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2887U - 电芯、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芯、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2887U
CN214672887U CN202120908441.7U CN202120908441U CN214672887U CN 214672887 U CN214672887 U CN 214672887U CN 202120908441 U CN202120908441 U CN 202120908441U CN 214672887 U CN214672887 U CN 2146728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b
plate
insulating layer
negative
wind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084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c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c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c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c Power New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084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28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28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2887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87536 priority patent/WO2022228194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86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inside the batteries, e.g. incorrect connections of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芯、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该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两个隔离膜;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中的一个位于两个所述隔离膜之间,另一个位于其中一个隔离膜外侧,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和所述两个隔离膜形成螺旋状的卷绕结构;所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设置有极耳;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极耳以及与所述极耳连接的所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的部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绝缘层包覆极耳以及与极耳连接的正极片和/或负极片的部分,使对极耳设置绝缘的工序只需要进行一次,简化了工序,并且绝缘层整体包覆形成绝缘,保障了绝缘效果,提高了电芯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芯、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芯、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储能装置用于为设备提供能源,储能装置的安全性影响着设备的安全使用。储能装置中的电芯在充放电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电芯的安全性能影响着储能装置的安全性。
电芯上的极耳需要做好绝缘设置,以避免极耳导致电芯短路。一般在极耳的不同位置设置绝缘胶纸实现绝缘效果,多个位置设置绝缘胶纸导致工序复杂,不同位置之间的间隙容易导致绝缘失效的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芯、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芯,该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两个隔离膜;
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中的一个位于两个所述隔离膜之间,另一个位于其中一个隔离膜外侧,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和所述两个隔离膜形成螺旋状的卷绕结构;
所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设置有极耳;
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极耳以及与所述极耳连接的所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的部分。
可选地,所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极耳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所述极耳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所述极耳弯折并靠向所述卷绕结构的端部;
所述绝缘层与所述极耳一一对应,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极耳的靠向所述卷绕结构的端部的一侧,并延伸至包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所述极耳的背向所述卷绕结构的端部的一侧具有外露区域,所述绝缘层避让所述外露区域。
