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48568U - 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48568U
CN214648568U CN202120785881.8U CN202120785881U CN214648568U CN 214648568 U CN214648568 U CN 214648568U CN 202120785881 U CN202120785881 U CN 202120785881U CN 214648568 U CN214648568 U CN 214648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ockpit
power
articulated
transmissio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858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7858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48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48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48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包括:动力与行走系统、铰接转向回转机架、驾驶舱、液压系统和电气及辅助系统;所述动力与行走系统的上侧设置铰接转向回转机架,所述转向回转机架上设置驾驶舱、液压系统和电气及辅助系统;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是所述动力与行走系统、驾驶舱、液压系统和电气及辅助系统的安装基础;所述驾驶舱有多个可供选择的安装位置。本实用新型实现产品的平台化和系列化、减少设计开发环节的人力成本,减少制造环节的原材料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各类工程装备搭载应用的轮式底盘,可适用于矿用机械、农用机械、工程机械、市政环卫装备等装备上。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工程作业需要用机械来替代人工,而机械装备通常都比传统的人工作业工具要沉重,必须依赖可操纵行走的平台来搭载。比如,当前常见的挖掘机、铲运机、清扫车、随车吊等等,其特点都是在轮式或履带式行走底盘的基础上配备特定的上装机构而组成的。
关于行走底盘,当前有两种技术路线:一是利用汽车领域的二类底盘,二是专机专用的工程机械底盘。汽车二类底盘的扩展应用就产生了各种类型的专用汽车,专用汽车实际上是将汽车的传统运输功能向工程领域衍生。但这种衍生是有局限性的,汽车底盘受限于能耗、排放等法规的制约,必须采取轻量化设计,因而汽车大梁、车身覆盖件都比较轻薄,并不能满足许多恶劣工程环境的需要;另外,汽车动力传动系统只有一个倒挡无法实现进退对等,汽车的转向形式是前轮转向因而转弯半径较大,汽车悬架的舒适性与上装的稳定性相互矛盾。这些技术特征决定了汽车二类底盘还不能完全覆盖工程领域的诸多装备搭载要求。
而工程领域的轮式底盘,其普遍特征是:采用轮边减速桥以获得大的驱动扭矩同时获得大的主减速器牙包离地间隙,采用液力偶合器和动力换挡变速箱实现自动换挡并获得多级后退挡位,采用铰接式机架以获得较小的转弯半径;这些特征是汽车二类底盘所不具备的。但是,工程机械领域的底盘目前都是专机专用,驾驶舱位置固定,不能适用多种工程装备,无法用一种底盘适应多种工程机械的上装布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与行走系统、铰接转向回转机架、驾驶舱、液压系统和电气及辅助系统;所述动力与行走系统的上侧设置铰接转向回转机架,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上设置驾驶舱、液压系统和电气及辅助系统;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是所述动力与行走系统、驾驶舱、液压系统和电气及辅助系统的安装基础;所述驾驶舱有多个可供选择的安装位置;
所述动力与行走系统为四轮全时驱动,包括:发动机、液力耦合器、动力换挡变速箱、前驱动桥、前车轮、前传动轴、中间传动轴、传动轴支撑、后传动轴、后驱动桥和后车轮;所述发动机与液力耦合器连接,所述液力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动力换挡变速箱,所述动力换挡变速箱的输出端连接前传动轴和中间传动轴,所述前传动轴与前驱动桥连接,所述前驱动桥连接前车轮,所述中间传动轴与传动轴支撑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轴支撑的另一端连接后传动轴,所述后传动轴与后驱动桥连接,所述后驱动桥连接后车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包括前机架、回转支撑轴承、中间铰接体和后机架,所述前机架与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通过螺栓连接,回转支撑轴承的外圈与中间铰接体通过螺栓连接,中间铰接体的耳孔与后机架的耳孔通过销轴连接并作为铰接转向中心;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采用断开式结构的机架,在机架的中部可以绕纵向或横向折叠转向,采用中部安装的两支液压油缸实现底盘的转向运动;
