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1189U - 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1189U
CN214671189U CN202023103321.4U CN202023103321U CN214671189U CN 214671189 U CN214671189 U CN 214671189U CN 202023103321 U CN202023103321 U CN 202023103321U CN 214671189 U CN214671189 U CN 2146711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connecting rod
training
fixedly connected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033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勇
张代龙
戴文宝
贾茜茜
王进
李天奇
刘晓
喻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31033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11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11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11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包括主支架、转向机构、辅助支架以及穿戴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设置于主支架内,包括转向机、立柱、转轮组以及弹性拉绳,转向机安装于主支架顶端,转轮组包括呈相对设置的两个转向轮,且转向轮通过横向设置的连接轴与转向机固接,使两个转向轮在转向机的作用下相对转动,辅助支架通过立柱与转向机连接,所述弹性拉绳与转向轮连接,以所述转向轮根据弹性拉绳受到的拉力方向进行偏转,所述穿戴机构与辅助支架连接,供训练员穿戴后提离地面。本实用新型通过交换拉动两个弹性拉绳,以调节训练员的转向,进而模拟在空中跳伞的状态,以在地面就可以进行跳伞训练,即提高训练效率,也减少了危险与事故。

Description

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模拟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跳伞是危险性较高的活动,如出现特殊情况,或没有遵循正确程序,跳伞人员受伤或死亡事故时有发生。组织实装跳伞训练时,后勤保障困难、耗费时间多、成本投入大,还要受到场地和气象条件的限制。而为提高训练效率,减少危险与事故,目前缺少一种在地面就可以训练跳伞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跳伞训练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包括:
主支架,所述主支架支撑于地面,且主支架的内部形成训练区域;
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设置于主支架内,包括转向机、立柱、转轮组以及弹性拉绳,所述转向机安装于主支架顶端,所述立柱竖直设置在转向机的下方,且立柱的顶端与转向机的自由端固接,所述转轮组包括设置在转向机两侧,且呈相对设置的两个转向轮,以所述转向轮通过横向设置的连接轴与转向机固接,以使两个转向轮在转向机的作用下相对转动,所述弹性拉绳的一端固定于转向轮的轮槽内,另一端绕过转向轮,并于转向轮的下方固接有手拉环,以所述转向轮根据手拉环受到的拉力方向进行偏转;
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为设置在转向机构下方的水平框架,且辅助支架的中部与立柱固接;
穿戴机构,所述穿戴机构设置在辅助机构的下方,包括由多根固定带连接组成的穿戴部和自穿戴部延伸出的连接部,所述穿戴部供训练员穿戴后提离地面,所述连接部的延伸端固接在辅助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于转向轮和转向机之间的杆壁上设有限位绳,所述限位绳垂直连接轴设置,且限位绳的一端固接在连接轴的杆壁上,另一端固接在连接轴一侧的主支架架壁上,其中,所述连接轴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根限位绳,并分别于两个转向轮的内侧各设一组限位绳,以所述限位绳组对转轮组的偏转止位构成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主支架包括底架和顶架,所述底架为支撑在地面的立体框架,其内部形成训练区域,所述顶架为支撑在底架顶端中部的立体框架,其内部形成转向区域,以所述训练区域大于转向区域,其中,所述转向机构设置在转向区域内,且限位绳远离连接轴的端部固接在底架顶端的架壁上,所述辅助支架设置在训练区域内。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杆与第四连杆呈“X”型交叉设置,使辅助支架分别于两个转向轮的下方围设形成三角形的限位区域,以供弹性拉绳顺形向下穿过构成限位,其中,所述第二连杆与第四连杆的交叉点固接在立柱的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固接有锁扣,所述穿戴机构的穿戴部上延伸有四条连接部,且四条连接部的延伸端分别挂载在辅助支架的四个锁扣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设置主支架,并在主支架上设置转向机构,使转轮组的两个转向轮在转向机的作用下能够相对转动,并基于转向机的转动,利用立柱连接辅助支架,并将穿戴机构固定于辅助支架上,训练员在将穿戴部套在身体上系紧,并手握手拉环后,使训练员的双脚被提离地面,只需沿一定方向拉动其中一