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54087U - 复合滤芯、净水机 - Google Patents

复合滤芯、净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54087U
CN214654087U CN202022893835.8U CN202022893835U CN214654087U CN 214654087 U CN214654087 U CN 214654087U CN 202022893835 U CN202022893835 U CN 202022893835U CN 214654087 U CN214654087 U CN 214654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shell
filter element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938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庭剑
张金燎
潘锦赞
徐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uihudu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uihudu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uihudu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uihudu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938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54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54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54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滤芯以及一种具有该复合滤芯的净水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滤芯包括:滤芯外壳组件,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容纳腔以及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的原水口、出水口,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联动,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纳腔以及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相连通的净水口、废水口、纯水口,所述原水口、所述出水口、所述净水口、所述废水口、所述纯水口的朝向一致;前置过滤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其位于所述原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反渗透过滤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其位于所述净水口与所述废水口之间,其位于所述净水口与所述纯水口之间。

Description

复合滤芯、净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滤芯以及一种具有该复合滤芯的净水机。
背景技术
净水机或纯水机的功能是过滤水中的漂浮物、重金属、细菌、病毒、余氯、泥沙、铁锈、微生物等杂质。在净水领域中,目前普遍采用多级滤芯来对水进行净化。为简化现有滤芯结构,申请人提供了一种复合滤芯。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滤芯以及一种具有该复合滤芯的净水机。
一种复合滤芯,所述复合滤芯包括:
滤芯外壳组件,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容纳腔以及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相连通的原水口、出水口,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联动,所述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容纳腔以及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相连通的净水口、废水口、纯水口,所述原水口、所述出水口、所述净水口、所述废水口、所述纯水口的朝向一致;
前置过滤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其位于所述原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
反渗透过滤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其位于所述净水口与所述废水口之间,其位于所述净水口与所述纯水口之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复合滤芯利用第一容纳腔存放前置过滤组件,利用第二容纳腔存放反渗透过滤组件,原水从原水口进入第一容纳腔,经过前置过滤组件过滤后得到净水,并且净水从出水口流出,然后净水从净水口流入第二容纳腔内,经过反渗透过滤组件过滤后得到纯水和废水,纯水从纯水口流出,废水从废水口流出,实现多级滤芯对水的净化。在此基础上,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联动,一方面可以减少整体体积,另一方面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以同步安装在纯水机中或从纯水机上拆卸下来,在装拆过程中无需单独操作,操作方便。并且,原水口、出水口、净水口、废水口、纯水口的朝向一致,在安装过程中,可以直接将原水口、出水口、净水口、废水口、纯水口一一对应地直接插入纯水机上的接口上,进一步地提高装拆的方便性。
