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08002U - 一种救援气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救援气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08002U
CN214608002U CN202120302037.5U CN202120302037U CN214608002U CN 214608002 U CN214608002 U CN 214608002U CN 202120302037 U CN202120302037 U CN 202120302037U CN 214608002 U CN214608002 U CN 214608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airbag
main body
limiting
resc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0203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军平
刘延武
张秀霞
汤华江
车素云
刘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30203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08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08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08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救援气囊,涉及救援救生技术领域。包括气囊主体,所述气囊主体内设置有气体发生器、控制器以及接近传感器,接近传感器和气体发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还包括能够将气囊主体弹射出的弹射机构;其能够通常工作人员的操作,快速的送达发难地,从而在第一时间给予受难者必要的救生工具,从而提高海难受害者的生还率。

Description

一种救援气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救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救援气囊。
背景技术
海难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由于船舶搁浅、触礁、碰撞、火灾、爆炸,以及船舶主机和设备损坏而无法自修以致船舶失控等引起的,给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因此,在行船过程中一定要小心驾驶避免人为造成的海难的发生,但是当海难不可避免地发生后,船舶上也应当具备应急救援的措施,而当紧急救援的设备不足时,继续救援队或其他船舶的帮助,将一些皮筏、气囊等装置给予,使受难者能够在海面上等待最后的救赎。
目前,一些紧急救援装置通常是通过人员将其输送至发难低,其输送效率较低,导致发难后患者的生还率较低,因此使得受难人丧生。
由此,如何设计一种能够快速送达至发难地的救援气囊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援气囊,其能够通常工作人员的操作,快速的送达发难地,从而在第一时间给予受难者必要的救生工具,从而提高海难受害者的生还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救援气囊,其包括气囊主体,气囊主体内设置有气体发生器、控制器以及接近传感器,接近传感器和气体发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还包括能够将气囊主体弹射出的弹射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气囊主体的结构呈流线型,且接近传感器位于气囊主体的端部,气囊主体内靠近接近传感器还设置有加重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弹射机构包括弹射筒、动力机构、缓冲机构和限位机构;动力机构的作用端位于弹射筒内,且动力机构的操作端伸出弹射筒;缓冲机构与动力机构套接;限位机构的作用端与动力机构活动连接,并能够限制动力机构输出动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柱、动力弹簧和限位板;动力弹簧与动力柱套接,限位板位于动力柱上;动力弹簧位于限位板和与动力柱套接的缓冲机构之间,并能够在动力柱向左运动时将动力弹簧压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套体和缓冲弹簧;缓冲套体与动力柱套接,缓冲弹簧与缓冲套体套接;缓冲套体的左侧端部伸出弹射筒,并设置有限位环;缓冲弹簧位于限位环与弹射筒外壁之间,且在缓冲套体向右侧移动时能够将缓冲弹簧压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限位机构包括位于弹射筒的安装腔内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限位弹簧、限位柱和限位块,安装腔的长度方向与动力柱垂直;当动力柱向左侧移动时,限位板的右侧外壁与限位块的左侧外壁抵触并能够限制动力柱向右侧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限位板的左侧外壁和限位块的右侧外壁设置有能够贴合的倾斜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动力柱的右侧端部设置有推动板,推动的侧壁与弹射筒的内壁滑动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限位环设置有伸入弹射筒内并与限位柱滑动配合的支柱,限位柱沿竖直方向开设只有与支柱滑动配合的条形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弹射筒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底板,并通过转动轴和转盘时弹射筒能够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转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在使用时,即直接将气囊主体放入弹射机构内,而在调整好方向和角度后,将气囊主体弹射出,从而在发生海难需要更多的救生气囊时,救援人员能够快速的、第一时间将救生气囊送达至海难发生地,从而使更多的受难者能够通过救生气囊等待最后的救援,使得海难的生还率大大提高,而在气囊主体抵达发生海难的海面时,接近传感器的感应端与海面的距离慢慢变近,即在距离足够近时,而此距离可通过选取不同的接近传感器来判断,即是达到接近传感器的预设距离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从而发出控制信号,使气体发生器工作,从而使得气囊主体内立即进行充气的操作,使气囊主体能够漂浮在海面,以供受难者使用;