个弹性拉绳,该弹性拉绳连接的转向轮就会根据弹性拉绳受到的拉力方向进行偏转,从而带动立柱转动,同时辅助支架在立柱的转动下带动训练员转向,从而通过交换拉动两个弹性拉绳,以调节训练员的转向,进而模拟在空中跳伞的状态,以在地面就可以进行跳伞训练,即提高训练效率,也减少了危险与事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的辅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支架;11、底架;12、顶架;2、转向机构;21、转向机;22、立柱;23、弹性拉绳;231、手拉环;24、转向轮;25、连接轴;26、限位绳;3、辅助支架;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第三连杆;34、第四连杆;4、穿戴机构;41、穿戴部;42、连接部;5、锁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包括主支架1、转向机构2、辅助支架3以及穿戴机构4,具体设置如下:
主支架1支撑于地面,且主支架1的内部形成训练区域,其中,主支架1包括底架11和顶架12,底架11为支撑在地面的立体框架,其内部形成训练区域,顶架12为支撑在底架11顶端中部的立体框架,其内部形成转向区域,以使训练区域的空间大于转向区域。
转向机构2设置于顶架12的转向区域内,包括转向机21、立柱22、转轮组以及弹性拉绳23,转向机21安装于主支架1的顶端,立柱22竖直设置在转向机21的下方,且立柱22的顶端与转向机21的自由端固接。转轮组包括设置在转向机两侧,且呈相对设置的两个转向轮24,且两个转向轮24通过横向设置的连接轴25与转向机21固接,以使两个转向轮24在转向机21的作用下相对同步转动。弹性拉绳23的一端固定于转向轮24的轮槽内,另一端绕过转向轮24,并于转向轮24的下方固接有手拉环231,以使转向轮24根据弹性拉绳23受到的拉力方向进行偏转。其中,连接轴25于转向轮24和转向机21之间的杆壁上设有限位绳26,限位绳26垂直连接轴25设置,且限位绳26的一端固接在连接轴25的杆壁上,另一端固接在底架11顶端位于连接轴25一侧的架壁上,优选的,在连接轴25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根限位绳26,并分别于两个转向轮24的内侧各设一组限位绳26,以使限位绳26组对转轮组的偏转止位构成限位,即在限位绳26的作用下,两个转向轮24同步转过一定角度后就不再转动,并在限位绳26的拉力作用下会反向转动,以便于训练员进行转向操作,且避免本实施例的训练装置在外力作用下沿一个时针方向一直转动。
结合图3所示,辅助支架3为设置在转向机构2下方的水平框架,并位于底架11的训练区域内,辅助支架3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第三连杆33以及第四连杆34,第一连杆31和第三连杆33平行设置,第二连杆32与第四连杆34呈“X”型交叉设置,使辅助支架3分别于两个转向轮24的下方围设形成三角形的限位区域,以供弹性拉绳23顺形向下穿过并构成限位,以避免本实施例的训练装置转向时,弹性拉绳23的转动幅度过大。其中,第二连杆32与第四连杆34的交叉点固接在立柱22的底端,使立柱22的转动能够带动辅助支架3同步转动。穿戴机构4设置在辅助机构3的下方,包括由多根固定带连接组成的穿戴部41和自穿戴部41延伸出的连接部42,穿戴部41供训练员穿戴后提离地面,连接部42的延伸端固接在辅助支架3上。其中,第一连杆31和第三连杆33的两端分别固接有锁扣5,且穿戴机构4的穿戴部41上延伸有四条连接部42,且四条连接部42的延伸端分别挂载在辅助支架3的四个锁扣5上,以使辅助支架3的转动带动训练员进行转向。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主支架1,并在主支架1上设置转向机构2,使转轮组的两个转向轮24在转向机21的作用下能够相对转动,并基于转向机21的转动,利用立柱22连接辅助支架3,并将穿戴机构4固定于辅助支架3上,训练员在将穿戴部41套在身体上系紧,并手握手拉环231后,使训练员的双脚被提离地面,只需沿一定方向拉动其中一个弹性拉绳23,该弹性拉绳23连接的转向轮24就会根据弹性拉绳23受到的拉力方向进行偏转,从而带动立柱22转动,同时辅助支架3在立柱22的转动下带动训练员转向,从而通过交换拉动两个弹性拉绳23,以调节训练员的转向,进而模拟在空中跳伞的状态,以在地面就可以进行跳伞训练,即提高训练效率,也减少了危险与事故。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包括:
主支架,所述主支架支撑于地面,且主支架的内部形成训练区域;
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设置于主支架内,包括转向机、立柱、转轮组以及弹性拉绳,所述转向机安装于主支架顶端,所述立柱竖直设置在转向机的下方,且立柱的顶端与转向机的自由端固接,所述转轮组包括设置在转向机两侧,且呈相对设置的两个转向轮,以所述转向轮通过横向设置的连接轴与转向机固接,以使两个转向轮在转向机的作用下相对转动,所述弹性拉绳的一端固定于转向轮的轮槽内,另一端绕过转向轮,并于转向轮的下方固接有手拉环,以所述转向轮根据手拉环受到的拉力方向进行偏转;
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为设置在转向机构下方的水平框架,且辅助支架的中部与立柱固接;
