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6857A - 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6857A
CN114336857A CN202111653585.3A CN202111653585A CN114336857A CN 114336857 A CN114336857 A CN 114336857A CN 202111653585 A CN202111653585 A CN 202111653585A CN 114336857 A CN114336857 A CN 114336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unit
voltage
resistor
battery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5358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36857B (zh
Inventor
张立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Waterward Infor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Waterward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Waterward Infor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Waterward Infor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5358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685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5896 priority patent/WO2023123729A1/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6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6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36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6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包括转换模块以及降压模块;转换模块的电池充电输入端用于与外部供电的电池供电端相连,转换模块的电压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外部供电的电池供电端相连,所述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降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外部负载,所述转换模块用于使内部的电池自动切换串联充电或并联供电状态,所述降压模块用于将所述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进行稳压及直通后输出到负载,本申请通过上述结构,实现串联充电和并联供电,且当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的输出电压不一致时不会相互充电,第一切换单元以及第二切换单元将输出电压较低一方电池的输出截断,从而最终保证第一电池用于与第二电池的充放电压一致。

Description

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转换电路,尤其是一种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在现有市面上的充电电路中使用的快充的协议有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提高充电器的输出电压来增加充电功率,为了提高快充的充电效率减少发热,开关型充电IC要求输入用于与输出的电压差尽量小,同时为了减少充电电路中各种阻抗的损耗,也要求充电电流不要太大,在现有的解决方案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普遍采用两电池串联充电且并联供电的方法,但此方法在串联和并联切换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到两电池的充电或放电平衡性,时间长了会影响电池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为提供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双电池充电电路中两电池的充电或放电平衡性不稳,导致影响电池寿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包括转换模块以及降压模块;
所述转换模块的电池充电输入端用于与外部供电的电池供电端相连,所述转换模块的电压检测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外部供电的供电端相连,所述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外部负载,所述转换模块用于自动切换电池的串联和并联状态,所述降压模块用于将所述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进行稳压及直通后输出到负载;
其中,所述转换模块包括第一切换单元、第二切换单元、第三切换单元、第四切换单元、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
所述转换模块的电压检测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用于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以及第二电池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用于与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控制端用于与所述转换模块的电压检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用于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电池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电池的正极用于与所述外部供电的电池供电端以及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切换单元、所述第二切换单元、所述第三切换单元以及第四切换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到的电信号切换单向导通或截止两种状态。