所述动力与行走系统中所包含的发动机、液力耦合器、动力换挡变速箱集中布置在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的前机架;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的后机架预留用于安装工程装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还包括:首尾扩展支架,用于加长机架前悬或后悬,所述首尾扩展支架通过与机架上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完全一致的孔位用螺栓结构与前机架或后机架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动力与行走系统的发动机和动力换挡变速箱安装在铰接转向回转机架的前机架上,由第一悬置点、第三悬置点和第四悬置点用各自的安装支座进行连接;所述前驱动桥和后驱动桥与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的纵梁在第二悬置点和第六悬置点进行连接;所述传动轴支撑在第五悬置点与后机架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前车轮和后车轮的上侧设置轮罩,所述轮罩与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采用螺栓连接;所述轮罩也是驾驶舱、液压油箱、燃油箱的安装基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驾驶舱包括可选配封闭式驾驶舱和开放式驾驶舱中的一种或两种同时选用,所述轮罩上设置用于安装驾驶舱的安装螺栓孔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动力与行走系统的发动机上部安装发动机罩壳,所述发动机罩壳包括前罩壳、中罩壳和后罩壳,其中前罩壳设置在燃油箱和液压油箱的内侧,所述后罩壳与驾驶舱和储物仓固定连接,所述中罩壳通过铰链和搭扣与前罩壳和后罩壳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力换挡的动力传动系统,比常规汽车底盘更适合用于恶劣工况作业;
2、本实用新型采用中央铰接机架,比常规汽车底盘的转弯半径小,更适合工程环境下应用;
3、本实用新型采用大梁与驱动桥刚性联接,无悬架或大刚度悬架,更适合上装的稳定性,因而省去某些专用汽车额外加装液压支腿来保证作业时上装的稳定,从而整机结构更为简单、紧凑;
4、本实用新型驾驶舱的布置灵活多变,可适应各类工程装备的实际需求;
5、本实用新型为加大轴距提供了纵向自由回转的技术措施,因为轴距越大则机架越长,机架越长则扭曲挠度越大,自由回转措施使得机架纵向扭力趋向于零,本实用新型的底盘轴距可以充分加大,而加大轴距意味着加大上装布置空间,使得其成为一种适合工程装备搭载的通用平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动力与行走系统布置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的结构图;
图3b为图3a中铰接转向回转机架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动力与行走系统与机架安装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封闭式驾驶舱31的外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开放式驾驶舱32的外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液压油箱的外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首尾扩展支架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轮罩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发动机罩壳组件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轮罩、开放式驾驶舱与机架的装配关系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装配关系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驾驶舱可供选择安装位置的仓位布置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常规配置底盘的应用案例示意图;
图1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中部安装一个开放式驾驶舱,且首尾扩展支架都取消的应用案例示意图;
图15b为图15a的俯视图;
