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4397U - 一种双电池切换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电池切换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4397U
CN214674397U CN202023317375.0U CN202023317375U CN214674397U CN 214674397 U CN214674397 U CN 214674397U CN 202023317375 U CN202023317375 U CN 202023317375U CN 214674397 U CN214674397 U CN 2146743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diode
tube
battery
current pmo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173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鑫策
刘加龙
余湘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eonme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eonm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eonm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eonme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1737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43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43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43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电池充放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电池切换电路,该电路将电池充电与放电的PMOS管的复用,只需控制4个PMOS管状态,双电池的开关均由一对镜像PMOS管构成。该电路可减少电子元器件数量、减小电路占用面积,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双电池切换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电池充放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电池切换电路。
背景技术
呼吸机的工作离不开电源,由于现场环境的限制,呼吸机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断开交流电使用,而单电池组不足以支撑机器长时间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双电池切换供电成为首选。
现有的双电池切换电路如图1所示,一路开关由一对大电流镜像PMOS管构成,现有技术共需4路开关,即共需要8个PMOS管。由于总共需要8个大电流的PMOS管,成本较高,电路占用面积较大。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9046330 U公开了一种充放电切换电路及双电池充放电自动切换装置,包括: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以及充电端口;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充电使能端口;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以及电池端口;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放电使能端口;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连接放电端口。但该专利的元件仍然较多,而且该专利PMOS管没有使用镜像连接,无法抑制电池放电时电流从充电端的MOS管流出,电路较为复杂,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池切换电路,该电路可减少电子元器件数量、减小电路占用面积,降低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电池切换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第一电池、第二电池、第一大电流PMOS管、第二大电流PMOS管、第三大电流PMOS管、第四大电流PMOS管、第五NMOS管、第六NMOS管、第七N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
第一电池与第一大电流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大电流PMOS管的漏极与充放电端连接;第一大电流PMOS管的源极与第二大电流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一大电流PMOS管的源极和第二大电流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大电流PMOS管的栅极和第二大电流PMOS管的栅极连接;
第二电池与第三大电流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四大电流PMOS管的漏极与充放电端连接;第三大电流PMOS管的源极与第四大电流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三大电流PMOS管的源极和第四大电流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大电流PMOS管的栅极和第四大电流PMOS管的栅极连接;
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一大电流PMOS管的栅极和第二大电流PMOS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第六NMOS管的漏极连接,同时该另一端还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还与第六N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六NMOS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第六NMOS管的源极连接,第六NMOS管的源极接地;
第五电阻的一端与第三大电流PMOS管的栅极和第四大电流PMOS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七N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与第七NMOS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七N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七N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七NMOS管的栅极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第七电阻的一端与第七NMOS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端D3V3连接;
第九电阻的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第六NMOS管的栅极连接;
第五NMOS管的源极与第一电池的选择使能位连接,第五NMOS管的漏极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五NMOS管的栅极与第一电池的状态标志位连接;第八电阻的一端与第五NMOS管的源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五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电池的状态标志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放电端包括第四二极管和第五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大电流PMOS管的漏极和第四大电流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大电流PMOS管的漏极和第四大电流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充电端口连接,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放电端口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充放电端还包括第六二极管和第七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七二极管的负极均与放电端口连接,第六二极管的正极与外部直流端口连接,第七的正极与交直流输入端口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电池充电与放电的PMOS管的复用,只需控制4个PMOS管状态,即可实现电池组的切换,降低了控制逻辑的复杂程度;减少了元器件数量,节省成本和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双电池切换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电池切换电路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电池切换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2-图3所示,一种双电池切换电路,所述电路包括第一电池BAT1、第二电池BAT2、第一大电流PMOS管Q1、第二大电流PMOS管Q2、第三大电流PMOS管Q3、第四大电流PMOS管Q4、第五NMOS管Q5、第六NMOS管Q6、第七NMOS管Q7、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