本申请通过上述结构,当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的输出电压不一致时,第一切换单元以及第二切换单元将输出电压较低一方电池的输出截断,并在当输出电压较高一方电池的输出回落到用于与输出电压较低一方电池的输出电压一致时再重新导通,从而最终保证第一电池用于与第二电池的充电电压以及输出电压一致,实现了提升双电池充电电路中两电池的充电或放电平衡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转换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的转换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第一切换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第二切换单元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为:1-转换模块、2-降压模块、3-第一切换单元、4-第二切换单元、5-第三切换单元、6-第四切换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参考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包括转换模块1以及降压模块2;
转换模块1的电池充电输入端用于与外部供电的电池供电端相连,转换模块1的电压检测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外部供电的供电端相连,转换模块1的输出端用于与降压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降压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外部负载,转换模块1用于自动切换串联充电和并联供电,降压模块2用于将转换模块1的输出电压进行稳压及直通后输出到负载;
参考图2,其中,转换模块1包括第一切换单元3、第二切换单元4、第三切换单元5、第四切换单元6、第一MOS管Q1、第二MOS管Q2、第一电池B1以及第二电池B2;
转换模块1的电压检测输入端用于与第三切换单元5的控制端相连,第三切换单元5的第一端接地,第三切换单元5的第二端用于与第一MOS管Q1的栅极相连,第二切换单元4的一端用于与降压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第一MOS管Q1的漏极用于与第二MOS管Q2的漏极以及第二电池B2的负极相连,第一MOS管Q1的源极接地,第二MOS管Q2的栅极用于与第四切换单元6的第二端相连,第四切换单元6的控制端用于与转换模块1的电压检测输入端相连,第四切换单元6的第一端接地,第二MOS管Q2的源极用于与第二切换单元4的一端以及第一电池B1的正极相连,第一电池B1的负极接地,第二电池B2的正极用于与所述外部供电的电池供电端以及第一切换单元3的一端相连,第一切换单元3的另一端用于与降压模块2的输入端以及第二切换单元4的另一端相连,第一切换单元3、第二切换单元4、第三切换单元5以及第四切换单元6用于根据获取到的电信号切换导通或截止两种状态。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转换模块1将第一电池B1以及第二电池B2的状态切换自动从电池串联充电切换到并联供电,而由于转换模块1能输出串联输出电压或并联输出电压,而两种电压之间输出值会相差一倍,因此需要连接降压模块2进行降压稳压,当转换模块1为串联充电状态时,降压模块2的输出电压用于与转换模块1中电池正端的电压一致;而由于降压模块2内设定有最高输出电压,则当转换模块1失去外部供电时,此时第一电池B1以及第二电池B2形成并联供电并将电压输出到降压模块2,此时降压模块2获取到的供电小于最高输出电压,则降压模块2失去稳压作用而变为输入和输出直通状态,输出电压跟随第一电池B1以及第二电池B2的电压变化而变化。
此外,当转换模块1的电池正端及电压检测输入端没有供电时,第三切换单元5、第四切换单元6的控制端以及第二MOS管Q2的栅极没有获取到电信号,第一MOS管Q1的栅极获取到第一电池B1输入的电信号,则第一MOS管Q1导通,此时第一电池B1以及第二电池B2的负极连接到一起,第二电池B2的正极将电压输出到第一切换单元3,第一电池B1的正极将电压输出到第二切换单元4,此时第一切换单元3以及第二切换单元4单向导通,从而形成通过第一电池B1以及第二电池B2进行并联供电的功能。
此外,当第一电池B1以及第二电池B2两者之间输出的电压不一致时,电压较低一侧的切换单元由于输出端的电压比输入端的电压大会切换为截止状态,从而使电压较高一侧的电池进行优先供电,直到第一电池B1以及第二电池B2两者之间输出的电压一致后电压较低一侧的切换单元再重新切换为导通状态,从而保证保持第一电池B1以及第二电池B2在使用过程中的电压始终相等;
而当转换模块1的电池充电端及电压检测输入端有供电时,转换模块1的电池充电端及电压检测输入端的电压升高,此时第三切换单元5以及第四切换单元6先后导通,则此时第一MOS管Q1截止,随后第二MOS管Q2导通,使第二电池B2的负极连接到第一电池B1的正极,形成串联结构。此时第二电池B2的正极接到转换模块1的电池充电端,开始串联充电,充满后停止充电,此时维持第一MOS管Q1截止、第二MOS管Q2导通的状态。当拔掉充电器时,即转换模块1的电压检测输入端电压快速下降,第四切换单元6将先于第一MOS管Q1不导通,从而先使第二MOS管Q2断开然后再使第一MOS管Q1导通,避免第一MOS管Q1用于与第二MOS管Q2的状态切换过程中第一电池B1的两端被短路。
本申请通过上述结构,当第一电池B1以及第二电池B2的输出电压不一致时,第一切换单元3以及第二切换单元4将输出电压较低一方电池的输出截断,并在当输出电压较高一方电池的输出回落到用于与输出电压较低一方电池的输出电压一致时再重新导通,从而保证第一电池B1用于与第二电池B2的电压一致,实现了提升双电池充电电路中两电池的充电或放电平衡性的效果。
参考图2,一实施例中,所述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以及第六电阻R6;
第二电阻R2的一端以及第六电阻R6的一端用于与转换模块1的电压检测输入端相连,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以及第三切换单元5的控制端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一端用于与第三切换单元5的第二端以及第一MOS管Q1的栅极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用于与降压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第四电阻R4的一端用于与第二MOS管Q2的栅极以及第四切换单元6的第二端相连,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用于与第四切换单元6的控制端以及第五电阻R5的一端相连,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MOS管Q2的源极、第二切换单元4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电池B1的正极相连。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一电阻R1用于向第三切换单元5提供上拉信号,第三电阻R3用于向第一MOS管Q1提供上拉信号,第四电阻R4用于向第二MOS管Q2提供上拉信号,第五电阻R5用于向第四切换单元6提供下拉信号,第二电阻R2以及第六电阻R6用于将转换模块1的电压检测输入端输入的电压进行分压。
