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61810U - 链式无级变速机构 - Google Patents

链式无级变速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61810U
CN214661810U CN202120494678.5U CN202120494678U CN214661810U CN 214661810 U CN214661810 U CN 214661810U CN 202120494678 U CN202120494678 U CN 202120494678U CN 214661810 U CN214661810 U CN 214661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follow
transmission
shaft
chain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9467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学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49467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618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61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618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链式无级变速机构,该变速机构通过对动力输入部分和动力输出部分的传动锥盘组同步反向调整,使链条的传动形状产生连贯变化,保障传动比变化的连续性,实现了无级变速。其采用链式传动并设置两根链条形成两个传动链组合,在两个传动链组合之间的锥齿轮差速装置的配合下进行动力传输,能够有效避免单链条时行星链轮自由自转导致链条和链轮齿无法准确啮合,同时也保证了在传动锥盘组旋转时以及经过调整变径后链轮与链条能够准确啮合,保障了动力传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实现了齿链啮合传动,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变速机构有效避免了摩擦传动方式加速能力差、急加速容易打滑、不能承受太大扭矩的缺陷,提升了传递的功率。

Description

链式无级变速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传动机构,具体涉及一种链式无级变速机构。
背景技术
变速机构是用于改变转速和转矩的传动装置,广泛应用于各类机械传动系统中,如皮带运输机等机械设备以及汽车等交通工具中都有变速机构的应用。目前主要分为有级式变速、无级式变速和综合式变速等类型。其中,无级式变速机构是一种可以连续获得变速范围内任何传动比的变速系统。通过无级变速可以得到传动系与发动机工况的最佳匹配。为实现无级变速,按传动方式可采用液体传动、电力传动和机械传动三种方式。而机械传动方式中较为常见的主要为金属带式无级变速器,此类变速器均采用摩擦传动方式,加速能力差,急加速容易打滑,不能承受太大扭矩,传递功率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链式无级变速机构,该机构能够实现齿啮合式无级传动,并提高传递功率。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链式无级变速机构,包括动力输入部分、动力输出部分、链条以及调节部分;所述动力输入部分和所述动力输出部分均具有主轴、设置在主轴上随其转动并可沿着主轴轴向移动的传动锥盘组、环绕主轴设置的多个短轴组件;所述传动锥盘组具有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滑槽,短轴组件一一对应的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短轴组件包括与主轴平行的轴体、套设在轴体上的两个行星链轮、连接在两个行星链轮之间的锥齿轮差速装置;环绕同一主轴的多个短轴组件中,位于各锥齿轮差速装置两侧的行星链轮分别组成链条啮合轮组;分别围绕两个主轴的链条啮合轮组通过两根链条套接形成两个传动链组合;所述调节部分包括调节轴、与调节轴通过齿轮啮合联动的丝杠式轴向推动器,所述丝杠式轴向推动器套设在主轴上并连接于传动锥盘组外侧;调节轴转动带动丝杠式轴向推动器伸出或者缩回,使传动锥盘组聚拢或者分开;当聚拢时,短轴组件在滑槽内沿径向向外滑动,使链条啮合轮组扩张;当分开时,短轴组件在滑槽内沿径向向内滑动,使链条啮合轮组收缩;设置在两根主轴上的丝杠式轴向推动器动作相反。