可选地,所述极耳位于所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的端部,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极耳所在的所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卷绕结构的中部形成通孔,在所述卷绕结构的起始端,至少一个所述隔离膜延伸于所述通孔内。
可选地,所述隔离膜的位于所述通孔内的部分的横截面呈直线形或者S形。
可选地,所述隔离膜的位于所述通孔内的部分沿通孔的径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极耳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正极片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负极片电连接;
所述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包覆所述第一极耳以及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的所述正极片的部分,所述第二绝缘层包覆所述第二极耳以及与所述第二极耳连接的所述负极片的部分;
所述第一极耳弯折并靠向所述卷绕结构的一端,所述第二极耳弯折并靠向所述卷绕结构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二极耳在所述卷绕结构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0°-90°。
可选地,两个所述隔离膜为单张隔离膜折叠而成。
可选地,在所述卷绕结构的轴向上,所述卷绕结构的每一端的所述负极片的尺寸大于所述正极片的尺寸0.1mm以上。
可选地,在所述卷绕结构的轴向上,所述卷绕结构的每一端的所述隔离膜的尺寸大于所述负极片的尺寸0.5mm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储能装置,该储能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芯和壳体;
所述卷绕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与所述极耳焊接,焊接的位置具有两个焊点,两个所述焊点之间的距离为0.5mm-5mm。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均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外壳套设所述内壳外,以密封所述筒状结构;
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露出所述外壳的开口的宽度大于0.5mm。
可选地,所述内壳包括顶板和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围绕所述顶板设置,以形成筒状结构;
所述外壳包括底板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围绕所述底板设置,以形成筒状结构;
所述第二侧壁套设在所述第一侧壁外,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重叠的区域占比为10%-9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储能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绝缘层包覆极耳以及与极耳连接的正极片和/或负极片的部分,使对极耳设置绝缘的工序只需要进行一次,简化了工序,并且绝缘层整体包覆形成绝缘,保障了绝缘效果,提高了电芯使用的安全性。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电芯的剖面图。
图2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正极片上设置第一极耳的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电芯的端面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壳体与极耳焊接的焊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储能装置的剖面图。
图中:1-正极片,10-第一连接部,2-负极片,3-隔离膜,40-第二连接部,41-第一极耳,42-第二极耳,5-绝缘层,6-卷绕结构,60-通孔,7-壳体,71-内壳,72-外壳,8-焊点,9-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如图1所示,该电芯包括正极片1、负极片2和两个隔离膜3。
所述正极片1和所述负极片2中的一个位于两个所述隔离膜3之间,另一个位于其中一个隔离膜3外侧,所述正极片1、所述负极片2和所述两个隔离膜3形成螺旋状的卷绕结构6。
所述正极片1和/或所述负极片2设置有极耳。
还包括绝缘层5,所述绝缘层5包覆所述极耳以及与所述极耳连接的所述正极片1和/或所述负极片2的部分。
在该实施例中,可以是正极片1上设置极耳,也可以是负极片2上设置极耳,还可以是正极片1和负极片2上均设置极耳。
通过绝缘层5包覆极耳以及该极耳所在的正极片1或负极片2,以在极耳的位置形成有效绝缘。在形成卷绕结构6后,极耳与所在的正极片1或负极片2连接的部分以外的结构能够形成有效的绝缘。
通过绝缘层5包覆极耳以及与极耳连接的正极片1和/或负极片2的部分,使对极耳设置绝缘的工序只需要进行一次,简化了工序,并且绝缘层整体包覆形成绝缘,保障了绝缘效果,提高了电芯使用的安全性。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极耳的不同侧分别设置绝缘胶纸的方案,本公开通过绝缘层5包覆,能够一次对极耳做好绝缘处理。绝缘层5是单张绝缘材料,例如,绝缘层5为单张的绝缘胶纸。通过单张的绝缘层5包覆极耳以及与极耳所在的正极片1或负极片2,简化了设置绝缘的工序。
现有技术中的不同侧的绝缘胶纸之间存在间隙,间隙位置也是破坏绝缘效果的因素。本公开的绝缘层5能够避免该问题,提高了绝缘效果。
