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63671U - 一种车用储氢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储氢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63671U
CN214663671U CN202120479479.7U CN202120479479U CN214663671U CN 214663671 U CN214663671 U CN 214663671U CN 202120479479 U CN202120479479 U CN 202120479479U CN 214663671 U CN214663671 U CN 2146636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tion section
hydrogen storage
storage bottle
hydrogen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7947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源鸿
成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47947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636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636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636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2Hydrogen storage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用储氢瓶,包括内胆及包覆在内胆外的外壳,所述内胆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塑料密封内衬、碳纤维增强塑料层及玻璃纤维强化塑料层,所述内胆一端设置有气口,所述气口处设置有控制气口通断的阀门系统,所述阀门系统包括主控阀及与主控阀可拆卸连接的接驳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储氢瓶,无需实用铝合金等金属材质内胆,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还配备有与主阀体可拆卸连接的接驳头,能实现储氢瓶在车上的快速装卸,有效降低了氢能源汽车的续航难度,为氢能源汽车的普及作出了极大贡献。

Description

一种车用储氢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氢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用储氢瓶。
背景技术
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难题。氢能作为一种零碳能源,具有来源广、燃烧值高、无污染等优点,被视为本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因此,各汽车厂商均在逐渐加大对氢能汽车的研发投入,以丰田为代表的汽车厂商已投产氢燃料电池车型。
一般是在车内放置储氢瓶,由储氢瓶为车辆提供能源,现有的储氢瓶一般为铝合金内胆,其成本较为高昂,会大幅拉升氢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限制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同时制约氢能源汽车发展的还有另一大难题-加氢难,国内的加氢站寥寥无几,在长途行驶中,如果储氢瓶中氢气耗尽,难以得到及时补给,使得氢能源汽车的行驶距离受到较大限制,而更换新的储氢瓶,操作也极为复杂,难以在半途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储氢瓶,不仅成本低廉,且能进行快速装卸。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用储氢瓶,包括内胆及包覆在内胆外的外壳,所述内胆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塑料密封内衬、碳纤维增强塑料层及玻璃纤维强化塑料层,所述内胆一端设置有气口,所述气口处设置有控制气口通断的阀门系统,所述阀门系统包括主控阀及与主控阀可拆卸连接的接驳头。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铝合金层、石棉网层、PVC材料层。