即是在使用时,将气囊主体放置在弹射筒的前端内部,通过动力机构提供的动力,以及缓冲机构的推动,还有限位机构的动力缓冲,从而便能够将柱状的气囊主体弹射出,调整弹射筒的前端方向,即能够将气囊主体定向弹射出,从而便能够在第一时间抵达海难发生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弹射机构的截面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限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气囊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气囊主体;2、加重物;3、弹射筒;4、动力柱;5、动力弹簧;6、限位板;7、缓冲弹簧;8、缓冲套体;9、安装腔;10、限位弹簧;11、限位柱;12、限位块;13、倾斜面;14、推动板;15、支柱;16、条形槽;17、底板;18、转动轴;19、转盘;20、限位环;21、接近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救援气囊,其包括气囊主体1,气囊主体1内设置有气体发生器、控制器以及接近传感器21,接近传感器21和气体发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还包括能够将气囊主体1弹射出的弹射机构。
在使用时,即直接将气囊主体1放入弹射机构内,而在调整好方向和角度后,将气囊主体1弹射出,从而在发生海难需要更多的救生气囊时,救援人员能够快速的、第一时间将救生气囊送达至海难发生地,从而使更多的受难者能够通过救生气囊等待最后的救援,使得海难的生还率大大提高,而在气囊主体1抵达发生海难的海面时,接近传感器21的感应端与海面的距离慢慢变近,即在距离足够近时,而此距离可通过选取不同的接近传感器21来判断,即是达到接近传感器21的预设距离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从而发出控制信号,使气体发生器工作,从而使得气囊主体1内立即进行充气的操作,使气囊主体1能够漂浮在海面,以供受难者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气囊主体1在弹射前,其内部不存在气体,与汽车中的气囊的结构相似,而在接近传感器21感应到离海面的距离足够近时,气体发生器便会工作,进行充气操作。
一种救援气囊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即直接将气囊主体1放入弹射机构内,而在调整好方向和角度后,将气囊主体1弹射出,而在气囊主体1抵达发生海难的海面时,接近传感器21的感应端与海面的距离慢慢变近,即在距离足够近时,而此距离可通过选取不同的接近传感器21来判断,即是达到接近传感器21的预设距离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从而发出控制信号,使气体发生器工作,从而使得气囊主体1内立即进行充气的操作,使气囊主体1能够漂浮在海面,以供受难者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气囊主体1的结构呈流线型,且接近传感器21位于气囊主体1的端部,气囊主体1内靠近接近传感器21还设置有加重物2。气囊主体1的结构呈圆柱状,且上半部的直径逐渐减小,以减小空气阻力,而接近传感器21则是位于气囊主体1的顶端,加重物2则靠近接近传感器21设置,从而使得气囊主体1的重心位于上半部,使其在向下掉落时,接近传感器21能够第一时间与海面接触,从而使气体发生器工作,进行充气操作。而加重物2的质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并且加重物2同样是位于气囊主体1内,不会发生掉落,本实施例中由砂砾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弹射机构包括弹射筒3、动力机构、缓冲机构和限位机构;动力机构的作用端位于弹射筒3内,且动力机构的操作端伸出弹射筒3;缓冲机构与动力机构套接;限位机构的作用端与动力机构活动连接,并能够限制动力机构输出动力。即是在使用时,将气囊主体1放置在弹射筒3的前端内部,通过动力机构提供的动力,以及缓冲机构的推动,还有限位机构的动力缓冲,从而便能够将柱状的气囊主体1弹射出,调整弹射筒3的前端方向,即能够将气囊主体1定向弹射出,从而便能够在第一时间抵达海难发生处。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柱4、动力弹簧5和限位板6;动力弹簧5与动力柱4套接,限位板6位于动力柱4上;动力弹簧5位于限位板6和与动力柱4套接的缓冲机构之间,并能够在动力柱4向左运动时将动力弹簧5压缩。即是准备弹射时,向左侧拉动动力柱4,使限位机构与限位板6抵触,同时动力弹簧5将被压缩,而弹射力的大小,即可以通过调整限位机构的位置,需要更大的弹力时,即将动力弹簧5压缩的更短,或者更换弹力系数更大的动力弹簧5,当然,前提是限位机构能够将限位板6卡柱,即是能够承受动力弹簧5的弹力,而在气囊主体1放置在弹射筒3内准备弹射时,及推动缓冲机构,而推动缓冲机构的作用力同样是施加在动力弹簧5上,使动力弹簧5进一步的压缩,即当限位机构不能够承受动力弹簧5被压缩的弹力时,限位机构发生移位,而动力柱4便向左侧移动,从而将气囊主体1弹射出,以达到目的,实现弹射的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套体8和缓冲弹簧7;缓冲套体8与动力柱4套接,缓冲弹簧7与缓冲套体8套接;缓冲套体8的左侧端部伸出弹射筒3,并设置有限位环20;缓冲弹簧7位于限位环20与弹射筒3外壁之间,且在缓冲套体8向右侧移动时能够将缓冲弹簧7压缩。缓冲套体8与动力柱4套接,而动力弹簧5位于限位板6和缓冲套体8的右侧端部之间,即使得在动力弹簧5被压缩后,向右侧推动限位环20,缓冲弹簧7也将被压缩,在动力弹簧5进一步被压缩后,限位机构将其释放,从而动力柱4便能够快速的向左侧移动,当然,由于动力弹簧5的长度不会过长,而动力柱4的左侧端部也不能伸入缓冲套体8内,使得下次使用快速、便捷。