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0031U - 一种光机组件及投影光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机组件及投影光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670031U CN214670031U CN202023140757.0U CN202023140757U CN214670031U CN 214670031 U CN214670031 U CN 214670031U CN 202023140757 U CN202023140757 U CN 202023140757U CN 214670031 U CN214670031 U CN 21467003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cavity
- elastic member
- prism
- splitting prism
- elas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机组件及投影光机,该光机组件包括壳体、分光棱镜、第一弹性件、两个第二弹性件以及DMD光调制器,壳体的内腔包括后限位面、侧限位面,后限位面位于壳体后安装口外围;分光棱镜穿过纵向安装口安装在壳体的内腔;分光棱镜的初始入射面背离纵向安装口设置;壳体的内腔在分光棱镜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第一夹腔及第二夹腔;第一弹性件设于第一夹腔或第二夹腔,第一弹性件连接壳体与分光棱镜的左或右端面使分光棱镜抵靠侧限位面;两个第二弹性件分别位于第一夹腔与第二夹腔的下部,第二弹性件连接壳体及分光棱镜的远离纵向安装口的一端使分光棱镜抵靠后限位面。本实用新型的弹性件易于装配,分光棱镜横向的两方向装配稳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投影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机组件及投影光机。
背景技术
微型投影仪的核心组件为投影光机,而分光棱镜与DMD光调制器是投影光机的两大核心部件。分光棱镜与DMD光调制器之间相对位置的精确性对于投影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对投影光机进行调制,常见的做法包括:一、以DMD光调制器为固定参照调整分光棱镜的位置;二、与第一种方法相反,是以分光棱镜为固定参照调整DMD光调制器的位置。在后一种做法中要求分光棱镜本身的装配高度稳固。
相关技术中,投影光机的壳体具有顶部敞口的容腔,分光棱镜棱镜沿垂直于其上下端面的方向装入壳体容腔,DMD光调制器的矩形调制区域、分光棱镜的用于接收照明光束的初始入射面,以及用于向投影镜头透射成像光束的成像出射面均垂直于水平面,即同时平行于上下方向。并且在这种结构中,为了在垂直于分光棱镜端面的方向限位该分光棱镜,需要压盖与棱镜之间设置第一弹性件;并且为了在前后方向限位分光棱镜,使分光棱镜抵靠在容腔的后限位面,通常采用多个第二弹性件直接抵靠在朝前设置斜面或成像出射面上,并且沿DMD光调制器的矩形调制区域的长边布置在分光棱镜的两端。但是在改变分光棱镜的空间位置使原来的上下端面的朝向改为为水平方向后,若直接应用相关技术中稳固装配技术方案则需要在壳体侧面增设安装敞口及侧盖;并且由于原来斜面或成像出射面前侧的用于供弹性件安装的空间相对第一弹性件的安装空间较为分散,并且其中邻近光路更上游位置的第二弹性件的安装空间还将位于容腔的底部、距离容腔的上敞口较远,从而必然导致第二弹性件其自身和/或围绕第二弹性件实现弹力传递相关部件的装配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垂直于分光棱镜的端面以及朝向DMD光调制器的方向的分光棱镜的稳固装配提供便利且结构紧凑的光机组件及投影光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光机组件,包括壳体、分光棱镜、第一弹性件以及两个第二弹性件,所述壳体具有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纵向安装口以及后安装口;所述内腔包括后限位面及侧限位面,所述后限位面位于所述后安装口外围;
所述分光棱镜穿过所述纵向安装口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腔;所述分光棱镜包括初始入射面及出射入射面,所述初始入射面背离纵向安装口设置,所述出射入射面朝向所述后安装口;
所述内腔在所述分光棱镜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夹腔及第二夹腔,所述第一夹腔及第二夹腔均沿纵向贯通至所述纵向安装口,所述侧限位面位于所述第一夹腔;
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夹腔或第二夹腔,所述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壳体与邻近该第一弹性件的所述分光棱镜的左端面或右端面以使所述分光棱镜抵靠所述侧限位面;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夹腔与第二夹腔的远离所述纵向安装口的部位,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壳体及分光棱镜的远离所述纵向安装口的一端以使所述分光棱镜抵靠所述后限位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夹腔,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抵接在所述第二夹腔的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壁面。