更进一步地,所述主控阀包括与内胆连通的第一端口及与外界连通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处设置有与第二端口密封连接的辅助密封件,所述辅助密封件远离第二端口一端设置有外凸的气嘴,所述接驳头上设置有与气嘴配合的连接槽,所述接驳头上设置有一贯穿接驳头并延伸至连接槽底部的第一输气通道。
更进一步地,所述气嘴中部设置有第二输气通道,所述第二输气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过渡段与第二过渡段,所述第一过渡段直径大于第二过渡段直径,所述主控阀的第二端口处内凹设置有与第一过渡段连通的第一安装段,所述第一输气通道包括与第二过渡段相接的第三过渡段及与第三过渡段连通的第四过渡段,所述第三过渡段的直径小于第四过渡段的直径,所述接驳头端部设置有一与第四过渡段连通的端槽,所述端槽内密封连接有一安装端头,所述安装端头中部设置有贯穿安装端头并与第四过渡段连通的辅助气道,所述安装端头与第四过渡段连接一侧内凹设置有第二安装段,所述第一安装段及第二安装段底部均设置有一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一延伸至第四过渡段/第二过渡段内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沿连接杆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一推杆,所述推杆上设置有一位于抵紧在第一过渡段与第二过渡段之间的接缝处/第三过渡段与第四过渡段的接缝处的封堵塞,所述封堵塞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一套设在连接杆及推杆外的辅助弹簧,所述气嘴内的推杆远离连接杆一端贯穿封堵塞延伸至第一过渡段内,所述接驳头内的推杆远离连接杆一端穿过第三过渡段延伸至连接槽内,所述接驳头与气嘴连接时,接驳头内的推杆端部延伸至第一过渡段内并与气嘴内的推杆相互抵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远离连接杆一端设置有十字槽,且连接座的直径小于第一安装段及第二安装段的内径,所述主控阀的第二端口的出气处及辅助气道的端部均与十字槽相对。
更进一步地,所述封堵塞远离连接杆一端边缘设置有环形斜坡,且环形斜坡的直径沿着远离连接杆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四过渡段及第一过渡段端部形状与环形斜坡适配,所述环形斜坡上设置有若干滚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用储氢瓶,无需实用铝合金等金属材质内胆,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同时还配备有与主阀体可拆卸连接的接驳头,能实现储氢瓶在车上的快速装卸,有效降低了氢能源汽车的续航难度,为氢能源汽车的普及作出了极大贡献,具体来说,塑料密封内衬能有效降低储氢瓶的造价,提升储氢瓶的可回收性,而外壳可以有效增强储氢瓶的抗压能力和阻燃能力,提升储氢瓶使用的安全性,而接驳头能与主阀体快速插接或者分离,将接驳头安装在汽车上,能有效实现储氢瓶在车身上的快速装卸,使得使用者能在没有加氢站补给的情况下自行快速更换储氢罐,解决了氢能源汽车的能源补给问题,化解用户对于车辆续航能力的担忧,有助于氢能源汽车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整车连接流程图;
图2是燃氢增程系统流程图;
图3是车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燃氢增程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安装腔与封板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封板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储氢罐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储氢罐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圈A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连接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储氢罐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安装架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圈A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弧形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安装腔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燃氢增程系统,2-动力电池系统,3-电控系统,4-发电机,5-驱动电机,6-供储