参考图1,一实施例中,降压模块2为BUCK降压电路。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BUCK降压电路的作用是使电池串联或并联时的输出电压能够满足负载所要求的电压范围且损耗尽量小。
参考图4,一实施例中,第一切换单元3还用于与第二电池B2的正极以及负极相连,第一切换单元3包括第一低功耗比较器U1、第三MOS管Q3、第一上拉电阻R7、第一分压电阻R9、第二分压电阻R10、第三分压电阻R11以及第四分压电阻R12;
第三MOS管Q3的漏极用于与第三分压电阻R11以及所述外部供电的电池供电端相连,第三MOS管Q3的栅极用于与第一上拉电阻R7的一端以及第一低功耗比较器U1的输出端(OD结构,即OPEN DRAIN漏极开路,如果比较器输出为PUSH-PULL结构,则需在输出端加一MOS管变为OD结构,U2下同)相连,第一低功耗比较器U1的正极供电端用于与第二电池B2的正极相连,第一低功耗比较器U1的负极供电端用于与第二电池B2的负极相连,第一低功耗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用于与第三分压电阻R11的另一端以及第四分压电阻R12的一端相连,第一低功耗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用于与第一分压电阻R9的一端以及第二分压电阻R10的一端相连(注:如果比较器的输出逻辑相反,则需将同相端用于与反相端的连接对调),第二分压电阻R10的另一端以及第四分压电阻R12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分压电阻R9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三MOS管Q3的源极、第一上拉电阻R7的另一端以及降压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三MOS管Q3为PMOS型MOS管,当第二电池B2用于与第一电池B1输出电压一致时,第三MOS管Q3的漏极获取到第二电池B2输出的电压,此时第三MOS管Q3的漏极电压比源极电压高,同时第一低功耗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获取到的电压大于第一低功耗比较器U1的同相输入端获取到的电压,此时所述U1内部MOS管导通,第一低功耗比较器U1的输出(OD结构)被拉低,则此时第一低功耗比较器U1输出低电平信号,此时第三MOS管Q3的栅极获取到第一低功耗比较器U1输出低电平信号,则此时第三MOS管Q3导通,从而实现了第三MOS管Q3的源极以及漏极之间的导通功能;
而当第二电池B2用于与第一电池B1输出电压不一致如B1高于B2时,此时第三MOS管Q3的漏极电压比源极电压低,则第一低功耗比较器U1的输出电压被第一上拉电阻R7拉高为高电平,此时第三MOS管Q3的栅极获取到第一低功耗比较器U1输出高电平信号,则此时第三MOS管Q3截止,从而实现了第三MOS管Q3的源极以及漏极之间的反向截止功能。
参考图5,一实施例中,第二切换单元4还用于与第一电池B1的正极以及负极相连,第二切换单元4包括第二低功耗比较器U2、第四MOS管Q4、第二上拉电阻R8、第五分压电阻R13、第六分压电阻R14、第七分压电阻R15以及第八分压电阻R16;
第四MOS管Q4的漏极用于与第二MOS管Q2的源极相连,第四MOS管Q4的栅极用于与第二上拉电阻R8的一端以及第二低功耗比较器U2的输出(漏极)相连,第二低功耗比较器U2的正极供电端用于与第一电池B1的正极相连,第二低功耗比较器U2的负极供电端用于与第一电池B1的负极相连并接地,第二低功耗比较器U2的反相输入端用于与第七分压电阻R15的另一端以及第八分压电阻R16的一端相连,第二低功耗比较器U2的同相输入端用于与第五分压电阻R13的一端以及第六分压电阻R14的一端相连,第六分压电阻R14的另一端以及第八分压电阻R16的另一端接地,第五分压电阻R13的另一端用于与第四MOS管Q4的源极、第二上拉电阻R8的另一端以及降压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第四MOS管Q4为PMOS型MOS管,当第二电池B2用于与第一电池B1输出电压一致时,第四MOS管Q4的漏极获取到第一电池B1输出的电压,此时第四MOS管Q4的漏极电压比源极电压高,同时第二低功耗比较器U2的反相输入端电压高于同相输入端电压,此时所述U2输出端的内部MOS管导通,第二低功耗比较器U2的输出(漏极)电压被拉低,则此时第二低功耗比较器U2输出低电平信号,此时第四MOS管Q4的栅极获取到第二低功耗比较器U2输出低电平信号,则此时第四MOS管Q4导通,从而实现了第四MOS管Q4的源极以及漏极之间的正向导通功能;
而当第二电池B2用于与第一电池B1输出电压不一致如B2高于B1时,此时第四MOS管Q4的漏极电压比源极电压低,则第二低功耗比较器U2的漏极输出电压被第二上拉电阻R8拉高为高电平,此时第四MOS管Q4的栅极获取到第二低功耗比较器U2输出高电平信号,则此时第四MOS管Q4截止,从而实现了第四MOS管Q4的源极以及漏极之间的反向截止功能。
参考图3,一实施例中,第三切换单元5为第一三极管Q5;
第一三极管Q5的基极为第三切换单元5的控制端,第一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为第三切换单元5的第二端,第一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为第三切换单元5的第一端;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一三极管Q5的基极用于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及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第一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三极管Q5的集电极用于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以及第一MOS管Q1的栅极相连,当第一三极管Q5的基极获取到高电平信号时,第一三极管Q5切换为导通状态,从而接通第一三极管Q5的发射极以及第一三极管Q5的集电极。
参考图3,一实施例中,第四切换单元6为第二三极管Q6;
第二三极管Q6的基极为第四切换单元6的控制端,第二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为第四切换单元6的第二端,第二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为第四切换单元6的第一端。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二三极管Q6的基极用于与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以及第五电阻R5的一端相连,第二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第二三极管Q6的集电极用于与第二MOS管Q2的栅极以及第四电阻R4的一端相连,当第二三极管Q6的基极获取到高电平信号时,第二三极管Q6切换为导通状态,从而接通第二三极管Q6的发射极以及第二三极管Q6的集电极。
参考图2,一实施例中,第三切换单元5为第五MOS管Q7;