隔离膜3在正极片1与负极片2之间形成绝缘,并且能够允许电离子通过,以用于充放电。例如,隔离膜3允许锂离子通过。两个隔离膜3能够在正极片1与负极片2之间形成绝缘。在未卷绕前的结构中,正极片1、负极片2和隔离膜3层叠在一起。其中的一个隔离膜3位于正极片1与负极片2之间,在内侧形成隔离。另一个隔离膜3在正极片1或负极片2的外侧。在形成卷绕结构后,使正极片1和负极片2层叠未卷绕时的外侧卷绕在一起,位于外侧的隔离膜3在正极片1和负极片2层叠未卷绕时的外侧之间形成隔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正极片1和/或所述负极片2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极耳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所述极耳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所述极耳弯折并靠向所述卷绕结构6的端部。
所述绝缘层5与所述极耳一一对应,所述绝缘层5包覆所述极耳的靠向所述卷绕结构6的端部的一侧,并延伸至包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所述极耳的背向所述卷绕结构6的端部的一侧具有外露区域,所述绝缘层5避让所述外露区域。
在该实施例中,绝缘层5在卷绕结构6的端部与极耳之间形成绝缘,并延伸至包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从而在正极片1或负极片2设置极耳的位置形成绝缘效果。
该绝缘层5从极耳的一侧包覆,并包覆极耳与正极片1或负极片2连接的位置。即从极耳靠向卷绕结构6端部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极耳的两侧分别设置绝缘,该实施例单张绝缘层5更加方便简单。并且,单张绝缘层5能够在极耳的端部包覆极耳以及与极耳连接的正极片1或负极片2。提高了绝缘效果。只需要设置一次绝缘层5,减少了设置绝缘层5的工序,提高了效率。
以正极耳1上设置第一极耳41为例说明。正极片1上的第一连接部10和第一极耳41上的第二连接部40连接,例如通过焊机形成电连接。
绝缘层5从第一极耳41的一侧开始包覆,并延伸经过第二连接部40,再经过第一连接部10和第二连接部40连接的位置且绕过第一极耳41的端部,最后包覆第一连接部10。绝缘层5开始包覆的一侧是弯折后靠向卷绕结构6的端部的一侧。
该例子中,极耳相对于连接的正极片1或负极片2是朝向卷绕结构6的外侧的一侧。也可以是极耳相对于连接的正极片1或负极片2位于内侧。
极耳上的外露区域背向卷绕结构6的端部,外露区域用于和电芯所在的储能装置的壳体形成电连接,以在壳体的对应位置上形成与极耳对应的电极。
外露区域的面积根据实际需求预留。例如,极耳与壳体焊接的结构中,需要预留满足焊接需求的面积,保障外露区域与壳体焊接时不会产生虚焊的问题。也能够避免外露区域面积过大导致外露区域接触到相反的电极引起的短路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极耳位于所述正极片1和/或所述负极片2的端部,所述绝缘层5包覆所述极耳所在的所述正极片1和/或所述负极片2的端部。
在该实施例中,绝缘层5在包覆极耳以及与极耳连接的正极片1或负极片2的部分结构的基础上,还包覆了极耳所在的正极片1或负极片2的端部,进一步提高了极耳与对应的正极片1或负极片2连接位置的绝缘效果。
可选地,将极耳设置在对应的正极片1或负极片2的末端,在形成卷绕结构6的结构后更容易定位极耳的位置。并且极耳位于对应的正极片1或负极片2的端部,避免层叠增加厚度,能够减小极耳对卷绕结构6支撑增加的体积。这样使卷绕结构6更加紧密,提高了卷绕结构6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中,如图4,图5所示,所述卷绕结构6的中部形成通孔60,在所述卷绕结构6的起始端,至少一个所述隔离膜3延伸于所述通孔60内。
卷绕结构6形成后,中部会形成通孔60,卷绕的起始端形成该通孔60的一部分孔壁。
通过在卷绕结构6的起始端留出一部分隔离膜3,使至少一个隔离膜3延伸于通孔60内。位于通孔60内的隔离膜3没有被正极片1和负极片2挤压。在电芯位于电解液中时,伸入通孔60内的隔离膜3有助于吸收电解液。
伸入通孔60的隔离膜3部分使卷绕结构6的始端对正极片1和负极片2的包裹更完整,能够防止正极片1和负极片2裸露。这样的结构提高了隔离膜3在卷绕结构6的始端的绝缘效果,以提高储能装置的安全性。
可选地,所述隔离膜3的端部与所述通孔60的孔壁相抵。
隔离膜3的延伸于通孔60内的部分与通孔60的孔壁相抵,能够进一步形成绝缘效果。例如,能够避免正极片1和负极片2的始端一侧出现伸入通孔60内的情况时,产生的短路问题。隔离膜3的端部与通孔60的孔壁相抵,有效地隔离开了通孔60,形成两个被隔离膜3隔开的空间。隔离膜3在两个被隔开的空间之间形成绝缘,进一步提高了卷绕结构6的绝缘效果,增加了储能装置的安全性。
可选地,所述隔离膜3的位于所述通孔60内的部分的横截面呈直线形或者S形。
通孔60内的隔离膜3的部分结构可以是呈直线延伸,也可以是隔离膜3延伸的部分结构呈S形。可根据通孔60内的实际结构和需求调整。隔离膜3延伸入通孔60的部分具有的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形状提供不同的表面面积。不同形状的隔离膜3与电解液的接触面积不同,具有不同的吸收效果。
可选地,所述隔离膜3的位于所述通孔60内的部分沿通孔60的径向延伸。
隔离膜3在通孔60内沿径向延伸,能够将通孔60隔离为均匀的两部分。这样可以使位于隔离膜3两侧的空间具有相同的容纳能力,满足正极片1或负极片2凸出至通孔60内的可用空间。
通孔60有助于储能装置中的电解液进入,提高电解液与正极片1和负极片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充放电能力。
可选地,所述隔离膜3的延伸于所述通孔60内的部分,在所述通孔60的径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通孔60的径向尺寸。
在该实施例中,隔离膜3延伸到通孔60内的部分的尺寸相对于通孔60的径向尺寸更大。在隔离膜3与孔壁相抵时,隔离膜3能够在通孔60内形成有效的隔离,以增加绝缘效果。例如,隔离膜3从卷绕结构6的始端延伸到通孔60内,隔离膜3两侧的正极片1和负极片2的端部位于延伸到通孔60内的隔离膜3的结构的两侧。
隔离膜3的尺寸更大,在隔离膜3设置为不同形状或不同状态时,能够有效地在始端形成相互绝缘的两个空间,以在正极片1和负极片2的始端之间形成有效隔离。避免了隔离膜3在通孔60内隔离开的两侧之间存在缝隙,增加了绝缘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极耳包括第一极耳41和第二极耳42,所述第一极耳41与所述正极片1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42与所述负极片2电连接。
