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5644U - 弹性部件、发声装置和终端 - Google Patents

弹性部件、发声装置和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5644U
CN214675644U CN202120272533.0U CN202120272533U CN214675644U CN 214675644 U CN214675644 U CN 214675644U CN 202120272533 U CN202120272533 U CN 202120272533U CN 214675644 U CN214675644 U CN 214675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voice coil
cross
resilient
fix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725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强寿松
刘冬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1202725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5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5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56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弹性部件、发声装置和终端,其中,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独立设置的两个弹性支片,所述弹性支片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两个弹性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于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的部件上;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于静止或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振动的部件上;两个所述弹性部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所述弹性部呈螺旋结构,所述弹性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本实用新型的弹性部件顺性保持良好,能提供足够的位移,同时,该弹性部件沿音圈径向方向的定心能力较好,耐疲劳性强,能防止定心支片断裂。

Description

弹性部件、发声装置和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弹性部件、发声装置和终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扬声器中,在音圈骨架上设置定心支片,由定心支片提供顺性,以防止音圈在振动过程中发生非振动方向的偏振。同时,音圈通过锦丝线与盆架端子焊接方式进行导电。随着行业内对扬声器性能要求的提高,产品小型化和较高低频输出以及高疲劳性是目前的趋势。然而,扬声器达到较高的低频输出,需要降低扬声器F0,因此定心支片需要做的比较软,才能提供较大的顺性,但是定心支片太软会导致沿音圈径向方向的定心能力比较差,耐疲劳性比较差,容易出现定心支片断裂的情况。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弹性部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定心支片太软会导致沿音圈径向方向的定心能力比较差,耐疲劳性比较差,容易出现断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独立设置的两个弹性支片,所述弹性支片包括:
第一固定部,连接于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的部件上;
第二固定部,连接于静止或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振动的部件上;以及
两个弹性部,两个所述弹性部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所述弹性部呈螺旋结构,所述弹性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片为柔性电路板;或者,所述弹性支片由片状结构冲压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由弯折设置的弹片臂构成,所述弹片臂的横截面呈直线和/或曲线形成的闭合环状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片臂的横截面的宽度为a,所述弹片臂的横截面的高度为b,其中,1<a/b≤1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为平面结构,所述弹片臂的横截面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弹性部所在平面的方向一致,所述弹片臂的横截面的高度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弹性部所在平面的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其中,0.1mm≤a≤1mm,0.2mm≤b≤3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加宽段、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加宽段、及位于所述第一加宽段与所述第二加宽段之间的非加宽段,所述第一加宽段的横截面宽度和所述第二加宽段的横截面宽度大于所述非加宽段的横截面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沿其自身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的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第二端,所述弹性部的横截面宽度由所述弹性部的中心点至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逐渐增