第五MOS管Q7的栅极为第三切换单元5的控制端,第五MOS管Q7的漏极为第三切换单元5的第二端,第五MOS管Q7的源极为第三切换单元5的第一端。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五MOS管Q7的栅极用于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及第一电阻R1的一端相连,第五MOS管Q7的源极接地,第五MOS管Q7的漏极用于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以及第一MOS管Q1的栅极相连,当第五MOS管Q7的栅极获取到高电平信号时,第五MOS管Q7切换为导通状态,从而接通第五MOS管Q7的栅极以及第五MOS管Q7的漏极。
参考图2,一实施例中,第四切换单元6为第六MOS管Q8;
第六MOS管Q8的栅极为第四切换单元6的控制端,第六MOS管Q8的漏极为第四切换单元6的第二端,第六MOS管Q8的源极为第四切换单元6的第一端。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第六MOS管Q8的栅极用于与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以及第五电阻R5的一端相连,第六MOS管Q8的源极接地,第六MOS管Q8的漏极用于与第二MOS管Q2的栅极以及第四电阻R4的一端相连,当第六MOS管Q8的栅极获取到高电平信号时,第六MOS管Q8切换为导通状态,从而接通第六MOS管Q8的漏极以及第六MOS管Q8的源极。
一实施例中,降压模块2的设定输出电压为4.2V,降压模块2的工作电压范围为2.8V~9V。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降压模块2预设输出4.2伏的电压,同时由于转换模块1内的第一电池B1以及第二电池B2会存在并联输出或串联输出两种情况,因此降压模块2的工作电压范围必须覆盖第一电池B1以及第二电池B2并联输出的电压以及第一电池B1和第二电池B2串联输出的电压,因此降压模块2额定的工作电压范围为2.8V~9V。
一实施例中,第一分压电阻R9及第二分压电阻R10用于与第三分压电阻R11及第四分压电阻R12之间的分压比最小为1:2,最大为1:3,第五分压电阻R13以及第六分压电阻R14用于与第七分压电阻R15及第八分压电阻R16之间的分压比最小为1:2,最大为1:3。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9、第二分压电阻R10用于与第三分压电阻R11、第四分压电阻R12的分压比可将第一低功耗比较器U1的输入电压限制到合适的范围,从而防止第一低功耗比较器U1的输入电压过高或过低导致第一低功耗比较器U1的灵敏度下降;
第五分压电阻R13、第六分压电阻R14用于与第七分压电阻R15及第八分压电阻R16的分压比可将第二低功耗比较器U2的输入电压限制到合适的范围,从而防止第二低功耗比较器U2的输入电压过高或过低导致第二低功耗比较器U2的灵敏度下降。
一实施例中,第一上拉电阻R7及第二上拉电阻R8的阻值大于等于1MΩ。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为了降低第一切换单元3以及第二切换单元4的待机功耗,因此将第一上拉电阻R7及第二上拉电阻R8阻值设置为大于等于1MΩ,从而实现在能实现正常上拉电阻的功能同时降低第一切换单元3以及第二切换单元4的待机功耗。
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池B1以及第二电池B2为锂离子可充电电池,正常输出的电压为3.0V-4.3V。
一实施例中,第一切换单元3为第一等效二极管D1,第二切换单元4为第二等效二极管D2;
第一等效二极管D1的正极为第一切换单元3的第一端,第一等效二极管D1的负极为第一切换单元3的第二端,第二等效二极管D2的正极为第二切换单元4的第一端,第二等效二极管D2的负极为第二切换单元4的第二端;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一等效二极管D1及第二等效二极管D2用于在正极获取到高于负极的电压时导通,当负极获取到高于正极的电压时,第一等效二极管D1及第二等效二极管D2切换为截止状态,从而实现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功能。
综合上述实施例可知,本申请最大的有益效果在于:当第一电池B1以及第二电池B2的输出电压不一致时,第一切换单元3以及第二切换单元4将输出电压较低一方电池的输出截断,并在当输出电压较高一方电池的输出回落到用于与输出电压较低一方电池的输出电压一致时再重新导通,从而最终保证第一电池B1用于与第二电池B2的电压一致,实现了提升双电池充电电路中两电池的充电或放电平衡性的效果且用低阻MOS管电路替代等效二极管的单向导电大大降低了损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换模块以及降压模块;
所述转换模块的电池充电输入端用于与外部供电的电池供电端相连,所述转换模块的电压检测输入端用于与所述外部供电的供电端相连,所述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用于与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外部负载,所述转换模块用于自动切换电池的串联和并联状态,所述降压模块用于将所述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进行稳压及直通后输出到负载;
其中,所述转换模块包括第一切换单元、第二切换单元、第三切换单元、第四切换单元、第一MOS管、第二MOS管、第一电池以及第二电池;
所述转换模块的电压检测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用于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以及第二电池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用于与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控制端用于与所述转换模块的电压检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用于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电池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电池的正极用于与所述外部供电的电池供电端以及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切换单元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切换单元、所述第二切换单元、所述第三切换单元以及第四切换单元用于根据获取到的电信号切换导通或截止两种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以及第六电阻;
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用于与所述转换模块的电压检测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以及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二端相连,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切换单元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换单元还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池的正极以及负极相连,所述第一切换单元包括第一低功耗比较器、第三MOS管、第一上拉电阻、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第三分压电阻以及第四分压电阻;