所述绝缘层5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包覆所述第一极耳41以及与所述第一极耳41连接的所述正极片1的部分,所述第二绝缘层42包覆所述第二极耳42以及与所述第二极耳42连接的所述负极片2的部分。
所述第一极耳41弯折并靠向所述卷绕结构6的一端,所述第二极耳42弯折并靠向所述卷绕结构6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极耳41与所述第二极耳42在所述卷绕结构6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0°-90°。
在该实施中,第一极耳41设置在正极片1的末端,第二极耳42设置在负极片2的末端。形成卷绕结构6后,负极片2相对于正极片1位于更外层,并且负极片2需要在末端相对于正极片1卷绕更多距离,以使形成的电芯的充放电功能更优。
使第一极耳41与第二极耳42在卷绕结构6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0°-90°,即负极片2的末端相对于正极片1的末端绕卷绕结构6的外层多卷绕了0°-90°。这样既能够满足最外层的负极片2多于正极片1,同时不需要在周向绕更多尺寸的负极片2,节省了材料,降低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隔离膜3为单张隔离膜折叠而成。
例如,两个隔离膜3由一个隔离膜3对折而成,位于两个隔离膜3之间的正极片1或负极片2被对折后的隔离膜3夹持。
一个隔离膜3对折形成两个隔离膜3的结构,能够增加卷绕结构6的结构强度。提高了隔离膜3对正极片1和负极片2形成的绝缘结构的强度,同时提高了卷绕结构6整体的结构强度。
例如,单个隔离膜3在卷绕结构6卷绕时的始端或末端的位置对折,这样可以有效地在端部形成绝缘效果。也可以在未卷绕时,隔离膜3在正极片1或负极片2的一侧边的位置对折。正极片1和负极片2具有始端和末端的两条边,以及连接始端和末端的两条侧边。
例如,单张隔离膜3沿平行于自身的长边对折或者垂直于长边对折。长边即隔离膜3的长度方向的边。
可选地,卷绕结构6采用双针卷绕,形成卷绕结构6后抽走卷针。延伸于通孔60内的隔离膜3夹持在两个卷针之间,这样能够在卷绕时使隔离膜3的部分结构有效地保持在伸出端部的位置,以在形成卷绕结构6后保持在通孔60内。
也可以使用单针卷绕,卷绕形成卷绕结构6后抽出卷针。可以根据通孔60内的正极片1和负极片2端部的位置调整隔离膜3伸入通孔60部分的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卷绕结构6的轴向上,所述卷绕结构6的每一端的所述负极片2的尺寸大于所述正极片1的尺寸0.1mm以上。
在该实施例中,负极片2相对于正极片1,在卷绕结构6的端部的尺寸更大,使负极片2具有更多体积,满足充放电对负极片2消耗的需求。
如图1中,在卷绕结构6的上端和下端,负极片2均高于正极片0.1mm以上,以满足储能装置充放电对负极片2消耗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卷绕结构6的轴向上,所述卷绕结构6的每一端的所述隔离膜3的尺寸大于所述负极片2的尺寸0.5mm以上。
如图1中,在卷绕结构6的上端和下端,隔离膜3均高于负极片0.5mm以上,使隔离膜3能够有效地在卷绕结构6的端部对正极片1与负极片2形成绝缘。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装置,如图7所示,该储能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和壳体7。
所述卷绕结构6设置在所述壳体7内,所述壳体7与所述极耳焊接,焊接的位置具有两个焊点8,两个所述焊点8之间的距离为0.5mm-5mm。
在该实施例中,极耳与壳体7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并电连接。例如,通过双针焊的方式固定并电连接。两个焊点8之间的距离为0.5mm-5mm,既能够满足焊接需求,又能够防止焊接位置脱离极耳,以避免虚焊。
例如,正极片1上的第一极耳41与壳体7,以及负极片2上的第二极耳42与壳体7焊接时,两个焊点8之间的距离均为0.5mm-5mm。
在一个实施中,如图8所示,所述壳体7包括内壳71和外壳72,所述内壳71和所述外壳72均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外壳72套设所述内壳71外,以密封所述筒状结构。
所述内壳71与所述外壳7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9,所述密封圈9的露出所述外壳72的开口的宽度大于0.5mm。
在该实施例中,密封圈9在内壳71与外壳72之间形成密封以及绝缘。使密封圈9的露出外壳72的开口的宽度大于0.5mm,能够有效地避免外壳72与内壳71接触,提高了绝缘效果。
在一个实施中,所述内壳71包括顶板和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围绕所述顶板设置,以形成筒状结构。
所述外壳72包括底板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围绕所述底板设置,以形成筒状结构。
所述第二侧壁套设在所述第一侧壁外,所述密封圈9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重叠的区域占比为10%-90%。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即筒状结构的侧壁位置。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重叠部分决定这内壳71与外壳72连接的区域面积。通过设置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重叠的区域占比为10%-90%,能够有效保障外壳72与内壳71套设在一起的结构强度,并能够保障密封圈9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正极片1连接的第一极耳41与内壳71上的顶板或外壳72上底板中的一个电连接。负极片2上的第二极耳42与内壳71上的顶板或外壳72上底板中的另一个电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储能装置。
上述实施例中的储能装置用于电子设备,提高了电子设备使用的安全性。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耳机等需要储能装置提供能源的设备。
