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4922U - 逆变器 - Google Patents

逆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4922U
CN214674922U CN202121284545.1U CN202121284545U CN214674922U CN 214674922 U CN214674922 U CN 214674922U CN 202121284545 U CN202121284545 U CN 202121284545U CN 214674922 U CN214674922 U CN 2146749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ing
baffle
connector
slot
i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8454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伟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luo County Longxi Town Rongl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luo County Longxi Town Rongl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luo County Longxi Town Rongl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luo County Longxi Town Rongl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8454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49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49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49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器,包括壳体、接线架、固定挡板、安装螺母;壳体上开设有第一接线口,第一接线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板,第一接线口的另一侧的侧壁与接线架连接;第一挡板上开设有螺母口,安装螺母设置在螺母口内,安装螺母至少部分穿过螺母口,安装螺母上开设有一接线孔,接线架上开设有插槽,固定挡板插设在插槽内,固定挡板与第一接线口对齐设置,第一挡板密封第一接线口。当电线穿过所述安装螺母上的接线孔时,电线穿过所述接线孔的部分会被所述固定挡板固定在所述插槽内,使得电线不容易在接线孔内松动或直接从接线孔内掉落,从而加强了逆变器的接线孔的防水效果。

Description

逆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逆变器的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逆变器的接口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定频定压或调频调压交流电的转换器。它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
当人们需要在户外下雨天或是相对潮湿的环境中使用逆变器时,若逆变器的壳体的防水结构较差,就容易使得液体流入逆变器内,导致逆变器的内部电路结构发生短路,从而烧坏所述逆变器。尤其是逆变器的接口位置,经常需要拆接电线,因此在逆变器的接口位置需要更好的防水结构。
现有的逆变器,其接线口不能将电线给稳固地固定在接线口的位置,导致电线容易在接线口处晃动,进一步地使得电线容易从接线口处掉落或是电线不能完全密封接线口,从而使得逆变器的接线口的防水效果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逆变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逆变器,包括壳体、接线架、固定挡板、安装螺母;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接线口,所述第一接线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接线口的另一侧的侧壁与所述接线架连接;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有螺母口,所述安装螺母设置在所述螺母口内,所述安装螺母至少部分穿过所述螺母口,所述安装螺母上开设有一接线孔,所述接线架上开设有插槽,所述固定挡板插设在所述插槽内,所述固定挡板与所述第一接线口对齐设置,所述第一挡板密封所述第一接线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接线槽,所述接线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接线口,所述接线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密封所述接线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线槽的底部开设有两固定孔,两所述固定孔分布在所述第二接线口的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线口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设置第一防水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直流电接口,所述直流电接口内设置有直流电接头,所述直流电接头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直流电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电接头包括正极直流电接头和负极直流电接头,所述正极直流电接头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二防水圈,所述第二防水圈内侧与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二防水圈的外侧与所述直流电接口的侧壁抵接,所述负极直流电接头上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三防水圈,所述第三防水圈内侧壁与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三防水圈的外侧壁与所述直流电接口的内侧壁抵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交流电接口,所述交流电接口内设置有交流电接头,所述交流电接头至少部分穿过所述交流电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交流电接头上开设有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内设置有第四防水圈,所述第四防水圈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三环形槽的槽底抵接,所述第四防水圈的外侧壁与所述交流电接口的内侧壁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一接线口上设置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上开设有螺母口,螺母口内设置有接线螺母,接线螺母上开设有接线孔;同时第一接线口的内侧的侧壁上设置有接线架,接线架开设有插槽,固定挡板插设在插槽内;当电线穿过所述安装螺母上的接线孔时,电线穿过所述接线孔的部分会被所述固定挡板固定在所述插槽内,使得电线不容易在接线孔内松动或直接从接线孔内掉落,从而加强了逆变器的接线孔的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逆变器一方向接口外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逆变器一方向接口内部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逆变器;100、壳体;101、第一接线口;102、第一挡板;103、螺母口;104、安装螺母;105、接线孔;106、接线架;107、插槽;108、固定挡板;201、第二接线口;202、第二挡板;203、接线槽;301、正极直流电接头;302、负极直流电接头;303、交流电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逆变器,包括壳体100、接线架 