具体的,所述动力输入部分的主轴为输入轴,所述动力输出部分的主轴为输出轴;所述输入轴和所述输出轴平行设置于所述调节轴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两个所述传动链组合一一对应配合的两个随动部分,两个随动部分分别设置在传动链组合的左右两侧,并与各自对应配合的传动链组合对齐;自动力输入部分引出的链条经过随动部分后连接动力输出部分。通过两个随动部分分别引导两根链条向左右不同方向延伸,使得在同一时刻,沿主轴轴向观察,环绕同一主轴的两根链条会出现啮合的重叠区域和非重叠区域。在重叠区域内,各短轴组件的两个行星链轮分别啮合一根链条;在不重叠区域,则为单侧行星链轮与链条啮合,另一侧的链轮链条处于即将分离或者已经分离的状态。再配合中间的锥齿轮差速装置,使得同时啮合两根链条的短轴组件能够对两个链条同时产生稳定的驱动力,避免出现现有单链式减速机构中行星链轮自由自转导致链条滑动的现象,而单侧行星链轮啮合链条时,由于锥齿轮差速装置的存在,对另一侧的行星链轮也有自转的约束作用,有效避免了在旋转过程中链条脱离行星链轮再重新啮合时和链轮齿无法准确啮合的现象发生,保障了动力传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能够通过随动部分的特殊构造去适应链条传动形状的变化,使传动链组合在主动侧和从动侧均具有足够的包角,保障链条传动的稳定平顺。具体的,
所述随动部分包括外随动机构、内随动机构以及两组随动机构斜块;所述外随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外框架、两个外随动链轮支架、以及将所述链条换向的第一换向链轮;所述第一齿条连接所述外框架并与所述调节轴通过齿轮齿条啮合联动,调节轴转动带动所述外框架向上或向下移动;两个所述外随动链轮支架上下排布,连接在所述外框架上,并被配置为可相对外框架左右滑动。
所述内随动机构包括第二齿条、内框架、两个内随动链轮支架、以及将所述链条换向的第二换向链轮;所述第二齿条连接所述内框架并与所述调节轴通过齿轮齿条啮合联动,调节轴转动带动所述内框架向上或向下移动,且内框架与所述外框架同步反向移动;两个所述内随动链轮支架在两个外随动链轮支架之间上下排布,连接在所述内框架上并可相对内框架左右滑动。
两个所述随动机构斜块上下排布;位于上方的所述外随动链轮支架和所述内随动链轮支架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随动机构斜块,并可相对该随动机构斜块上下滑动;位于下方的所述外随动链轮支架和所述内随动链轮支架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随动机构斜块,并可相对该随动机构斜块上下滑动。
所述随动机构斜块上设置两个第一斜轨,两个第一斜轨上均安装有第一滑块,其中一个第一斜轨上的第一滑块固定在所述外框架上,另一个第一斜轨上的第一滑块固定在所述内框架上;当外框架和内框架上下移动时,带动外随动链轮支架和内随动链轮支架相对随动机构斜块上下滑动,同时通过两个第一滑块带动随动机构斜块左右移动,并拉动外随动链轮支架和内随动链轮支架左右滑动;上方的随动机构斜块和下方的随动机构斜块同步反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锥盘组包括设置在主轴上的四个滚珠花键、一一对应连接四个滚珠花键的四个传动锥盘,位于外侧的两个传动锥盘为外传动锥盘,位于内侧的两个传动锥盘为内传动锥盘;外传动锥盘与相邻的内传动锥盘之间均设置一个所述行星链轮。
其中,所述外传动锥盘的内表面均设置有第二斜轨,第二斜轨上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连接于所述轴体的端部;当两个外传动锥盘向内靠拢时,短轴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滑块向外滑动,当两个外传动锥盘向外分开时,短轴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滑块向内滑动。
所述内传动锥盘的内侧具有驼块,驼块上设置有第三斜轨,第三斜轨上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设置在锥齿轮差速装置的支架上;当所述外传动锥盘向内靠拢时,短轴组件向外滑动挤压两个内传动锥盘向外移动与外传动锥盘靠拢。
工作原理如下:
动力传递部分的原理为:输入轴的动力传递给传动锥盘组,传动锥盘组将动力传递给设置在其上的短轴组件。传动锥盘组件中位于两根链条啮合重叠区域内的短轴组件,在锥齿轮差速装置的作用下,将动力同时传递给其上设置的两个行星链轮,进而将动力传递到两根链条上。两根链条上的动力通过与其分别啮合的输出轴上的链条啮合轮组传递给短轴组件,通过锥齿轮差速装置汇合后,传递给传动锥盘组件,进而传递到输出轴。