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中部朝向所述第二固定部凸设并形成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音圈线焊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部为弧形和/或直线形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横截面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横截面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为一体成型设置并包括第一螺旋段和第二螺旋段,所述第一螺旋段由所述第一固定部沿第二方向螺旋延伸至所述弹性部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二螺旋段由所述弹性部的中心区域沿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螺旋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包括振动单元和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用于平衡所述振动单元沿预设的方向振动,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独立设置的两个弹性支片,所述弹性支片包括:
第一固定部,连接于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的部件上;
第二固定部,连接于静止或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振动的部件上;以及
两个弹性部,两个所述弹性部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所述弹性部呈螺旋结构,所述弹性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弹性组件,至少两个所述弹性组件位于所述振动单元的不同高度位置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弹性组件为所述弹性部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声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振膜和与所述振膜连接的音圈;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音圈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支架连接;
且/或,所述支架为外壳或者磁轭。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音圈焊接固定和/或粘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支架焊接固定和/或粘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终端,包括发声装置,所述发声装置包括振动单元和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用于平衡所述振动单元沿预设的方向振动,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独立设置的两个弹性支片,所述弹性支片包括:
第一固定部,连接于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的部件上;
第二固定部,连接于静止或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振动的部件上;以及
两个弹性部,两个所述弹性部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所述弹性部呈螺旋结构,所述弹性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弹性部件包括独立设置的两个弹性支片,所述弹性支片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两个弹性部,两个所述弹性部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并且所述弹性部呈螺旋结构,如此使得弹性部件跟随振动单元在竖直方向振动的过程中,每个弹性支片的两个弹性部发生足够大的弹性形变,即使在振动单元位移较大的情况下,弹性部件的顺序保持良好,可提供足够的位移,不影响振动单元的振动;同时,该弹性部件沿音圈径向方向的定心能力较好,可以防止音圈在旋转力的牵引下发生旋转,进而防止音圈发生偏振。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弹性部件中弹性部呈螺旋结构,可减小弹性部的应力集中,提高了耐疲劳强度,能降低弹性部件发生断裂的风险。并且,本实用新型弹性部件不会使发声装置沿竖直方向上高度增加,占用空间小,利于产品的薄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弹性部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弹性部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发声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发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弹性部件 23 弹性部 31 音圈
20 弹性支片 24 第一加宽段 32 振膜
21 第一固定部 25 第二加宽段 40 支架
211 凸起 26 非加宽段 100 发声装置
22 第二固定部 30 振动单元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 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弹性部件。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弹性部件10包括独立设置的两个弹性支片20,所述弹性支片20包括第一固定部21、第二固定部22以及两个弹性部23。所述第一固定部21连接于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的部件上;所述第二固定部22连接于静止或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振动的部件上;两个所述弹性部23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2之间,所述弹性部23呈螺旋结构,所述弹性部2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21,所述弹性部2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22。