优选地,所述内腔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面及第二侧壁面;所述分光棱镜还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
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侧壁面相对,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侧壁面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夹腔,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二侧壁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夹腔;
所述第二侧壁面上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朝向所述第二端面的一面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一弹性件嵌置于所述容置槽且与所述第二端面弹性抵接。
优选地,所述纵向安装口位于所述壳体上端,所述第一凸台、容置槽均沿上下方向延伸呈长条状,所述第一弹性件为长条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长度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弹性件由上至下地嵌置于所述容置槽。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面上设有第二凸台,所述侧限位面形成在所述第二凸台朝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凸台的前侧,所述第二凸台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凸台的前侧面的连接处形成有导向斜面。
优选地,所述光机组件还包括压盖及第三弹性件,所述压盖盖合在所述纵向安装口,所述第三弹性件设置在所述压盖与分光棱镜之间,所述压盖具有朝后的第一配合面,所述分光棱镜的靠近所述纵向安装口112的一端具有朝后的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三弹性件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配合面与第二配合面以使所述分光棱镜抵靠所述后限位面。
优选地,所述纵向安装口位于所述壳体上端,所述光机组件还包括两个底托件,两个所述两个底托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夹腔与第二夹腔的下部且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上;
所述第一侧壁面及第二侧壁面上均设有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位于邻近的所述底托件的前侧,在所述第二夹腔的底托件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前侧;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三凸台及底托件。
优选地,所述底托件包括侧连板与前挡板,两所述底托件的所述侧连板分别贴合并粘接固定于所述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所述前挡板与所述侧连板的背离所述分光棱镜的一面连接,所述前挡板具有朝前设置的板面,所述第三凸台具有与所述前挡板相对设置的后侧面,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三凸台的后侧面及前挡板的前板面。
一种投影光机,包括主板以及如上所述的光机组件,所述主板与所述DMD 光调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光机组件通过设置贯通至纵向安装口的第一夹腔与第二夹腔如此第一弹性件可以沿上下方向安装至第一夹腔或第二夹腔,从而无须从壳体的侧壁开设安装口供第一弹性件安装至壳体的内腔;并且由于分光棱镜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对应地形成第一夹腔与第二夹腔的侧壁面,如此,第一弹性件在连接壳体后,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可以直接作用于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从而在垂直于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的方向上可以不依赖侧盖实现分光棱镜的稳固装配。由此相结合地,两个第二弹性件可以分别利用第一夹腔与第二夹腔安装以实现在靠近DMD光调制器的方向稳固限位分光棱镜,其中一个第二弹性件与第一弹性件共用一个夹腔,使得相关稳固结构紧凑;并且第二弹性件其自身和/或围绕第二弹性件实现弹力传递相关部件可以像第一弹性件一样沿上下方向安装至第一夹腔及第二夹腔,也无需利用侧盖配合从而使得分光棱镜的两个方向上的稳固结构易于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投影光机及投影光机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投影光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镜头前侧为模拟的投影光束;