进一步地,所述滤芯外壳组件还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联动,所述第三壳体具有第三容纳腔,所述纯水口通过所述第三容纳腔连通至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后置过滤组件,所述后置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纳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原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端,所述净水口、所述废水口、所述纯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一端位于同一端。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原水管、出水管,所述原水管与所述出水管相互平行,所述原水管的一端具有所述原水口,所述原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出水管的一端具有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容纳腔;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净水管、废水管、纯水管,所述原水管、所述出水管、所述净水管、所述废水管、所述纯水管相互平行,所述净水管的一端具有所述净水口,所述净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容纳腔,所述废水管的一端具有所述废水口,所述废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容纳腔,所述纯水管的端部具有所述纯水口,所述纯水管与所述第三容纳腔相连通;在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进水管、排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排水管相互平行,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容纳腔的第一端,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容纳腔的第一端,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纯水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容纳腔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或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一端侧;所述第三容纳腔位于所述原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第三容纳腔位于所述原水管与所述出水管之间;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一体制成;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盖体,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盖体,所述第三容纳腔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联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第二端位于同一端;所述滤芯外壳组件还包括提手,所述提手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或所述第二盖体上;所述提手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盖体上,所述提手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盖体上;所述原水管、所述出水管并排设置,所述净水管、所述废水管、所述纯水管并排设置,所述原水管的轴线、所述出水管的轴线位于第一平面上,所述净水管的轴线、所述废水管的轴线、所述纯水管的轴线位于第二平面上,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互平行;所述净水管、所述废水管、所述纯水管的周侧壁相贴或相连接;所述第一容纳腔内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的内部与所述原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接口的外部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内设置有分隔环,所述第二接口的外部与所述净水口相连通,所述废水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分隔环之间的空间,所述纯水口与所述分隔环的内部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前置过滤组件包括前置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前置外壳内的PP棉滤芯、前置活性炭滤芯,所述PP棉滤芯插设在所述前置外壳内,所述前置活性炭滤芯插设在所述PP棉滤芯中;所述前置外壳的外部与所述原水口相连通,所述前置活性炭滤芯的内腔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前置外壳的上端设置有前置接口,所述前置接口与所述前置活性炭滤芯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前置接口插接在所述第一接口内,所述前置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所述前置外壳的周侧壁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通的通孔;所述前置过滤组件还包括阻垢剂,所述阻垢剂设置在所述前置外壳上,所述阻垢剂设置所述前置活性炭滤芯的内腔与所述前置接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包括中心管、RO滤膜、环形盖体,所述RO滤膜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所述环形盖体套设在所述中心管上,所述环形盖体位于所述RO膜的一端,所述环形盖体与所述RO滤膜的端面相抵;所述中心管竖直插设在所述分隔环内,所述中心管与所述分隔环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所述中心管的内腔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所述中心管的周侧壁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通孔;所述环形盖体设置有反渗透接口,所述反渗透接口插设在所述第二接口内,所述反渗透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所述反渗透接口位于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分隔环之间,所述反渗透接口与所述分隔环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所述间隙的两端分别与所述RO滤膜、所述废水管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后置过滤组件包括后置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后置外壳内的后置活性炭滤芯;所述后置外壳设置有后置接口,所述后置接口插接在所述排水管内,所述后置接口与所述排水管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所述后置接口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置活性炭滤芯的内腔、所述排水管相连通;所述后置外壳的周侧壁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通的通孔。