本实施例的弹性部件10应用于发声装置100,当然并不限于此,还可应用于马达或者其他振动装置等。本实施例以弹性部件10应用于发声装置100 为例进行说明。发声装置100包括弹性部件10、振动单元30和支架40,所述弹性部件10用于平衡振动单元30沿第一方向振动。在一实施例中,振动单元30包括振膜32及与振膜32连接的音圈31,弹性支片20的第一固定部 21与音圈31连接,第二固定部22与支架40连接,且/或,支架40为外壳或者磁轭;在另一实施例中,振动单元30包括振膜32、音圈31和拖杯,音圈 31和拖杯连接于振膜32的同一侧,第一固定部21与拖杯连接,第二固定部 22与之间连接,且/或,支架40为外壳或者磁轭。
可以理解地,振动单元30在接通电信号后,可以在外壳内沿上下方向振动,振动单元30的振动方向可以用上下方向或者竖直方向表示,垂直于振动单元30的方向用水平方向表示。如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弹性支片20 的第一固定部21与音圈31连接,具体地,音圈31包括骨架及绕设于所述骨架外的音圈线,第一固定部21可以与骨架连接,也可与音圈线连接。弹性支片20的第二固定部22与外壳连接,实现音圈31、弹性支片20及外壳之间的装配。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21与拖杯连接,第二固定部22与外壳连接。在又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21与拖杯连接,第二固定部22与磁轭连接。
该发声装置100还包括磁路系统,磁路系统包括上导磁板、磁铁和下导磁板,其中上导磁板和下导磁板为导磁结构,用于修正磁铁产生的磁力线,磁路系统形成磁间隙,音圈31设置于该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本实用新型下导磁板可以为U型结构,包括底壁和侧壁,上导磁板、磁铁和下导磁板的侧壁之间形成磁间隙,磁间隙中形成相对均匀的磁场,音圈31设置于该具有相对均匀磁场的磁间隙中。音圈31通常是由金属线缠绕而成的,当音圈31接通电信号之后,在磁场中受安培力的作用上下振动,音圈31的振动方向用竖直方向或上下方向表示,垂直于音圈31振动的方向用水平方向表示;由于振膜32与音圈31是通过粘结等方式固定结合为一体的,因此,音圈31根据电信号上下振动时也会带动振膜32振动,产生声波。
然而,由于磁间隙中的磁场只是相对均匀的并不是绝对的,音圈31振动过程中音圈31的位置也会变化,且位于磁间隙上侧的磁力线为弧形线,因此,音圈31受到的安培力并不仅仅是竖直方向的,也包含其他方向的安培力,这就造成音圈31在振动过程中容易发生非振动方向的偏振,进一步会影响振膜 32的振动。为了防止发生上述情况的偏振,设置连接音圈31和支架40的弹性部件10,可以对音圈31的偏振进行定心支撑,即,保证音圈31在发声装置100的磁间隙内沿振动方向振动。
本实施例的弹性部件10中,弹性部件10包括两个独立设置的弹性支片 20,两个弹性支片20关于音圈31的中心轴对称设置,可以加强弹性支片20 对音圈31的定心作用,同时,两个弹性支片20间隔设置在音圈31的外围,可以对音圈31产生较强的拉扯力,阻碍音圈31在旋转力的牵引下发生旋转。其中一个弹性支片20与音圈31的正极电性连接,另一个弹性支片20与音圈 31的负极电性连接。具体地,弹性支片20包括第一固定部21、第二固定部22以及两个弹性部23,两个所述弹性部23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2之间。即,同一个弹性支片20中,两个弹性部23是分开设置的,可以提供足够大的弹性形变,即使在振动单元30位移较大的情况下,弹性部件10的顺序保持良好,可提供足够的位移,不影响振动单元30的振动;同时,该弹性支片20沿音圈31径向方向的定心能力较好,可以防止音圈31在旋转力的牵引下发生旋转,进而防止音圈31发生偏振。并且,本实施例的弹性支片20中弹性部23呈螺旋结构,可减小弹性部23的应力集中,提高了耐疲劳强度,能降低弹性部件10发生断裂的风险。
两个弹性支片20为导体结构,具备导电的功能,其能够向发声装置100 的振动单元30传输电信号。具体地,该弹性支片20通过其第一固定部21与振动单元30中音圈31的接线部电连接配合,第二固定部22与外部电源连接,进而通过弹性支片20传输音圈31与外部的电信号。此外,该弹性支片20还通过其两个弹性部23的弹性形变作用来根据振动单元30的振动偏移状态对振动单元30的往复振动进行约束,使所述振动单元30稳定在预设的中心区域,防止了振动单元30的偏振,使得振动单元30的往复振动更加稳定。因此,该弹性支片20兼具了导电及定心的作用,实现了这两种功能的集成,在发声装置100中只需设置两个本实用新型的弹性支片20即可同时实现对内外部电路的导通作用及对振动单元30振动的定心作用,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发声装置100腔体内的空间,进一步利于产品的薄型化,并且有效地简化了发声装置100的装配工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弹性部件10包括独立设置的两个弹性支片20,所述弹性支片20包括第一固定部21、第二固定部22及两个弹性部23,两个所述弹性部23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1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2之间,并且所述弹性部23呈螺旋结构,如此使得弹性部件10跟随振动单元30在竖直方向振动的过程中,每个弹性支片20的两个弹性部23发生足够大的弹性形变,即使在振动单元30位移较大的情况下,弹性部件10的顺序保持良好,可提供足够的位移,不影响振动单元30的振动;同时,该弹性部件10沿音圈31径向方向的定心能力较好,可以防止音圈31在旋转力的牵引下发生旋转,进而防止音圈31发生偏振。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弹性部件10中弹性部 23呈螺旋结构,可减小弹性部23的应力集中,提高了耐疲劳强度,能降低弹性部件10发生断裂的风险。并且,本实用新型弹性部件10不会使发声装置 100沿竖直方向上高度增加,占用空间小,利于产品的薄型化。
