上表面设置有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9)的一端与所述顶部面板(8)转动连接,所述伸缩杆(9)的另一端与所述内模(3)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板面(305)的上表面设置有加固杆(10),所述加固杆(10)的两端分别连接相邻两个内模板面(305),所述内模板面(305)的上表面开设有插孔,所述加固杆(10)的外表面开设有插孔,所述加固杆(10)的插孔与所述内模板面(305)的插孔相对应后插入平头销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1)的上表面设置有承口模(11),所述承口模(11)为“口”字形结构,所述承口模(11)的各边拼接组合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1)的上表面设置有插口模(12),所述插口模(12)为“口”字形结构,所述插口模(12)的各边拼接组合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平板模(201)由若干个侧模平板(2011)组成,其中两端的两个所述侧模平板(2011)的外表面与所述支撑推车(4)相连接,两端两个所述侧模平板(2011)的外表面设置有滑套(15),所述滑套(15)内插接有横杆(16),中间位置的所述侧模平板(2011)的外表面设置有“7”字形挂钩(17),所述“7”字形挂钩(17)与所述横杆(16)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推车(4)的侧面设置有开孔板(13),所述开孔板(13)转动连接有拉紧杆(14),所述拉紧杆(14)的两端分别连接对应两面支撑推车(4)的开孔板(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内模板面(3051)与所述横移油缸(303)之间设置有滑板(18),所述滑板(18)的内侧与所述横移油缸(303)相连接,所述滑板(18)的外侧与所述平板内模板面(3051)相连接;所述平板内模板面(3051)从中心位置均分为两块,所述平板内模板面(3051)的内侧面设置有滑动轴(19),所述滑板(18)开设有条形滑孔(20),所述滑动轴(19)插接在所述条形滑孔(20)内滑动连接,所述滑动轴(19)伸出所述滑板(18)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和螺母,一面的所述平板内模板面(3051)滑动分开后插接有第二平板(21)。
CN202121025202.3U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 Active CN214687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25202.3U CN214687120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25202.3U CN214687120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87120U true CN214687120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52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25202.3U Active CN214687120U (zh) 2021-05-12 2021-05-12 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8712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2816A (zh) * 2021-11-19 2022-03-01 长安大学 一种多边形预制薄壳三维结构模块化模具
CN115284417A (zh) * 2022-08-31 2022-11-04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基于中心立柱定位的预制箱涵液压驱动模板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02816A (zh) * 2021-11-19 2022-03-01 长安大学 一种多边形预制薄壳三维结构模块化模具
CN115284417A (zh) * 2022-08-31 2022-11-04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基于中心立柱定位的预制箱涵液压驱动模板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87120U (zh) 一种新型预制箱涵模具
CN102660925B (zh) 一种变幅宽曲线桥移动模架
CN202658533U (zh) 一种变幅宽曲线桥移动模架
CN110978233A (zh) 一种用于箱涵预制的内模系统
CN113246272A (zh) 一种基于无匹配梁的节段梁预制模板系统以及预制方法
CN210850743U (zh) 免测量塔节段预制拼装梁立式模板系统
CN103476698A (zh) 以复合材料制作用于分配混凝土的臂件的方法及使用此法制得的臂件
CN103195242B (zh) 高墩施工组合模板
CN102198693A (zh) 一种分段式箱梁液压内模
CN1266137A (zh) 建筑用气囊模板
CN112248195A (zh) 盖梁模具
CN201033943Y (zh) 整体式电梯井模板
CN214026257U (zh) 一种预制电梯基坑组合式模具
CN214238780U (zh) 一种可伸缩的制梁台座
CN211590609U (zh) 可扩展型叠合梁模具
CN210880147U (zh) 一种混凝土拱形t梁预制模板
CN107498699B (zh) 一种双变节空心板梁内模结构
CN207189916U (zh) 一种异形墙板模
CN112176885A (zh) 高架桥高空心墩群翻模快速施工方法
CN210597063U (zh) 一种箱涵芯模
CN214605055U (zh) 一种自动抽芯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成型装置
CN206277488U (zh) 一种铁路高架预制梁模板
CN219768587U (zh) 带转角预制构件模具的立模布局结构
CN216707850U (zh) 一种便于安装拼接的墙板模具
CN216329009U (zh) 一种预制柱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