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5230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5230U
CN214675230U CN202120942045.6U CN202120942045U CN214675230U CN 214675230 U CN214675230 U CN 214675230U CN 202120942045 U CN202120942045 U CN 202120942045U CN 214675230 U CN214675230 U CN 2146752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rmation
area
region
stat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420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4204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52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52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52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显示屏幕设于壳体,显示屏幕与壳体形成设备内腔,第一变形驱动件设于设备内腔中,显示屏幕包括第一变形区域,第一变形区域位于显示屏幕的边缘,第一变形驱动件连接第一变形区域,第一变形驱动件通过变形驱动第一变形区域在第一展平状态和第一弯曲状态之间切换,支撑机构连接于壳体与第一变形区域之间,在第一变形区域处于第一展平状态下,第一变形区域为呈平面,支撑机构处于刚性展开状态;在第一变形区域处于第一弯曲状态下,第一变形区域呈曲面,支撑机构处于柔性折叠状态。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容易误触曲面屏而出现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被误开启,从而导致用户的体验感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尤其是电子设备的屏占比。
相关技术中,电子设备采用曲面屏来提高电子设备的屏占比,但用户手持电子设备进行观影或游戏时,用户较为容易误触到曲面屏,从而导致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被误开启,而且,由于曲面屏的侧边为曲面,从而导致用户较难看到曲面屏显示的全部内容,从而导致用户的体验感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用户使用电子设备时容易误触曲面屏而出现电子设备的其他功能被误开启,从而导致用户的体验感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显示屏幕、第一变形驱动件和支撑机构,其中,所述显示屏幕设于所述壳体,所述显示屏幕与所述壳体形成设备内腔,所述第一变形驱动件设于所述设备内腔中,所述显示屏幕包括第一变形区域,所述第一变形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屏幕的边缘,所述第一变形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变形区域,
所述第一变形驱动件通过变形驱动所述第一变形区域在第一展平状态和第一弯曲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支撑机构连接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变形区域之间,在所述第一变形区域处于所述第一展平状态下,所述第一变形区域为呈平面,所述支撑机构处于刚性展开状态;在所述第一变形区域处于所述第一弯曲状态下,所述第一变形区域呈曲面,所述支撑机构处于柔性折叠状态。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通过对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进行改造,使得显示屏幕200包括第一变形区域210,第一变形区域210能够受第一变形驱动件300的驱动在第一展平状态和第一弯曲状态之间切换。第一变形区域210处于第一展平状态,能够使得显示屏幕200形成更大的显示平面,此过程中能够使得第一变形区域210的朝向得到改变,避免第一变形区域210呈现在电子设备的侧边,进而能够避免第一变形区域210被误触发。与此同时,此种情况下,第一变形区域210与显示屏幕200的其它区域展平形成同一个显示平面,能够共同显示内容,不会由于第一变形区域210弯曲而导致用户较难看到显示屏幕200显示的全部内容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在第一变形区域处于第一弯曲状态以及第二变形区域处于第二弯曲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在第一变形区域处于第一展平状态以及第二变形区域处于第二展平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在一种角度下的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在另一种角度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20-后盖、121-第二变形区域、122-第一刚性区域;
200-显示屏幕、210-第一变形区域、220-第二刚性区域、230-基板层、240-偏光层、250-柔性电路板、260-光学胶层、270-透光盖板;
300-第一变形驱动件;
400-支撑机构、410-磁流变结构件;
500-第二变形驱动件;
600-主板;
A-设备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所公开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0、显示屏幕200、第一变形驱动件300和支撑机构400。