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两个隔离膜;
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中的一个位于两个所述隔离膜之间,另一个位于其中一个隔离膜外侧,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和所述两个隔离膜形成螺旋状的卷绕结构;
所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设置有极耳;
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极耳以及与所述极耳连接的所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极耳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一对应,所述极耳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连接,所述极耳弯折并靠向所述卷绕结构的端部;
所述绝缘层与所述极耳一一对应,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极耳的靠向所述卷绕结构的端部的一侧,并延伸至包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所述极耳的背向所述卷绕结构的端部的一侧具有外露区域,所述绝缘层避让所述外露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位于所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的端部,所述绝缘层包覆所述极耳所在的所述正极片和/或所述负极片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结构的中部形成通孔,在所述卷绕结构的起始端,至少一个所述隔离膜延伸于所述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膜的位于所述通孔内的部分的横截面呈直线形或者S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膜的位于所述通孔内的部分沿通孔的径向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包括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正极片电连接,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负极片电连接;
所述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包覆所述第一极耳以及与所述第一极耳连接的所述正极片的部分,所述第二绝缘层包覆所述第二极耳以及与所述第二极耳连接的所述负极片的部分;
所述第一极耳弯折并靠向所述卷绕结构的一端,所述第二极耳弯折并靠向所述卷绕结构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二极耳在所述卷绕结构的横截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为0°-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隔离膜为单张隔离膜折叠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卷绕结构的轴向上,所述卷绕结构的每一端的所述负极片的尺寸大于所述正极片的尺寸0.1mm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卷绕结构的轴向上,所述卷绕结构的每一端的所述隔离膜的尺寸大于所述负极片的尺寸0.5mm以上。
11.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和壳体;
所述卷绕结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与所述极耳焊接,焊接的位置具有两个焊点,两个所述焊点之间的距离为0.5mm-5mm。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均为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外壳套设所述内壳外,以密封所述筒状结构;
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露出所述外壳的开口的宽度大于0.5mm。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包括顶板和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围绕所述顶板设置,以形成筒状结构;
所述外壳包括底板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围绕所述底板设置,以形成筒状结构;
所述第二侧壁套设在所述第一侧壁外,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重叠的区域占比为10%-90%。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3任意一项所述的储能装置。
CN202120908441.7U 2021-04-28 2021-04-28 电芯、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46728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8441.7U CN214672887U (zh) 2021-04-28 2021-04-28 电芯、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PCT/CN2022/087536 WO2022228194A1 (zh) 2021-04-28 2022-04-19 电芯、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8441.7U CN214672887U (zh) 2021-04-28 2021-04-28 电芯、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2887U true CN214672887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72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08441.7U Active CN214672887U (zh) 2021-04-28 2021-04-28 电芯、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2887U (zh)