氢系统,601-塑料密封内衬,602-碳纤维增强塑料层,603-玻璃纤维强化塑料层,604-外壳,605-主控阀,606-接驳头,607-辅助密封件,608-安装端头,609-第一安装段,610-第一过渡段,612-第二过渡段,613-第三过渡段,614-第四过渡段,615-第二安装段,616-辅助气道,617-连接座,618-连接杆,619-推杆,620-滑槽,621-辅助弹簧,622-封堵塞,623-十字槽,8-安装架,801-定位槽,802-导轨,803-托架,804-电机一,805-弧形盖板,806-连接支架,807-驱动装置二,808-丝杆,809-滑移座,810-连接板,811-滑轨,812-弧形压板,813-挤压弹簧,9-车体,10-安装腔,1001-往复丝杆,1002-电机三,1003-导向杆,11-封板,1101-滑移块,1102-导向块,1103-定位条,1104-限位板,1105-滚珠,12-燃氢发动机,13-氢气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通,也可以是可拆卸连通,或一体地连通;可以是机械连通,也可以是电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氢能源汽车,与常规电动汽车一样,包括车体9、车壳、动力电池系统2、电控系统3及驱动电机5等部件,司机坐在驾驶位通过电控系统3控制动力电池系统2、驱动电机5工作,从而对汽车的移动进行控制,而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车体9上还设置有燃氢增程系统1、供储氢系统6,燃氢征程系统在需要时能为动力电池充电为汽车供能,而供储氢系统6则与燃氢增程系统1相连,为燃氢增程系统1提供氢气,具体来说,电控系统3包括整车控制器、电机控制器,而整车控制器分别与动力电池系统2、电机控制器、燃氢增程系统1通信连接,其中动力电池系统2的电能输出端通过电机控制器与驱动电机5连接,燃氢增程系统1的电能输出端与动力电池系统2的电能输入端连接。
其中,请参见图2、图4所示,动力电池系统2一般包括电池组及电池管理系统BMS,燃氢增程系统1包括燃氢发动机、发电机、空气过滤器、空压机、氢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通过空压机与燃氢发动机连接,而燃氢发动机与供储氢系统6相连,由供储氢系统6为燃氢发动机提供氢气,储氢瓶与氢气过滤器连接,燃氢发动机的电能输出端可以通过DC/DC模块与电池组的电能输入端连接,以对电池组进行充电,而在充电时,DC/DC模块能起到极好的直流升压作用。其中,为了使燃氢发动机、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BMS等更好地工作,还可以设置低压蓄电池,由低压蓄电池为上述部件提供低压直流电。
而整车控制器为现有装置,普遍存在于燃油机动车和电动车上,其是车辆的核心控制部件,起着控制车辆运行的作用,一般其主要功能包括驱动力矩控制、制动能量的优化控制、整车的能量管理、CAN网络的维护和管理、故障的诊断和处理、车辆状态监视等。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来说,整车控制器通过CAN总线分别与动力电池系统2、燃氢增程系统1以及电机控制器通信相连,燃氢增程系统1的电能输出端分别与动力电池系统2以及电机控制器连接,动力电池系统2的电能输出端通过电机控制器与汽车的驱动电机5连接从而提供动力源;电机控制器在整车控制器的调度之下从燃氢增程系统1和动力电池系统2中获得直流电输出到驱动电机5。汽车工作时,整车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部件,其不仅可以控制由动力电池系统2为汽车的驱动电机5供电,也可以在监测到动力电池系统2电量不足时控制由燃氢增程系统1为驱动电机5供电,或者是控制动力电池系统2和燃氢增程系统1共同对驱动电机5进行供电,其中,驱动电机5与汽车的后轮驱动轴连接,而一般情况下,整车控制器是通过控制动力电池系统2和燃氢增程系统1电能输出端处回路上的接触器或其它类似的开关类元器件的开闭实现控制电能是否输出,具体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进行多余赘述。
其中,燃氢增程系统1供能的具体方式如下:供储氢系统6提供的氢气经过氢气过滤器后与经过空气过滤器过滤并由空压机输送的空气中的氧气,在燃氢发动机中燃烧做功产生机械能,机械能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进行供电。而为了对氢气的用量进行监控并进行调压,还可以在氢气过滤器与燃氢发动机之间的气体管路上安装气流量计,并使气流量计与整车控制器连接,当然也可以在供储氢系统6与氢气过滤器之间安装减压阀控制气压。