穿戴机构,所述穿戴机构设置在辅助机构的下方,包括由多根固定带连接组成的穿戴部和自穿戴部延伸出的连接部,所述穿戴部供训练员穿戴后提离地面,所述连接部的延伸端固接在辅助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于转向轮和转向机之间的杆壁上设有限位绳,所述限位绳垂直连接轴设置,且限位绳的一端固接在连接轴的杆壁上,另一端固接在连接轴一侧的主支架架壁上,其中,所述连接轴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根限位绳,并分别于两个转向轮的内侧各设一组限位绳,以所述限位绳组对转轮组的偏转止位构成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包括底架和顶架,所述底架为支撑在地面的立体框架,其内部形成训练区域,所述顶架为支撑在底架顶端中部的立体框架,其内部形成转向区域,以所述训练区域大于转向区域,其中,所述转向机构设置在转向区域内,且限位绳远离连接轴的端部固接在底架顶端的架壁上,所述辅助支架设置在训练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架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杆与第四连杆呈“X”型交叉设置,使辅助支架分别于两个转向轮的下方围设形成三角形的限位区域,以供弹性拉绳顺形向下穿过构成限位,其中,所述第二连杆与第四连杆的交叉点固接在立柱的底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固接有锁扣,所述穿戴机构的穿戴部上延伸有四条连接部,且四条连接部的延伸端分别挂载在辅助支架的四个锁扣上。
CN202023103321.4U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 Active CN2146711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03321.4U CN214671189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03321.4U CN214671189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1189U true CN214671189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501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03321.4U Active CN214671189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11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92043C1 (ru) * 2022-09-29 2023-03-16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казенное во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язанское гвардейское высшее воздушно-десантное ордена Суворова дважды Краснознаменное командное училище имени генерала армии В.Ф. Маргелова"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Стапель планирующих парашютных систем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92043C1 (ru) * 2022-09-29 2023-03-16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казенное воен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Рязанское гвардейское высшее воздушно-десантное ордена Суворова дважды Краснознаменное командное училище имени генерала армии В.Ф. Маргелова"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обороны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Стапель планирующих парашютных систем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53712B (zh) 一种伞兵跳伞训练模拟器及其方法
CN107154194A (zh) 用于伞兵训练模拟器中的操纵与动感仿真系统
CN214671189U (zh) 一种模拟跳伞的训练装置
CN202608927U (zh) 一种具有滑翔弹跳功能的机器人
CN202121256U (zh) 高压水平双分裂线路检修滑车
CN207956074U (zh) 一种vr跳伞训练模拟器
CN201426022Y (zh) 五轮朝天滑车
CN204875545U (zh) 一种设置防护钢板的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千斤顶悬吊支架装置
CN203722136U (zh) 用于跨越铁路张力架线施工的绝缘绳网装置
CN205906831U (zh) 角钢打包带放卷车
CN102795557B (zh) 一种起重机
CN113875722A (zh) 一种带辅助拉伸装置的喷杆
CN205346676U (zh) 不停运高铁跨越设备的跨梁变幅旋转机构
CN207493094U (zh) 一种安全型蹦极跳床
CN110700611A (zh) 输电施工防坠网
CN207445563U (zh) 一种摩天轮
CN211024957U (zh) 高空组合训练器械
CN206722440U (zh) 一种钢梁施工作业中施工人员行走用保护装置
CN207161274U (zh) 一种风机叶片检修平台装置
CN216834302U (zh) 有源伞地面模拟训练器操纵控制装置
CN201141339Y (zh) 高空风能利用装置
CN108553917A (zh) 一种蹦极飞行器及其应用
CN205337331U (zh) 一种自动平衡喷杆
CN202848933U (zh) 一种起重机
CN211622818U (zh) 一种抗风型通信铁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