一种净水机,其包括上述的复合滤芯。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水路板,所述水路板具有原水接口、出水接口、净水接口、废水接口、纯水接口,所述出水接口与所述净水接口相连通,所述复合滤芯的所述原水口、所述出水口、所述净水口、所述废水口、所述纯水口分别插接在所述原水接口、所述出水接口、所述净水接口、所述废水接口、所述纯水接口。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滤芯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滤芯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C-C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0、滤芯外壳组件;110、第一壳体;111、第一容纳腔;112、原水管;113、出水管;114、第一盖体;115、第一接口;120、第二壳体;121、第二容纳腔;122、净水管;123、废水管;124、纯水管;125、第二盖体;126、第二接口;127、分隔环;130、第三壳体;131、第三容纳腔;132、进水管;133、排水管;134、第三盖体;140、提手;200、前置过滤组件;210、前置外壳;211、前置接口;212、阻垢剂;220、PP棉滤芯;230、前置活性炭滤芯;300、反渗透过滤组件;310、中心管;320、RO滤膜;330、环形盖体;331、反渗透接口;400、后置过滤组件;410、后置外壳;411、后置接口;420、后置活性炭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复合滤芯,参见图1至图5,其包括滤芯外壳组件100以及设置在滤芯外壳组件100内的前置过滤组件200、反渗透过滤组件300。其中,滤芯外壳组件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第一壳体110具有第一容纳腔111以及与第一容纳腔111相连通的原水口、出水口,第二壳体120与第一壳体110联动以实现二者同步位移,第二壳体120具有第二容纳腔121以及与第二容纳腔121相连通的净水口、废水口、纯水口,原水口、出水口、净水口、废水口、纯水口的朝向一致。前置过滤组件200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11中。反渗透过滤组件300设置在第二容纳腔121中。
在水处理过程中,原水从第一壳体110的原水口进入到第一容纳腔111中,原水经过前置过滤组件200过滤后形成净水,净水从第一壳体110的净水口流出;然后,来自第一容纳腔111的净水经过纯水机的水路板流至第二壳体120的净水口;接着,净水从第二壳体120的净水口进入到第二容纳腔121中,净水经过反渗透过滤组件300过滤后分别形成纯水和废水,纯水从第二壳体120的纯水口流出,废水从第二壳体120的废水口流出。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复合滤芯的净化效果,滤芯外壳组件100还包括第三壳体130,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第三壳体130联动以实现三者同步位移,第三壳体130具有第三容纳腔131,第二壳体120的纯水口通过第三容纳腔131连通至第二容纳腔121。复合滤芯还包括设置在滤芯外壳组件100内的后置过滤组件400,后置过滤组件400设置在第三容纳腔131中。在上述水处理过程中,净水经过反渗透过滤组件300过滤后分别形成纯水和废水,其中,废水从第二壳体120的废水口流出,而纯水从第二容纳腔121进入到第三容纳腔131,纯水经过后置过滤组件400过滤后从第二壳体120的纯水口流出。
参见图3,第一壳体110竖直设置。第一容纳腔111是一个竖直轴向延伸的圆柱状空间。在第一壳体110的上端面设置有原水管112、出水管113。原水管112从第一壳体110的上端面竖直向上延伸,原水管112的上端面设置有上述的原水口,原水管112的下端与第一容纳腔111相连通,使得原水口位于第一容纳腔111的上端,并且原水口的开口方向竖直向上。出水管113从第一壳体110的上端面竖直向上延伸,出水管113的延伸方向与原水管112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出水管113的上端面设置有上述的出水口,出水管113的下端与第一容纳腔111相连通,使得出水口位于第一容纳腔111的上端,并且出水口的开口方向竖直向上。
参见图3,第一壳体110的下端敞开,在第一壳体110的下端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一盖体114,使得第一盖体114位于第一容纳腔111的下端,通过打开第一盖体114,用户可以将前置过滤组件200装入第一容纳腔111、或者从第一容纳腔111中取出前置过滤组件200。
参见图3,在第一容纳腔111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接口115。该第一接口115从第一容纳腔111的上端面竖直向下延伸,第一接口115的外部空间与原水管112的下端口连通,第一接口115的内部空间与出水管113的下端口连通。
参见图4,第二壳体120竖直设置,第二壳体120与第一壳体110并排且一体制成。第二容纳腔121是一个竖直轴向延伸的圆柱状空间,第二容纳腔121与第一容纳腔111并排设置,第二容纳腔121的轴向与第一容纳腔111的轴向相互平行。在第二壳体120的上端面设置有净水管122、废水管123、纯水管124。净水管122从第二壳体120的上端面竖直向上延伸,净水管122的上端面设置有上述的净水口,净水管122的下端与第二容纳腔121相连通,使得净水口位于第二容纳腔121的上端,并且净水口的开口方向竖直向上。废水管123从第二壳体120的上端面竖直向上延伸,废水管123的延伸方向与净水管122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废水管123的上端面设置有上述的废水口,废水管123的下端与第二容纳腔121相连通,使得废水口位于第二容纳腔121的上端,并且废水口的开口方向竖直向上。纯水管124从第二壳体120的上端面竖直向上延伸,纯水管124的延伸方向与净水管122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纯水管124的上端面设置有上述的纯水口,纯水管124的下端闭合在第二壳体120的上端面上,纯水管124的下端的周侧与第三容纳腔131连通,使得纯水口位于第二容纳腔121的上端,并且纯水口的开口方向竖直向上。纯水管124位于净水管122与废水管123之间,净水管122、废水管123、纯水管124的周侧壁相贴或相连接,净水管122的轴线、废水管123的轴线、纯水管124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原水管112的轴线、出水管113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前者的平面与后者的平面相互平行。