现举例说明动力源切换的条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当电池组电量充足(例如SOC在85%以上)时,整车控制器使用电池组为车辆动力系统供电;当电池组的电量不足(例如SOC低于25-30%)时,整车控制器启动燃氢增程系统1为车辆动力系统供电;电池组的SOC在30%-85%之间时,由动力电池系统2或燃氢增程系统1供电,例如当燃氢增程系统1的输出功率大于需求功率,富余的电量将在整车控制器的控制下向电池组充电;当汽车需求功率大于燃氢增程系统1的额定功率时,整车控制器会同时使用电池组和燃氢增程系统1为动力系统供电。当然,上述实例仅为尽量使电池组和燃氢增程系统1都在处于较佳工作状态的供电策略,其对整体的使用寿命和能量转换效率均有益,但本发明对供电方案不作限制,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求对供电方案进行相应调整。
而在在进行实际安装时,请参见图3所示,可以将燃氢增程系统1设置在车体9前端,即2个前轮之间的位置,所述供储氢系统6设置在车体9中部,所述驱动电机5位于车体9后端,与汽车后轮驱动轴连接,带动后轮转动,所述动力电池系统2设置在驱动电机5后方,即行李箱下方的位置,从而对汽车的空间进行合理利用,并使重量分布合理,提升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而供储氢系统6作为提供氢气的部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储氢瓶及用于安装储氢瓶的安装架8,安装架8固定在车体9上用于对储氢瓶进行固定,具体地,请参见图5、图6、图15所示,所述车体9底部设置有一用于安装安装架8的安装腔10,所述安装腔10朝向地面一侧开口设置,且开口处设置有一开启或封闭安装腔10的封板11,封板11可以与安装腔10壁铰接或者通过螺钉等进行可拆卸连接,但是考虑到需要对储氢瓶进行更换,便需要封板11的拆卸较为方便,对此,本实施例使封板11与安装腔10壁滑动连接,所述安装腔10内一侧设置有往复丝杆1001,另一侧设置有与往复丝杆1001平行的定位杆,往复丝杆1001与封板11滑动的方向平行,所述往复丝杆1001一端与安装腔10壁转动连接,另一端连接有电机三1002,电机三1002固定在安装腔10壁上,所述封板11一侧设置有与往复丝杆1001螺纹连接的滑移块1101,另一侧设置有套设在定位杆外并与定位杆滑动连接的导向块1102,且导向块1102与滑移块1101均设置在封板11的同一端。电机三1002启动时,往复丝杆1001转动,封板11在导向杆1003的限位作用下,沿着往复丝杆1001移动,从而开启或关闭安装腔10的腔门,而为了方便封板11移动,可以使安装腔10远离电机三1002一端的腔壁上设置一内凹于车体9底部的平台,且该平台延伸至车体9端部,该平台与封板11的厚度相同,封板11端部可以沿着该平台滑移至车体9外部,而在封板11将安装腔10封闭时,封板11远离电机三1002一端也与平台重合,使得车体9底部看起来平整,当然在安装腔10两侧也可以设置这样的平台,封板11沿着平台移动,提升二者配合的紧密性。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封板11与安装腔10配合的紧密性,提升封闭效果,所述封板11两侧各设置有一定位条1103,所述定位条1103位于封板11内侧且与往复丝杆1001平行,所述安装腔10壁上设置有供定位条1103卡入的导向轨,所述定位条1103与导向轨滑动连接,该导向轨可以位于安装腔10腔壁的顶部,但是为了方便操作,也方便清理,可以使导向轨位于安装腔10腔壁内侧,且可以使导向轨的横截面为T型,此时定位条1103设置为L型,且定位条1103端部设置有与导向轨形状适配的限位板1104,限位板1104卡入导向轨内,并沿着导向轨滑动,既能有效对封板11进行支撑,又能提升封板11与安装腔10的闭合效果,当然为了提升封板11滑动的顺畅性,可以在所述限位板1104远离定位条1103一侧设置滚珠1105,利用滚珠1105来减轻滑动摩擦力。
而作为储氢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7-11所示,其包括内胆及包覆在内胆外的外壳604,所述内胆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塑料密封内衬601、碳纤维增强塑料层602及玻璃纤维强化塑料层603,所述内胆一端设置有气口,所述气口处设置有控制气口通断的阀门系统,所述阀门系统包括主控阀605及与主控阀605可拆卸连接的接驳头606,而主控阀605一般为高压电磁阀,当然还可以包括常用的传感器,例如压力、氢元素浓度、温度、电离子浓度等,还可以有各类储氢瓶常用芯片,例如监测储气量、收集用户数据的芯片以及SG模块等,并采用绝缘盒体对这些部件进行封装,防止在使用过程受到伤害,而这些都是常规处理手段,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后文的主控阀605都以高压电磁阀为例进行说明,其中,高压电磁阀也是可以直接从市面上进行采购的常规部件,在此也不再进行赘述,所述主控阀605的第一端口与内胆连通,第二端口与外界连通,通过控制主控阀605的通断,即可对储氢瓶进行充气或放气操作,而无需再设置单独的进气口与排气口,加工更为方便,同时也减少了接头的数量,进一步提升了密封性能,而内胆使用塑料密封内衬601,可以采用吹塑的方式直接成型,碳纤维增强塑料层602设置在内胆外表面,玻璃纤维强化塑料层603设置在碳纤维增强塑料层602的外表面使,得储氢瓶的造价大幅降低,可回收性也比传统的金属内胆储氢瓶更佳。而作为外壳604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外壳604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铝合金层、石棉网层、PVC材料层,使得外壳604能进一步增强储氢瓶的抗压能力和阻燃能力,有效保护内胆,提升使用的安全性能,其中,内胆可以与现有的瓶子一样,而外壳604则是呈圆柱状设置在内胆外,主控阀605也保护在外壳604内,当然为了便于在搬运过程中对储氢瓶进行夹持,还可以在外壳604的两端设置环形夹持槽用于夹持。