图1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前部安装一个封闭式驾驶舱,且增添了尾部扩展支架的应用案例示意图;
图16b为图16a的俯视图;
图17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首部安装两个开放式驾驶舱,且只安装了首部扩展支架的应用案例示意图;
图17b为图17a的俯视图。
图中所示:
1-动力与行走系统,2-铰接转向回转机架,3-驾驶舱,4-液压系统,5-电气及辅助系统,6-首尾扩展支架,7-轮罩,8-发动机罩壳。
101-发动机,102-液力耦合器,103-动力换挡变速箱,104-前驱动桥,105- 前车轮,106-前传动轴,107-中间传动轴,108-传动轴支撑,109-后传动轴,110- 后驱动桥,111-后车轮;
201-前机架,202-回转轴承,203-中间铰接体,204-后机架;205-转向油缸;
214-第一连接板,244-第二连接板;
31-封闭式驾驶舱,32-开放式驾驶舱;
41-燃油箱,42-液压油箱,43-储物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实际上就是率先提出了“工程领域二类底盘”的概念,并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法。
本实用新型所搭载的工程装备可包括:起重吊装设备、铲运机构、挖掘机构、钻孔装置、树木修剪装备、开沟机具、耕犁机具、除尘装备、除雪装备、隧道工程与井下矿山巷道的凿岩设备、撬锚设备、喷浆设备、炸药运送与避炮方舱、露天矿现场机动保障设备等。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实现驾驶舱的布置位置灵活多变;二是动力与行走系统具备工程机械的特征;三是转向形式具备轮式工程机械的特征但同时机架具备等同于汽车大梁及悬架的抗扭功能;四是上装布置空间要富裕。
工程机械的驾驶舱布置位置是多样化的,比如挖掘机的驾驶舱位于大臂的左侧、装载机的驾驶舱位于大臂的后方中央、随车吊采用前部左侧偏置驾驶舱,等等。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通用化的目标,所设计规划的总体方案必须能满足驾驶舱各类布置的排列组合要求,而且是搭积木式快速组装。
动力与行走系统采用全时四轮驱动、高低速切换、自动换挡、柔性离合、多级前进和多级后退档,这是工程作业环境对底盘的基本要求。
汽车转弯半径不能适应许多作业工况要求,因而需借鉴轮式工程底盘的中央铰接转向结构形式,但铰接形式的机架属于刚性机架,不同于汽车大梁及悬架在纵向受扭力的情形下可发生弹性变形并弹性恢复。所以需要解决中央铰接结构纵向扭转自由度的问题。
为实现一机多用,必须预留足够的上装布置空间,尽可能涵盖当前各类工程装备的安装要求,当切换不同的上装时尽量不改变基本的底盘结构,或者类似汽车的二类底盘标配几种公告轴距就能够适应诸多上装的布置要求。
参见图1所示,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包括:动力与行走系统1、铰接转向回转机架2、驾驶舱3、液压系统4、电气及辅助系统5。
如图2所示,所述动力及行走系统1包括:发动机101、液力耦合器102、动力换挡变速箱103、前驱动桥104、前车轮105、前传动轴106、中间传动轴 107、传动轴支撑108、后传动轴109、后驱动桥110和后车轮111;所述发动机 101与液力耦合器102连接,所述液力耦合器102的输出端连接动力换挡变速箱 103总成,所述动力换挡变速箱103的输出端连接前传动轴106和中间传动轴 107,所述前传动轴106与前驱动桥104连接,所述前驱动桥104连接前车轮105,所述中间传动轴107与传动轴支撑108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轴支撑108的另一端连接后传动轴109,所述后传动轴109与后驱动桥110连接,所述后驱动桥 110连接后车轮111。
图3a-3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的装配关系图,它由四部分组合而成:前机架201为独立组件,回转轴承202为外购标准件,中间铰接体203 为独立组件,后机架204为独立组件,前机架201与回转支撑轴承202的内圈用螺栓联接,回转支撑轴承202的外圈与中间铰接体203用螺栓联接,中间铰接体203的耳孔与后机架204的耳孔由销轴联接。完成上述联接后,回转支撑轴承202的中心C成为机架的纵向回转中心,联接中间铰接体203与后机架204 的销轴成为机架的铰接转向中心B。
如图4所示,所述动力与行走系统1的发动机101和动力换挡变速箱103 安装在铰接转向回转机架2的前机架201上,由第一悬置点M1、第三悬置点 M3、第四悬置点M4用各自的安装支座进行连接;所述前驱动桥105和后驱动桥110与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的纵梁在第二悬置点M2和第六悬置点M6进行连接;所述传动轴支撑108在第五悬置点M5与后机架相连接。完成图4所示的动力系统安装后,发动机曲轴的旋转动力就可以最终传递到车轮,以驱动底盘实现行驶功能。