调节部分的原理为:调节轴转动,其上设置的齿轮同时带动输入轴和输出轴上套设的丝杠式轴向推动器转动,丝杠式轴向推动器各自连接在传动锥盘组外侧的连接法兰沿轴向移动(伸出或者缩回),传动锥盘组向内靠拢或者向外分开,并带动各短轴组件沿传动锥盘组径向同距移动,使得链条啮合轮组扩张或者收缩,进而传动锥盘内的链条传动形状(圆)发生相应变化。四个丝杠式轴向推动器中,相邻两个的丝杠式轴向推动器轨道旋向互为反向,使各连接法兰在轴向的移动方向互为反向,且移动量相同。当输入轴上的传动形状(近似圆形)变大或小时,输出轴上的传动形状(近似圆形)相应反向变化(变小或大)。当传动形状发生变化时,由于锥齿轮差速装置的存在,短轴组件上的行星链轮会同步自转以适应传动形状内链条长度的变化,保证与链条的啮合。
随动部分同样是通过调节轴同步带动,调节轴转动时,通过齿轮带动随动机构齿条,使两侧的随动机构各自同步等距移动,且同侧的内、外随动机构同步反向移动,带动内、外随动链轮支架上、下移动。同时通过各自设置的第一滑块和随动机构斜块配合使内、外随动链轮支架左、右移动,进而使设置在内、外随动链轮支架上的内、外随动链轮在链条的外侧对链条形状进行调整,适应链条传动形状的变化,保障足够的包角。
有益效果:该变速机构通过对动力输入部分和动力输出部分的传动锥盘组同步反向调整,使链条的传动形状产生连贯变化,保障传动比变化的连续性,实现了无级变速。其采用链式传动并设置两根链条形成两个传动链组合,在两个传动链组合之间的锥齿轮差速装置的配合下进行动力传输,能够有效避免单链条时行星链轮自由自转导致链条和链轮齿无法准确啮合,同时也保证了在传动锥盘组旋转时以及经过调整变径后链轮与链条能够准确啮合,保障了动力传递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因实现了齿链啮合传动,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变速机构有效避免了摩擦传动方式加速能力差、急加速容易打滑、不能承受太大扭矩的缺陷,提升了传递的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变速机构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变速机构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变速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变速机构中调节部分和随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变速机构中随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变速机构中外随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左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变速机构中内随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变速机构中短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短轴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链式无级变速机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文字描述中,“上、下、左、右”均是以图1示出的各部件位置关系进行描述,目的是为了便于将本实用新型描述清楚,并不限制各部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方位。
如图1所示,该链式无级变速机构设置在箱体100内,对该箱体100的空间进行拆分,在竖直方向上可以划定上、中、下三个区域,本实施方式中将上部定为动力输入部分,中部为调节部分,下部为动力输出部分;在水平方向上可以划定左、中、右三个区域,左右区域分别为两个传动链组合的随动部分。
具体的,结合图2-4所示,动力输入部分和动力输出部分的结构一致,均具有一根主轴2,即为动力输入部分的输入轴2a,动力输出部分的输出轴2b。在主轴2上均设置四个滚珠花键32,利用滚珠花键32即能随主轴2转动又能沿主轴2轴向滑动的功能,一方面将动力传输给安装在滚珠花键32上的传动锥盘,另一方面利用轴向滑动功能对传动锥盘位置进行调整,以实现链条啮合轮组的变径。
这四个传动锥盘分别是两个外传动锥盘33,两个内传动锥盘39。滑槽31贯穿两个内传动锥盘39,并在两个外传动锥盘33的内侧形成凹斜槽。其数量和短轴组件4的数量一致。外传动锥盘33和内传动锥盘39之间的链条1,除了啮合行星链轮42外,其两侧边缘也与外传动锥盘33和内传动锥盘39的锥面接触,通过这两个锥面的作用使链条1的传动形状具有更高的圆周度。此外,为了避免各滑槽31在锥面上产生的缺口影响圆周度,还设置了用于填补锥面缺失的挡块80。这些挡块80设置在滑槽31内并位于链条1的两侧,跟随短轴组件4滑动。为了使链条啮合轮组形成的链条传动形状更趋近于圆形,进一步保障动力传输的稳定性,平滑性,短轴组件4和滑槽31的数量在不影响结构强度并且便于制造的前提下,以多为宜。