其中,储氢瓶上设置有主控阀605及与主控阀605可拆卸连接接驳头606,此处的接驳头606则可以固定在安装架8上,用于安装输气管路与燃氢发动机进行连接,以将储氢瓶内的氢气输送至燃氢发动机进行使用,具体来说,请参见图12-13所示,所述安装架8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供储氢瓶放入的定位槽801,所述定位槽801两侧设置有分隔件,所述定位槽801底部设置有供储氢瓶放入或离开的安装口,由于供储氢系统6是设置在车架上的,其上还设置有车厢,从上面将储氢瓶放入或取出是十分不便的,因此将安装口设置在定位槽801下方,可以打开封板11,然后从汽车底部将储氢瓶放入或者取出,而分隔件将安装架8分隔成一个一个供储氢瓶放入的定位槽801,而定位槽801的具体数量,则可以根据汽车的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例如3个等,而受汽车体9型限制,定位槽801最好平行排布,定位槽801顶部设置有弧形盖板805,所述弧形盖板805与分隔件连接对储氢瓶进行定位,储氢瓶从定位槽801下方的安装口放入定位槽801内,由弧形盖板805对储氢瓶的放入高度进行限位,所述定位槽801两端还设置有托架803,所述托架803与分隔件滑动连接,所述托架803包括一与储氢瓶接触的底托,所述托架803连接有带动托架803移动的驱动装置一,即在储氢瓶需要放入时,先利用驱动装置一将2个托架803沿着分隔件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以留出足够储氢瓶放入的空间,然后再从安装口放入储氢瓶,储氢瓶放好后,再利用驱动装置一移动托架803,使2个托架803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底托将储氢瓶两端托住,使得储氢瓶被限制在托架803与弧形盖板805之间以进行固定;同时,储氢瓶的主控阀605所对应的定位槽801端部的托架803上还设置有一连接支架806,接驳头606固定在该连接支架806上,且连接支架806可以在托架803上滑动,所述连接支架806连接有一驱动装置二807,驱动装置二807带动连接支架806移动,从而使接驳头606与主控阀605连接或者脱离,当然可以在托架803设置滑轨811,并在连接支架806上设置导向块1102,导向块1102位于滑轨811内,对连接支架806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制。
具体来说,主控阀605的第二端口处设置有与第二端口密封连接的辅助密封件607,在二者连接处可以设置类似橡胶环的密封件来进行密封,所述辅助密封件607远离第二端口一端设置有外凸的气嘴,所述接驳头606上设置有与气嘴配合的连接槽,当然,也可以在连接槽内开槽设置类似橡胶环之类的密封件来进行密封,所述接驳头606上设置有一贯穿接驳头606并延伸至连接槽底部的第一输气通道,该输气通道通过管路与燃氢发动机连接以将氢气输送至发动机,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接驳头606能与主控阀605能快速连接,同时提升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中部设置有贯穿辅助密封件607的第二输气通道,所述第二输气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过渡段610与第二过渡段612,所述第一过渡段610直径大于第二过渡段612直径,所述主控阀605的第二端口处内凹设置有与第一过渡段610连通的第一安装段609,所述第一输气通道包括与第二过渡段612相接的第三过渡段613及与第三过渡段613连通的第四过渡段614,所述第三过渡段613的直径小于第四过渡段614的直径,所述接驳头606端部设置有一与第四过渡段614连通的端槽,所述端槽内密封连接有一安装端头608,具体连接时,也可以在端槽内开槽设置类似橡胶环的密封件来进行密封,所述安装端头608中部设置有贯穿安装端头608并与第四过渡段614连通的辅助气道616,通过在安装端头608的的辅助气道616的出口处连接管路,即可将氢气输送至燃氢发动机,所述安装端头608与第四过渡段614连接一侧内凹设置有第二安装段615,所述第一安装段609及第二安装段615底部均设置有一连接座617,所述连接座617上设置有一延伸至第四过渡段614/第二过渡段612内的连接杆618,所述连接杆618上设置有沿连