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53052U - 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53052U
CN214653052U CN202120595758.XU CN202120595758U CN214653052U CN 214653052 U CN214653052 U CN 214653052U CN 202120595758 U CN202120595758 U CN 202120595758U CN 214653052 U CN214653052 U CN 214653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frame
keels
main
vertical
hois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9575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友俊
王德国
唐威
许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aoye Group Nanjing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oye Group Nanj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oye Group Nanjing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oye Group Nanjing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9575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53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53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5305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g Units, Guards, And Driving Tracks Of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包括主框架、吊运装置和车轮,主框架为立体框架结构包括竖向主龙骨和横向次龙骨,相邻的竖向主龙骨之间通过横向次龙骨连接,竖向主龙骨底部连接车轮,主框架上端两侧的横向次龙骨之间连接承重梁,并于承重梁上方挂接吊运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及操作便捷,具有稳定性高、安全性好以及可移动性强的特点,主框架的正立面除角撑以外不设其他的杆件,背立面连接中部加强横杆、底部加强横杆以及斜向加强杆为主框架提供一个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期间还可通过爬梯和车轮调整吊运装置的位置以及角度,提高施工效率并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属于起重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高层以及超高层的建筑越来越多。在施工现场对于风机、排风扇、水泵、消防等质量较大的设备和构件进行高层吊运则十分困难。通常按照传统的运输方法为依靠人工倒运、强行拉拽,但这种方式既费时、费力又不安全,同时运输过程中也容易造成地面及设备的损坏;另外还可以通过塔式起重机进行吊运,但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室内施工的运输,并且对于一般设备和构件的吊运经济效益明显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主框架、吊运装置和车轮,所述主框架为立体框架结构包括竖向主龙骨和横向次龙骨,相邻的所述竖向主龙骨之间通过所述横向次龙骨连接,所述竖向主龙骨底部连接所述车轮,所述主框架上端两侧的横向次龙骨之间连接承重梁,并于所述承重梁上方挂接所述吊运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吊运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吊钩、手拉葫芦、锁链和下吊钩,所述承重梁至少为两个并于其上方跨接龙门架,所述上吊钩挂接所述龙门架上方;跨接的龙门架可使吊运货物时更加牢固和稳定,上吊钩挂接龙门架上方用于施工时搬运、起吊设备以及材料的运输,再将下吊钩挂接所需搬运的设备或材料,通过手拉葫芦调节锁链的长度,将所需搬运的设备或材料吊起脱离地面,实现起重机械化减少人力,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架正立面的竖向主龙骨与横向次龙骨相接处连接角撑;主框架正立面的竖向主龙骨与横向次龙骨连接处连接角撑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三条边首尾相连具有稳固、坚定、耐压的特点,增加主框架正立面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架背立面的竖向主龙骨之间分别设置中部加强横杆与底部加强横杆;主框架背立面竖向主龙骨的中部和底部分别连接中部加强横杆与底部加强横杆,可增加主框架背立面的稳定性。