下面将对弹性支片20的结构进行详细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支片20包括第一固定部21、第二固定部22及连接第一固定部21与第二固定部22的两个弹性部23,两个弹性部23分开设置,且均为螺旋结构。其中,弹性支片20由片状结构冲压成型,具体可以是由金属板材一体冲压成型的弹片臂。弹性部23可以为弹片臂弯折延伸形成的螺旋结构,具体地,弹性部23中每弯折一次为一个弯折段,弯折段的部分为直线,另一部分为曲线,其具体可以为曲线与直线交替连接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交替并不限于一一交替,还可以是一与多、多与多的交替。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23为一体成型设置并包括第一螺旋段和第二螺旋段,所述第一螺旋段由所述第一固定部21沿第二方向螺旋延伸至所述弹性部23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二螺旋段由所述弹性部23的中心区域沿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螺旋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部22。当然,所述弹性部23也可以为类螺旋结构,通过其第一端向中心区域分别沿直线和曲线延伸至中心区域,再由中心区域分别沿曲线和直线延伸至第二端形成。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23中每弯折一次为一个弯折线段,任意相邻的两个弯折线段间隔布置,以提供足够的弹性形变。进一步地,任意相邻的两个弯折线段之间的间距至少大于一倍的弯折线段的横截面宽度,进一步提高弹性部23的弹性形变程度。其中,弯折线段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不做具体限定。弹性部23为平面结构,且弹性部23与两个固定部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本实施例的弹性部23呈水平布置的平面结构,且弹性部23与两个固定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即,弹性部23和两个固定部均呈水平布置的平面结构,相较于现有弹波状的定心支片,本实施例提高了弹性支片20的整体平面度,降低了发声装置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实现产品薄型化的设计理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片20的弹性部23由弯折设置的弹片臂构成,弹片臂呈直线和/或曲线,可减小弹性部23的应力集中,增加了疲劳强度,降低弹性支片20断裂的风险,使得弹性支片20跟随振动单元30在竖直方向位移的过程中,弹性部23发生弹性形变足够大,即使在振动单元30振动位移较大的情况下,弹性支片20的顺性保持良好,可提供足够的位移,不影响振动单元30的振动,优化产品性能。
并且,本实施例弹片臂的横截面呈直线和/或曲线形成的闭合环状结构。所述弹片臂的横截面的宽度为a,所述弹片臂的横截面的高度为b,其中,1 <a/b≤10。所述弹片臂的横截面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弹性部23所在平面的方向一致,所述弹片臂的横截面的高度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弹性部23所在平面的方向。如图1所示,弹性部23所在的平面的方向为水平方向,垂直于弹性部23 所在平面的方向为上下方向。弹片臂的横截面的宽度方向为水平方向,弹片臂的横截面的高度方向为上下方向,并且,弹片臂的横截面的宽度大于弹片臂的横截面的高度,且1<a/b≤10,使得弹片臂的横截面呈扁平状,进而使得整个弹性支片20呈扁平状,增加弹性支片20的径向方向力学劲度Kms,结构设计合理。进一步地,弹片臂的横截面的宽度a和高度b处于适当的范围内,其中,0.1mm≤a≤1mm,0.2mm≤b≤3mm,有效增加弹性支片20的径向方向力学劲度Kms,且能保证弹性支片20不易断裂。
在一实施例中,弹片臂的横截面呈矩形,矩形的短边竖直设置,矩形的长边水平设置,增加了弹片臂的横截面的径向尺寸。在另一实施例中,弹片臂的横截面呈椭圆形,椭圆形的短轴竖直设置,椭圆形的长轴水平设置,不仅增加了弹片臂的横截面的径向尺寸,而且椭圆形的横截面不易形成应力集中,增加弹性支片20的疲劳强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23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第一加宽段24、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22的第二加宽段25、及位于所述第一加宽段24与所述第二加宽段25之间的非加宽段26,所述第一加宽段24的横截面宽度和所述第二加宽段25的横截面宽度大于所述非加宽段26 的横截面宽度。可以理解地,第一固定部21、第二固定部22以及弹性部23 上靠近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的区域产生的位移大,弹性形变较大,应力集中大。本实施例将弹性部23靠近第一固定部21和第二固定部22的部分分别设置为两个加宽段,将弹性部23上位于两个加宽段之间的部分设置为非加宽段26,并且加宽段的横截面宽度大于所述非加宽段26的横截面宽度,有利于减小应力集中,避免发生断裂,保证弹性支片20的正常使用。另外,本实施例将弹性部23的线宽局部加宽,可改变弹性支片20整体的振动频率,消除共振,优化产品性能。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23沿其自身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结构。所述弹性部23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1连接的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2连接的第二端,所述弹性部23的横截面宽度由所述弹性部23的中心点至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逐渐增大。如此可以更好地减小应力集中,避免发生断裂。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横截面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固定部22的横截面宽度。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横截面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固定部22的横截面宽度,使得弹性支片20跟随振动单元30在竖直方向位移的过程中,弹性部23发生弹性形变足够大,即使在振动单元30振动位移较大的情况下,弹性支片20的顺性保持良好,可提供足够的位移,不影响振动单元30的振动;同时,可降低弹性支片20断裂的风险。