接杆618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620,所述滑槽620内滑动连接有一推杆619,所述推杆619上设置有一位于抵紧在第一过渡段610与第二过渡段612之间的接缝处/第三过渡段613与第四过渡段614的接缝处的封堵塞622,所述封堵塞622与连接座617之间设置有一套设在连接杆618及推杆619外的辅助弹簧621,所述气嘴内的推杆619远离连接杆618一端贯穿封堵塞622延伸至第一过渡段610内,所述接驳头606内的推杆619远离连接杆618一端穿过第三过渡段613延伸至连接槽内,所述接驳头606与气嘴连接时,接驳头606内的推杆619端部延伸至第一过渡段610内并与气嘴内的推杆619相互抵接,封堵塞622的截面尺寸略小于第一过渡段610、第四过渡段614的截面尺寸,以使气体能正常通过,推杆619的截面尺寸也小于第二过渡段612与第三过渡段613的截面尺寸,以使气体通过,同时连接座617的截面尺寸也需要小于第一安装段609、第二安装段615的截面尺寸。即在使用时,如果,接驳头606未与气嘴连接,或未完全连接,则封堵塞622会堵在第一过渡段610端部,使得氢气无法离开气嘴,与主控阀605配合,能起到较好的双层密封效果,而在气嘴完全插入接驳头606上的连接槽时,由于安装在接驳头606内的推杆619端部是延伸至连接槽内的,其会随着连接槽与气嘴接触而插入第二过渡段612内,从而与气嘴内的推杆619相互接触,二者互相推动,使得第一过渡段610内的封堵塞622朝着主控阀605内回退,氢气可以通过封堵塞622与第一过渡段610之间的缝隙进入第二过渡段612,然后进入第三过渡段613,此时由于接驳头606内的封堵塞622也朝着第四过渡段614内回缩,氢气也可以直接穿过封堵塞622与第四过渡段614之间的缝隙进入第四过渡段614,最后通过辅助气道616离开接驳头606,再通过管路到达燃氢发动机进行使用。而为了避免连接座617影响气体的正常通过,当然也可以使连接座617远离连接杆618一端设置有圆台,截面小的一端位于连接座617最端部,并在该端开设十字槽623,十字槽623的四个出口均延伸至圆台端部,且连接座617的直径小于第一安装段609及第二安装段615的内径,也可以使第一安装段609与第一过渡段610的截面大小相同,而第二安装段615与第四过渡段614的截面大小相同,所述主控阀605的第二端口的出气处及辅助气道616的端部均与十字槽623相对,气体可以从十字槽623通过。同时,所述封堵塞622远离连接杆618一端边缘设置有环形斜坡,且环形斜坡的直径沿着远离连接杆618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四过渡段614及第一过渡段610端部形状与环形斜坡适配,即封堵塞622端部类似于圆台状,可以有效提升封堵塞622与第一过渡段610、第三过渡段613之间的密封性,所述环形斜坡上设置有若干滚珠1105,在使用时,封堵塞622移动的摩擦力更小,移动更为容易。
而作为驱动装置一、驱动装置二807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可以为伸缩电缸、液压油缸等常规驱动方式,而对于驱动装置一,为了使得移动距离更容易控制,以适应不同大小的储氢瓶,所述分隔件为一导轨802,所述托架803两侧设置有供导轨802穿过的通孔并与导轨802滑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一包括与导轨802平行的丝杆808、带动丝杆808转动的电机一804及与托架803固定连接的滑移座809,所述滑移座809与丝杆808螺纹连接,所述丝杆808与安装架8转动连接,所述电机一804固定在安装架8上,电机一804与整车控制器连接,在使用时可以直接通过电机的正反转来控制丝杆808的转动方向,从而对托架803的移动方向进行精准控制,而且丝杆808在转动时,托架803受到2根导轨802的限制,使其只能随着丝杆808的转动而沿着滑轨811往复移动,而不会发生转动,此处应当可以理解,每个定位槽801两侧都有各自单独的分隔件,例如两个相邻的定位槽801,在相邻一侧则相应应当有2个分隔件,当然驱动装置二807也如驱动装置一一样,利用丝杆808来进行控制,即在托架803上设置导向杆1003,使连接支架806与导向杆1003滑动连接,并且自己另一侧与丝杆808进行螺纹连接,否则单独设置一滑块与丝杆808进行螺纹连接,然后在托架803上安装一带动丝杆808转动的电机二,使电机二也与整车控制器连接即可。