106、固定挡板108、安装螺母104;所述壳体100上开设有第一接线口101,所述第一接线口10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板102,所述第一接线口101的另一侧的侧壁与所述接线架106连接;所述第一挡板102上开设有螺母口103,所述安装螺母104设置在所述螺母口103内,所述安装螺母104至少部分穿过所述螺母口103,所述安装螺母104上开设有一接线孔105,所述接线架106上开设有插槽107,所述固定挡板108插设在所述插槽107内,所述固定挡板108与所述第一接线口101对齐设置,所述第一挡板102密封所述第一接线口101。
具体地,所述固定挡板108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在所述接线架106上,且所述固定挡板108与所述接线架106的插槽107底部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该间隙用于固定电线。当电线穿过所述安装螺母104上的接线孔105时,电线穿过所述接线孔105的部分会被所述固定挡板108固定在所述插槽107内。通过这样设置能将电线稳固地固定在所述逆变器10上,从而避免电线容易在所述接线孔105内松动或从所述接线孔105内掉落,进而防止液体从所述安装螺母104 的接线孔105进入所述逆变器10内。所述接线孔105为所述逆变器10的交流电输出接口,通过这样设置,只需将电线通过所述接线孔105插入所述逆变器 10中进行接电,不需要统一的接口类型,因此所述逆变器10能匹配各式各样不同类型接口的用电器。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螺栓。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口的两旁分别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挡板102相应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螺孔对齐设置,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螺孔的侧壁螺接,从而实现将所述第一挡板102稳固地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口上,且所述第一挡板102能紧密地密封所述第一接线口101,避免液体从所述第一接线口 101进入到所述壳体100中。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100内安装有电子器件,电子器件用于将外部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电子器件能够将外部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的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获知的技术,且是能够实现的,在本实例中不作累赘描述,例如,所述电子器件包括逆变桥和滤波电路等,在使用逆变器10时,外接直流电能够转变为交流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上还开设有接线槽203,所述接线槽203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接线口201,所述接线槽203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挡板202,所述第二挡板202密封所述接线槽203。具体地,所述第二接线孔105用于安装接线头,且所述第二挡板202用于密封所述接线槽203。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螺栓。具体地,所述接线槽203的两旁分别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第二挡板202相应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螺孔对齐设置。当所述第二挡板202密封所述接线槽203时,所述第三螺栓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二螺孔的侧壁螺接。从而实现将所述第二挡板202稳固地固定在所述接线槽203的槽口处,且所述第二挡板202能紧密地密封所述接线槽203,避免液体从所述安装槽内的所述第二通孔进入所述壳体100内。
为了加强所述接线槽203的接线固定能力,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线槽203的底部开设有两固定孔,两所述固定孔分布在所述第二接线口201的两侧。两所述固定孔用于安装接线头的固定装置,如固定螺母、固定夹具等。通过这样设置,使得外部接线头在接入所述第二接线口201时,还能通过所述固定孔内的固定装置将外部接头固定,从而加强第二接线口201的接线固定能力,避免外部接线头从所述第二接线口201内掉落。
为了加强第一接线口101的防水能力,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线口 101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挡板102之间设置第一防水圈。通过在所述第一接线口 101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挡板102之间设置所述第一防水圈,使得所述第一挡板 102在密封所述第一接线口101时,所述第一挡板102的边缘将与所述第一接线口101的侧壁将挤压所述第一防水圈,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挡板102能更好地密封所述第一接线口101。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上开设有直流电接口,所述直流电接口内设置有直流电接头,所述直流电接头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直流电接口。具体地,所述直流电接口内设置有直流电接头,所述直流电接头用于向所述逆变器10输入直流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直流电接头包括正极直流电接头301和负极直流电接头302,所述正极直流电接头301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二防水圈,所述第二防水圈内侧与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二防水圈的外侧与所述直流电接口的侧壁抵接,所述负极直流电接头302上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三防水圈,所述第三防水圈内侧壁与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三防水圈的外侧壁与所述直流电接口的内侧壁抵接。