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限位机构包括位于弹射筒3的安装腔9内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限位弹簧10、限位柱11和限位块12,安装腔9的长度方向与动力柱4垂直;当动力柱4向左侧移动时,限位板6的右侧外壁与限位块12的左侧外壁抵触并能够限制动力柱4向右侧移动。即在使用时,在准备弹射前,既拉动动力柱4向左侧移动,使限位板6的右侧外壁与限位柱11的左侧外壁向抵触、贴合,此时,动力弹簧5将被压缩,从而将动力缓冲,也就是限制动力柱4向右侧移动,而在发射时,缓冲套体8向右侧移动,进一步压缩动力弹簧5,此时限位弹簧10将被压缩,限位板6与限位块12脱离,从而使得动力柱4快速的向右侧移动,从而实现弹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限位板6的左侧外壁和限位块12的右侧外壁设置有能够贴合的倾斜面13。限位板6的左侧外壁和限位块12的右侧外壁的倾斜面13,使得在动力柱4向左侧拉动时,能够轻易、快速的将限位弹簧10压缩,使限位块12能够限制限位板6向右侧移动,从而限制动力柱4向右侧移动。而限位板6的右侧外壁和限位块12的左侧外壁可为倾斜面13,以便限位板6更容易的脱离限位块12,向右侧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动力柱4的右侧端部设置有推动板14,推动的侧壁与弹射筒3的内壁滑动配合。推动板14即与弹射筒3的内壁滑动配合,使得推动板14的侧壁与弹射筒3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很小,避免在推动气囊主体1时将其损坏,提高实用性。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限位环20设置有伸入弹射筒3内并与限位柱11滑动配合的支柱15,限位柱11沿竖直方向开设只有与支柱15滑动配合的条形槽16。由于限位柱11在进行限位作用时,会在竖直方向上来回移动,支杆的作用即是避免限位柱11发生圆周方向的转动,从而改变限位块12的位置,使限位块12不能起到限位的作用。插接的支柱15即能够在条形槽16中上下移动,也提高整体装置结构的稳定性。
实施例2
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弹射筒3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底板17,并通过转动轴18和转盘19时弹射筒3能够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转动。转动轴18和转盘19即是在准备弹射时,便于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调节位置和角度,从而调节气囊主体1弹射出的角度。
实施例3
请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发生器生成的气体为氮气,而气囊主体1的外壁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气囊主体1内还设置有灭火粉,即是在发生火灾时,也能够通过弹射筒3将气囊主体1弹射到火灾发生处,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环境温度的监测,通过控制器的控制,即把由控制器控制的、并安装在气囊主体1外壁的电动阀门打开,当然,气囊主体1在弹射出落地后,气体发生器已开始工作,并将气囊主体1内注满氮气,随着电动阀门的打开,便排出氮气以及灭火粉,从而便能够达到灭火的效果。
还存在另一种实施方式,即在不存在温度传感器和电动阀门的情况下,通过弹射筒3将气囊主体1弹射出后,落地前,气体发生器工作,而由于发生的火灾便将气囊主体1的外壁破坏,从而也能够将气囊主体1内部的氮气和灭火粉排出,达到灭火的效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救援气囊,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主体,所述气囊主体内设置有气体发生器、控制器以及接近传感器,接近传感器和气体发生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还包括能够将气囊主体弹射出的弹射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援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主体的结构呈流线型,且接近传感器位于气囊主体的端部,气囊主体内靠近接近传感器还设置有加重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救援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射机构包括弹射筒、动力机构、缓冲机构和限位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的作用端位于弹射筒内,且动力机构的操作端伸出弹射筒;所述缓冲机构与动力机构套接;所述限位机构的作用端与动力机构活动连接,并能够限制动力机构输出动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救援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柱、动力弹簧和限位板;所述动力弹簧与动力柱套接,限位板位于动力柱上;所述动力弹簧位于限位板和与动力柱套接的缓冲机构之间,并能够在动力柱向左侧运动时将动力弹簧压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救援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套体和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套体与动力柱套接,缓冲弹簧与缓冲套体套接;所述缓冲套体的左侧端部伸出弹射筒,并设置有限位环;所述缓冲弹簧位于限位环与弹射筒外壁之间,并在缓冲套体向右侧移动时能够将缓冲弹簧压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救援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位于弹射筒的安装腔内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