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对储氢瓶的限位效果,所述底托与储氢瓶接触一侧呈弧形设置,所述托架803还包括与底托固定连接的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与储氢瓶端面相抵,从而对四个方向均对储氢瓶进行有效限位,防止储氢瓶发生位移。同时,为了方便进行组装,请参见图14所示,所述弧形盖板805两侧设置有连接板810,所述连接板810与分隔件固定连接,所述弧形盖板805与连接板810可拆卸连接,在安装时,可以先安装其它部件,最后再装上弧形盖板805,而为了适应不同大小的储氢瓶固定需要,并提升储氢瓶固定的稳定性,对储氢瓶进行较好的保护,所述弧形盖板805靠近储氢瓶一侧设置有弧形压板812,所述弧形压板812与弧形盖板805支架设置有挤压弹簧813,同时还可以在所述弧形压板812及托架803与储氢瓶相接一侧设置橡胶垫,以在储氢瓶受力时进行缓冲,对储氢瓶进行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车用储氢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及包覆在内胆外的外壳(604),所述内胆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塑料密封内衬(601)、碳纤维增强塑料层(602)及玻璃纤维强化塑料层(603),所述内胆一端设置有气口,所述气口处设置有控制气口通断的阀门系统,所述阀门系统包括主控阀(605)及与主控阀(605)可拆卸连接的接驳头(6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储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04)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铝合金层、石棉网层、PVC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储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阀(605)包括与内胆连通的第一端口及与外界连通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处设置有与第二端口密封连接的辅助密封件(607),所述辅助密封件(607)远离第二端口一端设置有外凸的气嘴,所述接驳头(606)上设置有与气嘴配合的连接槽,所述接驳头(606)上设置有一贯穿接驳头(606)并延伸至连接槽底部的第一输气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储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嘴中部设置有第二输气通道,所述第二输气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过渡段(610)与第二过渡段(612),所述第一过渡段(610)直径大于第二过渡段(612)直径,所述主控阀(605)的第二端口处内凹设置有与第一过渡段(610)连通的第一安装段(609),所述第一输气通道包括与第二过渡段(612)相接的第三过渡段(613)及与第三过渡段(613)连通的第四过渡段(614),所述第三过渡段(613)的直径小于第四过渡段(614)的直径,所述接驳头(606)端部设置有一与第四过渡段(614)连通的端槽,所述端槽内密封连接有一安装端头(608),所述安装端头(608)中部设置有贯穿安装端头(608)并与第四过渡段(614)连通的辅助气道(616),所述安装端头(608)与第四过渡段(614)连接一侧内凹设置有第二安装段(615),所述第一安装段(609)及第二安装段(615)底部均设置有一连接座(617),所述连接座(617)上设置有一延伸至第四过渡段(614)/第二过渡段(612)内的连接杆(618),所述连接杆(618)上设置有沿连接杆(618)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620),所述滑槽(620)内滑动连接有一推杆(619),所述推杆(619)上设置有一位于抵紧在第一过渡段(610)与第二过渡段(612)之间的接缝处/第三过渡段(613)与第四过渡段(614)的接缝处的封堵塞(622),所述封堵塞(622)与连接座(617)之间设置有一套设在连接杆(618)及推杆(619)外的辅助弹簧(621),所述气嘴内的推杆(619)远离连接杆(618)一端贯穿封堵塞(622)延伸至第一过渡段(610)内,所述接驳头(606)内的推杆(619)远离连接杆(618)一端穿过第三过渡段(613)延伸至连接槽内,所述接驳头(606)与气嘴连接时,接驳头(606)内的推杆(619)端部延伸至第一过渡段(610)内并与气嘴内的推杆(619)相互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储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617)远离连接杆(618)一端设置有十字槽(623),且连接座(617)的直径小于第一安装段(609)及第二安装段(615)的内径,所述主控阀(605)的第二端口的出气处及辅助气道(616)的端部均与十字槽(623)相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储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塞(622)远离连接杆(618)一端边缘设置有环形斜坡,且环形斜坡的直径沿着远离连接杆(618)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四过渡段(614)及第一过渡段(610)端部形状与环形斜坡适配,所述环形斜坡上设置有若干滚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用储氢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604)为空心圆柱体状,所述外壳(604)两端均设置有环形夹持槽。