参见图4,第二壳体120的下端敞开,在第二壳体120的下端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二盖体125,使得第二盖体125位于第二容纳腔121的下端,通过打开第二盖体125,用户可以将反渗透过滤组件300装入第二容纳腔121、或者从第二容纳腔121中取出反渗透过滤组件300。第二盖体125与第一盖体114联动以实现二者同步位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14与第二盖体125不直接连接在一起,第一盖体114与第二盖体125通过一提手140进行连接,也就是说,提手140的一端连接在第一盖体114上,提手140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盖体125上;当然,也可以是第一盖体114与第二盖体125直接固定连接在一起,而提手140设置在第一盖体114或第二盖体125上。
参见图4,在第二容纳腔121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接口126。该第二接口126从第二容纳腔121的上端面竖直向下延伸。在第二接口126的内部设置有分隔环127,该分隔环127从第二容纳腔121的上端面竖直向下延伸。上述的净水管122的下端口与第二接口126的外部空间相连通,上述的废水管123的下端口与第二接口126与分隔环127之间的空间相连通,上述的第三容纳腔131与分隔环127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参见图5,第三壳体130水平设置,第三壳体130设置在第一壳体110的上端处,第三壳体130位于原水管112与出水管113之间,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第三壳体130一体制成。第三容纳腔131是一个水平轴向延伸的圆柱状空间,第三容纳腔131位于第一容纳腔111的上端处,第三容纳腔131的轴向与第一容纳腔111的轴向相互垂直。在第三壳体130的左端面设置有进水管132、排水管133。进水管132从第三壳体130的左端面水平向左延伸至第二容纳腔121上,并且进水管132的两端分别与分隔环127内腔/第三容纳腔131相连通,使得第三容纳腔131通过进水管132以与第二容纳腔121相连通。排水管133从第三壳体130的左端面水平向左延伸至纯水管124的周侧壁上,使得第三容纳腔131通过排水管133以与纯水管124的内腔相连通。排水管133与进水管132相互平行,排水管133位于进水管132的正上方,排水管133的轴线与进水管132的轴线位于一竖直平面上。
参见图5,第三壳体130的右端敞开,在第三壳体130的右端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三盖体134,使得第三盖体134位于第三容纳腔131的右端,通过打开第三盖体134,用户可以将后置过滤组件400装入第三容纳腔131、或者从第三容纳腔131中取出后置过滤组件400。
参见图3,前置过滤组件200包括前置外壳210以及设置在前置外壳210内的PP棉滤芯220、前置活性炭滤芯230。其中,前置外壳210的上端设置有前置接口211,该前置接口211插接在第一接内,并且前置接口211与第一接口115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水密封。前置外壳210的外壁与第一容纳腔111的内壁之间的空间是与上述的原水管112相连通的。在前置外壳210的周侧面设置有通孔,使得位于前置外壳210外侧的水可以从前置外壳210的通孔流入至前置外壳210的内腔。PP棉滤芯220插设在前置外壳210内。前置活性炭滤芯230插设在PP棉滤芯220内,前置活性炭滤芯230的内腔与前置外壳210的前置接口211相连通。也就是说,原水从原水管112进入到第一容纳腔111内壁与前置外壳210外壁之间的空间内,然后原水从前置外壳210的通孔进入到前置外壳210的内腔,接着原水依次经过PP棉滤芯220、前置活性炭滤芯230过滤后进入到前置活性炭滤芯230的内腔,此时原水被处理成净水,最后净水从前置外壳210的前置接口211进入到出水管113。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净水效果以及延长反渗透过滤组件300的使用寿命,在前置外壳210的上端设置有阻垢剂212,该阻垢剂212位于前置活性炭滤芯230的内腔中,使得位于前置活性炭滤芯230内腔的净水需要经过阻垢剂212才能流动至前置外壳210的前置接口211。
参见图4,反渗透过滤组件300包括中心管310、RO滤膜320、环形盖体330。其中,中心管310竖直插设在分隔环127内,并且中心管310与分隔环127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水密封,中心管310的内腔与进水管132相连通。中心管310的周侧壁上设置有与中心管310内腔相连通的通孔。RO滤膜320套设在中心管310上。RO滤膜320的外壁与第二容纳腔121的内壁之间的空间是与上述的净水管122相连通的。环形盖体330套设在中心管310上。环形盖体330的下端面与RO滤膜320的上端面相抵。环形盖体330的上端面设置有反渗透接口331,反渗透接口331插设在第二接口126内,反渗透接口331与第二接口126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水密封。反渗透接口331位于第二接口126与分隔环127之间,反渗透接口331与分隔环127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分别与RO滤膜320、废水管123相连通。也就是说,净水从净水管122进入到第二容纳腔121内壁与RO滤膜320外壁之间的空间内,然后净水经过RO滤膜320处理后分成纯水和废水,最后纯水通过中心管310的通孔进入到中心管310的内腔,纯水依次经过中心管310、进水管132流入至第三容纳腔131,而废水从反渗透接口331与分隔环127之间的间隙流至废水管123。
参见图5,后置过滤组件400包括后置外壳410以及设置在后置外壳410内的后置活性炭滤芯420。其中,后置外壳410的左端设置有后置接口411,该后置接口411插接在排水管133内,后置接口411与排水管133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水密封。后置外壳410的外壁与第三容纳腔131的内壁之间的空间是与上述的进水管132相连通的。在后置外壳410的周侧面设置有通孔,使得位于后置外壳410外侧的水可以从后置外壳410的通孔流入至后置外壳410的内腔。后置活性炭滤芯420插设在后置外壳410内,后置活性炭滤芯420的内腔与后置外壳410的后置接口411相连通。也就是说,纯水从进水管132进入到第三容纳腔131内壁与后置外壳410外壁之间的空间内,然后纯水从后置外壳410的通孔进入到后置外壳410的内腔,接着纯水经过后置活性炭滤芯420过滤后进入到后置活性炭滤芯420的内腔,最后经过后置活性炭滤芯420处理后的纯水从排水管133进入到纯水管124内。
一种净水机,其包括水路板(图未示)以及上述的复合滤芯。其中,水路板具有原水接口(图未示)、出水接口(图未示)、净水接口(图未示)、废水接口(图未示)、纯水接口(图未示),并且出水接口与净水接口相连通。复合滤芯的原水管112、出水管113、净水管122、废水管123、纯水管124对应地插接在原水接口、出水接口、净水接口、废水接口、纯水接口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滤芯包括:
滤芯外壳组件(100),其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所述第一壳体(110)具有第一容纳腔(111)以及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11)相连通的原水口、出水口,所述第二壳体(120)与所述第一壳体(110)联动,所述第二壳体(120)具有第二容纳腔(121)以及与所述第二容纳腔(121)相连通的净水口、废水口、纯水口,所述原水口、所述出水口、所述净水口、所述废水口、所述纯水口的朝向一致;
前置过滤组件(200),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111)内,其位于所述原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
反渗透过滤组件(300),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121)内,其位于所述净水口与所述废水口之间,其位于所述净水口与所述纯水口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外壳组件(100)还包括第三壳体(130),所述第一壳体(110)、所述第二壳体(120)、所述第三壳体(130)联动,所述第三壳体(130)具有第三容纳腔(131),所述纯水口通过所述第三容纳腔(131)连通至所述第二容纳腔(121),所述复合滤芯还包括后置过滤组件(400),所述后置过滤组件(400)设置在所述第三容纳腔(131)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111)的第一端,所述净水口、所述废水口、所述纯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121)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容纳腔(1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容纳腔(121)的第一端位于同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壳体(110)上设置有原水管(112)、出水管(113),所述原水管(112)与所述出水管(113)相互平行,所述原水管(112)的一端具有所述原水口,所述原水管(11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容纳腔(111),所述出水管(113)的一端具有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管(113)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容纳腔(111);
在所述第二壳体(120)上设置有净水管(122)、废水管(123)、纯水管(124),所述原水管(112)、所述出水管(113)、所述净水管(122)、所述废水管(123)、所述纯水管(124)相互平行,所述净水管(122)的一端具有所述净水口,所述净水管(122)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容纳腔(121),所述废水管(123)的一端具有所述废水口,所述废水管(12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容纳腔(121),所述纯水管(124)的端部具有所述纯水口,所述纯水管(124)与所述第三容纳腔(131)相连通;
在所述第三壳体(130)上设置有进水管(132)、排水管(133),所述进水管(132)与所述排水管(133)相互平行,所述进水管(132)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容纳腔(121),所述进水管(132)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容纳腔(131)的第一端,所述排水管(133)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容纳腔(131)的第一端,所述排水管(133)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纯水管(12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容纳腔(131)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11)或所述第二容纳腔(121)的第一端侧;
所述第三容纳腔(131)位于所述原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所述第三容纳腔(131)位于所述原水管(112)与所述出水管(113)之间;
所述第一壳体(110)、所述第二壳体(120)、所述第三壳体(130)一体制成;
所述第一容纳腔(11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盖体(114),所述第二容纳腔(12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盖体(125),所述第三容纳腔(13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盖体(134);
所述第一盖体(114)与所述第二盖体(125)联动,所述第一容纳腔(1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容纳腔(121)的第二端位于同一端;
所述滤芯外壳组件(100)还包括提手(140),所述提手(140)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114)或所述第二盖体(125)上;
所述提手(140)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盖体(114)上,所述提手(140)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盖体(125)上;
所述原水管(112)、所述出水管(113)并排设置,所述净水管(122)、所述废水管(123)、所述纯水管(124)并排设置,所述原水管(112)的轴线、所述出水管(113)的轴线位于第一平面上,所述净水管(122)的轴线、所述废水管(123)的轴线、所述纯水管(124)的轴线位于第二平面上,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二平面相互平行;
所述净水管(122)、所述废水管(123)、所述纯水管(124)的周侧壁相贴或相连接;
所述第一容纳腔(111)内设置有第一接口(115),所述第一接口(115)的内部与所述原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接口(115)的外部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第二容纳腔(121)内设置有第二接口(126),所述第二接口(126)内设置有分隔环(127),所述第二接口(126)的外部与所述净水口相连通,所述废水口连接至所述第二接口(126)与所述分隔环(127)之间的空间,所述纯水口与所述分隔环(127)的内部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0)包括前置外壳(210)以及设置在所述前置外壳(210)内的PP棉滤芯(220)、前置活性炭滤芯(230),所述PP棉滤芯(220)插设在所述前置外壳(210)内,所述前置活性炭滤芯(230)插设在所述PP棉滤芯(220)中;