图2为图1中投影光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III-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投影光机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沿VI-V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上壳体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分光棱镜、底托组件以及压盖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结构移除掉底托组件、压盖组件以及DMD光调制器等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8中结构移除掉压盖组件以及DMD光调制器等部件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沿XVI-XV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5中沿XVIII-XV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4、图8,以及图15至图19,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光机组件包括壳体10、分光棱镜20、第一弹性件31、以及两个第二弹性件32,壳体10具有内腔111以及与内腔111连通的纵向安装口112以及后安装口113;内腔111包括后限位面111a及侧限位面111b,后限位面111a位于后安装口113 外围;
分光棱镜20穿过纵向安装口112安装在壳体10的内腔111;分光棱镜20 包括初始入射面211及出射入射面212,初始入射面211背离所述纵向安装口 112设置,出射入射面212朝向后安装口113;
内腔111在分光棱镜20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夹腔114及第二夹腔 115,第一夹腔114及第二夹腔115均沿纵向贯通至纵向安装口112,侧限位面 111b位于第一夹腔114;
第一弹性件31设于第一夹腔114或第二夹腔115,第一弹性件31连接壳体10与邻近该第一弹性件31的分光棱镜20的左端面或右端面以使分光棱镜 20抵靠侧限位面111b;两个第二弹性件32分别位于第一夹腔114与第二夹腔 115的远离纵向安装口112的部位,第二弹性件32连接壳体10及分光棱镜20 的远离所述纵向安装口112的一端以使分光棱镜20抵靠后限位面111a。
本实施例中,壳体10用于为其内部或外部的各个部件提供支撑,是投影光机中结构相对复杂的零部件。具体地,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6,该投影光机还可以包括投影镜头70、光学照明系统以及反射镜90;光学照明系统包括光源(81a,81b,81c,81d)、三色调制组件以及会聚透镜组(83a,83b),三色调制组件包括准直透镜组(821a,821b,821c)、二向色镜(822a,822b)、中继透镜823、复眼透镜组824。
壳体10既可以为一体的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的结构,具体地,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所述的内腔111以及与内腔111连通的纵向安装口 112以及后安装口113均形成在第一壳体11上。光学照明系统、反射镜90以及分光棱镜20既可以沿同一个平面铺设安装在壳体10上,可以沿一个以上的平面安装在壳体10上,例如光学照明系统、反射镜90沿水平面安装至第二壳体12,而分光棱镜20沿一竖直面沿上下方向安装至第一壳体11,如此可以降低投影光机整体的高度并实现沿垂直于DMD光调制器60的长边入射照明光路的效果。壳体10还包括与内腔111连通的前安装口(未标示),DMD光调制器60及投影镜头70分别安装在前安装口与后安装口113;内腔111的底壁面在邻近左右壁面处均形成有下限位面(未标示),分光棱镜20的底面与下限位面抵接。壳体10的纵向安装口112既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顶部,也可以设置壳体10的底部。
可以理解的是,分光棱镜20既可以为TIR(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内全反射)棱镜,也可以为RTIR棱镜,或者为单块的棱镜。请参照图3、图4、图8至图10,以及图15至图19,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分光棱镜20搭配DMD 数字微镜将照明光路在DMD光调制器60的作用下转换为投影光路。具体地,分光棱镜20包括近侧棱镜21与远侧棱镜22,初始入射面211、出射入射面 212、第一端面214及第二端面215均形成在近侧棱镜21上,近侧棱镜21还包括近侧临界面213;初始入射面211、出射入射面212以及近侧临界面213 均位于第一端面214、第二端面215之间;远侧棱镜22包括远侧临界面221、朝向投影镜头70的成像出射面222,远侧棱镜22的顶部具有由上至下向后倾斜的出射连接面224;远侧棱镜22还包括第三端面225、第四端面226,其中第三端面225与第一端面214平齐,第四端面226与第二端面215平齐;远侧临界面221与所述近侧临界面213胶合且两者之间形成有空气间隙。为了降低成本,近侧棱镜21与远侧棱镜22采用相同折射率的材质,并且两者形状相同,如此可以共用成型的模具。初始入射面211朝下且贴合下限位面,出射连接面 224与近侧临界面213邻接,近侧临界面213的上部凸出于出射连接面224,近侧临界面213和出射连接面224围合形成开口朝上的凹部。