第一电池BAT1与第一大电流PMOS管Q1的漏极连接,第二大电流PMOS管Q2的漏极与充放电端连接;第一大电流PMOS管Q1的源极与第二大电流PMOS管Q2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一大电流PMOS管Q1的源极和第二大电流PMOS管Q2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一大电流PMOS管Q1的栅极和第二大电流PMOS管Q2的栅极连接;
第二电池与第三大电流PMOS管Q3的漏极连接,第四大电流PMOS管Q4的漏极与充放电端连接;第三大电流PMOS管Q3的源极与第四大电流PMOS管Q4的源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三大电流PMOS管Q3的源极和第四大电流PMOS管Q4的源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三大电流PMOS管Q3的栅极和第四大电流PMOS管Q4的栅极连接;
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一大电流PMOS管Q1的栅极和第二大电流PMOS管Q2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第六NMOS管Q6的漏极连接,同时该另一端还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还与第六NMOS管Q6的漏极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六NMOS管Q6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第六NMOS管Q6的源极连接,第六NMOS管Q6的源极接地;
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第三大电流PMOS管Q3的栅极和第四大电流PMOS管Q4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七NMOS管Q7的漏极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七NMOS管Q7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七NMOS管Q7的源极连接,第七NMOS管Q7的源极接地,第七NMOS管Q7的栅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
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第七NMOS管Q7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端D3V3连接;
第九电阻R9的一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第六NMOS管Q6的栅极连接;
第五NMOS管Q5的源极与第一电池BAT1的选择使能位MCU_BAT1_EN连接,第五NMOS管Q5的漏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五NMOS管Q5的栅极与第一电池BAT1的状态标志位BAT1_VAL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与第五NMOS管Q5的源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五NMOS管Q5的栅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第二电池的状态标志位BAT2_VAL连接。
所述充放电端包括第四二极管D4和第五二极管D5,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与第二大电流PMOS管Q2的漏极和第四大电流PMOS管Q4的漏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与第二大电流PMOS管Q2的漏极和第四大电流PMOS管Q4的漏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与充电端口CHARGE_OUT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与放电端口POWER_BUS连接。
所述充放电端还包括第六二极管D6和第七二极管D7,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和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均与放电端口POWER_BUS连接,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与外部直流端口EXT-DC_IN连接,第七的正极与交直流输入端口AC-DC_IN连接。
本实施例电路的电池组充电和放电回路复用同一组大电流PMOS管,即需要大电流PMOS管的数量共为4个。二极管保证了供电方向的一致性。
图3中主要部件说明:
“BAT1_VAL”为电池1状态标志位。标志位置高电平:电池1失效;标志位置低电平:电池1有效。
“BAT2_VAL”为电池2状态标志位。标志位置高电平:电池2失效;标志位置低电平:电池2有效。
“MCU_BAT1_EN”为电池1选择使能位。
“BAT1_EN”为电池1导通使能位。使能位置高电平:使电池1截止;使能位置低电平:使电池1导通。
“BAT2_EN”为电池2导通使能位。使能位置高电平:使电池2截止;使能位置低电平:使电池2导通。
其中,Q1与Q2为大电流PMOS管,将Q1与Q2镜像连接,即Q1与Q2的源极连接,可防止MOS管上的二极管单向导通,R1的一端与Q1和Q2的源极连接,另一端与Q1和Q2的栅极连接。电池1与Q1的漏极连接,Q2与充放电端连接。电池2与Q3、Q4、R2同理。
R3一端与Q2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Q6的漏极连接;R4的一端与Q6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Q6的源极连接,Q6的源极接地。R5、R6和Q7同理。
R7一端与Q7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端D3V3连接。
肖特基二极管D1正极与Q7的栅极连接,负极与Q6的漏极连接。
Q5的源极与电池1的选择使能位MCU_BAT1_EN连接,漏极与D2的正极连接,栅极与电池1状态标志位BAT1_VAL连接;R8一端与Q5的源极连接,另一端与栅极连接;
D3的正极与电池2状态标志位BAT2_VAL连接;R9的一端与D2和D3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Q6的栅极连接。
当电池1电压BATT1_V大于基准电压(如4.7V)时,电池1状态标志位BAT1_VAL置为低电平,小于基准电压(如4.7V)时,电池1状态标志位BAT1_VAL置为高电平。电池2状态标志位BAT2_VAL同理。
在图3所示电路中,Q6与Q7两个NMOS管组成的互锁电路可以实现电池1与电池2只有一路导通另一路截止,达到电池组切换的效果。电路分析如下:
当点A为高电平时,Q6导通,点B和电池1导通使能位BAT1_EN置低电平,Q7截止,电池2导通使能位BAT2_EN置高电平,电池1导通,电池2截止。当点A为低电平时,Q6截止,点B电池1导通使能位BAT1_EN置高电平,Q7导通,电池2导通使能位BAT2_EN置低电平,电池2导通,电池1截止。
电池1状态标志位BAT1_VAL和电池2状态标志位BAT2_VAL切换电池导通,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
当两个电池的电压全部大于基准电压(如4.7V)时,电池1的选择使能位MCU_BAT1_EN置低电平,电池1导通;当电池1状态标志位BAT1_VAL为高电平,电池2状态标志位BAT2_VAL为低电平时,即点A为低电平,电池1截止,电池2导通;当电池1状态标志位BAT1_VAL为低电平,电池2状态标志位BAT2_VAL为高电平时,即点A为高电平,电池2截止,电池1导通。
根据电池实际放电和充电的电流选用,本实施例中选用的为SI7463ADP,最大电流可达到14.4A。
本实施例中的二极管均使用肖特基二极管,型号为SS16,不限于其他型号。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元器件均可购买得到。
本实施例中:
(1)放电状态:电池1优先放电。当电池1电量将耗尽时,切换为电池2放电。电池2电量将耗尽,切换为电池1放电。
(2)充电状态:电池1优先充电。当电池1电量充满或断开连接时,切换为电池2充电。当电池2电量充满或断开连接时,切换为电池1充电。
(3)电池2充电时,断开交流电,电池2由充电变为放电,若电池2当前电量与电压不能满足当前需求,MCU监测到电池2电压降低,将MCU_BAT1_EN置高电平,切换为电池1导通放电。