如图3b所示,为获得小的转弯半径,本实用新型采用中央铰接式机架,机架主体由前、后两半部分组成,在两支转向油缸205的驱动下,前后机架绕铰接中心B旋转从而实现整机的转向。所述转向油缸左右对称各一件,二者的执行动作为一推一拉形式;所述转向油缸的活塞杆与中间铰接体203用销轴连接,所述转向油缸的缸筒尾部与后机架204用销轴连接。
因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在凸凹不平的路况下如果没有弹性大梁和弹性悬架补偿会出现个别车轮悬空状况,个别车轮悬空则会导致车轮空转、动力系统无法对地面实施有效驱动力,同时纵梁会受到纵向的扭转力出现塑性变形及疲劳损伤;底盘的轴距越大,则纵梁前后相对扭转的挠度越大,本实用新型在铰接机构的基础上再增添了纵向回转机构,利用了回转轴承202,将整个纵梁由前后两截进一步分成了前、中、后三截,增加了一个沿纵向回转的运动自由度,从而使得整机的机架纵梁彻底不受纵向扭力,同时还确保了在恶劣路况下四轮永远贴地驱动。
参见图5至图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构建完整的底盘设计了封闭式驾驶舱31、开放式驾驶舱32、燃油箱41、首尾扩展支架6、轮罩7、发动机罩壳8。
为解决驾驶舱的布置灵活多变的问题,设计了两种可选的驾驶舱,即:封闭式驾驶舱31和开放式驾驶舱32,其中封闭式驾驶舱31为双座位舒适型,类似于汽车的驾驶室;开放式驾驶舱32为单座位简易型,类似于工程机械的液压手柄操纵控制台,开放式驾驶舱分左置与右置,左右为对称结构,视为同一种形式的驾驶舱。
参加图7和图1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燃油箱41安装于轮罩7的上方,与燃油箱左右对称的位置安装液压油箱42,所述液压油箱和燃油箱为对称结构。
参见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计了一种用于灵活加长机架前悬或后悬的首尾扩展支架6,所述首尾扩展支架6通过与图11所示机架上的第一连接板214 和第二连接板244完全一致的孔位用螺栓结构与前机架201或后机架204相连接。首尾扩展支架为最前端和最尾部的驾驶室仓提供了底部支撑,而且还兼顾前后保险杠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加长上装的布置空间。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轮罩7有两方面功能,一方面用于遮挡泥沙,另一方面它可以把开放式驾驶舱、燃油箱、液压油箱等关联部件相互搭接起来。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套标配的铰接转向回转机架由两支前纵梁、两支后纵梁、五支中间横梁、十二支两侧悬臂梁所构成,悬臂梁之间的间隔距离X是由轮胎的直径决定的,间隔距离Y是由人机工程中驾驶员坐姿空间决定的。相应地,轮罩7的安装尺寸与X一致,开放式驾驶舱32的安装尺寸与Y相关联。
如图11所示,为轮罩7、开放式驾驶舱32、铰接转向回转机架2三者的装配关系图。可见,轮罩7的前后两侧都可以对称安装开放式驾驶舱32。当完成四个轮罩7的安装后,参考图13,在2号、4号、5号、7号仓位这四个位置可供安装开放式驾驶舱32。
参见图13,在1号、2号仓位之间,以及3号、4号仓位之间,即座椅后方、轮罩上方的部位,有两处富余的空间。这两处富余空间用来分别安装一个液压油箱和一个燃油箱。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完成装配后的效果图。其中仅展示了在前端安装了一个首尾扩展支架6,在此首尾扩展支架的上方安装封闭式驾驶舱31后的效果图参见图1。所述首尾扩展支架为选配结构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安装在底盘的前端或者后端、或者前后同时安装、或者前后都不予安装
从图1和图12可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在机架的后半部分为扩展上装的使用提供了充裕的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参见图12和图13,在4号仓位可以用于安装储物仓43;储物仓43的外形结构与开放式驾驶舱32相同或相近,通常用来存放蓄电池、液压元器件、电气控制器、灭火器、随机工具等。当然,储物仓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换到对称的2号仓位安装,甚至也可将2号、4号仓位同时用作储物仓使用,例如煤矿井下使用的防爆无轨胶轮车尾气水处理装置比较适合在2号仓位安装,国IV以上排放等级的发动机尾气处理装置也适合在2号仓位安装。常见发动机的进气空气滤清器都适合在4号仓位安装。
如图12所示,发动机罩壳组件由前、中、后三段构成,前段与燃油箱和液压油箱上相应孔位对齐后螺栓联接,后段与储物仓和驾驶舱的内侧面相应孔位对齐后螺栓联接,中段为活动部分,用铰链和搭扣与前、后段相联接。这样一来,日常的保养与检修只需要翻转发动机罩壳的中段即可。
进一步地,如果需要加大容量的燃油箱或液压油箱,也可以在储物仓中安装一个副油箱。
进一步地,参见图13,在1号、9号、3号、6号、10号、8号仓位这六个位置可供安装开放式驾驶舱32。这六个位置也可供安装封闭式驾驶舱31,获得汽车行业所谓的驾驶室中置、左偏置或右偏置等布置形式。