请一并参阅图9和图10,短轴组件4的主要构成包括轴体41、设置在轴体41两端的第二滑块35、安装在轴体41上并可围绕轴体41旋转的两个行星链轮42、连接在两个行星链轮42之间的锥齿轮差速装置43,安装在锥齿轮差速装置43的齿轮支架上的第三滑块38。其中,第二滑块35和第三滑块38分别与外传动锥盘33上设置的第二斜轨34和内传动锥盘39的驼块36上设置的第三斜轨37配合,以实现在传动锥盘靠拢或分开时,受力使得短轴组件4向外或向内滑动。各滑块与斜轨的延伸方向一致,如果将第二斜轨34和第三斜轨37平移拼合,则大致能拼合成封闭端靠主轴2的“W”形结构。斜轨和滑块均可以采用斜轴和直线轴承的组合实现。
锥齿轮差速装置43即参照现有差速器原理,通过齿轮支架、大锥齿轮、小锥齿轮和差速齿轮压块实现,与两侧的行星链轮42连接相互配合即可。
请再次参阅图1-4,调节部分设置在动力输入部分和动力输出部分之间,即能调整传动链组合的传动形状,也能同步对随动部分进行调整。其中,调节轴5通过滚动轴承支撑在箱体100上,两端均设置两组齿轮,分别为用于和丝杠式轴向推动器6联动的第一齿轮51、用于和随动部分联动的第二齿轮52。为了保障与随动部分的联动精确,还设置通过滚动轴承支撑在箱体100上的第一中间轴53、第二中间轴57。第一中间轴上设置于第二齿轮52啮合的第三齿轮54、与第二中间轴57上的第五齿轮56啮合的第四齿轮55。第二中间轴57上还设置两个随动齿轮58直接与随动部分的两个齿条啮合。通过第二齿轮52、第三齿轮54、第四齿轮55、第五齿轮56最终实现调整步调的精确性。
四个丝杠式轴向推动器6分别设置在输入轴2a、输出轴2b的两端,通过固定法兰63固定在箱体100上。其推动器内圈64与主轴2之间通过轴承连接,从而主轴2能够自由转动。推动器齿轮61与调节轴5上的第一齿轮51啮合,调节轴5转动时通过第一齿轮51带动推动器齿轮61转动。推动器外圈62与推动器齿轮61连接呈整体,且通过轴承与箱体100连接,推动器齿轮61转动使推动器外圈62跟转。推动器中圈65设置在推动器内圈64和推动器外圈62之间,其内侧与推动器内圈64形成滚动丝杆的配合方式,外侧与推动器外圈62形成滚珠花键的配合方式,从而当推动器外圈62转动时,推动器中圈65能够伸出或者缩回。推动器中圈65又与连接法兰60通过轴承连接,故而能够驱动连接法兰60伸出或者缩回。连接法兰60连接外传动锥盘33,因此在伸缩时能带动传动锥盘组3通过其滚珠花键32向内靠拢或者向外分开。四个丝杠式轴向推动器6中相邻的两个螺旋轨道的旋向互为相反,从而输入轴2a的链条啮合轮组和输出轴2b的链条啮合轮组的动作相反,一侧扩张另一侧就收缩。
另一方面,调节部分也与随动部分形成联动。请一并结合图5-8,两个随动部分分别对应两个传动链组合,且它们不在同一侧,一个在左一个在右,使得两根链条1分别向两侧变向。从而在同一瞬间,沿主轴2轴向观察,环绕同一主轴2的两根链条1会出现啮合的重叠区域和非重叠区域。在重叠区域内,各短轴组件4的两个行星链轮42分别啮合一根链条1;在不重叠区域,则为单侧行星链轮42与链条1啮合,另一侧的链轮链条处于即将分离或者已经分离的状态。再配合中间的锥齿轮差速装置43,使得同时啮合两根链条1的短轴组件4能够同时向两根链条1传输稳定的驱动力,避免出现现有单链式减速机构中行星链轮自由自转导致链条滑动的现象。而单侧行星链轮42啮合链条1时,也是由于锥齿轮差速装置43的存在,对另一侧的行星链轮42也产生自转的约束作用,有效避免了在旋转过程中链条1脱离行星链轮42再重新啮合时和链轮齿无法准确啮合的现象发生,保障了动力传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随动部分主要包括内随动机构、外随动机构和随动机构斜块7,其中,外随动机构的外框架9和内随动机构的内框架13均通过其上设置的随动滑块102连接在箱体100上设置的随动滑轨101上(内、外框架上均设置随动滑块,在此名称和附图标记未做区分)。随动滑轨101上下延伸,具体实施时可以采用直线轴承实现该功能。内随动机构设置在外随动机构内侧,外框架9和内框架13上均开设有供第二中间轴57穿过的通孔,两个随动齿轮58分别设置在外框架9的两侧通孔外部。外框架9的通孔的一侧设置有与随动齿轮58啮合的上下布置的第一齿条8,通孔的另一侧开设有通槽,内框架13的上下布置的第二齿条12从该通槽穿出,并与随动齿轮58啮合。从而随动齿轮58转动时,分别位于两侧的第一齿条8和第二齿条12同步反向动作,使得外框架9和内框架13同步反向(向上向下)动作。
两个外随动链轮支架10设置在外框架9内侧,并分别位于上下两端,外随动链轮16对齐与其对应的行星链轮42。外框架9内侧设置左右延伸的横向滑轨75,外随动链轮支架10上连接有横向滑块76,横向滑轨75和横向滑块76配合使得外随动链轮支架10能够跟随外框架9上下移动,相对外框架9左右横向移动。