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21为和/或直线形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固定部22为弧形和/或直线形结构。所述第一固定部21连接音圈31,其具体形状可根据音圈31的形状进行设计,可以为弧形或者直线形或者弧形与直线形的结合结构。所述第二固定部22连接所述支架40,所述第二固定部22的具体形状可根据支架40的形状进行设计,可以为弧形或者直线形或者弧形与直线形的结合结构,在此均不做具体限定。如图1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中部朝向所述第二固定部22凸设并形成凸起211,所述凸起211用于与音圈31线焊接,可以将音圈31线直接焊接在凸起211处,实现了第一固定部21与音圈31的电性连接。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发声装置100,所述发声装置 100包括振动单元30和弹性部件10,所述弹性部件10用于平衡所述振动单元30沿预设的方向振动。振动单元3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振动单元30可以沿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排布。其中,发声装置100还包括支架40,在一实施例中,振动单元30包括振膜32和与振膜32连接的音圈31;第一固定部21 与音圈31连接,第二固定部22与支架40连接,且/或,支架40为外壳或者磁轭;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振动单元30包括振膜32、音圈31和拖杯,音圈31和拖杯连接于振膜32的同一侧,第一固定部21与拖杯连接,第二固定部22与支架40连接,且/或,支架40为外壳或者磁轭。该发声装置100中弹性部件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发声装置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部21与所述音圈31焊接固定和/或粘接固定。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中部设有涂胶区,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焊接区;或者,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中部设有焊接区,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涂胶区。其中,第一固定部21的焊接区与音圈31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固定部21的涂胶区通过胶体与音圈31粘接固定。如此可以实现第一固定部21与音圈31的接线部之间的电连接,同时通过粘接方式使得音圈31与第一固定部21之间为软连接,在提高第一固定部21与音圈31连接牢度的同时,还可以实现第一固定部21与音圈31的软连接,能有效地避免音圈31在旋转力的牵引下与第一固定部21之间的焊点断裂,提高了第一固定部21对音圈31的拉扯力,进而保证音圈31不会受到旋转力的牵引而发生旋转,提高了音圈31在发声装置100内的振动稳定性,有效防止了音圈31发生偏振。同样地,所述第二固定部22与所述支架40焊接固定和/或粘接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声装置100包括至少两个弹性组件,比如两个或者三个弹性组件,至少两个所述弹性组件位于所述振动单元30的不同高度位置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弹性组件为所述弹性部件10。也即,至少两个所述弹性组件中至少包括一个弹性部件10。以两个弹性部件10为例进行说明,两个弹性部件10沿振动单元30的竖直方向间隔布置,其中一个弹性部件10固定在靠近振膜32的位置,另一个弹性部件10固定在远离振膜32的位置,各弹性部件10包括两个弹性支片20,并且该两个弹性支片20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不仅增强对振动单元30的定心效果,而且力学劲度Kms对称性及平坦性好,满足大位移疲劳要求。多个弹性组件相较于一个弹性组件来说,一方面增强对振动单元30的定心效果,另一方面可在音圈31振动过程中可提供足够的拉扯力,保证音圈31不会受到旋转力的牵引而发生旋转,提高了音圈31 在发声装置100内的振动稳定性,有效防止了音圈31发生偏振。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终端,终端包括上述的发声装置100。该终端可以是电脑、手机、音箱以及应用在汽车上的车载音箱等。该终端包括上述发声装置100,发声装置100及其弹性支片2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终端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包括独立设置的两个弹性支片,所述弹性支片包括:
第一固定部,连接于沿第一方向往复运动的部件上;
第二固定部,连接于静止或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振动的部件上;以及
两个弹性部,两个所述弹性部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所述弹性部呈螺旋结构,所述弹性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片由片状结构冲压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由弯折设置的弹片臂构成,所述弹片臂的横截面呈直线和/或曲线形成的闭合环状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臂的横截面的宽度为a,所述弹片臂的横截面的高度为b,其中,1<a/b≤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为平面结构,所述弹片臂的横截面的宽度方向与所述弹性部所在平面的方向一致,所述弹片臂的横截面的高度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弹性部所在平面的方向。