本实用新型中设计两种供用户选择的驾驶舱,可依据实际需要将驾驶舱布置在铰接转向回转机架的后半部分,或者向前和向后同时各有一个驾驶舱,使得整机具备双向驾驶的条件。优选的,将所述包含的基本功能部件集中装配在整机的前半部分,除必要的驾驶舱外,将整机的后半部分留给专用工程装备的安装。
参见图13,根据总体布置规划,本实用新型的整机有11个可供驾驶舱安装的部位。其中封闭式驾驶舱31有1号、9号、3号、6号、10号、8号共计6个仓位可供安装布置。开放式驾驶舱32有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 号、8号、11号共计9个仓位可供安装布置。当选择一机配一仓及一机配二仓的布置时,根据排列组合的统计,合计有大于120种不同的仓位组合方案,完全可以满足灵活多变的要求。图14至图17b表达了代表性的仓位布置应用案例。
封闭式驾驶舱主要承担整机正向移动驾驶的功能,因而配备了转向、制动、换挡等基本功能,如果作业装备在其前方,则可将上装专用操作手柄一同布置在封闭式驾驶舱内。开放式驾驶舱主要承担上装操作手柄的布置,可根据特定场景的需要选装反向驾驶所需的转向、制动、换挡功能以实现整机的双向驾驶,比如地下矿巷道用的双向驾驶工程车。
为满足工程环境对动力传动系统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发动机可选用东方红4105、康明斯4102或其它品牌的柴油发动机,也可以根据需要选配六缸大功率柴油发动机;液力耦合器和动力换挡变速箱选用杭齿生产的ZL或 WG系列产品或其他品牌的成熟产品,轮边减速桥选用徐州良羽、龙岩文武车桥或其他品牌的成熟产品。
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力换挡的动力传动系统,比常规汽车底盘更适合用于恶劣工况作业;采用中央铰接机架,比常规汽车底盘的转弯半径小,更适合工程环境下应用;采用大梁与驱动桥刚性联接,无悬架或大刚度悬架,更适合上装的稳定性,因而省去某些专用汽车额外加装液压支腿来保证作业时上装的稳定,从而整机结构更为简单、紧凑。液压支腿实际上是弥补工程缺陷的一种冗余装备;采纳了中央铰接的优点,同时增添纵向回转支承来规避了刚性机架受扭以及轮胎悬空的缺陷,为加大轴距提供了技术保障;驾驶舱的布置灵活多变,以适应各类工程装备的实际需求,这是当前任何一款工程机械底盘所不具备的,当前常见工程机械都是专机专仓;本实用新型为加大轴距提供了纵向回转的技术措施,而加大轴距的最终目的就是上装空间的加大,富裕的上装空间是汽车二类底盘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获取了汽车底盘的空间优点,使得其成为一种适合工程装备搭载的通用底盘。
在具体设计时,本实用新型动力与行走系统当前实施例以常规能源动力作为常用配置,是采用柴油发动机作为动力源,采用液力耦合器和动力换挡变速箱来实现速度、扭矩和方向的切换,采用轮边减速驱动桥以加大驱动输出扭矩,采用四轮全时驱动以增强驱动与脱困能力;确保本实用新型所述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适合非道路工况下应用。
在具体制造时,首先从机架的制作开始,因为所述动力与行走系统中的发动机、动力换挡变速箱、驱动桥、传动轴支撑等部件均安装在机架上。
首尾扩展支架作为选配部件使用,既可以安装在机架的前端,也可以安装在机架的尾部,一方面它类似于汽车底盘的前悬和后悬可以延申机架的长度,另一方面兼顾了保险杠的功能,便于在碰撞时保护机架主体部分不受损伤。
封闭式驾驶舱虽然是推荐用户装备的标配部件,但特殊应用场景中也可能取消采用,比如附图15a、15b、17a、17b所示的应用实例中就取消了封闭式驾驶舱和首尾扩展支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7)

1.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与行走系统、铰接转向回转机架、驾驶舱、液压系统和电气及辅助系统;所述动力与行走系统的上侧设置铰接转向回转机架,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上设置驾驶舱、液压系统和电气及辅助系统;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是所述动力与行走系统、驾驶舱、液压系统和电气及辅助系统的安装基础;所述驾驶舱有多个可供选择的安装位置;
所述动力与行走系统为四轮全时驱动,包括:发动机、液力耦合器、动力换挡变速箱、前驱动桥、前车轮、前传动轴、中间传动轴、传动轴支撑、后传动轴、后驱动桥和后车轮;所述发动机与液力耦合器连接,所述液力耦合器的输出端连接动力换挡变速箱,所述动力换挡变速箱的输出端连接前传动轴和中间传动轴,所述前传动轴与前驱动桥连接,所述前驱动桥连接前车轮,所述中间传动轴与传动轴支撑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轴支撑的另一端连接后传动轴,所述后传动轴与后驱动桥连接,所述后驱动桥连接后车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包括前机架、回转支撑轴承、中间铰接体和后机架,所述前机架与回转支撑轴承的内圈通过螺栓连接,回转支撑轴承的外圈与中间铰接体通过螺栓连接,中间铰接体的耳孔与后机架的耳孔通过销轴连接并作为铰接转向中心;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采用断开式结构的机架,在机