同样的,两个内随动链轮支架14设置在内框架13内侧,并分别位于上下两端,内随动链轮17对齐行星链轮42。内框架13内侧也设置左右延伸的横向滑轨75,内随动链轮支架14上连接有横向滑块76,横向滑轨75和横向滑块76配合使得内随动链轮支架14也能够跟随内框架14上下移动,相对内框架14左右横向移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内、外随动机构的横向滑块和横向滑轨的功能一致,在此未以名称和附图标记做区分)
随动机构斜块7的形状大致可看作等腰三角形,其底上下布置,高的延长线与主轴2中心线垂直相交。两个随动机构斜块7在外框架9和内框架13的内部上下排列,分别对应着输入轴2a和输出轴2b。其底上设置上下延伸的竖向滑轨73,同时在外随动链轮支架10和内随动链轮支架14上均设置竖向滑块74,通过竖向滑轨73和竖向滑块74的配合,使外随动链轮支架10和内随动链轮支架14在跟随外框架9和内框架13上下竖向移动时,能够相对随动机构斜块7上下滑动,同时在随动机构斜块7左右移动时能够带动外随动链轮支架10和内随动链轮支架14左右横向移动。
随动机构斜块7的两个斜边上均顺着图示方向设置第一滑轨71,外框架9和内框架13的斜边梁77上分别设置有与两个斜边的第一滑轨71对应配合的第一滑块72。从而在外框架9和内框架13同步反向运动时,能够通过两个第一滑轨71和第一滑块72的配合带动随动机构斜块7左右移动。并且,位于上方的随动结构斜块7上斜边的第一滑轨71与外框架9的第一滑块72连接,下斜边的第一滑轨71与内框架13的第一滑块72连接;位于下方的随动结构斜块7上斜边的第一滑轨71与内框架13的第一滑块72连接,下斜边的第一滑轨71与外框架9的第一滑块72连接,使得当外框架9和内框架13同步反向运动时,上下的两个随动结构斜块7也同步反向动作。
同时,随动部分还设置有换向链轮,其中,外随动机构的两个第一换向链轮11在外框架9内侧上下排布,内随动机构的两个第二换向链轮15在内框架13内侧上下排布。
再结合图1所示,链条1自动力输入部分穿出后,进入随动部分,并啮合于上方的外随动链轮16下部,经上、下两个第一换向链轮11换向后,与下方的外随动链轮16上部啮合,然后缠绕动力输出部分。经动力输出部分穿回的链条1啮合于下方的内随动链轮17下部,经上、下两个第二换向链轮15换向后,与上方的内随动链轮17上部啮合,再穿回动力输入部分。为了保障链条1始终张紧,内框架13内侧还设置有张紧装置18,通过张紧装置18对链条1进行张紧。
当调节轴5转动时,通过丝杠式轴向推动器6推拉,使动力输入部分的传动形状和动力输出部分的传动形状同步反向动作(变大或变小)。与此同时,随动部分也跟随调节轴5动作,使得上下四个内、外随动链轮靠拢或分散,适应链条传动形状的变化,保障传动形状有足够的包角。例如,如图1所示,动力输入部分的传动形状较小,也即是链条啮合轮组处于收缩状态,此时与之对应的外随动链轮16和内随动链轮17靠拢,使传动形状过渡圆滑,包角充分。动力输出部分的传动形状较大,链条啮合轮组处于扩张状态,此时与之对应的外随动链轮16和内随动链轮17分开,使传动形状过渡圆滑包角充分,从而保障传动的稳定性。
由于实施例零部件较多,为了便于将零部件编号和名称对应,以下提供部件名称表:
一、箱体100、随动滑轨101、随动滑块102(外框架9和内框架13上的均具有随动滑块102,在此未做名称和附图标记的区分);
二、动力传输部分:
链条1、主轴2、输入轴2a、输出轴2b;
传动锥盘组3、滑槽31、滚珠花键32、外传动锥盘33、第二斜轨34、第二滑块35、驼块36、第三斜轨37、第三滑块38、内传动锥盘39、挡块80;
短轴组件4、轴体41、行星链轮42、锥齿轮差速装置43;
三、调节部分:
调节轴5、第一齿轮51、第二齿轮52、第一中间轴53、第三齿轮54、第四齿轮55、第五齿轮56、第二中间轴57、随动齿轮58;
丝杠式轴向推动器6、连接法兰60、推动器齿轮61、推动器外圈62、固定法兰63、推动器内圈64、推动器中圈65;
四、随动部分:
随动机构斜块7、第一滑轨71、第一滑块72、竖向滑轨73、竖向滑块74、横向滑轨75、横向滑块76、斜边梁77;
外随动机构:第一齿条8、外框架9、外随动链轮支架10、第一换向链轮11、外随动链轮16;
内随动机构:第二齿条12、内框架13、内随动链轮支架14、第二换向链轮15、内随动链轮17;
张紧装置18。

Claims (10)

1.一种链式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输入部分、动力输出部分、链条(1)以及调节部分;
所述动力输入部分和所述动力输出部分均具有主轴(2)、设置在主轴(2)上随其转动并可沿着主轴(2)轴向移动的传动锥盘组(3)、环绕主轴(2)设置的多个短轴组件(4);所述传动锥盘组(3)具有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滑槽(31),短轴组件(4)一一对应的设置在所述滑槽(31)内;所述短轴组件(4)包括与主轴(2)平行的轴体(41)、套设在轴体(41)上的两个行星链轮(42)、连接在两个行星链轮(42)之间的锥齿轮差速装置(43);环绕同一主轴(2)的多个短轴组件(4)中,位于各锥齿轮差速装置(43)两侧的行星链轮(42)分别组成链条啮合轮组;分别围绕两个主轴(2)的链条啮合轮组通过两根链条(1)套接形成两个传动链组合;