WO (1) WO202222819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8194A1 (zh) * 2021-04-28 2022-11-03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电芯、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228193A1 (zh) * 2021-04-28 2022-11-03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06519B2 (ja) * 1997-04-30 2007-04-18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電池用電極とこれを用いた電池
CN205028975U (zh) * 2014-12-22 2016-02-10 深圳市宜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圆柱锂离子电池卷绕结构
CN105355830A (zh) * 2015-11-30 2016-02-24 江门市拓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短路锂电池极耳
CN210110969U (zh) * 2019-04-01 2020-02-21 东莞市创明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式电芯的锂电池
CN210224213U (zh) * 2019-08-23 2020-03-31 重庆市紫建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一体化绝缘极耳的卷绕型纽扣电池
CN211789247U (zh) * 2020-05-12 2020-10-27 路华置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极耳与极片的全绝缘连接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电池
CN214672732U (zh) * 2021-04-28 2021-11-09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4672887U (zh) * 2021-04-28 2021-11-09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电芯、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551912A (zh) * 2022-02-11 2022-05-27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卷芯及纽扣电池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8194A1 (zh) * 2021-04-28 2022-11-03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电芯、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228193A1 (zh) * 2021-04-28 2022-11-03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28194A1 (zh) 2022-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309604B1 (ko) 리튬 2차 전지
US7585589B2 (en) Pouch-type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N214672887U (zh) 电芯、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2517286U (zh) 卷芯、电池以及电子产品
WO2021218188A1 (zh) 储能装置的电芯的制备方法以及电芯
CN214672732U (zh) 储能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0459233C (zh) 一种胶结型电极组件以及采用这种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
EP4246651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 device
JP2013041824A (ja) 二次電池
WO2023207301A1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EP4250439A1 (en) Battery
US20230318151A1 (en) Battery
KR20120027665A (ko) 전기이중층 커패시터
CN215896616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2303731U (zh) 储能装置的电芯以及储能装置
CN210092264U (zh) 电芯及电池
CN100367541C (zh) 电极单元
KR20170103485A (ko) 전기화학소자용 전극 조립체 및 상기 전극 조립체를 포함하는 파우치형 전지
JP2024512005A (ja) 電池組立体の製造方法、電池組立体、およびそれを含む二次電池
EP3975301A1 (en)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11789187U (zh) 电池外壳及锂电池
CN113540706A (zh) 电芯以及电池
CN214313441U (zh) 储能装置的电芯以及储能装置
KR20050096002A (ko) 캔형 리튬이온 이차전지
CN220604925U (zh) 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