请再次参照图1至图6,DMD光调制器60用于根据接收的图像信号控制光束通断,进而实现图像显示。投影镜头70用于将DMD光调制器60调制的图像放大投射到屏幕上。请再次参照图3及图6,光学照明系统用于产生平行的三色光,这里不是严格的平行光,二是允许一定夹角误差的大致平行的光束。光学照明系统的光源(81a,81b,81c,81d)具体地为LED光源。在光学照明系统的变形实施例中,光源可以为RGB激光,混光激光以及灯泡类型的光源。三色调制组件的构成根据现有技术具有多种变形,例如三色调制组件若根据光源的不同又可以搭配选用二色镜、色轮、荧光轮以及X棱镜等。
光学照明系统的光源(81a,81b,81c,81d)发出的光,经过三色调制组件进行调整后输出的平行光,反射镜90用于改变该平行光的传播方向。光学照明系统还包括会聚透镜组(83a,83b),会聚透镜组(83a,83b)用于将横截面大致为圆形的光束转换为横截面大致为矩形的光束。本实施例中,经复眼透镜透出的平行光经会聚透镜组(83a,83b)下侧的透镜处理后照射到反射镜 90上,进而改变方向透射至会聚透镜组(83a,83b)上侧的自由曲面透镜上。经过会聚透镜组(83a,83b)转换的光束将透射至分光棱镜20的初始入射面 211上。分光棱镜20的横截面垂直于初始入射面211,在分光棱镜20为TIR (Total InternalReflection,内全反射),由两个棱镜胶合而成时,分光棱镜20 的横截面通常还垂直于两个棱镜的胶合面。
请再次参照图15至图19,第一弹性件31与第二弹性件32均既可以通过自身压缩的方式向分光棱镜20施加弹力,也可以通过自身拉伸的方式对分光棱镜20施加弹力。例如,若第一弹性件31设置第一夹腔114,即与侧限位面 111b一起位于分光棱镜20的同一侧,如此,第一弹性件31在完成安装后,一端与壳体10连接,另一端与第一端面214连接,从而利用自身的拉伸状态向分光棱镜20施加弹力,以使分光棱镜20抵靠侧限位面111b。第二弹性件 32既可以直接与分光棱镜20的下端连接,也可以通过第三方部件间接地与分光棱镜20的下端连接,只要能可靠地传递弹力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光机组件通过设置贯通至纵向安装口112的第一夹腔114与第二夹腔115,如此第一弹性件31可以沿上下方向安装至第一夹腔114或第二夹腔115,从而无须从壳体10的侧壁开设安装口供第一弹性件31安装至壳体10的内腔111;并且由于分光棱镜20的第一端面214与第二端面215对应地形成第一夹腔114与第二夹腔115的侧壁面,如此,第一弹性件31在连接壳体10后,第一弹性件31的弹力可以直接作用于第一端面214或第二端面215,从而在垂直于第一端面214或第二端面215的方向上可以不依赖侧盖实现分光棱镜20的稳固装配。由此相结合地,两个第二弹性件32可以分别利用第一夹腔114与第二夹腔115安装以实现在靠近DMD光调制器60的方向稳固限位分光棱镜20,其中一个第二弹性件32与第一弹性件31共用一个夹腔,使得相关稳固结构紧凑;并且第二弹性件32其自身和/或围绕第二弹性件32 实现弹力传递相关部件可以像第一弹性件31一样沿上下方向安装至第一夹腔 114及第二夹腔115,也无需利用侧盖配合从而使得分光棱镜20的两个方向上的稳固结构易于装配。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9至图19,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1设于第二夹腔115,第一弹性件31弹性抵接在第二夹腔115的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壁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1利用自身压缩的方式向分光棱镜20施加弹力,相比利用自身拉伸的方式,本实施例的方式装配更简易,只需要使第一弹性件 31被压缩在第二端面215与第二侧壁面111d之间即可。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3至图18,在一实施例中,内腔111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面111c及第二侧壁面111d;分光棱镜20还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214及第二端面215;
第一端面214与第一侧壁面111c相对,第一端面214与第一侧壁面111c 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腔114,第二端面215与第二侧壁面111d之间形成第二夹腔115;
第二侧壁面111d上设有第一凸台116,第一凸台116的朝向第二端面215 的一面设有容置槽116a,第一弹性件31嵌置于容置槽116a且与第二端面215 弹性抵接。
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侧壁面111d与第二端面215之间保持足够距离时可以保证第二夹腔115的容积或宽度方便其他部件安装。通过设置第一凸台116使得在实现上述目的前提下还能对第一弹性件31形成良好地支撑,防止第一弹性件31跑位;或者使得第一弹性件31整体上更为靠近分光棱镜20,使相应的稳固结构更为紧凑。