另外主框架正立面的竖向主龙骨之间并未设置中部加强横杆与底部加强横杆,目的为留有足够的空间用于放置将要运输的施工设备以及材料,甚至是体积大、质量大的设备也能被囊括在主框架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架背立面的横向次龙骨之间倾斜设置斜向加强杆,并分别与所述中部加强横杆与底部加强横杆连接;由于主框架的正立面除角撑之外不设其他杆件,因此负载主框架的承载能力主要依靠于背立面部分。斜向加强杆分别连接主框架背立面上端与下端的横向次龙骨组成三角形,并同时连接中部加强横杆与底部加强横杆,起支撑以及固定的作用,来进一步强化主框架背立面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主框架侧立面的横向次龙骨之间连接中部加强竖杆,并于其中一侧设置爬梯;侧立面的中部加强竖杆一方面能够增强主框架侧立面的稳定性,还有一方面中部加强竖杆可将侧立面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连接多个钢管组成爬梯,用于施工工人上至主框架上端调整吊运装置的位置以及角度;另一部分用来放置货物或者方便操作人员穿梭于主框架下方,调整吊运装置的位置以及角度。
进一步的,所述车轮带有位置锁定功能;车轮用于移动主框架从需吊装货物的后方向前推入,之后通过锁定功能将其固定使之处于稳定的状态,避免在吊装货物时主框架来回移动无法完成吊装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制作简单、操作便捷,稳定性、安全性好以及可移动性强的特点,能够形成显著的经济技术效益;主框架的正立面除角撑以外不设其他的杆件,空出足够的空间来将体积大、质量大的货物囊括在主框架下方;主框架背立面的竖向主龙骨与横向次龙骨分别连接中部加强横杆、底部加强横杆以及斜向加强杆,用于为主框架提供一个良好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主框架的侧立面由中部加强竖杆分隔开,一侧用来放置货物或者操作人员穿梭于主框架下方,另一侧设置为爬梯用于操作人员攀爬至主框架上方调整吊运装置,使之正对于被吊货物的正上方;运输过程中再通过车轮调整吊运装置的位置以及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竖向主龙骨;2、横向次龙骨;3、角撑;4、中部加强横杆;5、底部加强横杆;6、斜向加强杆;7、爬梯;8、承重梁;9、龙门架;10、上吊钩;11、手拉葫芦;12、锁链;13、下吊钩;14、车轮;15、中部加强竖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如图1-4所示:包括主框架、吊运装置和车轮14,主框架为立体框架结构包括竖向主龙骨1和横向次龙骨2,相邻的竖向主龙骨1之间通过横向次龙骨2连接,竖向主龙骨1底部连接车轮14,主框架上端两侧的横向次龙骨2之间连接承重梁8,并于承重梁8上方挂接所述吊运装置。
本实施例还包括,吊运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吊钩10、手拉葫芦11、锁链12和下吊钩13,承重梁8至少为两个并于其上方跨接龙门架9,上吊钩10挂接龙门架9上方,车轮14带有位置锁定功能;车轮14用于调整主框架位置以及角度使货物正对吊运装置的下方,再通过锁定功能将车轮14固定使之处于稳定的状态,避免吊装货物时主框架来回移动导致无法完成操作。龙门架9结构稳定挂接上吊钩10,下吊钩13挂接所需搬运的设备或材料,通过手拉葫芦11调节锁链12的长度,将所需搬运的设备或材料吊起脱离地面,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还包括,主框架正立面的竖向主龙骨1与横向次龙骨2相接处连接角撑3,主框架背立面的竖向主龙骨1之间分别设置中部加强横杆4与底部加强横杆5,主框架背立面的横向次龙骨2之间倾斜设置斜向加强杆6,并分别与中部加强横杆4与底部加强横杆5连接;主框架的正立面并不设置其他杆件,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于将体积大、质量大的货物囊括于主框架下方,因此在竖向主龙骨1与横向次龙骨2相接处连接角撑3作支撑固定。主框架的背立面负载主框架的承载能力,通过中部加强横杆4、底部加强横杆5以及斜向加强杆6分别与竖向主龙骨1与横向次龙骨2连接组成三角形,起支撑以及固定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主框架整体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本实施例还包括,主框架侧立面的横向次龙骨2之间连接中部加强竖杆15,并于其中一侧设置爬梯7;中部加强竖杆15一方面能够增强主框架侧立面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中部加强竖杆15可将侧立面分割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焊接多个钢管组成爬梯7,用于施工工人攀爬至主框架上方调整吊运装置的位置以及角度;另一部分用于放置货物或者方便操作人员穿梭于主框架下方调整吊运装置的位置以及角度。
竖向主龙骨1、横向次龙骨2、中部加强横杆4和底部加强横杆5均采用尺寸为φ48的钢管,壁厚为3.5mm;角撑3、斜向加强杆6采用30mm*30mm*3mm的角钢;承重梁8、龙门架9采用6.3#的槽钢,高度为63mm,腿宽40mm,腰厚4.8mm;手拉葫芦11采用型号为HSZ型,规格为1t; 车轮14的尺寸为φ10。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首先,通过车轮14移动主框架将其正立面对准货物,之后推动主框架将需要吊运的货物囊括在主框架下方,期间可以再次使用车轮14微调主框架的位置,使上方的吊运装置对准货物正上方;另外施工工人还可以使用侧立面的爬梯7攀爬至主框架上方,调整吊运装置对准货物正上方,然后利用车轮14的锁定能力使整个主框架处于固定状态。