所述前置外壳(210)的外部与所述原水口相连通,所述前置活性炭滤芯(230)的内腔与所述出水口相连通;
所述前置外壳(210)的上端设置有前置接口(211),所述前置接口(211)与所述前置活性炭滤芯(230)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前置接口(211)插接在所述第一接口(115)内,所述前置接口(211)与所述第一接口(115)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
所述前置外壳(210)的周侧壁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通的通孔;
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0)还包括阻垢剂(212),所述阻垢剂(212)设置在所述前置外壳(210)上,所述阻垢剂(212)设置所述前置活性炭滤芯(230)的内腔与所述前置接口(21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渗透过滤组件(300)包括中心管(310)、RO滤膜(320)、环形盖体(330),所述RO滤膜(320)套设在所述中心管(310)上,所述环形盖体(330)套设在所述中心管(310)上,所述环形盖体(330)位于所述RO滤膜(320)的一端,所述环形盖体(330)与所述RO滤膜(320)的端面相抵;
所述中心管(310)竖直插设在所述分隔环(127)内,所述中心管(310)与所述分隔环(127)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所述中心管(310)的内腔与所述进水管(132)相连通,所述中心管(310)的周侧壁具有与其内腔相通的通孔;
所述环形盖体(330)设置有反渗透接口(331),所述反渗透接口(331)插设在所述第二接口(126)内,所述反渗透接口(331)与所述第二接口(126)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所述反渗透接口(331)位于所述第二接口(126)与所述分隔环(127)之间,所述反渗透接口(331)与所述分隔环(127)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所述间隙的两端分别与所述RO滤膜(320)、所述废水管(123)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滤芯,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置过滤组件(400)包括后置外壳(410)以及设置在所述后置外壳(410)内的后置活性炭滤芯(420);
所述后置外壳(410)设置有后置接口(411),所述后置接口(411)插接在所述排水管(133)内,所述后置接口(411)与所述排水管(133)之间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连接,所述后置接口(4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后置活性炭滤芯(420)的内腔、所述排水管(133)相连通;
所述后置外壳(410)的周侧壁设置有与其内腔相通的通孔。
9.一种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滤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水机,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水路板,所述水路板具有原水接口、出水接口、净水接口、废水接口、纯水接口,所述出水接口与所述净水接口相连通,所述复合滤芯的所述原水口、所述出水口、所述净水口、所述废水口、所述纯水口分别插接在所述原水接口、所述出水接口、所述净水接口、所述废水接口、所述纯水接口。
CN202022893835.8U 2020-12-03 2020-12-03 复合滤芯、净水机 Active CN214654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3835.8U CN214654087U (zh) 2020-12-03 2020-12-03 复合滤芯、净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3835.8U CN214654087U (zh) 2020-12-03 2020-12-03 复合滤芯、净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54087U true CN214654087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70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93835.8U Active CN214654087U (zh) 2020-12-03 2020-12-03 复合滤芯、净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540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54087U (zh) 复合滤芯、净水机
CN214654086U (zh) 滤芯外壳组件
CN211999102U (zh) 一种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CN210915693U (zh) 一种污水多级循环治理的纯化装置
CN112499826A (zh) 复合滤芯、净水机
CN213623531U (zh) 复合滤芯结构和净水系统
CN215946931U (zh) 一种含有分水密封圈的过滤装置
CN215559336U (zh) 集成式复合滤芯及净水装置
CN211111387U (zh) 滤芯组件和超滤净水器
CN113697985A (zh) 一种大通量过滤系统
CN209906496U (zh) 一种一体复合滤芯
CN216073278U (zh) 一种过滤装置
CN216890368U (zh) 一种净水滤件以及净水机
CN104843913A (zh) 一种环聚式过滤净水器
CN218146118U (zh) 一种水体滤芯装置
CN215798786U (zh) 一种复合滤芯
CN213348066U (zh) 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新型滤芯
CN104843891A (zh) 一种环聚式膜法过滤净水器
CN217516770U (zh) 复合滤芯、双ro膜净水系统和净水机
CN213202693U (zh) 一种景观池净化设备
CN215924577U (zh) 一种使用超滤膜滤芯的净水装置
CN210237275U (zh) 一种二合一高效净水器
CN214611829U (zh) 净水装置
CN215559337U (zh) 一体式复合滤芯及净水装置
CN216005407U (zh) 一种使用分水密封圈与中心支架的净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