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用于与所述第三分压电阻以及所述外部供电的电池供电端相连,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用于与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低功耗比较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低功耗比较器的正极供电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低功耗比较器的负极供电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池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一低功耗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三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低功耗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四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切换单元还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以及负极相连,所述第二切换单元包括第二低功耗比较器、第四MOS管、第二上拉电阻、第五分压电阻、第六分压电阻、第七分压电阻以及第八分压电阻;
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用于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相连,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用于与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低功耗比较器的漏极相连,所述第二低功耗比较器的正极供电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二低功耗比较器的负极供电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池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低功耗比较器的反相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七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八分压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低功耗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第五分压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六分压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六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第八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分压电阻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另一端以及所述降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切换单元为第一三极管;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一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切换单元为第二三极管;
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为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为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为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一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切换单元为第五MOS管;
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为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为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为所述第三切换单元的第一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切换单元为第六MOS管;
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为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控制端,所述第六MOS管的漏极为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六MOS管的源极为所述第四切换单元的第一端。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及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用于与所述第三分压电阻及所述第四分压电阻之间的分压比最小为1:2,最大为1:3,所述第五分压电阻以及所述第六分压电阻用于与所述第七分压电阻及所述第八分压电阻之间的分压比最小为1:2,最大为1:3。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拉电阻及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阻值大于等于1MΩ。
CN202111653585.3A 2021-12-30 2021-12-30 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 Active CN114336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3585.3A CN114336857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