进一步地,纵向安装口112位于壳体10上端,第一凸台116、容置槽116a 均沿上下方向延伸呈长条状,第一弹性件31为长条状,第一弹性件31的长度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第一弹性件31由上至下地嵌置于容置槽116a。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弹性件31设置成长条状有利于向分光棱镜20 施加均衡分布的弹力。并且在位置上,第一弹性件31的长度方向与由上至下的装配方向一致,如此也增加了第一弹性件31装配上的方便性。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1、图12、图15以及图18,在一实施例中,第一侧壁面111c上设有第二凸台117,侧限位面111b形成在第二凸台117朝向第一端面214的一面。
本实施例中,与设置第一凸台的实施例相似,通过设置第二凸台117使得侧限位面111b相比第一侧壁面111c更为靠近分光棱镜20,有利于保证第一夹腔114的容积和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从而方便包括分光棱镜20在内的各个部件的装配。
进一步地,第二弹性件32位于第二凸台117的前侧,第二凸台117的上端面与第二凸台117的前侧面的连接处形成有导向斜面117a。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向斜面117a,使得第二弹性件32或与连接在第二弹性件32与分光棱镜20之间的第三方部件在独立或随分光棱镜20由上至下地装配时若初始位置偏向DMD光调制器60,则被装配的相应部件可以在导向斜面117a的引导作用下回复到正确的位置。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至图4,以及图7至图9,在一实施例中,光机组件还包括压盖50及第三弹性件33,压盖50盖合在纵向安装口112,第三弹性件33设置在压盖50与分光棱镜20之间,压盖50具有朝后的第一配合面51,分光棱镜20的靠近所述纵向安装口(112)的一端具有朝后的第二配合面213,第三弹性件33弹性抵接于第一配合面51与第二配合面213以使分光棱镜20 抵靠后限位面111a。
本实施例中,压盖50与纵向安装口112配合可以起到密封壳体10的内腔 111的作用;此外,通过压盖50来提供在前后方向上支撑第三弹性件33的第一配合面51,并利用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三弹性件33作用于第二配合面213,如此既有利于在分光棱镜20的上端对分光棱镜20施加向后的弹力以使分光棱镜20更稳固地抵靠在后限位面111a上,又有利于第三弹性件33自身的装配。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配合面213形成在近侧棱镜21的近侧临界面213的外露于远侧棱镜22上端的上部,如此由于近侧临界面213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即由上至下地向前倾斜设置,因此第三弹性件33的弹力既可以向后抵推分光棱镜20,又可以向下使分光棱镜20抵靠下限位面。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像设置底托件40一样,设置一个第三方部件与分光棱镜20的上端固定连接以提供第二配合面。
进一步地,纵向安装口112位于壳体10上端,请参照图4、图9至图19,在一实施例中,光机组件还包括两个底托件40,两个底托件40分别位于第一夹腔114与第二夹腔115的下部且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端面214与第二端面 215上;
第一侧壁面111c及第二侧壁面111d上均设有第三凸台118,第三凸台118 位于邻近的底托件40的前侧,在第二夹腔115的底托件40位于第一凸台的前侧;第二弹性件32弹性抵接于第三凸台118及底托件40。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底托件40来传递第二弹性件32的弹力,并利用第二弹性件32自身的压缩来提供弹力有利于简化第二弹性件32的装配。例如底托件40可以先与分光棱镜20固定,然后再随分光棱镜20装配至壳体10的内腔111,最后再将第二弹性件32卡在第三凸台118与底托件40之间,以将分光棱镜20抵靠后限位面111a。
进一步地,底托件40包括侧连板41与前挡板42,两底托件40的侧连板 41分别贴合并粘接固定于第一端面214与第二端面215,前挡板42与侧连板 41的背离分光棱镜20的一面连接,前挡板42具有朝前设置的板面,第三凸台118具有与前挡板42相对设置的后侧面,第二弹性件32弹性抵接于第三凸台118的后侧面及前挡板42的前板面。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侧连板41可以增大底托件40与分光棱镜20的粘接面积,从而增加底托件40与分光棱镜20的连接强度。而通过设置前挡板 42则方便为第二弹性件32提供更大的支撑面积,从而方便第二弹性件32可以更为顺利地被压缩夹合在前挡板42与第三凸台118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投影光机,包括主板以及如上所述的光机组件,主板与DMD光调制器60电连接。主板用于根据图像信号驱动DMD光调制器 60上的微镜偏转,从而使对应于图像像素的光束通断,进而将照明光束转换为成像光束。该光机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光机组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机组件,包括壳体(10)、分光棱镜(20)、第一弹性件(31)以及两个第二弹性件(32),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具有内腔(111)以及与所述内腔(111)连通的纵向安装口(112)以及后安装口(113);所述内腔(111)包括后限位面(111a)及侧限位面(111b),所述后限位面(111a)位于所述后安装口(113)外围;