壳体100是电子设备的基础部件,壳体100能够为电子设备中的其他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具体地,显示屏幕200设于壳体100,同时,显示屏幕200与壳体100形成设备内腔A,设备内腔A可以容纳电子设备的一些其他部件,第一变形驱动件300设于设备内腔A中。另外,设备内腔A还可以为电子设备中的一些其他部件(例如电池、后文所述的主板600等)提供防护。
显示屏幕200包括第一变形区域210,具体地,第一变形区域210位于显示屏幕200的边缘,第一变形驱动件300连接第一变形区域210,第一变形驱动件300通过变形驱动第一变形区域210在第一展平状态和第一弯曲状态之间切换,支撑机构400连接于壳体100与第一变形区域210之间。
在电子设备的工作过程中,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一种工作模式(例如观影模式、游戏模式等需要较大面积的显示平面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的工作模式)时,第一变形区域210处于第一展平状态,使得整个显示屏幕200展平。在第一变形区域210处于第一展平状态下,第一变形区域210为呈平面,支撑机构400处于刚性展开状态,此种情况下,显示屏幕200的显示平面的面积得到增大,且能够实现显示内容的更大面积的有效显示。由于支撑机构400在展开的同时,支撑机构400的刚性也得到提升,支撑机构400能够较好地支撑在第一变形区域210与壳体100之间。
当电子设备处于第二种工作模式(例如社交聊天模式、携带模式等不需要较大面积的显示平面也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的工作模式)时,第一变形区域210处于第一弯曲状态。在第一变形区域210处于第一弯曲状态下,第一变形区域210呈曲面,支撑机构400处于柔性折叠状态。在此种情况下,显示屏幕200形成曲面屏,例如瀑布屏。支撑机构400由于处于柔性折叠状态,从而有利于实现折叠收纳。在此种状态下,第一变形区域210通过弯曲而临近壳体100,并由壳体100支撑,因此支撑机构400无需再发挥支撑作用,支撑机构400可以容纳于设备内腔A中,进而不会由于外露于电子设备之外而影响电子设备的外观。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通过对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进行改造,使得显示屏幕200包括第一变形区域210,第一变形区域210能够受第一变形驱动件300的驱动在第一展平状态和第一弯曲状态之间切换。第一变形区域210处于第一展平状态,能够使得显示屏幕200形成更大的显示平面,此过程中能够使得第一变形区域210的朝向得到改变,避免第一变形区域210呈现在电子设备的侧边,进而能够避免第一变形区域210被误触发。与此同时,此种情况下,第一变形区域210与显示屏幕200的其它区域展平形成同一个显示平面,能够共同显示内容,不会由于第一变形区域210弯曲而导致用户较难看到显示屏幕200显示的全部内容的问题。
当然,在第一变形区域210处于第一弯曲状态的情况下,显示屏幕200处于曲面屏(例如瀑布屏)的状态,不但能够提升外观性能,同时由于显示屏幕200的边缘弯曲而较容易抓握。
另外,当第一变形区域210处于第一弯曲状态下,支撑机构400处于柔性折叠状态,进而实现较好地收纳。当第一变形区域210处于第一展平状态下,支撑机构400处于刚性展开状态,从而能够较好地以壳体100为基础支撑第一变形区域210。可见,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根据第一变形区域210的状态进行适应性地调整,既能够发挥较好的刚性支撑作用,同时还能够在无需支撑时变软以实现较好地进行收纳。
支撑机构400设于第一变形区域210与壳体100之间,支撑机构400可以为密封件,用于封堵第一变形区域210与壳体100之间形成的缝隙,从而实现对设备内腔A的密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壳体100可以包括后盖120,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后盖120可以包括第二变形区域121,具体地,第二变形区域121可以位于后盖120的边缘,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变形驱动件500,第二变形驱动件500可以与第二变形区域121相连,第二变形驱动件500通过变形驱动第二变形区域121在第二展平状态与第二弯曲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变形区域210位于第一展平状态,且第二变形区域121位于第二展平状态的情况下,第二变形区域121呈平面,第一变形区域210与第二变形区域121平行,且均与处于刚性展开状态的支撑机构400垂直,第一变形区域210的展开部分能够支撑于第一变形驱动件300与第二变形驱动件500之间,且能够形成更大的手持面积,从而提高用户手持电子设备的稳定性。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第一变形区域210处于第一弯曲状态,且第二变形区域121位于第二弯曲状态的情况下,第二变形区域121可以呈曲面,第一变形区域210和第二变形区域121的衔接处的切线可以共线,此种情况下,第一变形区域210的曲面圆心与第二变形区域121的曲面圆心重合,从而使得第一变形区域210和第二变形区域121能够在同一弧度衔接,且整个电子设备的侧边更加圆滑,进而使得电子设备的曲线更加平滑,美观,最终提升电子设备的外观性能。此种结构有利于提升电子设备的抓握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后盖120还可以包括第一刚性区域122,具体地,第二变形区域121可以与第一刚性区域122相连,第二变形区域121的厚度可以小于第一刚性区域122的厚度,第二变形区域121的外侧表面可以与第一刚性区域122的外侧表面共面,从而确保后盖120的外观。第二变形区域121的内侧表面形成沉台,沉台能够为第二变形驱动件500提供安装基础,第二变形驱动件500设于沉台内,在此种情况下,第二变形区域121和第二变形驱动件500的厚度总和可以与第一刚性区域122的厚度相等或大致相等,从而使得沉台的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也避免第二变形驱动件500凸出于第一刚性区域122的内侧表面而影响设备内腔A中其他部件的布置空间,进而也有利于电子和设备的结构更加紧凑。而且,此种结构还能够使得第二变形区域121的厚度较小,更有利于第二变形区域121的变形。当然,由于第二变形驱动件500设置在沉台内,因此第二变形驱动件500和第二变形区域121共同作用不会使得后盖120的强度受到影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机构400的刚度可以根据第一变形区域210的状态进行适应性变化。能够实现此种效果的支撑机构400的种类较多。例如,支撑机构400可以为通电后发热进而变软,并在断电后冷却进而变硬的结构件。此类结构件通常可以采用那种容易受到热影响的金属结构件。例如铝质结构件。