CN202120479479.7U 2021-03-05 2021-03-05 一种车用储氢瓶 Active CN2146636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79479.7U CN214663671U (zh) 2021-03-05 2021-03-05 一种车用储氢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79479.7U CN214663671U (zh) 2021-03-05 2021-03-05 一种车用储氢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63671U true CN214663671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51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79479.7U Active CN214663671U (zh) 2021-03-05 2021-03-05 一种车用储氢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636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3645A (zh) * 2022-05-16 2022-08-30 北京海神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编织车载气氢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53645A (zh) * 2022-05-16 2022-08-30 北京海神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三维编织车载气氢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21433B2 (en) Method for quickly supplying electric energy to electric vehicle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thereof
CN105579279B (zh) 用于借助固定主电池组和可更换辅助电池组为电动车辆供电的设备
CN209552964U (zh) 增程式移动电源车
CN214663671U (zh) 一种车用储氢瓶
CN108819791A (zh) 移动式储能设备
CN206678799U (zh) 车辆太阳能充电装置、系统以及车辆
WO2009109081A1 (zh) 移动式轮胎更换系统
CN214984858U (zh) 一种氢能源汽车
CN111911798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撬装式加氢装置
CN206938479U (zh) 微型燃料电池物流车整车结构布置
CN109411845A (zh) 一种对充电动力电池进行冷却的方法
CN114497611A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保护装置
CN214984810U (zh) 一种氢能源汽车用储氢瓶安装结构
CN101495400A (zh) 插座
CN209552971U (zh) 纯电动移动电源车
CN218709187U (zh) 一种催化反应启停机构及产氢反应总成
CN112829606A (zh) 一种燃氢增程式电动卡车
CN103863399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自动温控双动力防撞承载车身车架
CN114604134B (zh) 一种电动轻型卡车的快速换电机构
CN214647613U (zh) 一种燃氢增程式电动货车整车布置结构
CN214984791U (zh) 一种燃氢增程式电动卡车用散热器
CN110131573B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储氢气瓶快速加注系统
CN212529378U (zh) 换电站
CN109962187A (zh) 一种动力电池箱、动力电池系统及充电方法
CN113352952A (zh) 一种用于氢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控制集成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