所述调节部分包括调节轴(5)、与调节轴(5)通过齿轮啮合联动的丝杠式轴向推动器(6),所述丝杠式轴向推动器(6)套设在主轴(2)上并连接于传动锥盘组(3)外侧;调节轴(5)转动带动丝杠式轴向推动器(6)伸出或者缩回,使传动锥盘组(3)聚拢或者分开;当聚拢时,短轴组件(4)在滑槽(31)内沿径向向外滑动,使链条啮合轮组扩张;当分开时,短轴组件(4)在滑槽(31)内沿径向向内滑动,使链条啮合轮组收缩;设置在两根主轴(2)上的丝杠式轴向推动器(6)动作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部分的主轴(2)为输入轴(2a),所述动力输出部分的主轴(2)为输出轴(2b);所述输入轴(2a)和所述输出轴(2b)平行设置于所述调节轴(5)的上下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链式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两个所述传动链组合一一对应配合的两个随动部分,两个随动部分分别设置在传动链组合的左右两侧,并与各自对应配合的传动链组合对齐;自动力输入部分引出的链条经过随动部分后连接动力输出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链式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部分包括外随动机构、内随动机构以及两组随动机构斜块(7);所述外随动机构包括第一齿条(8)、外框架(9)、两个外随动链轮支架(10)、以及将所述链条(1)换向的第一换向链轮(11);所述第一齿条(8)连接所述外框架(9)并与所述调节轴(5)通过齿轮齿条啮合联动,调节轴(5)转动带动所述外框架(9)向上或向下移动;两个所述外随动链轮支架(10)上下排布,连接在所述外框架(9)上,并被配置为可相对外框架(9)左右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链式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随动机构包括第二齿条(12)、内框架(13)、两个内随动链轮支架(14)、以及将所述链条(1)换向的第二换向链轮(15);所述第二齿条(12)连接所述内框架(13)并与所述调节轴(5)通过齿轮齿条啮合联动,调节轴(5)转动带动所述内框架(13)向上或向下移动,且内框架(13)与外框架(9)同步反向移动;两个所述内随动链轮支架(14)在两个外随动链轮支架(10)之间上下排布,连接在所述内框架(13)上并可相对内框架(13)左右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链式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随动机构斜块(7)上下排布;位于上方的所述外随动链轮支架(10)和所述内随动链轮支架(14)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随动机构斜块(7),并可相对该随动机构斜块(7)上下滑动;位于下方的所述外随动链轮支架(10)和所述内随动链轮支架(14)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随动机构斜块(7),并可相对该随动机构斜块(7)上下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链式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机构斜块(7)上设置两个第一斜轨(71),两个第一斜轨(71)上均安装有第一滑块(72),其中一个第一斜轨(71)上的第一滑块(72)固定在所述外框架(9)上,另一个第一斜轨(71)上的第一滑块(72)固定在所述内框架(13)上;当外框架(9)和内框架(13)上下移动时,带动外随动链轮支架(10)和内随动链轮支架(14)相对随动机构斜块(7)上下滑动,同时通过两个第一滑块(72)带动随动机构斜块(7)左右移动,并拉动外随动链轮支架(10)和内随动链轮支架(14)左右滑动;上方的随动机构斜块(7)和下方的随动机构斜块(7)同步反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链式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锥盘组(3)包括设置在主轴(2)上的四个滚珠花键(32)、一一对应连接四个滚珠花键(32)的四个传动锥盘,位于外侧的两个传动锥盘为外传动锥盘(33),位于内侧的两个传动锥盘为内传动锥盘(39);外传动锥盘(33)与相邻的内传动锥盘(