PCT/CN2022/085896 WO2023123729A1 (zh) 2021-12-30 2022-04-08 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53585.3A CN114336857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6857A true CN114336857A (zh) 2022-04-12
CN114336857B CN114336857B (zh) 2024-05-03

Family

ID=81019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53585.3A Active CN114336857B (zh) 2021-12-30 2021-12-30 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36857B (zh)
WO (1) WO202312372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4182A (zh) * 2022-07-06 2022-08-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充电电路、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865755A (zh) * 2022-07-06 2022-08-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多电池电源及充放电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1776A (zh) * 2012-07-17 2012-10-24 浙江永宏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大容量可逆充放电装置
CN105471001A (zh) * 2014-08-19 2016-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多电芯电池的移动终端及其充放电电路
CN113328616A (zh) * 2021-04-30 2021-08-31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填谷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1019A (zh) * 2012-12-10 2013-04-17 王奉瑾 一种电池组间串并联切换控制系统及其充放电控制方法
CN105896670A (zh) * 2016-05-25 2016-08-24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8058626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充电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1776A (zh) * 2012-07-17 2012-10-24 浙江永宏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大容量可逆充放电装置
CN105471001A (zh) * 2014-08-19 2016-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使用多电芯电池的移动终端及其充放电电路
CN113328616A (zh) * 2021-04-30 2021-08-31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填谷电路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4182A (zh) * 2022-07-06 2022-08-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充电电路、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865755A (zh) * 2022-07-06 2022-08-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多电池电源及充放电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865755B (zh) * 2022-07-06 2022-11-1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多电池电源及充放电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4844182B (zh) * 2022-07-06 2022-12-0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充电电路、充电方法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3729A1 (zh) 2023-07-06
CN114336857B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12207B (zh) 一种防反接防倒灌电池充电保护电路
CN209786868U (zh) 后备电池硬件切换电路
CN114336857A (zh) 串联充电并联供电的转换电路
CN212033826U (zh) 供电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109412255B (zh) 一种低损耗高可靠性的双路电源切换电路
CN112327696A (zh) 一种按键控制电路
CN114865739A (zh) 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装置
CN206640392U (zh) 备用电源自动投切装置
CN117595449A (zh) 一种充放电控制装置、充电控制方法及放电控制方法
CN220527874U (zh) 一种零待机功耗使能控制电路及双向隔离变换器
CN108599357A (zh) 一种车载数据终端用电源切换电路
CN107069937A (zh) 备用电源自动投切装置
CN214479812U (zh) 一种自动切换电源装置
CN113676166B (zh) 一种电池低压自动切断电路及其工作方法
CN112635857B (zh) 一种电池组件、电池保护芯片和电子产品
CN112713582A (zh) 双电源供电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737044A (zh) 一种双电池切换电路
CN209748236U (zh) 一种分立式电源充电电路
CN112635858A (zh) 一种电池组件、电池保护芯片和电子产品
CN219875137U (zh) 一种单双节电池自适应供电的硬件电路
CN117791846B (zh) 一种双电源转换装置
CN109995353A (zh) 一种稳定低功耗断电自启动电路
CN218216746U (zh) 一种充电供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16016483U (zh) 一种改进型磷酸铁锂电池充电线路
CN215185861U (zh) 双电源供电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