通过设置所述第二防水圈和所述第三防水圈,使得所述第二防水圈能密封所述正极直流接电头,所述第三防水圈能密封所述负极直流接电头,从而避免了液体从所述直流接电口流入所述壳体100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上开设有交流电接口,所述交流电接口内设置有交流电接头303,所述交流电接头303至少部分穿过所述交流电接口。具体地,所述交流电接口内设置有交流电接头303,所述交流电接头303用于向所述逆变器10输入交流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交流电接头303上开设有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内设置有第四防水圈,所述第四防水圈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三环形槽的槽底抵接,所述第四防水圈的外侧壁与所述交流电接口的内侧壁抵接。通过设置所述第四防水圈,使得所述第四防水圈能密封所述交流点接头与所述交流电接口之间的缝隙,从而避免液体从所述交流电接口进入所述壳体100内。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接线架、固定挡板、安装螺母;
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第一接线口,所述第一接线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接线口的另一侧的侧壁与所述接线架连接;
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有螺母口,所述安装螺母设置在所述螺母口内,所述安装螺母至少部分穿过所述螺母口,所述安装螺母上开设有一接线孔,所述接线架上开设有插槽,所述固定挡板插设在所述插槽内,所述固定挡板与所述第一接线口对齐设置,所述第一挡板密封所述第一接线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开设有接线槽,所述接线槽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接线口,所述接线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密封所述接线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槽的底部开设有两固定孔,两所述固定孔分布在所述第二接线口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口的侧壁与所述第一挡板之间设置第一防水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直流电接口,所述直流电接口内设置有直流电接头,所述直流电接头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直流电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接头包括正极直流电接头和负极直流电接头,所述正极直流电接头上开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二防水圈,所述第二防水圈内侧与所述第一环形槽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二防水圈的外侧与所述直流电接口的侧壁抵接,所述负极直流电接头上开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二环形槽内设置有第三防水圈,所述第三防水圈内侧壁与所述第二环形槽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三防水圈的外侧壁与所述直流电接口的内侧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交流电接口,所述交流电接口内设置有交流电接头,所述交流电接头至少部分穿过所述交流电接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电接头上开设有第三环形槽,所述第三环形槽内设置有第四防水圈,所述第四防水圈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三环形槽的槽底抵接,所述第四防水圈的外侧壁与所述交流电接口的内侧壁抵接。
CN202121284545.1U 2021-06-09 2021-06-09 逆变器 Active CN2146749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4545.1U CN214674922U (zh) 2021-06-09 2021-06-09 逆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84545.1U CN214674922U (zh) 2021-06-09 2021-06-09 逆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4922U true CN214674922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96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84545.1U Active CN214674922U (zh) 2021-06-09 2021-06-09 逆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49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6102036A4 (en) Usb charger
KR100190154B1 (ko) 인버터 장치
US7038561B2 (en) Do-it-yourself GFI outlet kit
WO2023143195A1 (zh) 储能集装箱系统
JP2016157743A (ja) 屋外設置用電気機器
CN214674922U (zh) 逆变器
US6921281B2 (en) Structure of power line fixing module i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06330005U (zh) 一种驱动装置外置式led筒灯
JP2017079562A (ja) 太陽光発電用接続箱
CN210182467U (zh) 导电排加固结构、电源模组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JP4631868B2 (ja) 配線システム
WO2005109582A1 (en) Connector for cable eyes
JP3985838B2 (ja) 配線システム
CN217740651U (zh) 一种新型电源结构
CN115066991A (zh) 变频器结构系列
CN111769377A (zh) 一种接线盒
CN213520463U (zh) 一种防水型电源适配器
CN216434619U (zh) 摄像机扣板接口模组及摄像机扣板
CN109889057A (zh) 用于车辆的逆变器设备和带逆变器设备的逆变器装置系统
CN210489693U (zh) 一种节能环保电池包
CN214044044U (zh) 一种可更换式控制模块连接结构
CN203574551U (zh) 逆变器
CN218731845U (zh) 负载端子及配电装置
CN217934227U (zh) 一种实现多路输出的电源适配器
CN217765285U (zh) 一种螺栓式无源测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