39)之间均设置一个所述行星链轮(4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链式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传动锥盘(33)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斜轨(34),第二斜轨(34)上设置有第二滑块(35),所述第二滑块(35)连接于所述轴体(41)的端部;当两个外传动锥盘(33)向内靠拢时,短轴组件(4)通过所述第二滑块(35)向外滑动,当两个外传动锥盘(33)向外分开时,短轴组件通过所述第二滑块(35)向内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链式无级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传动锥盘(39)的内侧具有驼块(36),驼块上设置有第三斜轨(37),第三斜轨(37)上设置有第三滑块(38),所述第三滑块(38)设置在锥齿轮差速装置(43)的支架上;当所述外传动锥盘(33)向内靠拢时,短轴组件向外滑动挤压两个内传动锥盘(39)向外移动与外传动锥盘(33)靠拢。
CN202120494678.5U 2021-03-08 2021-03-08 链式无级变速机构 Active CN214661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94678.5U CN214661810U (zh) 2021-03-08 2021-03-08 链式无级变速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94678.5U CN214661810U (zh) 2021-03-08 2021-03-08 链式无级变速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61810U true CN214661810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51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94678.5U Active CN214661810U (zh) 2021-03-08 2021-03-08 链式无级变速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618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98303B2 (en) Automated gear drive device, in particular for motor vehicle
CN113719592B (zh) 一种动齿齿轮的啮合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变径无级变速器
CN214661810U (zh) 链式无级变速机构
CN111677821A (zh) 齿轮传动无级变速器
CN110356756A (zh) 一种动力合成传动装置
CN112901736A (zh) 链式无级变速机构
CN109250212B (zh) 用于不同规格尺寸纸箱包装装置的调节机构
CN109139834B (zh) 一种可变直径传动盘及其控制机构、变速传递装置
WO2020251892A1 (en) Pseudo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a multi speed transmission capable of uninterrupted shifting (mstus)
CN205315668U (zh) 变速箱换挡机构
CN103363046A (zh) 连续变速器
CN203641427U (zh) 锥形轮无级变速器
CN109555828B (zh) 一种滚压式无级变速器
CN104930136A (zh) 一种齿轮调控变速箱
KR20230020526A (ko) 인터럽트 없는 변속을 가지는 의사 무단 변속기
CN212155691U (zh) 一种无级变速器
CN114502859A (zh) 具有不间断换挡的伪无级变速器
CN215634772U (zh) 一种应用于cvt变速装置的八爪机构
CN206770535U (zh) 一种无级变速器
CN215567698U (zh) 变速器
JPH01299347A (ja) 変速機用後退駆動機構
CN113503349A (zh) 一种应用于cvt变速装置的八爪机构
CN108533700A (zh) 一种无级变速器
CN217927012U (zh) 移动装置
CN103133616B (zh) 一种混合变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