当然,支撑机构400还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支撑机构400可以包括磁流变结构件410,磁流变结构件410是由磁流变材料制成,磁流变结构件410可以由施加在其本身的磁场进行控制变形,从而实现支撑机构400在刚性展开状态和柔性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磁流变结构件410的工作过程中,在支撑机构400通电时,支撑机构400会形成磁场,磁流变结构件410受磁场控制而展开,同时,磁流变结构件410本身刚性也在提升,从而使得支撑机构400处于刚性展开状态;在支撑机构400断电时,支撑机构400不会形成磁场,磁流变结构件410恢复初始状态,支撑机构400处于柔性折叠状态。由于第一弯曲状态为第一变形区域210的常态,由于磁流变结构件410在断电后变软,因此无需一直通电,此种结构的支撑机构400无疑能够减少耗电,有利于确保电子设备的续航能力。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变形驱动件300和第二变形驱动件500均可以包括电变形结构件,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变形控制电路,具体地,变形控制电路包括电变形结构件和支撑机构400,变形控制电路能够控制电变形结构件和支撑机构400在通电状态和断电状态之间切换。在电变形结构件和支撑机构400均处于通电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变形驱动件300变形驱动第一变形区域210处于第一展平状态,第二变形驱动件500变形驱动第二变形区域121处于第二展平状态,支撑机构400处于刚性展开状态;在电变形结构件和支撑机构400均处于断电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变形驱动件300变形驱动第一变形区域210处于第一弯曲状态,第二变形驱动件500变形驱动第二变形区域121处于第二弯曲状态,支撑机构400处于柔性折叠状态。这种结构有利于电变形结构件和支撑机构400的集中控制,从而避免设置多个控制电路分别控制电变形结构件和支撑机构400,进而避免由于控制电路较多而导致控制方式变得复杂。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变形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控制芯片,具体地,控制芯片可以用于控制第一变形驱动件300和第二变形驱动件500在第一时刻通电,控制芯片可以用于控制支撑机构400在第二时刻通电,其中,第二时刻大于第一时刻。在此种情况下,在第一变形区域210在第一时刻通电,并开始切换至第一展平状态,第二变形区域121在第一时刻通电,并开始切换至第二展平状态后,支撑机构400在第二时刻通电,并开始切换至刚性展开状态,第二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具有时间差,该时间差能够避免第一变形驱动件300、第二变形驱动件500还未展平到位就出现支撑机构400已经变硬的情况,此种支撑机构400采用滞后变硬的方式,有利于展开的顺利进行,同时也避免支撑机构400过早变硬而与第一变形区域210或第二变形区域121产生刚性干涉,进而能够避免损坏。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控制芯片可以用于控制第一变形驱动件300和第二变形驱动件500在第三时刻断电,控制芯片可以用于控制支撑机构400在第四时刻断电,其中,第三时刻大于第四时刻。在此种情况下,支撑机构400在第四时刻断电,并开始切换至柔性折叠状态后,第一变形区域210在第三时刻断电,并开始切换至第一弯曲状态,第二变形区域121在第三时刻断电,并开始切换至第二弯曲状态,第三时刻与第四时刻之间具有时间差,该时间差能够使得支撑机构400更早变软,进而能更好地为第一变形区域210和第二变形区域121的弯曲变形做好准备,进而有利于弯曲变形的进行。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电变形结构件可以为记忆金属件,记忆金属件在通电的情况下均能够产生变形,其中,记忆金属件的电变形原理简单,同时也方便控制,同时,记忆金属为具有较高的形变精度。当然,电变形结构件还可以为压电结构件。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变形结构件的具体种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变形驱动件300可以包括电变形结构件和涂覆层,具体地,涂覆层可以粘贴在第一变形区域210的内侧,电变形结构件可以埋设在涂覆层之内。可选地,涂覆层具有绝缘功能,从而能够避免第一变形区域210和电变形结构件均在通电状态下互相影响,同时,由于电变形结构件埋设在涂覆层之内,从而使得涂覆层能够为电变形件结构件提供防护,电子设备通过涂覆层而使得电变形件结构件与第一变形区域210通过粘接的方式实现相连,同时,涂覆层不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从而使得电变形件结构件与第一变形区域210形成的结构更加紧凑。