架的中部可以绕纵向或横向折叠转向,采用中部安装的两支液压油缸实现底盘的转向运动;所述动力与行走系统中所包含的发动机、液力耦合器、动力换挡变速箱集中布置在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的前机架;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的后机架预留用于安装工程装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首尾扩展支架,用于加长机架前悬或后悬,所述首尾扩展支架通过与机架上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一致的孔位用螺栓结构与前机架或后机架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与行走系统的发动机和动力换挡变速箱安装在铰接转向回转机架的前机架上,由第一悬置点、第三悬置点和第四悬置点用各自的安装支座进行连接;所述前驱动桥和后驱动桥与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的纵梁在第二悬置点和第六悬置点进行连接;所述传动轴支撑在第五悬置点与后机架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轮和后车轮的上侧设置轮罩,所述轮罩与所述铰接转向回转机架采用螺栓连接;同时,所述轮罩也是驾驶舱、液压油箱、燃油箱的安装基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舱包括可选配封闭式驾驶舱和开放式驾驶舱中的一种或两种同时选用,所述轮罩上设置用于安装驾驶舱的安装螺栓孔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与行走系统的发动机上部安装发动机罩壳,所述发动机罩壳包括前罩壳、中罩壳和后罩壳,其中前罩壳设置在燃油箱和液压油箱的内侧,所述后罩壳与驾驶舱和储物仓固定连接,所述中罩壳通过铰链和搭扣与前罩壳和后罩壳连接。
CN202120785881.8U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 Active CN214648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85881.8U CN214648568U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85881.8U CN214648568U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48568U true CN214648568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62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85881.8U Active CN214648568U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485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9102B (zh) 工作机
KR102657223B1 (ko) 작업 기계용 하부 주행체
EP3015604A1 (en) An undercarriage for a working machine
CN110001774B (zh) 一种双转向器整体式支架搬运车
CN105644639A (zh) 矿用电动无轨运输车
CN103287491A (zh) 巷道无轨轮式液压动力车组柔性转向控制系统
CN201972596U (zh) 车载式旋挖钻机
CN201272278Y (zh) 铰接式矿山翻斗车
CN102424001B (zh) 四轴汽车底盘及具有该底盘的汽车起重机
CN109537655B (zh) 一种适用于复杂工况的铲斗装载机及其应用
CN201952821U (zh) 新型挖装机
CN214648568U (zh) 一种轮式工程机械的通用底盘
CN201410994Y (zh) 一种油田修井机专用汽车
CN203531031U (zh) 一种轮式机动破障车
RU2641951C1 (ru)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CN212654419U (zh) 一种用于微型装载机的前轮转向机构
CN214356360U (zh) 基于车辆驱动桥的大型隧道台车
CN103496657B (zh) 一种轮式机动破障车
CN210887359U (zh) 一种电动滑移装载机
Valkov et al. Analysis of the power drives of terrain forklifts
CN215977467U (zh) 车架、底盘及小型轮式挖掘机
CN212223553U (zh) 一种基于防爆柴油机动力轮式铰接底盘的煤矿用多功能巷修机
CN205220838U (zh) 牵引车
CN102582499A (zh) 一种履带式机械转场运输装置
CN202499383U (zh) 一种履带式机械转场运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