限位弹簧、限位柱和限位块,所述安装腔的长度方向与动力柱垂直;当所述动力柱向左侧移动时,限位板的右侧外壁与限位块的左侧外壁抵触并能够限制动力柱向右侧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救援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的左侧外壁和限位块的右侧外壁设置有能够贴合的倾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救援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柱的右侧端部设置有推动板,所述推动的侧壁与弹射筒的内壁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救援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设置有伸入弹射筒内并与限位柱滑动配合的支柱,所述限位柱沿竖直方向开设只有与支柱滑动配合的条形槽。
10.根据权利要求3-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救援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射筒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底板,并通过转动轴和转盘时弹射筒能够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转动。
CN202120302037.5U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救援气囊 Active CN214608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02037.5U CN214608002U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救援气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02037.5U CN214608002U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救援气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08002U true CN214608002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40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02037.5U Active CN214608002U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救援气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080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92393A (zh) * 2022-12-27 2023-04-04 山东郓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中紧急救生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92393A (zh) * 2022-12-27 2023-04-04 山东郓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中紧急救生装置
CN115892393B (zh) * 2022-12-27 2024-04-26 山东郓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中紧急救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1664B (zh) 具备气囊装置的小型飞行体
CN108715228B (zh) 一种无人机坠落保护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9527596B1 (en) Remote controlled aerial reconnaissance vehicle
CN214608002U (zh) 一种救援气囊
EP3126217B1 (en) Aerial deployable rescue package
EP1410987A2 (en) Extensible evacuation slide
US8146993B2 (en) Rotatable seat assembly
CN110356534B (zh) 一种可快速回收救生圈的救生装置
CN102910134A (zh) 小轿车驾乘人员救生逃逸系统及操作方法
US20090127397A1 (en) Wireless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impact cargo parachute automatic release system
CN114013557B (zh) 一种空腔体压气式入水组合降载装置
JP5905719B2 (ja) エレベータのブレーキシステムとエレベータの緊急制動方法
CN101985308A (zh) 气动活塞式抛投器
CN110758746A (zh) 一种固定翼无人机的保护装置
CN102658868A (zh) 实现气囊快速持续保护的方法及安全装置
CN210170691U (zh) 一种破窗安全逃生装置
CN107521694B (zh) 一种微小型无人机回收气囊控制机构
CN201914434U (zh) 气动抛投器
CN111806710A (zh) 一种可检测飞行情况并有坠落保护功能的航拍机
CN104609032B (zh) 智能手机的自身保护装置
CN205854521U (zh) 一种无人机安全氦气气囊弹射装置
US20230131378A1 (en) Power source for inflation system (solid-state battery)
CN211054824U (zh) 一种具有缓冲结构的桌饰
CN201020174Y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和行李舱用一体化多腔体自动多次灭火器
CN207970354U (zh) 自移式消防救生气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