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其中,0.1mm≤a≤1mm,0.2mm≤b≤3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第一加宽段、靠近所述第二固定部的第二加宽段、及位于所述第一加宽段与所述第二加宽段之间的非加宽段,所述第一加宽段的横截面宽度和所述第二加宽段的横截面宽度大于所述非加宽段的横截面宽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沿其自身的中心点呈中心对称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的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的第二端,所述弹性部的横截面宽度由所述弹性部的中心点至所述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端逐渐增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中部朝向所述第二固定部凸设并形成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音圈线焊接。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为弧形和/或直线形结构。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横截面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横截面宽度。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弹性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为一体成型设置并包括第一螺旋段和第二螺旋段,所述第一螺旋段由所述第一固定部沿第二方向螺旋延伸至所述弹性部的中心区域,所述第二螺旋段由所述弹性部的中心区域沿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螺旋延伸至所述第二固定部。
14.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振动单元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用于平衡所述振动单元沿预设的方向振动。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弹性组件,至少两个所述弹性组件位于所述振动单元的不同高度位置处,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弹性组件为所述弹性部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振动单元包括振膜和与所述振膜连接的音圈;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音圈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支架连接;
且/或,所述支架为外壳或者磁轭。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音圈焊接固定和/或粘接固定;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支架焊接固定和/或粘接固定。
1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至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发声装置。
CN202120272533.0U 2021-01-29 2021-01-29 弹性部件、发声装置和终端 Active CN214675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2533.0U CN214675644U (zh) 2021-01-29 2021-01-29 弹性部件、发声装置和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2533.0U CN214675644U (zh) 2021-01-29 2021-01-29 弹性部件、发声装置和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5644U true CN214675644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520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72533.0U Active CN214675644U (zh) 2021-01-29 2021-01-29 弹性部件、发声装置和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56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0770B2 (en) Speaker device
US20230232157A1 (en) Application device
CN210120478U (zh) 一种振动电机
CN212115661U (zh) 应用装置
CN114257893A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6775018U (zh) 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CN216391402U (zh) 扬声器
CN212086477U (zh) 应用装置
WO2022160684A1 (zh) 弹性支片、电子装置及终端
CN211930861U (zh) 弹性部件及应用装置
CN111901715B (zh) 扬声器单体和电子终端
CN214675644U (zh) 弹性部件、发声装置和终端
US20230239631A1 (en) Sound production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765514B2 (en) Speaker
CN214675645U (zh) 发声装置和终端
CN213938307U (zh) 发声器件
CN212392990U (zh)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4675643U (zh) 弹性支片、发声装置和终端
US2024010723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erminal
CN212486775U (zh)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727253B (zh) 应用装置
CN215912217U (zh) 发声装置、电子装置及终端
CN214381364U (zh) 电子装置及终端
CN114827851B (zh) 弹性支片、电子装置及终端
WO2021238076A1 (zh) 应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