所述分光棱镜(20)穿过所述纵向安装口(112)安装在所述壳体(10)的内腔(111);所述分光棱镜(20)包括初始入射面(211)及出射入射面(212),所述初始入射面(211)背离所述纵向安装口(112)设置,所述出射入射面(212)朝向所述后安装口(113)设置;
所述内腔(111)在所述分光棱镜(20)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有第一夹腔(114)及第二夹腔(115),所述第一夹腔(114)及第二夹腔(115)均沿纵向贯通至所述纵向安装口(112),所述侧限位面(111b)位于所述第一夹腔(114);
所述第一弹性件(31)设于所述第一夹腔(114)或第二夹腔(115),所述第一弹性件(31)连接所述壳体(10)与邻近该第一弹性件(31)的所述分光棱镜(20)的左端面或右端面以使所述分光棱镜(20)抵靠所述侧限位面(111b);两个所述第二弹性件(3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夹腔(114)与第二夹腔(115)的远离所述纵向安装口(112)的部位,所述第二弹性件(32)连接所述壳体(10)及分光棱镜(20)的远离所述纵向安装口(112)的一端以使所述分光棱镜(20)抵靠所述后限位面(111a)。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31)设于所述第二夹腔(115),所述第一弹性件(31)弹性抵接在所述第二夹腔(115)的在左右方向上相对的两侧壁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腔(111)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面(111c)及第二侧壁面(111d);所述分光棱镜(20)还包括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214)及第二端面(215);
所述第一端面(214)与所述第一侧壁面(111c)相对,所述第一端面(214) 与所述第一侧壁面(111c)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夹腔(114),所述第二端面(215)与所述第二侧壁面(111d)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夹腔(115);
所述第二侧壁面(111d)上设有第一凸台(116),所述第一凸台(116)的朝向所述第二端面(215)的一面设有容置槽(116a),所述第一弹性件(31)嵌置于所述容置槽(116a)且与所述第二端面(215)弹性抵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安装口(112)位于所述壳体(10)上端,所述第一凸台(116)、容置槽(116a)均沿上下方向延伸呈长条状,所述第一弹性件(31)为长条状,所述第一弹性件(31)的长度方向与上下方向一致,所述第一弹性件(31)由上至下地嵌置于所述容置槽(116a)。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面(111c)上设有第二凸台(117),所述侧限位面(111b)形成在所述第二凸台(117)朝向所述第一端面(214)的一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32)位于所述第二凸台(117)的前侧,所述第二凸台(117)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凸台(117)的前侧面的连接处形成有导向斜面(117a)。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机组件还包括压盖(50)及第三弹性件(33),所述压盖(50)盖合在所述纵向安装口(112),所述第三弹性件(33)设置在所述压盖(50)与分光棱镜(20)之间,所述压盖(50)具有朝后的第一配合面(51),所述分光棱镜(20)的靠近所述纵向安装口(112)的一端具有朝后的第二配合面(213),所述第三弹性件(33)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一配合面(51)与第二配合面(213)以使所述分光棱镜(20)抵靠所述后限位面(111a)。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机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安装口(112)位于所述壳体(10)上端,所述光机组件还包括两个底托件(40),两个所述两个底托件(4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夹腔(114)与第二夹腔(115)的下部且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端面(214)与第二端面(215)上;
所述第一侧壁面(111c)及第二侧壁面(111d)上均设有第三凸台(118),所述第三凸台(118)位于邻近的所述底托件(40)的前侧,在所述第二夹腔(115)的底托件(40)位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前侧;所述第二弹性件(32)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三凸台(118)及底托件(4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件(40)包括侧连板(41)与前挡板(42),两所述底托件(40)的所述侧连板(41)分别贴合并粘接固定于所述第一端面(214)与第二端面(215),所述前挡板(42)与所述侧连板(41)的背离所述分光棱镜(20)的一面连接,所述前挡板(42)具有朝前设置的板面,所述第三凸台(118)具有与所述前挡板(42)相对设置的后侧面,所述第二弹性件(32)弹性抵接于所述第三凸台(118)的后侧面及前挡板(42)的前板面。