本实施例中D1选用肖特基二极管,如果采用普通二极管导通会产生0.7V的压降,使Q5一直为导通状态,防止电流流入电源端D3V3,影响其他使用电源D3V3的器件。
本实用新型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均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技术知识。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3)

1.一种双电池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第一电池、第二电池、第一大电流PMOS管、第二大电流PMOS管、第三大电流PMOS管、第四大电流PMOS管、第五NMOS管、第六NMOS管、第七N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
第一电池与第一大电流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大电流PMOS管的漏极与充放电端连接;第一大电流PMOS管的源极与第二大电流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的一端与第一大电流PMOS管的源极和第二大电流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一大电流PMOS管的栅极和第二大电流PMOS管的栅极连接;
第二电池与第三大电流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四大电流PMOS管的漏极与充放电端连接;第三大电流PMOS管的源极与第四大电流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三大电流PMOS管的源极和第四大电流P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三大电流PMOS管的栅极和第四大电流PMOS管的栅极连接;
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一大电流PMOS管的栅极和第二大电流PMOS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第六NMOS管的漏极连接,同时该另一端还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还与第六N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四电阻的一端与第六NMOS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第六NMOS管的源极连接,第六NMOS管的源极接地;
第五电阻的一端与第三大电流PMOS管的栅极和第四大电流PMOS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七N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与第七NMOS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七N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七N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七NMOS管的栅极与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第七电阻的一端与第七NMOS管的栅极连接,另一端与电源端D3V3连接;
第九电阻的一端与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另一端与第六NMOS管的栅极连接;
第五NMOS管的源极与第一电池的选择使能位连接,第五NMOS管的漏极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五NMOS管的栅极与第一电池的状态标志位连接;第八电阻的一端与第五NMOS管的源极连接,另一端与第五NMOS管的栅极连接;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电池的状态标志位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池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端包括第四二极管和第五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大电流PMOS管的漏极和第四大电流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五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大电流PMOS管的漏极和第四大电流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充电端口连接,第五二极管的负极与放电端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电池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端还包括第六二极管和第七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的负极和第七二极管的负极均与放电端口连接,第六二极管的正极与外部直流端口连接,第七的正极与交直流输入端口连接。
CN202023317375.0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双电池切换电路 Active CN2146743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7375.0U CN214674397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双电池切换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17375.0U CN214674397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双电池切换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4397U true CN214674397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506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17375.0U Active CN214674397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双电池切换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43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7044A (zh) * 2020-12-31 2021-04-30 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池切换电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37044A (zh) * 2020-12-31 2021-04-30 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池切换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21079U (zh) 双电源自动切换与充电电路
CN103138376A (zh) 电源切换电路及其电源切换方法
CN107968641A (zh) 负载开关电路、电池组件及多电源系统
CN214674397U (zh) 一种双电池切换电路
CN114336857A (zh) 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
CN111313374A (zh) 一种应用于电动自行车bms的电池系统欠压保护电路和方法
CN213717647U (zh) 一种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模块
CN103326459A (zh) 低电压直流电源切换电路及其直流电源
CN103458547A (zh) 电源极性转换电路及灯具
CN112737044A (zh) 一种双电池切换电路
CN216086215U (zh) 一种电源自动切换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1420123B (zh) 一种防止蓄电池反接的太阳能控制器
CN212304777U (zh) 一种单路电池放电电路
CN115657538A (zh) 一种mcu不间断供电电路
CN212435364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系统电源供电装置及光伏逆变器
CN216451154U (zh) 一种多电池并联充电电路以及机器人
CN210985634U (zh) 一种充电电池反接保护电路
CN114006433A (zh) 电池装置
CN210136288U (zh) 一种电子设备、电池状态信息传输装置及其传输电路
CN207010345U (zh) Usb电源与电池自动切换供电的电路
CN111463853A (zh) 电源电路和机器人设备
CN219627368U (zh) 低压降的无方向供电极性转换电路、电源设备及电子设备
CN219351310U (zh) 一种储能电源系统
CN212012172U (zh) 电源电路和机器人设备
CN218335387U (zh) 充电及供电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