另外,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显示屏幕200可以为柔性屏幕,柔性屏幕可以整体设置于壳体100,从而提高电子设备的外观性,同时,柔性屏幕可以折叠,也能够实现在第一变形驱动件300的驱动下,柔性屏幕能够在第一展平状态和第一弯曲状态之间切换。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显示屏幕200可以包括第二刚性区域220,具体地,在第一变形区域210处于第一展平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变形区域210可以与第二刚性区域220共面,即处于同一个显示平面内,在此种情况下,显示屏幕200的显示平面的面积变大,从而使得显示内容能够在更大面积的显示平面上实现有效显示,进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显示屏幕200可以包括叠置的基板层230和偏光层240,基板层230上与第二刚性区域220相对的区域为第一区域,基板层230上与第一变形区域210相对的区域为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内侧可以设有保护层,在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保护层可以为泡棉层,泡棉层具有较好的弹性性能,用户在触摸显示屏幕200时,第一区域受到按压力会出现形变,泡棉层能够使得第一区域能够迅速恢复初始状态,此种情况下,第一区域能够得到泡棉层的保护而避免受损。当然,在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中,保护层可以包括金属层,金属层能够实现为基板层230散热的同时,由于金属层具有较高的刚性性能,从而能够有效地支撑第一区域,进而避免第一区域受按压力出现形变。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变形驱动件300可以覆盖于第二区域上,第一变形驱动件300既可以充当第二区域的保护层,又能够通过变形驱动第一变形区域210在第一展平状态和第一弯曲状态之间切换,达到一物两用的效果,此种情况下,第二区域的内侧无需在额外增加保护结构,进而能避免对设备内腔A的空间的侵占。
另外,偏光层240上可以覆盖透光盖板270,具体的,偏光层240与透光盖板270之间可以通过光学胶层260实现相连。光学胶层260不会影响显示屏幕200的显示。透光盖板270能够对显示屏幕200的主体部分起到防护作用。透光盖板270可以为透光玻璃板,也可以为高分子树脂板。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屏幕200的各层结构上与第一变形区域210相对的区域可以设置成柔性区域或设置成较小的厚度,以满足第一变形区域210的变形需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屏幕200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250,电子设备还包括主板600,具体地,柔性电路板250可以与主板600电连接,电变形结构件可以与柔性电路板250电连接,电变形结构件能够通过柔性电路板250与主板600电连接,柔性电路板250能够在设备内腔A折叠,从而避免与其他部件的布局设置干涉。而且,电变形结构件能够利用显示屏幕200的柔性电路板250实现与主板600的电连接,无需再专门配置与主板600相连的电连接结构,这无疑能够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同时也避免由于额外单独配置电连接结构而对设备内腔A造成侵占。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游戏机、可穿戴设备等,当然,电子设备还可以为其它种类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电子设备的具体种类。
本申请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显示屏幕、第一变形驱动件和支撑机构,其中,所述显示屏幕设于所述壳体,所述显示屏幕与所述壳体形成设备内腔,所述第一变形驱动件设于所述设备内腔中,所述显示屏幕包括第一变形区域,所述第一变形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屏幕的边缘,所述第一变形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变形区域,
所述第一变形驱动件通过变形驱动所述第一变形区域在第一展平状态和第一弯曲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支撑机构连接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变形区域之间,在所述第一变形区域处于所述第一展平状态下,所述第一变形区域为呈平面,所述支撑机构处于刚性展开状态;在所述第一变形区域处于所述第一弯曲状态下,所述第一变形区域呈曲面,所述支撑机构处于柔性折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后盖,所述后盖包括第二变形区域,所述第二变形区域位于所述后盖的边缘,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变形驱动件,所述第二变形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变形区域相连,所述第二变形驱动件通过变形驱动所述第二变形区域在第二展平状态与第二弯曲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在所述第一变形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展平状态,且所述第二变形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展平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变形区域呈平面,所述第一变形区域与所述第二变形区域平行,且均与处于所述刚性展开状态的所述支撑机构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变形区域处于所述第一弯曲状态,且所述第二变形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弯曲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变形区域呈曲面,所述第一变形区域和所述第二变形区域的衔接处的切线共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还包括第一刚性区域,所述第二变形区域与所述第一刚性区域相连,所述第二变形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刚性区域的厚度,所述第二变形区域的外侧表面与所述第一刚性区域的外侧表面共面,所述第二变形区域的内侧表面形成沉台,所述第二变形驱动件设于所述沉台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驱动件和所述第二变形驱动件均包括电变形结构件,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变形控制电路,所述变形控制电路包括所述电变形结构件和所述支撑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控制电路还包括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变形驱动件和所述第二变形驱动件在第一时刻通电,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控制所述支撑机构在第二时刻通电,所述第二时刻大于所述第一时刻。