接着,对货物进行简单的绑扎并找到一个用来提升的调点,通过手拉葫芦11的下吊钩13将货物的调点勾住,拉动手拉葫芦11缩短吊运装置与货物之间的距离,提升货物的高度而离开地面。
最后,解锁车轮14的锁定能力使之可以移动,推动主框架并通过施工现场设置的垂直运输机械,例如升降机等机械将货物运至目的地,使用手拉葫芦11松开锁链12将货物放下,从而完成运输工作。
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一些不能确保有很好的固定效果的货物,可以在吊起后通过与叉车配合来完成运输工作;另外承重梁8还可以挂接于两侧横向次龙骨2之间,调整龙门架9两支脚的跨度增强其稳固性提升拉力。当被吊货物重量较轻时,可适当缩小两个承重梁8之间的距离;当被吊货物重量较重时,可适当扩大两个承重梁8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吊运装置和车轮(14),所述主框架为立体框架结构包括竖向主龙骨(1)和横向次龙骨(2),相邻的所述竖向主龙骨(1)之间通过所述横向次龙骨(2)连接,所述竖向主龙骨(1)底部连接所述车轮(14),所述主框架上端两侧的横向次龙骨(2)之间连接承重梁(8),并于所述承重梁(8)上方挂接所述吊运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运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上吊钩(10)、手拉葫芦(11)、锁链(12)和下吊钩(13),所述承重梁(8)至少为两个并于其上方跨接龙门架(9),所述上吊钩(10)挂接所述龙门架(9)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正立面的竖向主龙骨(1)与横向次龙骨(2)相接处连接角撑(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背立面的竖向主龙骨(1)之间分别设置中部加强横杆(4)与底部加强横杆(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背立面的横向次龙骨(2)之间倾斜设置斜向加强杆(6),并分别与所述中部加强横杆(4)与底部加强横杆(5)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框架侧立面的横向次龙骨(2)之间连接中部加强竖杆(15),并于其中一侧设置爬梯(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14)带有位置锁定功能。
CN202120595758.XU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653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5758.XU CN214653052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5758.XU CN214653052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53052U true CN214653052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55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9575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653052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53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58933Y (zh) 一种高层外挑结构维修脚手架装置
CN207048306U (zh) 滑模柔性平台
CN206986744U (zh) 钢箱梁翼缘区可滑动施工操作平台
CN106368425A (zh) 一种用于悬挑结构的移动式操作平台及施工方法
CN202483180U (zh) 一种可移动式建筑装卸平台
CN214326960U (zh) 既有高层建筑吊装大型装置入室设备
CN214653052U (zh) 一种可移动的定型化吊装设备
CN203462736U (zh) 一种电梯井道型钢施工操作平台
JP3074765U (ja) 柱状建築物施工システム装置
CN205990773U (zh) 一种施工用卸料平台
CN210195198U (zh) 一种电梯井移动平台
CN211850700U (zh) 一种墙体施工作业平台
CN210438301U (zh) 一种建筑隔墙用轻质条板吊装设备
CN212270670U (zh) 桥梁施工用移动吊篮
CN209989034U (zh) 一种用于厂房管道安装的提升架
CN209040527U (zh) 一种悬挂脚手架结构
CN207581198U (zh) 空心砖吊运装置
CN206189862U (zh) 一种可移动式稳固布料机导轨
CN207046675U (zh) 一种建筑施工现场实用的料斗装置
CN213950406U (zh) 一种简易的重物起吊移动装置
CN105084229B (zh) 一种屋面吊机及其在屋面跨中纵向钢梁吊装中的应用
CN219604185U (zh) 一种移动式防撞护栏作业平台
CN217734780U (zh) 电梯井内高度可调工作架
CN212832418U (zh) 一种施工过程中快速输送或移动的设备
CN219217383U (zh) 一种架梁千斤顶的吊装横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