10.一种投影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DMD光调制器(60)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光机组件,所述DMD光调制器(60)安装在后安装口(113)。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40757.0U CN214670031U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一种光机组件及投影光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40757.0U CN214670031U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一种光机组件及投影光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670031U true CN214670031U (zh) | 2021-11-09 |
Family
ID=78502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40757.0U Active CN214670031U (zh) | 2020-12-23 | 2020-12-23 | 一种光机组件及投影光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670031U (zh) |
-
2020
- 2020-12-23 CN CN202023140757.0U patent/CN21467003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RE43959E1 (en) | Multi-lamp arrangement for optical systems | |
KR100709500B1 (ko) | 투사 디스플레이를 위한 led 광원을 사용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 |
CN214375770U (zh) | 一种光机组件及投影光机 | |
US20130100418A1 (en) |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 |
JP2007133161A (ja) | 照明用光学系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プロジェクタ | |
CN116157735A (zh) | 投影模组及其组装方法和包括投影模组的近眼显示设备 | |
CN113075843B (zh) | 一种投影光机及投影仪 | |
CN113075839B (zh) | 一种投影光机 | |
CN214670031U (zh) | 一种光机组件及投影光机 | |
EP1615450A2 (en) | Multi channel imaging engine apparatus | |
CN113075844B (zh) | 一种投影光机及投影仪 | |
CN214670032U (zh) | 一种光机组件及投影光机 | |
US20120154758A1 (en) |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 |
JP4525757B2 (ja) | プロジェクタ | |
CN214670028U (zh) | 一种投影光机及投影仪 | |
CN113075845B (zh) | 一种分光棱镜固定组件及投影光机 | |
CN214375764U (zh) | 一种光机组件及投影光机 | |
CN113075840B (zh) | 一种投影光机 | |
CN214375779U (zh) | 一种遮光散热组件及投影光机 | |
KR20090028852A (ko) | 프로젝션 시스템 | |
CN101846869A (zh) | 投影型图像显示器 | |
CN214375773U (zh) | 一种光机组件及投影光机 | |
CN113075842B (zh) | 一种投影光机 | |
CN209215710U (zh) | 合光装置及投影装置 | |
CN212694240U (zh) | 一种反射镜调节装置、投影光机及投影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18067 3C, 3D, Block CD, Building 7, Xinghua Industrial Building, No. 4, Industrial 6th Road, Huaguoshan Community, Merchants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nhu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1-2105, block a, building 8, Shenzhen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Valley, Dashi 1st Road, Xili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ANHUA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