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变形结构件为记忆金属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磁流变结构件,在所述支撑机构通电时,所述支撑机构处于所述刚性展开状态;在所述支撑机构断电时,所述支撑机构处于所述柔性折叠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形驱动件包括电变形结构件和涂覆层,所述涂覆层粘贴在所述第一变形区域的内侧,所述电变形结构件埋设在所述涂覆层之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幕包括第二刚性区域,在所述第一变形区域处于所述第一展平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变形区域与所述第二刚性区域共面,所述显示屏幕包括叠置的基板层和偏光层,所述基板层上与所述第二刚性区域相对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基板层上与所述第一变形区域相对的区域为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内侧设有保护层,所述第一变形驱动件覆盖于所述第二区域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幕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主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电变形结构件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电连接。
CN202120942045.6U 2021-04-30 2021-04-30 电子设备 Active CN2146752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42045.6U CN214675230U (zh) 2021-04-30 2021-04-30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42045.6U CN214675230U (zh) 2021-04-30 2021-04-30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5230U true CN214675230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73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42045.6U Active CN214675230U (zh) 2021-04-30 2021-04-30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52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20552B1 (ko) 복수의 디스플레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EP3349057B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TWI646371B (zh) 拼接螢幕、顯示裝置和行動終端
CN105518567B (zh) 便携式终端
US10775849B2 (en) Flexi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9213430B2 (en) Touch panel
JP2000010086A (ja) 携帯用電子表示装置
CN110120182B (zh) 柔性显示装置
US2015016900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pad assembly
CN108881539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3593087B (zh) 触摸显示模组
CN110197622A (zh) 显示装置
CN104135831A (zh) 可挠式电子装置
CN113110699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13037894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9859506U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208156631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JP2023548618A (ja) 電子機器
CN114144038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4675230U (zh) 电子设备
JP2001305568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CN108563356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2544887B (zh) 电子设备
CN108810208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8401898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